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一、背景介绍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⒈城镇化进程不平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城镇化进程较快,而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现象,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同时也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整体发展。
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⒊土地利用不合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存在大量闲置土地,而一些城市却面临土地供给紧张的情况。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⒋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既是城镇化建设的难题,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
三、对策建议⒈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对于相对滞后的地区和行业,应加大对其城镇化进程的支持力度。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措施,促进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⒉优化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城镇化规划和城市建设中。
加强治理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⒋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增加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附件:本文档附件为相关数据统计表格和调研报告。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经济影响与问题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经济影响与问题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中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
这一进程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农村城镇化的经济影响1.人口流动:农村城镇化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镇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这种人口流动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就业机会: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城市就业机会相应增加。
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产业转型:农村城镇化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渐减少,而非农产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二、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土地问题:农村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建设城市和建设用地。
但目前土地资源供给有限,土地收入分配不平衡,土地征用程序繁琐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2.农民工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城后,他们面临的问题包括就业歧视、低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同时,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条件较差,也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如流动人口扎堆、社会秩序紊乱等。
3.投资难题:农村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供给不足,造成了投资难题。
4.生态环境问题: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大量的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
这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包括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三、解决农村城镇化问题的对策1.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进程,完善土地征用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农民因征地获得合理的补偿,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民工社会保险、农民退休养老金和农村医疗保障等方面。
同时,加大农村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进城就业困难使城市化进程受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着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农村城镇化才能顺利推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对策、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镇化、政策支持、环境保护1. 引言1.1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农村城镇化发展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向城镇化转变的过程。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一直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战略之一。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生活水平相较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城镇化也可以促进农村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镇化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就业,可以缓解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和配置,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农村城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近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民迁徙问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思考。
一、农民迁徙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成为城市的新市民。
农民迁徙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农民在城市面临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
再加上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农业生产面临缺工、质量不稳定等困境。
对策思考:1.建立健全的农民迁徙政策。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迁徙的引导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农民迁徙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务工,并规范农民迁徙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
2.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使其顺利融入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二、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农村土地资源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但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扩张的需求,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土地流转率低下。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土地沉睡等问题,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对策思考:1.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农村耕地和生态用地,合理调整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2.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和引导,完善流转程序和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管理。
三、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覆盖面窄,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仍然存在。
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1-0049-04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首次突破了50%。
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19 683个建制镇,其中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超过1 000万人口的城市有13个。
我国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主攻点。
但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建设速度缓慢,按户籍人口计算目前我国城镇化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
因此研究农村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寻其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1. 制度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制度性障碍,它压制了社会对城镇人口的供给和需求,迫使进城的农民只能在城镇“体外循环”,处处受到冷遇和歧视,大大降低了城镇对他们的吸引力。
同时,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为农民量身定制的失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新型的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也才刚刚起步,仍存在极大的缺陷和不足,导致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却“老无所养、老无所靠”,这些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从农村转向城镇的积极性。
另外,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公共服务供给政策、财政转移政策等方面的差别也给农民在城市中的正常生活带来各种不便。
2. 土地因素。
土地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城镇用地迅猛增长,城镇外延扩张造成稀缺土地过量消耗,如1990~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近2.5万平方公里。
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论文
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我们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中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都必须把观察思考问题的着眼点、立足点放在农村、农业、农民一边,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应如此。
构建和谐必先富民,即让更多的的人进入中等收入者阶层,而要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这个阶层,当务之急是让更多的农民进入这个阶层,加大农民致富的步伐,即加大城市反哺农业的力度,以城带农,反哺农业,加大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民,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非农和城镇化转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能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对策和建议1.基本情况下面以临沂市兰山区农村为例,谈谈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何实施城镇化战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区加快了城镇化发展速度,1994年撤县级市设区后,共设为3街道9镇,到2009年底调整为4街道7镇的城镇化格局。
特别是今年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划定了五大片区改造,分别是南坊片区旧村改造,涑河片区旧城改造,大学城片区提升改造,西部新城建设,李官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城市化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区城镇化人口已达50万多人,非农化产值越来越高。
尽管如此,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还比较不完善,生产力水平还需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还需改善,特别是农民人均不足0.5亩土地,剩余劳动力多,生活水平低,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城镇化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城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从最近几年看,该区的城镇化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但仍存在着城镇化水平低,管理体制不合理,聚贤功能不明显等问题,尤其是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不科学,规模偏小,承载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吸引力和融合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CAIXUN 财讯-25-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区委 唐景越 / 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级财政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中,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保障。
所以,怎样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已是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繁荣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现象进行分析,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以便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
城镇化 农村经济管理 不利现象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整体要求农村建设管理的整体思路就是围绕农村建设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基本方案。
要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前提,在发展的进程中积极落实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监督、管理和执法为主要管理办法,坚持三个代表以及三农政策方针的同时,积极改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加快创新改革,以此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几个特有性质,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摸索新的方法以及新型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和监督。
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早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繁荣富强的关键动力。
因此,落实国家政策、加强管理、不断地思考工作重心、解决好发现的问题等,对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群众增收的困难变多适宜农业发展的平原地区土地的运作面积不是很宽泛,通常是小农模式,无法落实规模,在运作的时候很是独立,而且不集中。
这就就导致技术无法有效的推广开来,产品的技术性较差,影响到当前的农业进步。
而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但其运作面积并未得以扩张,使用权无法有效的流转,关键是由于效益太低,不过节省时间和劳力,同时还有相关的政策作为指引。
因为这种情况,承包地便成了外出打工者的“保命田”。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次讨论我们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揭示城镇化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目标, 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1.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存在虚高问题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9%,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
同时,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城市人IZl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比同等城镇化水平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服务业发展也远为滞后。
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
严格地说,这些人不属于被城市化了的人口。
如果剔除这部分人,则中国城镇化水平更低。
2.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
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
2006年, 我国城镇人口5. 77 亿人, 城镇化率43. 9%。
由于各地基础不同,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从区域来看, 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东部沿海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低。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如城市贫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问题1. 城市空心化近年来,城市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城市中心地区房价过高,大量的外来人口选择在城市外围居住,形成了“城市圈”和“卫星城市”,导致了城市中心地区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商业的萎缩。
同时,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地区资源的吞噬,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贫困。
2. 城市户籍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城市户籍难题。
由于户籍系统限制,外来人口和农民工只能以临时居留许可身份在城市定居,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基本权益。
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到国家资源的使用,也加剧了城市中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的地下水、空气、土壤等各种环境资源被污染,城市居民面临着健康风险。
而普通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强烈,导致了难以遏制的城市环境问题。
二、解决方案1.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空心化问题,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多措并举,包括开展实行分类异地居住政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原有城区内部修建居民区等措施,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平衡配置。
2. 改革户籍制度户口制度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改革户口制度,推行不限制户籍的政策,并对外来人口和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配套。
使得城市人口自由流动,遏制城市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3.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改善城市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投入、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限制资源消耗。
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公众拥护环保理念,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规模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逐渐向城镇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利用、人口流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对于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更加顺利地进行。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问题。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规划和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部分农民随意拆迁,侵占农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人口流动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在城市中他们常常面临就业、居住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农村人口外流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在城市中工作,但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成为他们所面临的困扰。
四是农业发展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农业生产力下降,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供给不足,劳动力空转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第一,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保护好农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健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制度。
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权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动力。
第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浅议我国城乡建设中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 . 农村 城镇 化应坚 持节约 用地 、保护耕 地 的原则 在 实际的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过程 中, 尽可能 的提高 土地 的利 用率 , 降低农耕用地的征用 。城镇化建设和保 护耕地 、节约用地 并不矛盾 , 关 键 在 于 如 何 协 调 。 乡镇 可 以对 城 镇 化 建 设 用 地 进 行 统一规划 , 对利用率较低的土地进行整合 , 尽 量 不 要 分散 耕地 , 这 样 既 可 以保 证 农 业 产 业 发展 , 又 可 以保 证 城 镇 建 设 用 地 。政 府 对 土地进行 调查 , 确定土地 的土质情 况 , 选择 土质好 的用 作耕 地 。 另外 , 坚持节 约用地 , 在节约 农村宅基地 的基 础上利用 好每~寸 多 出来 的土地 , 能形成规模 的就扩大规 模 , 能 向空 间发展 的就 向 空间发展 , 少用地 , 用好每一块地 。 2 . 农 村城 镇化应 为农 民生存找 出路 因 农 村 城 镇 规 划 建 设 征地 而 导 致 失 去 土 地 的 农 民 , 政 府 应 该 制定一定的措施和政策 , 鼓 励 他 们 从 事 二 三 产 业 。 政 府 应 组 织 技 能培训或者拓 宽就业渠道 , 使这 部分农 民有 一技之 长, 能够通 过 其 他途 径提 高 生 活 质 量 。 政 府 还 应 该 拿 出 一 定 的 政 策 , 鼓励 部 分 有 头脑 、 经 济 意 识 活 跃 的 人 自主 创 业 , 并适 当提 供 支持 和 帮 助 。 另 外 还 可 以加 大 力 度 , 出 台优 惠 政 策 鼓 励 和 吸 引 大 学 生 回 乡创 业 。需 要按 照国家政 策提供 养老保 障的支持 , 社会事业 、医疗 、 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也需要 跟上城镇化建设。 3. 农 村 城 镇 化应 调 整产 业 机 构 , 利 用 当地 资源促 进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在 农 村 城 镇 化 发展 的 进 程 中 , 各 地 农村 应 该 根 据 当 地 特 色 建 立特 色产业 , 突 出优势 , 如果 城镇 产业布局 以为模仿大 城市 的发 展 的话 , 就 会 造成 重复 产业 生产 , 十 分 浪 费环 境 资 源 , 并 且 缺 乏 足 够 的发展 空间 。城 镇经 济应立 足于 当地 农业 特色 , 发展产 业经 济, 利用农业 和农村资源 , 进行农产 品加工 、包装 、运 输与销售 ,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初探
业 中由于技术工艺落后 ,设备简陋 ,管理和各种 入 目标 。产量 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个重要决定 综合利用组建的工程农业 。发展微生物工程科
制度不健全 ,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 性因素就是农 民的积极性状况 ,而农 民收入状 学 ,创建节土 、节水 、不污染 环境 、资源可循环利
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居住 、工作和生活在城镇 ,城 不 当堆放 等形式将有害 物质转移到农 作物上 , 经济手段包括收费 、补贴和排污权交易等几个
镇人 口在 总人 口中所 占的相对份额 不断上升 , 使大范围的人群受害。I比外 ,由于城市环境 污染 方 面。法律手段 ,是通过立法 和司法活动 ,对社
一 致 。我 国农村环境管理的法治化建设 已经取
优化 。但是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 ,也产生了一
2农 村城镇 化进 程中环境 问题 的应 对措 得 了可喜 的进步 ,已颁 布实施 了一批有关资 源
系列 的环境问题。拟就此问题及相关对策作如 施
与环境保护 的法律 ,但相对城市环境保 护和工
2.6加强生态型城镇 的建设 。随着经济的
受到不 同程度的污染 ,据对 全国 55483公 里长 展 ,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 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 。 快速发展 ,我国的城镇 化进程在加快 。按照什么
1.1城镇周边农村及农 业污染 严重。随着 虑环境与 自然资源 的影响 。引入 自然资 源环境 真正确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农村 环境中的严肃性
农业 的发展 ,农药 、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 因素后 ,经济系统就成为整个系统 的一个有机 和权威性 。
产生 的“白色污染”,村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 、 组成部分 ,经济系统与 自然资源环境 系统之 间
关 键 词 :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城镇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留住机制。
土地流转问题也妨碍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
农村城镇化下农业发展困境与社会保障问题也亟待解决。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当前亟需的任务,同时要注重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对策、进程缓慢、人口流失、土地流转、农业发展困境、社会保障、加快进程。
1. 引言1.1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农村城镇化还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城镇化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城镇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村城镇化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步。
农村城镇化也有利于优化国土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
2. 正文2.1 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化进程受阻。
很多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施都比较落后,这使得农村地区的生存条件相对较差,吸引力不足,人们不愿意迁往城镇。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依靠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导致农民的收入较低,无法支撑他们迁往城镇的生活。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并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重要性;障碍因素;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城镇化是涉及四个要素统一的有机整体,不仅涉及人口的聚集、城镇规模的变化,还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的提升、生活环境的改善、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实现农民身份转化、生活方式转换、文明素养提升,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功能转变的一种历史过程和系统工程①。
农村城镇化是城镇化过程的基础层次,其内涵主要包括:人口在农村地域的集中以及非农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农村地域非农活动向城镇的转移、集中、强化的过程,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以及农村地域空间向城镇演变的过程,城镇文化向农村地域扩散和农村行为模式、价值观念重构的过程。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农村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②农村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伴生物,和工业化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同步性。
农业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逐步向工业化、产业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城镇化,有助于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效能的发挥,对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还能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生产生活方式、解决“人多地少”困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主要矛盾,促进城乡结构优化,激活城乡经济发展,拓展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一、城镇化出现的问题1.1城镇化进程不平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到一、二线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与环境压力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1.2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1.3劳动力市场变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但城市就业机会不足,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形成了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会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秩序产生一定的挑战。
1.4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模扩大,工厂、交通等产生的污染加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
1.5城市社会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流动,城市社会问题也相应增多,包括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
二、城镇化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2.1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有机结合。
应该注重发展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引导部分人口在生活在乡村,减少农民外流。
2.2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普及率,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2.3完善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化管理体制建设,实施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解决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城市管理难度。
2.4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2.5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均衡发展通过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等方法,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均衡发展,降低农村人口迁徙城市的压力,增加农村地区的发展动力,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转型的影响,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进展较为缓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1.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资源丰富度下降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失,农村人口留存率低,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
2.基础设施薄弱:相对城市地区,东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3.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收入占比较高,与现代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1.城市化指标单一:以城市人口比例作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忽略了农村土地使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2.服务设施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3.产业转型困难:东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困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薄弱,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三、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1.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2.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加大对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
3.完善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村居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4.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 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 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 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 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 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 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 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一方面要求人口 Nhomakorabea中居住,从而带来 城市化效应,另一方面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一部 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排挤出来。这部分从农业中游离出 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必然要在农业以外的行业去寻求新的 就业机会。
(四)科学规划
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园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规划应包 含道路、通讯、水利、供电、供气、防灾、减灾、产业凰区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 文化等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这些方面的规划标准一定要有前瞻性,既要满足近期建设 的要求,又要预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避免后期重复建设和浪费,并使各专项规划相 衔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使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能与周围地区构建良性的社会经 济互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组织精干的规划编制项目组,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本区域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做到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应突出重点,使规划成为小城镇发展的“纲领”,引导、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 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 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 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 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 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 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 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 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 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 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 的难度。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背景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迅猛。
然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二、问题分析
1\土地资源存在浪费: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面积闲置和农地被非法占用的问题。
2\城市规划不合理:部分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远眼光,导致城市建设不平衡、资源浪费等问题。
3\农民工待遇不公: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遭遇欠薪、工资拖欠等问题,导致其权益得不到保障。
4\城乡差距加大: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差距因为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逐渐加大。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加强土地使用权划分和监管,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非法占用现象。
2\科学城市规划: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城市建设有序发展。
3\保障农民工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增加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差距。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土地登记制度:一种机关对土地进行登记、权属确认并颁发证书的制度。
2\城市规划:指制定城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的工作。
3\农民工:指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民。
4\公共服务:提供给公众的福利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然而,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与滥用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一些地区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和滥用的现象。
例如,盲目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大量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同时,一些城镇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率低下,存在闲置和低效利用的情况。
2、产业支撑不足许多农村城镇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产业支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一些城镇过于依赖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民进城后难以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城镇发展的需求。
道路、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镇的整体形象。
同时,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短缺,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4、生态环境破坏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一些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同时,城镇周边的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措施不到位,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困难。
同时,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不公平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对农村城镇化的规划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以城镇为核心发展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
城镇化是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经济转型、文化重构和社会变迁的过程。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城镇化进程,甚至出现逆城镇化现象,我国自近现代工业诞生后也开始了现代城镇的建设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我国城镇化提升最为迅速的时期。
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网被放大,三者之间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具体包括:城镇化与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之间的问题;城镇化与土地使用之间的问题等;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问题等。
关键词:城镇化就业土地农业城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和衡量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尺度。
城镇化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而使得生产关系产生变化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有利于引导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各区域的平衡、协调发展。
但是,在社会发展速度激增的今天,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影响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城镇化与土地使用之间的问题由于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集体所有制,农民对所使用的土地不具有资产性质。
到目前为止,法律所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虽是“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但事实上这一权利具有一系列非常严格的限定。
一是农民手中的这块土地仅限于农业用地使用,这种硬性规定导致农民对土地的产权被限制在农产品种植权和从事农业耕作的收益权上;二是尽管允许农民对承包的土地进行“自愿、有偿、依法转让”,但转让范围也仅限于农业用途;三是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不拥有出让权和抵押权。
以上种种限制使农民的土地权利只具有为他们提供生计的功能。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无法从土地价值上受益;也无法出让或变现土地,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时一无所有;土地不抵押权的缺失使农民丧失了利用土地作为抵押品获得金融资本。
总之,农民尽管被赋予了对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但是,这种有限的权利还是约束了土地对于农民的资产功能的实现,从而迫使农民在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可见,政策稳定性不足也成为农民利益受损、合法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原因,失地农民损益补偿难以实现。
倘若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因技能的缺失而无法从事其他行业,造成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将时有发生,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有可能导致农用耕地的减少,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能因为城镇化问题,强硬的征收土地,从而导农民生活无保障,农业发展无后盾。
2、城镇化与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之间的问题农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目的,依据法定程序,强制性地取得私人或集体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
伴随着我国各地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土地征用力度不断增强,必然导致原来祖祖辈辈依靠土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可靠保障,劳动场所的改变和收入来源的无处可寻最终成为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
当前我国失地农村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长远问题需要细细考虑,如失地后的经济收入问题、就业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社会保障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仅仅影响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
城镇化不只是农村土地变为城市土地,更重要的参考指标是转变后,在原有土地上生存的人生活水平是否能有显著变化。
由于征地范围过宽,补偿严重不足,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没有着落的问题相当突出。
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就业问题成了失地农民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随之而来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是需要从长计议。
无论是两者中的哪一个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与社会的长治久安。
3、城镇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问题城镇化固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是现实中这一过程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矛盾,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三者统一的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资源的流失导致我国农业压力剧增。
我国人口众多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者达到8亿之多,但是城镇化发展不但减少了耕地的使用面积,还是大量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失去了生存之本。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城镇化率低,导致城镇人口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有限,难以形成对对农业部门产生持久而又有力的市场拉动。
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各个方面而言,都必须依赖市场需求的有力拉动。
城镇化建设滞后,使城镇市场需求不足,没有很好地起到拉动农业发展的作用。
第三,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城镇化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不但能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更能促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找到新的工作方式,学会新的工作技能。
但是由于人们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缺乏合理布局和长远规划,致使乡镇企业如春后竹笋般发展起来,小规模重复建设不断出现,更为不利的是污染严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不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大气、河流和农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二、关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虽然,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但不能成为否定城镇化建设的依据。
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可以看出,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从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1、农村城镇化应坚持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城镇化建设与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协调。
在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耕地的使用率不高,不仅挤占了耕地,而且使大面积的耕地分散,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难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便是耕地资源的流失。
要协调好城镇化与保护耕地的关系,首先,应强调政府规划作用,政府应确定哪些土地土质较好应作为耕地使用,哪些土地属于城市建设使用,严格保护耕地,绝不乱批准乱规划。
其次,应坚持节约用地,在节约农村宅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好每一寸多出来的土地,能形成规模的就扩大规模,能向空间发展的就向空间发展,少用地,用好每一块地。
2、农村城镇化应为农民生存找出路对于失地农民,政府应该鼓励他们从事二三产业。
农民因技能缺失不可能直接离开农村,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技能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失去土地的同时适应其他的工作方式;当地政府更应该鼓励有头脑有远见的农民在自己熟悉的社区逐步创业,积累经验、知识和资本,创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乡镇企业,为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服务;对于长久以来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应按照国家政策给予养老保障的支持,不少农民年岁以高,无法从事其他产业,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教育卫生的发展,为农民的生活、生存着想;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建设,建设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娱乐形式,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和整体城镇居民素质,这样才能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城镇化得到真正的发展。
3、农村城镇化应调整产业机构,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农村城镇化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突出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目前,许多城镇的产业布局与大城市发展雷同,重复产业生产,十分浪费环境资源,并且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
城镇是大城市与农村之间联系的纽带,城镇经济应立足于当地农业特色,发展产业经济,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与销售,突出产业优势。
同时,乡镇产业化可以吸纳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乡镇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还可产生示范效应,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吸收外来投资,对原有技术、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三、结论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纵观城镇化进程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波动大,东中西部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不一致。
在全球城镇化发展接近尾声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农村城镇化的加入,而农村城镇化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推动城市、乡村协调发展是我们当下应当关注的着力点。
目前,虽然农业、农村与农民是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三大难题,但是不能因为有问题存在就否定城镇化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面对问题的同时积极想出路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在土地问题、农民再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上应有所应对,使农村城镇化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且有正面影响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1]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北林业大学,2004,6.[2]李红梅.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6,(10).[3]韩学山,郝光前,徐峰,王康军.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6.[4]鲁金萍,蒲春玲.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5,(7).[5]寇莎.农村城镇化中搬迁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5).[6]公维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损益补偿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4).[7]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4).[8]徐永春.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5).[9]陈培芳.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5,(11).[10]姜太碧.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5).[11]赵爱玲.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中部城镇化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2]张晓燕,白晓梅.农村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3]谷永芬,何记东,于风雨.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若干问题分析[J].商业研究.2003,(14).[14]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15]牟小林.中国城镇化进程及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