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量曲线和竖曲线要素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计算公式)

第九章道路工程测量 (road engineering survey)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道路曲线高程计算公式

道路曲线高程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

竖曲线

竖曲线

竖曲线是在变坡点处,为了行车平顺的需要而设置的一段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

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更为方便,故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

在纵坡设计时,由于纵断面上只反映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因此竖曲线的切线长与弧长是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切线支距是竖直的高程差,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角用坡度差表示。

一、竖曲线要素计算如图3-3所示,设变坡处相邻两纵坡度分别为i1和i2,坡度差以ω表示,则坡度差ω为i1和i2的代数差,即ω= i1-i2:当ω>0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ω<0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图3-3竖曲线示意图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基本形式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形式。

如图3-4所示,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基本方程:3-4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竖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为:当x=0时:k= i1,则b= i1;当x=L,r=R时:,则:因此,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为:或 (3-19)2、竖曲线的要素计算曲线长:(3-20)切线长:(3-21)外距:(3-22)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竖距(改正值):(3-23)二、竖曲线设计标准竖曲线的设计标准包括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竖曲线设计的限制因素(1)缓和冲击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径向离心力,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会减重,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会增重,如果这种离心力达到某种程度时,乘客就会有不舒适的感觉,同时对汽车的悬挂系统也有不利影响,故应对径向离心力加速度加以控制。

根据试验得知,离心加速度a限制在0.5~0.7m/s2比较合适。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3-24)《标准》中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取a=0.278 m/s2。

或(3-25)(2)行程时间不宜过短汽车从直坡段驶入竖曲线时,如果其竖曲线长度过短,汽车倏忽而过,冲击力大,旅客会感到不舒适,太短的竖曲线长度从视觉上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

因此,应限制汽车在竖曲线上的行程时间,一般不宜小于3s。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

道路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曲线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线路(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坐标计算公式时间:2009-12-27 21:40:34 来源:本站作者:未知我要投稿我要收藏投稿指南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 Z,y 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 Z,y 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 Z,y 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 Z,y 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 Z④变坡点高程:H 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

公路测量曲线和竖曲线要素计算方法

公路测量曲线和竖曲线要素计算方法

公路测量曲线和竖曲线要素计算方法1.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 ,%51=i ,%42-=i ,竖曲线半径R =2000m 。

试计算竖曲线各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解:⑴计算竖曲线要素09.005.004.012-=--=-=i i ω,为凸形竖曲线。

曲线长20000.09180L R m ω==?=切线长m L T 9021802=== 外距2290 2.03222000T E m R ===? ⑵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5+30)-90=K4+940竖曲线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m桩号K5+000处:横距m K K x 60)9404()0005(1=+-+= 竖距m R x h 9.04000 6022211=== 切线高程=423.18+60×0.5=426.18m设计高程=426.18-0.9=425.28m桩号K5+100处:横距m K K x 160)9404()1005(2=+-+= 竖距m R x h 4.64000 16022222=== 切线高程=423.18+160×0.05=431.18m设计高程=431.18-6.4=424.78m2.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JD1、JD2、JD3的坐标分别为(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并设JD2的R=150m ,Ls=40m ,求JD2的曲线要素。

解:⑴计算出JD2、JD3形成的方位角fwj2,=--=48966.11528.40433416.40547097.91250392.91810arctan 2fwj 计算出JD1、JD2形成的方位角fwj1,=--=19908.289914.40961528.40433103.91066097.91250arctan 1fwj 曲线的转角为α=360+fwj2-fwj1=82.29058°⑵由曲线的转角,计算出曲线的切线长T ,曲线长L 及超距J3322402019.9882240240150s s L L q R =-=-=? 24243340400.444242384241502384150s s L L p R R =-=-=?? ?===639.7150406479.286479.280R L s β 438.151988.19229058.82tan )444.0150(2tan )(=++=++=q p R T α 0150(2)2(82.2905827.639)240290.526180180s RL L ππαβ?=-+=-?+?= 781.49150229058.82sec )444.0150(2sec )(=-+=-+=R p R E α。

公路测量计算公式

公路测量计算公式

公路测量计算公式公路测量计算是指在实地测量公路线路时,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路线、坡度、水平、垂直等方面的测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出各种实际参数和结果的过程。

在测量计算中,有一些常用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各种参数,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路测量计算公式。

1.距离测量公式距离测量是测量公路路线长度的重要步骤。

在直线段上,可以使用尺度测量直线距离;在曲线段上,可以使用公路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量曲线段的弦长。

距离测量公式如下:(1)直线段距离计算公式:d=√((x2-x1)²+(y2-y1)²)(2)曲线段弦长计算公式:L = 2Rsin(θ/2)其中,d表示直线段的距离,x1、y1和x2、y2表示直线段的两个端点坐标;L表示曲线段的弦长,R表示曲线的半径,θ表示曲线的圆心角。

2.坡度计算公式公路的坡度是指道路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常用百分比或度数来表示。

在测量坡度时,可以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坡度:(1)百分比坡度计算公式:PG=(h/L)×100%(2)度数坡度计算公式:SG = arctan(h / L)其中,PG表示百分比坡度,h表示高差或高程差,L表示水平距离或水平长度,SG表示度数坡度。

3.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在公路设计中,常常需要设计道路的平曲线、缓曲线和陡坡曲线等,并计算出曲线要素,如曲线的半径、切线长、中线长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曲线要素计算公式:(1)曲率半径计算公式:R=(L²/24F)(2)切线长计算公式:T = R × sin(θ/2)(3)中线长计算公式:M = R × tan(θ/2)其中,R表示曲率半径,L表示设限(样线)长度,F表示车辆侧向摩擦系数,θ表示圆心角,T表示切线长,M表示中线长。

4.面积计算公式在公路测量中,有时需要计算其中一区域的面积,如填方计算、挖方计算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区域面积计算公式:(1)矩形面积计算公式:A=l×w(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A=(a+b)×h/2(3)圆形面积计算公式:A=πr²其中,A表示面积,l、w表示矩形的长和宽,a、b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

高速公路线路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坐标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线路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坐标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线路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坐标计算公式_★★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在计算器中若无此函数可编一个小子程序代替;转载自:。

竖曲线高程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及计算流程

竖曲线高程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及计算流程

竖曲线高程计算公式推导及计算流程1. 竖曲线介绍竖曲线是指在纵断面内,两个坡线之间为了延长行车视距或者减小行车的冲击力,而设计的一段曲线。

一般可以用圆曲线和抛物线来充当竖曲线。

由于圆曲线的计算量较大,所以,通常采用抛物线作为竖曲线,以减少计算量。

2. 竖曲线高程计算流程竖曲线计算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纵坡上指定桩号的路基设计标高,其计算步骤如下:a. 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竖曲线长L ;切线长T ;外失距Eb. 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竖曲线起点的桩号=变坡点的桩号-Tc. 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切线标高及改正值: 切线标高=变坡点的标高±(x T -)⨯i 改正值:221x Ry =d. 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某桩号在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y 某桩号在凸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y3. 竖曲线高程计算公式推导已知条件:第一条直线的坡度为1i ,下坡为负值, 第一条直线的坡度为2i ,上坡为正值, 变坡点的里程为K ,高程为H , 竖曲线的切线长为B A T T T ==, 待求点的里程为X K 曲线半径R竖曲线特点:抛物线的对称轴始终保持竖直,即:X 轴沿水平方向,Y 轴沿竖直方向,从而保证了X 代表平距,Y 代表高程。

抛物线与相邻两条坡度线相切,抛物线变坡点两侧一般不对称,但两切线长相等。

竖曲线高程改正数计算公式推导 设抛物线方程为:()021≠++=a c bx ax y 设直线方程为:()02≠+=k b kx y由图可知,抛物线与直线都经过坐标系222Y O X 的原点2O ,所以可得:00==b c ;分别对21y y 、求导可得:b ax y +=2'1k y ='2当0=x 时,由图可得:b i y ==1'1k i y ==1'2当L x =时,由图可得:12'12i aL i y +==由上式可得:RL L i i a 212212==-=ω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x i x Ry 12121+=直线方程为:x i y 12=对于竖曲线上任意一点P ,到其切线上Q 点处的竖直距离,即高程改正数y 为:21122121X RX i X i X R y y y P Q =-+=-= 竖曲线曲线元素推导竖曲线元素有切线长T 、外失距E 和竖曲线长L 三个元素,推导过程如下: 由图可知:2tan ω=R T 由于转角ω很小,所以可近似认为22tanωω=,因此可得:2ωR T =由图易得:ωR L = 将切线长T 带入到221x Ry =中可得 外失距RT E 22=4. 曲线高程计算示例已知: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 ,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线路竖曲线计算公式

线路竖曲线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公式
一、公路施工中经常见到线路竖向曲线计算标高的问题,采用近似计算方法以外耻距(E)变化量代替标高增减量计算,设和用于半径(R)大于5000m时,误差为0.2mm。

1、凸曲线:H计算=H起坡点+i×△L起坡点至计算点的距离-(1/conα-1)×R
2、凹面线:H计算=H起坡点- i×△L起坡点至计算点的距离+(1/conα-1)×R
二、公路施工中经常见到线路竖向曲线计算标高的问题,采用近似计算方法以外变高差(h)变化量代替标高增减量计算,适合用于半径(R)小于5000m时,误差为0.2mm。

1、凸曲线:H计算=H起坡点+ i×△L起坡点至计算点的距离-(△L起坡点至计算点的距离)2/2R
2、凹面线:H计算=H起坡点- i×△L起坡点至计算点的距离+(△L起坡点至计算点的距离)2/2R
三、计算时考虑是正方计算方向来确定公式变换,如果凹面曲线从坡度终点返算时:坡度值为正值采用2公式时就应为+(- i×△L)。

公路曲线坐标及竖曲线计算(电脑版)

公路曲线坐标及竖曲线计算(电脑版)

桩号
1877912.000 1877909.000 1877906.000 1877903.000 1877900.000 1877897.000 1877894.000 1877891.000 1877888.000 1877885.000 1877882.000 1877879.000 1877876.000 1877873.000 1877870.000 1877867.000 1877864.000 1877861.000 1877858.000 1877855.000 1877852.000 1877849.000 1877846.000 1877843.000 1877840.000 1877837.000 1877834.000 1877831.000 1877828.000 1877825.000 1877822.000 1877819.000 1877816.000 1877813.000 1877810.000 1877807.000 1877804.000
高程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桩号超范围!
高程
193.764 193.766 193.768 193.770 193.772 193.773 193.773 193.774 193.774 193.774 193.774 193.773 193.772 193.771 193.769 193.767 193.765 193.763 193.760 193.757 193.753 193.750 193.746 193.742 193.737 193.732 193.727 193.721 193.716 193.710 193.703 193.697 193.690 193.682 193.675 193.667 193.6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 ,%51=i ,%42-=i ,竖曲线半径R =2000m 。

试计算竖曲线各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解:⑴计算竖曲线要素
09.005.004.012-=--=-=i i ω,为凸形竖曲线。

曲线长20000.09180L R m ω==⨯=
切线长m L T 902
1802=== 外距22
90 2.03222000
T E m R ===⨯ ⑵计算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K5+30)-90=K4+940
竖曲线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m
桩号K5+000处:
横距m K K x 60)9404()0005(1=+-+= 竖距m R x h 9.04000
6022
211=== 切线高程=423.18+60×0.5=426.18m
设计高程=426.18-0.9=425.28m
桩号K5+100处:
横距m K K x 160)9404()1005(2=+-+= 竖距m R x h 4.64000
16022
222=== 切线高程=423.18+160×0.05=431.18m
设计高程=431.18-6.4=424.78m
2.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JD1、JD2、JD3的坐标分别为(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并设JD2的R=150m ,Ls=40m ,求JD2的曲线要素。

解:⑴计算出JD2、JD3形成的方位角fwj2,
︒=--=48966.11528
.40433416.40547097.91250392.91810arctan 2fwj 计算出JD1、JD2形成的方位角fwj1,
︒=--=19908.289914
.40961528.40433103.91066097.91250arctan 1fwj 曲线的转角为α=360+fwj2-fwj1=82.29058°
⑵由曲线的转角,计算出曲线的切线长T ,曲线长L 及超距J
33
22402019.9882240240150
s s L L q R =-=-=⨯ 2424
33
40400.444242384241502384150s s L L p R R =-=-=⨯⨯ ︒===639.7150
406479.286479.280R L s β 438.151988.192
29058.82tan )444.0150(2tan )(=++=++=q p R T α 0150(2)2(82.2905827.639)
240290.526180180s R
L L ππαβ⨯=-+=-⨯+⨯= 781.491502
29058.82sec )444.0150(2sec )(=-+=-+=R p R E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