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唐诗鉴赏分析

合集下载

古诗鉴赏总结(必备21篇)

古诗鉴赏总结(必备21篇)

古诗鉴赏总结第1篇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咏省壁画鹤》注释仙鹤: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

它与生长在高山xxx的松树毫无缘份。

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鶱:(xiān):(鸟)向上飞的样子。

《咏省壁画鹤》赏析初xxxxxx画鹤,他曾在秘书省壁上画了一幅仙鹤图。

xxx玄《xxx画录》载:“(稷)画踪如阎立本,今秘书省有画鹤,时号一绝。

”xxx的xxx,详见本书xxx《观xxx少保书画壁》“评说”。

xxx问诗,即是题咏秘书省壁上的xxx画鹤。

大历时代钱起的《画鹤篇》,题下有注:“省中作”,所咏的也是xxx这幅图。

题诗先写画面鹤的形象,雪白的粉墙上画着仙鹤,它气势雄伟、气宇轩昂,“真气多”三字,将画鹤的气韵表现得很生动。

第三句,诗意一转,写画鹤有高飞之势,但又不曾离去,这样,完全切合绘画艺术表现静态事物的特征。

结句拍合上句意,说明仙鹤不忍飞离的原因,是眷恋皇家的xxx,构思巧妙,既有歌颂皇恩之意,又与省中壁画仙鹤的取意相吻合,充分体现出宫廷诗人的风范。

这与钱起《画鹤篇》“主人顾盼千金重,谁肯裴回五里飞?”句一样,表达了相同的题旨。

古诗鉴赏总结第2篇【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并能正确默写80篇(段)文言诗文,但推荐的只有50篇。

2、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区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复习。

【中考说明】【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一、题型归纳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中考题型](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品鉴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唐诗《过香积寺》赏析优秀2篇

唐诗《过香积寺》赏析优秀2篇

唐诗《过香积寺》赏析优秀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唐诗《过香积寺》赏析优秀2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赏析古诗《清平调 其三》唐 李白

赏析古诗《清平调 其三》唐 李白
赏析古诗
《清平调 其三》唐 李白
演讲人
《清平调 其三》的创作背景

《清平调 其三》的内容赏析

《清平调 其三》的艺术价值

《清平调 其三》的历史地位

目录
1
《清平调 其三》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STEP3
STEP2
STEP1
《清平调 其三》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作者李白时年约50岁,已经在唐朝文坛取得了很高的声誉
04
文学价值:《清平调 其三》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谢观看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艺术评价
艺术特点:《清平调 其三》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
艺术价值:《清平调 其三》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诗歌的语言和修辞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04
诗歌的主题和思想: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诗歌的艺术影响
4
3
对文学鉴赏的影响:成为了文学鉴赏的重要参考作品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2
1
对唐代诗歌的影响:开创了新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
诗人:李白,唐朝著名诗人,以豪放不羁、飘逸洒脱的诗风闻名于世
4
《清平调 其三》的历史地位
诗歌的历史影响
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之一
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
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唐诗鉴赏:杜甫的《登高》解析

唐诗鉴赏:杜甫的《登高》解析

唐诗鉴赏:杜甫的《登高》解析导言唐代诗歌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而杜甫则是其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包括了《登高》这首诗。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写景诗,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和真切的人生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杜甫雄心壮志的豪情。

杜甫的背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杜甫的背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唐朝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曾经历过人生起伏,先是官场的失败和贫困,后是战乱的困扰和幻灭。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和对苍生苦难的关怀。

《登高》的背景《登高》创作于杜甫中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在长安落魄多年,身陷贫困和政治困境。

这首诗是杜甫在一次登山之后所写,这次登高可以视为他在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登山的过程中,杜甫凝视着壮丽的山川,体察着自然的力量和辽阔的胸怀,也激发起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远的哲理杜甫以其独特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描绘了群山的瑰丽壮观,云海的浩渺深邃以及奔流的江河。

这些景色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广阔无垠的胸怀,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山川壮丽诗中描述的群山耸立,极具张力。

杜甫写道:“万壑纵横驰川谷,孤城绝壁临江渚。

”这描绘了山川险峻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壮丽。

云海浩渺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万里长空,孤舟蓬转,白云千载空濛”,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感受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和自然的无限力量。

江河奔流最后,诗中出现了“日冷青苔浸碧树,薄暮空潮生长堤”。

这描绘了江河奔流的情景,给人以沧桑和生生不息的感觉。

诗人运用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向往。

真切的人生感慨和豪情壮志除了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中还流露出了诗人真切的人生感慨和豪情壮志。

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在诗的开头,杜甫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

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

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兵车行》杜甫唐诗原文及鉴赏1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诗鉴赏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

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

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

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

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

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

“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唐诗宋词精选赏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一》-中国古诗词首页唐诗宋词古诗考题诗词名句古诗名文古诗鉴赏元曲鉴赏文章阅读┃唐诗栏目李白的诗白居易的诗孟浩然的诗杜甫的诗王维的诗集李商隐的诗杜牧的诗柳宗元的诗王昌龄的诗韩愈的诗刘禹锡的诗韦应物的诗崔颢的诗岑参的诗集刘长卿的诗王勃的诗李颀的诗集元稹的诗集初唐四杰李贺的诗集张九龄的诗唐诗精选唐诗名句进入频道┃宋词栏目欧阳修词集苏轼的词范仲淹的词李清照词集辛弃疾的词柳永词集王安石诗词晏殊的词晏几道的词张先的词秦观宋词姜夔的词周邦彦的词贺铸的词陆游诗词吴文英的词宋词精选鉴赏宋词名句进入频道┃唐诗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全诗翻译与赏析朱庆余《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诗赏析翻译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赏析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移家别湖上亭《唐诗三百首视频朗读动画版》赏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全诗翻译赏析进入频道┃宋词精选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最高楼》鉴赏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全词翻译赏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全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词翻译赏析吴文英《风入松》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赏析史达祖《三姝媚》“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全词翻译赏析进入频道┃诗词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赏析“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及全诗意思赏析“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全词翻译赏析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三月晴的作者出处及全文赏析“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的意思及全诗鉴赏“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赏析经典唐诗宋词赏析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能流传千年的经典诗词,一首诗足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唐诗宋词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唐代】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赏析:《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

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

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荆轲歌 / 易水歌》【先秦】佚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赏析:“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

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风雨》【唐代】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春思其一》唐诗鉴赏(共6篇)

《春思其一》唐诗鉴赏(共6篇)

《春思其一》唐诗鉴赏〔共6篇〕篇1:《春思其一》唐诗鉴赏《春思二首其一》唐诗鉴赏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诗鉴赏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作。

因诗题作《春思》,故诗中句句就春立意。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直接用嫩绿、鹅黄两色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活力盎然的春天景象;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用暗笔为这幅景象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传神之笔烘染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图景,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丽,春意更加喧闹。

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于为下面抒写深愁苦恨作对照。

后两句诗转入写诗人的愁恨。

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深处,是不会因外界春光的.美妙而消除的。

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照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

但贾至没有这样直写,而是别出奇思,以出人意料的构思,使诗意的表达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

这在诗意上深了一层、曲了一层,使诗句防止平直。

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将恨引长,如此立意显得新奇巧妙。

这首诗因春景而兴愁恨,诗中所表达的愁恨,并非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诗人被贬荒地后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所以,尽管春光明媚,但这愁恨却不减丝毫,反而愈益地难奈难遣。

篇2:李白《春思》唐诗鉴赏李白《春思》唐诗鉴赏《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成功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诗和宋词。

唐诗以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宋词则以其细腻婉约、唯美含蓄而享誉文坛。

本文将对唐诗宋词进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唐诗鉴赏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孟浩然通过描绘早晨的自然景观,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美丽。

诗中所传达的“花落知多少”也给人以思考,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变幻。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雄浑的气势展示了雁门关大道的壮丽景色。

作者以“更上一层楼”寄寓着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呼唤,让人思索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

二、宋词鉴赏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表达了女子思念男子的情感,词中浓郁的意境和婉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描绘“纤云弄巧”、“银汉迢迢暗度”等意象,传递了深切的爱情和思念之情。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以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壮丽和离愁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了浓烈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结语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的鉴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们的才华横溢和对生活、自然、情感的深刻理解。

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些经典之作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学价值。

韩翃《寒食》唐诗鉴赏及译文

韩翃《寒食》唐诗鉴赏及译文

韩翃《寒食》唐诗鉴赏及译文韩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寒食》是一首描写春节寒食节日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诗意韵味。

以下是本文对韩翃《寒食》进行的唐诗鉴赏及译文分析。

一、唐诗鉴赏1. 题材《寒食》描绘的是唐代寒食节日的场景,这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传统节日。

文中描绘了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其丰富多样的内容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普世的价值。

2. 抒情手法针对节日情境的描写,韩翃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抒情手法。

例如,他用“步行徐行”来体现人们缓慢的脚步,用“银烛秋光冷画屏”来形容夜幕降临时的寒冷,用“丰年留客赏黄花”来表达春节节日的热闹与欢乐。

3. 语言构造韩翃在《寒食》这首诗歌中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暗示、对比、排比、借代等。

在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同时,他还从多个方面体现对节日的生动描绘,如用“繁华事散后”描述人们的凄凉心情,在这里他巧妙地运用了独特的语言构造来表达对节日的深情赞美。

二、译文1. 译文一暗香浮动喜气洋洋,牛童驾车春色长。

争唱碧纱窗下曲,与隔花窗遥对唱。

南园春耕翘楚劲,北阙春闱折梅香。

同院楼前今夜夕,璧月相和往复光。

2. 译文二香气阵阵春意浓,座上长垂锦袍红。

争歌芳曲青丝竝,花间对唱眼中忙。

南园农家扬鞭出,北阙才子折梅衷。

同楼月色今宵好,夜夜相思璧月同。

通过以上两个不同版本的译文,《寒食》中展现出的深情和诗意气息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无论是表现历史文化的内涵,还是表达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深情关注,均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唐诗《春怨》赏析

唐诗《春怨》赏析

唐诗《春怨》赏析唐诗《春怨》赏析唐诗《春怨》赏析1作品简介《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

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

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作品原文春怨⑴打起黄莺儿⑵,莫教枝上啼⑶。

啼时惊妾梦⑷,不得到辽西⑸。

词句注释⑴春怨:一题“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飞走。

⑶莫教:不让。

⑷妾:女子的自称。

⑸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

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白话译文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

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到不了辽西去会见亲人。

作品鉴赏这首小诗以妍美的生活意象体现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突然,住室的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红颜少妇,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赶跑了,口里还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语着。

这就是此诗要描绘的'一幅生活画面,春光如此可爱,黄莺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

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

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会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

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这首诗正是如此。

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

咏柳贺知章唐诗鉴赏(优秀7篇)

咏柳贺知章唐诗鉴赏(优秀7篇)

咏柳贺知章唐诗鉴赏(优秀7篇)译文及注释篇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咏柳古诗贺知章篇二《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出塞曲》唐诗鉴赏

《出塞曲》唐诗鉴赏

出塞曲唐诗鉴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王之涣,被誉为“凡骨俱荣”,这个称号意为文学和肉体俱佳,素有“王松山”之称。

其代表作品其中之一就是脍炙人口的《出塞曲》。

作品表现了马踏戈壁,行军欢歌,一派边塞将士的魂归故里。

一、创作背景中国北方的边境是长期的外患磨难,不计其数的征战曾让广大的民众遭受了无穷无尽的苦难和痛苦。

《出塞曲》正是这样的一曲壮丽而激昂的歌颂和赞美。

它以深沉、凝重、崇高的情感,讴歌了挥戈决战的边塞士兵,表现了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二、作品分析1. 作品体裁《出塞曲》是一首古风将士歌曲。

它属于严谨的边塞文学,也可以被归为古歌行一类。

2. 诗歌特点•雄浑崇高的气氛作品的构思和构成思想是看重思想高度合一、艺术形式秀丽多姿,采用飞跃想象和象征手法,象征性地传达出军人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浑厚深厚的感情作品所蕴涵的感情,是浑厚而深厚的,是充满血气和激情的。

它不仅是对家国亲情、对将士之情、对生命之情等的淋漓表现,也是对边疆艰难岁月、到处水深火热的残酷现实和对未来辉煌前程的淳淳期许。

•富有高度的艺术性王之涣的《出塞曲》用丰富的画面显示出辉煌壮丽的格局,体现了丰富而生动的形式美和充满动感的节奏美,使人仿佛看到的就是戈壁上红光满天的影像。

3. 诗歌解读•核心思想《出塞曲》是一首跨越时空的边塞之歌,充分表达出抵抗敌寇,捍卫边疆的利益,是边塞军人的心血结晶。

•“征戍”与“壮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两句名言,朴素而充实,奉行了王之涣的独特人生哲学,即在严峻的环境和压力下,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边塞风光与沧桑王之涣的《出塞曲》作品反映了他对祖国边塞的热爱和守卫的决心。

那壮丽的雄关穿越,那冰天雪地中黑腾腾的鸟群,是对作者身临其境的写照和表达。

三、鉴赏赏析王之涣的《出塞曲》都表现出了他对家国和民族纯朴的爱和赞美,他对抗外侮,保卫祖国边疆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深深期望。

唐诗鉴赏《将进酒》

唐诗鉴赏《将进酒》

唐诗鉴赏《将进酒》【赏析】:这首诗是李白著名的咏酒诗篇,意在表达人生短暂,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最后四句诗人重又写到酒,诗情再度狂放,而且愈来愈狂,诗情狂放至极,而突然以“与尔同销万古悉”戛然而止,与开篇之“悲”相呼应,更显得“万古愁”的含义何其深沉,更见诗人跌宕的感情激流。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七言乐府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

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zhuan4)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

馔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

”馔,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琴歌》李颀唐诗鉴赏《琴歌》全诗译文及赏析

《琴歌》李颀唐诗鉴赏《琴歌》全诗译文及赏析

《琴歌》李颀唐诗鉴赏《琴歌》全诗译文及赏析《琴歌》由李颀创作,这首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琴歌》作者: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琴歌》【注解】1、广陵客:广陵客泛指弹奏古琴的人。

因为在古琴的流派一面有一个广陵派(扬州的),后来多用广陵指弹奏古琴的人了。

古有《广陵散》琴曲,晋名士嵇康擅此调,后来以“广陵客”称谓技艺高超的琴师。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琴歌》【韵译】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琴歌》【讲解】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

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

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

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

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唐诗的分析与鉴赏

唐诗的分析与鉴赏

唐诗的分析与鉴赏在我国的文学遗产中,古典诗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横向看,中西文学相比较,西方文学以叙事类的小说、戏剧为主,而我国文学以抒情类的散文,尤其是诗歌见长,因有“诗国”之称。

一唐诗的精神我们走进唐诗,就如同进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王维描绘唐代大明宫的诗句,这里是万国朝拜的国际中心,表现出当时的唐朝是一个国际型的大帝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白雪歌》描写的西域风光,虽然荒寒无比,但仍然是开阔的境界,给人以极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杜甫描写长江瞿塘峡的诗句,在实大声泓的景色当中,融注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李白对时光流逝所发出的深沉概叹,但仍然壮志激昂,境界崇高,生命的体悟流动于其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是大好景色的描绘,也是生命前程的憧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一时登楼的展望,也是精神境界的升华。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友情的真挚,都是唐诗精神的表现。

至于当时个性张扬的诗篇,更是不胜枚举,仅以李白而言,就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金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诗是通过唐代诗人生存状态的展示,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奋发上进的精神。

也正是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唐诗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文化最值得珍视的瑰宝。

唐诗之所以在当时和后世有着巨大的魅力,归根到底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

下面我们举一首具体的诗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这首诗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王维《终南别业》唐诗译文及鉴赏

王维《终南别业》唐诗译文及鉴赏

王维《终南别业》唐诗译文及鉴赏《终南别业》是由王维所创作的,全诗的着眼点在于作者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终南别业》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终南别业》注释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终南别业》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唐诗鉴赏江雪

唐诗鉴赏江雪

唐诗鉴赏江雪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名篇,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细腻生动的描写而广为人们喜爱,并且长久以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音韵、意象和意境三个方面对江雪这首诗进行分析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诗中的音韵。

江雪的诗词运用了双音节的平仄格律,使整首诗在音律上十分和谐。

以首句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与“绝”,“万”与“灭”分别平仄相对,使整句的节奏感明显,既表达了大自然的寂静与荒凉,也展示了人类的疏离与孤单。

另外,“江雪”两个音节韵律平缓,取名巧妙,有助于强化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其次,我们来看诗中运用的意象。

江雪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如“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诗中“白发渔樵”描绘了一个老人的形象,凸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秋月春风”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熟悉和喜爱。

又如“空忆昔日儿童欢,犹言宿舍尚有芳”,通过回忆童年时的欢乐和宿舍中芬芳的遗存,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

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使诗句更具有生动感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来探讨江雪所营造的意境。

江雪的诗情意境极为丰富,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渴望。

整首诗以冰雪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山水的荒凉与寂静为情境,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温情的情感,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

“江雪”一词浑然天成,如写意画一般,将读者带进一个凝结了诗人感悟和想象的世界中。

再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直接将悬挂在天空的牵牛星与河汉女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形象而富有诗意。

整首诗的境界高远、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其中。

综上所述,江雪这首唐诗以其独特的音韵、生动的意象和美妙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江雪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才情与艺术,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伟大,进一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与价值。

唐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江雪这首诗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七言律诗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帝城最高楼杜甫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五首选二)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兴:一作与)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曲江二首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选一)杜甫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高:一作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粟:一作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深:一作添航:一作艇)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对:一作送)秋兴(八首选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自咏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放言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遣悲怀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观灯张萧远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利洲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迴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咏史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真:一作珍)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筹笔驿罗隐抛掷南阳为主忧,北讨东征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黄河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夏州胡常侍罗隐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相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夏日题老将林亭张蠙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自叙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悼张道古(昭宗时道古官拾遗以直谏贬蜀中死)贯休清河逝水太匆匆,东观无人失至公。

天上君恩三载隔,鉴中鸾影一时空。

坟生苦雾苍茫外,门掩寒云寂寞中。

惆怅斯人又如此,一声蛮笛满江风。

春夕(一本下有旅怀二字)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子规:一作杜鹃)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经:一作多满镜:一作两鬓)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