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油表读数计算
油压表读数计算书

预应力油压表计算书1工程概况贺家坪二站台站台桥中心里程为DK63+983.1,全桥长98.78 m,桥梁右侧为贺家坪左线特大桥,现已施工完成,0号~2号墩台及基础为桩柱式墩,3号~6号墩台及基础为矩形实体桥墩接桩基础。
孔跨布置为1-(15.95+4×16.35+15.95) m现浇箱梁,单箱单室结构,每边跨现浇段长15.95m,顶板宽6m,底板宽3m,翼板悬臂长1.25m,梁高0.9m,腹板厚25cm,跨中顶板底板厚为20cm。
纵向预应力采用大吨位群锚体系。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 MPa ,弹性模量为Ep=1.95×105MPa,公称直径为15.2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技术条件符合GB/T5224标准。
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
2计算过程根据宜万施图(桥)33a-2,贺家坪二站台站台桥设计图纸,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 MPa ,弹性模量为Ep=1.95×105MPa,公称直径为15.2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张拉控制应力N1=1250 MPa,N2=1250MPa,N3=1340MPa,N4=1300MPa。
又根据预应力钢绞线检测报告及我国现行15.2mm钢绞线的技术规范:单股钢绞线参考截面积A=140mm2。
贺家坪二站台桥钢绞线统一规格为7束7根,那么7束钢绞线A7=140×7=980 mm2。
那么当张拉控制应力为100%时,N1钢绞线两端张拉力F N1=N1*A7=1250×980÷1000=1225KN;N2钢绞线两端张拉力F N2=N2* A7=1250×980÷1000=1225KN;N3钢绞线两端张拉力F N3=N3*A7=1340×980÷1000=1313.2KN;N4钢绞线两端张拉力F N4=N4* A7=1300×980÷1000=1274KN。
张拉油表读数计算2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δcon=0.72fpk=1339.2MPa 千斤顶型号 千斤顶型号 千斤顶型号 千斤顶型号 千斤顶型号 千斤顶编号 1# TY-5000 TY-5000 YY-200A YY-200A YY-200A 编号:250T-1# 编号:250T-2# 编号:70T-3# 编号:60T-4# 编号:24T-5# T束 油表编号 张拉应力 钢绞线股数 83024 张拉力 对应油表读数 油表编号 张拉应力 钢绞线股数 83023 张拉力 对应油表读数 F束 千斤顶编号 1# 油表编号 张拉应力 钢绞线股数 83024 张拉力 对应油表读数 油表编号 张拉应力 钢绞线股数 83023 张拉力 对应油表读数 Z束 千斤顶编号 1# 油表编号 张拉应力 钢绞线股数 83024 张拉力 对应油表读数 油表编号 张拉应力 钢绞线股数 83023 张拉力 对应油表读数 10% 223.32 6.00 10% 223.32 5.78 20% 12 446.64 10.89 20% 12 446.64 10.72 100% 2233.2 50.01 100% 2233.2 50.20 10% 9 167.49 4.77 10% 9 167.49 4.55 334.98 8.25 1674.9 37.86 334.98 8.44 20% 1674.9 37.78 100% 20% 100% 10% 186.1 5.18 10% 186.1 4.96 20% 10 372.2 9.26 20% 10 372.2 9.07 100% 1861 41.86 100% 1861 41.97 锚下张拉控制力 对应油表编号 对应油表编号 对应油表编号 对应油表编号 对应油表编号 186.1 KN y=0.0219x+1.1043 y=0.0221x+0.845 y=0.0863x-0.0109 y=0.0871x-0.3202 y=0.1869x+0.1806
预应力张拉压力表计算

压力表读数计算一、计算依据1、《琼海新建校区车站路市政道路工程(一期)设计图纸》;2、《千斤顶标定报告LX919001294-001~002》;(报告附后)二、计算公式1、千斤顶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如下式:b ax y +=其中:y —千斤顶力(KN );x —压力表读数(MPa ); a ,b —常系数。
2、力与应力关系如下式:p con A P σ=各项代表意义同伸长值计算。
三、油表读数计算(一)、1#油泵,YCW150千斤顶编号:707092,压力表编号:YQ11223386;线性回归方程P(f)=1.76+0.033679f ,则压力表读数计算如下:1、3束钢绞线:F=0.75*1860*140*3=585900N=585.9KN 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1=1.76+0.033679*58.59= 3.73(MPa )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585.9=117.18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2=1.76+0.033679*117.18=5.71(MPa )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1.76+0.033679*585.9=21.49(MPa )2、4束钢绞线:F=0.75*1860*140*4=781200N=781.2KN 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1=1.76+0.033679*78.12= 4.39(MPa )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781.2=156.24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2=1.76+0.033679*156.24=7.02(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1.76+0.033679*781.2=28.07(MPa)3、5束钢绞线:F=0.75*1860*140*5=976500N=976.5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1=1.76+0.033679*97.65= 5.05(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976.5=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2=1.76+0.033679*195.3=8.34(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6+0.033679*F=1.76+0.033679*976.5=34.65(MPa)(二)、2#油泵,YCW150千斤顶编号:509093,压力表编号:YQ11223377;线性回归方程P(f)=-1.71+0.034696f,则压力表读数计算如下:1、3束钢绞线:F=0.75*1860*140*3=585900N=585.9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1=-1.71+0.034696*58.59= 0.32(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585.9=117.18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2=-1.71+0.034696*117.18=2.36(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1.71+0.034696*585.9=18.62(MPa)2、4束钢绞线:F=0.75*1860*140*4=781200N=781.2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1=-1.71+0.034696*78.12= 1.0(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781.2=156.24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2=-1.71+0.034696*156.24=3.71(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2=-1.71+0.034696*781.2=25.39(MPa)3、5束钢绞线:F=0.75*1860*140*5=976500N=976.5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2=-1.71+0.034696*97.65= 1.68(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976.5=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2=-1.71+0.034696*195.3=5.07(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1.71+0.034696*F=-1.71+0.034696*976.5=32.17(MPa)根据以上计算,将千斤顶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汇总如下:千斤顶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表(三)、1#油泵,YDC250QX千斤顶编号:905425,压力表编号:HY60238;线性回归方程P(f)=-0.63+0.212929f,则压力表读数计算如下:单根钢绞线:F=0.75*1860*140=195300N=195.3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195.3=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0.63+0.212929*F1=-0.63+0.212929*19.53= 3.53(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195.3=39.06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0.63+0.212929*F2=-0.63+0.212929*39.06=7.69(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195.3=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0.63+0.212929*F1=-0.63+0.212929*195.3=40.96(MPa)(四)、2#油泵,YDC250QX千斤顶编号:811147,压力表编号:HY60236;线性回归方程P(f)=0.5+0.207143f,则压力表读数计算如下:单根钢绞线:F=0.75*1860*140=195300N=195.3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195.3=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0.5+0.207143*F1=0.5+0.207143*29.3= 4.55(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195.3=39.06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0.5+0.207143*F2=0.5+0.207143*39.06=8.59(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195.3=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P(f)=0.5+0.207143*F1=0.5+0.207143*195.3=40.96(MPa)根据以上计算,将千斤顶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汇总如下:千斤顶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表2019年12月23日新进场张拉机械(一)、1#油泵,YCW150B-200千斤顶编号:190818,压力表编号:19114527;线性回归方程F=28.12P+33.814,则压力表读数计算如下:1、3束钢绞线:F=0.75*1860*140*3=585900N=585.9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F1=28.12P1+33.814P1=(F1-33.814)/28.12=(58.59-33.814)/28.12= 0.88(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585.9=117.18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28.12P2+33.814P2=(F2-33.814)/28.12=(117.18-33.814)/28.12= 2.96(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8.12P+33.814P=(F-33.814)/28.12=(585.9-33.814)/28.12= 19.63(MPa)2、4束钢绞线:F=0.75*1860*140*4=781200N=781.2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F1=28.12P1+33.814P1=(F1-33.814)/28.12=(78.12-33.814)/28.12= 1.58(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781.2=156.24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28.12P2+33.814P2=(F2-33.814)/28.12=(156.2-33.814)/28.12= 4.35(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8.12P+33.814P=(F-33.814)/28.12=(781.2-33.814)/28.12= 26.58(MPa)3、5束钢绞线:F=0.75*1860*140*5=976500N=976.5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F1=28.12P1+33.814P1=(F1-33.814)/28.12=(97.65-33.814)/28.12=2.27(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976.5=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28.12P2+33.814P2=(F2-33.814)/28.12=(195.3-33.814)/28.12= 5.74(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8.12P+33.814P=(F-33.814)/28.12=(976.5-33.814)/28.12= 33.52(MPa)(二)、2#油泵,YCW150B-200千斤顶编号:190819,压力表编号:19114541;线性回归方程F=27.761P+53.529,则压力表读数计算如下:1、3束钢绞线:F=0.75*1860*140*3=585900N=585.9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F1=27.761P1+53.529P1=(F1-53.529)/27.761=(58.59-53.529)/27.761= 0.18(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585.9=117.18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27.761P2+53.529P2=(F2-53.529)/27.761=(117.18-53.529)/27.761= 2.29(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585.9=585.9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7.761P+53.529P=(F-53.529)/27.761=(585.9-53.529)/27.761= 19.18(MPa)2、4束钢绞线:F=0.75*1860*140*4=781200N=781.2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F1=27.761P1+53.529P1=(F1-53.529)/27.761=(78.12-53.529)/27.761= 0.88(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781.2=156.24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27.761P2+53.529P2=(F2-53.529)/27.761=(156.2-53.529)/27.761= 3.70(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781.2=781.2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7.761P+53.529P=(F-53.529)/27.761=(781.2-53.529)/27.761= 26.2(MPa)3、5束钢绞线:F=0.75*1860*140*5=976500N=976.5KN1)、10%控制应力时:F1=10%*F=0.10*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F1=27.761P1+53.529P1=(F1-53.529)/27.761=(97.65-53.529)/27.761= 1.58(MPa)2)、20%控制应力时:F2=20%*F=0.2*976.5=195.3KN对应油压表读数: F2=27.761P2+53.529P2=(F2-53.529)/27.761=(195.3-53.529)/27.761= 5.11(MPa)3)、100%控制应力时:F=100%*F=1*976.5=976.5KN对应油压表读数:F=27.761P+53.529P=(F-53.529)/27.761=(976.5-53.529)/27.761= 33.25(MPa)根据以上计算,将千斤顶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汇总如下:千斤顶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表。
第一次标定 梁场千斤顶张拉力与油表读数对应关系

千斤顶编号:14771
油表(传感器)编号: 140932850
x控制张拉力P(KN)
y油表张拉读数(Mpa)
15-3束
15-4束
15-3束
15-4束
75%
75%
75%
75%
0.0
0.0
0.00
0.00
58.6
78.1
2.52
3.22
117.2
156.2
4.61
6.01
293.0
390.6
10.90
14.40
585.9
781.2
21.38
28.37
615.2
820.3
22.43
29.77
y=Ax+B
y=0.03578x+0.42
x单位为KN
y单位为MPa
0.03578
常数B
0.42
2014.10.11
2015.04.10
【2014CG0822005】
计算:
张拉力比例
0% 10% 20% 50% 100% 105% 标定(校准)线性方程 系数A 标定(校准)日期 建议再校日期
156.2
4.43
5.83
293.0
390.6
10.75
14.26
585.9
781.2
21.29
28.32
615.2
820.3
22.34
29.72
y=Ax+B
y=0.03598x+0.21
x单位为KN
y单位为MPa
0.03598
常数B
0.21
2014.10.11
2015.04.10
千斤顶回归方程公式计算油表读数

千斤顶回归方程公式计算油表读数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千斤顶回归方程算油表读数这神奇的事儿。
你看啊,就好像厨师要根据菜谱精准下料一样,咱们得用这个方程来准确读出油表数。
回归方程嘛,就像是一把神秘的钥匙,能打开油表读数这个小秘密的大门。
一般来说,这个方程可能是类似y = ax + b这样简单又神奇的式子(这里只是简单举例哈)。
想象一下,这个x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它代表着某个影响油表读数的因素,可能是千斤顶的压力值之类的。
而a呢,就像是这个小精灵的魔法棒的放大倍数,要是a很大,那就像小精灵施展了超强魔法,对y的影响可不得了。
b呢,就像是这个魔法世界里的一个基础常数,不管怎么变,它就在那儿,像个固执的小老头。
那怎么根据这个方程算油表读数呢?假如说我们知道了x的值,就像抓住了小精灵。
那计算y(也就是油表读数)就像是让小精灵按照a的魔法棒规则,再加上那个固执小老头b的影响,然后得出结果。
比如说,x是5,a是2,b是3,那y就等于2×5 + 3 = 13,就好像是13这个数字从方程这个魔法阵里蹦了出来。
这油表读数啊,就像一个捉摸不定的小怪兽。
有时候,它可能因为一些小误差,就像小怪兽打了个喷嚏,让我们得到的数值有点偏差。
这时候,回归方程就像一个驯兽师,通过不断调整a和b这些参数,把小怪兽重新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再比如说,这个回归方程就像是一个超级精确的导航仪,而油表读数是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
如果方程里的系数出了问题,就像导航仪指错了路,那我们可就找不到正确的油表读数这个目的地啦。
有时候,我感觉这个计算过程就像一场有趣的猜数字游戏。
我们通过回归方程这个线索,在一堆可能的油表读数中找到那个正确的答案。
方程中的每个参数都是这个游戏的小提示,我们要像聪明的侦探一样,根据这些提示破解油表读数的密码。
而且啊,这个油表读数和回归方程的关系就像一对小冤家。
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对待方程,读数就会跟我们闹别扭,给我们一个错误的结果。
预应力钢绞线吨位、油表读数计算

钢束编号
1/2 下料 长度 承台横梁 与地系梁 长度
1/2 实际 张拉长度
控制张拉 单束长度
平均张拉 1/2 伸长 力(KN) 量(mm)
全桥伸长量 (mm)
L
L
PN
△L
△L
F1
F2
2#地系梁纵向后张伸长值记录表
设计伸 1、按照城市桥梁规范 CJJ2-2008 规范要 求;应以伸长值进行效核,实际伸长值与 总伸长值 张拉伸长 长值 斤顶);油表号;14115121 斤顶);油表号;14115129 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 钢束 (mm)(A+B 率 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 编号 端) % A 端伸 B 端伸 差应控制在±6%以内。 30% 60% 100% 超涨 30% 60% 100% 超涨 (mm) 长值 长值 (mm) (mm) (mm) 103 (mm) (mm) (mm) 103 256 (mm) (mm)
市政工程桥梁构件压浆记录表
编号 构件名称 第 一 次压浆 孔道 编号 压浆 方向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压力 (Mpa) 通过 情况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冒浆 情况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停 留 时间 (秒) 压浆 方向 压力 (Mpa) 通过 情况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畅通 工程名称 构件编号 第 二 次压浆 承包单 位 检查日期
斤顶);
30% 60%
1 2 3 4 5
15
35
35
3
千斤顶油表读数

75.2
729.6
13.8
中点0.0
13.8
50
13.8
100
13.8
150
13.8
200
13.8
250
13.8
300
13.8
350
15.1
368
21.0
418
28.6
488.6
43.4
538.6
75.2
609.2
15.97 105 16.13 106 16.31 107 16.49 108 16.65 110 16.83 111
28.0
28.0
29.1
31.3
32.5
35.0
38.9
42.8
46.6
50.5
54.3
58.2
62.1
65.9
68.4
69.8
73.7
80.0
18.0
中点0.0
18.0
50
18.0
100
18.3
150
19.7
200
21.2
230.3
24.9
250
27.6
300
31.0
350
34.4
409
37.8
450
564.6
43.4
635.2
75.2
764.6
13.8
中点0.0
13.8
50
13.8
100
13.8
150
13.8
200
13.8
250
13.8
300
13.8
350
13.8
402
15.1
张拉力及油表读数计算说明书

沈阜开发大道(丹霍公路十大线至新民外环段)改扩建工程第八合同段施工空心板张拉力、油表读数及伸长值&大连四方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沈阜开发大道改扩建工程第八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1年05月25日20米空心板张拉力、油表读数及伸长值计算说明书一、φ钢铰线初始张拉力(20%)及油表读数计算1、初始张拉力(20%)的计算P(20%)=σS其中:σ—控制应力1395MPaS—钢筋有效面积140mm22、油表读数计算1#千斤顶y=(回归方程由检测报告提供)2#千斤顶y=(回归方程由检测报告提供)其中:y—指示器示值x—负荷二、φ钢铰线控制张拉力(100%)及油表读数计算1、控制张拉力(100%)的计算%P(20%)=σS×100%其中:σ—控制应力1395MPaS—为钢筋有效截面积140mm22、油表读数计算1#千斤顶y=千斤顶y=其中:y—指示器示值x—负荷详细计算数值见下表20m空心板张拉力及油表读数[3、理论伸长值的计算ΔL=P/E×L其中:ΔL—理论伸长值(mm)P—设计控制应力P=1395 MPaE—弹性模量E=×105MPaL—张拉台座夹具至夹具距离L=66400mmΔL=1395/(×105)×66400=475mm4、实测值为ΔL实=ΔL初+ΔL终其中:ΔL初为初张拉力(20%)对应的钢铰线伸长值,实际取理论计算值的20%,ΔL初=95mm<ΔL终相对于初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按照桥梁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13米空心板张拉力、油表读数及伸长值计算说明书一、φ钢铰线初始张拉力(20%)及油表读数计算1、初始张拉力(20%)的计算'P(20%)=σS其中:σ—控制应力1395MPaS—钢筋有效面积2、油表读数计算1#千斤顶y=(回归方程由检测报告提供)2#千斤顶y=(回归方程由检测报告提供)其中:y—指示器示值x—负荷二、φ钢铰线控制张拉力(100%)及油表读数计算1、控制张拉力(100%)的计算|P(20%)=σS×100%其中:σ—控制应力1395MPaS—为钢筋有效截面积2、油表读数计算1#千斤顶y=千斤顶y=其中:y—指示器示值x—负荷详细计算数值见下表$13m空心板张拉力及油表读数》3、理论伸长值的计算ΔL=P/E×L其中:ΔL—理论伸长值(mm)P—设计控制应力P=1395 MPaE—弹性模量E=×105MPaL—张拉台座夹具至夹具距离L=56700mmΔL=1395/(×105)×56700=406mm4、实测值为ΔL实=ΔL初+ΔL终其中:ΔL初为初张拉力(20%)对应的钢铰线伸长值,实际取理论计算值的20%,ΔL初=81mmΔL终相对于初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按照桥梁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千斤顶计算方法实例

1、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mm)可按下式计算:=195300*68400/140/194000=492mm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L——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3、预应力筋张拉时,从固定端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伸长值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将预应力钢绞线拉直,锚固端和连接器处拉紧,在预应力钢绞线上选定适当的位置刻画标记,作为测量延伸量的基点,再从张拉端张拉控制应力到σcon 的20%并量测伸长值2,最后张拉到σcon,量测伸长值1,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可按下式计算:= l+ 2式中:l——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即10%σcon~20%σcon的实测伸长值(mm);一端固定,一端多根张拉。
千斤顶必须同步顶进,保持横梁平行移动,预应力钢束均匀受力,分级加载拉至设计张拉应力。
4、持荷,按预应力钢绞线的类型选定持荷时间2~5min,使预应力钢绞线完成部分徐舒,完成量约为全部量的20%~25%,以减少钢丝锚固后的应力损失。
5、锚固前,补足或放松预应力钢绞线的拉力至控制应力。
测量、记录预应力钢绞线的延伸量,并核对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其误差应在±6%范围内,若不符合规定,则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所以钢绞线的实测值在462mm和522mm之间。
6、张拉满足要求后,锚固预应力钢绞线、千斤顶回油至零。
7、预应力筋张拉及放松时,均填写施工记录。
千斤顶张拉力计算最新

校准方程:y=0.12+0.013147x
千斤顶编号:100724 油压表编号:0478 校准方程:y=0.24+0.013137x
油压表读书(Mpa)
备注
张拉分级(Mpa) 千斤顶张拉力(kN) 油压表读书(Mpa)
备注
3.60
0.1σk=126
264.60
3.72
7.08 18.07
单束钢绞线数量为15根 (B1、B2、Bb整束张拉)
0.2σk=252 0.516σk=650
3704.40 1365.00
48.90 18.17
单束钢绞线数量为15根 (B1、B2、Bb整束张拉)
34.91
1.0σk=1260
2646.00
35.00
油表读数与张拉力对应表
校准方程:y=0.49+0.211002x
油压表读书(Mpa)
备注
4.34
单根钢绞线张拉
0.1σk=130.2
346.33
4.81
0.1σk=130.2
346.33
0.2σk=260.4 0.5σk=651
692.66 1731.66
9.36 23.03
单束钢绞线数量为19根 (整束张拉)
0.2σk=260.4 0.5σk=651
692.66 1731.66
1.0σk=1302
3463.32
0.2σk=149.4
73.34
6.64
0.5σk=373.5
183.34
16.15
1.0σk=747
366.68
32.02
千斤顶油表读数与张拉力
千斤顶编号:100502 油压表编号:10012133
千斤顶油表读数计算公式

千斤顶油表读数计算公式
一、千斤顶油表读数相关理论基础。
(一)液压原理。
千斤顶是基于帕斯卡原理工作的,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在千斤顶中,通过油泵向油缸内注入液压油,使活塞产生向上的力来举升重物。
(二)力与压强的关系。
1. 压强公式。
- P = (F)/(S),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在面积S上的力。
2. 在千斤顶中。
- 设千斤顶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作用在活塞上的力F与油液对活塞产生的压力相等。
(一)已知条件与假设。
1. 假设千斤顶的活塞横截面积为S(单位:m^2)。
2. 已知重物的重力为G(单位:N)。
3. 设油表显示的压强为P(单位:Pa)。
(二)公式推导。
1. 根据力的平衡,千斤顶对重物的支持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即F = G。
2. 由压强公式P=(F)/(S),可得P=(G)/(S)。
- 油表读数反映的是压强值,所以如果已知重物重力G和活塞横截面积S,就可以通过P=(G)/(S)计算出油表的读数(压强值)。
例如:如果活塞横截面积S = 0.01m^2,重物重力G = 1000N,则油表读数
P=(G)/(S)=(1000)/(0.01)= 100000Pa。
轴力计算

轴力计算说明
计算公式:预加轴力=(设计轴力×支撑间距)×轴力施加比例÷SIN α;(α为支撑与围护墙的夹角)
或预加轴力=(预加轴力×支撑间距)÷SINα;(α为支撑与围护墙的夹角)
油表读数=预加轴力÷千斤顶内部截面积(按实际使用数量2只千斤顶计算)(是油缸内部截面积,说明书上有参数)
预加轴力转换为液压读数计算公式:
比如,设计轴力300KN/M(注意单位,表示沿地墙每米垂直方向所受的轴力),支撑间距3米,设计轴力=300*3=900KN,预加比例70%,预加轴力则=900KN*70%=630KN,如果是斜撑另加一个角度系数(÷SINα)。
油表读数=预加轴力÷千斤顶内部截面积(1套按2只千斤顶计算)1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140,截面积为15386mm2,两只截面积为30772mm2。
2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200,截面积为31400mm2,两只截面积为62800mm2。
3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250,截面积为49063mm2,两只截面积为98126mm2。
例:预加轴力630KN,两只200吨千斤顶,读数630000N/62800mm2=10.03MPa
有些设计院会直接给出轴力大小,比如1000KN(注意单位,直接是支撑的轴力,与支撑间距无关)。
后张法伸长量及油表读数计算(自己整理,欢迎补充)

100% 201.159 3017.385 P=0.0152X+1.1224 47.0
注:将千斤顶张拉力代入X
两端张拉,量出顶长度,计算实测伸长值 预 应 力 钢 筋 编 号 15%油表 读数阶段 的伸长量 (mm) 30%油表 读数阶段 的伸长量 (mm) 100%油表 读数阶段 的伸长量 (mm) 总伸 长值 (mm) 理论伸 长值的
实测伸长值(mm)
A端 B端 A端 B端 ① 1 ② 2
A端 ③
B端 3
A端 (②①)+( ③-①) 159
B端 (21)+ (3-1) 126 285 254-287
W
46
35
75
56
176
140
施加应力时的张拉力油表对应读数表
钢 编 绞 号 线 数 单根钢绞 千斤顶张 线张拉力 拉力(KN) (KN) 千斤顶(1#)/油表 (2845) 对应 油表 读数
张拉 级次
回归方程
15%
30.174
452.610
P=0.0152X+1.1224
8.0W Biblioteka 530%60.348
905.220
P=0.0152X+1.1224 14.9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 MPa=106 Pa=106 N/m2=1 N/mm2 1、工作长度段(工具锚到工作锚之间的长度)不考虑、,计算力 为工具锚处的力,即锚外张拉控制力,也就是千斤顶的张拉力: (单根) 其中: —锚下张拉控制力:(单根);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单根预应力筋的极限抗拉强度(即标准强度);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单根钢绞线的标准公称截面积(有效截面 积)为; —锚圈口损失力(一般规定不大于,规范中查得)。 2、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的关系如下式: 其中: —分段起点力,单位用; —分段终点力,单位用; —前的预应力筋长度,单位用 注意:无论是锚下张拉力(工作锚处的张拉力)还是其他处的,都 得按上式计算,图纸中给的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也可以直接用,但不够 精确。 3、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式中: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直线段取张拉端的张拉力,曲线段按上式 计算;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前段的摩阻力后剩余的有效拉力值,单 位为;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分段计算时,每段的起点张拉力,即 是前段的终点张拉力,单位为;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长度,单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