扬起爱的风帆远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起爱的风帆远航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形容: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爱作为人类特有的情感,在人的心理上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
爱是内涵极为丰富的情感,辨证的说爱是双向的,即爱与被爱。而于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单方面的过度强调父母于孩子的爱,老师于学生的爱……孩子都是家庭、社会爱的中心,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家人总是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管要求是否合理,至使很多孩子只知道被人爱,已不知道爱别人。前不久,天津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身边的人。另外,在公共场合对100名6岁到15岁的孩子调查结果显示,97%以上的孩子并不知道助残日、盲人节、老人节等日期,家长也很少利用这样的节日对孩子进行助人、爱人的教育。在这些孩子中,主动帮助过残疾人、老人或是自己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人只有2%,父母生病时知道照顾、安慰的只有12%左右。我们也可在周围的孩子中了解一下:有多少孩子记得住自己父母的生日;有多少孩子能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有多少孩子能在
父母劳累、生病时主动关心、照顾、安慰……据某中小学生情感状况调查,约有78%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56%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82%的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4%……以上这样的调查结果是我们期望的吗?我们的爱,我们的付出和教育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吗?我认为出现以上的结果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即:我们常常无意识的将孩子扭曲的定位于只是接受爱的位置,忽略了爱的双向的本质。我们很少积极引导孩子去感受他们所得到爱,尽自己的力量去付出爱,缺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爱的教育”,这样不利于其心灵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健全,我们爱孩子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否则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并很难逆转。
第一、对孩子无条件的给予,会让孩子只知索取而不知感恩。在接受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接受教师耐心教育帮助时,遭遇困难得到别人援助时,没有感谢,没有感恩,习以为常,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心灵变得麻木,渐渐丧失体会爱、感受幸福的能力。
第二、孩子会觉得自己可以不费力就得到想要的,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兹生惰性。
第三、长期以“我”为中心,自私、贪婪,永不知足、造成人格扭曲。
第四、成年后不能与周围的同学、同事正常友好的相处,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很难融入社会,出现自闭自卑等人格缺陷。
第五、步入社会不能再“无条件”获得时,会充满抱怨甚至仇
恨、敌对心理……
如此种种都不是我们最初爱的目的。“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的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观点。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小树苗的根如果接受了太多的水和肥料反而会烂掉。我们要给孩子付出爱的机会,给孩子爱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那么如何教育孩子“付出”爱?
重身教,不狭隘。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个非常贵的玩具,却不愿意把一个旧的玩具送给周围需要的孩子,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弄破点皮就急得什么似的,看到其他孩子受苦却无动于衷……孩子看在眼里,我们给他们的信息就是爱护自己的东西,无须关心其他的人和事。我们应付出“博爱”,鼓励孩子去关心同情周围的人和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不独享。好的东西不要让孩子独享,和家人、小朋友一起分享。比如孩子拿着两个苹果,你动手分一个给旁边的小朋友后说:“有东西大家分享才是好孩子。”他自私本性就被你的表扬压下去了。一个大月饼和全家共同品尝,渐渐地,孩子就会“付出”了。孩子没有“独占”的心理,把自己的快乐、物质与人分享,从而形成良好愉快的人际关系。
不包办。我们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技能,学习语言,学习爱。我们不要去
做孩子能做的事,让他体验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和快乐。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克服。孩子会很愉快地接受我们的帮助,心里充满了感激。其实我们也无形中教育了孩子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由于体会到了受人帮助的幸福,他们一定会乐于帮助他人。
不抱怨。如果我们总是抱怨周围的人不好,抱怨生活的不公……那么,孩子的心里也会对周围一切充满抱怨、仇恨。尤其是一些大人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父母很不合适。试想,孩子将来不也会一样抱怨着含辛茹苦的我们?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到和释放应保持平衡事物才能正常运行,爱也应遵守这一定律,因为爱是人世间最大的能量。孩子天真的感情,质朴的爱表现在给大人搬张板凳、递块毛巾、擦擦汗、扫扫地,咬一口她吃的东西等琐碎的、不起眼小事里,对孩子给予的亲热举动,要认真地当回事并做出相应亲热的反应,使孩子的心理始终沐浴在甘甜、温馨的气氛之中。父母生病了,试着给孩子照顾的机会;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在外边玩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付出比接受幸福!时间长了,孩子不仅学会劳动,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遇事会关心理解他人,孝敬老人,学会对一切帮助过他的人心存感激,这样孩子才能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爱,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能力。感受爱、体会爱、付出爱,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欣然接受孩子爱的付出,让孩子在学习付出爱的同时,享受付出的快乐。让我们带领孩子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谢赐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谢阳光和雨露,感谢身边的一切人和事,感谢生活中的坎坷和磨难……它们让我们的生活真实而绚烂,让我们成长和成熟;让我们用爱的音符构建我们和谐美丽的校园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