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
而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现实实践,并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也都必须从哲学层次解决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许多同志都比较熟悉。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相关辅助教材的学习,针对学习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从总体上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大家讨论交流。
准备分三个部分来讲。
一、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根本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已经经历了数千年之久的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和富有影响的理论形态和思想体系。
例如,在古代,与粗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有各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在近代,则出现了以英、法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机械唯物论,以及以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总的说来,历史上各阶段出现的诸种哲学理论形态都反映了人们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对象世界的认识,因而都含有一定的真理性。
但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重大的、甚至是根本的不足和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1)不了解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2)对自然现象的唯物主义理解是朴素的,或是机械、直观的,特别是未能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觉地、有机地结合起来;(3)对社会现象、社会历史的了解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
这种情况也鲜明地体现在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
黑格尔集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之大成,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但是,黑格尔同时却把人的思维、观念当作独立的主体和现实事物的创造者,把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为“绝对观念”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把辩证法神秘化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和概括。
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现代的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研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整体,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进行研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它强调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把握,将事物看作是一个全面的、矛盾着的统一体。
唯物辩证法注重思维的发展和实践的指导,提倡对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基础地位。
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都是实践。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改造客观世界,也能够不断丰富和纠正我们的认识。
因此,在探究问题时,要注重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2.阶级斗争是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将阶级斗争作为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下,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3.辩证思维是思考问题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运用辩证思维来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强调对事物发展的矛盾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突破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汇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汇编哲学教研室编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智慧2、哲学与时代精神3、科学与人生:“科学是把双刃剑”4、学术与道德:“学术道德应从本科抓起”5、邪教与自焚:“法轮功”痴迷者的新生6、就业与价值观:17岁的马克思选择职业时的思考7、市场与道德:“道德滑坡”或“道德爬坡”?8、科学与社会变迁: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9、千年伟人马克思10、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哲学?11、对“外表明媚内心脆弱的“陶瓷娃娃”的质疑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对物质认识的演进2、关于运动的几种观点3、人脑与电脑4、人脑与意识5、一流大学的就业率为何排名不甚理想?6、怎样看待“虚拟”生存中的实践活动?7、宇宙大爆炸理论与时空无限性问题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逻辑上的破绽——缠绕悖论2、证实与证伪——方法论的争论3、科学发现与“逆向思维”4、软黄金与沙尘暴5、SARS是一场什么危机6、如何看待中国的贫富差距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解读当今“斯芬克司”(Sphinx)之谜——人类基因组计划2、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功利主义和“功利”问题的价值评价3、如何看待实践过程中的失败和错误?4、尊重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5、关注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实验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6、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接经验的功能和作用是否将逐渐萎缩?7、阻止“克隆人”是否会影响科学研究的发展?8、即使是科学的理论和真理性的认识,也要在新实践中不断发展第五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1、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2、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就业问题3、关于环境问题4、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5、小康社会要建设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科学价值观的不同观点2、社会阶层3、小康社会4、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5、人的主体性的表现6、政治权力的分立和制衡7、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8、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9、关注人的精神境遇10、靠什么解决腐败易发多发问题第七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1、人的历史作用2、武训现象3、小农经济4、网络文化的优劣5、全球化的利弊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恶是历史发展动力”7、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8、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价值理念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案例1一、案例名称:哲学与智慧二、案例适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案例来源:(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word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word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二、物质与意识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 意识的本质(word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本质与作用3。
精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T课件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其发展中,各自
经历了不同的理论形态。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或几种“原初物 质”(始基),世界万物由它变化而来, 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如中国 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 认为一切来源于火,以及德谟克里特的 “原子论”等。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 物质性的正确立场,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 内涵,但缺乏科学论证,充满了模糊而有 朴素的猜想。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性
不彻底性
机 械 唯 物 主 义
形而上学性
直观性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扬弃,把唯物主义世界 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建立 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
了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是“爱智”之学
•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
“philosophia”,由philem (追 求)和sophia(智慧)合成,意思 是“爱智慧”。中国古代汉语中 “哲”也被界说为“智”的意思。
“爱智慧”则意味着人们对真、善、
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因此,哲学 也被理解为“智慧之学”。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人皆有之,但是并不
是人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
界观的理论形态。
2.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
从哲学与各 门具体科学 比较中看
哲学以世界的本质、普遍规 律、法则、秩序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具体科学以世界的 某个领域、层次、方面的事 物和问题为研究对象。 哲学从总体上和变化中把握 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其知识 形态来说,哲学作为人类精 神的灵魂,具有深刻的思想 性和崇高的理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
2 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 化了的世界观 所谓系统化 理论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 范畴 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3时间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所谓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真实性;它是客观的;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 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的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 件的
4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如 果把它们割裂开来;就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 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唯心主义的错误
三 唯物辩证法
• 哲学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一要回答世界的本源问题;即世界的本源是什 么;二要回答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即世界是怎么样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 成了世界观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 联系是指事物 现象 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 暂时 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就是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们随意想象出来 的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 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 2 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多样性是指事物 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 其复杂和多种多样的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存在和 发展;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趋于灭亡;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 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 发生改变;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中国共产党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毛泽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矛盾论》和《实践论》 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简要而科学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 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
说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回答 “世界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的方式方法。回答“世界怎么样”。
(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狄慈根 1886 《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 普列汉诺夫
• 1.〖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 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 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 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 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过渡时期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6年 • 曲折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76年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狄慈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发现了唯物辩
证法 2、狄慈根和德国的梅林、考茨基,法国的· 拉法格,意大利的拉布里奥拉,俄 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批判了庸俗唯物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以及种种修正主义、机会 主义哲学,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汇总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形势、国情、实际、学习情况;意识:规划、方案、法律条文、目的、规律、科学)【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行。
世界上只有上尉认识植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意识。
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主义。
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看。
四、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 :一切从实际岀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______________世界观2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方法论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世界观3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方法论3 :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岀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 :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世界观5 :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5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世界观1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世界观2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世界观3 :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世界观1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肖红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
它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反映,并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普遍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
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和解释,阐明了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了自然观、历史和认识论,从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彻底了唯物论和辩证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唯物辩证法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的辩证运动;人的实践辩证法同样是客观的,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作用、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依据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即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形态①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承认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它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形态。
第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哲学: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在唯心主义内部又分为两大派别,或者说两种基本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共同特点就是世界都不能离开“我”的思想而存在第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一节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1)庙里的神 (2)厮杀的战场 (3)花蕾、花朵和果实 (4)密涅瓦的猫头鹰 (5)消化和生理学 (6)同一句格言 (7)动物听音乐
15
当代哲学观
(1)普遍规律说 (2)认识论说 (3)语言分析说 (4)存在意义说 (5)精神境界说 (6)文化批判说 (7)文化样式说 (8)实践论说
[参考观点8]
按照陈修斋先生的解释,哲学的“无定论”是因为 他所面对的宇宙的“无限性”;并且陈先生把无定 论看作哲学的本性,认为“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 真正的哲学问题,而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无定论 的”;哲学正因其无定论而有价值、有意义,其最 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助于使人摆脱心灵的桎梏, 解放思想,开拓心胸,提高精神境界···从而获得 ··· 精神的自由”,“认为哲学有定论,正是那种教条 主义、僵化思想的根源,它和生动活泼、充满生命 力、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背道而 驰。···哲学要改革,就必须从认识和肯定哲学无 ··· 定论开始”。
12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却又与现实保持着一
定距离。 哲学之思是超越于传统、经验、常识的思考, 是对于思想本身的思考。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 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13
*什么是哲学
哲学试图在平常的物事中,寻求一些不平常的 甚或反常识的东西, 如古希腊的“飞矢不动”论、中国古代的“白 马非马”论等,并且常常渴求“于无疑处见有 疑”、“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在普通人点头的时候,哲学家却可能摇头; 在一般人狂欢的时候,哲学家却敲起了警钟; 在普通人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哲学 家们往往能够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2-4章即我们所说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近年来占最高的比例;第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三个方面的原理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特别是基本问题二、了解唯物主义的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 哲学的概念,只需记住三个判断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个判断经常被看作哲学的定义。
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出发的。
世界观是对世界本质总的看法。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但是不能反过来讲,因为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经过思维加工,有理论形态(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的世界观,自发产生的,零散的,未经过理论加工的不能成为哲学。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即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
这种概括有对有错。
上升到更抽象,更一般的结论。
关系:既相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对象上看,哲学研究的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和过程的特殊规律;对象上体现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方法上,哲学的方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适用于各门学科,而具体科学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一特殊门类的科学。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换句话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何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叫方法论。
例如,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的一段文字:以往的哲学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不仅是对世界解释的观点,而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法。
所以学习原理时,要注意体会原理作为方法论的体现。
例如人们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原理,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到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应该如何做呢--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形态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是第一性的,都是唯心主义。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是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也有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十六、 十六、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 世界观) 矛盾具有特殊性,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矛盾, 中的不同矛盾、 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也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对于我们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科学的认识事物, 科学的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九、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世界观)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部 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不同 一方面, 两者的功能不同, 分隶属于整体 两者的功能不同,一方面,整体具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部分以一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 功能之和。 方法论) (方法论) •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 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斗争。
(1)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和形态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 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事物的运动 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是质变和飞跃;事物运动 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 包含的矛盾性。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 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
课后练习
选择题:
1、哲学是 )
A.人生观的学问 观
C2.、理思论维化和、存系在统的化关的系世问界题观是 汇 A.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本问题 C.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问题
③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 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 本原问题,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选择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选择题)
可知论: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 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 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 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选择题、辨析题)
在可知论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因此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作为哲学的非基本派别, 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一)哲学的本质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自发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内在一致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或基本阵营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哲学基本派别的形态(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不同回答)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对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第一、是将科学的实践观点贯彻始终的理论体系。
第二、是自觉地与实践保持密切联系的理论体系。
2、科学性第一,是具有完整性和严密性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两个“统一”。
(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第二,是正确规定了哲学的对象和任务的理论体系。
第三,是正确反映了现实的、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体系。
3、阶级性——反映、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革命性——具有最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挑战的客观性质来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遇到的挑战 是同一时代精神发展过程 中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发展的必然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来看, 其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高度统一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
它具有适应时代需要 而不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前 提
了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形成了彻底的完备的 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在社会功能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 哲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使哲学真正成为 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以实践
民工
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其科学性表现为它坚持彻底的
了解
唯物主义立场和探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革命性表现为它坚持对现实的 辩证理解和主体能动的创新精神
以及哲学的批判功能。
第 二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永恒性
萨达特: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是不可超越的”
“社会公正”
“人与人之间 的公正”
“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公正”
“代内公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用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实践经验
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的历史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是中国现代化
同
和民族复兴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
是中国人向西方 寻求救亡图强真理这一
漫长历史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文化背景来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 性质及其与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 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⑴、社会根源;⑵、阶级根源;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观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
世界观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
方法论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3: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方法论3: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5: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
方法论5: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
世界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
世界观2: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世界观3: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
世界观1: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三点可选择而用)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在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发展的原因:(内外内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2: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3: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不失去时机促成飞跃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结合的原理)
世界观4:任何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4: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㈢、矛盾(5)(矛盾的观点)
世界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有普遍性。
方法论1:要敢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的全面的观点。
世界观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可选择用以下三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使用)
世界观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方法论3: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世界观4:(主次矛盾原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4: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世界观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5: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看问题要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三、认识论:(第五、八课)(4)
世界观1: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唯物论、辩证法)
方法论1: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世界观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界观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拓展、向前推移/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科学理论能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有效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3: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群众路线。
世界观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4: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第六、七课)(5)
世界观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1: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世界观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2: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世界的客观性,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错误的价值观。
世界观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3: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反对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世界观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4: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乐于奉献,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世界观5: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人生的精神支柱。
方法论5:树立崇高理想,在艰苦奋斗中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