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42659e8f111f18582d05a7b.png)
赏析之语言风格、特色1)语言与文体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
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
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X,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
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X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XX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查鉴赏语言。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2)鉴赏语言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鉴赏语言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查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基础。
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例:⑧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今天的中国人,除知识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过就没有藏书的习惯,倒是有相当多的人以藏书来装潢门面的。
四⑨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
诗歌鉴赏中常见写作手法
![诗歌鉴赏中常见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9ed83bc1c708a1294a44e1.png)
一、常有的诗歌语言风格二、诗歌中常用的12 种修辞手法三、常有的抒怀手法(一)直接抒怀(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怀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
例2: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二)间接抒怀1.借景抒怀: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光景之中,经过描绘光景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衬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悲伤之情;“杨柳”象征分别,折柳相赠表示迷恋之情,增添了浓重的分别情义。
详细又能够分为下边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哪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天熏,寒风吹雁雪纷繁。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栏杆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
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形交融:诗中既有光景描绘的成分,也有抒怀的成分,二者互相交融,难分相互。
例 1:“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怀与情形交融的差别:借景抒怀:在这种抒怀方式中,光景是描绘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经过客观地描绘光景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尝、咀嚼、发掘特定光景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望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形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交融在有板有眼的光景描绘中,客观光景显然地涂染上了诗人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向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眺望中的船儿消失时情形,也勾画出诗人翘首凝视的神态。
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诚挚的友谊。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境界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17244a4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5.png)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境界一、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1.文字运用: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文字表达,描绘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表现思想感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丰富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结构布局:文学作品通过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呈现完整的艺术形态。
4.人物塑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5.环境描绘:描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等,营造氛围,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6.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寓意。
7.表现手法: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体现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二、文学作品的审美境界1.情感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真挚、丰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形式美: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如韵律、节奏、层次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3.意境美: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虚构世界,具有诗意、画意、哲理意等。
4.人性美: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展现人性的光辉和价值。
5.思想美: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富有启示性的思想观念。
6.艺术美: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如构思巧妙、语言精彩等。
7.文化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
三、文学作品鉴赏方法1.感受与体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
2.分析与理解: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3.比较与鉴别:将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评价与反思: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价,思考作品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意义。
5.创意与拓展: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或相关活动。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并阐述其艺术表现手法。
方法:首先,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基本情况。
【新课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PPT课件
![【新课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2a5baff524ccbff121843e.png)
•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 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 下传来的《霓裳》曲。 •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 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品味语言风格 • 语言风格较为复杂,欣赏层次较高。我们 不可能全部了解和掌握。一般只需要对几 种常见又比较容易把握的语言风格能体悟 就行了。比如含蓄和直白,豪放和婉约, 庄重和诙谐,沉郁和轻松等。而且,出题 者会从设题技巧上降低难度。比如例子当 中就用杜甫来做铺垫,杜甫的诗歌风格沉 郁顿挫是众所周知的。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第(1)题, 考生必须了解诗歌的常见体裁及其特点。 第(2)题要求考生能够对诗歌的每一联进 行简要分析。颈联景物引发的是诗人对历 史更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C项中的 赏析文字脱离语境,故错误。第(3)题为 比较阅读题,答题时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比 较,也要注意内容上的比较,注意结合诗 句作具体分析。
• (3)此题考查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以 前一小题为基础。前面已分析了词的豪放 风格,那么词的思想内容也必受风格制约, 再结合具体的词句,可分析出作者是以 “达观、豪迈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对具体描写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全词及 注释等内容,做到言之成理。 • 【答案】 (1)D (2)苏轼 辛弃疾 豪放 派
• (1)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石头 城》,就体裁而言,前者是________, 后者是________。 •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 威猛的声势,“收” 字则凸现了东吴一 败涂地的景象。 • B.颔联选取“铁锁”沉江、“降幡”出 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练地再现了西晋灭 吴的历史。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 第八讲——古代诗歌赏析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 第八讲——古代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c8123bf8c75fbfc67db2af.png)
5
例3: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又照泪痕干?
[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虚幌:薄帷。
这首诗是杜甫落入安史叛军之手,身陷长安时所作。 题为《月夜》,当是诗人看到长安之月,因望月而
思家念妻。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却是 从鄜州闺中的妻子落笔,“只独看”,写出妻子的 孤独,写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妻子“独看”
4
二、鉴赏形象的目标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 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 社会意义。
例2: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 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 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 (“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 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 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 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 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 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 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鄜州之月而“忆长安”的夫君,已饱含着辛酸;而 小儿女们天真幼稚,“未解忆长安”,更是饱含辛
酸。第三联通过妻子独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 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 “湿”愈
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e4e9b13e009581b6ad9eb06.png)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游__子__、__微__霜__、__鸿__雁__、__云__山__、__树__色__、__砧__声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描绘了一幅__寒__秋__送__别__时__凄__凉__悲__伤__的___画面。 (4)表达了_送__别__友__人__时__的__悲__愁__压__抑__,__不__舍__思__念__之情
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析】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即最能表现诗 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 明快、含蓄、简洁、典雅、幽默化、口语化……);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炼字 2、炼句 3、语言风格
三、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
答题步骤 1.交代字或词或句子的具体意思。 2.说出字词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 入手,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 远近、明 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 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句子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板: 字(词、句)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 氛围)+表达的情感。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f5f3b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0.png)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涉及到许多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这些手法和技巧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帮助作品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将分别从叙事、描写和对话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一、叙事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个好的叙事,能够让读者真正走进故事中去,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经历。
常见的叙事手法包括叙述、描写、对比、反转、暗示和悬念等。
在叙述中,作者通常会逐步地展开故事情节,让读者逐渐地进入故事的世界。
在描写中,作者则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和人物,体验到故事中的感受。
对比和反转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手法。
在对比中,作者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强调它们的差异性。
比如,巨婴和小孩之间的对比揭示出来了人类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区别。
在反转中,作者通常会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出来,让读者重新关注故事情节,甚至重新评价故事本身。
暗示和悬念这两种叙事方式则是常用的理解深层意义的方式。
在暗示中,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小细节和表述,从而让读者推断出情节的意义。
悬念则更加强烈,它指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用意料中的反转手法,让读者继续往下读,以期望公布答案,让人不能自拔地追踪到故事的结局。
二、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之一,它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情感和情绪。
好的描写几乎等同于一个场景的创造,它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探索故事本身。
常见的描写手法包括气氛、人物、节奏、声音和色彩等。
在描写中气氛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一些压抑的场景中,用词明晰、生动的语言创造气氛,如紧张、安静、压抑的气氛。
它能够勾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维。
人物也是描写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通过人物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历,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意图在于植入一些新思想和发掘人物深层关系和情感。
文学作品鉴赏演讲稿范文
![文学作品鉴赏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6a9e8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f.png)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学作品鉴赏——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一同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一、文学作品的价值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价值:1. 思想价值: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思想境界。
2. 艺术价值: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和手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3. 教育价值: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迪作用,有助于培养读者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1. 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2. 把握作品主题: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把握主题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分析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4. 品味语言风格: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作者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语言风格有助于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5. 思考作品意义:思考作品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启示,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经典文学作品鉴赏1.《红楼梦》: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线索,描绘了封建社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通过对《红楼梦》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封建社会的弊端,以及人性的善恶、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
2.《呐喊》:鲁迅先生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以锐利的笔触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呼唤民众觉醒。
通过对《呐喊》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
3.《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为线索,描绘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6d81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f.png)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的文化经典。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武汉郎通过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位主要角色的塑造,展现了深厚的人性和道德观念,同时通过讲述唐僧取经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其丰富瑰丽的想象力。
在《西游记》中,作者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和奇幻生物,如天宫、龙王、妖怪等,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这种丰富瑰丽的想象力,为《西游记》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倍感新奇和兴奋。
其次,是其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在《西游记》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语言风格,既有浑厚的传统文言风格,又有博大精深的神话色彩和幽默幻想。
这种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使得整个作品更显魅力和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领略到了不同风格的博大之美。
再次,是其深刻的人物刻画。
《西游记》中的四位主要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唐僧正直善良,孙悟空机智勇敢,猪八戒淳朴憨厚,沙和尚沉默坚毅。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塑造,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各种人性弱点和美德,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是其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西游记》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在表面上是一些神话传说和冒险故事,而在深层次上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寓意。
通过讲述唐僧取经的故事,作者实际上是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巨作,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之丰富多彩,深刻展现了作者的独特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者在阅读《西游记》时,不仅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学艺术之美,更可以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和人生哲理,受益匪浅。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df0387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0.png)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赏析
![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1ecb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f.png)
THANKS
感谢观看
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等 方式,营造深邃、悠远的意境, 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作品的韵 味。
社会意义挖掘方法论述
历史背景分析
深入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揭示作品所反映的历 史真实和社会问题。
文化内涵解读
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思想价值评判
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引导 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学鉴赏
比较鉴赏
将艺术作品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中考察,揭 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作 者对社会的态度和立场。
将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 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加深对各自艺术特点 的认识和理解。
03
CATALOGUE
文学作品艺术特色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材选择与处理技巧
题材选择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选择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或者独特性 的题材。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深入挖掘和处理,展现出作品所 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处理技巧
作家在处理题材时,会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夸张、象征 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处理技巧使得 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情节构思与布局谋篇
情节构思
作家在构思情节时,会注重情节的起承转合和内在逻辑。通过设置悬念、伏笔等手法,使得情节发展 自然、流畅,同时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紧张感。
VS
修辞运用
修辞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 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家会运 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反复、设问、反语等 ,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使读者更加 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陈忠实散文《又见鹭鸶》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2)
![陈忠实散文《又见鹭鸶》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934f000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6d.png)
陈忠实散文《又见鹭鸶》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2)陈忠实散文《又见鹭鸶》阅读答案及详细分析文章来自:xx又见鹭鸶陈忠实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
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1870eda0c22590102029da4.png)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例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 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 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 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 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 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 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 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 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例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赏析现代诗歌的抒情与艺术表现
![赏析现代诗歌的抒情与艺术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d155094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c.png)
赏析现代诗歌的抒情与艺术表现现代诗歌,作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抒情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现代诗歌的抒情与艺术表现,既是对传统诗歌的继承,也是对新诗探索的体现。
本文将从现代诗歌的抒情特点、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以期对现代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现代诗歌的抒情特点1.1 情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现代诗歌的抒情特点之一是情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使得人们的情感变得复杂和矛盾。
现代诗歌通过描绘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展现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1.2 个人情感的突出现代诗歌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这种个人情感的突出,使得现代诗歌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1.3 情感的抽象与象征现代诗歌在抒情时,常常采用抽象和象征的手法,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种抽象与象征的手法,使得现代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2.1 自由诗体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自由诗体。
自由诗体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使得诗歌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表达需要,自由地安排诗句的节奏、韵律和结构。
2.2 意象运用现代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运用,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通过意象的描绘和组合,诗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3 隐喻与象征现代诗歌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隐喻是通过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象征则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2.4 语言的创新与实验现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追求创新与实验。
诗人通过打破常规的语法规则、使用生僻词汇、探索新的表达方式等,为诗歌注入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三、案例赏析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这首诗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现代诗歌特点。
赏析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赏析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32b72ab26fff705cc170a86.png)
文言诗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
•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 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 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 • 含蓄,主要指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 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 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二)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 使语言表达更有特色。
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方法(1种):比喻、比拟、对比、对偶、排比、反复、 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
1.叙述
(二)表达方式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 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 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 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 它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体味这种形象 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具体丰满。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 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 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 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 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 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描写的角度 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远与近、高与低; 4)实与虚
3.抒情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
8.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4分) 12.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5分)
现代文阅读指导
![现代文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d157409844769eae009edc9.png)
现代文阅读指导(一)社科类文章一、拟题训练:选文:《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1、除本文外,你还知道朱光潜先生的哪些作品,试举一例。
参考答案:《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诗论》)等。
考点:1.1 记识课文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司凡立)2、第②段“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一句中,加点词“应付”在文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人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感知审美对象,(并对其作出评价)。
考点: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姚家宁)3、第②段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
句中的“拗”在文中的含义是? 2.2参考答案:审美的对象所表现的节奏不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而使人感到不和谐。
考点: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杨淳)4、第②段中的“流转如弹丸”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在高超的演奏技术下,(京戏与鼓书)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恰到好处,使人感到和谐愉快。
考点: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秦臻)5、请解释第⑧自然段中“内在的模仿”的含义。
参考答案:并非运动的冲动的实践,而是对人物、作品其内在气势与神韵所产生的心灵上的震撼与模仿。
考点: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牛彦容)6、第⑤段“张而不弛,吾不为也!”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音乐和)文学作品不应一味高昂紧张,这样会缺少节奏感,应该有快有慢相错综相搭配,有“起承转合”的节奏,这样才能产生节奏美感。
考点: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方奕)7、以下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认为移情作用就是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物上去,使物也显得有人情。
B.作者认为审美活动应该只有内在的摹仿而不应有货真价实的摹仿,否则就要破坏美感了。
C.立普斯的看法偏重移情作用由我及物的方面,唯心色彩较浓,与之相对的是谷鲁斯,他的观点唯物色彩较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 2、怎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 回答: • (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
物形象。 •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
生活图景,抒发某种感情。 •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
•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
感和思想。
•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括: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 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 描写、心理描写。
• 鉴赏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鉴赏人物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
• 譬如写景,作家是如何感知这个景物的,是视觉?听觉?还是触觉?乃至通感 等,他抓住的是空间还是时间,空间中的事物是如何分布的,各自的远近高低 如何,每一景一物的声色、动静如何?又借助了哪些手段?是摹状、比喻、比 拟、衬托,还是夸张?写人也是这样。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到言谈举止, 到细节透露内心,或通过环境衬托内心,由里到外,方能形神兼备。
• 答题的模型:手法+特点+情感。
• 4.鉴赏艺术技巧:洞视本质,紧扣主题。常用的艺术技 巧有:象征、想像、联想、渲染、抑扬、托物言志。
• 5.鉴赏谋篇布局:从形式入手,剖析形象和主题。常用 的篇章结构、选材剪裁技巧有:立意(以小见大),开头 结尾的特色与关系(呼应、照应),线索,过渡衔接,承 上启下,点面结合,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背景设置,一 波三折,主次详略,材料典型、生动、真实、新颖。结构 是内容的外衣,鉴赏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是要归结到对内容 和形象的鉴赏。
• 鉴赏语言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 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 等
• 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 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 一]的的运用
• 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 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 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 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 份
• 第六、特殊段落: • (1)开头段:统摄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文作铺垫。 • (2)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 (3)结尾段: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主旨,照应前文。 • 第七、修辞格 •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2)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感情。 •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
• 3、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 回答: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
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 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 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 表达技巧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们不必纠缠于术语,理解高考涉及 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布局谋篇等的作用或效果即可。 如——
• 3.鉴赏表达方式:分清类别,挖掘作用。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 论、说明、描写、抒情。叙述主要包含: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 (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描写主要包含: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肖像外 貌、语言对话、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和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 描写);按范围分有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是一个点,场面描写的 是一个面,以群像居多);按繁简程度分有工笔(又称细描、工描)和白描 (相当于速描、勾勒);按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近景描写和远景描 写;按状态分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按时态分有现实描写(实)和想像描写 (虚);按技巧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抒情主要包含: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议论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说明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判准类别之后, 再要注意的就是挖掘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作用的分析要结合主题 和形象。
• 第一、人称 • (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
真实生动之感。 • (2)第二人称:①便于对话;②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
力;③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第二、叙述方式 •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2)倒叙:造成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
辣讽刺。
• (10)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
• 第八、表现手法
• (1)象征: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 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 (2)对比:有力地显示事物差异,突出事物特点。
• (3)衬托:突出主体对象的特点,使之更鲜明。
• (4)托物言志:能深入浅出地表明抽象道理,使之生动 具体。
• (1)、从作品实际出发 • 这就是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
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 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 强加于人物。 • (2)、对人物性格应有简要分析 • 这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 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 (5)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其思想。 • (6)白描:简洁传神。 • (7)细节描写: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 • 第四、议论 • (1)叙后议论:点明题旨,画龙点睛。 •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第五、抒情: • (1)直接抒情:淋漓酣畅,一吐为快。 •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含蓄蕴藉。
• 4、应该怎么体味语言? • 回答:体味语言,主要是指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体会、
琢磨和分析语言。 • 文学作品的语言属于形式范畴。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来体味语言,如从
主题思想、情感变化、意境特征来体味语言;还可以从表达的需要来 体味语言,如从思路安排、结构转承、情节连缀的角度,从形象刻画 和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从修辞方式的使用的角度来体味语言。 • 如何去体味语言?切入点必须选好,切入点的把握同样对语言的揣摩、 品味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把握整体关系体味 语言,不要就词论词、依句说句,要从作品的整体关系上去理解某些 词语的意义,如文章中的文眼、领起句,过渡句和收束句中关键词以 及文中被反复强调的和渲染的词语等;把握不同角度体味语言,可以 从内容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等方面去体味; 把握两个层次指表层和深层,要从词语的上下语境里由表层意义入手, 去琢磨言外之意,分析深层意义。 • 体味语言,既要注意语言的静态意义,还要注意语言的动态意义;既 要注意语言表层信息的分析,还要注意深入捕捉语言的潜在信息。要 注意语言的多义性、模糊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 还要能从内容(题材、主题、情感、意境)和形式(形象、结构、情 节、技巧、风格)与语言的联系中体味和分析语言。 • 高考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就是要求能体味语言,继而能 对作品整体语言风格和作家的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和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有时也 包括物象,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的 鉴赏。
•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语言是文章的呈现形 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 需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 文讲求简明准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 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求新颖精美等。
• (2010年春季高考)
• 答案:(2分)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 并有一种音韵美。
• 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3分)
• 答案:(3分)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 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 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 鉴赏与创作是逆向的,要想明白应该如何鉴赏,首先要明白作家是如何创作的。 艺术形象的表现具有间接性,作家没有办法使用语言直接表达心境、情绪、感 觉、印象,只好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这就是种种表现手法。所以,对艺 术形象的赏析与表现手法的赏析是无法分开的。我们只有通过“被表述的形象” 中所采用的手法,借助我们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去还原作家所感受的情境。
•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 手法,一般从四个角度分析:①从表达方式的角 度去评价。②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去评价。③从篇 章构思的角度去评价。④从修辞的角度去评价。
• 1.鉴赏形象:概括特征,揭示意义。分析文学作品的形 象包括对人的形象的分析,也包括对物的形象的分析。无 论哪种,最终都是为了揭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需要注意 的是,对作用的分析,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