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 十一五 科研规划课题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文教学_如何利用它写作(2)

思维导图作文教学_如何利用它写作(2)我们一起跑向树林子。
只见,林子里的树上挂满了断线的风筝,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我的那只心爱的老鹰风筝了……夜幕降临了,大家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了。
我心里想:“我把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天上的仙女了,那她一定也会送给我她最心爱的东西的”。
我等待着下次再来大夫山放风筝……评点: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有酸甜,也有苦辣。
二年级的小心怡借助写作思维导图,把去大夫山放风筝的经过,风筝被风婆婆吹走了的伤心事,以及自己“把心爱的东西送给了天上的仙女了,那她一定也会送给我她心爱的东西的”的心愿,用朴素的语言,完整地记叙下来。
文章流淌着的是童真稚趣,起伏荡漾的是情感的波澜变化,闪烁飘散的是生活小事中泛起的淡淡的姿彩,令人回味悠长。
要经常鼓励孩子们:不必害怕写作思维导图画得不好看,因为只要自己能看明白所用的色彩或所画的形状是代表什么,就已足够了。
有时候,可能画得实在不像样,甚至未能想象到要写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时,那还可以用某色彩或用某图形或代号表示。
重要的在于:让自己一看见画的这些符号就能记起所思考过、观察过或想到过的事物,提醒自己把这一切想起来,并在直接可观的思维导图中把文章构思好,再照导图的指引,把文章写下来就可以了。
孩子手绘思维导图的过程,不脱离孩子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不会因为把学习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孩子完全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经过思维导图直观的构图作导航,帮助轻松进行写作构思,尽可能引领孩子达到更高的写作水平,让孩子拥有完成写作任务的信心、勇气与能力,最终实现孩子的写作水平总趋向于不断提高的势态。
绘制和完善写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促进孩子写作能力形成的过程。
以思维导图的直观形象,为写作导航,更能触发孩子的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三、绘制阅读导图及仿写作文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思想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第一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一、教育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2.区域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3.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4.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5.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6.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略研究7.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8.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9.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10.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11.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12.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13.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14.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15.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16.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二、基础教育发展17.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18.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研究19.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20.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21.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22.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2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24.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25.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26.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27.示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28.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三、农村教育29.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30.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3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32.“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33.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34.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35.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6.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7.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38.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39.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40.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四、教育管理41.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究42.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43.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44.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45.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46.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47.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48.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49.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50.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51.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52.招生管理规化制度建设研究5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54.学校规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55.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56.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57.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58.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59.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60.中小学收费规化的制度研究6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62.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63.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64.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服务状况与利用情况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五、素质教育65.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66.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7.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68.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69.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70.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71.我国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72.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73.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74.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75.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76.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77.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7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79.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80.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究81.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82.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83.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84.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贯彻“因材施教”方针的行动研究85.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86.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87.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88.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89.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90.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91.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92.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93.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94.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95.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96.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97.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98.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99.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100.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101.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七、教师队伍建设102.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103.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104.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105.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106.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107.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108.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109.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110.免费师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111.师生支教、顶岗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112.教师道德失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八、德育研究113.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114.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非同向性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5.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116.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17.学校与家庭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118.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119.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120.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12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122.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123.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124.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125.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126.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127.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128.中小学生行为规与养成教育研究129.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130.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131.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32.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133.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134.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135.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36.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137.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138.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139.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140.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141.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42.“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143.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14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145.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146.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147.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148.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149.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150.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151.“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152.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153.家长学校的教育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154.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十一、教育信息化155.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156.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157.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158.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59.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160.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16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62.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163.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效益研究164.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十二、民办教育165.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166.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167.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168.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169.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70.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17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72.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十三、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173.卫生保健类学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174.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175.体育与艺术“2+1”项目工程的推进策略研究176.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177.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78.学生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研究179.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180.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181.体育特长培养与全面素质发展研究182.艺术特长生培训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十四、民族教育183.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184.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185.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186.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187.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8.新疆班、班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9.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十五、学会工作研究190.教育学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合作模式研究191.加强教育学会自身建设策略研究192.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容和机制创新研究学会组织科研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93.。
“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
指导 思 想
( 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 —) 毛泽 东思想 、 邓小平
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要思想 为根本指导方针。 重 ( 坚持教 育“ 二) 三个面向”全 面贯彻党 的十六 , 育方针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 教育科 研 以学生 为本 , 三) 以学校为本 , 实施
科教 兴 国战略 、 可持 续发展 战略 、 人才强 国战 略 ,
相结合, 开展校本研究。切实把有较强科研能力、
有相当群众基 础和社会联 系的同志纳入到学会 的 科研项 目中来 。
大精神 ,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 同时又有较强组 织协 调和创 造科 研条 件能 力 、 具
( 要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 三) 小教会主要抓好
重点课题的管理和规划课题 的 中期检查工作 。研
化、 民主化 的重 要保 证 , 且越 来越 引起 了各方 并
二、 小教会科研工作的特点
经过 2 多 年的发展 壮大 , 0 中国教育学会 小学 面的广泛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参与 , 对 教育专业委员会已经形成了自己教育科研的特点 于我 国基 础教 育改 革 和发展 的 实践产 生 了越来 和思路。 它既不 同于学院式的学术研究 , 也不同于
一
7 一
维普资讯
( 四沩 适 应基层需要 ,十一 五” “ 期间课题研究 研究 。3教师素养 、 为、 、 行 人格对学生 心理健 康影 的结题时间将 规定得 比较灵活 ,既可 以以五年 为
一
响的研究 。4 家长 素质及教育方式方 法对学生心 、
越大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中国教育要 寻找理 论与实践 的结合
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一个专业性学术研究团体。 点 , 面向现实问题 , 论研 究 、 践探索 、 平决 为理 实 公 将开展学术研究视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 把 策架起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 为此, 我们的研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作为 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究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通过科研课题的立项及其 日常管理 , 不断推进全 ( 密切关注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一) 热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科学与技术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教科研室史树明实施过程中我校遵循以下几方面:
体的学校,不只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一定是教育改革的策
开幕式结束,与会代表参观了金沙小学,与学校的孩子
及教师进行交流,感到学校确实是注重建造一所“没有观念
围墙、没有心灵围墙、没有精神围墙”的学校。
在这里,要
让每个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解放,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
和传统的学校相比,新学校有很多独特的地方,金沙小学取
这所新建的小学校,体现了政府对教育
投入的加大,更体现了地区政府、学校领
导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如学校厅
廊建设及各种公共设施建设,尤其突出学
教室-除课桌以外,还拥有活动空间 餐厅又是多功能厅
教室外走廊是一个互动空间 教学楼大厅是一个图书馆、休息室
、优质课展示活动内容介绍:
2007年11月16日在成都二十四中学进行优质课展示活动,第一节课由北京十一学校的邓靖武博士在初三年级讲授《探究使用机械能否省功》一课,课后受到参会代表一致好评,上海南洋中学吴老师点评:邓老师的课层次清晰,从猜想到自己证明实验;从实验误差问题到生活中的理想状态,启发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心理机智,加上科学精确的视频资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成都二十四中与北京十一学校的学生存在差异,(差异原因:北京市十一学校初二
获奖通报
活动
快讯
2007年11月总课题组年会提出主要研究方向:请课题组老师们,结合我校。
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艺术中国| 时间: 2010-12-15 14:09:18 |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历时近5年,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已经结题,有77所中小学,23000多个学生,17000多个家长,还有2300名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参加人员之多,时间之长,在学会的“十一五”课题当中是少有的。
实践证明,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使德育更加有效,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自觉,成绩更好;通过实验,也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树立了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到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经验的老师,在这次会上我们将表彰一批做的好的学校和老师。
未来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人的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这方面,我们要密切注视国际同行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
美国的经济科技实力全球第一,但它的忧患意识特别强烈。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誓言是:不做世界第二。
”他在今年开学的时候向学生发表演讲,就说道: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你们将来要与他们竞争。
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了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
美国制造业原来是最强劲的产业,后来被信息产品和基于信息服务的产业替代,这一变化使美国从1995年到2005年,失去了制造业3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创造了1700万个服务业的工作岗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年人均收入差距2万美元,新的工作岗位对就业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有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高效交流的能力、管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工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美国提出21世纪的技能包括:1.高度的适应能力。
能够应对新的、非常规的、迅速变化的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的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 十一五 科研规划课题思维导图

以专业化发展有效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建立反思性评价体系,提高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研究
春江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有机整合的研究 反思性教学促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小学乐智教育的实践研究
构建以武术教育为核心的学校体育特色研究 幼儿园绿色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
“体验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开发幼儿园民族艺术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
区县 直属
鼓楼区 玄武区
编号 L08/00 L081/00
L082/00 L083/00 L084/00 L085/00 L086/00 L087/00 L088/00 L089/01 L080/01 L081/01 L082/01 L083/01 L084/01 L085/01 L086/01 L087/01 L088/01 L089/02 L080/02 L081/02 L082/02 L083/02 L084/02 L085/02 L086/02 L087/02
王根喜、周春梅 胡友春
许健、姚玉萍 欧家香
提高区域性校本科研组织、管理及评价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栏目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研究
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 小班背景下开展伙伴育心活动的实践研究 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外来工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小班化背景下初中生学业水平两级分化的对策研究
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南京市第五中学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南京市马府街小学 南京市秣陵路小学 南京市江心洲中学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中心小学幼儿园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中国教育学会通过科研课题的立项及其日常管理,极大地促进了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解决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十五”期间,在本学会立项课题共260项,其中重点课题54项。
这些课题分布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十五”规划的全部十一个学科分类,参与的学校和单位超过2000个,参与人数如果包括学生可达20万以上。
多数课题组自始至终重视对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课题成果的应用和发表,达到了课题的预期目标,一批研究成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即将到来的“十一五”规划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扫除体制性障碍,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这些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使教育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教育科研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研究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把群众性教育科研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繁荣教育科学,为提高教育工作者水平,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育决策、为基层工作实践、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学会科研工作的特点通过25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科研的特点和工作思路。
学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它既不同于学院式的学术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作经验总结,而是要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面向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为理论界—实际工作者—领导部门架设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

2001—2007年学校承担各级课题一览表课题名称编号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学科分类实验时段备注烟台市级课题:《语文创造学习》张发德语文1999—2003.9 语文创造学习示范学校山东省级课题:1、《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王倩君心理健康2001.10承担2004.9补发立项通知书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阶段活动课程设置研究》105ZHDA02 王倩君张广夫张辉庆杨兴斌周育玲刘世良周希伦孙利民李琳杨光洲刘国庆田军实践活动2001.7-2003.7烟台市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子课题——运用网络教学,提高理科综合素质王倩君理科2001.11-2004.3十五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国家重点课题王倩君德育2002-2006 实验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创新型师资培养研究》王倩君教育管理2004.11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实验基地(铜牌)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李维博张梅叶肖玲曲升钟丽萍刘建斌李松岐刘德新由云林海云江奕地理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研究》王宝松崔秀岩杨春宏刘瑛蔚姬大鹏何雪峰石莹纪朝彬王永娟王宁徐晓雷原祖合于春梅历史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应作怎样的变革》牟丽娟马晓霞孙秀美李壮徐敬先许光红刘晓峰王吉东张磊纪正霞杨京华王莉政治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王绍波王群于秋凤曲国玲王桂芹邹金霞刘春霞生物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化学教学的研究》徐俐杜瑞刚杨建业程绍璋梁风琴任玲玲崔贤华池卫娟任迎春化学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寻求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疑难问题的方法》孙洪林张耀辉方玉杰宿志英穆振华史建民物理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应做怎样的改革》吴君玲赵凯尹培柱王国兴孙杰李天赢周树华张伟庆王志圣王传科汪菊新杨栋杰数学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对提高英语学科备课质量的研究》黄桂荣孙建汀肖鸿林潘旭燕戴维嘉战秋玲门巧云李明杰温琳琳英语2004.11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姜华孙旭岩王伟丽邱培桐邓升杰邱萌萌彭春娟刘红何敏张红艳语文2004.11“十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子课题《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批复文号教题办字[2005]343号王倩君曲广文闫磊吴文杰唐林军张辉庆孙希红张文国教育管理2005.2-2009.8“十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铜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高校阅读与高中新课程教学》0601274B129 王倩君刘沣张辉庆闫磊刘原尊张希坤吕国庭孙希红语文2006.4-2010.8“高效阅读”课题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CSD-1002 王倩君李波孙希红任国凤吴文杰德育2006-2010 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科学与技术学习环境创新的实践与探索》SSD-3001王倩君张广夫邓河张辉庆孙希红科技2006.1-2009.8 实验学校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全员业绩考评体系的研究与构建》CTF050102-173王倩君张广夫吴文杰孙希红唐林军张辉庆闫磊原永雯邓河侯文波教育管理2005-2008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学校莱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lzkt11501 王倩君张广夫吴文杰孙希红张文国唐林军教育管理2006.11-2009.6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TSXX0330 2007.9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效能研究与实验》沈学彦沈学彦英语2007.9 实验基地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ZT01-0249王倩君闫磊心理健康2007.7 实验基地(一)烟台市课题《高中语文创造学习》立项时间1998 结题时间2003主持人张广夫杨兴斌课题组成员徐志远满学森肖岩周爱萍研究目标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个人业绩综述材料

个人业绩综述材料一、自然状况及主要经历(1)该同志1962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县,政治面貌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是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发展中心“中小学数学”杂志社高中数学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理事、海南省数学会理事、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口市骨干教师.(2)该同志的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3)该同志在1985-1996任湖北省江汉油田三机厂中学高中数学教师(1993年聘为一级教师、其间任班主任7年,教务处副主任3年),在1996-1997由湖北省教委安排支边任新疆塔里木油田中学高中数学一级教师、班主任,在1997-1999任龙尾山中学高中数学一级教师、实验班的班主任,一级教师的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在1999-2005任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高中数学高级教师(2001年聘为高级)、班主任,在2005-2006年任海师附中任数学高级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其间做班主任一年,备课组长一年).2007-现在任省重点海南华侨中学高中数学教师、数学教研副组长兼任高三备课组长.在2004——2009期间连续6年的年度考核均为优秀.....(4)该同志现任海南华侨中学数学教研组副组长、高三数学备课组长.(5)该同志2001年9月被海南省劳动从事厅评定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6)该同志2008年7月被海口市人民政府和中共海口市市委授予“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政治思想与师德品质——该同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并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思想,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和做教师的公共责任,秉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人诚信,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教书育人有突出贡献,在海口市、海南省数学界威望较高,是试题创作、考试评价方面的专家.——该同志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精通业务,治学严谨,对所从事专业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及时把握现代知识更新动向和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在数学学科教学领域和学术领域里处于引领地位.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业绩◇教育部课程研究所“十一五”科研规划的子课题研究——该同志负责承担的教育部课程研究所“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与创新思维的构建》子课题《新课程模块试题创作研究》参与“数学教育交流站”的资料建设和在线交流,并把其成果写成了十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课改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子课题于2008年12月28日顺利结题.——该同志负责承担的教育部课程研究所“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与创新思维的构建》子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参与“数学教育交流站”的资料建设和在线交流,并完成了课程申报书(课程纲要)和教材的编写工作,为课改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子课题于2008年12月28日顺利结题.——该同志负责承担的教育部课程研究所“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与创新思维的构建》子课题《考试性质研究》参与“数学教育交流站”的资料建设和在线交流,并把其成果写成了论文分别在《数学通报》上发表论文两篇,在《考试研究》发表论文三篇.为课改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子课题于2008年12月28日顺利结题.——该同志负责承担的教育部课程研究所“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与创新思维的构建》子课题《高中数学研讨教学法研究》参与“数学教育交流站”的资料建设和在线交流,该教学法在湖北省实验多年并被华中师范大学伍家德教授推广,1995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36万字的专著《高中数学研讨学习法》,该教学方法在2006底教育部教材研究在海口市召开的研讨会作了专题介绍.现在选取海南华侨中学的高三(3)、(4),高二(12)、(14)班作课题实验,为课改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子课题于2008年12月28日顺利结题.◇教学业绩(可查阅/jiaoxue/jingsai.doc)(可查阅/index/1142644.jspx?articleId=7888904)该同志获得中国数学会颁发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优秀教练员.2)高考教学主要成绩该同志分别在2001、2002、2003、2004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数学成绩过800分的学生有8人次,其中曾彪(2004)(数学单科成绩861分).2007年任侨中高三数学教师所带的高三(1)班数学成绩第一名.现任海南华侨中学高三重点班高三(3)、(4)班的数学教学和年级培优工作.◇教研工作1)积极参与省教培院的教学研究工作——参与《海南省07年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的制定、修订工作;——参与并主编了选修1-1学生指导用书的工作(海南出版社)和教师用书(电子版);——参与教研院新课程培训工作、青年数学教师说课评比和选拔工作;——作为教育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建构”的“新课标配套试题研究”等4个子课题个人承担负责人,与罗才忠老师合写了必修、选修十本教材配套书(华东师大出版社);——参加了07年高考说明的专家论证工作;——参加了07年高三备考培训班的培训讲座;——2006年8月,在海南省新教材培训工作中,分别在高一数学教师“岗前”培训班、高二数学教师“跟进班”作关于“新教材的配套试卷的制作”的专题讲座;——承担“海南、宁夏07年高考联合模拟试卷”的制作、校稿和审稿;——参加海南省07届高三数学调研试卷的命题工作,并且是试卷命题组的主要成员;——参加海口市07、08年适应考试的命题工作提供了09年多数试题;——负责海南省2008年、2009年高三综合检测题的制作(理、文试题(一)、(二));——负责07、08、09年高考阅卷与评价、分析工作,对试卷评价论文《2007高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理)(海南、宁夏)的评价与分析报告》一文在《考试研究》杂志第6期上发表,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2007年一等奖.和蔡芙蓉合写的论文《海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试题分析》一文发表在《考试研究》第5期上发表,并获得中国考试专业委员会2008年一等奖.和蔡芙蓉合写的论文《海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学科试题分析》一文发表在《考试研究》第5期上发表,并获得中国考试专业委员会2009年二等奖;——该同志负责2009年10月21日,组织了以“海南华侨中学与全省高中数学教师交流平台”为名的网上在线研讨交流活动.2)积极参加市教育研究的教研工作——参与市高三中心备课组的调研命题与教学研究工作;——2008年2月根据市教院安排授受了济南市学科带头人杨育红、张健、张秀珍三位的跟班学习,2009年2月根据市教院安排接受了济南市学科带头人刘新利跟班学习;——07年高考解析几何试题分析2008年4月海口市高中数学教师暨与济南市学科带头人交流活动报告——高考数学试题中递推数列解题模式研究2009年4月海口市高中数学教师暨与济南市学科带头人交流活动报告——教材和试题中题目的变式设计与研究(此次报告省、市电视台做了报道)2009年2月分别在全市数学教师、全国22次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作报告——中学数学教师怎样写论文2009年10月在海口市高中数学教师研讨会作报告3)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交流与学术活动——2005年11月参加数学专业委员会第12届年会,在会上作了优秀论文交流发言;——2005年12月接受人教出版社的邀请,在教材修订会就选修·数学·1-1中的问题作专题发言,有相当多的建议被人教社采纳,现在仍然是人教社教材修订指定成员;——应邀参加2006年11月28日~12月3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在会上代表安徽、海南两省作大会交流发言,发言的观点、成果受到同行和专家的充分肯定.——积极参加博客网络教研活动,并常在成长博客发表教学论文、交流教学经验和模块教学测试试卷.——2008年11参加中国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青岛暨学术交流活动中,被邀请做论文交流,题目为《海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试卷分析》.——2009年11月24日在海南省中学数学专业会年会上作获奖论文《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变式问题的设计的实践与研究》汇报报告.◇教学水平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该同志是学者型的教师.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认可,实施的研讨法教学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效实用.——该同志践行课程改革的实事求是,为课程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07年8月担任海南省远程研修的海口市数学班主任,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课改之初,研究了新课程的配套试题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考试报》等中学生报刊发表了大量新课程配套的试题和论文.——该同志学术水平在全省处于引领水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基础理论研究、解题思想方法、考试试题研究、考试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成果分别在《数学通报》2篇(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小数学》3篇(教育部主管刊物)、《中学数学》(中学数学知名刊物)1篇、《考试研究》3篇(中国教育学会考试定点刊物)、《新课程实验与研究》1篇、《试教通讯》1篇(人民出版社、教育部教材研究所主办).个人出版36万字专著《高中数学研讨学习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该同志在2009年2月,有全国300多名重点中学校长参加的全国22次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教材和试题中题目的变式设计与研究》受到了全国多名知名校长的肯定(此次报告省、市电视台做了报道).◇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教研能力——受市教院委托,2008年4月接受了济南市学科带头人杨育红、张健、张秀珍的为期一周的跟班听课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2009年4月接受了济南市学科带头人刘新利的为期一周的跟班听课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海师附属中学期间,作为海师附中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在2006年下半年指导青年教师王小莉、王艳、翁立娜(师徒关系)、吴多耀、苏伟完成了人教社·数学A 版·选修1—1教学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论文一等奖;——2009年,指导徒弟孙元勋参加省、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省优质课二等奖.指导徒弟林五虚参加教育部教材研究所、省、市教育学会论文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和省一等奖;——2009年2月,作为数学科组长兼备课组长指导青年教师马莉承担了,有全国300多名知名中学校长参加的第22次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的优质展示课《组合数》,马老师获得了成功,并受到高度肯定;——2009年,作为数学科组长兼备课组长指导青年教师黄玲玲的优质课《几何概型》的全过程,她的课获得市、省、全国的一等奖;——2009年12月,作为数学科组长指导青年教师张红的优质课《导数几何意义》获得海口市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的第一名,继续指导她参加下一步参加省、国的优质课比赛;——近五年一直指导着青年教师林五虚、孙元勋、李玉玲、古其远、吴维宝、刘中维、徐香、马莉、黄玲玲、李诲等人参与“十一五”课题研究,通过他们的课题实验,由该同志负责的4个子课题顺利结题了,并且以黄玲玲、马莉为主编必修一、必修二的教辅资料也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公开出版的专著、编著、发表论文、试题个人专著[1]《高中数学研讨学习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360千字,个人独著,书号为7562214687ISBN---.与他人合作编著[2]《高中新课程同步学习手册·数学·(配人教版选修1-1)》.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8,120千字,任本册主编,书号为7544315592/616---.ISBN G[3]《数学新高考复习设计·下册,文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独自编写了第1、第2和第3单元,任编委,书号ISBN7-107-19884-x/G634.603.[4]《数学新高考复习设计·下册,理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独自编写了第1、第2和第3单元.任编委, 书号ISBN7-107-19923-4/G634.603.[5]《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罗才忠\李红庆.书号ISBN7-5617-4775-6/G634.605.[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李红庆\罗才.书号ISBN7-5617-4776-4/G634.605.[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罗才忠\李红庆.书号ISBN7-5617-4777-2/G634.605.[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4》.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李红庆\罗才忠.书号ISBN7-5617-4778-0/G634.605.[9]《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5》.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罗才忠\李红庆.书号ISBN7-5617-4779-9/G634.605.[10]《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1-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罗才忠\李红庆.书号ISBN7-5617-4931-7/G634.605.[1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1-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李红庆\罗才忠.书号ISBN7-5617-4932-5/G634.605.[1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2-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罗才忠\李红庆.书号ISBN7-5617-4933-3/G634.605.[1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2-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李红庆\罗才忠.书号ISBN7-5617-4934-1/G634.605.[1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修课程配套测试卷·数学2-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罗才忠 \李红庆.书号ISBN7-5617-4935-X/G634.605.公开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15] 《“沿袭”与“创新”永远是高考命题的主旋转律》.北京:《数学通报》2008.3.独著.[16]《一览庐山真面目方知身在此山中》.北京:《数学通报》2009.8.独著.[17] 《关于数学解题中“由等式发现方程的根”——关于“方程的根的含义”的几点思考》.武汉:《中学数学》2009.11.独著.[18] 《谈高考数学试题中递推数列解题模式研究》.北京:《中小学数学》2008.11.独著.[19] 《犹抱琵琶半遮面——谈高考试题解答的真实与谎言》.北京:《中小学数学》2009.1-2.独著.[20] 《太阳高度角——数学教师亟待注入的一杯水》.北京:《中小学数学》2008.1-2.独著.[2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的困惑、反思、领悟、对策》.海口:《新课程实验与研究》,2005.11-12,独著.[22] 《海南省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评价报告》.南京:《考试研究》2007.6.独著.[23] 《海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数学科(理科)试题分析》.南京:《考试研究》2008.5.与蔡芙蓉合著.[24] 《海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学科试题分析》.南京:《考试研究》.2009.5.与蔡芙蓉合著.[25]《领悟教材精髓、调整教学心态、转变教学方法》.北京:人教出版社和教材研究所刊物《试教通讯》(数学·A版专辑),2006.4,独著.发表在数学报纸上的论文[25] 《在新课标下递推数列的探究》.海口:《考试报》(教师版)2005.12.16,独著.[26] 《关于四种命题的几点思考》.郑州:《数学周刊》2006.5,独著.[27] 《2007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型预测(文)》.海口:《考试报》2007.3,独著.[28] 《2007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型预测(上)(下)》.海口:《考试报》2007.3,独著.[29] 《几何证明选讲解法探究》.海口:《考试报》2007.3,与蔡芙蓉合著.[30] 《2007年高考数学客观题点通》.海口:《考试报》2007.9,独著.[31] 《统计案例考点分析》.海口:《考试报》2006.12,独著.[32] 《《框图》复习要点》.海口:《考试报》2006.12,独著.[33] 《诱导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北京:《课程导报》2007.6,独著.[34] 《离散数学中一个古老而前沿的话题》.海口:《考试报》2006.9,独著.[35] 《跳伞中的排列问题》.北京:《课程导报》2006.9,独著.[36]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海口:《考试报》.2007.12.[37] 《2007年高考数学主观题评析》.海口:《考试报》.2007.12.[38]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导学》.郑州:《中学生学习报》.2008.1.独著.[39]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导学》.郑州:《中学生学习报》.2008.1.独著.[40]《2008年高考(理)数学压轴题预测》.海口.《考试报》.2008.4.与郑由禄合著.[41] 《2008年高考(文)数学压轴题预测》.海口.《考试报》.2008.4.与郑由禄合著.[42]《生活中的算法程序问题》.北京.《课程导报》.2009.2.独著.[43]《流程图易错点剖析》.郑州.《中学生学习报》.2009.4.独著.[44]《几何证明选讲典例解法探究》.武汉.《考试指南报》.2009.4.与蔡芙蓉合著.[45]《概率备考复习要点》.武汉.《考试指南报》.2009.11.独著.[46]《平面解析几何专题重要考点透视》沈阳。
教育研究方法思维导图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①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②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 教 概述 育 观 察 类型 研 究
含义
基本特点
①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③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原则
①目的性②客观性③自觉性
自然情境中与实验室观察
直接与间接观察
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
结构式与非结构式观察
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教 育 观 实施程序
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察研究 的实施 程序
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④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描述记录
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记录方法
取样记录
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行为核对表
五
含义
教
育 概述
类型调查Fra bibliotek步骤研
究
特点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①确定课题②选择对象③确定方法、手段和工具 ④制定计划⑤实施⑥整理、分析 调查资 料,撰写调查报告 ①过程标准②形式匿名③调查范围广、效率高
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其他分类
E 价值与 E 事实研究 基础和应用研究
原则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①客观性原则②创新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⑤伦理原则
选题与设计阶段 ①选择课题②查阅文献③提出假设④制定方案
过程
实施阶段
①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②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总结与评价阶段 ①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②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最新十一五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领域ppt课件

在农学领域,进一步深化了对杂种优势机理的认识, 找到了显性、超显性、上位性都可成为杂种优势形成的遗 传组分以及可在同一遗传体系中共存现象的分子证据,提 出了“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的学术观点。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一些重要农作物中成功定位和标记
在农学和医学领域,要以国家需求为目标开展基 础研究,努力解决涉及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防病治 病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基础问题。
农学基础研究要围绕“保证使我国在未来1020 年间逐步成为世界农业基础科学创新与农业高新技术 创新研究方面的先进国家”的目标而开展;大力支持 以揭示调控重要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农 艺、产量、品质、抗病虫等重要性状的遗传、生长发 育分子调控机理为目标的自由探索;进一步推动我国 在食品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学方面基础研 究的发展。
三氧化二砷联合用药,大大提高了无瘤生存率,使之 成为少数可以治愈的肿瘤,促进了化学基因组学的发 展,也促进了以机制作为设计的和筛选靶向药物与先 导化合物的新药研发。在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复杂性 疾病发生机理的系统、整合分析中,初步建立起多元 联合分析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
另外,我国在血吸虫和多种病原体基因组测序、
我国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和畜禽种质资源,经过数 十年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已经完成了对一批优良种 质资源的评价及鉴定,为进一步利用这些资源奠定了 基础。应该说,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正面临非常好 的发展机遇。
在医学领域,我国科学家主持了肝脏蛋白质组国 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将为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平 台,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心脑血管病,恶性 肿瘤,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和遗 传病的研究中建立了重要的遗传资源库、信息数据库 和高通量技术平台,克隆和鉴定出若干单基因病和多 基因复杂性疾病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在肿瘤治疗 上,以早幼粒白血病为模型,采用了全反式维甲酸和
中学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水平评估报告

中学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水平评估报告2008年4月21日至24日,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组对市中学进行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工作。
化学学科评估在学校和化学科组的大力配合下,进行了以下工作:1、听取学校的教学工作汇报。
2、查阅学校有关课程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学校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学校课改实验方案和工作总结以及学校课程表等资料。
3、查阅化学科组的自评报告、高中化学课程开设及学分认定资料、科组及各年级备课组教学计划、学期总结、科组及各备课组活动记录、期中期末及模块考试试卷、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考试分析、以及立项课题、化学校本特色课程、教师成果等。
查阅了学生考试成绩、部分学生的考试答卷、学生化学作业本等资料。
4、听取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含推荐课和非推荐课,包括高一、高二、高三的普通班、X科班和文科班的化学课,共6节),并随机向部分老师和学生了解了有关教学情况。
5、专访了5位化学教师和2位学生。
6、查看了学校的校容校貌、化学实验设施设备和综合实践活动课。
对照《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形成了如下反馈意见。
一、评估意见市中学为完全中学,化学科组中高中部共有14名教师,全部具备本科学历以上,其中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人,在读研究生1人。
高级教师达11人,占78.6%。
全组教师为年龄在31~48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富有朝气与活力。
科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一支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学习型组织。
(一)执行课程计划、积极开展化学新课程教学实验1、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实施化学课程。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能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立足校情和学生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2、按照学校的课程改革要求进行化学课程实验工作,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省普通高中化学选修指导意见》要求,开齐化学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开足课时和教学内容。
适性发展的实施

米星老师是台湾适性发展促进会教育研究员,致力推广适性发展 教育理念,曾多次代表促进会进行家长讲座、教师培训,具有丰 富的教育经验。 参与编写《爸妈您了解我吗》 参与编写《爸妈您了解我吗》一书 参与培训海峡两岸潜能测评分析师、 参与培训海峡两岸潜能测评分析师、咨询师
经历
资历
台湾适性发展促进会智慧发展评量分析师
适性发展促进会高级咨询师(专业资格高级技师) 适性发展促进会高级咨询师(专业资格高级技师)
现任
台湾适性发展促进会 北京合拍教育有限公司
研究员 高级讲师
教材编辑、 儿童专注能力力训练 教材编辑、主导讲师
一个理念:
适性发展教育
两个项目:
测 评 专注力训练
适性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
几千年前
中国圣人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 1984年 年 1984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提出“适性发展教育”的理念,强调 “为幼儿设计的课程或教育方案,应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 点和个体特点”。 1987年 年 1987年,美国国家教育学会正式将“适性发展教学”(DAP)作 为教育政策,在全美各州推行,掀起美国教育界的革命。 2000年 年 2000年,“适性发展教学”理念被引入台湾,成 立了“台湾适性发展促进会”,得到台湾教育部 门的高度重视。
吉林 北京 山东-聊城
内蒙-包头
辽宁
DAP适性发展教学法
执行
保证学习成功
的标准程序 持 续 追 踪
评量— 评量 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天才 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天才
适 性 发 展 咨 询
出 解 决 方 案 提
程
你参与过评量吗?
评量
了解评量
考 试
皮纹检测法
心理问答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思维导图 脑图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含义
感官或辅助仪器
最早采用
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类型
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根据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划分
间接观察和直接观察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划分
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划分
调查法
含义
问卷
访谈
类型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划分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根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划分历史法含义历史事实
实验法含义因果关系
行动研究法
含义
现实教育教学情境
研究与活动一体化
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
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
拟定研究计划
实施行动研究
进行总结评价
叙事研究法含义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下区
建邺区
秦淮区
下关区
浦口区
L08/029 L08/030 L08/031 L08/032 L08/033 L08/034 L08/035 L08/036 L08/037 L08/038 L08/039 L08/040 L08/041 L08/042 L08/043 L08/044 L08/045 L08/046 L08/047 L08/048 L08/049 L08/050 L08/051 L08/052 L08/053 L08/054 L08/055 L08/056 L08/057 L08/058 L08/059 L08/060
丁玉祥、杭巧 沈波 吕天纵、郭蜀宁 张惠、周宇红 井枫屏 潘林静、徐瑄 李海燕 申咏梅 马峰 杜迎新、殷从建 张静、周跃林 张明、邢昌龙 赵明霞 吴卫兵、梁旭 陈伟、梁平 王学勤、赵玲 张帆 苏军 王立婷、仇安平 郭隆珍、刘娟 邢意萍、李有红 姚玉华、方轶 李晓军、汪勇 许启明 柳松、王冬梅 徐志涛、张建 孙皖生 徐明生、马岚 王根喜、周春梅 胡友春 许健、姚玉萍 欧家香
课题名称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构建 PBL教学法在我国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培养研究 动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南京市属高等学校产、学、研一体化的策略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个案 地理教师专业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综合艺术欣赏课程教材设计研究 五年制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 职业教育深层次校企合作培养一线技术人才模式的实践探索 五年制高职护生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营养教学对卫校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KAP影响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整合中外教学资源的实践探索 盲生与明眼儿童手部触觉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南京市学习型社区建设范例研究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育生态理念下“成长教育”的实践研究 南大附中“追求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和实践 现代中学实施“尊重教育”的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兴奋点”调控的校本行动研究 城市新社区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开发的实践研究 构建小学“发现”教育校本特色的研究 美术教育中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实践与研究 以激励为导向的小学“成人”教育校本研究 小学小班化分层教育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多维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体验式心育邱红英 徐光金 陈培英、苏敏 童玲 谭凤瑛 李宝玉 史长兰 吴兴、金正芳 陈志军 解国祥 朱乾坤 李宏兴、张晓明 费杨、周冬梅 王素军 言明忠 王安东、刘海燕 王劲松、刘生忠 魏红保、陈道胜 戴传琪 陈兆基、王荣梅 张筱翠 张世录、杨秀萍 陈敏、杨媛 赵家祥 朱玫、毛勇萍
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南京市第五中学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南京市马府街小学 南京市秣陵路小学 南京市江心洲中学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中心小学幼儿园 南京市文枢中学 南京市第十八中学 正学路小学 南京市小白鹭幼儿园 南京市秦淮区胭脂巷幼儿园 南京宏光爱迪生幼儿园 南京市秦淮区殷高巷幼儿园 南京秦淮龙苑幼儿园 南京市五所村小学 南京市方兴小学 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南京市下关区宝善街小学附属幼儿园 南京市浦口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南京市浦口区桥北学校 南京市浦口区顶山小学 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南京七色花幼儿园 南京浦镇车辆幼儿园
以专业化发展有效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建立反思性评价体系,提高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研究 春江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有机整合的研究 反思性教学促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小学乐智教育的实践研究 构建以武术教育为核心的学校体育特色研究 幼儿园绿色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 “体验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开发幼儿园民族艺术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分层教研策略的实践研究 促进农村初中学困生有效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郊区重点中学高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中小学办学效能评估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乡镇初中依托校本研修,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运用友善用脑理论改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校内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研究 新建整合高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校本行动研究 学校班集体建设中的自助合作研究 友善用脑理念下初中学生学习指导的研究 民办双语学校小学生开放式主体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段珠算式心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以日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 友善用脑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 具有江宁地方民间艺术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吴克春 王宗金 王重楼 厉业余 吕国敏、骆远荣 卓孝忠、李传兆 陈长友 解承平 张志君 彭开荣、徒静 朱勤、李雪皎 冯玉梅 周晓燕、王传木 唐开鸿、吴小辉 钱建国、赵龙 高小春、魏宏胜 许顺和 孔德华、夏海头 刘全刚、杨生虎 杨琴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区分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培养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村级小学教师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初中生朋辈文化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生源一般学校师生自信心缺失原因及对策之研究 新课程下农村中学“一课三磨”校本研修模式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构建研究 幼儿园水墨画教学渗透于综合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研究 整合地方资源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普通高中学生道德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策略 农村民办学校“四三四”理念下的“四段二动”课堂模式构建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农村听障儿童自信心的研究
单位 南京市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市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市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市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卫生学校 南京卫生学校 南京市第一中学 南京市盲人学校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南京晓庄学附属中学 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南京市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五十中校区 南京市南昌路小学 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南京市青云巷小学 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分校 南京市珠江路小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73610部队香禾幼儿园 南京市孝陵卫小学附属幼儿园
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教研室 南京市六合区教研室 南京市六合区教师进修学校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初级中学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中心小学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溧水县石湫中学 溧水县商业局幼儿园 溧水县工交幼儿园 溧水县永阳幼儿园 高淳县教育局 高淳县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高淳县漆桥中学 高淳县东坝中学 高淳县湖滨高级中学 高淳县第三中学 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 高淳县特殊教育学校
L08/090 L08/091 L08/092 六合区 L08/093 L08/094 L08/095 L08/096 L08/097 溧水县 L08/098 L08/099 L08/100 L08/101 L08/102 L08/103 L08/104 高淳县 L08/105 L08/106 L08/107 L08/108
提高区域性校本科研组织、管理及评价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栏目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研究 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 小班背景下开展伙伴育心活动的实践研究 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外来工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小班化背景下初中生学业水平两级分化的对策研究 高中体育小班化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班化教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研究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种养植(殖)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化学新课程高初中学段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小班化有效性教学途径的研究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优化幼儿阅读循环圈的实践研究 美术活动与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整合的研究 汉语儿童读写萌发现象及其指导策略的研究 美术特色主题活动与幼儿快乐性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幼儿早期阅读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班探究性阅读的研究 外来民工子女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在学校运用的个案研究 开发以国画为核心的传统美术系列活动的研究 推进区域教育科研队伍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城镇初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策略研究 外来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新兴城镇小学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小学生生活识字与阅读水平提高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育特色发展的研究 体能锻炼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实践研究
区县
课题主持人 戴秋秋 赵越春、韦森 刘易 黄苏瑾、张园园 孙菁 丁爱芳、颜森林 顾筱莉、周勤 胡黛丽 潘东标、沈瑾 蔡薇 吴建宁、刘俊霞 陈晓敏 乜金茹 黄侃、张红 吴熹华 陈云 陈源清、张任萍 张义宝 殷树风、邬向飞 柴耘 华萍 许彩霞、宠芳 刘敏、 石媛媛 郝蕾蕾 朱春明 毛丽平 方曙晶 魏素清
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编号 L08/001 L08/002 L08/003 L08/004 L08/005 L08/006 L08/007 L08/008 直属 L08/009 L08/010 L08/011 L08/012 L08/013 L08/014 L08/015 L08/016 L08/017 L08/018 L08/019 L08/020 鼓楼区 L08/021 L08/022 L08/023 L08/024 L08/025 L08/026 玄武区 L08/027 L08/028
沿江区 L08/061
L08/062 L08/063 L08/064 L08/065 雨花区 L08/066 L08/067 L08/068 L08/069 L08/070 L08/071 栖霞区 L08/072 L08/073 L08/074 L08/075 L08/076 L08/077 L08/078 L08/079 L08/080 L08/081 江宁区 L08/082 L08/083 L08/084 L08/085 L08/086 L08/087 L08/088 L0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