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想: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

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师生玩游戏。

师: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默写6个一类生字,会认识6个二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三首诗的大概意思。

3.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爱国豪情。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唐宋那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情怀。

二、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rèn yuè jì tì cháng xiāng mó yí wū仞岳蓟涕裳襄摩遗巫仞——指导读准前鼻音遗——遣摩——磨:区别音、形、意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三、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之作。

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了唐代诗人杜甫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四、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从军行》。

1.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解诗题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

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第九课,标题为《古诗三首》。

本课程主要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内容和作者;–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诗三首》的内容和作者;2.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悟生活、体味人生。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通过一段简短的音视频或小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好奇。

二、学习《古诗三首》(30分钟)1.理解《将进酒》中的“大盘铺”、“盖厮陶”等词语的意义;2.分组合作分析《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表达的意境;3.朗读《滚滚长江东逝水》并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叹。

三、表演与欣赏(2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所学古诗,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激发思考(1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感受和收获,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古诗感悟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引发兴趣、合作学习、表演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还能培养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仞、岳”6个生字,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结合注释及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品味诗人笔下的思想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进一步了解边塞诗歌的艺术特色。

5.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及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品味诗人笔下的思想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从军行》一、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详见《学海导航》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1.青海:指青海湖。

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

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

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

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

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

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分享他们的感悟。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他们的朗读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诗人简介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1.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 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稚子弄冰)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稚子弄冰)

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稚子弄冰)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稚子弄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通过描绘一个小孩在冰上玩耍的情景,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描绘儿童生活的诗歌可能接触较少,对于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童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稚子弄冰》,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描绘的儿童生活的乐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稚子弄冰》,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儿童生活的乐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介绍、图片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稚子弄冰》,了解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冰上玩耍的儿童,引导学生关注儿童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稚子弄冰》,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情感。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课题1.简介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理解“从军”。

(板书:从军)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王昌龄的了解。

(指名说,师补充)三、品诗句,明诗意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1)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3.研读,读懂诗意(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四、想意境,悟诗情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学生读。

(2)透过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了哪些词?(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假如你是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

抓住“终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2.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三首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三位朋友,介绍范成大、杨万里、雷震。

了解完作者,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学习字词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昼夜耕耘供品幼稚涟漪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拓展:易考词语:报晓、桑树、耕耘、昼夜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翻译古诗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1.三首古诗词语解释师:时间到,停。

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生:1.耘田:在田间锄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供:从事。

4.傍:靠近。

5.阴:树荫。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稚子弄冰》中的词语。

生:1.稚子:幼小的孩子。

2.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3.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4.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村晚》中出现的词语。

生:1.陂:池塘。

2.漪:水中的波纹。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底蕴,体会诗歌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诗句的意义及诗歌韵律、意境的感悟。

3.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资料:收集有关诗人王之涣、李白、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同时,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句,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诗句的停顿。

接着,让学生背诵诗句,检查背诵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童年如诗,澎湃着激情,洋溢着欢笑;童年如歌,飞旋着梦想,律动着趣味。

回味童年,几多愉悦,几多难忘:瞧,小小的的芦叶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听,璀璨的星子正和月亮姐姐说着悄悄话;当然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我们,肆意挥洒着花样年华……。

这游戏的童年,这快乐的童年,这难忘的童年,我为你欢呼,我为你歌唱。

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都有无穷的情趣。

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无比眷恋的。

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或描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情景,或描写孩童穿冰作钲的场景,或描绘优美的山村晚景,都极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三首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三首古诗在表现情趣、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2课时1古诗三首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看插图补画面,想象意境,使学生对童趣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乡村生活的感受更为真切,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和感情。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共16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共16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一、古诗三首【导入】在这本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将开始学习古诗。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魅力吧!【目标】1.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2.理解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情感表达;3.能够品味古诗《春晓》中的意境和美感。

【活动一:《登鹳雀楼》】•背景介绍《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描写登高望远,感慨人生短暂的情感。

•朗读赏析让学生轮流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的豪情壮志,领会古人的感慨。

•诗词解析分段解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

【活动二:《赋得古原草送别》】•背景介绍这首诗由唐代杜牧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感受诗中的情感,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感伤。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创作一两首自己的送别诗,体验古人的文学情怀。

【活动三:《春晓》】•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

•意境感受让学生闭目想象春天清晨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诗词默写让学生默写这首诗,锻炼记忆力和语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延伸活动】•古诗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诗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古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和情感。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古诗的风采,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热爱古诗,感悟其中的智慧和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昼、耘、供、稚、磬、陂、漪”7个生字,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停顿,读出古诗的音律和节奏。

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
一、课文朗读(对应目标2)
1.读准字音。

学习提示:一边读一边标注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会读为止。

借助工具书、拼音或注释读准古诗字音,把古诗读两遍,能读正确、流利。

2.读准节奏。

学习提示:借助于停顿符号,将古诗词读出节奏。

(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3)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 宋 ]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 宋 ]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主要内容(对应目标3)
学习提示:阅读这三首古诗,可以通过注释、作批注、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等,大体了解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自主练习: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课学到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村()(填季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的情景。

(3)《村晚》的作者是()代的()。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四、理解体会(对应目标3)
学习提示:借助注释或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
1.根据下列语境,填充合适的诗句。

(1)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搓麻线,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各有各
(2)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看到这样的美景,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诗句:“。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积累背诵(对应目标2)
学习提示: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古诗。

自主练习:
1.背诵古诗三首。

可以将你的积累成果分享给你的家长或者老师、同学。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小练笔。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六、学以致用
学习提示:阅读主题丛书1中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诗句描绘的情景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自主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 宋 ] 范成大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①。

老翁欹②枕听莺啭③,童子开门放燕飞。

注释:①熹(xī)微:天色微明。

②欹:同“倚”,靠。

③啭(zhuàn):鸟儿婉转地鸣叫。

1.这首诗描写了(填季节)的景色。

2.“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读这两句诗,展开合理想象,将你眼前浮现的情景写下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阅读
课下搜集其他描写古人童趣的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