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物流学概论》笔记【1-4章】【本科】{可打印}

第一篇物流总论第一章物流概述第二章物流的分类与形式第一章物流概述本章关键词:物流、商流、物品、物流学、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理念。
复习思考题:1。
举例说明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P2-32.如何理解商流与物流之间的关系?P43.如何理解物流的概念与内涵?P6-104。
请简要说明物流活动的构成。
P11—125.什么是物流的生产性和社会性?P136.请简要说明“物流学"的课程定位。
P157。
结合实际说明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P15-168。
“黑暗大陆”和“第三利润源”的内涵是什么?P17-189。
为什么说“物流是市场的延伸”?P1810。
物流系统与物流一体化理念的区别在哪里?P19—21第一节商流与物流一、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1。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2。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3.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二、流通的内容1.商流;2.物流;3.信息流和资金流。
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1。
商流与物流的统一;2。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四、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1。
结算程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分离;”信汇“、”电汇“;”托收承付“;”三角结算“2。
购销方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预购;赊销;分项付款3。
期货市场形成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4.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第二节物流的概念一、物流概念的起源;1915年阿奇·萧《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1974年鲍尔索克斯《后勤管理》等二、“物流”称谓的由来;1956年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PD”物的流通”,,于70年代末直接引入二战期间,美军建立了“运筹学”丰富了“后勤学”,于80年代初引入三、物流的定义;1。
历史上的物流定义:日本通商省物流调查会;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日本专家汤浅和夫;1976美国物流管理委员1/ 10会;美国察尔斯·塔夫;1985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1985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1994欧洲物流协会;1998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对物流的通俗解释:“物流”泛指手持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过程。
物流运输与配送笔记 第11章 配送运输合理化

第11章配送运输合理化11.1配送运输的概述11.2.3不合理配送运输的形式(1)与配送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1)过远运输:指选择供货单位时,不就地就近获取某种商品或物资,而舍近求远从外地或远处运来同种商品或物资,拉长运输距离的运输2)迂回运输:指不经过最短线路绕道而行的运输,为“近路不走走远路”运输两种运输的区别★过远运输:是因为商品或物资供应地舍近求远的选择拉长了运输距离★迂回运输:是因为运输线路的选择错误拉长了运输距离(2)与配送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1)对流运输:又称作“相向物流”,指同类的可以互相代替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远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前。
有两种形式:明显对流和隐蔽对流★明显对流:指同类(或可以互相代替的)的货物沿同一线路的相向运输★隐敝对流:指同类(或可以互相代替的)的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的平行路线上或不同时间进行相反方向的运输2)倒流运输:指同一批货物或同批货物中的部分货物,由发运站至目的站后又从目的站向发运站方向倒运3)启程或返程空驶:空车无载货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
造成原因:◆没有利用社会化的配送体系,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工作失误,计划不周全◆车辆过分专用,导致无法达运程货等(3)与配送运输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1)重复运输:指同一批货物由产地运抵目的地途中,没有经过任何加エ和必要的作业的处理,也不是为联运或中转的需要,而在途中停卸重复装运的现象2)无效运输:指被运输的货物杂质(如圆木材使用时出现的边角余料、煤炭中的矿石等)过多,使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物资的运输。
30%圆木的边角余料的运输基本上就属于无效运输3)运力选择不当:指不根据货物数量或重量要求,使用不相匹配运输工具所进行的运输,为超载、超时运输或浪费运力的运输11.3.2配送路线优化计算直送式配送运输(又称“最短路径法”)◆直送式配送运输是指由一个供应点对一个客户的专门配送,即一对一的配送模式。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笔记物流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将商品、信息和资金从供应链的起点向终点流动的过程。
物流管理则是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的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本篇文章将介绍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物流概念、物流成本、物流网络以及物流技术。
一、物流概念物流是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从供应商到生产商,再到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物质流动。
物流包括物料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环节。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高效管理,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会涉及到各种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和库存成本等。
这些成本需要通过物流管理来进行控制和降低。
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精细化的库存管理,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三、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指物流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包括供应链、仓储和配送网络。
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包括采购、生产和分销等。
仓储则是将物流中的货物进行储存和管理,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配送是指将货物从仓库送达最终的消费地点。
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企业可以实现物流加速和成本降低。
四、物流技术物流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和工具。
物流技术的应用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自动化仓储设备、运输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追踪与共享,提高运输和仓储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五、物流管理的挑战尽管物流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化市场的出现使得物流网络更加复杂,需要处理跨国的供应链和国际物流。
其次,跨部门和跨企业的合作需要建立起共同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物流管理还需面对环境可持续性和风险管理等问题。
六、物流管理的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物流管理也在不断演进。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初级凤凰教育出版社重点笔记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初级凤凰教育出版社重点笔记一、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1、物流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是物料,移动和方法。
①要研究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物料;②要全而了解物料的移动情况,包括距离、路线状况;③在上述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优化合理的运作方案。
2、物流系统优化方法:①评分优化法:②优缺点比较法;③系统分析法。
二、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化改造的目标(略)三、MRP、MRPII、ERP(一)MRP的数据与逻辑物料需求计划(MRP):MRP军决了订货点法的不足,是一种根据产品生产的实际需求和预测来决定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的方法,可提供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把采购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
MRP 系统目标是:确定每项物料在每个时区的需求量,以便为正确地进行生产库存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MRP输入数据:1.生产总日程计划,即主生产计划(MPS)。
2产.品的物料清单(BOM和各种材料、零部件明细表3.库存记录文件(1)具体数据段(2)库存状态数据段(3)辅助数据段。
MRP回答了4个问题:A、要生产什么?(根据主生产计划)B、要用到什么?(根据物料清单)C、已经有了什么?(根据库存记录)D、还缺什么?何时购买?(由MRP+算)(二)MRPH的概念与系统特点1、MRR的概念: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把财务子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管理共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
2、MRR!系统特点:()MRPH把企业中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管理系统。
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
(2)MRPH所有数据企业的中央数据库。
各子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实现了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3)MRPH的计划编制是从上到下,由粗到细。
物流中心运作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物流中心运作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一、人员管理
1. 合理设置人员编制,根据不同岗位定义工作职责清晰。
2. 员工培训,定期安排上岗训练和再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素质。
3. 员工考核,采取月度或者季度考核方式,积极激励员工工作。
4. 员工流动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二、库存管理
1. 库存分类合理,明确类、类库存。
2. 库存周转率和库存准确率是核心指标,要日常监控跟踪。
3. 库存物料领用和盘点制度要严格执行。
4. 预警库存设置合理,及时采购补货。
三、作业管理
1. 作业流程标准化,明确各个节点流转要求。
2. 作业效率监控,控制作业单元成本。
3. 仓储机械设备保养和预备备件管理。
4. 采取容错措施提高作业质量。
四、安全生产管理
1. 应对安全生产主要隐患开展专项整治。
2. 员工作业培训和安全考核应重視安全生产。
3. 加强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4.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以上就是物流中心运作管理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希望能对你企业物流管理有所帮助。
物流管理读书笔记

物流管理读书笔记
知识点框架:
- 物流管理的概念与范畴
- 物流流程与环节
- 物流成本与效益
- 物流信息技术
- 物流战略与规划
思维部分:
- 老师分析物流流程优化思路
- 讲解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的推导过程
- 解题时对于不同情况的应对技巧
重难点和易错点:
- 重点标注物流信息技术的关键要点
- 用特殊颜色标注容易混淆的物流概念
- 标记物流成本核算的易错步骤
补充点:
- 老师提到的当前物流行业的新趋势
- 实际案例中物流管理的创新做法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 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 对物流管理未来发展的个人见解。
代码05376物流管理专业库存管理二最新最全自考小抄自考笔记

1、库存理论:1915年哈里斯就提出了“经济批量”问题,20世纪50年代主要方法包括经济批量模型(EOQ)和对库存分类管理的方法(ABC分类)20世纪7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20世纪80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MRPⅡ2、库存inventory:指暂时闲置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
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存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与资源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3、库存分析的目的:(1)、应该什么时候进行订购;(2)、订购量应该为多少。
4、库存的作用:(1)、库存使企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2)、库存能够平衡供给与需求(3)、库存能够预防不确定性的、随机的需求变动以及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4)、库存在供应链中起缓冲器的作用(5)、库存能够消除供需双方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5、库存的弊端:(1)、占用大量资金(2)、发生库存成本(3)、带来其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6、库存管理基本目标:(1)、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使流动资金的占用达到最小,即在期望的顾客水平和相关的库存成本之间寻找平衡(2)、防止超储和缺货(3、达到顾客期望的前提下,尽量将库存成本减少到可以接受水平(4、最好的库存管理就是平衡库存成本与库存收益( 5、库存成本是一个财务上的目标7、库存分类:(1、按状态分:原物料、在制品、维修、产成品库存(2、按库存作用分: 周转、安全、调节、在途库8、设置安全库存两种方法:(1、比正常对订货时间提前一段时间订货( 2、使每次的订货量大于到下次订货为止的需求量,多余部分就是安全库存9、库存成本构成:购入、订购(订货费用)、储存(保管)、缺货成本10、缺货成本影响:外部缺货导致延期付货成本、当前利润损失和未来利润损失。
内部缺货导致停工待料损失和完工日期的延误11、库存系统的性质:需求、补充订货(或补充生产)、约束12、独立需求库存: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需求的独立性。
物流学导论笔记

物流学导论笔记第一章物流慨述名词解释物品: 有形物得通称, 我国物流术语标准定义为经济与社会活动中实体流动得物质资料。
物流:物流就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得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需要将运输、储存,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与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贯号藝匀椠轰职。
物流活动: 物流功能得实施与管理过程。
物流作业: 指企业实施物流功能所进行得具体操作。
传统物流: 一般指以运输与仓储为核心得物流活动。
1、现代物流: 强调各基本功能得有机结合。
2、简答题:3、物流具有那些性质4、答: 1,、物流得生产属性2.物流得社会属性3.物流得服务属性。
5、物流得作用与地位。
6、答: 1物流就是国民经济得动脉, 就是连接国民经济各部分得纽带。
2.物流就是商品生产及流通得前提。
3.特定条件下, 物流就是国民经济支柱。
4.合理得物流就是改善经济效益得有效手段。
5.物流行业得发展加速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6.物流得发展可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7、物流得发展可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
葷跡氩撓諱蕆论。
物流得分类有几种, 如何分类?答: 1.传统物流-现代物流2.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3.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4.区域物流-城市物流-国际物流5.企业内物流-企业外物流6.一般物流-特殊物流对赏鷺证雙紀贡。
我国物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得主要特点就是什么?答: 1,现代物流发展得萌芽期(1949-1965)特点: 物流功能被动得服务工商企业, 还未形成真正得物流理念, 系统得物流理论处于空白期。
唠鲜叁禪粪饶丛。
2、现代物流发展得蠕动期(1966-1977)特点:物流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流通渠道单一化, 单从整体来瞧, 物流基础设施取得一定发展。
嗫辉奐泺馍撟茔。
3.现代物流得启动期(1978-1990)特点: 物流业随着国内商品流通及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而取得较快发展, 新建大量得物流基础设施, 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物流学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研究悄然兴起。
2024中级经济师工商三色笔记-第6章物流管理

第六章物流管理高频考点:物流管理的概念定义: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从物流全过程出发,对相关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理解:(1)客户满意是物流管理的出发点。
(2)物流管理以物流整体最优为目的(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4)物流管理以信息为核心高频考点:包装1.包装的功能:(1)保护功能(2)方便功能(3)销售功能2.分类(1)按包装目的不同可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2)按包装使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3)按照包装使用次数不同可分为一次用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用包装3.包装材料的分类及优缺点。
(1)纸包装材料仇点:在于成型性和折叠性优良,易于加工,容易达到卫生要求,易于印刷,价格较低,本身重量轻,可以降低运输费用。
缺点:料受潮后强度下降.气密性、防¥朝生、明t牛车交O(2)塑料包装材a优点:塑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弹性、耐摩性、抗震动、防潮和气体阻漏等性能,化学稳定性较好.防锈蚀;塑料属于轻质材料,加工成型简单。
缺点:容易产生公害,造成白色污染。
(3)玻璃包装材料优点:不透气、不透湿,有一定强度,透明性较好,易于塑型和加工,具有特殊的真实展现商品的效果;玻璃包装容器易于复用、回收,便于洗刷、消毒、灭菌,一般不会造成公害;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稳定。
缺点:耐冲击强度低、碰撞时易破碎,自身重量大,运输成本高、能耗大。
(4)木材包装材料优点:木材具有优良的强度/重量比,有一定的弹性,能承受冲击振动、重压等;木材加下方便不需要复杂的加工机械设备。
缺点:木材容易吸收水分,容易变形开裂,容易被蛀蚀容易腐朽等加上受资源限制、价格高等因素影响限制了木材在包装中的应用。
(5)复合包装材料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复合在一起以改进单一材料的性能,复合包装材料在包装领域有广泛应用3.包装技术和方法(1)包装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对内装物合理罚放、固定和加固,以缩小体积、节省包装材料、减少损失②对松泡产品进①行体积压缩③合理选择包装的形状尺寸,避免过高、过扁、过大、过重,内包装形状尺寸与外包装相匹配。
物流管理-物流英语课文内容精讲串讲笔记

物流英语课文内容精讲串讲笔记课文内容精讲Unit 1General Introduction to LogisticsModern logistics is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flow of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that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customers and clients in various sectors of the economic society,which may include but by no means is limited to:packaging,warehousing,material handling,inventory,transport,forecasting,strategic planning and customer service.现代物流与物资及信息的及时有效流动相关,而物资和信息的及时有效流动对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的顾客和客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代物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包装,仓储,材料搬运,存货,运输,预测,战略规划,客户效劳。
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to meet custome rs’ requirements.物流是供应链的一局部,方案、执行和控制产品、效劳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及时有效流动和存储以满足客户要求。
物流知识点笔记整理总结

物流知识点笔记整理总结一、物流的概念和基本概念1.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供应链中,对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这些活动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
1.2 物流的基本概念(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序的规划、组织、指挥和协调,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2)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人工成本等。
(3)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库存的规划、控制和运作,以达到保证供应链畅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目的。
(4)运输方式运输方式包括陆运、海运、空运和铁路运输,其中各种运输方式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物流需求。
如陆运快速、价格低廉,海运能大批量运输,空运速度快适用于时效性要求高的产品。
(5)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的规划、布局、设备、人员和物流技术的管理,以达到实现高效率、高服务水平和低成本的目的。
二、物流配送2.1 配送的定义配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将产品从仓库发往客户的过程,包括订单处理、货物选择、打包、装车、运输、送货等环节。
2.2 配送模式(1)传统配送模式传统的配送模式主要是通过物流公司、快递公司或零售商进行商业配送。
(2)新型配送模式新型配送模式包括共享配送、即时配送、无人机配送等,它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更加高效、灵活和节约成本。
2.3 配送优化(1)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配送计划,包括送货时间、送货地址等,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和客户满意度。
(2)优化配送路径,减少不必要的里程和时间浪费,提高配送效率。
(3)配送过程中的回访和售后服务,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投诉,提高服务水平。
三、物流信息技术3.1 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信息系统。
3.2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1)订单管理: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订单的接收、处理、分配和跟踪。
物流专业读书笔记3篇

物流专业读书笔记3篇【篇1】物流专业读书笔记物流,唉!不知道怎么写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上课的模式来说,我想可能真的是太枯燥了,或许是因为大家觉得这门课程不需要考试而不想去学它,其实这门课程还是有用处的,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学企管的人来说。
从一学期的物流课程中,我学会会它的一个基本运作模式,它的一个用处,及好处!应该是因为我学的不精吧!所以对于物流又似懂非懂,只能靠在以后的生活接触中继续进行学习及改进!对于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自认为还是学有点所成,所以,谢谢老师的指导!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可以和老师进行探讨,到时候希望老师不要嫌我烦才好!呵呵!【篇2】物流专业读书笔记我愿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渺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不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徐本禹的这段话带给人的是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观看了2023那期感动中国,感触颇深,徐本禹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多年来时时处处在忠实地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他的那种奉献精神,感恩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
徐本禹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大学生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另一种方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徐本禹的事迹告诉我们,感动别人,并不一定需要事惊天动地的壮举,凡人小事,只要有爱,那就是最大的感动。
在颁奖典礼上他的一番话让人们落下了感动的泪,他重复说: 其实我做的很少很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那无私奉献、高尚、爱的精神。
他面对贫困,始终保持着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在徐本禹身上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他在艰难的条件下坚守着自己的信义,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着那些渴望上学但贫困的学生,在多数人的利益前牺牲小我,在这个凉薄的时代感动着你、我。
或许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但不论你的理想是多么的远大还是多么的渺小,只要树立了理想就一定要朝着理想的方向,坚定不移的前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徐本禹始终坚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之中。
物流操作流程笔记整理

物流操作流程笔记整理物流操作流程是指在物流系统中,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
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物流操作流程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下面是对物流操作流程的一些笔记整理:1. 订单接收:物流操作流程的第一步是接收订单。
订单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接收,然后进行核对和确认。
在确认订单的同时,需要对货物的数量、种类、交付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
2. 货物包装:在货物准备出发之前,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
包装的目的是保护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同时也方便搬运和装卸。
包装的方式可以根据货物的性质和运输方式来选择。
3. 货物装载:装载是将包装好的货物装入运输工具的过程。
在装载过程中,需要注意货物的摆放方式和数量,确保货物安全稳固地放置在运输工具上。
4. 运输:货物装载完成后,需要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
运输方式可以选择陆运、海运、空运等不同的方式,根据货物的特点和运输距离来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5. 货物卸载:货物到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卸载操作。
卸载操作需要谨慎进行,确保货物不受损坏,并按照目的地的要求进行分类和整理。
6. 货物分拣:在卸载完成后,需要对货物进行分拣。
分拣是将货物按照目的地、种类等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仓储和配送操作。
7. 仓储管理:货物分拣完成后,需要将货物存放在仓库中。
仓储管理包括货物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操作,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
8. 订单配送:最后一步是将货物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配送。
配送可以选择快递、物流公司等方式,确保货物能够准时送达客户手中。
总的来说,物流操作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建立高效的物流操作流程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物流操作流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中专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专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是指在物质流动过程中,通过物理和信息流实现的货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
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的过程。
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货物流通。
二、物流发展历程物流学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物流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信息化物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物流管理正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领域。
三、物流的功能物流的功能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中转、配送等。
其中,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它指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动和变动过程。
仓储是指将货物存放在特定地点,并保护其免受损坏和盗窃。
包装是为了保护货物,便于搬运和运输。
搬运是指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四、物流的特点物流的特点主要包括流动性、不可逆性、复杂性和系统性。
流动性是指货物在物流过程中不断地流动和变动,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不可逆性是指一旦货物发生流动,就不能逆转回原来的状态。
复杂性是指物流过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涉及多种资源,需要综合考虑。
系统性是指物流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人员、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
五、物流的分类物流根据其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根据其目的地的不同,可以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根据其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陆上物流、水上物流、空中物流和管道物流;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商品物流、信息物流、资金物流和人力物流。
六、物流成本与效益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信息成本、库存成本、损耗成本等。
物流效益包括提高货物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满意度等。
物流成本与效益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
物流助理常用知识点总结

物流助理常用知识点总结一、物流基本概念1. 物流的本质和目标物流是指在物资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协调贸易双方的制造、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合理的方式将物资从生产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活动。
物流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物资的运输效率和降低物资运输成本,同时保证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2. 物流的类型物流可以分为生产物流和流通物流。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运输和仓储活动,主要包括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和成品入库等环节;流通物流是指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运输和仓储活动,主要包括商品仓储、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3. 物流的流程和环节物流的流程主要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需要进行供应链管理、需求规划和销售预测等工作,以保证物资在整个流程中的顺畅流动。
4. 物流的重要性物流在现代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同时也对消费者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合理高效的物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物流助理的职责和技能1. 物流助理的职责物流助理主要负责物资的采购和运输安排工作。
他们需要与供应商进行联系,并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评估和选择;同时,还需要和运输公司进行合作,安排货物的运输和配送。
2. 物流助理的技能物流助理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输和仓储知识,能够合理安排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环节。
另外,物流助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对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物流助理的常用工具和方法1. 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软件是物流助理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能够帮助物流助理进行供应链管理、需求规划和运输安排等工作。
常用的物流管理软件有SAP、Oracle和金蝶等。
2. 物流管理方法物流助理需要运用一些物流管理方法来进行工作,比如采用ABC分析法进行库存管理、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问题解决和改进等。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一.物流的内涵一定义: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二对物流定义的理解:1.传统而通俗的理解:物的流动2.正确的理解:①“物”:实体—物品、物资、物料、货物②“流”:表现形式—7项活动3物流的六要素:①流体:货物包装、维护、设计、作业次数、成本②载体:设施、设备、工具仓储③流向:流动的方向,供应地到接收地,自然流向④流量:重量、体积、数量⑤流速:流动的速度⑥流程:流通的距离、路线最优路径三.物流的意义与价值: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2.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作用,就像人体的动脉、静脉系统,起到物质资源的配置作用;3.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4.物流的使用价值:合适的时间、准确的数量、正确的场所、需要的形体四.物流的生产与发展1.物流活动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当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换,便有了原始的物流;2.“物流”作为名词最早被提出萌芽:1915年美国营销阿奇萧提出;3.美国营销协会提出PhysicalDistributionPD实物分销、分配、分拨即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资流动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4.真正意义上的logistics始于:二战期间,美国将物流管理理想应用于军备供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我国物流的发展历史:①1978年通过访日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习国外物流管理先进经验;②真正的物流发展在90年代以后;6.当前物流热的分析:①全面形成买方市场,卖方竞争空前激烈,流通作为沟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②企业之间竞争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企业通过对市场要求的快速反应,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③电商呼唤着物流业的支持;五.生产与流通、物流与商流1.生产与流通:①生产:制造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②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包括物流活动和商流活动;2.物流与商流:①在商品流通中,消费者取得商品所有权的过程,简称商流;②在商品流通中,通过进行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活动;将商品送达目的地的过程,简称物流;3.流通是介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克服生产与消费之间距离的活动,包括物流与商流: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物质基础;4.①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②商流与物流的分离是合理化的必然要求;5.物流分离:①在实现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的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②如果商品的交易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造成实物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 六.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一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消费者与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即购销过程,流通经济学称之为商流过程;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一般是在商流过程完成后,将买到的商品按运输、保管的要求包装,通过装卸、运输、储存等过程,将商品运到买者手中,这个过程即为物流过程;三在商品流通中,所有信息的流动过程,简称信息流,它包括商流信息和物流信息;如市场行情、物流供求、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信息的生产、加工、传递四伴随商品流通过程,信用证券、汇票、现金,通过银行、在各个交易之间的流动,简称为资金流;二.物流管理(一).物流管理的含义: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二).物流管理的目标:以较低的物流成本,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具体体现7R: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条件合适的成本正确的客户合适的产品合适的数量(三).物流管理的特点:1.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注重整个流通渠道的全过程管理;4.注重效率更注重效果;5.重视以信息为中心;四.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1.交易理论:物流费用发生在企业各个部门、各环节中,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进行物流运作的主要目标;2.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通过彼此的高度协调合作、信息共享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整条链上所有企业的利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①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成员必须高度协调,信息实时共享,风险共担,以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共赢②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练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3.资源基础理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社会资源、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应充分、有效且可持续发展地使用本企业资源,并巧妙利用、共享其他企业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4.企业核心能力理论:①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最主要的资源,能使整个企业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能力;②企业集中资金、人才、资源等优势与其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环节,将其他从属采取业务外包等方式交给其他的企业完成;③企业避免“遍地开花”却“无一精通”,没有突出特色,没有“卖点”;5.企业流程再造理论BPR:①即: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适应顾客、竞争、变革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②主要思想:整合优化各个环节、节省各环节的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无缝对接,向各个环节要效益;5.物流创新理论:①柔性化:为了适应多频次、小批量、个性化的要求;②标准化:利于管理,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③时间管理:时间是物流的重要资源,时间价值是企业物流的核心价值;为了适应快速反应的要求;④同步化简理论:将循序渐进的多项工作安排在同步中进行,目地是较少浪费,满足快速反应的要求;三.认识物流系统(一).物流系统的含义: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它是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结构稳定性与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的特点;3.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4.研究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进行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二).物流系统的目标:1.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其目标是获得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2.5S目标:①服务service②快速及时speed③节约saving④规模优化scaleoptimization⑤库存控制stockcontrol(三).物流系统的模式:和一般系统一样,物流系统也具有输入、转换、输出三大功能;(四).物流系统的要素:与一般的管理系统一样,物流系统是由人、财、物、设备、信息和任务目标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由于物流系统自身的特点,物流系统的要素可具体分为功能要素、支撑要素、物资基础等;物流系统的要素:①从功能要素的角度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②从支撑要素的角度分:体制制度、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③从物资基础要素的角度分:物流设施设备与工具、信息技术与网络组织与管理(五).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效益背反关系: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者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这一种此消彼长,此盈彼亏的现象,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着的,但是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似乎尤其重要;①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②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③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制约关系;④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所消耗费用之间的制约关系;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要求企业在物流合理化过程中,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重视调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使之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以实现最佳效益;(六).物流系统分析:一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优势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系统环境的相互影响;二通过系统分析,寻求使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分配最佳的方案,即寻找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系统问题系统分析最优系统方案(七).物流系统化:1.物流系统化是将物流从一种“混乱”的状态转化为有秩序的状态,以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大化或者整体最合理化;2.物流系统化的设计要素:P/Q/R/S/T/C,即--①商品的种类、品目Product②商品的数量Quantity③商品的流向Route④服务水平Service⑤时间Time⑥物流成本Cost3.物流系统化的方法:大量化、共同化、短距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四.认识物流功能活动——运输运输transportation:是指用工具和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运送到另一地点,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等操作;(一).运输概述:1.运输的作用:①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②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③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④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构成;2.运输的功能:①空间位移②短时间存放3.运输的原理:①规模经济;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单位重置的运输成本降低;②距离经济:本质也是规模经济,随距离的增加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减少;4.运输的分类:①按运输氛围分类:干线/支线/二次/厂内运输②按协作程度分:一般/联合运输A联合运输——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共同完成运输任务的运输方式;B国际多式联运: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方式运输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的交付货物的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一次托运、一次付费、一单到底、全程负责、统一理赔的特点;C复合运输:是含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的运输;常见的形式有载车运输,即由牵引车直接将载货的半挂车拖吊上轮船或火车,到达港或站后,再由牵引车将载货的半挂车从车或船上拖下,然后直接送到目的地;在铁路上叫做“驼背”运输,在水运上叫做“滚装”运输或者“开上开下”运输;③按是否中途换装分:直达/中转运输④按组织方式分:整车/零担运输⑤按运输的工具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二).运输的基本方式和特点:1.公路:①基本特点:运价低、速度快、灵活性强、可靠性好、可用性有限、距离中、短程、规模小;②载重量小、经济里程短、技术速度快;③设施、工具:A路:高速公路、1-4级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其他公路;B车:普通货车、厢式货车、专用货车、自卸车、牵引车与挂车;C“门到门”:从发货可取货,经过运输各个环节,最后将货物送到收货人手上;2.铁路:①基本特点:运价较低、速度较慢、灵活性较差、可靠性一般、可用性广泛、距离长、规模大;②载重量大、经济里程长、技术速度快;③设施、工具:A设施:线路、车站、机车;B车:平车、敞车、棚车、罐车、漏斗车、保温及冷藏车、特种车;3.航空:基本特点:运价高、速度很快、灵活性差、可靠性好、可用性有限、距离很长、规模很小;4.水路:①基本特点:运价低、速度慢、灵活性差、可靠性有限、可用性很有限、距离很长、规模很大;②设施、设备:集装箱船、散装船、油船、液化气船、滚装船、载驳船、冷藏船、运木船;、5.管道:基本特点:运价很低、速度很慢、灵活性很差、可靠性很好、可用性专业化、距离长、规模中;6.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应考虑如下因素:①运输物品的种类与特征;②运输量;③运输距离;④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⑤运输的方式和特性;7.合理化运输的标志:①运输距离最短:②运输环节最少;③运输时间最短;④运输费用最省8.运输不合理的表现:①空载最严重:利用自备车辆运输、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车辆过分专用等原因;②对流运输又叫做相向运输:A狭义同一种货物,在可以相互替代而又不影响管理等情形下,在同一路线上或者平行路线上进行相对方向的重叠交错运送;B广义与合理流向图指定方向相反的运输;③迂回运输:不走直线舍近求远的运输;计划不周、组织不当、地形不熟造成;④过远运输:调运物资舍近求远;⑤无效运输:运输不需要的物品、含杂质如含水分等的物品如含边角、余料,及包装过度臃肿;⑥倒流运输:从销地往产地的回流,属隐蔽对流,双程消费;⑦重复运输:A可直达运输的货物中途卸下再装运的运输;B同品种的货物在同一地点、面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⑧运力选择不当:A弃水走陆;B铁路或大型船舶过近运输;C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超载、不满载、“大型车走近,小型车走远”9.运输合理化的措施:①充分利用运输动力不增加机车的情况下增加运输量:A水运拖排和拖带法;B顶推法;C拖挂法;②发展社会哈运输体系共同运输;③公路、铁路合理分流;④尽量发展直达运输;⑤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A轻重商品混合配载;B解体运输;C运用先进的堆码技术;D合装整车运输;⑥“四就”直拨:减少中间环节、就厂、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运送;⑦发展特殊的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⑧采用流通加工;五.认识物流功能活动——储存(一).储存保管的作用:1.通过对商品储存可以调节商品的时间需求,进而消除商品的价格波动;2.通过商品储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3.通过商品在消费地的储存,可以达到更好的客户满意度;4.通过商品储存,可以调节供需矛盾;二.储存保管的设施设备:包括:仓储、货架、其他仓储设备工具;1.仓储:①生产仓库:中转/储运仓库、国家储存仓库;②普通仓库、恒温恒湿仓库、冷藏仓库、特殊仓库;③自由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④流通性仓库、储存型仓库;2.货架与其他仓储设备工具;(三).储存保管的工作内容:包括: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1.入库作业内容:入库准备、接运卸货、入库验收、办理入库、交接手续;2.在库管理内容:保管货位安排、在库盘点与控制、养护;3.出库作业内容:核单、备货、复核、点交、登帐与清理;四.储存的合理化:1.仓储合理化的标志:①质量标志;②数量标准;③时间标志;④结构标志;⑤分布标志;⑥费用标志;2.不合理的储存表现:①储存时间过长:②储存数量过大;③储存质量过低;④储存条件不足或过剩;⑤储存结构失衡;3.储存合理化措施:①实行ABC分类管理;②适度集中库存;③加速周转;④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重力货架、双仓法、计算机存取系统;⑤提高仓容利用率:高垛、缩小通道宽度、减少通道数量;⑥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⑦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五五堆码法等;六.认识物流功能活动——包装定义: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规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一.包装的功能:1.保护功能:①防止物资的破损变形;②防止物资发生化学变化;③防止有害生物对物资的影响;④防止异物混入,污染物质,丢失,散失;2.方便功能:①方便物资的储存;②方便物质的装卸;③方便物质的携带、搬运;④方便消费;3.明确标识功能:①提高效率;②确保质量;4.促销功能:包装的装潢设计;5.对货物施加包装时必须考虑包装的功能,同时还应该注意两个问题:合适的成本、包装与其他物流功能的衔接;①包装与运输的衔接:包装的尺寸规格、形状、重量等要要符合运输需要;②包装与搬运的衔接:包装必须考虑装卸作业的形式人力操作或机械作业;③包装与储存保管的衔接:包装会影响储存保管的堆码高度,包装物的标志也影响储存操作、管理;2..包装的分类:1.按照包装功能分;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2.按照包装材料分:纸/玻璃/木/塑料包装等;3.按照包装方法分;防湿/防锈/缓冲/收缩包装等;4.按照包装内容状态分:液体/固体/粉末包装等;5.按照包装使用范围分: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 (三).包装的材料和容器:1.包装的材料:①主要材料:纸/玻璃/金属/木/塑料包装等;②辅助材料:涂料、粘合剂、填充和钉接材料等;③材料的性能:保护/加工/外观/方便使用/易处理;④材料的发展趋势:生态化、可食化、天然生物等;2.包装的容器: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瓶、包装罐、包装箱等;(四).包装的标志:包装标志是用来指明被包装物质的性质和物流活动安全以及理货分运的需要进行的文字和图像说明;1.运输标志收发货标志:注明商品起运、到达地点和收、发单位的文字记号,反应的内容是收、发货具体地点收货人的地点、发货人的地点,收货到站、到港和发货站、发货港和收、发单位的全称;2.指示标志储运图示标志:指示标志用来指示运输、装卸、保管人员在作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保证物资的安全,这种标志主要表示物质的性质、物质堆放、开启、吊运等的方法;3.危险品标志警告性标志:表示危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危险程度的标志,用来提醒人们在运输、储存、保管、搬运等活动中注意操作;4.10小类危险品: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压缩气体或液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物品、腐蚀物品、放射性物品;5.包装标记和包装状态的要求:①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②必须精明清晰、易于辨认;③涂刷、拴挂、粘贴标记和标志的部位要适当;④要选用明显的颜色作标记和标志;⑤标志的尺寸一般分为三种:用于拴挂的标志为74×;用于印刷和打印的标志为105×74mm和148×105mm两种;(五).包装作业和技术:1.包装作业:——拼装、改装、配装、分装、加固换装等;①物质换装:将不同规格、品种和牌号的货物按一定的要求拼装在一个包装物中的过程;注意:物资拼装应符合安全的原则,凡性质不同、互有抵触的不可拼装;此外,还应符合节约的原则,对运价等级相差大的也不能拼装,应使用拼装要适合装卸、搬运条件,以利于提高作业效率;②物资改装:由于需要对商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剔除不合格的商品后重新包装;③物资配装:对于要成系列销售的货物,则进行配装;④物资分装:物资的进出业务,往往是整进零出,需要对大件包装拆整分装成一定规格、数量小的货物单元,以适应用户的需要,物资的分装应根据物资的性质、设备条件作业场所合理组织作业;⑤物资包装的加固和换装:即对已经破损,不合适保证货物继续运输或储存的包装应进行维修、加固、重新包装、以保证物资安全;2.包装技术:(1).产品包装的一般技法:①对内装物进行合理置放、固定和加固;②对松散产品进行压缩;③合理选择内包装盒的形状尺寸;④喝了选择外包装的形状尺寸;⑤包装外的捆扎;(2).包装操作技术:①充填技术:充填是将商品装入包装容器的操作,分为装放、充填与灌装三种形式;②封口和捆扎技术;③裹包:裹包是用一层绕行材料包裹商品或包装作的操作;④加标和检重:A加标:就是将标签粘贴或拴挂在商品或包装件上,标签是包装装潢和标志,因此加标也是很重要的工作;B检重:检查包装内容物的重量,目前大多数采用电子检重机进行监测;(3).包装的特殊技术:①防震技术:又称缓冲,缓解内装物收到冲击和振动;A全面防震——内装物与外包装间全部填满防震材料;B部分防震——对整体性好的产品只在产品与内包装之间的拐角或局部填充衬垫,如泡沫塑料,充气型塑料薄膜和橡胶等;C悬浮式——贵重易损物品用绳带、弹簧等悬吊在容器中;②防破损技术:捆扎及裹紧、集装、使用高强度保护的材料;③防锈技术:涂封油层厚度、完整、均匀、连续、气相缓蚀剂挥发和升华以充塞整个空间阻止大气与金属接触而抑制缓蚀;④防霉腐技术:冷冻、真空包装、高温灭菌、无毒防霉剂食品、通风孔和通风窗;⑤防虫技术:驱虫剂;⑥危险品包装技术:危险品共三大类易燃、易爆、有毒十小类,做标记,严密包装;⑦特殊技术:充气、真空、收缩、拉伸、脱氧技术;(六).包装合理化:1.包装合理化的要求:①防止包装不足②防止包装过剩③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2.包装合理化的途径:——标准化、机械化、大型化、轻摩化、低廉化、绿色化、七.认识物流功能活动——装卸搬运物品装卸搬运活动功能渗透到物流的各环节、各领域,是联系物流活动各个子系统功能,是物流顺利进行的关键;装卸搬运活动伴随着物流的始终,成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条件、保证物流质量最重要的物流环节之一; (一).装卸搬运的概念:一装卸loadingandunloading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二搬运hanging/carrying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将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三装卸搬运就是在某一物流节结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活动;2..装卸搬运的作业内容:——装货卸货、堆放拆垛、分拣配货、搬运移送3..装卸搬运的机械:——用来搬移、升降、装卸和短距离输送物料或货物有起重机械、连续输送设备、装卸搬运车辆和专用装卸搬运机械;4..装卸搬运的作业方法:1.按照作业对象划分:①单件作业法②集装作业法③散装作业法2.按照作业工具划分:①叉上叉下采用叉车和托盘等②吊上吊下采用起重机、吊车、集装箱等③滚上滚下驼背运输④移丄移下水平运动(五).装卸搬运的合理化:1.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无效作业是指在装卸作业活动中超出必要的装卸搬运量的作业,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提高装载效率,并尽量减少装卸次数。
物流管理(双语)笔记_04

第4章需求管理、订单管理和顾客服务Order Management(订单管理)refers to management of the various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order cycles(订货周期).中文:订单管理是对订货周期相关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Order cycle can be referred to as replenishment cycle(补货周期)or lead time (提前期)中文:订单周期指的是补货周期或提前期The order cycl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order transmittal, order processing, order picking and assembly, order delivery中文:订单周期被分为4个部分:订单传递、订单处理、拣货和组合、订单交付订单管理与需求管理和顾客服务的联系体现在:精确地预测需求(包括销售和库存)能够有利于订单管理;顾客服务的好坏标准往往是通过订单管理中的四个部分来分析的。
Order transmittal(订单传送)refers to the time from when the customer places an order until the seller receives the order.中文:指从顾客订货到销售方获得订单这段时间内进行的业务活动。
Hard copy (硬拷贝):指的是从打印机、传真机打印出来的文件Soft copy (软拷贝):指的是电脑显示器上显示的电子文件Order processing(订单处理)refers to the time from when the seller receives an order until an appropriate location is authorized to fill the order(履行订单).中文:订单处理指的是卖方收到订单到指定适合的地点来履行订单的这段时间Typical order processing activities include:1.Checking the order for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检查订单完整性和准确性2.Checking the buyer’s ability to purchase 检查买方的购买能力3.Entering the order into the system 将订单输入系统4.Crediting a salesperson with a sale 给销售员加分5.Recording the transaction 记录交易6.Determine the inventory location 确定库存位置7.Arranging for outbound transportation 安排向外运输(向外发货)订单处理中可能涉及到三种相关的相关活动,分别是:订单接收、订单类选和履行订单的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流的内涵
(一)定义:
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对物流定义的理解:
1.传统而通俗的理解:物的流动
2.正确的理解:
①“物”:实体—物品、物资、物料、货物
②“流”:表现形式—7项活动
3物流的六要素:
①流体:货物(包装、维护、设计、作业次数、成本)
②载体:设施、设备、工具(仓储)
③流向:(流动的方向,供应地到接收地),自然流向
④流量:重量、体积、数量
⑤流速:流动的速度
⑥流程:流通的距离、路线(最优路径)
(三).物流的意义与价值:
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
2.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作用,就像人体的动脉、静脉系统,起到物质资源的配置作用。
3.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
4.物流的使用价值:合适的时间、准确的数量、正确的场所、需要的形体
(四).物流的生产与发展
1.物流活动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当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换,便有了原始的物流。
2.“物流”作为名词最早被提出(萌芽):1915年美国营销阿奇*萧提出。
3.美国营销协会提出(PhysicalDistribution)PD (实物分销、分配、分拨)即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资流动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4.真正意义上的(logistics)始于:二战期间,美国将物流管理理想应用于军备供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我国物流的发展历史:
①1978年通过访日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习国外物流管理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