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林崇德)
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10~11岁儿童在数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 变化,这是小学儿童掌握数概念中从具体形象概 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 的一个转折点。
• 刘范等(1983)对8~15岁儿童关于交集概念的 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已具有掌 握简单交集概念 。
• 吕静等(1985)研究了儿童面积等分概念的发展。 研究表明:
3~4岁儿童只注意到了玻 璃杯的高度,认为细长的 杯子中水多。5~6岁儿童 似乎意识到了必须同时考 虑杯子的高度和粗细,但 无法进行比较。处于具体 运算阶段的8岁儿童认为, 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水量是不变的(守恒性)。
数量守恒。5岁儿童认为 第一个图的数量相等,第 二图的数量不相等。6~7 岁儿童能够正确辨认。
喻平 yuping1@ 南京师范大学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论
1.思维发展的基本假设 (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 再组织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和经常的,但它 造成的结果是不连续的,因此发展具有阶段性。 (2)发展阶段是按照固定的连续性顺序,一个接一 个出现,它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和社会的变化而 不同,但发展的先后顺序不变。
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1在前面框架基础上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确定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的成分完成各个学段学科核2参考国外各种评价理论并结合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3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测评对建构的评价体系进行检验修订和完善
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前思维运算阶段(2~7岁) • 第一,相对具体性。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活动, 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 第二,不可逆性。表现为关系是单向的、不可逆 的,不能进行可逆运算,还没有守恒结构。 • 第三。自我中心性。儿童以自我的经验为中心, 只参考自己事物。 • 第四,刻板性。一是在思考眼前问题时,其注意 力还不能转移,还不善于分配;二是的概括事物 的性质时,还缺乏等级观念。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十二章
03
司法鉴定与矫治
发展心理学在法律和犯罪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司法鉴定与矫 治方面的工作。通过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犯罪人的认知和情 感发展状况,可以为司法机关提供针对性的矫治措施和教 育方案,以帮助犯罪人重新融入社会。
THANKS
谢谢
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发展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自 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儿童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交往和 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评价和体验,包括自我尊重、自 我评价和自我期望等方面。自尊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行为、情感和社会适应性都有重 要影响。
评估和干预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包括对学生发展问题的评估和干预。通过评估学生的认知、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状况,教育者可以识别出学生的发展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 提供特殊教育、心理咨询等,以帮助学生克服发展障碍。
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障碍评估与干预
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评估和干预。通过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心理障 碍的发生率和特点,心理学家可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前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 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推 理,但尚未形成抽象思维。
具体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特别是对具体的、形象化的物
体和事件进行推理。
形式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 能够理解和处理概念、理论和
抽象观念。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有重要 影响,特别是语言和符号系统的发展。
05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曾经在全国讨论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一位厅局级干部觉得我们对核心素养概括得不好,他提出用八个字来概括,一个叫人文底蕴,一个叫科学精神。
当然我们对他的意见没有采纳。
因为在立德树人的问题上,还有一个社会参与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领域。
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一个是学习,一个是生活。
怎么学习?学会学习。
怎么生活?健康生活。
尤其是在高校,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
但我们要重视那位厅局级干部的意见,至少他肯定了我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他认为这就是核心素养,但这不能代表我们核心素养的全部,而确实是我们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中非常重要的素养。
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是什么?一是理性思维,二是质疑批判,三是勇于探索。
谈及核心素养,我经常要提到北大生物学的这位教授,他后来是北大附中的校长赵钰琳先生。
他年长我两岁,他跟我说,你们提出的批判质疑的问题太重要了。
他说他自己在当北大附中校长时,曾带领附中的师生们回北大调查了两种人。
一种是理工科的院士,因为北大的院士多,是我们北师大的多少倍;一种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如季羡林先生、汤一介先生等。
调查完以后,他问师生这些学者为什么获得了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调查的结果显示了两个字——质疑。
因此,我今天也要强调,我们今天讲核心素养的问题,质疑问题显得太重要了。
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为语文和数学这两门主课核心素养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的核心素养,一是数学的抽象,二是逻辑的推理,三是数学建模,四是直观想象,五是数学运算,六是数据分析。
我在中小学待了十三年,除了语文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不敢教,其他学科差不多都教过。
我教过数学,非常重视1952年提出的数学三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逻辑能力。
今天新的数学素养没有离开从1952年一直到2014年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也就是今天的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部召集人,教育部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
在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有广泛影响,被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美国《肯特信使报》把他与美国当代教育家本杰明·斯波克(B.Spock)相媲美。
本刊特约记者翟晋玉本刊记者王湘蓉1960年5月,19岁的林崇德即将从上海中学高中毕业,他憧憬着要当新时期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在那个崇尚以工业技术建设国家的“大跃进”年代,他和许多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一样,希望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
然而,连林崇德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人生之路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他后来没有成为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工程师,而是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林崇德当时的高三班主任。
这位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深深感动了林崇德,使他决意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
高中毕业时,他满怀激情地把所有大学报考表上的志愿都填为“师范”两字,结果如愿以偿,被全国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北师大录取。
当年高中班主任对他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去中小学做了13年教师。
1978年9月,林崇德考回母校当研究生,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1980年5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这一教就是37年。
加上前面在中小学的13年,到今年林崇德在杏坛已经耕耘了整整50年,不仅在学术上成就卓著,在教育上更是成果斐然,弟子高足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可谓桃李满天下。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北师大主楼心理学院办公室里,林崇德对记者侃侃而谈,自己的童年经历,当前教育的诸多问题,以及由他领衔负责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
1941年,林崇德出生于东海明珠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在海边长大的他对大海有很深的感情。
2023年《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2023年《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023年《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有人说,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
"明"就是智慧。
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
教育家的智慧不仅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幸福,更会带来孩子的幸福,教育的春天。
《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一书汇集了国内优秀教育专家的访谈录。
这些访谈围绕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等展开,展现了教育专家的智慧和研究途径。
书本保持了访谈的现场感,读来轻松愉快。
在教育家李振西异想天开的教育生涯中,彰显了教育家的魅力;在教育家李吉林身上让我感受到积极工作的无限动力,40岁才是她教育科研开始的年龄;在教育家顾泠沅的教育专著中,我又一次深刻学习了教育科研的组织原则和实施管理的过程;在教育家张思明身上,看到一位教育者勤学、求索的精神;在教育家张化万"将玩进行到底"的教育理念中,明确了小学教育的真谛;在教育家刘彭芝身上,让我感受到管理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在教育家康由岩身上,我们不得不感受到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忘我精神。
在这些教育家中,杨一清校长可能是距离自己比较近的一位。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大学的讲堂上,他专程来学校给我们作一场报告。
报告的内容虽已模糊,唯一记得的是他亲和的神情。
而后,几位好同学进入学军小学,对他更是称赞有佳。
第二次见他,是在两位同学的婚礼上,杨校长每次都热情洋溢地发表贺词。
就像是她们的家的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据说他现在退休后,还喜欢到学校修剪花草。
45年风雨历程,45年教书育人。
这位将一辈子献给学校的教育家,在学军小学发展的路上贡献了智慧和一生。
他的生命和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书中"校长是这样炼成的"的标题印证了杨一清校长的一生。
《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将智慧家的思想和经验传承给教育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当我们阅读智慧,用智慧武装自己时,我们也在智慧自己的人生。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例1: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大心理学林崇德教授)研究假设:从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抓起,通过实行最合适的教育措施,就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减轻学生的负担。
研究问题: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1)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2)培养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处置1:(1)实验教师系统自学儿童心理学科学知识,定期集体复习,定期按实验措施搞“培养思维品质教学观察课”。
(2)教学中的多种措施:相同性质的速算练,提供更多优选例题,使学生领会11种典型的应用题解题原理,教给学生11种编题方法,提倡独创性。
处置2:按常规展开教学样本:北京市县小学2~5年级8个班学生,每个年级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掌控班)每班35人,共280人。
因变量的操作意义:(1)用速度测儿童思维的敏捷性;(2)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试题测儿童思维的灵活性;(3)用归纳数量关系、推论、推理小说、排序图形面积、体积及运用算术法则等习题测儿童思维的深刻性;(4)用自导应用题的成绩测儿童思维的独创性。
使用的掌控方法:(1)研究前通过智力检查及语文与算术两科考试,成绩均无显著差异,组成一一对应等组(2)使用材料,都是全国通用教材(3)在校上课、自习及所有作业等相同(4)学生家长职业、成分大致相似(5)不增加练习量及特殊的家庭辅导实验设计:左右控制组设计o1×o2……o3o41例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选自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文,《心理科学》1996年第19卷)研究问题:(1)从发展教师自我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深入探讨角色发生改变、摄像机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课堂能力的不同维度及其发展速度研究(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系。
实验处置:对实验组展开干涉训练。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一章绪论所谓发展存有多种含义。
通常人们认知为泛指某人的快速增长、变化和进步。
在此含义上,与生长为同一语。
但严苛意义上、发展尤所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特别就是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将就是由于遗传因素,也可能将就是环境或自学的结果,这种变化既可是质变也可是量变。
而生长通常用作生理方面,对人类来说,生长从卵子受精已经开始,直到个体或非政府衰败年才的持续过程。
发展与生长两个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明朗比前两者更为繁杂,它存有两层含义。
其一为生理的明朗,即为身体上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臻至完善状态,生长终告暂停;其二为心理明朗,包含智能的明朗、情绪的明朗和社会性的明朗三个方面。
简言之,明朗就是本款年龄的快速增长自然而然发生的个体身心的蜕变与变化,明朗确定了练和经验。
一般说来,明朗不但确认个体发展的最大限度,同时也同意个体自学的效果和速度。
但生理明朗和心理明朗并不完全一致,这就构成了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人的发展所指的就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如同一条绵延的长河,时而可以引起B90的波涛,时而可以静静地推移着。
人的发展也可以存有起至存有条叶,存有激流涌入,存有平淡奔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
人从长大后,随着年龄的快速增长,心理和生理由直观至繁杂。
由低级至高级,由旧质至新质不断地变化。
相同年龄阶段存有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生理发展就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发展,但生理发展不是心理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
个体的发展除了靠生理结构机能外,更关键的就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人的心理发展做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从种系心理的演进,至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形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道“发展心理学”一词,是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虽然心理学家对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不论是儿童心理学还是发展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发展。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关于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5篇老虎不发威他就一只病猫!发威了他就是王者!所以人人都可以是王者但同时也可能是病猫,关键是你怎么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读这本书时我给我自己的卷首语是“只有先学会做家长,才能更好的做老师”,这里面有一点换位思考的意思。
读了一段以后真是感慨万千,一个教育家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他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本身,而是提供给我们教师的一本必要的参照和范本。
他在书中提到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要打要骂随你,我决不袒护!”家长在说这些话时,表情绝对是真诚的。
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加上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我想我们当老师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也见的很多,也许你会被他们的真诚信任而感动,但李老师却说他感到不安,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成功吗?他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
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因为,家长也是教育者!所以每次在家长会上李老师总要给他们朗读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的一句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都会影响你的孩子。
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就现在的教育者身上存在的浮躁,我不以为然,有的老师就爱标榜自己的卓越成就,实际上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是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
第5章 我国的思维发展研究
(五)辩证思维的发展
概念理解:自由,动静 概念理解:自由,动静…… 辩证逻辑判断:如判断并解释《 辩证逻辑判断:如判断并解释《巴黎圣 母院》 母院》中卡西莫多的美与丑 辩证逻辑推理:如对"守株待兔" 辩证逻辑推理:如对"守株待兔"故事 的推论
二,思维的发生
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 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儿童形成最初的 信号性的条件反射(如哺乳姿势反射) 信号性的条件反射(如哺乳姿势反射) 基于对思维的不同理解, 基于对思维的不同理解,研究者对个体 思维发生的时间,标志有不同的认识. 思维发生的时间,标志有不同的认识.
三,各年龄阶段思维发展基本特征
(一) 婴儿的思维特点
3岁前婴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岁前婴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直觉(观)行动思维:思维在直接感 直觉( 行动思维: 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 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只能对当时在做的 事,直接感知到或正在操作的物体进行思 考.
(二)幼儿的思维特点
1. 基本特征
下面算式中十个字母分别代表0-9,已知 下面算式中十个字母分别代表 , D=5,求其他字母代表什么数字. ,求其他字母代表什么数字. DONALD +)GERALD ) ROBERT
登山运动员翻过一座高山,上山, 登山运动员翻过一座高山,上山,下山各需要 3天.每个登山者最大负重量只能带 天的氧 天 每个登山者最大负重量只能带4天的氧 气和食品.那么, 气和食品.那么,他至少需要几个辅助人员帮 助才能顺利完成登山任务? 助才能顺利完成登山任务?辅助人员如何帮助 不要求翻山)? 他(不要求翻山)?
(1)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思维依靠表象, 具体形象思维: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 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 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林崇德,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专长为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学。
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
首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的第一位。
其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社会兼职30余种,是14所国内外高校的兼职教授。
林崇德教授说:"大学中学教师都要有爱的教育。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一直是林崇德处理与学生关系时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心理学的教授,正是由于林崇德给予学生这种近似于父爱的师爱,通过情感的沟通与互动,言传身教,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带成年学生应该轻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导师们在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绝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们.
发展心理学结构清晰新颖,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集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于一体,适合作为普通高校和各类师范院校的师生的
教科书,也适合于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和教育的人员使用,还适合关注孩子成长的广大家长朋友阅读。
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读林崇德先生《学习与发展》
横练 习” 。要求教 师在备 课 时做到
的非 智力 因素 ,指 “ 动机 、兴趣 、
感情 、意志和性格五个主要要素” :
目 标 明确 ;突出重点 ,讲好 难点 ,
说明疑点 :考虑到教材的实际 ,学 生 的实际和科 学发展 的最新 实 际 : 抓住 基础知识 和基本 技能 的训 练 .
何 体 现培 养 概括 能 力 、思 维 品 质 的。这一点具有很好 的借鉴意义 。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 。他
们将 课堂 教学基本 功概括 为 “ 讲、
写 、作 、画、演 ”五个字 。他们 的 教改 实验尤为重视对教师教学基 本
要前提 的.同时它又是其他 四个品 质 的具体表现 。
质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
的影 响 .认 为 “ 在 学 生 能 力 形 成 和
养 。就要重视学科教学 ,形成和发
展学 生 的学 科能 力 。所 谓 学科 能 力 ,一般包括 三个 内容 : “ 一是学 生掌握某 学科 的特殊能力 ;二是学 生在学习某学科 的智力活动及其有
炼、生动 、形象 、优美 、逻辑性强、 有启发 陛,讲 了上句学生想听下旬 ; 要求语 音语调要 把握好 抑扬 顿挫 。 不 能老 一个 调 。再如 板 书要 体 现
三是具体 的非智力 因素 。对学生学
习过 程 的考 查 可 以发 现 .学 习 是 在
的关系 .两者互为条件 。思维 的批 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 发展起来 的
品质 .只有深刻的认识 .周 密的思
学 习动机 的推动下进行 的,也就是 说 ,学 习这种特殊 的认知活动 ,要 受学 习动机来支配 ,学 习动机是一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心理素 质,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全面发 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等多种方法,应根据儿童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 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培养和指导 。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时期,具有 独特的心理特点。
个性、社会性和品德 发展也是小学儿童心 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习和思维发展是小 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 要方面。
02
小学儿童的学习
学习方式与特点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
01
02
03
04
树立榜样
通过家长、教师、同伴等榜样 的示范作用,引导小学儿童形
成良好的品德。
情境教育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小学 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社会
规范和道德准则。
奖惩措施
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对小 学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和
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共同促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思维品质
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方面。
培养方法
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如鼓励孩子 多思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辩论等。同时,也要 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避免过度压力和强制学习。
04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 发展
学校教育
教师的教育方式、学校氛围等都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中学生心理学 2013年 林崇德 创新思维发展
中学生心理学一、概述1.1 心理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林崇德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学的影响林崇德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对中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特别是在创新思维发展方面,林崇德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2013年,林崇德在创新思维发展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中学生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1 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
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中学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偏差等问题。
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2 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中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思维是指个体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和新事物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三、林崇德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3.1 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林崇德在研究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对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对问题的敏感性、对问题的理解力、对问题的解决力以及对解决方案的创造力等方面。
他还强调了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与实际问题的结合,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
3.2 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林崇德在研究中总结出了一套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这些策略包括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培养中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通过实践教学法培养中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中学生对解决方案的创造力等。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工作报告
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压力过大 ,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其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和实践能力。
创新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案例三:某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总结词:多元评价
详细描述:某高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改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考 试成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才艺展示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 素质。
案例四:某初中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
总结词:家校共育
详细描述:某初中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促进家校共育。
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核心素养培训,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实 施核心素养的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 度等多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综合素质。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指在 教育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
特点
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 该体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关注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并强调核心素养在实 践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性
05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体系的挑战与展望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1. 引言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发展过程。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林崇德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对该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林崇德教授的背景以及他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贡献。
2. 林崇德的背景林崇德教授于1960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地区,他在台北长大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大学时期,林崇德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随后,他前往美国留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正式步入学术界。
3. 林崇德的研究贡献3.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林崇德教授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对儿童的思维方式、知觉和记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
他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于儿童教育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研究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
林崇德教授在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发展过程,包括对自我概念和社会认同的理解。
他的研究为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促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3.3 创伤后心理发展的研究林崇德教授还在创伤后心理发展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关注并研究了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探索了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他的研究为创伤后心理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创伤干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4. 结论林崇德教授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青少年身份认同和创伤后心理发展的研究,林崇德教授为学术界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力和启发性的思考。
他的贡献促进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5. 参考文献1.Smith, J.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Cognitive Abilities(儿童认知能力的发育). Journal of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3), 325-340.2.Johnson, L. (2012). Adolescent Identity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青少年身份认同和幸福感).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6(2), 182-198.3.Williams, K. (2015). Trauma and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Journal ofTrauma Psychology, 27(4), 450-467.。
基于思维品质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基于思维品质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作者:***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20年第09期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中学物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教学设计就是“思维品质”在课堂落地的施工图。
因此,做好教学设计是有效培养思维品质的关键。
文章基于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特别在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研究方法、逆向思维、科学史实、证据意识与严谨的态度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从而帮助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体验情感。
关键词:思维品质;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9-0032-4林崇德认为:“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深刻性、创造性。
”基于科学思维品质,笔者完成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设计,内容如下:1 实验引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灵活性思维品质,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随机应变的程度。
在科学教学中表现为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迅速地引发联想,建立联系。
演示实验:大气压将易拉罐压扁。
教师:你们相信是我具有气功,隔空将易拉罐捏扁的吗?是谁让易拉罐变扁了?学生:空气。
评析:与瓶吞鸡蛋实验相比,易拉罐在热水中受热变扁的实验,具有如下优势:①实验现象具有冲击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②加热易拉罐时前排学生能看到易拉罐口“冒烟”,可以形成瓶内空气“跑出去”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大气压强”;③易拉罐从各个方向迅速、彻底地变扁这个现象,能为后面“大气压很大”“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提供证据;④通过实验激趣,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 类比推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敏捷性思维品质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具有一种正确且迅速的特征,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思维的敏捷性即为思维过程的速度,是在处理问题时能适应迫切情况,正确判断,迅速采取措施。
思维品质:学科能力的结构,应有思维品质参与(林崇德)
思维品质:学科能力的结构,应有思维品质参与(林崇德)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就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
因此,一个学生某学科能力的结构,当然包含体现个体思维的个性特征,即个体思维品质。
如上所述,在一定意义上说,思维品质是智力与能力的表现形式。
智力与能力的层次,离不开思维品质,集中地表现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思维品质上。
思维品质的这些表现,可以确定每个个体某学科能力的等级和差异。
所以在研究某学科能力的结构时,应考虑到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这五个思维品质。
那如何用学科的语言来建构并表达学科能力中思维品质的表现?以中学生语文能力中的“说”为例,敏捷性体现在:(1)迅速根据说话需要和命题要求组织语言材料,表达出来。
(2)及时敏捷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来,语言干净利落,不带零碎。
(3)简明扼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灵活性体现在:(1)善于生动形象地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概括性强。
(2)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多种方法(如取譬、引用、正反、比较、衬托等)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增强说服力。
(3)在谈话过程中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善于随时变换方式、语气来适应听者的接受心理,增强说话的效果。
创造性体现在:(1)自觉独立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面对面地谈话和讨论,能找出不止一个的答案或结论。
(3)表达的内容总含有新的因素、个人的感受和见解。
(4)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个性。
批判性体现在:(1)旗帜鲜明,有批判精神,在谈话、辩论中服从真理,修正谬误。
(2)辩证地分析问题,策略地表述观点,在谈话中发现对方不足,进行讨论、辩论。
(3)不断检查自己说的内容及思维过程,及时加以调整。
深刻性体现在:(1)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能抓住要点,一语破的。
(2)说话有较强的逻辑性,既全面而又有侧重,富于辩证法。
(3)说话前有周密思考,表达时能触及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北师大林崇德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一)思维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思维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学主要从智力的角度研究思维。
所谓智力和能力,就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且并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智力和能力属于个体差异,属于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有四个方面:1.从发展的水平差异来看:‘天才’的智商有正常的也有超常规的,目前心理学主要用智商来表示。
是否智商高就有成就,智商低就没有出息呢?调查发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智商均属于中等智商或者说正常智商。
因此看一个人还要看非智力非能力的因素。
如美国前心理学会会长,著名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是靠非智力因素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智商仅仅可作为发展的基础,人的智商有差异只说明发展的水平有差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结果。
2.从一个人的发展方式看:一个人的认识和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
在心理学上叫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个性从智力认识的角度:有些幼儿有主见,但有些幼儿什么都依赖、什么都问老师或家长,有些幼儿处于两者之中。
3.从不同的智力类型看:从智力组成类型来看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均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能力来组合使用。
比如语文考了90分的三名同学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智力类型。
4.从一个人智力表现范围看:(1)学习和非学习领域是否成绩好的有出息而门门补考的就一定没有出息呢?其实学习好的人可能有出息,学习不好的人可能照样有出息。
人的智力表现领域是不一样的;(2)表演和非表演领域表演领域指音体美的表演能力,有的人在表演领域有出众的才华,有些人没有这样的天赋但能在非表演领域如鱼得水。
(3)学术和非学术领域有些人做学问不行但其它的却很在行,亦即心理学认为智力会表现在——发展上、方式上、组成的类型上、表演范围上。
什么叫智力和能力?它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即成功的解决问题或良好的适应性。
从定义上说就是指成功的解决每个问题、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指概括的、间接的解释事物本质联系的,规律性的一种认知过程。
(三)智能结构:1.天赋或者心理机制的亚结构即思维结构,说的是智力能力。
我们要承认思维有先天性,同时强调遗传跟人的智力、能力、思维发展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关键是环境与教育。
2.认知亚结构,它又包括思维(核心)、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这就是各种智力的成分模式,所有这些都围绕思维来进行,构成智能的结构。
3.非认知因素或动力亚结构4.智力的学科能力亚结构随着人的成长,科学、音乐、美术能力等构成多层次、多因素、多维度的多元智能。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皮亚杰)(一)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动作感知阶段(0~2岁) 主要靠动作靠感知觉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还不能进行逻辑推导,也既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可依据具体的事物进行逻辑推导;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能够用假设进行推理的阶段。
(二)皮亚杰的实验:a.数目对应孩子十个鸡蛋与十个杯子谁多?幼儿的表现不能守恒。
b.长度守恒两根一样长的木棍挪动位置,幼儿的认识不能守恒。
c.液体守恒同样一块橡皮泥捏的油条和大饼状,问谁大?幼儿不能够守恒;d.面积守恒相同大的二十间屋,问分开的与不分开的屋谁大?很多幼儿回答“房子分开的大”;e.容积守恒用积木的三间房搭成平房和多层楼,幼儿说容积不一样;f.三座山实验红黄蓝三座山的实验中,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得出的结论不同……;g.辨别液体高矮大小不一样的杯子,装上容积一样多的水后,在杯中看起来高低不一样,孩子的认识不能守恒;......(三)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a.幼儿阶段主要靠表象来进行思维;b 幼儿思维没有建立起守恒和可逆性。
c 幼儿智力集中于问题某一方面时,就不可能同时注意于另一方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我谈自己的认识,关于幼儿思维的特点。
1.我们同意皮亚杰:幼儿阶段(3-6、7岁)主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智力发展的两个基础:生理指标、大脑发展的指标。
一个是量一个是质,量主要是脑重;质的变化主要看脑电波。
为什么人的思维能够发展,生理上有它的指标,因此各阶段的思维不一样,除积累文化知识外,后天教育很重要。
幼儿期间,思维材料是脑的量和质发展的结果,由于都没有成熟,故接触事物必然是感知与动作,慢慢才有语言的发展(2岁半),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依靠具体形象或表象思维,而不是依靠改进材料思维。
我通过30年代末调查研究——婴幼儿连到小学的1200多个孩子,发现有4个思维水平:第一级水平:直观行动的感知概括,即能够分辨大小、多和少。
比如我要的,我要多多的糖。
第二级水平:笼统的概括。
必跟具体实物联系起来,产生了概念的萌芽。
第三级水平:直观言语的事物概括。
有一定的计数能力,如有的幼儿能数到100,但数的分解组合、大小、顺序却受到一定局限。
第四级水平:表象言语的概括。
数的概括,换句话说,数概念包括哪些内容?一是了解数的实际意义;二是了解数序及大小,知道8比9小;三是数的分解与组合。
许多幼儿进入直观言语阶段但不能进行分解组合。
如果幼儿可以掌握10以内的数的分解组合,才可以说幼儿掌握了10以内的数概念。
2.抽象逻辑性思维开始萌芽幼儿到底有没有抽象逻辑思维?有人用大量的非语言材料进行实验,发现幼儿推理能力相当强,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幼儿阶段抽象思维已萌芽”,比如大小、多少、方位的问题等幼儿就能进行推理。
三、幼儿思维的培养(一)从思维特点来看,概括是思维的主要特征理论上的认识:概括是人们形成、掌握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智力品质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为什么说概括是思维的前提?幼儿聪明与笨主要看他的概括水平,5、6岁的幼儿若接触大量生活,形成大量形象的语言,进入小学就能够进行很好的概括。
实践上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的过程,知识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
幼儿阶段进行复述,有的孩子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有的全部说完也只是简单重复。
(二)从思维的层次来说,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a.思维的深刻性。
指能够透过表面来剖析事物的本质和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要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推理、归纳推理、对比推理、类比推理)。
b.思维的灵活性。
就是说能把各种问题进行相关联,能灵活的处理一些问题。
实际就是一题多解。
c.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最高表现,也是最高水平,能够求新立异,不苟同,有新的见解新的创旨。
美国人叫他变通性,美国最典型的两道试题,其一:红砖有什么用处?其二:丈夫爱妻,可惜妻是哑巴,终于医治好了,可妻能说话后就爱唠叨,丈夫听不进妻的唠叨声,又跑去找医生把自己的耳朵治聋——给这个故事命题。
创造性思维强调新颖独特还不够,还要有价值、有意义。
从婴儿阶段开始,就应该鼓励孩子有意义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
内容上是思维加想象,应该容许、保护幼儿阶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维,给予引导,即分解思维进入到逻辑推理的思维,而两者结合就是创造性思维。
d.思维的敏捷性。
指遇到问题能够很迅速的做出决定,比如竞赛时的抢答。
思维会表现出的情况:准确而又迅速的;迅速而不准确的;准确而不迅速;不准确也不迅速。
结合创造性游戏、积累性游戏、幻想游戏、假定游戏,多做实物的引导。
如搭积木。
思维的差异上,有人动作发展比较好,有人情感发展比较好,有人抽象逻辑比较好,但在幼儿阶段还是全面发展的好。
(三).认清思维结构,抓好智力训练第一、思维目的:即适应;第二、思维的过程:强调分析和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有信息加工、创新加工、平静加工,不管怎么说都是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幼儿园要从小培养思维的过程;第三、思维材料:感性材料表象很重要,慢慢上升到概念的材料;第四、思维监控:即反思、元认知,这是最重要的知其然之知所以然的思维;第五、思维的非智力因素。
(四)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促进智能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
韦氏量表者叫韦肯斯马,他曾经在1949年解剖了所有获得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档案材料,发现他们在年轻时期和少年时期智商是90~110,很少有超常的,之所以能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因为他们非智力因素出众。
五个非智力因素a.情感强度若听说要考试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行,无所谓也不行,中等强度最合适。
情感的性质和智力活动性质要一致。
与智力问题有关的还有一个是求知欲、理智感。
b.意志过程意志出众是所有心理学家都强调的。
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
c.个性意识倾向性一是兴趣,兴趣是成才的契机。
二是动机;三理想,也就是成就动机。
d.性格一为豁达、一为勤奋。
性格上的勤奋与智力有关的气质,即脾气、秉性,因为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往往表现在强度上——有人灵活,有人不灵活,有人沉着老练,有人沉不住气,这些情况都与智力活动有关系。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1.动力的作用——非智力因素能够引发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
2.需要鼓励往往取决于我们的孩子的意志,脾气、认知方式、非智力因素,各种各样的智能。
3.勤能补拙。
有些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所表现出的撒谎等小问题都不放过,非常好。
教育就应该从小出发,因材施教顾及到每个人的脾气、性格,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若能结合儿童思维升级训练系统“逻辑狗”,那么就能够全面发展孩子们的智力能力。
(注:此稿为2004年1月8日林崇德教授在国家十五课题“幼儿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发展研究”开题会上的录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