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评价方法-1

合集下载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0.4
<0.01
<100
<1
岩石热解(Rock Eval)
系指烃源岩评价,其特点是利用热 解法,直接分析岩样,样品用量少, 简便、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可对钻 井剖面做初步生油评价。
岩石热解分析仪
RockEval6
原理:测出岩石中的热蒸发及热裂解烃类的 绝对含量。利用程序升温将岩石样品中的烃 类物质热蒸发及热裂解分离出来,再由载气带 入FID分别检测
超临界抽提方法
有机质的转化率
岩样和煤样
对于岩屑,则先用镊子仔细挑选出真正有代 表性的岩石碎片,然后用水洗去表面沾污的泥 浆、泥土等杂质,在用氯仿或苯-甲醇混合溶 剂淋洗 1-2分钟,低温干燥后粉碎过筛,装 瓶待用。为防止碎样时因发热而使部分有机质 挥发、变质,我们一般用密封式化验制样粉碎 机或用铜研钵人工研碎。
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
氧化还原条件:还原条件
II 烃源岩地球化学
有机质的丰度 有机质的类型 成熟度指标 有机质的转化率 油源对比
有机质的丰度
主要的指标:有机碳
(干酪根 +可溶有机质) 氯仿沥青A
泥质岩石:0.5%--- 15% 碳酸盐岩: 0.1%---- 0.3%
有测机定元仪素
原理:将被测物质(固体、液体)放入高
的温H2O气炉、体燃N2物烧。质,将采生其用成它吸的的附气干体—扰混解气合吸体物装清主置除要分后为离,C,余O2再下、 用热导或红外检测器检测出各种气体含 量,最后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计算出各种元 素的百分含量。
C/H=6~7.5 C/H=7.5~9
生油岩系指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 和一定地史阶段中形成的生油岩 与非生油岩石的组合
泥质岩石烃源岩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64
第 38 卷 第 2 期 2017 年 4 月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Vol.38 No.2 Apr. 2017
㊃ 新技术介绍 ㊃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Kevin McCarthy Katherine Rojas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Daniel Palmowski 德国 Aachen Martin Niemann 法国 Roissy-en-France Artur Stankiewicz 法国 Clamart Kenneth Peters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Mill Valley

第 38 卷 第 2 期
Kevin McCarthy 等: 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65
和准确描述分析具有开发前景的含油气系统的所有 要素。因此, 除了要正确评价其远景构造中的储层、 圈闭和盖层, 勘探与生产公司还必须评估源岩的生 油能力。石油地球化学通过分析控制烃源岩丰度和 分布的要素和过程, 能够帮助提高勘探与开发效率, 为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建模提供宝贵的输人资料。本 文介绍了地学家用来评价源岩质量、 数量和成熟度 的基本地球化学原理和方法。
随着油气远景区的勘探日趋复杂, 越来越多的勘探与生产公司正在转向采用地球化学方法来 评价烃源岩这一决定一口井成败的关键要素。 每个油气远景区都源于烃源岩。每个远景区 (无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远景区, 也不管是石油还 是天然气远景区) 是否具有开发前景都取决于其烃 源岩。如果不具备油气来源, 开发远景区所必须研 究的所有其他要素和过程都变得无关紧要。 从广义上讲, 烃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的细粒岩 石, 在一定程度的温度和压力下能够生成油气。生 成石油的潜力直接取决于其体积、 有机质丰度和热 成熟度。尽管烃源岩的体积 (取决于层厚和面积) 也很重要, 但本文将主要讨论其他两个特征要素。 有机质丰度是指岩石中蕴藏的有机质种类和含 量。热成熟度是指烃源岩暴露于热过程的时间。 烃源岩在沉积层下埋藏越深, 积热越高。其中的有 机质经过热变而生成石油。 不同盆地其油气生成机理也不一样, 具体取决 于沉积相、 埋藏史、 构造特征及其他地质过程; 但大 致都沿袭相当简单的模式。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 沉积后、 发生微生物发酵过程, 把部分有机质转化 成生物甲烷气。随着埋藏深度越来越深, 依据盆地 的地热梯度, 积热越来越大, 有机质渐渐热变成不 溶性物质, 即干酪根。随着热量的进一步积聚, 干 酪根继续热变。上述系列热变导致后期生成的石 油化合物的演变。随着热量继续积聚, 干酪根继续 转变, 最终生成沥青和石油。变成石油后, 干酪根 更加贫氢。成熟度增加也使原来比较复杂的石油 化合物结构变得简单-通常一开始是油, 然后变成 湿气, 最后是干气。 这一基本模型是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即含油气系统) 。这一概念解释了油气生成、 排 出、 运移和积聚过程, 而烃源岩是其基础 (图 1) 。常

海拉尔盆地巴彦塔拉地区烃源岩评价

海拉尔盆地巴彦塔拉地区烃源岩评价

类 型和 有 机质 成熟 度 等指标 进 行 了研 究与评 价 , 分析 认 为 巴彦塔 拉 地 区主 要 发育 三 套烃 源 岩 : 钵庙 铜 组、 南一 . 大一段 , ; 和 其烃源 岩有 机质 丰度 以 中等一 好 为主 , 有机质 类型 为 I~ Ⅱ型 为主 , 其中 南一段 为 优 质烃 源 等。 巴彦塔 拉地 区整体 上烃 源岩成 熟 门限大 约在 1 0 m 左 右 。 50
2 6
内 蒙古 石 油 4 - Lx
2 1 年第 4 00 期
海拉 尔 盆 地 巴彦塔 拉 地 区烃 源 岩评 价
魏 国 庆
( 大庆油田有 限责任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龙江 大 庆 黑 131) 6 7 2

要: 根据 巴彦塔拉 地 区 2 7口井所钻遇 地层 的烃 源岩 地化分 析 成果 , 对该 区有 机质 丰度 、 机 质 有
巴彦 塔 拉 地 区烃 源 岩 测 试 数 据
南一 段 暗色 泥 岩 有机 质 丰 度普 遍 较 高 , 有 机 其 碳 含量 在4 2 4 . 0 之 间 , . 5  ̄0 5 4 平均值 为2 3 ; . 4 氯 仿 沥青 “ 含 量 为 0 4 7 ~00 2 % , 均 值为 0 A” .18 。09 平 . 1 6 ; 烃潜 量分 布 在 3 ~O 2 mg g岩 石之 间 , 88 生 6 .1 / 平 均值 为 1 . 9 / 。 1 9 mg g 该层烃 源 岩有机 碳 、 氯仿沥 青 “ 含量 和 生烃 潜 量三 项有 机质 丰度 参 数平均 值 均 A” 达 到或 超过 好 烃 源 岩评 价 标 准 , 生 烃 能力 极 高 的 是 优 质烃源 岩 。南二 段 暗色泥 岩有 机质 丰度特 征要 略 低于 南一 段 , 其有 机碳 含量在 4 51 .6 之 间 , .0 ~O 1 5 平均 值 为 2 1 ; 仿 沥青 “ 含 量 为 0 29 ~ 0 .2 氯 A” . 52 . 0 0 , 均值 为0 0 4 ; 08 平 . 6 7 生烃潜 量分 布在 1 . ~ 66

塔城盆地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塔城盆地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塔城盆地古生界烃源岩评价摘要:从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对塔城盆地古生界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的烃源岩进行评价,同时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评价结果认为塔城盆地煤系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其他烃源岩为非-差烃源岩,不具备生烃潜力,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依据。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类型塔城盆地1 地质背景塔城盆地是在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的新生代山间盆地,是一个多旋回的叠加复合型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端,西准噶尔褶皱带内,周缘被海西期的褶皱山系环绕,盆地的西半部延伸至哈萨克斯坦境内。

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2.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志留系烃源岩以暗灰色灰岩、灰紫色凝灰礫岩、暗色泥岩、板岩为主。

该套地层露头暗色泥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很低,有机碳含量仅为0.07%,氯仿“A”含量为0.0021%,生烃潜量(S1+S2)为0.04mg/g,属于非生油岩。

泥盆系烃源岩为一套暗色泥岩、凝灰岩夹生物灰岩、沉凝灰岩夹煤层、煤线。

下泥盆地层露头泥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差,有机碳含量很低,其值小于0.10%,氯仿沥青“A”含量为0.0013%,生烃潜量为0.03mg/g,该套泥质烃源岩为非生油岩。

中泥盆地层露头泥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0.38%~1.12%,氯仿沥青“A”含量0.0016%~0.0099%,生烃潜量为0.05~0.11mg/g,该套泥质烃源岩为差生油岩。

煤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其含量为13.19%,氯仿沥青“A”含量为0.3393%,生烃潜量为39.65mg/g,煤系烃源岩为好的生油岩。

上泥盆地层露头泥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很低,有机碳含量为0.09%~0.13%,氯仿沥青“A”含量为0.0022%,生烃潜量为0.04~0.12mg/g,该套泥质烃源岩为非生油岩。

总体来看泥盆系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差,为非-差生油岩,而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好于泥岩。

石炭系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和火山岩,其烃源岩为暗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线。

煤系烃源岩TOC测井资料评价方法讲解

煤系烃源岩TOC测井资料评价方法讲解

炭质
泥岩

泥岩
相对含量(%)
91
0.5
8.5
62
7
31
66
2
32
57.5
42.5
100
90.2
3.7
6.1
76.7
4.4
18.9
100
100
79.9
12.3
7.8
100
0
87
13
0
炭质
泥岩

泥岩
累计厚度(m)
445.9
2.94
72.54
8.19
135.96
4.12
102.925
42.14 36.27 65.92 76.075
已发现中下侏罗系水西沟群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为该盆地内油气藏 的主力烃源岩层
井名 柯27井 堡参1井 大步2井 吉深1井
累计
层位
厚度(米)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490 117 206 179 31 244 415 53.5 169.5 560.77 106.44 99.89
三、统计法计算有机碳含量
单参数模型建立(相关性不高,最大R2=0.4985 )
lgR与有机碳交会图 100
10
暗色泥岩
煤、碳质泥岩
1
y = 24.337x - 22.167 R2 = 0.5832
y = 5.1651x - 5.8019 R2 = 0.4985
0.1 0.5 1 1.5 2 2.5 3 3.5 4 4.5
1
0.1 150
y = 0.075x - 14.811 R2 = 0.4913

烃源岩 评价ppt课件

烃源岩 评价ppt课件


演化阶段 成岩作用 深成作用
干酪根类型 Ⅰ Ⅱ 1.25 1.34 1.20 1.19
煤 Ⅲ 1.48 1.18
1.57
1.12
有机质丰度指标
从分析原理来看,有机碳即包括占岩石有机质发部分的干酪根中的 碳,也包括可溶有机质的碳,但不包括已经从烃源岩中所排出的油气中 的碳和虽然残留与岩石中,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因而挥发性较强的轻 质油和天然气中的碳。
有机质丰度指标
3、生烃势

对岩石热解分析得到的S1称为残留烃,相当于岩石中已由有机质生 成但尚未排出的残留烃, 也被称为游离烃或热解烃。分析所得S2为裂解 烃,本质上是岩石中能够生烃但尚未生烃的有机质,对应着不溶有机质 中的可产烃部分。所以(S1+S2)被称为Genetic Potential,中文译为生烃 潜力或生烃潜量,本书建议译为生烃势(油气地球化学)。它包括烃源 岩中已经生成和潜在能生成的烃量之和,但不包括生成后已经从烃源岩 中排出的部分,单位是mg/g。
有机质丰度指标
2、氯仿沥青“A”和总烃(HC,10-60)



氯仿沥青“A” 是指用氯仿从沉积岩中溶解出来的有机质。反映了沉 积岩中可溶有机质的含量,通常用占岩石质量的百分比表示。严格地讲, 它作为生烃和排烃作用的综合结果,只能反映烃源岩中残余可溶有机质 的丰度而不能反映总有机质的丰度。 总烃 氯仿沥青“A”中饱和烃和芳香烃之和称为总烃。通常用占岩石 质量的百万分作单位。它反映的是烃源岩中烃类的丰度而不是总有机质 的丰度。 从本质上看,氯仿沥青“A”和总烃是一个残油、残烃量的指标,因 此,其价值高,可能不一定表明生烃条件好,反而可能只是烃源岩的排 烃条件不好,即指示这类烃源岩对成藏的贡献可能有限。

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特征评价

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特征评价

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特征评价沧东凹陷位于中国东部,是华北地台东部中生界以来陆相盆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沧东凹陷石炭系凹陷格局完整,古近系烃源岩丰富,具有优良的勘探潜力。

其中的孔二段烃源岩是该区域的主要锁水岩系之一,对其进行详细的特征评价,对于沧东凹陷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孔二段烃源岩地质背景孔二段地层位于沧东凹陷古近系时期,属于石炭系凹陷的一部分。

该地层主要由软,灰质、碳质泥页岩、页岩、沥青页岩、沥青岩等组成。

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时期陆相盆地的充水、缺水交替作用,不断上升而形成烃源岩层。

1. 有机质丰度高:透镜状、点状或团块状的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量一般在2%以上,最高达到8%左右。

其中有机质主要以腐泥为主,蜡藻为辅,螺旋藻、腐藻等为次要。

2. 有机质类型丰富:孔二段烃源岩中的有机质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藻类、腐泥、藻类、腐藻等。

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使得该烃源岩的组分多样,有机质类型丰富。

3. 烃源岩生物成分特征:孔二段烃源岩的主要生物成分为蜡藻和腐泥,其中蜡藻主要发育在页岩和泥页岩中,腐泥主要发育在灰质泥岩和石英岩中。

4. 成熟度较高:孔二段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已经经历了高温高压的作用,成熟度较高,主要在干酪根三期、干酪根四期程度。

5. 矿物成分丰富:孔二段烃源岩中富含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等,矿物成分丰富。

三、孔二段烃源岩成藏条件1. 优良的成岩环境:孔二段烃源岩形成于陆相盆地,虽然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了多次受热变质作用,但是仍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有机质,具备了很好的成藏条件。

2. 丰富的沉积物质来源:孔二段烃源岩地层所受到的来自陆地和海洋的沉积物质输入很丰富,有利于烃源岩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

3. 适宜的干酪根条件:孔二段烃源岩的热成熟度很高,有利于干酪根的生成和有机质的富集,使得成藏条件更为优越。

四、沧东凹陷油气资源勘探潜力1. 沧东凹陷地处华北地台东部,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垂直分布,盆地内地层水平分布,对油气资源的富集有利。

烃源岩评价PPT学习教案

烃源岩评价PPT学习教案

氯仿 沥青 "A"
饱和烃,% 芳香烃,% 饱和烃/芳烃 非烃+沥青质,% (非烃+沥青质)/总烃 峰型特征
40~60 15~25
>3 20~40 0.3~1 前高单峰型
20~40 5~15 1~3 40~50 1~3 前高双峰型
20~30 5~15 1~1.6 50~60 1~3 后高双峰型
5~17 10~22 0.5~0.8 60~80 3~4.5 后高单峰型
下 限标准 的确定 直接关 系到我 国油气 资源量 预测。
第7页/共32页
一、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我国碳酸盐岩油气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
成烃演化阶段
镜质体反射率Ro (%)
有机碳(%)
气源岩
油源岩
未成熟-低成熟
<0.75
0.2
0.3
成熟-生油后期 0.75~1.3
0.15
0.2
湿气阶段
1.3~1.8
0.1
(l)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如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 熟度;
(2)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定量评价,如生烃强度、生烃量、排烃 强度,等。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 价
第2页/共32页
烃源岩评价概述 定性评价
有机质的 丰度
烃源岩的地 球化学特征 评价
Note:从原理上讲,烃源岩的体积也 是决定 其生烃 量的重 要因素 ,但烃 源岩的 体积受 控于其 发育厚 度和分 布面积 ,主要 是一个 地质问 题而不 是地球 化学问 题。但 作为实 际应用 ,则必 需回答 烃源岩 的发育 厚度与 分布面 积等烃 源岩的 体积数 量问题 。
Io
0.0 0.0
390 410 430 450 470 490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是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开篇部分,通过简洁扼要地介绍研究主题、目的、方法和结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文章,引言部分的概述将重点介绍烃源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重要。

烃源岩是地球上蕴含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而言,了解和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确定勘探区的潜力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评价,可以揭示烃源岩中油气生成的潜能和资源量,并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对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可以测定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母质类型等重要地质参数,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潜力和优势区。

除了经典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也应运而生,为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因此,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2019年最新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概述部分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兴趣,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旨在为烃源岩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内容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

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烃源岩地化特征评价摘要:烃源岩对应的英文为Source rock,从本意上讲,它应该既包括能生油的油源岩,也包括能生气的气源岩,但过去多将它译为生油岩。

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国内早期的油气勘探主要瞄准着对油的勘探。

因此,油气地球化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油而不是气。

这可能是早期的有关专著和教材也多冠以“石油”而不是“油气”的原因所在。

相应地,生油岩这一术语在地化文献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沿用。

随着我国对天然气重视程度的逐步、大幅提高,有关天然气的勘探和地球化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需要区分油、气源岩。

因此,本文中以烃源岩替代早期的生油岩来涵盖油源岩和气源岩。

关键词: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

前言烃源岩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确定有效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的基础。

烃源岩评价涉及许多方面,虽然在不同勘探阶段以及不同的沉积盆地,评价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l)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如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2)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评价,如生烃强度、生烃量、排烃强度等。

本人主要介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方面:1.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丰度是指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质的数量。

在其它条件相近的前提下,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丰度)越高,其生烃能力越高。

目前,衡量岩石中有机质的丰度所用的指标主要有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总烃和生烃势(或生烃潜量Pg,Pg=S1+S2)。

1.1有机质丰度指标1.1.1总有机碳(TOC,%)有机碳是指岩石中存在于有机质中的碳。

它不包括碳酸盐岩、石墨中的无机碳。

通常用占岩石重量的%来表示。

从原理上讲,岩石中有机质的量还应该包括H、O、N、S等所有存在于有机质中的元素的总量。

但要实测各种有机元素的含量之后求和,并不是一件轻松、经济的工作。

考虑到C元素一般占有机质的绝大部分,且含量相对稳定,故常用有机碳的含量来反映有机质的丰度。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第四节

烃源岩及其评价
一、烃源岩的概念 烃源岩包括油源岩、气源岩和油气源岩。Hunt(1979)对 烃源岩的定义: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排出了足以形成 工业性油、气聚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
二、烃源岩的评价


通常从有机质数量、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三个方 面对其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 (一) 有机质的数量 有机质的数量包括有机质的丰度和烃源岩的体积。有机质 丰度是烃源岩评价的第一位标志,其主要指标为有机碳、 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百分含量。

3.岩石热解分析 Espitalie等发展了一种快速评价烃源岩特征的热解方法, 即烃源岩评价仪,它是用岩石热解分析仪直接从岩样中测 出所含的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 S2)和二氧化 碳( S3 )与水等含氧挥发物以及相应的温度,温度可逐 步加热到550℃(图3-31)
氢指数(S2/有



1.镜质体反射率法 镜质体反射率也称镜煤反射率(R0),它是温度和有效加 热时间的函数且不可逆性,所以它是确定煤化作用阶段的 最佳参数之一。 镜质体反射率可定义为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强度与入 射光强度的百分比。镜质体反射率的主要类型有最大 (Rmax)、最小(Rmin)和随机(R e)3种,

(据胡见义等,1991)



(二) 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的类型常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 (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来加以区分。 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常用的研究 方法有元素分析、光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解 分析等。
1.元素分析 Tissot和
Durand等根据 干酪根的元素 组成分析,利用 范氏图上H/C和 O/C原子比的演 化路线将干酪 根分为Ⅰ、Ⅱ、 Ⅲ型,如图3- 30所示:

烃源岩定量评价.

烃源岩定量评价.

成烃(油、气)转化率X
1.热模拟实验法 2.化学动力学法 3.物质平衡法
1.热模拟实验法
2.化学动力学法
K Ae
E RT
K——反应速度常数,它同原始物质的浓 度随时问的变化有关: A——频率因子; E——活化能(千卡/摩尔); T——绝对温度(凯氏温度)(=273+℃); R——气体常数(1.987卡/克分子.度)。
设干酪根(KEO)成烃过程由一个系列(NO个) 平行一级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对应的活化能为EOi, 指前因子AOi,并设对应每一个反应的原始可反应潜 量(这里用反应分率表示)为XOi0,i=1,2…NO, 即
KEO1 XO10 O1 XO1
KO1
KEOi XOi 0 Oi XOi
XG XGi ( XGi 0 (1 exp(
i 1 i 1
NG
NG
T
T0
AGi EGi exp( )dT )) D D
3.物质平衡法
有机母质转化前的初始重量(M0)等于转化后 的残余有机母质重量(M)和各种产物重量(Xi, i代表不同的产物组分)之和。
CH m0O n0(原始有机质)→X1CH m1O n1(残余有 机质)+X2CH m2 O n2(油)+X3CH m3(烃气) + X4CO2+ X5H2O+ X6H2
通过数学上提供的优化算法,即可求得使 Q(Xi)最小(趋近于0)的一组Xi的取值, 从而可求出各种产物的生产量(或生成率)。
三、Rock-Eval分析所得的生烃势法
Rock-Eval分析所得的S1代表源岩中已经生成的 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或称之为游离烃或热解烃),S2 则代表源岩中能够生烃但尚未生成的有机质的含量 (从实验分析的角度讲,称之为裂解烃),两者之和 (S1+S2)称为生油势。 包括源岩中已经生成的和潜在能生成的烃量之和, 但不包括生成后已从源岩中排出的部分。而将(S1+ S2)/TOC 称为生烃势指数。显然,源岩的生烃势是 其中有机质数量、性质和排烃效率的综合反映。而生 烃势指数则只与有机质的性质和排烃量有关。

鄂尔多斯盆地延211井烃源岩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延211井烃源岩评价
2 1 第3卷 第 期2 2页 0年 0 1 2 22 0 1
云 南 地 质
C5—0/ IN 0—8 N 11 S 14 15 3 4P S 0 8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2 1 烃源 岩 评 价 1井
李 向阳 ,苗建宇 ,胡永胜
( .大陆动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 质学系 ,陕西 1 2 .延长石油 ( 集团 )天然气勘探开 发部 ,陕西 西安 摘 西 安 70 6 109 7 00 ) 100
2 8~2 1 4 5.
[ ] 张士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气源及勘 探方 向 [ ] 2 J 。天然气工业 ,19 ,1 ( )1~ . 94 4 3 4
[ ]夏新 宇 ,洪峰 ,赵林 。烃源岩生烃潜 力 的恢 复探 讨 :以鄂尔 多斯盆 地下奥 陶统 碳 酸盐岩 为例 [ ] 3 J 。石油与 天然气 地
25 1
了生 产效 率 。 参 考 文 献
[ ]国家质量技术监 督局 .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法测 定烧 失量 . B T35 7 1—19 s 19 0 3 准 ・ 1 G / 2 .2 9 9 I ].9 9— 8— 0批 [ S T 7 .9 0 7 2 Y / 5 5 1—2 0 ,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 ]. 2 s [ ]熊德琼 ,马小 纪 ,雷远春 .高铝陶瓷原料的瓷坩埚熔样法 及其 测定 [ ]. 3 J 武汉 工业 大学学报 ,19 ( ) 9 0 2 ,6—1- 2
油 母质 , 一2. % 到 一 5 0 Ⅱ 65 0 2 % 为 型 生油 母质 ,大于 一 5 o Ⅲ型生 油母 质 。根据 实 验 结果 显 示 ,石 盒子 2%为 组未 检测 出碳 同位 素 ,而 马家 沟组 中则 含 有 较 多 的碳 同位 素 ,且 8 C值 远 远 大 于 一 5o o Ⅲ型 生 油母 B 2c 为 % 质 ,表 明其 干酪跟 类 型 比较 差 ,为腐 殖 型有 机 质 。

烃源岩 评价

烃源岩 评价

二、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作用标志与成熟度评价




1、沥青反射率(Rb) 影响沥青反射率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沥青的成因及其热演化特征。 Jacob(1985)根据镜质组反射率与沥青反射率大量数据对比研究提出 下列相关关系式: Ro=0.618Rb+0.4 丰国秀(1988)用四川盆地样品分别通过热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系 列建立了两个相关关系式: Ro=0.3195+0.6790Rb (根据热模拟) Ro=0.336+0.6569Rb (根据自然演化)



3、单体烃同位素组成 单体烃同位素是指原油或沥青中单一烃类化合物碳同位素。由GC— C—MS(气相色谱—氧化燃烧炉—同位素质谱)或称在线同位素分析仪 完成。 正构组分单体烃碳同位素有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变轻的趋势(鹿 洪友等,2003)。用正构组分的单体烃同位素分布可以区分有的来源。
3、 有机质成熟度
-30 -15~-20
四、依据干酪根的热失重特征判识干酪根的类型

干酪根在受热过程中会发生裂解,产生挥发性的产物,因此残余干 酪根的重量会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热失重,即是指受热前 干酪根的重量减去受热后干酪根的重量。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由于产烃潜 力不同,因而失重量也会不同。对成熟度相近的样品,干酪根的类型越 好(产烃潜力越大),相同条件下的失重量越大,即各类干酪根的热失 重量顺序为:Ⅰ型>Ⅱ型>Ⅲ型,这三类干酪根的最大失重量分别可达干 酪根原始重量的80%、50%和30%左右。
二、依据红外光谱(官能团)特征划分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的红外光谱带可以分为脂族基团、芳香基团和含氧基团三大 类。对相近成熟度的有机质样品来说,脂族基团含量越高,而芳香基团、 含氧基团含量越低,则类型越好。因此,依据这些集团(谱带)的相对 强度,可以选择许多比值来表示有机质的类型。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沉积物和原油的碳优势指数的分布 (据 Bray等,1965 ) Bray等
(4)环烷烃 随埋深的增加,环烷烃的环数从以三- 随埋深的增加,环烷烃的环数从以三-四环为主变为以单 双环为主。 -双环为主。 (5)生物标志化合物 随埋深和温度的增加, 随埋深和温度的增加,干酪根热降解的新生烃类使来自生 物的烃类受到稀释,与其相邻的正烷烃比较, 物的烃类受到稀释,与其相邻的正烷烃比较,其含量随成 熟度的增加而减少。 熟度的增加而减少。
中国陆相油源岩评价标准
油源岩类别 好油源岩 项目 岩相 干酪根类型 H/C原子比 H/C原子比 有机碳含量% 氯仿沥青A 氯仿沥青A% 总烃含量/10 总烃含量/10-6 总烃/有机碳/% 深湖-半深湖相 腐泥型 1.7~1.3 1.7~ 3.5~1.0 3.5~ 0.12 500 6 半深-浅湖相 中间型 1.3~1.0 1.3~ 1.0~0.6 1.0~ 0.12~ 0.12~0.06 500~250 500~ 6~3 浅湖-滨湖相 腐殖型 1.0~0.5 1.0~ 0.6~0.4 0.6~ 0.06~0.01 0.06~ 250~100 250~ 3~1 河流相 腐殖型 1.0~0.5 1.0~ 0.4 0.01 100 1 中等油源岩 差油源岩 非油源岩
在煤岩显微组成中,镜质体最丰富,反射率居中,而壳质 在煤岩显微组成中,镜质体最丰富,反射率居中, 组反射率低,惰质组最高( 32) 组反射率低,惰质组最高(图3-32)
图3-32 卢森堡中里阿斯统页岩有机质 不同组分反射率分布直方图 (据 Hagermann,1978) Hagermann,1978)
(据胡见义等,1991) (据胡见义等,1991)
(二) 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的类型常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 有机质的类型常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 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来加以区分。 (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来加以区分。 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 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常用的研究 方法有元素分析、光学分析、 方法有元素分析、光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解 分析等。 分析等。

湖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评价标准

湖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评价标准

湖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评价标准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据黄第藩等,1990)烃源岩级别分布岩相烃源岩评价指标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10-6产油潜量mg/g好烃源岩深湖-半深湖>1.0>0.1>500>6.0较好烃源岩半深湖-浅湖0.6-1.00.05-0.1200-500 2.0-6.0差烃源岩浅湖-滨湖相0.4-0.60.01-0.05100-2000.5-2.0⾮烃源岩河流相<0.4<0.01<100<0.5熟(Ro<0.6)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据王铁冠等,1995)烃源岩级别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有机岩⽯学指标有机碳%沥青“A”%总烃含量×10-6产油潜量mg/g显微组分含量,%壳质组+腐泥组含量,%好烃源岩>1.4>0.1>500>6.0>4.0>2.5较好烃源岩0.8-1.40.05-0.1200-500 2.0-6.0 2.5-4.0 1.0-2.5差烃源岩0.5-0.80.01-0.05100-2000.5-2.0 1.0-2.50.5-1.0⾮烃源岩<0.5<0.01<100<0.5<1.0<0.5中国煤系泥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陈建平,1997)烃源岩级别烃源岩评价指标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产油潜量mg/g很好烃源岩 3.0-6.0>1.2>0.7>20好烃源岩 3.0-6.00.6-1.20.3-0.7 6.0-20中等烃源岩 1.5-3.00.3-0.60.12-0.3 2.0-6.0差烃源岩0.75-1.50.15-0.30.05-0.120.5-2.0⾮烃源岩<0.75<0.15<0.05<0.5陆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SY/T 5735-1995)(现⽤标准)指标湖盆⽔体类型⾮⽣油岩⽣油岩类型差中等好最好TOC(wt%)淡⽔-半咸⽔<0.40.4~0.6>0.6~1.0>1.0~2.0>2.0咸⽔-超咸⽔<0.20.2~0.4>0.4~0.6>0.6~0.8>0.8“A”(wt%)<0.0150.015~0.050>0.050~0.100>0.100~0.200>0.200 HC(wt10-6)<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 (S1+S2)(mg/g)<22~6>6~20>20注:表中评价指标适⽤于成熟度较低(Ro=0.5%~0.7%)烃源岩的评价,当热演化程度⾼时,由于油⽓⼤量排出以及排烃程度不同,导致上列有机质丰度指标失真,应进⾏恢复后评价或适当降低评价标准。

烃源岩评价方法

烃源岩评价方法

总烃(×10-6) >1000 有机碳(%) S1+S2(mg/g) “A”(%) >3 >10 >0.25
总烃(×10-6) >1000
高成熟过成熟
Ⅰ-Ⅱ1
Ⅱ2
有机碳(%)
>1.5
>2.5
0.7-1.5
1.2-2.5
0.2-0.7
0.4-1.2
<0.2
<0.4


二、烃源岩评价标准
海陆交互相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陈建平等,1997 )
氯仿沥青“A”(%)
S1+S2(mg/g)
0.28-2.0
20-200
0.08-0.28 0.04-0.08 0.015-0.04 <0.015
6.0-20 2.0-6.0 0.5-2.0 <0.5
总烃(×10-6)
氯仿沥青“A”(%)
800-5000
0.60-3.00 60-300 1500-8000
罗诺夫等
亨特 田口一雄 埃勃 法国石油研究所 美国地化公司 挪威大陆架研究所 庞加实验室 黄第藩(1995) 傅家谟等(1986)
0.2
0.29,0.33 0.2 0.3 0.24 0.12 0.2 0.25 0.1 0.1-0.2 0.4
刘宝泉(1985,1990)
郝石生(1989,1996) 程克明 黄良汉(1990) 秦建中等(2004) 薛海涛、卢双舫(2004) 夏新宇、戴金星(2000) 四川石油管理局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大港油田研究院
有 机 质 类 型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烃 源 岩 生 烃 史
生 烃 热 模 拟 结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碳(%)
碳质泥岩
35-40 >120
>700
18-35 70-120
400-700 >5.5 >300 >400 >25000
10-18 35-70
200-400 2.0-5.5 200-300 275-400 6000-25000
6-10 10-35
60-200 0.75-2.0 100-200 150-275 1500-6000
2、根据油源对比确定有效烃源岩下限 有些地球化学家主张碎屑岩烃源岩可选用 1%作为有机碳下限
二、烃源岩评价标准
有机碳下限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相去甚远
国内外不同单位及学者提出的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
单位或学者 Placas(1990) Tissot(1984) 碳酸盐岩烃源岩 0.3,0.5 0.3 0.5 泥岩烃源岩 单位或学者 梁狄刚等(1998,2000) 陈丕济等(1985,1986) 碳酸盐岩烃源岩 0.5 0.1-0.2
>1.5 <0.1 >70-90 <10 >80 <-28
>75% >55 <15 <25 >2.0
<0.8 >0.3 <10 >70-90 <0 >-25
<50% <20 >45 >45-55 <0.8
注:适用范围:Ro=0.5-0.8%
二、烃源岩评价标准
烃源岩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划分(许怀先等,2001)
氯仿沥青“A”(%)
S1+S2(mg/g)
0.28-2.0
20-200
0.08-0.28 0.04-0.08 0.015-0.04 <0.015
6.0-20 2.0-6.0 0.5-2.0 <0.5
总烃(×10-6)
氯仿沥青“A”(%)
800-5000
0.60-3.00 60-300 1500-8000
油源岩类型 评价参数 有机碳(%) 泥岩 氯仿沥青“A”(%) S1+S2(mg/g) 总烃(×10-6) 很好 3-6 >0.12 >20 >700 好 3-6 0.06-0.12 6-20 300-700 烃源岩级别 中等 1.5-3 0.03-0.06 2-6 120-300 差-很差 0.75-1.5 0.015-0.03 0.5-2 50-120 非 <0.75 <0.015 <0.50 <50
低成熟
0.5-0.8
2.5-3.0
435-445
1.2-1.0 1.2-1.0
黄色
0.25-0.40
成熟
0.8-1.3
>3.0-4.5
445-480
1.0
1.0
深黄色 浅棕色棕黑色 黑色
>0.40
高成熟
1.3-2.0
>4.5-6.0
480-510



5、古环境条件
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氧化还原条件(还原条件)
总之,生烃物质为岩石内所含的有机质,生烃能力与 有机质富集的数量和质量有关,有机质丰度及类型与其所 处的古环境、古气候等地球化学条件有关。
提纲
一、概述 二、 烃源岩评价标准 三、烃源岩分布 四、烃源岩静态地化特征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罗诺夫等
亨特 田口一雄 埃勃 法国石油研究所 美国地化公司 挪威大陆架研究所 庞加实验室 黄第藩(1995) 傅家谟等(1986)
0.2
0.29,0.33 0.2 0.3 0.24 0.12 0.2 0.25 0.1 0.1-0.2 0.4
刘宝泉(1985,1990)
郝石生(1989,1996) 程克明 黄良汉(1990) 秦建中等(2004) 薛海涛、卢双舫(2004) 夏新宇、戴金星(2000) 四川石油管理局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大港油田研究院
高成熟— 过成熟
Ⅰ-Ⅱ1 Ⅱ2-Ⅲ
有机碳(%)
二、烃源岩评价标准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秦建中等,2005 )
演化阶段 有机质类型 评价参数 有机碳(%) Ⅰ-Ⅱ1 未成熟成熟 Ⅱ2 S1+S2(mg/g)
烃源岩级别
很好 >2 >10 好 1-2 5-10 中等 0.3-1 2-5 差-非 <0.3 <2
演化 阶段
未成熟
Ro (%)
<0.5-0.6
孢粉颜色指 数SCI
<2.5
Tmax (℃)
<435
CPI
OEP
ααα-C29甾烷 孢粉颜色 20S/20(S+R)
浅黄色 <0.25
油气性质及产状 生物甲烷,未熟 油、凝析油 低熟重质油、凝 析油 成熟中质油 高熟轻质油、凝 析油、湿气 干气
>1.2
>1.2Sl+S2(mg/g) NhomakorabeaC/C(%)
>500
>6.0 20-8
500-200
6.0-2.0 8-3
200-100
1.0-0.5 3-1
<100
<0.5 <1
二、烃源岩评价标准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划分标准(许怀先等,2001)
有机质类型 氯仿沥青“A”族组成 岩石热解参数 饱/芳 HI D S2/S3 峰型特征 主峰碳 Ⅰ >3.0 >500 >70 >20 前高单峰型 C17、C19 Ⅱ1 3.0-1.6 500-350 70-30 20-5 前高双峰型 前C17、C19 后C21、C23 1.5-1.2 0.1-0.2 70-50 10-20 80-40 -28--26.5 75-60% 55-35 15-35 25-35 2.0-1.2 Ⅱ2 <1.6-1.0 <350-100 <30-10 <5-2.5 后高双峰型 前C17、C19 后C27、C29 <1.2-0.8 >0.2-0.3 <50-10 >20-70 40-0 -26.5--25 60-50% <35-20 >35-45 >35-45 <1.2-0.8 Ⅲ <1.0 <100 <10 <2.5 后高单峰型 C25、C27、C29
烃源岩级别 岩相 岩性 Toc(%) “A”(%) 好 深湖-半深湖相 深灰-灰黑色泥岩 >1.0 >0.1 较好 半深湖-浅湖 灰色泥岩为主 1.0-0.6 0.1-0.05 较差 浅湖-滨湖 灰绿色泥岩为主 0.6-0.4 0.05-0.01 非 河流相 红色泥岩为主 <0.4 <0.01
HC(×10-6)
350-800
160-350
60-160
<60
<0.05 <2.0 <160
0.30-0.60 0.10-0.30 0.05-0.10 20-60 800-1500 6.0-20 350-800 2.0-6.0 160-350
煤岩
S1+S2(mg/g) 总烃(×10-6)
二、烃源岩评价标准
陆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黄第藩等,1992 )
150-500 1.0-2.5 2-5 0.05-0.15 150-500 0.4-0.8 0.6-1.5
0.03-0.05
50-150 0.5-1.0 0.5-2 0.03-0.05 50-150 0.2-0.4 0.35-0.6
<0.03
<50 <0.5 <0.5 <0.03 <50 <0.2 <0.35
一、概述
1、起源
油气成因 有机成因 石油地质:生、储、盖、圈、运、保 无机成因 早期成因(初次运移,成熟度)
晚期成因(深成变质作用)
2、概念
生油岩、油源岩: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或具有生成油气潜力的岩石 --蒂索 (Tissot,1978) 气源岩:早期油气勘探认为煤只能生气,高成熟生油岩 烃源岩、油气源岩:曾经产生并排出了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物 --亨特(J.M.Hunt,1979) 可能烃源岩:已经生成、或有可能生成,或具有生成油气潜力的细粒岩石 --盆地评价早期无法确认 有效烃源岩:已经生成并排出了具有商业性油气的源岩 --已获得油气或见到油苗,可以确认下限
总烃(×10-6) >1000 有机碳(%) S1+S2(mg/g) “A”(%) >3 >10 >0.25
总烃(×10-6) >1000
高成熟过成熟
Ⅰ-Ⅱ1
Ⅱ2
有机碳(%)
>1.5
>2.5
0.7-1.5
1.2-2.5
0.2-0.7
0.4-1.2
<0.2
<0.4


二、烃源岩评价标准
海陆交互相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陈建平等,1997 )
H/C HI (mg/g) (原子比)
“A”(%)
>400
>1.25
>0.25
0.15-0.25
500-1000 1.5-3 5-10 0.15-0.25 500-1000
0.05-0.15
150-500 0.5-1.5 2-5 0.05-0.15 150-500
<0.05
<150 <0.5 <2 <400 <1.25 <0.05 <150
有 机 质 类 型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烃 源 岩 生 烃 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