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等学习活动,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用字母正确地表示并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2.过程与方法经历线段、射线、直线的表象的形成过程中,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线段、射线、直线在生活中作用,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激光棒(手电筒)、多媒体课件、尺子、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线?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吧。
你能举出几个有关线的例子吗?生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霓虹灯、铁轨、跑道图片。
提问:在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出自己认识的线吗?请你指一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线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探究其特点。
(1)线段的认识:出示斜拉式大桥图片。
①课件演示斜拉式大桥中的线,师:像这样的线称为线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一定的长度。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线段,你能测量它的长度吗?同桌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巧。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直,有的不直呢?(注意:要用直尺画才规范哟!)②课件演示手电筒射出的线,师:像这样的线称为射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射线向一端延长、再延长……)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射线?(激光灯、霓虹灯,太阳照射的光线……)小组活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手电筒、激光灯体会一下射线,它的长度能测量吗?③课件演示海面中的线,师:像这样的线称为直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直线没有端点,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能够绘制直线和折线,并能观察、比较、描述它们的不同特点;3.能够将直线和折线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能够绘制直线和折线,并能观察、比较、描述它们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难点1.将直线和折线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线的认识,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中见过很多线,比如道路上的黄线、红绿灯上的线以及书本上的线条等。
那么,你们对线有哪些认识呢?2. 查阅资料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查阅资料,了解线的定义、种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 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同学们查阅了资料后,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解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例如:直线是没有弯曲的线段,具有无限延伸性;折线则由多条线段首尾相接而成,具有有限延伸性和能够转向的特点等。
4. 绘制直线和折线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线的概念和特点,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绘制直线和折线的练习。
同学们可以在纸上用尺子和铅笔绘制出不同形状的直线和折线,并观察、比较、描述它们的不同特点。
5. 线的应用线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还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结合实例进行探究。
例如:线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线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够绘制直线和折线,并能观察、比较、描述它们的不同特点。
同时,同学们也了解到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深入了解线的更多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精选15篇)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精选15篇)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篇1线的认识一、教学内容线的认识(教材16、17页)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四、教具准备电脑。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板书:线的认识)(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认识直线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2、认识线段电脑出示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
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1)画一画(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3、认识射线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察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能画一画吗?(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5|、认一认、说一说(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6|、线的读法(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线的认识》主要包括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和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学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几何描述。
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但对其特征和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知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几何描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和运算。
2.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
3.操作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4.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例如,用一根绳子展开,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绳子的形状,引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和运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例如,用多媒体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长度等特征。
线的认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线的认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线的概念,理解线的特点和性质;2.能够在生活中观察、感知和认识线;3.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线的性质;4.能够通过练习掌握线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线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用尺子画直线的方法;3.初步认识线段。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线的性质;2.初步掌握线段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教具:尺子、圆规等;2.学生备好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平日生活中线的应用(麻将、长颈鹿等)让学生引入线的概念的认知。
2. 认识线1.让学生拿起尺子观察,宣布这是一根直线,问学生知不知道直线有哪些特点;2.引导学生回答直线没有拐弯、没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无穷(无限长);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强调一遍直线的特点。
3. 用尺子画直线1.教师告诉学生用尺子可以画出直线;2.让学生拿起尺子,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画直线;3.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
4. 认识线段1.教师拿起圆规向学生展示一个圆,问学生圆的特点;2.引导学生回答圆没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无限;3.相比较于圆,向学生展示线段,让学生观察线段有哪些特点;4.引导学生回答线段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有限。
5. 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画出直线,并标出直线的起点和终点;2.让学生用尺子画出线段,并标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线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掌握了画直线和线段的方法和标记方法。
同时,让学生从生活中真正体验到线的特点和性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的概念。
在后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线的概念,丰富学生的线的认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主要介绍线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并且能够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和描述线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能够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和描述线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积极探究线的性质。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线段。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能够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和描述线段。
2.教学难点:(1)认识射线的概念。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线段。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线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纸,上面画有一条线段和一条射线,要求学生说出这张图纸上有哪些线段、直线和射线。
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它们的长度相同吗?为什么?”等等。
第二环节:讲授1. 教师出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形,分别介绍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观察图形,说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通过多组图形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这条线段的长度是多少?这条射线的方向是什么?”等等。
《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教授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点,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明确它们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3.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线段、射线和直线进行描述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以及它们的特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区分它们,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彩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的线,你们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2. 概念讲解: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
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线,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射线是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长的线;直线是无限延长的线,没有端点。
3. 特点讲解:线段的特点是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的特点是有一个端点,无限延长;直线的特点是无限延长,没有端点。
4. 例题讲解: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例题,通过例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请大家用彩笔画出一个线段、一个射线和一个直线。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板书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特点,以便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请大家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题目包括:(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2)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和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2. 应用题:请在纸上画出一个线段、一个射线和一个直线,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线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
三、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如黑板的边缘、墙角等。
(2)提问:你们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特点吗?2.探究新知(1)直线①定义: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没有端点。
②特点: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无法度量长度。
③举例:黑板边缘、书本边缘等。
(2)射线①定义: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
②特点: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无法度量长度。
③举例:太阳光线、手电筒光线等。
(3)线段①定义: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②特点:线段可以度量长度,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③举例:书本的厚度、桌子的长度等。
3.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4.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总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及特点。
(2)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5.课后作业(1)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并举例说明。
五、板书设计线的认识1. 直线:无限延伸,没有端点,无法度量长度。
2. 射线: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无法度量长度。
3. 线段:两个端点,长度有限,可以度量长度。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及特点。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北师大版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白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线条。
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不同的线条?”引出课题——“线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图示,并解释其概念。
如直线是两端无限延伸的,射线是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
2.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用直尺在纸上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然后互相检查。
2. 学生尝试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其区别。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世界”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能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和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认识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感受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点。
2.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画直线、线段和射线,进一步巩固概念。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画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工具(如直尺、铅笔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电线、尺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
进而引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线条,动手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并标明它们的特征。
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展示并解释自己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种线条,并说明理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线段和射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的认识》北师大版
(二)新课讲授(用பைடு நூலகம்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直线是由无数个点无限延伸而成的;线段是直线上两个点之间的部分,具有有限长度;射线是由一个端点出发,向另一方向无限延伸的线。
(2)几何符号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对几何符号的认识不足,难以准确地用符号表示直线、线段和射线。
举例: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各种符号,让学生模仿书写,并进行讲解和练习。
(3)空间观念的培养:学生在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时,难以将其与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物体联系起来。
举例: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黑板边缘是一条直线,桌子的一条边是线段,手电筒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掌握牢固,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还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解《线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这些概念,但感觉还是有一些学生在区分这些线的时候感到困惑。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几何符号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在几何符号的认识上可能存在不足,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演示,让学生模仿书写,并进行讲解和练习。
(四)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线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含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画出直线、射线、线段,并能够区分它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含义及性质。
2.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分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2.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线,如窗户的边框、黑板的边缘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线。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线有哪些种类吗?”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究新知(1)直线①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让学生了解直线的含义。
②通过实践,让学生画出直线,并总结直线的性质。
(2)射线①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光线,让学生了解射线的含义。
②通过实践,让学生画出射线,并总结射线的性质。
(3)线段①引导学生观察书本的边缘,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含义。
②通过实践,让学生画出线段,并总结线段的性质。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线的认识》1.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2. 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3. 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含义及性质。
线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
线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线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上〕p16~17线的认识教学目的:1、借助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其特性,并理解三类线之间的联络与区别,能用字母正确认读。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意识,动手操作、观察比拟和抽象概括才能。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络。
学具准备:一根毛线、尺子、铅笔、自我评价表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性、联络、区别。
用字母表示经过一点、两点画直线、数线段〔线段有长短〕教学预设:一、直接引入:板书“线”。
生活中到处都有线,你的眼里看到线了吗?据说后揭题〔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数学中直的线。
〕二、认识三种线:〔一〕认识直线:1、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线,出示图片,你看到图片中的线了吗?〔1〕红线出示学生找到的线,〔这条线就这么长吗?〕〔2〕〔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假如我们的视线能看得足够远,这条线还可以继续延长〕边说边演示向两边延长〔3〕隐去背景〔假如屏幕足够大。
这条线还可以继续延长、向两边无限延长〕边说边演示继续延长〔4〕〔像这样的线就叫做直线,直线上有无数个点〕出示名称读法〔强调两种读法〕2、您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刚认识的直线是怎样的?老师根据答复板书: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二〕射线1、从直线中别离抽象出射线2、边仔细观察电脑演示边考虑,关于射线你发现了什么?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3、你来观察一下,为什么把它叫做射线?〔生猜测。
〕生试读,并说理由。
〔老师归纳总结: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应该从端点开场读。
〕4、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三〕线段1、抽象出线段、读法、〔板书:端点〕。
2、线段有几个端点?3、比拟发现线段有长有短,它是有长度的。
4、提醒特征5、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线的概念和性质。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线条和线段。
3.学生能够简单地绘制一些线条和线段。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认识并掌握线的形态和基本要素。
2.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和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增强对线的认知和兴趣。
2.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探究线的概念和性质,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的定义和特点1.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线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线的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笔画出线,并观察线的形态和结构。
2. 常见的线条和线段1.介绍常见的线条和线段,如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弧线等,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画这些线条和线段,并互相交流和辨认。
3. 线条的组合1.在以前所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线条的组合和变化,让他们自己用线条创作出一些简单的线条图案。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线条组合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线的概念和性质,结合实例解决学生的疑惑,使学生自主掌握线条的基本要素。
2.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线条和线段,让他们体验到画线的过程和技巧,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借鉴和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4. 评价式教学法通过评价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成果和特长,获得满足和认可。
四、教学评价1.观察和评价学生对线的认知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提高情况。
2.定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学评价和教师点评。
3.组织小测验和期末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
线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能够区分直线、射线、线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对线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特点2. 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 直线、射线、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特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分,直线、射线、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观察白纸的边缘,引导学生发现白纸的边缘是一条线。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线的种类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线的认识。
2. 探究新知(1)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特点① 直线:无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② 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③ 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① 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AB用一个小写字母a表示。
② 射线用一个小写字母和一个小圆点表示,如射线AB用一个小写字母a和一个小圆点O表示。
③ 线段用两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
3. 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直线、射线、线段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线。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特点。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直线、射线、线段,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线的认识1. 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特点2. 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 直线、射线、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特点。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线的认识》教学设计1四年级上册线与角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四、教具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幅画面——“鸟巢”。
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
板书:线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关于线,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2、先自学,然后小组内交流问题后,汇报展示。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线吗?举例子说一说。
3、练习: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4、猜谜语:有始有终有始无终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直线的特点?5、按要求画线:(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
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
可以画几条直线?(三)课堂作业设计1、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三题。
(四)思维训练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有()条(2)有()条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线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材37—38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含义。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1.小实验出示图片《小实验》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想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生讨论、汇报。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了解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直线
•能够计算线段的长度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品质
教学重点
•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用尺子和直尺画直线
教学难点
•计算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及方法
第一课:线的分类
内容:
1.理解线段和直线的概念及区别
2.掌握线的基本属性,例如长短、粗细、方向等
3.知道线的种类,例如直线、竖直线、水平线、斜线等
方法:
1.理论讲授
2.实物展示
3.练习分类
第二课:用尺子和直尺画直线
内容:
1.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
2.掌握正确的画直线姿势和方法
3.画直线的规范和要求
方法:
1.实物演示
2.学生仿照练习
3.线上实践
第三课:线段的长度
内容:
1.掌握线段长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算简单线段的长度
方法:
1.实物演示
2.上机计算操作
3.练习巩固
总结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线的概念,并且掌握画直线和计算线段长度等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品质,让学生在观察、测量、计算等环节中提高思维和判断能力。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理解线与线段、射线、直线等几何图形的区别和联系;3.了解线的分类及命名方式。
技能目标1.能够在平面内画出线,并准确地进行命名;2.能够辨别线、线段、射线与直线,并做出简单的分析;3.能够初步理解线的延长、平移、旋转等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究心和观察分析的习惯,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1.线的概念和特征;2.线与线段、射线、直线等几何图形的区别和联系;3.线的分类及命名方式。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加示范;2.分组讨论;3.学生展示;4.课堂练习。
三、教学过程1. 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围的线条,并从中引出“线”的概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的特征。
2. 认识线的相关名词1.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视觉上帮助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用图形来表达他们对这些名词的理解,并在班级中展示。
3. 线的分类及命名方式1.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展示和解释直线、曲线、折线、平行线、垂直线等基础线性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线形的特征和构成方式;2.介绍线的命名方式,如AB、AC、AD等,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命名线;3.让学生分组进行互动练习,以加深对线的分类及命名方式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提供一系列线形图案及问答练习,让学生以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及解答。
四、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特点,尤其是分组活动和展示环节让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课程中的各种练习也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普遍性线性问题的剖析不够细致,教学内容可能比较抽象,需要加强实际应用和情景模拟等方面的补充。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实现“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三篇
【导语】《线的认识》是北师⼤版⼩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线和⾓》的第⼀课时。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这⼀单元的第⼀节课,主要帮助学⽣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字母表⽰。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较抽象的平⾯图形,个别学⽣在⽣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了解,鉴于学⽣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教具,在实验、演⽰、操作、观察、练习等师⽣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的思维,以学⽣活动为主要⼿段,激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对带线的盒⼦(即⼀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剪⼑、⼿电筒、尺。
教学过程: ⼀、了解学⽣的⽣活经验 师:“你们在⽣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回答为⽑线、⽩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线和⽩线是⼀种⽣活中的实物,⽽直线、射线、线段是将⽣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种表达形式。
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射线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找准数学与⽣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同时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 ⼆、实验验证探索真理 (⼀)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分成4⼈⼀组) 1、选两名学⽣每⼈拿⼀个盒⼦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我发现盒⾥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第1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1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线的概念和分类;2.能够辨认、画出不同类型的线;3.理解线的重要性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线的概念和分类;2.直线、曲线、折线、封闭曲线的认识;3.线的重要性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1.以游戏方式引出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观察阶段1.展示不同类型的线,并让学生观察辨认;2.学生自己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线条,找出不同类型的线。
3. 认知阶段1.教师向学生讲解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2.讲解不同类型的线的特点及区别,让学生加深认知。
4. 实践阶段1.教师示范画不同类型的线,让学生模仿;2.学生用铅笔和尺子在练习簿上画出不同类型的线。
5. 拓展阶段1.讲解线在几何中的应用,如建筑、地图等。
四、教学方法1.游戏化教学法;2.观察法;3.讲解法;4.示范和实践法;5.拓展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线的概念和分类;2.不同类型线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画出不同类型的线;2.考察学生对线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线的分类特点直线没有拐弯的线条曲线弯曲的线条折线有折曲的线条八、教学反思通过游戏化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入学习状态。
在实践阶段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更加深入理解了线的分类。
在拓展阶段中,学生了解到线在几何中的应用,扩大了视野。
教学效果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邢兰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线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知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由于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三幅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建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读出三种线。
二、学情分析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但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
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直线,再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这是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解线、应用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抽象的概念一种具体的认识和规范,更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4、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5、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拉一拉”,“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四、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实际操作、活动探究、归纳概括。
五、教学用具:教具:激光灯、细绳、直尺、幻灯片。
学具:细绳、直尺。
六、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
(师拿出激光灯)师:你愿意和老师一起玩吗?生:师射出一条光线,端点在墙上。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师:生活中的线多吗?生:百度图片搜索_线段在生活中的体现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
(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认识线段(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师:观察这一束线,它从什么地方开始,到达什么地方?生答。
师引导得出这条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地方叫这条线段的端点。
师:这条光线有几条端点?他是什么形状的?生答后师问:你能用手中的线拉一条像这条光束的线吗?生互相交流,师指一名生到前展示。
师:XX同学两只手捏住的中间这一段直直的线就是一条线段,两只手捏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请你像老师这样指出你同桌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摸出线段的长度。
板书:直、两个端点。
(2)量线段。
师:请你用直尺量出你手中线段的长度。
指3个生汇报。
师:看来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但是我们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是不是所有的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为什么?师根据回答引导出。
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终点和起点)所以是有限长的。
(3)画线段师用手中的线绳拉出一条线段,问:你能把这一条具体形象的线画在黑板上吗?(生讨论,师生划线)师让两名学生捏住线(此线已用粉笔沫涂过)的两头拉直,贴在黑板上,师捏起线的中间轻轻一弹,问:把它画在黑板上了吗?又问:两位同学捏住的两头叫什么?在黑板上如何表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点来表示线段的端点。
(课件演示线段的形成)师:请你想办法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15厘米长的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
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给你画的线段命名,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
(5)找线段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摸出它的长度,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师用激光灯透过玻璃向教室外射出一束光线,问:它的起点是哪?如果没有遮挡,它的终点在哪?它和刚才射到墙上的线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师引导出:像激光灯、手电筒发射出的这样直直的光线就叫做射线,发射出光线的电灯泡就是它唯一的端点。
因为射线没有尽头,所以它无限长。
(2)寻找射线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百度图片搜索_能够发光的物体百度图片搜索_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画、读射线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的?射线又如何读呢?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认识直线(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课件演示金箍棒的变长功能百度视频搜索_大闹天宫) 师:现在孙悟空手中的静止不动的金箍棒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线?如果悟空把金箍棒放在地上使金箍棒向天上无限延伸,它就变成了我们学的什么线?如果金箍棒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呢?它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线——直线。
(2)画、读直线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课件演示)(4)找直线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百度图片搜索_生活中的直线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理解后完成下表: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课件演示异同点)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2、无始无终(直线)3、有始无终(射线)第二关:下面说法对吗?为什么?(1)3厘米的线段比5厘米的直线短2厘米。
()(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3)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画一条5厘米长的射线。
()(5)一条直线长500千米。
()第三关:比一比,看谁画的多?1.先任意画一点A,要求所画的直线都要经过A点。
看10秒钟内谁画得多!通过实践体会到: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第五关: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师引导总结数线段的规律。
(五)、全课总结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这是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
1、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需要生活化,靠生活来理解数学。
学校和课堂是教学的第一生活资源库,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线的认识,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理解。
教学设计中,由于激光的发散度极小,学生可以观察到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是一条直直的线。
把激光照射在墙上,可以观察到这条光线的起点和终点,还可以估一估这条线的长度,这样学生很容易去感触线段、射线的端点,。
再用激光笔向教室外射出一束激光。
这时,这束激光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也无法估计它的长度,从而引入“射线”的概念。
通过比较这两束激光,学生也容易发现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这种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始终渗透着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由线段延长后形成射线和直线的过程,初步感悟了线是由点组成的微分观念,以及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无穷观念。
2、用把激光笔(激光灯)发出一束激光照射在墙上,从而引入“线段”的概念,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由于激光的发散度极小,学生可以观察到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是一条直直的线。
把激光照射在墙上,可以观察到这条光线的起点和终点,还可以估一估这条线的长度。
再用激光笔向教室外射出一束激光。
这时,这束激光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也无法估计它的长度,从而引入“射线”的概念。
通过比较这两束激光,学生也容易发现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3、用课件演示金箍棒的变长功能,引入直线,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首先是富有童趣,是儿童喜闻乐见动画现象。
其次是辩证的看待线段和直线,线段有两个端点和一定的长度,但把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时,线段就转化为一条直线,这时原来的线段失去了端点,并且由定长转化为无限长。
4、在教学时,我不但重视学生的观察,也重视学生的操作,并且在细微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足够的重视。
指导学生在纸上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并用字母表示。
特别强调:线段AB和线段BA可以表示同一条线段,但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