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大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桥梁大全中国是一个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建设了数以千万计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
中国古代桥梁不外梁、拱、索、浮等类型。
(一)梁桥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桥建于商代(公元前16~ 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发钜桥头积粟,以赈济贫民。自周代以迄秦汗,中国多造石柱、木梁桥。宋代建造为数众多的石墩、石梁桥。200多年间,仅泉州一地,见于古籍的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如安平桥(图1),有362孔,桥长5里(2223m),故又名五里桥(现桥长2100m),保持了700余年的桥长记录。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成于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历时13年。
图片附件: 1.jpg (2005-10-8 15:24, 85.66 K)
又如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共有47孔,建于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890m,桥宽3.7。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宋,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两桥均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
图片附件: 无标题.jpg (2005-10-8 15:26, 73.46 K)
福建漳州江东桥的石梁最为巨大。该桥于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梁桥,计有15孔,每孔三片石梁。石桥现存5孔,其中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高1.9m,重量2000kN(200t)。这样巨大的石梁,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古时,其采、运、安装等工作都是十分艰巨的。
不论木梁或石梁,为了加长桥跨,采用了多层并列梁,由下向上逐层外挑的方法,以支承中部的简支梁。在当时石梁称为叠涩;木梁
称飞桥或称握桥,即为伸臂梁桥。木伸臂梁在公元4世纪时已有记载。石桥叠涩,出檐不远;木桥伸臂达到20m。现存清代重修的甘肃文县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m,桥上建有桥屋。
木梁桥上一般建有桥屋或桥廊,侗族风雨桥就是一种桥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永济桥,是一座4孔5墩的木伸臂桥屋,全长644m,建于1916年,5座墩台上均有桥亭,用桥廊把桥亭相互贯通。桥亭起着重力平衡作用,把装饰与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
图片附件: 无标题.jpg (2005-10-8 15:27, 121.77 K)
二)拱桥
世界上对拱结构的起源众说不一。或认为导源于自然界溶洞天然拱;或认为起自崩落的堆石拱;或认为由于砌墙开洞,逐渐由“假拱”演变而成。在中国,从墓葬结构及仅存实物,显示出拱是由梁与侧柱逐渐演变为三、五、七等折边拱,然后演变为圆拱。跨度亦由小变大,由二三m而到达净跨37.02m,并保持了千余年的世界记录。
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桥为敞间圆弧石拱,拱券并列28道,净跨37.02m,矢高7.23m,上狭下宽总宽9m。主拱券等厚1.03m,主拱券上有护拱石。在主拱券上两侧,各开两个净跨分别为3.8m和2.85m的小拱,以渲泄拱水,减轻自重。桥面呈弧形,栏槛望柱,雕刻着龙兽,神采飞扬。桥史建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完工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距今已有1387年。安济桥制作精良,结构独创,造型匀称美丽,雕刻细致生动,列代都予重视和保护,199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石拱因南北河道性质及陆上运输工具不同,所以改造不同。北方大多为平桥(或平坡桥),实腹厚墩厚拱。南方水网地区则为驼峰式薄墩薄拱。
北京宛平卢沟桥(图)在北京广安门外30里,跨永定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完工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全长212.2m,共11孔,净跨不等,自11.4m至13.45,桥宽9.3m。墩宽自6.5m至7.9m。拱券接近半圆形。桥墩迎水面有
尖端镶有三角铁柱的分水尖,背水面为削角方形。桥面上石栏杆共269间,各望柱头上,雕刻有石狮。金代原物简单统一,自后历朝改换,制作精良,石狮形态各异,且有诸多小狮,怀抱背负生。桥上及华表柱上等的石狮子,已成为鉴赏重点,亦是统一变化的美学原则的具体应用。卢沟桥早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附件: 1.jpg (2005-10-8 15:30, 59.16 K)
图片附件: 2.jpg (2005-10-8 15:30, 113.92 K)
南方江浙一带水网地区,以周行为主。潮汐河流,软土地基,因此即使是石拱桥亦尽量减轻重量建造为薄墩薄拱。桥孔自单孔多到85孔(江苏吴江垂虹桥,已塌,尚存残孔8孔)。薄拱的拱厚最小仅拱跨的1/66.7,而一般拱厚则为1/20左右。唐·张继《枫桥夜泊》名诗中的现存枫桥(清代建)也是薄拱。
薄墩之薄,相邻两拱券拱石相接,特别是三拱薄墩桥,中孔大、边孔小,两岸以踏步上桥。桥成驼峰形,造型美观。如浙江杭州拱宸
桥。创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中孔净跨15.8m,两边孔各为11.9m。拱券石厚30cm,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m,合大孔的1/15.8。
现存最长的多孔薄拱薄墩连拱为江苏苏州宝带桥。桥始建于唐,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桥共计53孔,全长316.8m,中间有3孔隆起以通船只,桥宽4.1m。桥头建有石狮、石亭、石塔。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既起交通引路作用,更与园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景。如扬州瘦西湖中的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就是佳作。
中国的木拱桥肇始自宋。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画面高峰处有都城汴京(现河南开封)跨汴水的一座木拱桥,名为虹桥(图9)。为了漕运,水中无桥墩,桥采用了宋·明道年间(公元1032至1033年)有一守卒子发明的“贯木”架桥,即大木穿插叠架为木拱。虹桥桥跨约18.5m,拱矢约4.2m,桥面总宽9.6m,其结构模式图见图10a。桥毁于金元之际,几百年来一直认为已是绝唱。近十多年来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北宋南迁,在今浙江、福建山区中有数十座古木拱桥,结构与虹桥相类似且有所改进,桥跨增加到35m左右。如浙江云和梅崇桥,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其结构透视和改造模式见图10b。又如浙江泰顺县的泗溪溪东桥(图11)。桥长41.7m,跨径25.7m,矢高5.85m,桥宽4.86m。桥上建有美丽的廊屋,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泰顺县的叶树阳桥竟存世5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