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式样分析及天然气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叠世末, 印支 运 动 一幕 使 已开 始 活动 的北 大 巴山推 覆 造 山带 继 续 向南 推 挤 , 起 幅度 和 剥 蚀 作 用也 持 隆 续 增大 、 强 , 增 其前陆 方 向的 中三 叠世 残 留海 盆可 能
在 米仓 山的隆 升影 响下 趋于关 闭 。 晚三 叠世 时 期 , 米
图 1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 区构造位置图
1 川东 北地 区构造 演 化
仓 山~大巴山前陆盆地 已完全转化为 内陆湖泊~洪 积 扇沉 积环 境 , 沉积 了多 套砾 岩 、 砂岩 到泥 岩和 煤 系 地层的韵律性组合。 晚三叠世末 , 印支运动三幕使北 大 巴 山推覆 造 山作用 进 入 强 烈 活动 时 期 , 郧 西 ~ 原
山带 , 接 松 潘 一 甘孜 造 山带 和 北 东 向龙 门山 推覆 西 构 造 带 , 侧 为 大 巴山北 西 ~南 东 向弧 形 推 覆 构 造 东
带 , 侧 为 四川 盆地 缓变 形 区 ( 1 。四 川盆地 北部 南 图 )
地 区在 中 ~新生 代 的演 化过 程 了经历 了板 块 的裂解 与拼 合 , 地 周 缘 米仓 山和 大 巴 山向 盆地 方 向的逆 盆 冲与 推覆 在 川东 北地 区形成 了多方 向构造 应力 的 多 次叠 加 , 使得 该 地 区构造 变 形十 分复 杂 [ 。 1 川]
响, 形成 了不 同走 向 的褶皱 构 造 , 同期 次 的构造 在 不 平 剖面 上形 成 相 互 的 叠加 和 干 扰 , 生 既联 合 又 复 产
四川 盆 地 东 北部 地 区跨 川、 、 边 界 一带 , 陕 渝 位 于上 扬 子 板块 向北 突 出带 边 缘 , 邻 东西 向秦 岭造 北
关于对川东北地区地层结构的研究
关于对川东北地区地层结构的研究摘要:四川盆地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油田资源,为了在其中的大巴山前缘与川东褶皱带交汇的地方进行油田勘探,我们专业人员根据地震资料的解释,通过各层构造特征分析,同时结合构造的演化史等构造形成的作用分析,以及川东地区各构造层的表现特征的各不相同,对川东北地区的地层结构尽行分析,以及深一层的探讨。
关键词:川东北地区地层构造特征一、川东北地区地域背景大巴山前缘和川东高陡构造带的北端就是川北地区,并且南大巴山向西南突出的弧状冲断构造带与川东褶皱带的交汇地点,在这样的构造下它为罗家寨,金珠坪构造,铁山坡构造形成了一个该地区所特有的三角地带。
在晋宁运动中,川东北地区形成了目前的基底,前震旦纪地址发展史由川东地区的构造形成已经终结,由此进入地台发育阶段。
二、川东北地区地层结构特征1.中层构造特征。
在川东北地区,它们的构造规模大、断裂的数量特别到,同时在构造两翼带有着发育倾轴逆断层,它的作用是控制着主体构造的形态,同时隆起幅度以及它的宽缓程度。
中层构造层与上层、下层的形态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形状是背冲构造、叠瓦状构造发育。
剖面特征是断层延伸远、之间的落差大,尤其是其中很多的断层之间的距离超过了1000米,这些断层向上消失于嘉陵江祖及以上底层,向下消失于奥陶系及以下地层,但是大多数小规模断层不与上、下构造层贯通。
2.下层构造特征。
这一层在川东北地区中埋得比较深,同时受大巴山褶皱带的影响比较弱,川东北地区早期的伸展作用受压力影响对于构造来说,本构造层的构造比较简单。
在下构造层的逆冲断层发育良好,它的断层断距比较大,相对于中层来说,延伸较远。
至于奥陶统一下,川东北地区的下层这周强度小,构造变的相对缓慢,断层及落差较小。
3.上层构造特征。
在川东北地区的所有构造带中,上层构造的地层是属于埋得比较浅的,同时岩层比较软弱,同时它的褶皱构造发育较好并且排列紧密。
在川东北地区的上层沿断层的延伸方向,它会滋生一些狭长的潜伏构造、潜伏高以及鼻状构造显示。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须家河组裂缝特征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须家河组裂缝特征曹环宇;王威;刘明【摘要】为了研究裂缝对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改造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部通南巴构造带为例,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须家河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按成因可划分为断层相关裂缝、褶皱相关裂缝、顺层滑脱裂缝和砾石相关裂缝,其中断层相关裂缝与褶皱相关裂缝是主要的有效裂缝.研究区有效裂缝的发育与岩性、断裂和局部构造相关性明显,在细砂岩与中砂岩中最为发育,高曲率背斜与大断裂是裂缝发育的有利条件.研究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的发育受晚侏罗世以来盆缘造山活动的影响,此时研究区须家河组储集层已经致密,裂缝的发育提高了储集层的储渗性,对研究区晚期气藏的形成和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6页(P424-429)【关键词】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特征;形成机制【作者】曹环宇;王威;刘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目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方兴未艾,致密气是其中倍受关注的焦点[1-5]。
致密气是指赋存于低孔(孔隙度小于10%)低渗(渗透率小于0.1 mD)储集层中,含气饱和度低(小于60%),一般要经过特殊作业才有开采价值的天然气。
中国致密气分布范围广,有利区面积达32×104 km2,已成为重要的增储上产领域。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是中国目前已开采的两大致密气区之一[6-7]。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经过多年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多口井获得高产稳产,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研究区须家河组埋深大,通江凹陷可达5 000 m以上,储集层物性差,与国内外典型致密砂岩相比,研究区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更低[8-11]。
川东北海相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类型及勘探方向
台( 缘鲕粒滩 、 内) 长兴 组 台缘 生 物礁 、 口组 及 石 茅 炭 系黄 龙组 潮 间 白云 岩 等 多套 储 层 , 储层 发 育 及 分 布 与沉 积环 境 及其 变 迁 密 切 相 关 。研 究 表 明 , 台缘 生物 礁 和 台缘浅 滩 相 为最 有 利 的储 集 相 带 , 次 为 其 台内粒 屑浅 滩 等 ¨ 。其 中 长 兴 组 一飞 仙 关 组 有 利
结构 好 、 问孔非 常发 育 的 白云岩储 层 , 晶 是二叠 系长
兴组生物礁储层储集性改善 的主要因素。
收 稿 日期 :0 8— 6— 8 20 0 0 。
系统 的天 然气 成 藏 控 制 因 素 主 要 为 有 利 的沉 积 相
带、 古今构造位置和盖层条件 。
作者 简介: 朱彤 , 高级工 程师 ,95年毕 业于 中国地质大 学( 1 9 北 京) 沉积与储层地质专业 , 获硕士学位 , 已发表论 文 l 余 篇, o 现 从事勘探规划和储层地质等方 向的科研工作。
1 川 东北天 然气成 藏控 制 因素分 析
海 陆棚东 西 两 侧 的 普 光 、 山 、 岗 和 元 坝 等 地 区 铁 龙
( 图2 。 见 )
川 东 北 上 古生 界 一中生 界海 相 礁 滩相 鲕 粒 、 晶
粒 白云岩 储层 的建 设性 成岩 作用 主要 包括 多期 溶解
川东 北上 古生 界 一中生 界海相 成藏 系统 包含 两 I 套生 储盖 组合 。其 中 , 奥 陶统 五 峰 组 一下 二 叠 统 上 梁 山组生 储盖组 合 的烃源 岩 为上奥 陶统 五峰组 一下 志 留统龙 马溪组 , 储层 为石 炭 系黄龙 组 , 接盖 层 为 直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飞仙关 组 : 4 0 m 一 9 0 为 中 一薄 层状 残 深 7 40 m
余砂屑和残余鲕粒 白云岩夹少量薄层泥晶白云岩。 各种 次生 溶孔 发育 , 要 为台地 鲕粒滩 相沉积 ; 主
40 m~ 20 为 厚 一块 状 残 余 鲕 粒 白云 岩 , 生 90 53m 次 溶 孔发育 , 台地边 缘鲕滩相沉 积 。 为
作者简介
寇雪玲 , , 7 年 出生; 女 13 9 现在 中石化勘探 南方分公 司勘探研究院工作 , 主要从事包括岩石、 原油及 油田水 的勘探分析。地址
9・
( 10 1 成都市二环路 南四段九号。电话 :08 8 14 0 。E—mm :xl @1 3cr 6 04 ) ( 2 ) 56 89 lkl k 6. o z n
发 的普光气 田即是典型例证 I ( 1 。 4 图 )
飞仙关期 , 位于台地边缘 的高能相带 , 鲕滩尤为发 育, 自下而 上形成 了一套 巨厚 的高能滩相 沉积组合 , 经成 岩期 的白云石 化作 用 和溶 蚀作 用 改造 , 成 了 形 大量 的次生 溶蚀孔 、 , 洞 从而 成为 四川盆地 川东北地
2 物 性特 征
2 1 孔 隙度和渗透 率 .
图中表明 , 渗透率 随孔 隙度增 大而成增大 的变化
根据 普光 2井 、 、 5井 6井 95块 岩心 分 析资 料 1 统计 , 孔隙 度 04 % ~ 64 , .4 2. % 平均 76% ,L . 1 孑 隙度 大 于 2 的样 品 占总数 的 9 % , 隙度 主要分 布 在 % 3 孔
构造 线
细一 中晶或中晶、 亮晶残余藻屑 , 残余鲕粒白云岩和 溶孔 亮 晶鲕粒 白云岩 , 晶粒 在 00 m 一 . m 最 .1 m 02 m, 大可达 06 m, .m 中部鲕粒显残余结构 , 向下 为鲕粒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
细 [16] ;底部砂岩层位普遍含砾石,由 2 ~ 4 个不等
厚的韵律层组成;每个韵律层下部砂岩均发育大型
槽状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砂岩的厚度变化为数
米至 50 m 左右 [16] 。 该组顶部为一套黄绿灰色页
岩夹粉砂岩。 川西南荣昌—自贡一带, 还发育厚
0.3 ~ 2 m 的黑色页岩、油页岩的夹层,页岩夹层普
度较低,勘探潜力巨大。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
量的重要增长点。
四川盆地面积约 19 × 10 4 km 2 ,侏罗系下沙溪庙
组沉积区超过了 15 × 10 4 km 2 ,在川西发现了新场、
四川 盆 地 自 晚 三 叠 世 以 来, 被 龙 门 山、 米 仓
斜坡带( 图 1) 。
下沙溪庙组发育多种类型碎屑岩沉积体系,地
accumulationmodel of the Xiashaximiao Forma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Xiashaximiao Formation possesses the
foundation for forming large and medium⁃sized gas fields. The western part of Sichuan Basin has the largest
in Middle Jurassic Xiashaximiao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DUAN Wensh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INOPEC Southwest Petroleum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
3本文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2001CB209100资助。
作者简介:王一刚,女,1954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探系,获硕士学位;现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石油地质与沉积学研究。
地址:(610051)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83号。
电话:(028)86015673。
E 2mail :wyg518@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3王一刚 文应初 洪海涛 徐丹舟 张静 师晓蓉(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一刚等.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天然气工业,2004;24(12):5~9摘 要 近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发现的鲕滩气藏储量已超过1000×108m 3。
它们的埋深大都小于4500m 。
为了加快深层鲕滩气藏勘探,文章通过野外露头、井下岩心、测井、钻井资料以及室内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沉积相、烃源运聚、构造史对深埋鲕滩气藏的影响。
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蒸发台地西缘有巨厚的台缘障壁坝鲕粒岩发育,它是巨厚优质鲕滩储层发育有利区。
大巴山褶皱带的抬升、挤压使该区供烃通过北东向断层由开江—梁平海槽往东向台地运移,使台地西缘圈闭处于捕烃最有利位置。
鲕滩气藏无统一气水分布,故台地西部台缘鲕粒滩相的深层圈闭有望发现储层巨厚的特大鲕滩气藏。
边缘相带深埋的分水岭、青草坪鲕滩气藏圈闭是目前两个最值得钻探的目标。
主题词 四川盆地 东北 飞仙关组 气藏 成藏 勘探 四川盆地东北部已发现大中型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可采储量超过1000×108m 3。
这些气藏的埋深大多小于4500m (表1),属于中深埋藏。
这些气藏保存条件较好。
埋藏条件小于2000m 的圈闭保存条件变差,如正坝1井孔隙鲕粒云岩段厚达30m ,储层为水层。
表1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埋藏深度表气 藏D KHLJ ZTSPJ ZPGZPQL Y J Z B Y J气井中部深度(m )4250~43733216~39383430~410029702941.44~58201813 川东北地区存在一批埋藏深度较大的飞仙关组构造,特别是在铁山坡构造带以北、大巴山前缘以西的川东北碳酸盐蒸发台地中段地区。
四川盆地
为目前四川盆地内碳酸盐岩中最好的储层
川东地区 在11个构造上发现了石炭统气藏
四川盆地中晚石炭世沉积相图
(6)二叠系
为广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含有滨海沼泽相含煤层系 350-580m 上二叠统底部部分地区夹玄武岩层 P1 梁山组、栖霞组及茅口组 栖霞组 深灰色泥晶-粉晶灰岩、生物灰岩等 生油气层 上部白云岩为产气层 茅口组 下部为灰岩与泥质灰岩互层,上部为厚层块状 灰岩 已经在灰岩和白云岩中发现三个产气层
P2 龙潭组 海陆交互相含煤砂岩、页岩等,黑色页岩 为重要的气源岩层
长兴组 川东 次生白云岩和礁灰岩中发现高产气藏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相图
(7) 三叠系
四川成为半封闭的内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
T1 飞仙关组 东部为碳酸盐岩 向西变为碎屑岩
川东涪陵 红色钙质泥岩、粉砂岩及灰岩、泥灰岩互层 三段 的鲕粒灰岩(20-40m) 工业性产气层
松辽 鄂尔多斯 塔里木 四川 准葛尔 柴达木
2009年中国主要盆地石油产量
8000 7000 6000
万吨
7092.7
4615.1 5000 4000 2702 3000 2000 1000 0 渤海湾 松辽 鄂尔多斯 准葛尔 塔里木 1089 1214 186 柴达木 16.7 四川
2009年中国七大盆地天然气产量图
与下伏变质岩不整合关系 上统 陡山沱组 灰黑色炭质页岩 白云岩360-500m 灯影组 上中段含燧石条带白云岩
下段:葡萄状白云岩, 含藻类化石,厚
300-800m,洞缝发育,较好的储集层。 威远气田主要产气层
(2) 寒武系
在川东地区较厚,1100-2000m 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 下部 水井沱组 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灰岩 较好的生油气层及盖层 中统 白云岩、泥质白云岩 浅水蒸发相潮坪沉积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及重庆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
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
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四川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
但是,四川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
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
1.构造特征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
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 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
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
这一拉张-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
川东北飞仙关-长兴组气藏成藏条件及其富集规律
川东北飞仙关-长兴组气藏成藏条件及其富集规律詹仲伦;詹鑫;殷樱子【摘要】利用普光、元坝气田勘探、开发所获取的相关资料,从生、储、盖、圈、运、保几个方面分析了川东北飞仙关-长兴组气藏成藏条件及天然气富集规律。
普光、元坝2个气田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普光气田主要为在古隆起背景上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储层为垂向加积沉积形成,分布面积小但厚度巨大,天然气运移聚集的通道主要是断层;元坝气田主要为古构造与礁滩相灰岩、白云岩叠置的岩性圈闭,储层为侧向加积沉积形成,分布广、类型多、厚度小,天然气运移聚集的通道主要是构造微裂缝和渗透层的孔隙。
礁滩相白云岩、灰岩的发育是普光、元坝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而礁滩相白云岩、灰岩储层的孔、渗条件则与成岩后期的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强弱成正相关关系,储层的物性条件决定了气藏的天然气丰度。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 the Puguang and the Yuanba gas field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gas reservoir conditions and enrichment regulations in the Feixianguan-Changxing Form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from the aspects of generation, reservoir, cap, trap, migration and pre-servation.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Puguang and the Yuanba gas fields. The Puguang gas field is composed of structural-lithologic complex traps under paleo-uplift settings. Reservoirs were formed due to vertical aggradations, characterized by restricted distribution and giant thickness. Natural gas migrated along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Yuanba gas field, there are dolomite and limestone superposed lithologic traps in reef beach facies or structural traps. Reservoirs were formed due to lateral progradations,characterized by wide distribution, various categories and thin thickness. Natural gas migrated along structural micro-fissures and pores in permeable formations. The critical controlling factors of accumulation include the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of dolomite and limestone in reef beach faci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dolomitization and dissolution during the late diagenesis period.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determine the abundance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7页(P165-170,175)【关键词】成藏条件;富集规律;气藏;飞仙关组;长兴组;川东北【作者】詹仲伦;詹鑫;殷樱子【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 61004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经过60多年的勘探,川东北地区先后发现了罗家寨、普光和元坝等气田。
四川盆地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及启示——以川中北部地区JT1井天然气立体勘探为例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第41卷第2期2021年 2月· 1 ·四川盆地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及启示——以川中北部地区JT 1井天然气立体勘探为例杨 雨1 谢继容2 赵路子1 黄平辉3 张玺华2 陈 聪2 张本健2 文 龙4 汪 华2 高兆龙2 山述娇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摘要: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浅海碳酸盐岩储层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裂缝、缝洞型储层,近期风险探井——JT1井继在川中北部太和含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后,又在其上的茅口组发现了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且测试获得112.8×104 m 3/d 的高产工业气流,JT1井实现了纵向上多套含气层系天然气立体勘探的突破和茅口组储层类型的新发现。
为了进一步明确太和含气区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其沉积演化、高能滩相特征、储层特征及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等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北部台洼边缘发育茅二段滩相孔隙型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砂屑云岩和亮晶砂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晶间孔,平均孔隙度为4.9%;②茅口组沉积中晚期川北地区发育广元—巴中古裂陷,川中北部发育台内洼地,川中—川北地区茅口组高能滩围绕裂陷和台洼边缘规模分布,呈现“一缘三高带”的古地理格局;③受高能滩相的控制,川中北部茅口组孔隙型储层沿“一缘三高带”规模分布,“一缘三高带”高能滩相分布面积近6 000 km 2,该区垂向上发育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等多套烃源岩且烃源断裂发育、疏导体系良好,有利于油气规模富集成藏。
结论认为,四川盆地茅口组具有相控孔隙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一缘三高带”是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该认识为四川盆地天然气规模增储指明了新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二叠统 茅 口组 8m 时发 生强 烈井 喷 , 据该 井 电测 、 根 录井 和天然 气组 分 等 资 料 综 合 分 析 判 断 , 仙关 组 飞 有一厚 层孔 隙型 储层 , 认为 诱发 井 喷虽 在 阳新 统 , 但 主要 产层应 是 下 三 叠 统 飞仙 关 组 。压 井成 功 后 , 由 于井 下情 况复 杂 , 定 专 层 侧 钻 。该 井 在 飞 仙关 组 决 钻遇孔 隙 型 白云岩 , 对 井段 436~ 5 进 行 并 0 434m
NO .1 2 7 o0
文 章 编 号 :10 0 0—23 ( 07 0 00 — 4 6 4 2 0 ) 1— 0 1 0
川东北 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 及气 藏特征
沈 平 赵 佐 安 曾云 贤 杨 雨 , , ,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分公司勘探 处 , 1 四川 成都 6 05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0 1 2
、0 0年 5月 ( 家 1井 ) 2 0 罗 、0 1年 4月 ( 珠 1 金 四川盆地 飞仙 关 的鲕粒 灰岩 在 东部 地 区广 泛分 井 ) 2 0 , 罗 金珠 坪相 继发 布 ,川 东下 三 叠 统 飞仙 关 组 的 天 然 气 勘 探 从 16 井 ) 在 川 东北地 区 的铁 山坡 、 家寨 、 93
作者简介 : 平(16 沈 9 3一) 男 ( , 汉族 ) 重庆丰都人 ,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石油地 质勘探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2
西南 石油 大学层 。20 04年 7月 , 于 七 里 峡构 造 带 北 端 的 埋 藏热演 化史 模 拟 , 二 叠 统 烃 源 岩于 中 三叠 世 进 位 上 七里北 鼻 状潜伏 构 造近轴 部 的七 里北 1 钻遇 厚 的 人 生烃 门 限 , 井 晚三 叠世 末进 人生 油高 峰 期 , 中侏 罗世 优 质鲕滩 储 层 , 经完 井 测 试 , 天 然气 8 × o 3d 达 高成 熟热 演 化 阶段 , 获 1 l4 / 。 m 晚侏 罗 世一 白垩 世 源 岩演 化 实 现 了复 合 圈闭类 型 的鲕滩气 藏 的勘探 突破 。
普光气田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天然气特征及成藏条件(P 2ch-T 1f ) 一、 普光气田简介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 达县地区黄金口构造双石庙- 普光构造带,为一构造- 岩性复合型大型气藏,是目前四川盆地发现的埋藏最深、储层最厚、丰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气田, 也是目前我国海相地层中发现的最大气田。
气藏北邻铁山坡气田、东南与渡口河、罗家寨等气田相邻, 区内具有巨厚的烃源岩、良好的区域盖层和多套储集层,资源量巨大、资源丰度高(见下图) 。
气藏圈闭面积为45.6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及上二叠统长兴组,均为白云岩储层。
气藏埋藏深度大,飞仙关组气藏中部埋深大于4980m 。
资源极其丰富,至2011年8月,普光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100.2亿立方米。
二、 普光气田天然气的特征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天然气为高含硫化氢的干气田,其化学成分表现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的特点;普光气田的烃类气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基本上都在0. 99 以上,富含非烃气体( CO 2 和H 2 S 平均含量分别达5. 32% 和11. 95%) ;普光气田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较重,在- 29 ‰~ - 34 ‰之间( 表征其高热演化性质) ,乙烷δ13C 值主要在- 28 ‰ ~ - 33 ‰ 之间( 表征其属油型气) 。
1、天然气化学成分特征四川盆地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气藏天然气中烃类气体占83% 左右, 其中以甲烷为主, 相对含量均高于99. 5%; C 2+ 重烃很少, 多数低于1% ; 相应的干燥系数基本上都在0. 99 以上, 高者近于1. 0, 表征高热演化程度, 在类型上属干气。
这些天然气化学成分组成的一个特点是非烃气体含量高, 其中主要是CO 2 和H 2 S , 两者的平均含量分别达5. 32% 和11. 95%。
天然气中氮气的平均含量为2. 74% 。
由于非烃气体丰富, 因而天然气的相对密度较高,其平均值达0. 7 229 kg/ m3。
浅析四川盆地油气藏勘探
浅析四川盆地油气藏勘探作者:刘光斌来源:《地球》2013年第12期[摘要]我国四川是主要的油气藏储地,勘探面临着各种难题。
目标的埋藏深度大,油气藏隐蔽,勘探难度大等等。
油田的的勘探工作向深层领域延伸。
到现在,对于深层油气藏的研究主要为:形成条件、温度、稳定性、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等等。
本文将对油气藏勘探开发的现状、难点、开发方法作出浅析的探究。
[关键词]四川盆地油气藏勘探[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85-11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未来前景以目前对于油气藏勘探开采的手段来看,四川盆地基本为中深层油气藏。
从目前的勘探技术预测,四川盆地中深层石油地质资源量均为7045t,约占盆地总数的13%。
深层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约为14万米3,约占盆地总数的18%;超深层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7万米3,约占盆地总数的21%。
浅层到深层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从有逐渐递增的趋势,以超深层的石油资源的分布最为丰富,约为3430t,约占总数的43%;其次是深层,为1430t,约占总数的20%。
天然气资源量也主要分布于深层和超深层,其中超深层为260万米3,占盆地总数的31%;深层为210米3,占总数的27%。
有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基础。
2四川盆地目前勘探难点2.1多期构造过程叠加复杂,油气成藏条件要搞清楚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首先需要搞清其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
中国晚期的构造变革运动对四川盆地早期形成的构造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这些因素从形成、演化、最终分布等方面影响着油气藏。
地层埋藏和温压场演化的历史恢复、以及地层应力应变响应等问题是四川深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瓶颈问题。
2.2相对高孔渗储层成因机制复杂,勘探目标分布预测困难四川盆地油气藏具有地质成因多边、埋藏深、且形成机理复杂,形成相对地质控制的因素和高孔渗机制探究难度大,以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成岩的动力作用研究等,使得有效储层的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难以预测。
川东构造特征与成因分析1
4.川东地区褶皱束的成因分析
根据《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川东 褶皱束的形成机制分析如下: 中生代以后,扬子板块受到太平洋板块 的俯冲挤压, (a)在盖层内的软弱岩层中首先发生顺层滑 脱 (b)继续受到来自南东方的挤压,产生一 系列向北西逆冲的断层发生层间滑脱,牵引 形成初始的背斜。 (c)当岩层在断坡处逐渐发生大规模重叠时, 背斜进一步扩展,形成隔挡式褶皱。
1.川东地区构造特征介绍
褶皱
隔挡式褶皱带
位于华蓥山断裂与齐岳山断裂之间,褶皱带主要呈NE向,狭长的背斜与宽缓 的向斜依次排列,背斜与向斜的宽度比为1:3-1:4。 背斜核部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向斜核部主要为侏罗系、南部边缘有白垩系, 背斜轴部多有逆断层。
箱状(城跺式)褶皱
位于齐岳山断裂与恩施断裂之间,褶皱带由一系列NE-NNE向的褶皱群组成, 背斜和向斜大体等宽出露。 背斜核部出露古生界,向斜核部主要为三叠系,背斜轴部多有逆断层。
华蓥山断裂 北起万源,经达县南达宜宾。在华蔡山天池、宝顶一带,连续出露50Km以 上,其它地段多隐伏于地下或断续出露,全长达500Km。在地表出露部分,由主 断裂与次级分支断层组成。主断裂由2-3条断层组成,构成一断裂带走向为NE25 度-40度,断面倾向南东,倾角大于45度,一般为60度左右。是川中与川东的分 界线。
时限主要为早震旦世,是晋宁运动后的第一个构造旋回在四川东部的扬 子板块上,澄江运动没有发生褶皱运动。 华蓥山以东的川东地区仅有少量的凝灰质沉积,以复陆屑建造为主,并 广泛发育山岳冰川向的冰碛层,地层与上部的南沱组、大塘坡组等为平行或弱角 度不整合。该旋回主要受控于澄江期的块段运动。
2.川东地区构造旋回的划分
(5)大断裂的产状 川东地区的地表大型断层几乎全为走向断层,而且多向南东方向倾斜。 如华蓥山断裂及齐岳山、大庸断裂。这些情况与美国阿伯拉契亚高原和 谷岭 区有很大的相似性。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
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3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
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3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
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3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 。
其中,33 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大型气田3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3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5491.42×108m ,中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4.18 %。
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宋岩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3(023)001
【摘要】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近年来快速增长.纵观我国天然气储量发展状况,具有增长速度快、储采比高、煤成气比例逐渐增高,探明率低的特点.目前已形成了鄂尔
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和莺-琼盆地五大气区,五大气区天然气地质特征的共性是:①大面积分布的高丰度、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气源岩;②大面积分布的多套叠置的孔隙性储集层;③构造相对稳
定区或具有区域塑性盖层的构造活动区;④规模较大的圈闭.我国中西部地区普遍发
育的前陆盆地具备上述大气区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是今后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总页数】4页(P1-4)
【作者】宋岩
【作者单位】中油股份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
【相关文献】
1.东濮凹陷天然气资源潜力、勘探方向及前景 [J], 刘铁桩;张清正;李亚萍
2.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勘探前景 [J], 杜灵通
3.我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探讨 [J], 戚厚发
4.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J], 谭彦虎;彭德华;潘洪峰;张冰清;张晓峰;张继红
5.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及勘探方向 [J], 周新源;王清华;杨文静;肖中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西南石 油学 院资 源 与环境 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0 0 ) 1 5 0
摘 要 : 四川 盆地 东北部 , 于地质 力学 环境 复 杂且 不稳 定 , 成 了较 为特 殊 的 构造 形 迹组 合 , 在 由 形 特 别是在 平 面上 其 构 造形 迹 变化 更加 特 殊 , 成 了各 种 形 式 的 构造 式 样 , 不 是 一 次构 造 运 动 的结 形 这 果, 而是 多期 构造 运动 共 同作 用的结 果 。通过 对该 区横 向构造 式样 和剖 面 构造 式样 的分析 , 总结 了 该 区构 造 式样 的基本特 征 和形 成发 育规律 , 出 了该 区 未来 天然 气勘探 的 主要 方 向。 指 关键词 : 构造 式样 ; 造运 动 ; 构 分析 ; 东北 川 中 图分 类号 : TEl 1 1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21 2 ( 0 5 0 - 7 60 1 7 -9 6 2 0 ) 60 0 -4
多, 因而构造 褶皱较 为 强烈 。构造 轴 向单一 , 总体 上 以北西 向为 主 , 属典 型 的薄皮 构造 。 但是 值得 注意 的 是, 以沙 溪庙 组 内含 叶 肢介 层 为 界 , 上 、 构 造 的 其 下
褶 皱程 度有 明显变 化 , 部褶 皱程 度要 高于上 部 ; 下 同
时, 在横 向上 的构 造特 征差异 方 面 , 上部 则又 强于下 部。 以, 所 根据 表构 造层 次构 造特 征在横 向和 纵 向上 的差 异 , 可将 表构 造 层进 一 步 细分 为 上 表构 造 层 和 下表 构造层 。 ( )上表 构造 层 次 。横 向上 , 1 以某 一 断层 为界 , 东北 侧所 有 构 造褶 皱 较强 , 、 背 向斜 相对 紧密排 列 , 延伸 长 , 背斜 呈长 条形 鼻状 构造延 伸 , 翼 紧闭 。轴 两 向以北 西 向为主 , 在靠 近 盆地一 侧 , 造形 迹不 同 但 构
衰减 。
育 约 9 条 , 大高程 差达 约 22 0m( 草坪 构造 ) 5 最 0 青 , 高 点最 大高程 也达 约 30 0m。 0
1 2 浅 层构 造层次 .
该构 造层 次在 嘉 四底 以下 的地层 则 以北东 向 的 构 造为 主 , 由于受 到后 期构 造作 用 的改 造 , 东 向 但 北 构 造形迹 不 明显 , 随深 度 的增加 , 东 向构造 形迹 但 北
形不 是很 强 烈 , 对较 为平 缓 , 相 以遂 宁 组 为例 , 大 最
运 动 的结果 , 是多期 构造 运动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即使
同一期 构造运 动在 不 同阶段 和不 同部位 所产生 的局 部 构造应 力场 也不相 同_ 。 一切 都表 明 : _ 这 2 ] 该地 区受
高 程 差仅 为 8 0m( 牌构 造 ) 右 , 高点 最 大 高 5 界 左 而
维普资讯
N0 6 .
胡 明等 : 四川盆 地 东北部构 造 式样分 析及 天然 气勘探 方 向
77 0
川 东北地 区区域构 造运 动背 景决定 了其 构造 式
样的形 成有 明显 的阶段性 。构现 北密 南疏 的规 律 。构造 变
东 高 陡带 则呈 北 西 向突 出 的 弧状 ; 北 侧 的 大 巴 山 东
前 山带 。大 巴 山斜坡带 属 向西 南 突出 的弧状 冲断构 造带 , 其弧 状拐 点处 与川 东高 陡 带相交 , 状 自西 在 产
向东 由北 西 向变 为近 东西 向 , 鸟 嘴状接 触 。 呈 而大 巴
山前 山带 仅发 育 在 由米苍 山 、 巴 山斜坡 带 及 川东 大
高 陡带 所构成 的矩形 区域 内( 1 。 图 )
以城 口断层为 界 , 边称 为北 大 巴 山推 覆体 , 侧为 北 南
图 1 四川 盆 地 东北 部 构 造 纲 要
收 稿 日期 :050 — 4修 回 日期 :0 50 —4 20 — 72 ; 2 0 —92 .
基 金 项 目 : J 省重 点 学科 建 设 项 目 ( 号 :Z 0 1 ) 助. 四 I I 编 S D 44 资 作 者 简 介 : 明 (9 3) 男 , 徽 巢 湖 人 , 教 授 , 读 博 士 , 事 油 气 田构 造 地 质 学 教 学 和 科 研 工 作 . — i: u n 16 @ 2 c .o 胡 1 6一 , 安 副 在 从 E malh mig 9 3 1n cr n
程差也 仅约 为 14 0m。 0 ( )下表构 造层 次 。该 构造 层 次包 括 嘉凌 江 组 2
过 多 期次 、 方位 、 种性 质 的构 造应 力 作 用 , 就 多 多 造
了复 杂 的构造 式样 ; 岩层 的 力学 性 质 对构 造 式样 也 起 到较 大的作 用 。
第 四段 至沙 溪庙 内含 叶肢介 层 。横 向上 构造 的分 布
断层褶皱形变带 。 形变消失带
S W
播 , 生 了 4条形 变带 ( 3 , 产 图 ) 即推 覆 形 变 带 、 弯 断
褶皱 形变 带 、 断展褶 皱形 变带 和形 变 消减带 。首先 ,
推覆形变带
NE
。
断弯褶皱形变带
图 3 川 东 北 地 区 形 变 模 式
断 弯褶 皱带 向南 至盆 地 边缘 , 经 过 盆 地边 缘 进 入 再
维普资讯
78 0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 6 11
不 同 强 度 的 地 应 力 采 用 不 同 的 机 制 促 使 岩 层 形
变 ] 。 。在该 区内 , 着挤压 应力 由北 东 向盆 地 内传 “ 随
在 近 力 源 区 内滑 动 面 的控 制 下 , 生 了一 系列 向南 产 逆 冲 的推 覆构 造 , 形成 了叠 瓦状 逆 冲推覆 系 。 该推覆 系直 至城 口断层 , 地应 力经 过城 口断层 强度 衰减 。 在 南大 巴山 . 造形 变模 式 变 为断弯 褶皱 形变 。 构 狭窄 的
维普资讯
第 1 6卷 6 期
20 0 5年 1 2月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NATURAL GAS GE CI OS ENC E
VO1 6 No. .1 6
De . c 2 5 00
四川 盆地 东 北 部构 造 式 样 分 析 及 天 然 气 勘 探 方 向
直 至川 中形变 消失 。 从构 造形变 的形态 上来 看 , 区 该
图 4 川 东 北 地 区主 要 形 变 类 型
3 天 然 气勘 探 方 向
通 过 以上分 析可 知 : 区处 于强 应力 挤压 区 , 该 断 层 十分 发育 。 断层 走 向集 中在近北 东 向和 近北 西 向 。 近北东 向断层 向上 减少 , 在表构 造层 次 内不 发 育 , 而 近北西 向断层 在 3个 构造层 次 内均有 发育 。下表 构 造 层次 受力 最多 , 上表 构造 层次 次之 , 构造 层 次最 浅 少。 各方 向断层 全部 为 逆断层 。 向上 , 垂 断层 的切 割 深度受 滑脱 面的 限制 ; 向上 , 横 由近 力源 方 向向盆 内
发 育 。构造变 形 十分强 烈 , 以香 溪组 为例 , 断层 共 发
不 同方位 和性 质 的局 部应 力场 作用下 形成 的局部 构 造。 由于构 造应 力 的持 续作 用 , 受岩层 自身性 质 的控
制, 在横 向构造 式样上 , 形成 了 3个构 造层 次垂 向叠 加, 北东 向与北 西 向构 造垂 向横 跨 的特殊地 质现 象 ; 在 剖 面构造 式 样上 , 由力 源 向盆 地 内部 渐 变条 带 状
关组 以上 的层位 , 向上 的构 造 式样 在 不 同 的层 位 横
不尽 相 同 , 烈褶 皱带 发育规 模不 同 , 向上 可 以分 强 垂 为 3 构造 层次 , 个 即表 构造层 次 的上表 构造层 次 、 下 表构 造层次 和浅层 构造 层次 。以嘉 陵江组第 四段 为 界 , 其分 为表构 造层 次 、 构造层 次 。在表 构造 层 将 浅 次 内又 以沙 溪庙 组 内含 叶 肢介 层 为 界 , 其上 称 为 上 表构造 层次 , 其下称 为 下表构 造层 次 。 每个构 造层 次 间分 别 以软弱 岩层 即滑 动 面相 隔 。3 构 造层 次 垂 个 向叠加 , 使得 该 区构造式 样 十分复 杂 。
四川 盆地 的东北 部地 区位 于扬 子准 地 台北部 边 缘, 属扬子 准地 台与 秦岭 地槽褶 皱 系之 间 的过渡 带 ,
盆 内部分 , 称南 大 巴山。 向盆地 内部 , 根据 构 造式样
的差 异 , 大 巴 山可 细 分 为 大 巴 山斜坡 带 和 大 巴山 南
由于涉及 构造单 元较 多 , 相互影 响 严重 , 故构 造形 迹 十分 复 杂L 。 内北 侧 的米苍 山呈 近东 西 向展 布 , 1区 ] 其 东 末端 与 大 巴山 相抵 而 具 轻微 向北 位 移 ; 东侧 的川
别 , 层走 向不 同程 度地 向西偏 移 。 断 所 以, 在川 东 北 这样 复 杂 的造 山带 前 缘 地 区进 行 油 气 勘探 时 , 定 要 注意 在 变 形 强烈 之 中寻 找构 一 造 变 形 相对 较 弱 、 坏性 断层 较 少 和 形态 相 对 较 完 破
1 横 向构 造 式样 分析
根据 前 面 的论 述 可 以认 识 到 , 东北地 区飞 仙 川
愈 加 明显 。以飞 仙关 组 ( 2 为例 : 横 向上 的构造 图 ) 在
特 征差 异 明显 , 布 规律 同表 构 造层 次 相 同 , 展 以大 5 号 断层为 界 , 东北 侧表 现为 地层 的强 烈褶 皱 , 其 北西
图 2 飞 仙 关 组 第 四 段 底 面 地 震 反 射 构 造 纲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