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水保所自然地理学考博真题答案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自然地理学》1999年考试题1.概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及意义。
2.论述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及其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3.试述黄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4. 试述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一个独特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意义《自然地理学》2000年考试题1.关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2.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类型3.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4.自然地域分界线(前两题为简答,后两题为论述)《自然地理学》2001年考试题一、简述种群、群落地理地带水量平衡构造地貌成土过程二、论述1. LUCC内容与进展2. 我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3. 温室效应与全球环境意义《自然地理学》2002年考试题一、简述1.流水地貌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注,因是不同的人回忆的,有点差异,你都看看)二、论述1.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域性特征2.论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3.论述我国水问题《自然地理学》2003年考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基本地貌类型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二、简答与论述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30分)2、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20分)3、干旱区水文特征和资源利用问题(20分)《自然地理学》2005年考试题名词解释土壤质地水量平衡问答题地域分异规律Lucc4、《自然地理学》2007年考试题1水分循环2主要成土因素3生态系统的结构4我国地貌的特征5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研究内容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学》2008年考试题1地球表面的主要特征2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3成土因素学说4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5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6我国气候的特点上一页下一页。
中科院自然地理考试题

中科院自然地理考试题
一。
名词解释
土壤有机质,生态系统,热带气旋,风化作用,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PM2.5,海岸地貌,蓝藻,密度流,生物多样性
二。
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3.人类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风暴潮的危害
5.三角洲的沉积结构
三。
分析题
1.碳循环过程及人类对其影响和调控途径
2.城市下垫面的变化及其效应和特征
3.自然地理学的取得的成果,及今后发展趋势,阐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太阳辐射、洪积扇、降水强度、土壤、土地、水位、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顶级、(还有两个不记得了)
简答: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4.水情要素
5.生态系统的组成
论述:
1、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2、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
中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2一、名词解释1.地貌2.生物圈3.沉积岩4.季风环流5.壤中流二、简述题1.气候和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三、论述题1.地理因子对气候的影响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区域分异的相互关系2002一、名词解释1.冷洋流与暖洋流2.气团与锋3.岩溶峰林与溶原4.黑钙土5.顶级群落6.土地7.地域分异二、问答1. 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2. 秦岭对气候的作用、影响?3. 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有哪些特征?三、论述1.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自然区划?2.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的影响。
2003一、名词解释1.大气环流2.洪积扇3.土壤结构4.沙漠化5.植物群落6.定振波7.俯冲型板块8.干洁空气9.雪线10.潜水二、简答1.地球的圈层构造2.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3.简述地貌的成因4.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5.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论述1.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2004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1.气候变化2.基本地貌类型3.水量平衡4.成土学说5.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三、论述1.地带性学说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5一、名词解释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 对流层8. 土壤9.10.二、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自然区划原则3.土壤的物质组成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5.影响地貌的形成因素三、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关系2007一、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2.风化作用3.大气环流4.季风5.降水强度6.流量7.河流阶地8.土壤质地9.生物多样性10.纬度二、简答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3.植被类型4.温室效应5.主要成土过程三、论述1.地理地带性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8一、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2.风蚀3.降水4.径流5.气候6.生物圈7.太阳辐射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植物群落1.地域分异2.风蚀3.生物群落4.对流层5.气候6.生物圈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回归年二、简答题1.成土学说2.基本地貌类型3.气候变化4.生态系统组分5.水量平衡三、论述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10一、名词解释1.纬度2.对流层3.季风4.河流5.地下水矿化度6. 地貌7.土壤质地9.生态平衡10.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1.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土壤的一般形态3.自然区划的原则4.气候变化原因5.水循环三、论述1.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11一、名词解释1.地轴2.河床3.雾凇4.生态系统5.风化作用6.大气环流7.土壤剖面8.变质作用二、简答1.水量平衡2.生物群落分类3.基本的地貌类型4.土壤的组成5.自然区划原则三、论述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中国自然地理特征2012一、名词解释1.矿物2.太阳辐射3.洪积扇4.季风5.降水强度6.水位7.植被演替顶级8.土壤9.生物多样性10.土地二、简答1.水情要素2.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4.生态系统的组分5.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三、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2.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
地理学考研考博真题(2010-2017)

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5年试题(博)
1.简答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
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
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
2.论述
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
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4年
一、简答
1、土壤的物质组成
2、水量平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论述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气候பைடு நூலகம்统的组成及特征
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征
2013年试题(博)
1.简答
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
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
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
3)喀斯特地貌(地貌)
2.论述
4)我国地理地域分异的特性(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海洋和陆地水)
6)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大气与气候)
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
2.论述
4)我国地貌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赵济第二章地貌P4)
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
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大气与气候)
2010年试题(博)
1.简答
1)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圈)
2)群落分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
2.论述
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考研历年真题(1999-2017)

自然地理学(博士)2017年试题一、简答题1.岩溶作用2.土壤的物质组成3.自然区划的原则二、论述题1、气候的形成2、生态系统的功能3、水分循环的过程2016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3、生态系统的组分二、论述题1、气候变化的原因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5年试题一、简答题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2.成土学说3.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二、论述题1、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2、地球水分布,水的大循环及水的更新周期3、我国自然地理特征2014年试题一、简答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水量平衡二、论述题1、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2、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3、试论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内容2013年试题一、简述1、地貌成因有哪些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3、生物群落的分类二、论述1、论述气候形成的原因2、论述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2 年试题1. 简答1)基本地貌类型2)季风气候3)生态系统的组分2. 论述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5)试述水量平衡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2011 年试题(博)1. 简答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2. 论述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年一、简答1、土壤的物质组成2、水量平衡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二、论述1、生态系统的功能2、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征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征2009 年试题(博)1. 简答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2. 论述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2008 年试题(博)1. 简答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2)成土学说(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40)2. 论述4)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29)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伍光和第一章地球P25)6)中国的气候特征(赵济第三章气候P15)2007 年试题(博)1. 简答:1)水分循环(海洋和陆地水)2)生态系统结构(伍光和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414)3)简述影响成土过程的因素(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2. 论述4)我国地貌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赵济第二章地貌P4)5)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内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P)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大气与气候)2006 年试题(博)1. 简答1)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圈)2)群落分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喀斯特地貌(地貌)2. 论述4)我国地理地域分异的特性(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海洋和陆地水)6)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大气与气候)2005 年试题(博)1. 名词1)土壤质地(土壤圈)2)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水量平衡(海洋和陆地水)2. 简答和论述4)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大气与气候)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6)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7)有关区划(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有关生态需水方面9)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2004 年试题(博)1. 简述1)简述地貌成因(地貌)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气候的影响因素(大气与气候)2. 论述4)我国水资源问题(海洋和陆地水)5)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03 年试题(博)一、名词1)基本地貌类型(地貌)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大气与气候)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二、简述和论述4)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20 分)6)干旱区水文特征和资源利用问题(黄秉维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2002 年试题1. 简述1)流水地貌(地貌)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注,因是不同的人回忆的,有点差异,你都看看)2. 论述4)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域性特征5)论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6)论述我国水问题2001 年试题(博)1. 简述1)种群、群落2)地理地带3)水量平衡4)构造地貌5)成土过程2. 论述6)LUCC 内容与进展7)我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8)温室效应与全球环境意义2000 年试题(博)1. 简述1)关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黄秉维第二章面向21 世纪的地理学)2)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类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生入学专业课试题2002-2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输沙模数2、环境容量3、生物指示现象4、土壤吸收性能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影响范围。
2、简述山地景观垂直地带性,并举例说明。
3、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热量水分平衡及其在流域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2、试述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缓解对策。
3、试述地理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
4、试述江(河)-湖泊-海洋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土壤缓冲性2、流水地貌3、剖面漫流4、纬向环流5、径流系数 湖泊补给系数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3、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自然区划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2、请你利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失衡的原理,谈谈对湖泊富营养化形成和湖泊生态修复的理解。
3、试述湿地的基本类型及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4、举例论述现代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
2004年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水体沼泽化2、环境效应3、土壤氧化还原作用4、地带性规律5、生态交错带二.简答题(每题8分)1、举例说明流域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对社会与自然协调的意义。
3、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生物圈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地理环境中水文现象与地貌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3、试述中国黄土地貌形成的环境背景。
4、试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与联系。
2003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非恒定流2、梅雨3、小冰期4、生态位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2、简述青藏高原的纬度位置和高原地势在高原气候形成中的作用3、简述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2、举例论述现代环境演变过程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3、城乡交错带的环境特征与问题4、试述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002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1流域复合生态系统2水循环3气候模拟4牛轭湖5生物放大作用二. 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简述土壤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3简述大气环流引起的水体定向运动三. 问答题(任选3题,每题20分)1 试述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对我国自然地带分异的影响。
2004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水体沼泽化2、环境效应3、土壤氧化还原作用4、地带性规律5、生态交错带二.简答题(每题8分)1、举例说明流域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对社会与自然协调的意义。
3、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生物圈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地理环境中水文现象与地貌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3、试述中国黄土地貌形成的环境背景。
4、试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与联系。
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限制因子与限制因子定律2、生态金字塔与生态效率3、负反馈调节4、同化效率5、补偿深度二.简答题(每题8分)1、自养生态系统和异养生态系统的区别有哪些?2、一种生物进入新的栖息地,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将会经过哪些过程,直至保持相对稳定或灭亡?3、请介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模式及其类型。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为什么生物体的生长都呈“S”型曲线形式?2、在湖泊生态系统的各阶段中,初级生产主要能量参数,即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3、请说明生物他感作用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群落组成和演替中的意义。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并以此试分析富营养化湖泊中水华暴发与环境因素的可能关系?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4分)1、一级降解动力学2、重金属鳌合物3、环境风险4、甲基橙碱度5、硝化作用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行为。
2、湖泊水体中水底沉积物对碳酸盐体系平衡可能的影响。
3、简述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的来源。
三、问答与计算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请说明酸雨的形成及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中国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考博专业课真题

中国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考博专业课真题1、空塑料瓶在( )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单选题] *A.瓶口向下B.瓶底装一些沙(正确答案)C.瓶口向上2、35铁钉生锈速度最快的是( )。
[单选题] *A.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B.铁钉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正确答案)C.铁钉一半浸在油中一半在干燥的空气中3、如果发现小草上有很多蚜虫,比较好的方法是()。
[单选题] *A.用农药喷,蚜虫、飘狐虫等动物很快死光光B.用除草剂,让蚜虫没有食物而死光光C.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就不用管它,保证瓢虫、小鸟的生存(正确答案)4、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B.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益的C.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正确答案)6、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微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单选题] *A.对B.错(正确答案)7、船的载重量与以下哪种因素无关()。
[单选题] *A.船的材料B货物放置的位置C.货物的重量(正确答案)8、工程设计里面“制订方案”这一环节并不重要,有没有这一环节都无所谓,因为后面制作改进过程中肯定会对最初的方案进行修改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单选题]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正确答案)10、用放大镜观察,可发现蝴蝶的翅膀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小片是扁平的细毛。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11、菜场里的豆芽黄黄的、嫩嫩的、长长的,原因是()。
[单选题] *A.水太多B.在黑暗中生长(正确答案)C.空气充足12、藻类植物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 ) [单选题]对错(正确答案)13、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属于( )。
[单选题]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正确答案)14、我们制作的小船可以装上风力推动装置或蒸汽推动装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2009经济地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产业集群2.空间管制3.区域创新网络4.循环累计因果理论5.农业生态系统6.连接度二、简述题1.简述距离衰减原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2.试述中心—外围理论的核心观点。
3.分析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论述题1.试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2.试论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区域发展):名词解释(每题4分):三大自然区;倒U型曲线;里斯本战略;空间结构;生态补偿机制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难点。
3、协调发展的具体含意。
4、试论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
5、市场经济的完善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影响。
经济地理):名词解释(每题4分):杜能圈;垂直外资;郊区化;交通枢纽;发展轴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1、结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解析乡村转型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论述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异同。
3、与我国1980-90年代相比较,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变化,及其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4、结合下图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布局方案,论述其经济地理基础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5、谈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科学依据。
中科院2006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城市地理学(2006)一、简述题:1.简述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2.简述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城市发展定位。
4.简述我国大城市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
二、论述题(3选2)1.比较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发展机制、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方面的异同。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一、流域水文模型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二、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力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水文循环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和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七、水文学科理论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十、区域水文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十一、新技术方法一、 试题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水文模型的分类水文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类。
物理模型是一种比尺或比拟模型模拟,前者将研究对象的原型按一定的比例在实验室内建成物理模型,先对模型进行观测分析,然后根据相似律再对原型的物理过程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后者是以一些物理量来比拟水的某些特性的模型。
数学模型则首先针对人们已掌握的流域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应用物理定律建立其数学描述方程式,然后用数学方法时行求解,从而获得各种情况下流域降雨与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中科院地理所⾃然地理学考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流域⽔⽂模型简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应⽤问题⽔⽂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论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流域产流过程及其⽅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候变化及⼈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何为流域的蒸发能⼒?⼲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循环如何理解⽔资源可再⽣(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量转化及其在⽔资源评价中的应⽤。
试述流域⽔⽂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循环和⽔量转化过程及其在⽔资源评价中的应⽤?七、⽔⽂学科理论你认为⽣态⽔⽂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学与⽔资源学的关系⼋、⼈类活动对⽔⽂影响试述⼈类活动的⽔⽂效应及其研究⽅法?⽓候变化及⼈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资源特点及开发利⽤论述中国⽔资源开发利⽤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对策?⼗、区域⽔⽂分析流域地下⽔的补给来源、地下⽔径流、地下⽔排泄,因以及地下⽔动态的影响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量平衡与调节作⽤?⼗⼀、新技术⽅法简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应⽤问题⽔⽂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论述流域⽔⽂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模型的分类⽔⽂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类。
物理模型是⼀种⽐尺或⽐拟模型模拟,前者将研究对象的原型按⼀定的⽐例在实验室内建成物理模型,先对模型进⾏观测分析,然后根据相似律再对原型的物理过程进⾏定性或定量分析,后者是以⼀些物理量来⽐拟⽔的某些特性的模型。
数学模型则⾸先针对⼈们已掌握的流域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应⽤物理定律建⽴其数学描述⽅程式,然后⽤数学⽅法时⾏求解,从⽽获得各种情况下流域降⾬与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
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变质作用2、河流阶地3、冰期与间冰期4、顶级群落二、简答题(每题8分)1、简述大陆与海洋的热力差异。
2、简述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与表征。
3、简述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形成及其差别。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试述河流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2、试述我国湖泊分布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3、试述自然区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4、试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与类型。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第1页共1页200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态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生态位2、捕食食物链3、生物量锥体4、限制因子定律5、Meta种群6、生境破碎化7、底栖生物 8、下行效应二、简答题(每题8分)1、一种生物进入新的栖息地,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将会经过哪些过程,直至保持相对稳定或灭亡?2、请简述现代生态学的主要特点。
3、简述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和重要污染物。
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1、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你认为目前地球气候是在变暖还是变冷?请你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等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2、为什么说,在生态对策理论连续体系(K对策和r对策的生态特征)面前,密度制约因素与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的调节作用是可以统一的?3、阐述湖岸或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谈谈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科目名称:生态学第1页共1页200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环境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2007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一、简答题1.水分循环2.生态系统结构3.二、中国科学院2006年10月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一、名词解释1、梅雨2、基流3、物候谱4、山海经5、光合潜力6、焚风效应7、超渗透流8、雅丹地貌9、土地分异10、地理大发现二、问答题1、土壤侵蚀2、尺度转换的概念和地理学意义3、地理学发展方向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南京大学2003自然地理学1、就“地球表层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做简要说明 152、气象部门报的某地气温与该地下垫面特征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153、中国北方中纬地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154、水域对局部地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原因机制及其幅度值估计 155、举例说明不同岩性分布区或不同年降水量分布区河网密度的差别 156、转述天津附近或上海附近海平面变化动态的有关报道及评述 157、关于“湖泊换水周期与补给系数”术语及其数值高低的意义和价值 158、介绍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59、简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的主要途径 1510、举例说明湿地生态的基本特点 15华东师大自然地理研究生试题(99-03)1998年试卷(其中划线部分要解释)1.简述大气的结构,并阐明其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20%)2.海岸据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海岸带可以包括哪几部分?(20%)3.试述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0%)4.以欧亚大陆为例阐述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20%)5.指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征。
(20%)(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1999年一)简述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0分)二)河流水位与河流流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意义何在?(15分)三)潜水也承压水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5分)四)海岸带的动力作用是指什么?它们与海岸地貌有什么关系?(15分)五)生态系统指什么?由几个基本成分组成?各基本成分各有什么功能?(15分)六)简述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分布图式及该图式的成因简析(20分)2000年一简答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原来简述(二)水循环及地表水量平衡简述(三)河口三角洲及其成因简述(注意:答题时,对下划线概念先行回答)二问答题(一)台风(热带气旋)的成因及其对中国东南气候特征的贡献(二)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着重东南亚与中亚两大区)2001年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太阴历水分循环枯水径流土壤河漫滩岩石圈季风反气旋风化壳生态系统二简答题(每题4分)1. 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2. 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3. 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用我国的湖泊)4.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5. 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1. 何为垂直带谱?为何随着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垂直带谱的带幅减小,带谱结构趋于简单?(10分)2. 海岸带的主要动力有三种?以它们为主,能形成何种海岸地貌?(各举一例)?并论述该种动力对所列举的海岸地貌的作用(15分)3. 河川径流形成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停蓄阶段;2.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
200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亚洲季风的形成及季风研究的意义。
(25分)二.人类活动对湖泊发育演变的影响。
(25分)三.我国西部开发的资源条件分析。
(25分)四.我国东部沿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25分)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地理信息学(Geomatics)2.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3.拓扑结构格式4.空间数据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的性能特性应包括哪些方面?2.试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区别。
3.叙述数据可视化的应用前景。
三.结合你所熟悉的部门和专业,论述建立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内容与过程,并画出系统框图。
(35分)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试论湖泊沉积的特点及其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二.新构造运动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三.叙述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年代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研究方法的概述。
四.论述近年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意义。
五.阐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地理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 农业区位论2. 经济外向度3. 增长级与发展轴4. 城市化水平5. 生态经济学6. 数字地球二.问答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配置的基本规律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20分)2.概要说明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失),中国产业结构应作何相应的调整。
(20分)3.试论西部大开发对调整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大意义,简述长江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30分)200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1. 从下列关于DOS的叙述中,选出5条正确的叙述,并把编号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中科院地理所考博GIS历年真题(98-16)

中科院地理所考博GIS历年真题(98-16)1995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试题一, 简述题(4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2. 图形数据输入的主要方法及特点.3.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及其特征.4. 空间数据库主要特征.二, 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应用.2.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3.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GIS与RS的相互关系;GIS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1996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简述题(4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 地理信息输入方法及其特点3. 地理信息数据结构的类型4. 空间拓扑叠加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2. 试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信息网络的关系及其综合应用.3. 结合你的经验,谈GIS应用前景1997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名词解释拓扑关系缓冲分析关系数据模型空间叠加二、简答题1,GIS的主要功能(略)2,企业GIS系统的特色三、问答题(选2)1,GIS基本组成与主要应用领域2,地理科学数据集成与管理3,结合你的专业,谈GIS应用发展前景1998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简答:1. 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99)2. 数字地形模型的构建与应用.(99)3.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99)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分析方法.(99)5.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关系剖析.(99)6. 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98)二、问答(任选二)1. 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99)2.专业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连接方式比较.(99)3. 结合你的专业,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 99 )4. GIS产生,发展过程及前景.(98)5. RS 与GIS 结合.(98)1999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一、名词解释1. 数字地图2. 地理编码3. 拓扑叠加二、问答1. OpenGIS的特点2. GIS的基本功能3. 空间坐标的转换方式和方法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 空间拓扑关系2. 地址匹配3. 元数据4. 栅格数据结构5. 空间数据精度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3. 叠加分析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GIS试题(2)一、名词解释1. GIS2. 数据字典3. 空间拓扑叠加4. 数字地形模型5. 节点匹配容差二、简答1. GIS构成2. 关系数据库构成3. 栅格与矢量结构优劣比较三、问答1. GIS发展简况与趋势2. 结合你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方法及前景2001中国科学院地理所GIS考博试题一、名词(10)1. 关系数据库2. 离散化3. 地图精度4. 地址匹配5. 四叉树二、简述题(40)1. GIS结构及功能2. 列出空间分析功能(3个以上)及其应用3. DEM的特征及应用4. Internet GIS的特点及应用三、论述题(1,2选一个,3,4必做)1. GIS的发展趋势(15)2. GIS方法论(15)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可能的改进方法(15)4. 3S关系及集成(20)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一,名词解释1. 地理空间2. 行程编码3. 地址匹配4. 拓扑关系空间数据元数据二,简答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三,问答1. GIS的发展历程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一、名词解释:1.GIS2.数据挖掘3.空间索引二、简答题: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2,数据质量标准三、论述: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2,关于温度梯度的.2003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名词解释1. DEM2. TIN3. 平移转换4. 栅格结构二、简答1、GIS的组成2、空间拓扑分析3、GIS互操作三、论述(任选二个)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2004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简答题(8分/题)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3、地址匹配及其可能的应用4、空间叠加的方法5、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及其特点二、论述题(四选三)(20分/题)1、地理信息的组成及其可能的不确定性2、DEM的建立方法及其优缺点比较3、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005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一、简答题5个每个10分1、空间数据的类型及其特征2、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数据类型及比较3、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4、空间叠加的主要方法5、国产主要gis软件的主要特点二、论述题3选2 每个25分1、DEM的实现方法及其特点2、专业分析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集成方法及其比较2008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2*5 10分)1.矢量数据模型2.关系数据库系统3.缓冲区分析4.地理编码5.不规则三角网(TIN)二、简述题(6*5 30分)1.空间聚类2.数字地形模型表达方式3.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方法4.空间拓扑分析5.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相关,具体记不太清楚了:))三、论述题(20*3 60分)1.WebGIS发展现状及趋势2.比较分析矢量数据模型及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缺点3.结合您专业,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2014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地理信息系统1、名词解释矢量数据模型;DEM; 行程编码;TIN;地址匹配2、简单题地理空间及其存在形式;空间拓扑分析;最多路径分析;地表坡度计算方法;地理信息服务质量3、论述题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互联网地图服务发展现状与瓶颈和突破点分析;遥感、GIS融合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地理信息系统一、简答题(每题8分)1,地理位置的类型及特征2,矢量数据模型及其优缺点3,空间索引的主要方法4,缓冲分析5,地址匹配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30分)1,空间拓扑叠加的原理与算法类型2,位置服务及发展态势3,结合您的专业,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趋势。
秋季博士--自然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年招收秋季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简要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季风气候;
2、生态系统;
3、流水地貌;
4、土壤质地;
5、地形图;
6、自然生产潜力;
7、地球系统科学;
8、地理信息系统;9、数字高程模型;10、USLE。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根据前苏联学者Б.П阿里索夫的学说,简述地球上7个气候带的主要特征。
2、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分哪三个阶段?请简要说明各阶段特征。
3. 依照从北到南的循序,简述我国东部寒温带至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其与生物气候条件的关系。
4、地理信息科学(GISci)在现代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
1、论述中国地理环境的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2、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原理,论述生态建设与全球变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名词解释 1. 地理圈: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由大气圈、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2. 小气候围内的气候。
3. 生态环境: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等)。
5. 地理信息系统(GIS)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
6. 海及海湾:然的海湾是海洋在两个陆角或海岬之间向陆凹进、部分环绕的水域。
法律上的海湾是湾口宽度小于24n mile 积等于或大于直径同湾口宽度相当的半圆形水体。
7. 干洁空气:指大气中除去水汽、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8. 总辐射:量。
9. 降水变率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10. 风化作碳、水和生物等的联合耦合作用,发生崩解破碎、素迁移的现象。
11. 雪线达到平衡的地带。
12. 河流阶地定。
13. 土壤: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14. 植物群落物集合体。
15. 纬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16. 地球自转17. 赤道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
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扩张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40.超渗产流: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而产生地表径流的现象。
41.溯源侵蚀:坡面集流在沟头形成跌水的强力冲刷作用下,沟头向上发展延伸的侵蚀过程。
42.生物放大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43.垂直地带性:山地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递变的规律性。
44.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区和有干旱季节的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导致的土地退化。
45.自然区划: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
包括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46.自然生产潜力:一定地域在自然状态下的潜在生产能力。
47.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
48.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
49.地震带:地震带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
50.重力侵蚀:坡地表层土石物质受重力作用,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51.生物指示作用:生物具有的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某些反应特征,叫生物的指示现象。
它们具有指示意义的某些特征,称为指示特征。
52.分区与区划:区域的划分。
在全球、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根据其地域差异性划分成不同区域。
有自然区划、经济区划、部门地理区划、综合区划等。
在国家范围内为了行政管理需要进行行政区划。
问答题1. 高原的形态类型及成因类型有哪些?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1)按高原面的形态可将高原分几种类型:顶面较平坦的高原,如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较大,顶面仍相当宽广的高原,如中国青藏高原;分割高原,如中国的云贵高原,流水切割较深,起伏大,顶面仍较宽广。
(2)不同高原的类型反映高原的起源及其随後受侵蚀的历史。
最常见的是构造高原,非洲大部分为这样一种隆起的大陆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次大陆的德干高原也是同样的地形。
规模小得多的高原有断层块和地垒,它们是沿边缘断层系统隆起的高原,或是相邻断块沉降时仍居高处的部分。
地垒通常比较大的断层块更易分辨。
翘起断块是个变异,这样的高原具有一个比较陡的边和一个徐缓倾斜的地面。
包围在山系以内的高原称为山间高原。
在美国,这种类型的景观分布于内华达山脉和落矶山脉之间,常用盆地和山脉(basin and range)这个术语来表示。
然而,盆地和山脉地形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它包括中亚细亚的大部分、西藏、四川的一部分和蒙古。
安纳托利亚、亚美尼亚和伊朗都由山间高原构成,有些作者甚至扩大到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都归入山间盆地一类里。
山间高原在安地斯山系内也很常见;世界上可通航的最高水体的的喀喀湖,拔海3,810公尺(12,500呎),就位于这样一个高原上。
山间高原、地垒和断层块通常与年轻的褶皱山脉有关。
其他类型高原由坚固的岩石构成。
喷出大面积玄武岩熔岩流的火山造成了许多高原。
如︰爱尔兰北部的安特里姆(Antrim)玄武岩高原、美国西北部的哥伦比亚-蛇河流域、衣索比亚以及印度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3)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最大达10公里/平方公里,比中国其他山区和丘陵地区大1~5倍。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
地面坡度普遍很大,大于15度的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70%,小于10度的不超过10%。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
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
其中潜蚀作用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称为“假喀斯特”。
强烈的沟谷侵蚀或地下水浸泡软化土体,使上方土体随水向下坡蠕移形成的泥流,只有在黄土区才易见到。
黄土的抗蚀力极低,因而黄土地貌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
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一般有三级: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其顶面高程彼此相近,为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
各级地形面的地层结构互不相同。
构成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中更新世晚期)较第一级地形面区薄,甚至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数地面只有马兰黄土(晚更新世)堆积。
第二级和第三级地形面可以分别构成完整的谷形,第三级地形面之下是现代沟谷。
此外,在较大的河沟沟谷内,还有两级发育不良的沟阶地,其中第二级阶地比较明显,第一级阶地仅见于局部地点。
沟道流域黄土地貌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
2河流水量补给源有哪些?您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补给源:最主要是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积雪或冰川融水,湖泊水、沼泽水补给,地下水,人工补给。
(2)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①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匾乏,时空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②近年气候影响,降雨最明显减少,径流量减少;③黄河流域及下游灌区人类活动(主要是农业灌溉),尤其是下游引水量大幅度增加;④现行的管理体制与人为的浪费;⑤中游缺乏控制性的调节水库等。
4. 按组成物质和滑动性质滑坡可分为哪类?防治滑坡的措施有哪些?(20分)(1)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①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②基岩滑坡,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
③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2)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排除地表水、地下水、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5.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分哪3个阶段?请简要说明各阶段特征。
及影响因素(2001)径流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可以划分为几个特征阶段。
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对于水文分析是重要的。
(1)停蓄阶段。
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
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
降水量超过上述消耗而有余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
这种现象称为填洼。
对于径流形成而言,停留阶段是一个耗损过程:但从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减少水土流失来说,这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2)漫流阶段。
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达到饱和,海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叫漫流阶段。
这个阶段只有下渗起着削减径流形成的作用。
而土壤、岩石的下渗强度,从开始下渗即逐步减小,一定时间后常成为稳定值,这个稳定值称为稳渗幸。
所以漫流阶段的产流强度,决定于降水强度和土壤稳渗率之差。
各种土壤的下渗强度不同,故产流情况也不一样。
在同样降水强度下,砂质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小,面壤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大。
坡面漫流是地表径流向河槽汇集的中间环节,分为片流、沟流和壤中流三种形式,其中,沟流是主要形式。
水在地表纹沟中流动,流速一般不超过1-2m/s,但流速和流量都从坡顶向坡底增加,冲刷力也相应地向坡底增强;片流并不多见。
壤中流是指水在地表下数厘米的土壤中流动,其速度不大,开始时间也比较晚,但降水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地表土壤物质往往由这种坡面漫流带入河槽。
(3)河槽集流阶段。
坡面漫流的水进人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小部分渗人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
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出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6.何谓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对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形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2)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生物量由少到多、食物链由简单到复杂、群落由一种类型演替为另一种类型等;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因此,生态平衡不是静止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