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最近我读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有一些感想。
曾国藩被称为圣人,与孔子不同,他所处的时代离我们比较近,这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他的一些生活细节。
曾国藩的大量书信和日记被保留了下来,这使得后人能够了解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详细交代了曾所处的环境,让读者到现场感受曾的无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的事迹偶有耳闻,知道他很了不起,但没有深究。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曾国藩有了一些跟世人不同的观点。
一、要成大事必须学会妥协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天平天国运动肆虐,官场腐败、清军腐败无能。
他写信给皇帝,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的错误,结果差点被皇帝杀掉。
他以个人之力对抗整个腐败的官场,结果使自己被排挤,事业处处受阻。
受挫之后,他大彻大悟,改变了自己。
从刚正不阿变得外圆内方,以前瞧不起的虚伪、圆滑、机诈也开始用起来。
也不管官场的腐败了,只要有利于自己的事业,能团结的力量都尽量拉拢。
他统帅的湘军攻下城池之后,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他却不闻不问。
这种做法,对他这样的大儒,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他学会妥协之后的结果。
那时候当兵风险极大,若不是有利可图,谁会参军?腐败的朝廷解决军费很有限,且被层层克扣,不得已才放任军队自己解决军费。
要解决太平军屠杀百姓,糟蹋国家的问题,就必须有一只战斗力强的军队。
要有一只战斗力强的军队,就必须保证军队的给养和高收入。
百姓参军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想建立军功,想发财,想出人头地。
湘军的一些做法与土匪无异,但为了更宏大的目标,一些事情只能妥协。
曾国藩本人不从抢掠中获利,一生俭朴清贫。
曾国藩一生中做了很多不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事情,甚至很奸诈、很“小人”,但大多有苦衷,为了大目标不得已而为之。
二、不当的政策会危害社会清朝官员的腐败,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朝廷的小算盘。
清代对官员实行的是“低薪制”、“薄俸制”,为的是节省国家财政开支,或者说皇帝抠门,不愿意给官员高薪水。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是晚清改革派门下的翘楚,曾经担任过太平天国之乱的主要军事指挥官,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和教育家。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彰显出他的才华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奉献精神。
曾国藩的正面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领导能力。
从小,他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广泛涉猎文史哲学等课程。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他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行动方针。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之乱中扮演了主要的军事指挥官的角色。
他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策略,组织并领导晚清军队击败了太平天国的军队,为太平天国政权的动摇和崩溃奠定了基础。
他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曾国藩的侧面展现出他的品德高尚和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曾国藩是一位重视传统道德和伦理的人。
他坚持“吾道一以贯之”的原则,从而使得他的行为一直被他的信条和原则所规范。
他一直强调清廉和勤勉的品格,并将这些品格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
他鼓励他的部下要以身作则,要求他们也要以高尚的品格为榜样。
此外,曾国藩还坚持“以治世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工作。
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发展了“教育使国之国之根本”的观念,并为此付诸行动。
他创办了讲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他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导他们要尽自己所能为人民和社会做贡献。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才才能够得以培养,国家和社会才能够有长足发展。
曾国藩把他的自传《跋东华录》称为“史良之教材”,鼓励青年人要像他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既有正面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又有品德高尚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然而,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并不是毫无缺点的。
他的势利小人之面始终存在,这也是他的侧面之一。
他追求权力和名誉,并通过任何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以残酷和无情的手段镇压了一些反对他的人,并确信自己的理念是唯一正确的。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换做一般人,也许就很识趣地闭嘴了,曾国藩偏不,他不但要说,还要使劲儿说。
他公然上书给咸丰皇帝挑毛病,说他“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不求实际"、"言而无信".这根本就是no zuo no die的节奏啊!好吧,曾国藩如愿以偿地被嫌弃了,皇帝把他的折子直接进废纸篓,这个人也就雪藏了。
渴望做大事的曾国藩只好寻了个外差,离开北京。
这也是他训练湘军的开始。
到了地方,曾国藩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用他的no zuo no die的节奏继续得罪人。
他不尊重过行政程序,视地方官员如无物,毫不顾忌人家的面子。
官僚体制内最可怕的就是帕金森症候,谁都讨厌有个能干的人搅乱秩序。
你可以当好官,但是你不能妨碍我们当懒官。
曾国藩得罪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地方要员,无数次被人穿小鞋。
另外,练兵就得用钱。
那时候湖南的八旗兵甚至有兼职做理发师、修鞋匠的,就因为军人工资太低了。
曾国藩练兵舍得给钱,高薪。
可是高薪出自哪里呢,去哪里筹钱呢?曾国藩又造船又招兵的,四处想办法筹钱,惹得地方大员眼红。
好哇,你搜刮民脂民膏,我们也上!就这样,曾国藩一番好事儿又办了坏事儿,引得人神共愤,被人告状告到了咸丰那里。
皇帝更不待见他了,找了个借口,把他从京二品降到三品。
为什么曾国藩吃了败仗恨不得跳水自杀?他被逼的!他就想踏踏实实做点儿实事儿,可惜他不懂为官之道,做人太直太楞!他的情商远没有财商高。
至于后来他是如何成为封疆大吏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书,我不赘述。
比起后来那些"慎独"、"隐忍"、"内圣外王"的成型理论,我更喜欢探求曾国藩形成这些理论的过程。
他当年是那样一个愣头青,竟然能够打磨掉身上的利刺,成为一个"牙齿打掉或血吞"的忍者神龟。
凡成大事者,忍字心间绕,自控能力必须一等一地强。
曾国藩强到什么程度?他几乎每天都要写日记,剖析自己的每一件小事,真真做到"三省".张宏杰在书里记录了一个小段子,说曾国藩恨自己"好色".多看了美女几眼,就要在日记里骂自己"大无礼"、"直不是人,耻心丧尽";中午闲来无事不想看书,跟媳妇嘿咻了一下,竟然也要在日记里骂自己"真禽兽矣".那些一看日剧就熬通宵、一打游戏就收不住手的潘磕信们,你们还好意思说命苦只能赖政府吗?考验人的,除了困境,还有顺境。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观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观后感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从另一个人开始---王阳明。
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个不朽标准的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
孔子,孔圣人无可厚非。
王阳明从小就树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
而经常和王阳明比较的有一个人物,就是曾国藩。
他们两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没有可比性的。
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一起作比较呢?这个点让我内心极度渴望的想要了解曾国藩,借着公司的借阅机会,我阅读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翻开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
曾国藩参加了7次考试才中了进士。
年轻时的他愤世嫉俗,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这些导致了他的仕途特别不坦荡。
40岁时开始转变,变得虚伪、麻木、圆滑、机诈,也就有了之后“老奸巨猾”的骂名。
曾国藩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建立了湘军,期间经历很多次挫败,最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在此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多次失败,终于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他的用人之道也为异于常人,他用人的宗旨:“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宁可领山农,不肯用官卒。
他信奉的“拙诚”:“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巧”,这一点正好推翻了后人对他“谋权”的误解。
看完曾国藩,感觉我的性格跟他很相似,既然是相似,肯定还有不同的之处。
小时候的我成绩非常好,年年是学习委员,就从那时候开始慢慢的有了内心无比强烈的优越感。
刚步入深社会工作时,这种优越感莫名的带动我看不惯身边很多的人和事,经常用现在很流行的网络词“怼”来用于和别人的沟通,可以说是“怼天、怼地、怼父母、对朋友、怼同事、怼领导”。
我不善于倾听,我喜欢别人听我说,我也不想改变自己固步自封的想法,我跟别人说这是专一,其实是自己不想接受新事物的拖辞罢了。
那时候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说不来几句就要吵架的,观念不和就互不理睬。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心得体会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文/李菲张宏杰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这本书在普通的传记叙事之外也带着一定的学术感觉。
作为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本书内容丰富、体系严密。
尽管部分章节有凑字数和重复之嫌,但瑕不掩瑜。
本书体系上分三个部分。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对曾文正一生的概述,读完这部分,对曾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左侧面:一生收入和支出,这部分是全书最学术的地方,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作者通过讲述和计算曾公在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侧面反映了晚晴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弊端,以及朝廷内外腐化成风的现实,以小见大;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如果前面两部分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立体化的曾国藩的话,那么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曾文正。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也让曾公从"轻狂"走向了"成熟".这个成熟,自然有些讽刺之意。
作者说:真实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的确,六十二年的人生旅程折射了当时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现实:朝廷垂垂不如当年,满朝文武只知自保或苟且或依然不知所谓的穷究理学,京城内外腐化不堪,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作乱……乱世如此,偶尔出现的个别心怀天下的人也"前仆后继"的被当时的黑暗"规则"侵蚀、腐化。
仅仅少数人在实现自己抱负之时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衷:林则徐一生自诩清廉不阿,然而任巡抚期间也曾大量收受"陋规"银子;曾文正常言自己"不靠当官发财",然而也在不断行贿,甚至纵然过属下公开贪污……这些丑相原因何在?源于制度的阴谋与懒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我是在读完《曾国藩的正门与侧面》后到网上随便搜搜,才知道这书原来是一套,共有三本。
第一本上没有标注“1”,差点让我错过后两本。
我读书通常是几本不同种类的书一起读,床头、桌上、抽屉、甚至乡下都放着未读完的书。
只要手头没事,就摸起来看上几页。
所以单本书的阅读进度会很慢,但每年都会读很多书。
这套书梳理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讲述了曾国藩与家人、朋友、同僚、敌人的关系。
作者很少谈感受和议论,而是引用了大量资料和引注,书中很多资料来自于曾国藩的亲笔书信,可信度很高。
在书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一个有烟火味的曾国藩。
该书把曾国藩这一生的挣扎、纠结、冲突、成长都展示了出来,非常难得。
这本书还让我加深了一层对晚清的政治和社会的了解,古今对比,感触良多。
一、不要迷信曾国藩的治家哲学现在流传着一种说法,“曾国藩是治家典范,曾家的后人有出息,全赖这些治家哲学,所以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值得学习。
”这本书的作者,因为研究曾国藩,接触到一些曾氏后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氏后人对曾国藩并没有什么印象,甚至在他们的成长年代里,曾国藩是家族耻辱。
那些年,曾氏家族里有个默契,互相不提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处理(曾国藩被人坑了),毁坏了他在民间的良好形象,被人称做“汉奸”“卖国贼”。
改革开放之后,曾国藩的形象又逐渐好起来,很多关于曾国藩的东西又浮出水面。
所以流传的说法并不靠谱,曾氏后人很长一段时间有意跟他划清界限,他们发展不靠曾国藩的治家哲学。
二、曾国藩的治家哲学如何?从曾国藩这一辈和下一辈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非常糟糕。
曾国藩是家中长子,族中长孙,是家族责任最重的一个人。
他的弟弟中(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曾国潢当了一辈子乡绅,曾国荃成为封疆大吏,曾国华战死沙场(自己作死),曾国葆病死军营。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000字文|郭怀亮偷得浮生半日闲,随手捧上一本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品读了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
张宏杰先生此书别于大街小巷中的曾国藩“成功学”,一般写曾国藩的书,读来气势恢宏,多数详述了曾国藩如何取得成功,几乎全是励志之言,给读者的感觉更像是“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点滴细节入手,更是通过对曾国藩进行普通人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一生,整本书读下来,给了读者更多的代入感,让我们感觉,这仿佛正是在写我们自己。
书中的曾国藩,是一个同你我一样的人,既有“正面”,也有“侧面”。
书中描述道:曾国藩也有一些“小毛病”,他老人家很少洗澡,经常几个月才洗一次脚;他也面临日常生活的窘迫:在做穷京官时,成天为钱发愁,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祖父生日宴会时多收一点“份子”,他未雨绸缪地加大了社交力度。
在打仗时候,他经常自己算卦,中年之后的曾国藩常常将“天命”挂在嘴边。
正如张宏杰先生所言:“细节中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我甚是喜欢此书之处在于书中的曾国藩如此真实,可以看到曾国藩同你我一样,在遇到困难时,也彷徨,甚至“听天由命”。
但是,更多看到的是不屈的意志,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能够将“书生气”转化为处世之道,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又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透过书中的曾国藩,看到现在的'我们,我们在工作中,不时遇到难题、挫折,一切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要看到梦想、努力和希望,通过自我努力去争取、追逐、奋斗。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常怀自省之心。
未经历练的曾国藩初入官场时吃尽了苦头,因为他只看得见别人的错误,却看不见自己的不足。
初入职场的我们,何尝不是眼高手低,常常忘了要做好自己的“日课”。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是我被正式下派县行后,朋友特意送给我的礼物,读完这本书后对我的基层工作的历练帮助很大。
虽然之前很多书都是从曾国藩的成功史、尽孝、军事才能等去说的,但这本书的视角是从他的点滴、从他不成功走向成功、好的与不好的、自我完善的过程等方面描述的,更近距离、更客观的勾勒出了曾国藩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圣人。
正如书中所说: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从他的自我完善、他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与对官场中人的宽恕以待、他与左宗棠一生的关系、包括他的从严治军等等,从中我感悟颇多……一、从曾左关系学待人之道书中所说,左对曾一生有两个情结:科举情节和喻亮情节。
左对曾的书呆子性格很看不上,觉得曾做事四平八稳缺少急智,左对曾多批评少赞赏,而曾对左一直都相当宽容。
而时间往往沉淀一切,对曾左的评价,后人明显更赏识前者。
左宗棠身上最大的弱点,就是执着于“争功”。
他的心性修养功夫远远不够。
只知进取,不能静处。
相比左宗棠,曾国藩的为人“全面”得多。
这个“全面”一词评价得入木三分。
曾左早期合作顺利,正是建立在曾国藩的深厚修养之上。
而左宗棠一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贯注于急功,在心性上缺乏了这一段功夫。
王船山说,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
曾是圣贤,而左仅止于豪杰。
这就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曾国藩曾说,对朋友,首先要“诚”,第二要“敬”,其次是“恕”,然后是“浑”(不过于计较)。
最后则是要做到“不嫉妒”。
曾国藩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少有生趣。
然而在友情方面的付出与回报,均远多于常人。
二、“刚与柔”、“拙与恒”曾国藩对刚柔的理解是不同的。
去忿欲而存倔强,是为刚;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是为刚;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是为刚。
这种“刚”是骨子里的刚,不是行事表面上的刚。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文/李菲张宏杰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这本书在普通的传记叙事之外也带着一定的学术感觉。
作为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本书内容丰富、体系严密。
尽管部分章节有凑字数和重复之嫌,但瑕不掩瑜。
本书体系上分三个部分。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对曾文正一生的概述,读完这部分,对曾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左侧面:一生收入和支出,这部分是全书最学术的地方,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作者通过讲述和计算曾公在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侧面反映了晚晴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弊端,以及朝廷内外腐化成风的现实,以小见大;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如果前面两部分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立体化的曾国藩的话,那么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曾文正。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也让曾公从"轻狂"走向了"成熟".这个成熟,自然有些讽刺之意。
作者说:真实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的确,六十二年的人生旅程折射了当时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现实:朝廷垂垂不如当年,满朝文武只知自保或苟且或依然不知所谓的穷究理学,京城内外腐化不堪,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作乱……乱世如此,偶尔出现的个别心怀天下的人也"前仆后继"的被当时的黑暗"规则"侵蚀、腐化。
仅仅少数人在实现自己抱负之时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衷:林则徐一生自诩清廉不阿,然而任巡抚期间也曾大量收受"陋规"银子;曾文正常言自己"不靠当官发财",然而也在不断行贿,甚至纵然过属下公开贪污……这些丑相原因何在?源于制度的阴谋与懒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心得体会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作者: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清廉、智慧的“圣人”形象的曾国藩,一个矛盾、挣扎的深嵌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
透过曾国藩,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特色体制的独特生存哲学。
柴静、罗振宇、刘瑜重磅推荐。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第(1)篇据说曾国藩是一个被现代文化“过度开发”的人,关于他的各色书籍满坑满谷,然而我却神奇地全部错过从未遭遇,以至于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其人的印象岂止零碎和片面,简直是连皮毛都谈不上。
连打开这本书,也不过是个偶然。
谁知一读之下,居然意想不到得好看。
与期待不同,这本书并不是我预期中四平八稳按年代事件一路顺下来的标准传记,而是作者在深度研究曾氏之后,融会了史实资料和自身理解,打乱顺序又重建的一个新框架系统。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想做的,是“用细节构建一个立体的曾国藩”。
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
张宏杰是如何“立体”地来评述曾国藩的一生的呢?从这书的目录可见一斑。
这本书共三个部分,第一编着眼于“正面”,算是比较规范地叙述了人物生平事迹。
从曾国藩跌宕一生中经历的几大重挫说起,到细论他左宗棠如何相识相交几度交恶又合好再破裂的纠缠恩怨,更剖析了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目光短浅志大才疏的青年翰林一步步自我改造和完善脱胎换骨最终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圣人”。
第二编“左侧面”则另辟蹊径,帮曾国藩细算了一笔收支明细账目,从数字入手,小处着眼,以其生平各个时期不同的收支情况,凸显了曾氏为官为人之道的“清”与“浑”,“廉”或“贪”。
切入角度颇为新颖别致。
第三编“右侧面”讲的是曾国藩一生如何看待风水,天命,面相,算卦等。
这部分我兴趣不大,看得也比较潦草,对我来说,是比较不清晰的一个侧面。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那一篇《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时已不再少年》,看了以后,我真的很想了解曾国藩。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初中历史书上那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除此之外,我一概不知。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来读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感受颇多。
我懂得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读曾国藩。
曾国藩资质平庸,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诵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
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
小偷都会了他还是不会,然后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曾国藩本人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个倒数第二名。
他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是这一生却不平凡。
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我觉得他就是靠着自身的这股笨劲,才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咸丰年间,太平军兴起,朝廷大乱,当时的朝廷,完全没有一支军队可以跟太平军与之抗衡。
曾国藩认为,想要拯救这个国家,必须得练出一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军队。
这太难了,他一个文人,没有经验,完全赤手空拳啊,他说,“打掉牙和血吞”,为了国家,在种种困难下,他终于练成了湘军,让这个即将衰亡的国家有了一丝希望。
曾国藩打仗靠的是笨拙精神。
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
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曾国藩一生清廉。
他不贪图小恩小惠,甚至把自己的收入的一部分都用在了军队上。
他穿衣节俭,他对家里人也比较严苛,堂堂一个总督府,过的生活跟乡下的人差不多,他说,人穷才会懂得努力,他不想让儿女们觉得他们富有,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一切,所以他一直都是要求家人勤俭节约。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守原则,当大官,从京城翰林当到直隶总督,他不肯收礼。
搬家的时候,有知府给他送去家居用品,他只收下七张草席。
又有军官给他带去十六包大礼,他只收一顶小帽子。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名人,其一生经历和思想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我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深感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理想追求高尚,思维敏锐,行动果断,励志向上的人。
正面看曾国藩,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胸怀大志的人。
曾国藩自小聪明好学,十分勤奋,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院试状元。
他既未庸俗,更未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而是一直心系国家未来,不断为国家的发展努力着。
他十分重视教育,始终坚持儒家思想,并且在官场上实践了儒家思想。
同样,他对经济和商业的痴迷也促使着他在改善当时的农业和商业发展中勇为先锋。
他还在同侪中鼓励激励,培养忠诚且才能卓越的下属,为国家留下无数贤才。
曾国藩始终如一地坚守信仰,这种品质在当时尤显难能可贵。
正是这种正直精神和道德修养,让他成为了儒林巨匠和伟大的政治家。
侧面看曾国藩,我们会看到他的刚毅和果敢。
曾国藩在官场上一直坚持原则,不屈于权贵的压力和诱惑。
他勇敢地迎接挑战,并洞察事态发展,及时采取行动。
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并不一路顺遂,但他始终不改初心,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他不气馁,不退缩,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果敢而又坚毅地走向前方,创造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业绩。
他尤其重视军事和民族团结,因此他倡导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素质;他还积极参与民族意识的鼓舞,为中国团结一心,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阅读后,我深感曾国藩的品格和情操是一种历史财富。
他的正义感让人感到安心,他的理想追求又让人感到振奋。
他的人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他开始从学生时代就服从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在工作和人生道路上都坚定不移。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有着深入的思考,凭借自己在历史和人文领域的基础和心血,不断探索实践,不断追求新的知识,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和国家伟人。
他的正面和侧面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原来世间还真有同流合污而不失清廉之人,就如同双鱼图一般阴阳相容。
我从未见过如此刚强之人,一生经历多次耻辱却不曾屈服,反而更加迎难而上:我从未见过如此坚毅之人,一生患病无数,却没有丝毫对自己松懈:我从未见过如此清廉之人,家境贫寒却不受不义之财,统领湘军却待百姓如家人骨肉一般。
我敬曾国藩的刚强,与他那不愿逆来顺受的精神,这也是我所缺乏的精神。
曾国藩虽然一次次的经历失败,一次次的被人孤立,一次次的被人侮辱,一次次的被皇帝所不信任,但曾国藩却一次次的站起身来尽管心中已打过无数次的退堂鼓,这是因为他的心中有拯救大清于水火之中的志向,因为他的心中有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即使面对困难他也不会害怕,面对困难他也不会逃避,尽管被打脱牙齿他也会和着血吞下,埋头做正事最终去赢得胜利。
他不畏权贵尽管曾徘徊于生死线边。
他立志做圣人对自己的要求十分的严格为改去自己多年的陋习,每日反思从不间断。
有人认为曾国藩经江西之困后已不为原来的曾国藩了,他也开始于一些官场之人同流合污,但如果这样妄下断言也是对曾国藩的误解,曾国藩的志向是做大事而不是做清官。
因为这几千年的封建官场之风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将其改变的,既然不可改变,那就学会适应。
若是一味的恃才放旷,唯我独尊,以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思想来支配行动,那并不是正直,英明:相反的,那是愚蠢和幼稚的。
只要不失自己心中的明灯,不被磨灭自己心中的意志,那么混于黑暗之中默默地达成自己的目标才是强者中的强者。
若要胜利先置自身于不败之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立大捷打奇仗,但却不崇拜稳扎稳打的方法。
靠“稳”来打仗虽然耗时长,但却也是克制各种奇袭的有效方法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也亦是如此。
若我们也能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来,那么无论遇上怎样的狂风暴雨,也依然可以顶风而进吧。
这世上最赚钱的投资是什么?那就是教育。
曾国藩花钱十分的“吝啬”对于女儿的嫁妆也给予很少的一笔银两,但在买书的方面曾国藩求一点也不会心疼钱,因此修建书房也不惜花下血本。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曾国藩传》是对他生平事迹的详细记录,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正面看,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才能,能够善于治理国家,处理政务,使国家安定和百姓安乐。
他在军事上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曾国藩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多次打败敌人,保卫国家安全。
他对政治和军事事业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从侧面来看,曾国藩也有着一些人性的弱点。
他在政治上有时候过于严厉,对待下属和百姓的态度缺乏温和,甚至有时候显得有些冷酷。
在家庭方面,他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他的工作繁忙,经常疏于家庭的照顾,使得家庭关系较为紧张。
通过阅读《曾国藩传》,我对曾国藩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他的成就和付出都是不可磨灭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性的弱点。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每个人都是有缺点和不足的,我们应该在学习他人的优点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他们的缺点,不盲目崇拜,也不过分批评。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和成就的,他的正面和侧面都值得我
们去学习和思考。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
史遗产,而他的人性弱点也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不断完善自己。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曾国藩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精选10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可思议。
原来曾国藩和我心里认为的一直以来都是不一样的。
现在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曾国藩的特点那就是笨且执着。
他的一生都在学习与自我鞭策。
他对自我的约束已经上升到几乎是自虐的地步了。
他的日课更是让我不可思议多参加一顿饭局要反省,少看了一本书要反省,多看了其他姑娘一眼要反省。
曾国藩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在曾国藩成功以前,他一直都是饱受磨难的。
其中有五次受辱,被曾国藩始终铭记在心,而第四次与第五次受辱可以说是曾国藩人生的两个转折点。
在长沙组建湘军时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
但曾国藩忍辱负重,终于在与太平军作战中获得胜利。
长沙之辱带给曾国藩的道理便是要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也让我明白挫折并不是来打败你的,而是来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奠基石的。
而第五次受辱更是让曾国藩的为人处事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国藩不再像以前那样与整个大清王朝官场都格格不入了。
曾国藩的这番变化让我明白做人不必太过愤世嫉俗,而因该在必要时能和光同尘,圆润柔软。
明朝时的海瑞是个举世皆知的清官,清到在官府里种菜,清到出来买肉都能引起满城轰动。
但他的清也仅此而已。
他除了清以外也没有做成一件对百姓有益的大事。
但曾国藩不一样,曾国藩公私分明,决不将公款收入腰包。
因为曾国藩的志向是做大事。
他做事重效果,轻虚名。
也让我认识到,至刚者实为弱者,强者能做到含蓄包容之人。
想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能死脑筋,而要学会灵活变通。
从曾国藩身上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便是坚持。
曾国藩天资愚钝。
同时代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十几岁时变通过秀才与举人的考试,但曾国藩一直到二十三岁才考中秀才。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通用20篇)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通用2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篇1《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拿到手到读完,仅用了3天的时间,很有收获。
以前很多有关书籍都是从曾国藩的成功史、尽孝、军事才能等去说的,这本书的视觉是从他的点滴、从他不成功走向成功、好的与不好的、自我完善的过程等方面描述的,更近距离、更客观的勾勒出了曾国藩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圣人。
这正如书中所说: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从他的自我完善、他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与对官场中人的宽恕以待、他与左宗棠一生的关系、包括他的从严治军等等,我感悟颇多:一、从曾左关系学待人之道:书中所说,左对曾一生有两个情结:科举情节和喻亮情节。
左对曾的书呆子性格很看不上,觉得曾做事四平八稳缺少急智,左对曾多批评少赞赏,而曾对左一直都相当宽容。
而时间往往沉淀一切,对曾左的评价,后人明显更赏识前者。
左宗棠身上最大的弱点,就是执着于“争功”。
他的心性修养功夫远远不够。
只知进取,不能静处。
相比左宗棠,曾国藩的为人“全面”得多。
这个“全面”一词评价得入木三分。
曾左早期合作顺利,正是建立在曾国藩的深厚修养之上。
而左宗棠一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贯注于事功,在心性上缺乏了这一段功夫。
王船山说,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
曾是圣贤,而左仅止于豪杰。
这就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曾国藩曾说,对朋友,首先要“诚”,第二要“敬”,其次是“恕”,然后是“浑”(不过于计较)。
最后则是要做到“不嫉妒”。
曾国藩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少有生趣。
然而在友情方面的付出与回报,均远多于常人。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22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22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2200字写给驴拉磨思维方式的人阅读历史,都是从今人的视角去看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难免会有偏差,但是同时代的人看同一人物同一件事就能一致吗?虽然我们不能全面地把握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某人某事的某一点某一面去汲取营养。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就像几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顺便说起了一位大家彼此都很熟悉的老朋友。
人物生动完满,有血有肉有感情,非常亲切。
我们不需要全面把握曾国藩,但他身上散发的优秀品质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他不是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却做出比他聪明许多的人做不成的事。
他不断修正自己的品质是不能被否定的。
看看今人,有几个能修正自己?福禄寿禧是多少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走进中国南北东西各种各样的深宅大院,处处彰显着房主人人生追求的木雕砖雕都是以其为主题。
然而,拥有了福禄寿,就一定能获得禧吗?这恐怕必须由自己的“心”说了算。
提起鲁迅,凭他笔下的阿Q和祥林嫂就能归于伟大。
天天无所事事,整日游游荡荡,常常把“小子打老子”挂在嘴边,快乐异常的阿Q;逢人就讲自己的不幸,只强调自己的苦,不靠自己的力量而要借助神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祥林嫂。
这样的人现代社会并不少。
最近遇到几个与此相似的患者。
第一位是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因为头疼头晕严重失眠来寻求帮助,他每天会凭自己的心情给我下每天不同的医嘱,稍有不同意见,就会提高八度。
他口口声声要与我沟通,但他只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听我的意见。
他的所作所好像只是为了印证他的正确伟大。
他可以批评我的医术低劣,但他的痛苦因他的行为而无法解除,那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位是将近五十岁的和尚。
他右侧协肋部胀痛,怀疑自己腹部有异常组织,常常因焦虑而大汗淋漓。
由于消瘦,通过腹壁可以触摸到脊柱,他把脊柱认为是异常的东西。
各种正常的检查结果都不能消除他对疾病的恐惧。
问诊的过程中,了解到,八岁随父母迁居于此。
常年打闹不停的父母相继组成了新的家庭。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曾国藩对后人最大的意义是,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所做的中人可以通过“道野变化”成为超人。
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真心投入自我完美,他的能力可以是10倍,见识可以是10倍,心灵可以是10倍,气质可以是10倍。
愚钝的人通过自我磨练也能看到,能看透,能按照规定做,能说话,能做到。
曾国藩本是个很普通的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是30岁。
从那以后,他做了一些普通人做不到的事,然后实现了那个高潮的生活。
立下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立志是决定性的。
人类巨大的潜力往往是人类不知道的。
古往今来,立志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实践的人极少。
曾国藩真正的不同在于他踏实地实践了自己的抱负。
道光从22年10月初一个立场焕然一新的那天起,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
他的方法是“日经营”。
也就是说,他每天都要自我反省,自我监督,用非常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从那以后,在人生的最后一天,他甚至在最紧张的军队作战时代都没有停止过。
可以想象他的这种“坚持”最终会给他带来什么。
第二,好好使用力量,用环境强迫自己坚持总而言之,人是决定的东西。
因此,从根本上说,外力比内力大得多。
一个人,自制力再强,也会有自己战败的时候。
所以曾国藩竭尽全力找个人监督自己。
他使用的这个方法是向公众宣传自己的日记。
他定期把自己的日记和自己的兄弟、儿子一起送回家,还发给自己的亲戚阅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立社区,以团队规则的形式相互约束,但本质上是相似的方法。
曾国藩的一生是不断自我惩罚,自我的一生。
所以不断脱胎换骨,气质变化,也是成长能力的一生。
梁启超一边称赞曾国藩,一边说:曾文在军队里,每天读几页,写几篇日记、一个诗字、一盘象棋。
一辈子经常想。
从自留俗人的观来看,不是顾小节,而是大体上无关紧要吗?制度有节日,行是一定的,是人生最大的事,每一个善于看人的人都有这个间谍道力渊。
读曾国藩的传记充满希望。
我们的人生如果能树立远大的抱负,吃苦头,从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发脾气,人一辈子就能取得比自己想象的多得多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提要: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天资中等(甚至有点偏低)、出身于寒微的山沟沟里,没有朋友人脉,没有名师指点,高人提携的如大部分人一样普普通通的人自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两次游览直隶总督署,历史上历任直隶总督的各位风云人物,本人对曾国藩最为好奇,恰逢曾国藩诞辰两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人拜读了张宏杰作家的又一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可以说是他借助了大量的资料和引注,用细节描绘了一个立体的曾国藩。
这部书共有三个部分。
首先从正面角度讲述了曾国藩由“愤青”到“老奸巨猾”整个跌宕起伏的一生,其次是从他的左侧面描写了他一生的收入和支出;最后是从他的右侧面描写了他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本书给本人启发最深的还是对他正面的描写。
首先,历数一下曾国藩平生的五大耻辱:一、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二、“画图甚陋”遭同事讥笑;三、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四、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五、江西的困顿
经过在家两年的大悔大悟,曾国藩变得和气、谦虚、周到了;他对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拳。
他不再慎于保举,而是“同流合污”了;治军不再一味从严,而是宽严相济。
总结曾国藩生平,挫折是他长进的动力。
在挫折之际他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化被动为主动,以扩展心胸、增长本领。
凡事皆有极困极
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其次,考究一下曾国藩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
左宗堂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是“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
这句评价奠定了他对曾国藩一生轻视态度的基础。
曾国藩是典型的粘液质性格,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向,凡事只肯说三分话。
而左宗棠的性格和曾国藩可谓截然相反。
他是典型的多血质,反应迅速,做事果断,尤其善于在纷纭复杂的局面中迅速发现机会,定下策略。
缺点则是过分自信或者说自大,性情过于张扬外露。
好在曾国藩好脾气,对左宗棠俯首听命,从善如流。
因此才使得二人有段难得的“同心若金”。
然而同样是因为性格上的冲突,也导致了二人的合作多次落入低谷甚至是断交。
曾国藩心目中时刻有左宗棠,而左宗棠时刻是带着“科举情结”和“瑜亮情结”这两幅有色眼镜看待曾国藩的。
直至曾左晚年的最后一次交集,左宗棠才意识到他其实一直没有真正理解曾国藩。
以至到曾国藩去世,他在挽联中的“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以及“晚生左宗棠”的挽联署名都体现了左宗棠有与曾国藩和解让步的想法。
曾国藩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有少生趣。
然而在友情方面的付出与回报,均远多于常人,考曾国藩于人生五伦,几乎没有任何缺憾。
在这一点上,曾国藩胜于左宗棠何止一筹。
最后,重点是要学习一下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曾国藩三十岁之前是一个庸人,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大大小小
的许多缺点。
其中代表性的缺点有三个: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
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
三是伪,对人能作几副面孔。
正是在三十岁这一年,曾国藩立下了“学作圣人”之志。
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
首先是立坚定不拔之志。
有了志向,接下来需要的就是实行力。
古往今来,立志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实行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曾国藩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脚踏实地地实践了自己的志向。
为了实行自己的志向,曾国藩高度警惕,时时自我监督。
他还常常在日记中反省,看了作家摘录的曾国藩时刻反省的日记,不免觉得他过于苛刻、琐碎、拘泥。
这样活得多板!多累!其实,除掉那些“过犹不及”的部分,这种修身方式也自有其合理之处。
朱熹说:“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做事也是这样。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练就了过人的严肃郑重地对待细节的功夫,并受用终身。
正是通过这种自修方式,逐一检出自己身上近乎所有的缺点毛病,在几乎所有细节中贯彻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进德修业才迅速而有力。
在曾国藩的修身经验中,还有一条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
人是被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外力远远大于内力。
连如此信奉内心力量的曾国藩都屡屡说,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
一个人,自制力再强,也肯定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
但如果有人监督自己,战斗力可能就打不相同。
也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写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一直是曾国藩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普通人自我完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停顿和倒退。
我们往往努力一段时间,就精疲力竭,废然放弃。
过了许久,始能积起心里能量重新开始。
如此反复多次,进步始终不多。
而曾国藩则终生坚持,不退步。
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
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
”无论读书还是做其他事,他始终以恒字为最高准则。
这样求恒,当然极为痛苦。
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可能熬下去,怎么办?曾国藩的办法简单而高妙:熬不下去也要熬,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当极倦怠疲乏之时,曾国藩都要调动起“刚猛”精神与自己的本我“血战”。
这样当然极苦。
然而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放得为一代之伟人。
”事实上,曾国藩一生就是这样苦过来的。
做事从无恒到有恒,他经历了无数心灵磨难。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
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人的努力与上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天资中等(甚至有点偏低)、出身于寒微的山沟沟里,没有朋友人脉,没有名师指点,高人提携的如大部分人一样普普通通的人,如何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尔虞我诈官场潜规则的时代里,取得了个人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巨大的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同时又拯国家于危难,为后世垂范千古。
我一边阅读一边佩服:一是佩服他而立之年,始发宏愿,立下“学
作圣人”之志,并终其一生,做到了“勤”与“恒”。
二是佩服他大起大落,终耐住了困顿与烦恼,从青年愤青般刚烈走向智者的刚柔并济,“去忿欲而存倔强”。
三是佩服他凭一中人之资,穷时不堕于不黑不白的平庸“诸老”之间,向理学信徒学习,志作圣人;达且能自承“愚拙”,不自傲,重实践;直至晚年,世事不尽如人意,仍坚持认为人想要有所建树,必须从不妄求人知开始。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尽人事,余下的,且听天命。
四是佩服他长于自省,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心里很清楚。
这本书,作者借曾国藩的实践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提要: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天资中等(甚至有点偏低)、出身于寒微的山沟沟里,没有朋友人脉,没有名师指点,高人提携的如大部分人一样普普通通的人
自
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愚钝之人,可以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静。
偏执之人,也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