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代数与函数1.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时的变形方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表示•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3.二次根式•关于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化简方法•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求值•应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4.整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多项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多项式的加、减、乘和整式除法运算•利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二、几何与测量1.平面几何初步•直线、线段、射线、角的基本概念及刻画方法•同位角、对顶角、内错角等角度关系•垂直、平行、相交、交错等线段关系•用角度关系和线段关系解决几何问题2.平面图形初步•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分类和判定方法•四边形、多边形、圆的定义和性质•识别和绘制各种平面图形•应用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3.直线、角、面积测量•直线的测量方法和误差控制•利用角度测量解决几何问题•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及其应用4.立体几何•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基本变换方法•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应用立体几何解决实际问题三、数据与概率1.统计基础知识•数据和变量的定义、分类及其表示方法•统计描述性分析方法(频数、频率、中位数、平均数等)•数据图表的绘制和分析2.概率初步•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概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关系及其应用3.统计与概率的实际应用•利用统计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假设检验及其应用以上是2024初中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广大中学生有所帮助。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第1 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 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 年6 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 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 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 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 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 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六年级生物下册一二章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六年级生物下册一二章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知识梳理一、 基础知识梳理:1.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__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其中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是____________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是__________。

2.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______,少数生活在陆地__________。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_______,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和______ ,都能进行________ ,不需要有专门的_______ 、 ____或___________的器官;它们没有____ 、 ____ 、 ____的分化。

3. 衣藻和水绵都是__________藻类,衣藻有____个细胞,它的叶绿体是______状,水绵有_______个细胞,它的叶绿体是______状。

常见的海洋藻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海带是_______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苔藓植物一般有_____和_____的分化,茎和叶里没有______________,所以,苔藓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要靠________直接吸收,因此长的矮小。

它没有真正的根,只有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片大都只有_______层细胞,对_______气体敏感,因此可以当做空气污染程度的________植物。

5. 蕨类植物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而且具有专门的___________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地上部分是_________,地下横卧的部分是_________。

古代的_______植物变成了今天的煤。

6. 菜豆中子包括_______和_____两部分,玉米种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它们都有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_是主要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 光,所以不是光源。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 是光源。
.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同一支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时间大致相等。
.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3.2用水计量时间 1.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古代的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 .泄水型: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而下刻度越来越大。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 而下刻度越来越小。 .水位的高低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流速度会越来越慢。 .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水流速度不变。 3.3我们的水钟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 ①容器的形状:如果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或横截面过大,就容易造成刻度标识不准确。 ②水流的速度:每次向容器里加水后,水位的不同会导致滴水速度不同。 ③孔径的大小:孔过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进而使容器中水位上升较慢,这样会影响标刻度时的准确性;孔 过大则滴漏的水容易很快到瓶盖。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
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2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以波的形 式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

《基础》复习提纲

《基础》复习提纲

《基础》复习资料专题一、八、九单选题1、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

人民的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的战略要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奉献人民4、以下哪个不属于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

效益性思维5、尊重法律的权威首先就要遵守法律,以下行为体现了这一要求的是()。

李四在准备创业时,首先看该项目法律上允许其做吗6、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及其规范作用的治国理念是()。

法治8、对于一些不合情理的法律规定,正确的做法是()。

只要它们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要遵守或者执行9、法治思维的内容有法律之上、公平正义、人权保障和()。

权力制约10、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组责任,这是()的要求。

遵守法律的要求11、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这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12、“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

”这句话强调了()。

执法的重要性13、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

法律制定14、下列有关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说法,正确的是()。

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15、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称为()。

法律程序16、《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结婚的法定婚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17、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8、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宪法19、以下对信仰法律认识错误的是()。

信仰法律,要求我们认识到法律的阶级性20、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计30分)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o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o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o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2.地球仪o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o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3.经线和纬线o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o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o经度:以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 180°,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

o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 90°,向北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为南纬,用“S”表示。

5.地图三要素o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o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o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6.等高线地形图o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o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陡崖处除外)。

o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o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o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2.太阳o主要成分:氢和氦。

o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o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

3.地球o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

o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呼吸的大气。

化学基础知识总复习提纲

化学基础知识总复习提纲

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原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O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没有改变)02结构: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不含中子相等关系:原子量领子数+中子数在原子时有:电子数=质子数=核内电荷数= 原子序数03原子性质: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2、分子(构成除稀有气体外的其它气体、有机物、水)01定义: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改变)02分子结构: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应用于分子用什么来描述)03分子的性质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

(应用于解释日常中的某些现象)04分子的写法:某种物质的分子符号就用其化学式表示。

例如: 3 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3、离子(构成酸、碱、盐及其它化合物)01定义:当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的微粒称离子。

02性质: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即: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离子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b、离子能导电c、离子中有:质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数质子数趣子数4、原子、分子、离子的联系分子01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原子分离02物质的描述:a、物持由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b、物质由离子构成(NaCI由Na+和CI —构成)c、物质由元素组成(MgO由Mg元素和0元素构成)分子的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

二、元素——组成物质的宏观单位。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a、用拉丁字母表示b、元素含义:仁表示该元素的符号2°表示一个该原子(P)3°表示该物质(Fe)三、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及俗称及重要性质和用途物质俗称性质用途S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 固体)用物制烟雾弹C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质。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打印版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3. 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基本知识
4.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
5.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政策的启示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2. 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分析
3.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5. 决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三、经济法基础知识
1. 公司法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2.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与实施
3. 市场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基本概念及运作机制
4. 知识产权法与行政法的关键要素
5. 债权法与债务追索的程序和方式
四、金融学基础知识
1.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及功能
2. 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作原理和监管要求
3.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 投资基金和投资组合的构建与管理
5.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的提纲,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建议您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实现更好的考试准备和成绩。

高一第一学期生物基础知识要点及练习复习提纲

高一第一学期生物基础知识要点及练习复习提纲

高一期末复习提纲这次期末考试, 期中后教的内容占60%,,选择题大约50题,比期中题目多,所以要求复习要全面,特别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一节. 期中前发的那份练习卷(邮箱上有)和刚发的那分卷先复习。

然后按下面复习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复习)一、基础知识复习(一)、看课本46页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1.认识各部分名称2.动、植物细胞的区别:(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2)动物细胞:有中心体。

(低等的植物胞也有)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塘体4.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

5.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二)、细胞各部分的功能1。

(1)。

成分(2)。

功能2.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参看绿色通道38页)(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1)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①成分相似,由脂质。

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但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②在结构上的联系:内质网与核膜、线粒体、细胞膜直接联系,与高尔基体间接联系,细胞膜与高尔基体也是间接联系。

可参看绿色通道39页)③功能上的联系:密切配合(即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等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①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②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保证了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③分隔细胞器,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四)练习:看绿色通道练习册:第三章的选择题和47页本章综合检测要求全看。

1.最能体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差异的是:A.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C.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D .细胞的大小和形状2.在不损伤高等植物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适用于除去细胞壁:A10%的盐酸溶液 B.蛋白酶C.纤维素酶D.淀粉酶3.下列生物中,不具有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是①噬菌体②大肠杆菌③衣藻④蓝藻A.①② B。

(完整word版)电机及拖动基础知识要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电机及拖动基础知识要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电机复习提纲第一章:一、概念:主磁通,漏磁通,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磁路的基本定律:安培环路定律: 磁路的欧姆定律作用在磁路上的磁动势 F 等于磁路内的磁通量 Φ乘以磁阻Rm磁路与电路的类比:与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在形式上十分相似。

E=IR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1)磁路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穿出或进入任何一闭合面的总磁通恒等于零(2)磁路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沿任何闭合磁路的总磁动势恒等于各段磁路磁位差的代数和。

第二节 常用铁磁材料及其特性一、铁磁材料1、软磁材料:磁滞回线较窄。

剩磁和矫顽力都小的材料。

软磁材料磁导率较高,可用来制造电机、变压器的铁心。

2、硬磁材料:磁滞回线较宽。

剩磁和矫顽力都大的铁磁材料称为硬磁材料,可用来制成永久磁铁。

二、铁心损耗NiHL1、磁滞损耗——材料被交流磁场反复磁化,磁畴相互摩擦而消耗的能量。

2、涡流损耗——铁心内部由于涡流在铁心电阻上产生的热能损耗。

3、铁心损耗——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之和。

第二章:一、尽管电枢在转动,但处于同一磁极下的线圈边中电流方向应始终不变,即进行所谓的“换向”。

二、一台直流电机作为电动机运行——在直流电机的两电刷端上加上直流电压,电枢旋转,拖动生产机械旋转,输出机械能;作为发动机运行——用原动机拖动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刷端引出直流电动势,作为直流电源,输出电能。

三、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定子、转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场转子又称为“电枢”,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动势要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电路和磁路之间必须在相对运动,所以旋转电机必须具备静止的和转动的两大部分,且静止和转动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称为:气隙)四、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直流电机的额定值有:1、额定功率PN(kW)2、额定电压UN(V)3、额定电流IN(A)4、额定转速nN(r/min)5、额定励磁电压UfN(V)五、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叫单叠绕组,另一种叫单波绕组。

单叠绕组的特点:元件的两个端子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换向片上。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三角函数基础知识1.1 角度制与弧度制1.1.1 角度制概念与转换1.1.2 弧度制概念与转换1.2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1.2.1 任意角和三角函数的定义1.2.2 常用三角函数的性质1.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3.1 正弦定理1.3.2 余弦定理1.3.3 正切定理第二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1 直角坐标系与单位圆2.2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4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三章三角函数的应用3.1 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3.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3.3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3.4 三角函数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第四章二次函数基础知识4.1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定义4.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一般式4.4 二次函数的极值与单调性第五章二次函数的应用5.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5.2 二次函数代数基本定理和因式定理5.3 二次函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5.4 二次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第六章三角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应用6.1 三角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6.2 三角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6.3 三角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联立解法第七章圆与圆锥曲线7.1 圆的基本性质7.2 圆的方程7.3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7.4 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7.5 椭圆的基本性质7.6 双曲线的基本性质7.7 抛物线的基本性质第八章统计和概率8.1 统计的基本概念8.2 统计图8.3 中心极限定理8.4 概率的基本概念8.5 条件概率8.6 贝叶斯公式8.7 随机事件的概率8.8 期望值和方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1. 计算机组成原理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2.冯诺伊曼结构的基本原理3.存储器的基本原理4.中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和构成原理5.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原理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网络基本拓扑结构4.互联网与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5.网络协议和服务的概念和作用3.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3.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4.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5.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3.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操作4.数据库查询语言的基本语句5.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5.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1.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流程3.软件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书4.软件设计和编码规范5.软件测试和维护的基本原则6.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多媒体数据表示和处理的基本原理3.图形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4.音频处理和播放技术5.视频处理和播放技术7. 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知识1.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常见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实现方法3.排序和检索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比较4.图论和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原理5.算法设计的方法和策略8.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1.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安全需求2.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攻击方式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防范措施4.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和应用5.信息安全管理和法律规定以上内容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提纲,希望大家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知识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知识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知识复习提纲1.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答:它是一门研究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为什么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答:①同其他科学门类一样,思想政治工作也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完整、系统揭示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体系;③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悠久历史和崭新前景;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被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科学。

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答: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传家宝,党的历代领导核心,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都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

①毛泽东在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起着开创与奠基作用;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生命线”的位置,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③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一再强调,越是发展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④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生命线”论断提出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答: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总结而一贯坚持的一个科学的论断。

①1934年2月,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朱德和周恩来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②1937年7月,彭德怀在红军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要保障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保障与加强政治工作的传统、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③1938年1月,周恩来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中指出: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

④1944年4月,毛泽东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认识计算机1、计算机的发展(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阿克)。

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中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成为一台通用计算机。

(2)计算机发展的阶段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他将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的综合产物,其显著特点是计算机具有人的部分智能,能识别和处理声音、图像,具有学习的推理功能。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微型化:指计算机的体积日趋变小。

巨型化: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功能更强大。

网络化:指计算机与网络联系更紧密。

智能化:指计算机具有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目前尚未研制成功。

(4)中国计算机的发展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 103机,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一一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在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 小型计算机,运输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型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2通用并行计算机,峰值速度达到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

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L_L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 ” CPU曙光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及曙光Linux操作系统,他是我国第一台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鲁教版高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鲁教版高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鲁教版高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复习提

本文档旨在为高中化学研究者提供鲁教版高中化学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复提纲。

以下是各章节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化学科学基础知识概述
-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化学方法、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第二章: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 阴阳离子的概念及其离子键和离子键晶体
-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三章: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 共价键的概念和共价分子的构成
-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四章:物质的量和摩尔
- 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的计算
- 摩尔及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第五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 结构与性质对物质的影响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 反应速率公式和反应速率常识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第八章:溶液的电离和浓度
- 溶液的电离现象和电离度的计算
-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浓度计算
第九章:盐类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
- 盐类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
- 溶液的酸碱性及其测定
第十章:碳与有机化合物
- 碳化合物的特点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应用
以上仅为各章节的知识点简要概述,详细内容请参考《鲁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至第五册。

祝您研究顺利!
(注意:本文档根据鲁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可能与其他版本或教材略有不同。

请以相应教材为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说明:基础知识在试卷中占30分,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其中,单选18分,多选12分, 共30题。

原则上每个知识点都要看,下面列出的是相对重要的知识点。

I.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表现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4.研究方法5.劳动力供给与供给弹性6.劳动力需求与需求弹性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8.劳动力市场的性质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0.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II.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2.工资形式13.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14.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15.福利的支付方式16.就业与失业17.失业的类型18.最低工资19.劳动法的基本内容20 .劳动法律渊源21.劳动法的体系构成22.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构成要素23.劳动法律事实24.企业战略的含义、特征25.外部环境的调研方法26.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27.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28.企业资源构成、资源分析29.能力分析30.效率和效果31.SWOT分析32.企业总体战略类型33.横向发展战略34.纵向发展战略(前向、后向一体化)35.一般竞争战略的类型36.满意决策37.决策的方法(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38.计划的作用39-滚动计划40.PDCA41.目标管理42.营销的含义4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44.市场的含义45.市场营销管理过程46.市场细分47.市场定位48.4PS49.广品生命周期50.掠取与渗透51.销售渠道的特性取决参数52.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53.个体差异54.工作满意度55.组织承诺56.社会知觉及其效应分析57.组织公平理论58.期望理论59.强化学习60.工作团队有效性的构成要塞61.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62.群体决策分析63.周哈里窗模型64.领导与管理的区别65.经理角色66.领导特质67.领导行为风格的确定68.费德勒的领导情境确定因素69.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70.路径目标理论71 .情商72.心理测量73.心理测验74.信度75.效度76.心理测验的三种测量选择77.人性的自然、心理属性78.人性的特征79.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80.人本管理81.人力资本的含义、特征82.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特征83.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83.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84.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特性85.人的发展特征86.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87.人力资源开发的类型(职业、组织、管理、环境开发)88.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89.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90.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91.两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9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9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94.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和两大技术第一学劳动经济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仃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力资源二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利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H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卜•,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小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 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软证四个步骤。

(二)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I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㈠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一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11, 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11的比率,是衡昂:、测度人11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率参率=劳动力X100%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X100%该年龄(性别)人口△S A WEs= — / —SW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供给无弹性Es=O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Es一8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供给弹性Es = 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供给富有弹性Es>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供给缺乏弹性Es<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C:)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

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

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

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

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家庭经济内部的分工中处于最优先就业的位置。

㈢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一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一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一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

无论是否处于就业或非就业状态,总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

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

此时,为了保证家庭LA有收入,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

因此, 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一企业在某一特写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F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一真实、具体、仃效的社会消费需求一社会生产一对劳动要素的需求T单位从事产品或劳务的生产并完成销售一得到利润f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顷工资率存在若如下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 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

△D A WED= —/ —D W需求无弹性:Ed=O需求无限弹性:Ed-”单位需求弹性:Ed=1需求富有弹性:Ed>1需求缺乏弹性:Ed<1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㈡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

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MRP=VMP=MP*P=MC=W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

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

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

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

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表现:1、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2、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结合的最佳途径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肉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㈡劳动力市场的表态与动态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L瓦尔拉。

㈢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㈠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如果劳动力需求不变,其结果必然是均衡工资率下降。

2、年龄结构一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3、城乡结构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改变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一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劳动力需求扩大-均衡工资率提高生产率提高T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和边际生产成本降低一行业产品供给的增加一产品价格下降T劳动力需求减少㈢人匚I、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在人口增长、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下,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一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工资一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T.资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均衡价格是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工资具仃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

所以工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受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影响。

二、工资形成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㈠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