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专题〖主题知识概要〗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主要包括中国中央政府对外交涉过程及相互关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复习中可以抓住五个重点:一、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关系的变化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虚骄自大。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但并未放弃抵抗。

林则徐等人开始放弃“夜郎自大”的观念,但统治者大都顽固坚持“天朝上国”那套。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有了较大的变化。

(1)通过辛酉政变,那拉氏、奕訢等掌握清政权。

通过战争使他们认识到,西方列强不是心腹之患,于是决定向英法“借师助剿”,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过去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这时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始了洋务运动。

(3)过去不许外国使节进驻北京,《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标志着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4.1911年《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至此,清政府由过去的盲目排外,变为彻底的投降,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1.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三、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辛亥革命后,列强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的果实。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后,为了争取各国支持其称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工具,于是各自寻找自己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中国的各派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也纷纷选择帝国主义国家作靠山,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专题4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老师版)

专题4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老师版)

专题: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要点透析】1、近代中国的外交:被动开放;屈辱外交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难点透析】1、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1)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2)当时中国经济落后,闭关锁国。

2、“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者各有侧重。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3、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能力提升】1、中国近现代外交的转变:由闭关锁国——被动开放——独立自主、和平共处、自力更生——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的转变。

2、中近现代外交给我们的启示是:(1)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国家利益;(2)只有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才能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走向外交辉煌;(3)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实战演练】1、(2005天津文综21)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 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C. 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 鸦片贸易合法化2、(2006全国一卷文综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3、(2007广东历史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4、(2009年四川文综17)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综合国力、文化传统的综合反映。

它与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局势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历届反动政府的腐朽卖国,中国基本是上“弱国无外交”,国际地位极为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概况时期政策基本内容实行的根本原因晚清时期丧权辱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清政府的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北洋军阀时期总的来说是推行出卖中国主权、投靠帝国主义的政策;也有一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活动封建军阀地主阶级政权的反动性质决定的;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扶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依附和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的政策,统治初期为制造“自主”形象,发起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其根本利益,进行了抗战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美国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性质,决定了它必然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国共合作,共同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决定了它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继续奉行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政策也有了新的发展二、中国近现代各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演变(一)清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演变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9近现代中国外交以及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9近现代中国外交以及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专题九近现代中国外交、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班级学号姓名 ___ 等第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 、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成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建国初期的外交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②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根本准那么⑶日内瓦会议进步中国国际地位,翻开中国外交新场面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3、 70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②成就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功⑵中国恢复结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⑶中日建交4、改革开放后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开展成为两大主题②成就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⑵199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⑶中国参加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络,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5、获得外交成就的原因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②综合国力,国际声威不断进步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敏的外交政策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开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开展自己,进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平安。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专题五: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

专题五: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

专题五: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一、近代中国的外交1.特征:屈辱外交2.本质:投降卖国3.近代外交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南京国民政府: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

4.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独立。

②近代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③近代中国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统治者卖国投降。

二、新中国的外交1.本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现代外交(特征、政策、原则、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意义、出发点、启示)——参考八下第五单元知识体系。

3.50年代、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的国际形势5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70年代:①7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受到打击;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同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③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④第三世界兴起(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⑤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后: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三、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带给我们的启示①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社会制度和综合国力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②提升综合国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美关系一、中美关系的特征:由对抗走向合作二、对抗史实近代: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英法帮凶;②参加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③一战后华盛顿会议,迫使中国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④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专题〖主题知识概要〗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主要包括中国中央政府对外交涉过程及相互关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复习中可以抓住五个重点:一、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关系的变化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虚骄自大。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但并未放弃抵抗。

林则徐等人开始放弃“夜郎自大”的观念,但统治者大都顽固坚持“天朝上国”那套。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有了较大的变化。

(1)通过辛酉政变,那拉氏、奕訢等掌握清政权。

通过战争使他们认识到,西方列强不是心腹之患,于是决定向英法“借师助剿”,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过去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这时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始了洋务运动。

(3)过去不许外国使节进驻北京,《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标志着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4.1911年《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至此,清政府由过去的盲目排外,变为彻底的投降,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1.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三、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辛亥革命后,列强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的果实。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后,为了争取各国支持其称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工具,于是各自寻找自己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中国的各派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也纷纷选择帝国主义国家作靠山,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高三历史最新课件-中国近代现代外交史 精品

高三历史最新课件-中国近代现代外交史 精品

唐代与清代对外政策的比较
对外政策:唐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 次下令禁止对外贸易。 原因:唐: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唐统治 者政策开明。清: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严重阻碍了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其断骚 扰我国的边境地区;清统治者愚昧无知。 影响:唐:扩大了对外交流,促进了唐的繁荣,增强了唐的国力 清: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的落后,为19 世纪中期的中国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埋下隐患。
2.中美关系的变化
近代阶段是美国对中国的侵略时期
1)19世纪中期,以英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主导国际关系,美 追随他国,如《望厦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美国成为和日本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 4)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国民政府进行控制,扶持,以此来遏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如何区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动开放和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该在亚洲--太平 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 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 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 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 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双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 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79年的联合公报) 材料三: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 项原则。 -- 摘自82年8月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 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 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 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回答: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 发展?两个公报意义何在? 2)所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的 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3)据材料三说明第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 关系的作用? 4)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 《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探究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的外交课件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探究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的外交课件

要一步
返回子目录
阶段与特征
史实
影响(或意义)
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主办了
动,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
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
式会议
改革开放后:
新空间
走向世界
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 南京 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 国民 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 政府 重侵犯 时期 (4)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导
致中国国家主权被出卖,人民解放战争爆发
影响
返回子目录

中国现代的对外交往
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返回子目录

中美关系
阶段 特征
史实及影响(或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充当英、法侵略者的帮凶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 侵略 1919年,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拒绝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将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 胁的政策
现代 敌对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美 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 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人 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件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 点,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第五章
民国时期外交
民国时期外交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国际形势和 国内政治环境
民国时期外交的代表人物及 其思想
民国时期外交的背景和历史 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主要事件和 成果
民国时期外交事件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华盛顿会议:中国外交的胜利,收回山东权益 九国公约:中国外交的困境,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抗日战争: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国际地位提高
对国际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未来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中国外交战 略的转型
促进国际关系的 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体 系的完善
增强中国的国际 话语权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近现代外交的作用:维 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 合作与发展、推动世界 和平与稳定。
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历程
清朝时期的外 交政策:闭关 锁国,被动外

民国时期的外 交政策:独立 自主,维护国
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 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的外交政策: 积极融入世界, 推动全球治理
中国近现代外交特点
领导人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人决策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民间外交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外交活动频繁,为外交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 立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外交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外交

专题整合梳理
专题线索 2.新中国的外交
国际形势 (1)世界格局 向多极化方 向发展。(2) 改革开放以 经济全球化 来的外交 趋势加强。 (3)和平与发 展成为时代 主题 时期 成就
(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 澳门回归。(3)2001年,成功举 办上海APEC会议。(4)2001年, 加入世贸组织。(5)2001年,成 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了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专题整合梳理
专题线索 2.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特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地位日益
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专题整合梳理
专题线索 2.新中国的外交
时期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初 期(20世纪50 年代的外交)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外交
专题整合梳理
中 考 命 题 预 测
专题整合梳理
专题线索 1.旧中国的外交:本质特征——屈辱外交
概况 (1)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 晚清时期(1840~ 列不平等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 1912年) 万平方千米。(3)1894~1895年,日本发 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了《马关条约》。(4)1900~1901年,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时期
专题整合梳理
专题线索 3.中日、中美、中俄、中英关系的演变
(2)中美关系
时间 概况 第二次鸦片 美国作为帮凶,使中国半殖 战争 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美国 人华尔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 近代 19世纪末至 天国运动。(2)1900~1901年,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第二次世界 一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 大战前 国,1921~1922年,主持召 开华盛顿会议,为进一步对 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 权提供了条件 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
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
(1)晚清外交: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
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过渡时期:
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探索时期: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两只拳头打人”(同时对付美苏)。

(3)文革时期:
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此时期中国取得的另两项重大外交成果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此时期外交方针是“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无敌国外交”,调整外交方针:
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⑵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
⑶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⑷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关系;
⑸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上海共识”。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