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 物理化学2006
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复习大纲
2011年工程硕士第二阶段考试方法光学工程专业领域一专业考试(笔试):笔试要求考生持GCT考试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考试的科目为《普通物理》、《工程光学》二门课程,在同一份试卷中,各50分,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待定。
考试地点:待定各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见附件二相关测试(面试):面试考核考生的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总分100分,其中综合知识占60%,工作背景占20%,工作业绩占20%。
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联系电话:85290306附:考试科目和复习大纲浙江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2011级入学考试复试复习大纲《普通物理》部分一、基本内容“普通物理”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本课程考试重点在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内容。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物理学发展前沿有所了解。
具体基本内容如下:1、力学(1)质点运动学,掌握运动描述的相对性、瞬时性、矢量性和叠加,以及在各种主要坐标系的中表示。
(2)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掌握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受力情况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并结合初始条件求解运动方程。
(3)掌握三大定理及守恒定律,并能用于解决一般的力学问题(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等)2、电磁学(1)静电场。
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几种主要方法。
理解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熟练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
了解介质极化机理。
(2)恒定磁场。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毕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
用已知典型电流的磁场的叠加求出未知磁场的分布。
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电磁感应。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本质,并掌握计算它们的方法。
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化学2009- 2010(2)学年复习题2汇总
浙江工业大学2009 / 2010(2)学年期终复习卷2一、选择题答案1、将CuSO 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 ;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d) CuSO 4水溶液 。
2、当热力学第一定律写成d U = δQ – p d V 时,它适用于(a).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b). 封闭体系的任一过程 (c). 封闭体系只做体积功过程 (d). 封闭体系的定压过程3、1mol 理想气体经历可逆绝热过程,功的计算式有下列几种,其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 C v (T 1- T 2) (b )C p (T 2-T 1) (c ) (P 1V 1- P 2V 2)/(r-1) (d )R(T 1-T 2)/(r-1)4、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 1加热到T 2。
若此变化为非恒压过程,则其焓变ΔH 应为何值?(a) ΔH =0 (b) ΔH =C p (T 2-T 1) (c) ΔH 不存在 (d) ΔH 等于其它值5、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 (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6、在一个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一个气相反应,使系统的温度从1T 升高到2T ,压力从1p 增大到2p ,则(a) Q >0, W >0, U ∆>0 (b) Q >0, W ﹦0, U ∆>0 (c) Q ﹦0, W ﹦0, U ∆>0 (d) Q ﹦0, W ﹦0, U ∆﹦07、关于基尔霍夫定律适用的条件,确切地说是(a ) 等容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 (b ) 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c ) 等压或等容且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过程(d ) 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可逆相变过程和等压反应过程8、封闭体系中,若某过程的R A W ∆=,应满足的条件是(a )等温、可逆过程 (b )等容、可逆过程(c )等温等压、可逆过程 (d )等温等容、可逆过程9、可逆机的效率为η,冷冻机的冷冻系数为β,则η和β的数值满足 (a) η<1,β<1 (b) η≤l ,β≤1(c) η<1,β>1 (d) η<1,β可以小于、等于、大于110、一卡诺热机在两个不同温度之间的热源之间运转, 当工作物质为气体时, 热机效率为42%, 若改用液体工作物质, 则其效率应当(a ) 减少 (b ) 增加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11、熵变∆S 是: (1)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2) 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3) 与过程无关的状态函数的改变值 (4) 与过程有关的状态函数的改变值 以上正确的是(a ) 1,2 (b ) 2,3 (c ) 2 (d ) 4 12、理想气体从状态 I 经自由膨胀到状态 II ,可用哪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a) ∆H (b) ∆G(c) ∆S (d) ∆U13、根据熵的统计意义可以判断下列过程中何者的熵值增大?(a) 水蒸气冷却成水 (b) 石灰石分解生成石灰 (c) 乙烯聚合成聚乙烯 (d)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14、1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被装在带有活塞的气缸中,温度是 300K ,压力为 1013250Pa 。
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化学2009- 2010(2)学年习题1
浙江工业大学2009 / 2010(2)学年期终复习卷1一、选择题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 1,H 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a) H 1> H 2 (b) H 1= H 2 (c) H 1< H 2 (d) H 1 H 23、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恒温下绝热膨胀 (b) 恒压下绝热膨胀 (c) 吸热而温度不变 d) 吸热,同时体积又缩小4、下面的说法中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a )在孤立系统内发生的任何过程中,系统的内能不变 (b )在任何等温过程中系统的内能不变 (c )在任一循环过程中,W=-Q(d )在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中,Q=∆U=05、摩尔理想气体的(a )0<⎪⎭⎫⎝⎛∂∂H P T (b )0>⎪⎭⎫⎝⎛∂∂T V U (c )0=⎪⎭⎫⎝⎛∂∂P T H (d )0)(=⎪⎭⎫⎝⎛∂∂TP PV7、下列关系式中哪个不需要理想气体的假设? (a) C p - C V = nR(b) (dln p )/d T =∆H /RT 2(c) 对恒压过程,∆H =∆U + p ∆V(d) 对绝热可逆过程,pV γ= 常数。
8、体系经历一个正的卡诺循环后,试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 ) 体系本身没有任何变化(b ) 再沿反方向经历一个可逆的卡诺循环,最后体系和环境都没有任何变化 (c ) 体系复原了,但环境并未复原 (d ) 体系和环境都没有任何变化9、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10、氮气进行绝热可逆膨胀(a )∆U =0 (b )∆S =0(c )∆A =0 (d )∆G =011、孤立体系发生的下列过程中一定是可逆过程的是 (a )0=∆U (b )0=∆H (c )0=∆S (d )0=∆G12、下列四种表述(1) 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中,体系的熵变ΔS =ΔH 相变/T 相变 (2) 体系经历一自发过程总有 d S > 0 (3)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4)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体系的熵变为零 两者都不正确者为:(a) (1),(2) (b) (3),(4) (c) (2),(3) (d) (1),(4)13、1 mol 范德华气体从T 1,V 1绝热自由膨胀至T 2,V 2,设定容热容C V 为常数,则过程的熵变应为(a) ∆S =C V ln(T 2/T 1) (b) ∆S =nR ln[(V 2-b )/(V 1-b )](c) ∆S =C V ln(T 2/T 1)+nR ln[(V 2-b )/(V 1-b )] (d) ΔS =014、理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从始态A(p 1,V 1,T 1)变化到状态B(p 2,V 2,T 2),其熵变的计算公式可用(a)()()2121ln T pT S nR p p C dT ∆=+⎰(b)()()2112ln T pT S nR p p C dT ∆=-⎰(c)()()2121ln T VT S nR V V C dT T ∆=+⎰(d)()()2121ln T VT S nR V V C dT ∆=-⎰16、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a) 在0 K 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b) 在0 K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c) 在0 ℃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d) 在0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17、从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导出 (∂U /∂S )V 等于:(a) (∂H /∂S )p (b) (∂A /∂V )T (c) (∂U /∂V )S (d) (∂G /∂T )p18、可以直接用公式dH TdS Vdp =+进行计算的是(a ) 90℃的水蒸汽在标准压力下凝聚为液态水 (b ) 将1mol 水蒸汽进行绝热可逆压缩 (c ) 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d )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气19、在物质的量恒定的S -T 图中,通过某点可以分别作出等容线和等压线,其斜率分别为 (∂S /∂T )V =X 和 (∂S /∂T )p = Y ,则在该点两曲线的斜率关系是 (a) X < Y (b) X = Y (c) X >Y (d) 无定值20、下列四个偏微商中哪个既是偏摩尔量,又是化学势? (a )C ,,B ()S V n U n ∂∂ (b )C ,,B ()S p n Hn ∂∂ (c )C ,,B ()T V n A n ∂∂ (d )C ,,B()T p n Gn ∂∂21、某物质溶解在互不相溶的两液相 α 和 β 中,该物质在 α 相中以 A 形式存在,在 β 相中以 A 2形式存在,则 α 和 β 两相平衡时: (a)22A A A A d d ααββμμμμ= (b) 2A A c c αβ= (c) 2A A a a αβ= (d)2A A 2αβμμ=22、单一组分的过冷液体的化学势比其固体的化学势:(a ) 高 (b ) 低(c ) 相等 (d ) 不可比较23、在α,β两相中均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是正确的? (a) αA μ=αB μ (b) αA μ=βA μ (c)αA μ=βBμ (d)βA μ=βBμ24、今有298 K, p ∃的N 2气[状态Ⅰ]和323 K, p ∃的N 2气[状态Ⅱ]各一瓶,问哪瓶N 2气的化学势大?(a) μ(Ⅰ)> μ(Ⅱ) (b) μ(Ⅰ)< μ(Ⅱ) (c) μ(Ⅰ)= μ(Ⅱ) (d) 不可比较25、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c) 肥料不足 (d) 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26、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a ) (),/T P G ξ∂∂表示在恒温恒压下完成 1mol 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b ) 若(),/T PG ξ∂∂ <0, 该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c ) 若(),/T PG ξ∂∂ =1, 该反应系统处于平衡状态(d ) 若(),/T P G ξ∂∂>0, 该反应的Δr G m >027、一个化学反应体系 A(g)==B(g),若开始时反应物 A 的化学势大于产物 B 的 化学势 ,则其G ~ξ图:(a ) 是一条(),/T P G ξ∂∂<0 的曲线 (b ) 是一条(),/T P G ξ∂∂>0 的曲线 (c ) 必然存在(),/T P G ξ∂∂=0 的点 (d ) 上述说法都不对28、对于理想气体反应体系,标准反应自由能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式,下列正确的是:(a ) Δr G m $=-RT ln K p(b ) Δr G m$=-RT ln K c(c ) Δr G m$=-RT ln K x(d ) Δr G m$=-RT ln K29、已知在通常温度下NH 4HCO 3(s)可以发生下列分解反应NH 4HCO 3(s) = NH 3(g)+CO 2(g)+H 2O(g),设在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甲)和(乙)内 ,开始只分别盛有纯NH 4HCO 3(s) 1kg 和 20kg ,均保持恒温 298K,达到平衡后,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甲)内压力大于(乙)内压力(b ) 两容器内压力相等(c ) (甲)内压力小于(乙)内压力(d ) 须经实际测定才能判明哪个容器内的压力大30、X05A02127(题目) (题分:2) (测点:5-7)PCl 5的分解反应是 PCl 5(g) =PCl 3(g) + Cl 2(g) ,在473K 达到平衡时,PCl 5(g)有 48.5% 分解,在573K 达到平衡时,有 97% 分解,则此反应为:(a ) 放热反应 (b ) 吸热反应(c ) 即不放热也不吸热 (d ) 这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等31、化学反应体系在等温等压下发生 Δξ= 1 mol 反应,所引起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值r m G ∆的数值正好等于体系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T PG ξ∂∂的条件是:(a ) 体系发生单位反应 (b ) 反应达到平衡(c ) 反应物处于标准状态 (d ) 无穷大体系中所发生的单位反应32、化学反应等温式 m r G ∆=r m G ∆+ RT ln Q a ,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r m G∆将改变,该反应的 m r G ∆和Q a 将:(a )都随之改变 (b )都不改变(c )Q a 变,m r G ∆不变 (d )Q a 不变,m r G ∆改变33、要使一个宏观系统的微观状态数有确定的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a) T ,V ,N 不变 (b) N ,U ,V 不变(c) T ,N ,U 不变 (d) N ,U ,P 不变34、在正方形势箱中运动的平动子的第三能级与第一能级(即基态能级)值之差t ε∆为_______(a)2298h ma ⨯ (b) 2268h ma ⨯(c) 2258h ma⨯ (d) 2248h ma ⨯35、下边关于分布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_______(a) 一种分布就是一种微观状态,而且只是一种微观状态(b) 一种分布就是其中具有能量为1ε的有一组粒子1n ,具有能量为2ε的有一组粒子2n …,具有能量为i ε 的有一组粒子i n(c)具有各种能量的各组分子,其中一组表示一种分布 (d) 各种分布具有相同的出现几36、双原子分子在温度很低时且选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则振动配分函数值______(a) = 0 (b) = 1 (c) > 0 (d) > 137、对于完美晶体, 在 00ln S k =Ω中, 应当是_______(a) 01S = (b) 00Ω= (c) 01Ω= (d) 01Ω>38、在作N 、V 、U 有确定值的粒子系统的统计分布时,令i iN n =∑,i iiU n ε=∑,这是因为所研究的系统是______(a) 系统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b) 系统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或相依的 (c) 系统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或相依的 (d) 系统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二、计算题1、某理想气体的C V , m /J·K -1·mol -1=25.52+8.2×10-3(T /K),问 (1) C p , m 和T 的函数关系是什么?(2) 一定量的此气体在300 K 下,由p 1=1. 01325×103 kPa ,V 1=1dm 3膨胀到p 2=101.325 kPa ,V 2=10 dm 3时,此过程的ΔU ,ΔH 是多少? (3) 第 (2) 中的态变能否用绝热过程来实现?2、计算298 K 下,CO(g)和CH 3OH(g)的标准生成焓,并计算反应CO(g)+2H 2(g)=CH 3OH(g)的标准焓变。
浙江工业大学_物理化学2006[1]1
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恒压下纯物质体系,当温度升高时其吉布斯自由能: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力学能越大C. 体系的焓等于恒压热D. 体系的焓就是体系所含的热量3.关于d S -δQ /T ≥0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其熵值最大B. 即使消耗外功,d S -δQ /T <0的过程也是不能发生的C. 对于等温变化有δQ ﹦T d SD. 过程总是朝体系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4.对封闭体系(/)(/)p p V S S T ∂∂∂∂应等于A. (/)T p S ∂∂B.(/)T S p ∂∂C.-(/)T S p ∂∂D.-(/)T p S ∂∂5.298 K ,p 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5,化学势为μ2,则( )A.12μμ>B. 12μμ<C. 12μμ=D. 不确定6.对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不可能是负值B. 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分体积相等7.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 为正,r m S ∆ 为正,假定r m H ∆ 、r m S ∆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B. 该反应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C.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8.设反应mM+nN﹦rR在100 kPa下300 K时的转化率是600 K时的2倍,而在300 K 下,总压为100 kPa时的转化率是200 kPa的2倍,可推测该反应: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不同B.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相同C.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熵S值没有影响D.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自由能G值有影响10.根据右图所示的双液系相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精馏组成为K的体系,最后塔釜中得到组成为E的溶液B. 蒸馏组成为M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的浓度C. 蒸馏组成为K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B的浓度大于液相中B的浓度D. E 点恒沸物的组成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11.对复杂反应A 11k k - B 2k−−→C 用平衡态近似处理时11/K k k -=﹦[B]/[A]为了不致扰乱快速平衡1. B→C 必为慢步骤;2.B→C 必为快步骤;3.k -1﹦k 1;4. k -1>>k 2 ;5. k -1<<k 2其中正确的是:A. 1B. 2,3C. 1,5D. 1,412.反应:2A +B→2D +G 的速率方程为(1/V)d ξ/d t ﹦2A B kc c ,当c A,0﹦2c B,0时,速率方程写为-d c A /d t ﹦k '3B c ,则k '与k 之间的关系为:A. k '﹦kB. k '﹦2kC. k '﹦4kD. k '﹦8k13.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d p /d t )可表示为:A. kpB. kp 2C. kD.k /p1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15.0.1 mol· kg -1的CaCl 2水溶液其平衡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a ±为:A. 3.476×10-4B. 3.476×10-2C. 6.96×10-2D. 1.385×10-216.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实际工作电压E '放电,其过程热效应Q 为:A. T ΔSB. Δ r H mC. Δ r H m +zF E 'D. T ΔS -zF E '17.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有关的电池是:A. Ag|AgCl(s)︱KCl(aq)︱Cl 2|PtB. Hg|Hg 2Cl 2 (s)︱KCl(aq)‖AgNO 3(aq)|AgC. Hg|22Hg Cl (s)︱KCl(aq)︱AgCl(s)|AgD. Zn|ZnCl 2(aq)︱HCl(aq)︱H 2|Pt18.在迁移管中放入AgNO3溶液,用Ag作电极,对阳极区的Ag+进行分析,用n(始),n(终),n(迁),n(反)分别表示:阳极区原始溶液中、终态溶液中、电迁移和反应的Ag摩尔数,则下列哪个等式成立:A. n(反)+n(终)﹦n(始)+n(迁)B. n(反)+n(始)﹦n(终)+n(迁)C. n(反)+n(迁)﹦n(始)+n(终)D. n(反)+n(终)﹦n(始)-n(迁)19.对于同一种物质,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气压较大B.熔点较低C. 熔点相同D. 溶解度较大20.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ф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二、计算题(90分)1.(10分)现有298 K,1013kPa的N2(g)5mol,假定该气体是理想气体,C V,m﹦20.8 J · K-1·mol-1且和温度无关,如果气体的压力极快地降到101.3kPa,试求气体的最终温度及ΔU, ΔH。
浙江工业大学2006物化考研试题
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恒压下纯物质体系,当温度升高时其吉布斯自由能: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力学能越大C. 体系的焓等于恒压热D. 体系的焓就是体系所含的热量3.关于d S -δQ /T ≥0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其熵值最大B. 即使消耗外功,d S -δQ /T <0的过程也是不能发生的C. 对于等温变化有δQ ﹦T d SD. 过程总是朝体系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4.对封闭体系(/)(/)p p V S S T ∂∂∂∂应等于A. (/)T p S ∂∂B.(/)T S p ∂∂C.-(/)T S p ∂∂D.-(/)T p S ∂∂5.298 K ,p 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5,化学势为μ2,则( )A.12μμ>B. 12μμ<C. 12μμ=D. 不确定6.对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不可能是负值B. 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分体积相等7.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 为正,r m S ∆ 为正,假定r m H ∆ 、r m S ∆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B. 该反应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C.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8.设反应mM+nN﹦rR在100 kPa下300 K时的转化率是600 K时的2倍,而在300 K 下,总压为100 kPa时的转化率是200 kPa的2倍,可推测该反应: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不同B.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相同C.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熵S值没有影响D.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自由能G值有影响10.根据右图所示的双液系相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精馏组成为K的体系,最后塔釜中得到组成为E的溶液B. 蒸馏组成为M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的浓度C. 蒸馏组成为K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B的浓度大于液相中B的浓度D. E 点恒沸物的组成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11.对复杂反应A 11k k - B 2k−−→C 用平衡态近似处理时11/K k k -=﹦[B]/[A]为了不致扰乱快速平衡1. B→C 必为慢步骤;2.B→C 必为快步骤;3.k -1﹦k 1;4. k -1>>k 2 ;5. k -1<<k 2其中正确的是:A. 1B. 2,3C. 1,5D. 1,412.反应:2A +B→2D +G 的速率方程为(1/V)d ξ/d t ﹦2A B kc c ,当c A,0﹦2c B,0时,速率方程写为-d c A /d t ﹦k '3B c ,则k '与k 之间的关系为:A. k '﹦kB. k '﹦2kC. k '﹦4kD. k '﹦8k13.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d p /d t )可表示为:A. kpB. kp 2C. kD.k /p1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15.0.1 mol· kg -1的CaCl 2水溶液其平衡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a ±为:A. 3.476×10-4B. 3.476×10-2C. 6.96×10-2D. 1.385×10-216.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实际工作电压E '放电,其过程热效应Q 为:A. T ΔSB. Δ r H mC. Δ r H m +zF E 'D. T ΔS -zF E '17.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有关的电池是:A. Ag|AgCl(s)︱KCl(aq)︱Cl 2|PtB. Hg|Hg 2Cl 2 (s)︱KCl(aq)‖AgNO 3(aq)|AgC. Hg|22Hg Cl (s)︱KCl(aq)︱AgCl(s)|AgD. Zn|ZnCl 2(aq)︱HCl(aq)︱H 2|Pt18.在迁移管中放入AgNO3溶液,用Ag作电极,对阳极区的Ag+进行分析,用n(始),n(终),n(迁),n(反)分别表示:阳极区原始溶液中、终态溶液中、电迁移和反应的Ag摩尔数,则下列哪个等式成立:A. n(反)+n(终)﹦n(始)+n(迁)B. n(反)+n(始)﹦n(终)+n(迁)C. n(反)+n(迁)﹦n(始)+n(终)D. n(反)+n(终)﹦n(始)-n(迁)19.对于同一种物质,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气压较大B.熔点较低C. 熔点相同D. 溶解度较大20.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ф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二、计算题(90分)1.(10分)现有298 K,1013kPa的N2(g)5mol,假定该气体是理想气体,C V,m﹦20.8 J · K-1·mol-1且和温度无关,如果气体的压力极快地降到101.3kPa,试求气体的最终温度及ΔU, ΔH。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一、化学试题的结构1.知识点的分布: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中涉及中学化学的知识点17个,占中学化学学科主要知识点(25个)的68%,对于目前化学试题12个题的题量,68%左右知识点的复盖率已属高复盖率。
本卷几乎函盖了化学学科的所有主干知识,较好地体现了2006年《考试大纲》“命题要求”中所指出的:“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这一指导思想。
2.化学主观的得分情况: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主观题四个大题得分情况:3.2004~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五大知识块分配比例对照: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化学试题有机化学的考查有较大的增加,化学计算的考查有一定的加强,而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的考查有所削弱。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化学试题陌生度不大,没有过易或过难的试题,着重考核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人们的印象是规范、平实、基础。
1.试题重视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了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总计33分,所占的比重比往年明显加大。
2.试题设计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06年理科综合考查仍是学科内综合为主,但学科内综合程度有了提高。
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有机结合,该题起点低、落点高,几乎涉及了卤族、氧族、碱金属、镁铝等所有元素化合物章节的知识,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才能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该题难度系数为0.5,有17.3%得零分。
浙工大学物理化学2006年真题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恒压下纯物质体系,当温度升高时其吉布斯自由能: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力学能越大C. 体系的焓等于恒压热D. 体系的焓就是体系所含的热量3.关于d S -δQ /T ≥0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其熵值最大B. 即使消耗外功,d S -δQ /T <0的过程也是不能发生的C. 对于等温变化有δQ ﹦T d SD. 过程总是朝体系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4.对封闭体系(/)(/)p p V S S T ∂∂∂∂应等于A. (/)T p S ∂∂B.(/)T S p ∂∂C.-(/)T S p ∂∂D.-(/)T p S ∂∂5.298 K ,p 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5,化学势为μ2,则( )A.12μμ>B. 12μμ<C. 12μμ=D. 不确定6.对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不可能是负值B. 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分体积相等7.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 为正,r m S ∆ 为正,假定r m H ∆ 、r m S ∆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B. 该反应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C.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8.设反应mM+nN﹦rR在100 kPa下300 K时的转化率是600 K时的2倍,而在300 K 下,总压为100 kPa时的转化率是200 kPa的2倍,可推测该反应: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不同B.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相同C.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熵S值没有影响D.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自由能G值有影响10.根据右图所示的双液系相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精馏组成为K的体系,最后塔釜中得到组成为E的溶液B. 蒸馏组成为M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的浓度C. 蒸馏组成为K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B的浓度大于液相中B的浓度D. E 点恒沸物的组成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11.对复杂反应A 11k k - B 2k−−→C 用平衡态近似处理时11/K k k -=﹦[B]/[A]为了不致扰乱快速平衡1. B→C 必为慢步骤;2.B→C 必为快步骤;3.k -1﹦k 1;4. k -1>>k 2 ;5. k -1<<k 2其中正确的是:A. 1B. 2,3C. 1,5D. 1,412.反应:2A +B→2D +G 的速率方程为(1/V)d ξ/d t ﹦2A B kc c ,当c A,0﹦2c B,0时,速率方程写为-d c A /d t ﹦k '3B c ,则k '与k 之间的关系为:A. k '﹦kB. k '﹦2kC. k '﹦4kD. k '﹦8k13.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d p /d t )可表示为:A. kpB. kp 2C. kD.k /p1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15.0.1 mol· kg -1的CaCl 2水溶液其平衡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a ±为:A. 3.476×10-4B. 3.476×10-2C. 6.96×10-2D. 1.385×10-216.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实际工作电压E '放电,其过程热效应Q 为:A. T ΔSB. Δ r H mC. Δ r H m +zF E 'D. T ΔS -zF E '17.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有关的电池是:A. Ag|AgCl(s)︱KCl(aq)︱Cl 2|PtB. Hg|Hg 2Cl 2 (s)︱KCl(aq)‖AgNO 3(aq)|AgC. Hg|22Hg Cl (s)︱KCl(aq)︱AgCl(s)|AgD. Zn|ZnCl 2(aq)︱HCl(aq)︱H 2|Pt18.在迁移管中放入AgNO3溶液,用Ag作电极,对阳极区的Ag+进行分析,用n(始),n(终),n(迁),n(反)分别表示:阳极区原始溶液中、终态溶液中、电迁移和反应的Ag摩尔数,则下列哪个等式成立:A. n(反)+n(终)﹦n(始)+n(迁)B. n(反)+n(始)﹦n(终)+n(迁)C. n(反)+n(迁)﹦n(始)+n(终)D. n(反)+n(终)﹦n(始)-n(迁)19.对于同一种物质,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气压较大B.熔点较低C. 熔点相同D. 溶解度较大20.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ф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二、计算题(90分)1.(10分)现有298 K,1013kPa的N2(g)5mol,假定该气体是理想气体,C V,m﹦20.8 J · K-1·mol-1且和温度无关,如果气体的压力极快地降到101.3kPa,试求气体的最终温度及ΔU, ΔH。
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下册复习卷答案-2009-12
物理化学复习卷答案2009-12-10一、选择题电化学:1、d ;2、d;3、b;4、c;5、c;6、c;7、b;8、a;9、b;10、d;11、b;12、c;13、b;14、c;15、b;16、b;17、d;18、b;19、b;20、d;21、c;22、c;23、b;24、d;25、b;外表和胶体:1、d;2、c;3、a;4、b;5、c;6、a;7、a;8、d;9、b;10、b;11、a;12、c;13、a;14、b;15、a;16、a;17、b;18、c;19、a;20、c;21、a;22、b;23、a;24、c;25、d;动力学:1、d;2、c;3、b;4、b;5、d;6、c;7、c;8、d;9、d;10、b;11、b;12、b;13、d;14、b;15、d;16、b;17、c;18、d;19、b;20、d;21、c;22、b;23、c;24、c;25、b;相平衡1、c;2、c;3、c;4、c;5、d;6、b;7、d;8、a;9、c;10、d;11、a;12、b;13、c;14、a;15、c;16、d;17、d;18、d;19、d;20、c;21、c;22、c;23、c;24、c;25、c;二、计算题: 电化学局部:1、298K 时有电池:Pt ∣H 2(p )|KOH(a =1)Ag 2O(s)|Ag(s),E (Ag 2O|Ag)=0.344 V 。
试求:电池的电动势,K w =1.0×10-14;4199 J07B10137dd[答] 电池反响:H 2(p )+Ag 2O(s)→2Ag(s)+H 2O(l)〔2分〕(1) 从K w 求出E (H 2|OH -)= -0.828 V ; 需给出电池设计的具体过程〔1分〕 〔2〕E=E =0.344 V + 0.828 V = 1.172 V〔2分〕2、测得298K 时,0.01mol ·dm -3的BaCl 2水溶液的电阻为15.25Ω,又用同一电导池测得0.01mol ·dm -3KCl 的标准溶液的电阻为2573Ω。
浙江工业大学参考书目
831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33汉语与写作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2。
834传播实务(含公 《公关理论精要》,张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
845财务管理学
《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指定教材第1-3,5-9章内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年新版。
846信号处理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A.V.Oppenheim编著,刘树棠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丁玉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材料力学(上、下)》(第四版),孙训芳等,高教出版社,2002。
器分析)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3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何潮洪等, 科学出版社,2001。
805农药制剂学
《农药化学》(第一版),唐除痴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806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第3版),余志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07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53基础工业工程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郭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854设施规划与物流 分析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程国全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09
855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A.V.Oppenheim编著,刘树棠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856通信原理(II) 《通信原理》(第五版),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浙江工业大学复试科目
2010年硕士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001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070302分析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081701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090403农药学430117化学工程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复试科目:英语听力、专业英语、专业综合知识与实验技能。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加试科目:①化学工程基础;②化学综合2.参考书目:①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原理》,何潮洪等编,科学出版社,2001。
②化学综合:《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浙江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3;《分析化学》(第四版),华东理工、成都科大物化教研室组编,高教出版社,1995;《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邢其毅,高教出版社;《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高教出版社,1993;《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化教研室,高教出版社,2001。
070303 有机化学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复试科目:英语听力、专业英语、专业综合知识与实验技能。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加试科目:①化学工程基础;②化学综合2.参考书目:①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原理》,何潮洪等编,科学出版社,2001。
②化学综合:《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浙江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3;《分析化学》(第四版),华东理工、成都科大物化教研室组编,高教出版社,1995;《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化教研室,高教出版社,2001。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材料学430105材料工程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复试科目:英语听力、专业英语、专业综合知识与实验技能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加试科目:①材料近代研究方法;②材料科学基础2. 参考书目:①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吴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浙工大期末物理化学卷2
浙⼯⼤期末物理化学卷2浙⼯⼤期末物理化学卷2浙江⼯业⼤学物理化学期末考试06/07第⼆学期(卷A)姓名:学号:班级:任课教师:总分:题号⼀⼆1 ⼆2 ⼆3 ⼆4 ⼆5 ⼆6 总计分数⼀、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注意:题号后标有“A”的题⽬只要求修物理化学A的同学解答;题号后标有“B”的题⽬只要求修物理化学B的同学解答。
请将答案填在表格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4 15 16 17 18 19 201、下列过程ΔH≠0的是:(A) 理想⽓体恒温膨胀过程;(B) 恒压、恒熵和不做⾮体积功的可逆过程;(C) 真实⽓体的节流膨胀过程;(D)任⼀个绝热且不做⾮体积功的过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其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其热⼒学能越⼤;(C) 体系的焓等于恒压热;(D)体系的焓就是体系所含的热量。
3、封闭体系在不可逆循环中,热温商之和Σ(Q/T):(A) ⼤于零 (B) 等于零(C) ⼩于零 (D) 不可能⼩于零4、对于孤⽴体系中发⽣的实际过程,下式中不正确的是:(A) W = 0 (B) Q = 0 (C) ΔS > 0 (D) ΔH = 05、恒压下纯物质体系,当温度升⾼时其吉布斯⾃由能:(A) 上升 (B) 下降(C) 不变 (D) ⽆法确定6、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A)必定改变(B)必定不变(C)不⼀定改变(D)状态与内能⽆关7、体系进⾏⼀次循环过程(A)W=0 (B)|Q|=|W|(C)Q=0 (D)U=08、理想⽓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A) ΔS= 0,W= 0 (B) ΔH = 0,ΔU = 0(C) ΔG = 0,ΔH = 0 (D) ΔU = 0,ΔG = 09、下述说法哪⼀个错误?(A) 封闭体系的状态与其状态图上的点⼀⼀对应(B) 封闭体系的状态即是其平衡态(C) 封闭体系的任⼀变化与其状态图上的实线⼀⼀对应(D) 封闭体系的任⼀可逆变化途径都可在其状态图上表⽰为实线10、下述说法中哪⼀个错误?(A) 体系放出的热量⼀定等于环境吸收的热量(B) 体系温度的降低值⼀定等于环境温度的升⾼值(C) 热⼒学平衡时体系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等(D) 若体系1与体系2分别与环境达成热平衡,则此两体系的温度相同11、A,B,C 三种物质组成的溶液,物质 C 的偏摩尔量为 (A) ()A BC ,,,T p n n n µ?? (B) ()A BC ,,,T p n n G n ?? (C) ()A BA ,,,T p n n A n ?? (D) CA n n p TB n H ,,,)/(??12、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势?(a)CB ,,T S n H n ??? ???? (b)CB ,,T p n A n ??(c)CB ,,T V n G n ??(d) CB ,,S V n U n ??? ????13、饱和理想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µ与纯溶质的化学势µ*的关系式为(A )µµ=* (B )µµ>* (C )µµ<* (D )不能确定14、在⼀定温度压⼒下,对于只有体积功的任⼀化学反应,能⽤于判断其反应⽅向的是:(A )rmG ?(B )K (C ) mr G ? (D ) mr H ?15、在302 K 时,标准压⼒下, A →B 过程 ?r H = -102kJ, ?r S = -330 J/K ,可判断该过程:(A )⾃发(B )⾮⾃发(C )平衡(D )⽆法判断16、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 rmG ?= 5 kJ ·mol -1时,该反应能否进⾏?(A )能正向⾃发进⾏(B )能逆向⾃发进⾏(C )不能判断(D )不能进⾏17、在α,β两相中均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平衡时,下列种哪情况是正确的:A B A A (a) (b) αααβµµµµ== A B A B(c) (d) αβββµµµµ==18A 、A 、B ⼆组分组成理想溶液,在⼀定温度下,若A Bp p **>,则(A )A A x y > (B )A A x y = (C )AA x y < (D )⽆法判断19A 、封闭体系经过⼀循环过程后,则(A )体系的熵增加(B ) U= 0(C ) Q = 0 (D )体系的T 、P 都不变20A 、在某压⼒下, ⼀个化学反应的Δr H m$=0, Δr S m$>0 ,表⽰该反应:(A )平衡常数 K > 1 (B )平衡常数K=1(C)平衡常数K< 1 (D)处于化学平衡状态18B、下列体系属于单相的是:(A) 极细的斜⽅硫和单斜硫混合物(B) 漂⽩粉(C) ⼤⼩不⼀的⼀堆尿素碎粒(D) 墨汁19B、关于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同的相间存在界⾯(B) 同⼀相间不存在界⾯(C) 同⼀物质形成的固体⼀定是单相(D) 两种物质形成的固体混合物⼀定是两相体系20B、盐⽔三组分体系相图中, 最多能⼏种固体盐共存在 :(A) 有⼆种固态盐(B)有三种固态盐(C) 有⼀种固态盐(D)多于四种固态盐⼆、计算题(每题10分,6题,共60分)注意:题号后标有“A”的题⽬只要求修物理化学A的同学解答;题号后标有“B”的题⽬只要求修物理化学B的同学解答。
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化学2001--2008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163.2 JK-1mol 1 ,假设 r C p ,m 0 ,则398K时,反应的 r Gm 等于 r Sm
(A)-237.19 kJ.mol 1 (C)-220.87 kJ.mol 1
(B)-253.51 kJ.mol 1 (D)253.51 kJ.mol 1
11.关于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1m 3 导体的电导
(B)1mol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C)面积为1m 2 相距1m的两平行电极之间的电导 (D)两相距1m的平行电极之间导体的电导 12.Na(汞齐,0.206%)|NaI(在酒精中)|Na(s)的电动势E是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与NaI的活度有关
8.某晶体的两种晶形,在转换温度附近的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分别为 lg p1= -5082/T +11.364和lg p2= -5555/T +12.564,则两晶体的转换温度为 (A)375.2K (B)392.2K (C )394.2K (D)494.2K
向真空蒸发 9.H2O(l,373K, p) H2O(g,373K,
15.若需研究电解质对某一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最好的方法是测定 (A) 电泳速度 (C) 电解质的聚沉淀 (B) 电渗速度 (D) 沉降速度
16.丁达尔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散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分子溶液中大分子的大小与胶粒相近,两者丁达尔效应的强弱也相近 (B)小分子溶液中溶质粒子小,故丁达尔效应不明显 (C)散射现象仅是光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其波长不变 (D)在超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光点不是胶粒的真实形象 17.能润湿毛细管的液体,在管内的蒸气压为pr,同一液体在大烧杯中蒸气压为po ,则 (A) pr>po (C) pr=0 (B) pr<po (D) pr=p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恒压下纯物质体系,当温度升高时其吉布斯自由能: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量越多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热力学能越大C. 体系的焓等于恒压热D. 体系的焓就是体系所含的热量3.关于d S -δQ /T ≥0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其熵值最大B. 即使消耗外功,d S -δQ /T <0的过程也是不能发生的C. 对于等温变化有δQ ﹦T d SD. 过程总是朝体系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4.对封闭体系(/)(/)p p V S S T ∂∂∂∂应等于A. (/)T p S ∂∂B.(/)T S p ∂∂C.-(/)T S p ∂∂D.-(/)T p S ∂∂5.298 K ,p 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 3,苯的摩尔分数为0.5,化学势为μ2,则( )A.12μμ>B. 12μμ<C. 12μμ=D. 不确定6.对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不可能是负值B. 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分体积相等7.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 m H ∆ 为正,r m S ∆ 为正,假定r m H ∆ 、r m S ∆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该反应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B. 该反应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C.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8.设反应mM+nN﹦rR在100 kPa下300 K时的转化率是600 K时的2倍,而在300 K 下,总压为100 kPa时的转化率是200 kPa的2倍,可推测该反应: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不同B.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粒子配分函数值相同C.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熵S值没有影响D. 能量标度零点选择不同,对系统的自由能G值有影响10.根据右图所示的双液系相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精馏组成为K的体系,最后塔釜中得到组成为E的溶液B. 蒸馏组成为M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的浓度C. 蒸馏组成为K的体系,两相平衡时,气相中B的浓度大于液相中B的浓度D. E 点恒沸物的组成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11.对复杂反应A 11k k - B 2k−−→C 用平衡态近似处理时11/K k k -=﹦[B]/[A]为了不致扰乱快速平衡1. B→C 必为慢步骤;2.B→C 必为快步骤;3.k -1﹦k 1;4. k -1>>k 2 ;5. k -1<<k 2其中正确的是:A. 1B. 2,3C. 1,5D. 1,412.反应:2A +B→2D +G 的速率方程为(1/V)d ξ/d t ﹦2A B kc c ,当c A,0﹦2c B,0时,速率方程写为-d c A /d t ﹦k '3B c ,则k '与k 之间的关系为:A. k '﹦kB. k '﹦2kC. k '﹦4kD. k '﹦8k13.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d p /d t )可表示为:A. kpB. kp 2C. kD.k /p1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15.0.1 mol· kg -1的CaCl 2水溶液其平衡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a ±为:A. 3.476×10-4B. 3.476×10-2C. 6.96×10-2D. 1.385×10-216.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实际工作电压E '放电,其过程热效应Q 为:A. T ΔSB. Δ r H mC. Δ r H m +zF E 'D. T ΔS -zF E '17.下列电池中,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有关的电池是:A. Ag|AgCl(s)︱KCl(aq)︱Cl 2|PtB. Hg|Hg 2Cl 2 (s)︱KCl(aq)‖AgNO 3(aq)|AgC. Hg|22Hg Cl (s)︱KCl(aq)︱AgCl(s)|AgD. Zn|ZnCl 2(aq)︱HCl(aq)︱H 2|Pt18.在迁移管中放入AgNO3溶液,用Ag作电极,对阳极区的Ag+进行分析,用n(始),n(终),n(迁),n(反)分别表示:阳极区原始溶液中、终态溶液中、电迁移和反应的Ag摩尔数,则下列哪个等式成立:A. n(反)+n(终)﹦n(始)+n(迁)B. n(反)+n(始)﹦n(终)+n(迁)C. n(反)+n(迁)﹦n(始)+n(终)D. n(反)+n(终)﹦n(始)-n(迁)19.对于同一种物质,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气压较大B.熔点较低C. 熔点相同D. 溶解度较大20.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ф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二、计算题(90分)1.(10分)现有298 K,1013kPa的N2(g)5mol,假定该气体是理想气体,C V,m﹦20.8 J · K-1·mol-1且和温度无关,如果气体的压力极快地降到101.3kPa,试求气体的最终温度及ΔU, ΔH。
2.(10分)298.15 K时,液态乙醇的摩尔标准熵为160.7 J · K · mol-1,在此温度下蒸气压是7.866 kPa,蒸发热为42.635 kJ · mol-1。
计算标准压力p 下,298.15 K时乙醇蒸气的摩尔标准熵。
假定乙醇蒸气为理想气体。
3.(10分)比较下列六种状态的水的化学势:(1)100 ℃、p 、液态;(2)100 ℃、p 、气态;(3)100 ℃、2p 、、液态;(4)100 ℃、2p 、、气态;(5)101 ℃、p 、液态; (6)101℃、p 、、气态;A. (1)μ与(2)μ谁大?B. (3)μ与(1)μ相差多少?C.(4)μ与(2)μ谁大?D. (3)μ与(4)μ谁大?由此可得关于变化方向的什么结论?E.比较熵S (1)与S (2)谁大?F.(5)μ与(6)μ何者较大?由此可得何结论?4.(10分)已知N 2分子的r Θ﹦2.89 K ,v Θ﹦3353 K ,试求298.15 K 时N 2的标准摩尔统计熵5.(10分)过去曾有人尝试用甲烷和苯蒸气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通过各种催化剂来制备甲苯,即CH 4(g)+C 6H 6(g)﹦C 6H 5CH 3(g)+H 2(g),但都以失败告终。
今若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苯的混合物在500 K 时通过适当的催化剂。
(1)试问根据热力学的分析预期得到甲苯的最高产量为若干?(用百分数表示)已知500 K 时甲烷、苯和甲苯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m G ∆ 分别为:-33.08、162、172.4 kJ · mol -1(2)在石油系统中,芳烃的生产有一定意义,上述过程的逆过程是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
若在500 K 时,甲苯和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试问甲苯的平衡转化率为若干?6.(10分)根据相图回答:(1)分别绘出体系自a,b,c 开始冷却的步冷曲线; 相图(2)分别计算200克溶液自a , c 冷却时最多能得到多少克固体,这种固体是什么?7.(12分)已知下列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为1.1362 V ,电动势的温度系数为-5.95×10-4V · K -1 。
Ag ︱AgCl(s)︱HCl(a ±﹦0.1)︱Cl 2(g, p )︱Pt(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计算AgCl(s)在25℃ 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m G ∆ (AgCl,s)及f m S ∆ ,f m H ∆;(3)计算25℃时反应2 AgCl(s)﹦2 Ag(s)+Cl 2(g)的K 。
8.(8分)溴乙烷分解的活化能E a =229.3 kJ · mol -1,650 K 时的速率常数k ﹦2.14×104-s -1。
现欲使此反应20 min 内完成80%,问应将温度控制为多少?9.(10分)实验测得下列反应为三级反应:2NO +O 2→2NO 2 d[NO 2]/d t ﹦k [NO]2[ O 2] 有人曾解释为三分子反应,但这种解释不很合理,一方面因为三分子碰撞的概率很小,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解释速率常数k 随T 增高而下降的实验现象。
后来有人提出如下的反应机理:NO +NO c K N 2O 2(快速平衡) N 2O 2+O 21k−−→2NO 2(慢) 试按此机理推导速率方程,并解释速率常数k 随T 增高而下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