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

术进步影响研究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本文借鉴L-P模型,选取1985-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和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影响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技术差距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XX-07-07

作者简介:霍忻(1986-),男,河北秦皇岛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商直接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引领下,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链条的重要路径。我国积极顺应海外投资发展走势,在做好“引进来”工作的同时更注重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充分释放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反哺作用,并与

国内自主研发创新行为合力推进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为转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提供外部动力源。

一、计量模型构建、数据筛选与处理

(一)模型介绍及构建

1.C-H模型。国际贸易是技术跨国转移的主要途径,Coe和Helpman在1995年提出了国际R&D溢出基本模型,认为开放经济体的技术进步取决于国内R&D投入和进口贸易所产生的国际R&D溢出,其形式如公式(1)所示:

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相类似,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的推算继续使用前述的永续盘存法。鉴于数据可得性、国外科技研发集中状况和我国对外投资、外资以及进口贸易的主要方向,本文选取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和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11国家为研究样本,同时将各国研发资本存量按永续盘存法和基期研发资本存量计算公式,统一折算为以1985年为基期的实际研发资本存量数据,继而运用此数据和左侧推算公式对各国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进行求和可进一步估算经由对外直接投资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总额,外资与进口贸易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可类似推出,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础数据来自OECD数据库、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由于数据统计缺失,1985-2002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各年度批准的海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的存量数据代替。

6.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国际上通常采用由Ginarte和Park(1997)

提出的GP指数来测算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但该指标对于我国这种司法体系来讲还不足以充分反映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本文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GP指标体系且参照国内学者韩玉雄和李怀组(2005)的方法来进一步度量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该估算方法在修正GP指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强度和执法强度因素。立法强度指标体系从是否为国际条约成员、权利丧失保护、执法措施、保护期限和覆盖范围等五个方面构建,执法强度指标体系涵盖律师比例、立法时间、人均GDP和是否为WTO成员四个方面,据此获得1985-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数据,以上基础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来具体验证变量的平稳性,显著性水平设定在5%,分析结果显示在表1中。从中能够看出模型变量原序列的ADF 检验值均不同程度地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据此可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原序列存在单位根,即变量存在不平稳性。通过对一阶差分形式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差分序列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成为一阶单整序列,继而可以此为基础来考察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二)协整检验

ADF检验保证了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和同阶单整,为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在此引入Johansen

协整检验法来完成以上任务,检验结果由表2所示。如果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可以进而进行回归分析,考量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

从检验结果来看,当r=1时,模型(4)-模型(7)的迹统计量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相应的伴随概率P值也小于0.05,由此可拒绝检验原假设,即认为变量间存在至少一个协整关系式,同时继续对上述模型进行以r≤1为零假设的协整检验,依据结果可知模型(4)-模型(7)的临界值均大于对应的迹统计量,P值在0.06-0.2的区间浮动,均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接受检验原假设,即各模型方程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式。综合以上检验结果可推知各模型方程变量间有且仅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式,也即我国自主研发存量和经由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进口贸易途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唯一的长期均衡关系。此外,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研发强度和人力资本水平也是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果和技术变动的重要因素。

(三)回归结果分析

协整检验结果支持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观点,由此可以运用Eviews6.0软件并采取最小二乘法对模型方程组进行回归分析,探析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回归结果显示在表3中。从表3中能够看出我国自主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只是影响程度存在略微差异。具体地,国内研发支出每增加1%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0.0375个百分点;同时,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也形成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根据模型(4)、(7)和(5)的回归结果,对外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分别引致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0.0163%、0.0176%和0.0227%。纵观上述四种技术提升途径,尤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果最弱,造成这种现象的缘故可能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尚处在发展探索和转型阶段以及投资行业、地域结构有待完善和调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