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博士:家长的不良行为影响孩子学习 你有过吗
董进宇博士:别让你的唠叨变成孩子的“毒药”
别让你的唠叨变成孩子的“毒药”孩子最反感自己父母的行为是什么,很多孩子都说是父母的“唠叨”。
虽然“唠叨”是家长“爱之深,责之切”的一种表现,是爱的体现,但是在家长没完没了的强调和警告下,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既然唠叨那么招人反感,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唠叨,董进宇博士根据多年来的调研,得出了一下几种?第一,唠叨是“爱”的极端表达方式。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第二,唠叨是父母过度关爱的表达。
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那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
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
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第三,父母会唠叨是亲子关系不佳的表现。
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
所以,与其说那么多"心里话"孩子不听,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自己是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第四,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越来越多。
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线,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
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董进宇博士:六个大人坏习惯,小孩子请勿模仿
董进宇博士6点大人坏习惯,小孩子请勿模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
”很多时候,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大人在孩子眼中看到并经过内心解读的形象。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时,我们更应该自省吾身,检视自己是否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示范呢?孩子从大人的身上看到什么,往往就容易学习做到什么。
孩子总是像一面镜子,反应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无论是想法、情绪或行为举止。
但是大人们却似乎容易看不见这些。
因此,以下6 点大人坏习惯,小孩子请勿模仿。
(1)当孩子在胡闹发脾气,大人们也不示弱跟着瞎起哄。
常在演讲与咨询中,提醒着父母,当孩子情绪激动、发脾气,这时你的冷静、淡定、少刺激,是面对孩子情绪波动的基本原则。
当孩子的情绪像海啸,实在很难再接受你的唠叨、啰嗦、讲理、指责、纠正,甚至于跟着以牙还牙发起脾气来,他的心很难会静下来。
如果你期待这场胡闹能够适时结束,孩子的激动情绪能够平复。
请先让自己平稳,冷静以对会是最好的情绪示范。
但如果你选择像地壳板块碰撞,和孩子的情绪瞎起哄,那么一场亲子的情绪地震,可以预期即将轰隆轰隆引爆。
(2)当孩子在闹脾气需要静,大人们总是趁势说个不停。
我常常和父母分享一件事,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虽不至于需要翻农历,但总得选个良辰吉时。
但常常遇到的情况是,父母总是急于在当下就想要“处理”孩子的问题。
而这里的“处理”,大都是想要用说理来解决。
说理,不是不能说,而是要选对时间说。
试着先让孩子的情绪,在时间的酝酿下,先趋于冷静、缓和。
把处理的时间先延宕,届时再和孩子讨论。
但与其说理,我想试着先同理孩子的情绪。
(3)孩子用打解决问题不行,大人用打解决事情可以。
我常常强调一件事“打小孩,胜之不武”。
打小孩,到底是要教孩子什么事情?这一点,为人父母请先想清楚。
打,多少你在示范问题解决的方法,虽然这是挺糟糕的方法。
打,多少也在告诉孩子你也已经没有步数,不知道该如何教他。
董进宇博士:父母唠叨是对孩子的致命毒害
董进宇博士父母唠叨是对孩子的致命毒害第一,父母唠叨,是采取了跟不上孩子发展节奏的教育方式。
当父母遇到孩子的问题,或是认为孩子一定要记住的事情,如果多次进行重复,这对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来说,等于忽视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面子。
过时的教育方式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仅自己白费口舌、劳而无功,还必然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或出现家长眼中的“不听话”。
参见《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节奏》。
第二,父母的唠叨,会使家长失去倾听。
在许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不全是错误。
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自己不停地说,那孩子哪怕有满腹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也说不出来。
就算孩子说出一些,家长反以为是孩子狡辩。
所以,人有两个耳朵和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大家多看、多听、少说话,还有会听!参见《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倾听开始》。
第三,父母的唠叨,属于一种看不起人的、不尊重他人的交流方式。
一般情况下,给孩子适当的提醒是有必要的,可父母的无休止的唠叨,就等于变相的单方面指责,丝毫没有尊重和认同的意味。
有时孩子明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好,父母的唠叨就等于把功劳拿走了,而当做错时,父母的唠叨又变成先见之明,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极大伤害。
第四,父母的唠叨,会使亲子沟通出现断裂,孩子失去对家的眷恋。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唠叨不仅伤害亲子关系,也使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家长还像小时候那样管教孩子,只能加深亲子关系的裂痕。
于是,本来应该成为避风港的家,在孩子眼里反成为“风暴”中心。
等到了青春期,孩子会发生“出走”现象。
参见《怎么判断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第五,父母的唠叨,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
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是家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期望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长此以往,父母的不自信就传递给孩子,他们会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
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教你怎样教育孩子
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教你怎样教育孩子董进宇: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是国内最早推广“学习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
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接受和赞叹,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董进宇“理论”:学习好不一定要吃苦“孩子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无数家长信奉的“真理”,但董博士却认为这是个误区。
他表示,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董进宇表示,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在这些“痛苦”的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
董博士指出,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导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自然不能尽如家长之意。
董博士表示,学习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
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是因为有兴趣,这凭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够努力,经过调查,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学习,但却努不上力,为什么?因为孩子没能在这种努力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董博士表示,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身体很松弛,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学习才有可能有效。
一个认为学习很难很苦的孩子,往往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体却很紧张,难怪坐不住。
对家长而言,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终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表扬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在总结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好的七大原因时,董博士将孩子自我观念的局限排在了首位。
董进宇博士:毁掉孩子一生的“十把刀” 再不看就晚了!
董进宇博士:毁掉孩子一生的“十把刀”再不看就晚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上大学,而是培养真正的人!这是每个家长都应真真切切要铭记的!怎么去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呢?需要家长运用智慧去塑造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地学习、改变、成长!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中国的民主改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了在皇帝的一人专制下生活。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
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
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会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有没有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董进宇博士:”懒惰“的爸爸妈妈,造就孩子怎样的人生?
”懒惰“的爸爸妈妈,造就孩子怎样的人生?一、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
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房间,也可以是客厅的一个小角落,原则是方便于家长看护。
地面可以铺上塑胶垫,周围用简单的界限和其他空间区别开来。
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放置孩子喜欢的图书、玩具、画笔、颜料、粘土、细铁丝等。
玩具以自然类的为最好,如旧书、旧报纸、纸箱、旧零件等,也可以从大自然中采集一些植物类的枝干,注意保证孩子玩的时候是安全的,尽量少些塑料玩具。
这个空间是完全属于孩子的,他可以自由的玩耍、看书、手工制作、折叠、涂鸦、创意绘画等。
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伴一起玩,稍大的孩子放手让他自己玩,不经孩子邀请,大人最好不去打扰孩子。
这样孩子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充分释放自己。
二、为孩子创造心理上的独立空间首先,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
”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决定孩子走得多远多精彩。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希望孩子不停地学习,从早到晚跟在孩子们后面,每一件事都要指指点点,根本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反过来还抱怨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
这些家长不知道,每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不愿放手”“包办代替”的家长。
正是父母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一手造成了“懒得思考”的孩子。
只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他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
其次,给孩子自我反省的空间。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特别是妈妈,千万不要唠叨起来没完,尤其是孩子一些习惯性错误或缺点,你反复地唠叨或批评,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百炼成钢”,在你一次次的强化之下,孩子的缺点或错误不但改不了,反而被固化下来,甚至成为一种坏习惯。
父母的明智做法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给孩子提个醒,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让他自己去反省哪儿错了,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董进宇博士:过度教育三大表现,你有吗?
董进宇博士过度教育三大表现,你有吗?在一次报告会上,董进宇博士讲到,很多父母都是感觉到,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们都很开心,想用最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不知不觉,家长们就会走进一些误区。
1.完全照书本养孩子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
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孩子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孩子的智力发育有问题。
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
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孩子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孩子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孩子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董进宇博士说到,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2.以孩子为中心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孩子,孩子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
这样一来,孩子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孩子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孩子分给每人一份,让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3.父母替孩子道歉二三岁的孩子一起玩时,孩子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孩子道歉。
这样一来,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
董进宇博士说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董进宇博士。
董进宇博士:父母间的冲突会损伤孩子识别和控制情绪的功能
董进宇博士父母间的冲突会损伤孩子识别和控制情绪的功能一项纵向的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口头和肢体间相互进攻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识别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
同时,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的董进宇博士也说到,儿童早期的家庭混乱和长期贫困会对孩童情感调节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的研究指出,父母亲间激烈的冲突可能会强有力地塑造孩童的情绪调节,”纽约大学斯坦哈特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兼研究文献主要作者C.西布莉.瑞弗说。
“争吵和打架是成年人陷入冲突的心理压力的体现;这份研究表明,冲突对家里儿童的影响也是一样的。
”研究表明,暴露在家中的冲突和暴力里可以影响出孩子在精神,认知和行为上的反应。
更多的警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支撑孩子的安全,但是对他们长期的情绪调节是不利的。
例如,听见或目睹他们父母吵架的孩子可能在低风险情景下对情绪调节出现问题,比如在教室中。
先前的研究发现了生活中双亲间在某一时刻的冲突与之后的儿童情绪调整间的联系,瑞弗和她的同事们发觉还需要探求儿童长期处于这种争斗中是受到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我们同样也对儿童环境中其他形式的负面影响感兴趣,由一些多方面考究的研究表明,包括贫困和家庭混乱,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调控。
”研究文献作者,纽约大学斯坦哈特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克兰茜.布莱尔说。
研究中,研究员们评估了儿童在多重形势的困境下的状态,以及儿童是如何预感他们认知和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例如畏惧和伤心。
董进宇博士说到,研究员们跟访了住在卡罗莱纳州东北部和宾夕法尼亚州中部这两个高贫困率地带的1025位儿童和他们的家庭。
研究员们对评估的家庭从孩子2个月大直到58个月大之间进行一系列的家访。
他们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对父母和孩子颁布任务,评估家庭混乱程度--包括孩童搬离的次数,儿童看护人变化次数,噪音级别,房间整洁,房间与人数是否兼容--与稳定值进行对比来汇集数据。
在孩子大约58个月时,研究员评估孩子正确认知和判断情绪的能力。
从襁褓到幼儿期,家长间口头和肢体冲突明显预测58个月年龄儿童能准确判断情绪的能力。
中国家长常犯的三种错误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
中国家长常犯的三种错误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一,拿孩子与优秀的孩子比只会让孩子更自卑。
许多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
希望你的孩子像人家学习。
但是比完之后,家长们发现,孩子并没有发奋学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比”不符合人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
孩子的真实感受跟家长的期望完全相反。
孩子的理解力差,他会理解为:他优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妈妈爱他,不爱我。
这正好是让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
? 所以,家长绝对不能拿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比。
这么比让孩子越比越自卑,失去学习的动力。
有一阵,女儿董晨耕总跟班里一个叫李毅的女生比。
为了教育她,董进宇在女儿镜子上贴了一张纸条,内容是“董晨耕是最好的、董晨耕是优秀的、董晨耕是聪明的、董晨耕数学很优秀、董晨耕外语优秀,等等”。
贴上,还叫女儿大声地读。
董进宇对女儿说,从今天开始,你不许跟任何人比,只跟你自己的昨天比,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就好。
二,批评不会让孩子发奋学习。
批评只能让人不做什么,它不能让人做什么。
随地吐痰,你批评他,下次不吐了。
闯红灯,你批评他,下次不闯了。
但它不能让人做什么。
想让孩子发奋学习,想让孩子做什么,孩子需要鼓励、表扬、赞美、成认,只有鼓励、表扬、赞美,才能把孩子的生命之火煽起来。
大局部家长不明白,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不够用功,你越批越不好。
因为你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
孩子的内因没有被你激发起来。
没有动力,也不知道应当干什么、怎么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防止地要经历一些挫折失败,因为孩子不会总结,他一看成绩不好,最直接的反响就是我笨。
你再批评孩子,甚至挖苦孩子,只能使孩子更自卑,更没有信心。
三,学习真正的秘密不是刻苦,是快乐。
中国有句老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个人要想学好,他就必须刻苦学习,必须有毅力才能办得到。
这就给孩子一个错觉:学习是件很苦的事儿。
其实,学习的真正秘密不是刻苦,而是快乐。
当然,学习的快乐不是那种简单的、急躁的、浮浅的快乐。
博瑞智教育:家长最易给孩子做出的坏榜样
家长最易给孩子做出的坏榜样董进宇博士说到,生活中。
家长最容易把以下四个坏习惯传染给孩子。
如果你有以下的坏习惯,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你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树立不良的榜:样的。
一起来看看吧,给自己先打个预防针。
父母坏榜样一:遇事先追究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球球和小朋友在小区里踢球。
球球不小心把球扔到房子的窗户上,把玻璃打得有裂痕了。
球球很害怕,于是急急忙忙跑回家告诉妈妈。
谁知道,妈妈听了后,直接问:“你确定是你打坏的吗?会不会是其他小朋友打坏的。
”当球球确定地告诉妈妈是自己打坏的,球球妈妈反而不高兴,还不断地责骂球球又打坏东西,老是给自己添麻烦。
其实,球球是想找妈妈帮忙想办法解决的,球球心理也很着急。
而此时妈妈也没有第一时间跟球球去解决问题。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所在,怎样解决,等事情解决完毕,再跟孩子分析哪里错了,以后要怎么做才对,这样孩子不仅乐于接受,还学会了遇事要先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追究责任。
父母坏榜样二: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话妈妈和丁丁在奶奶冢吃饭,丁丁盯看干炸带鱼,伸手夹1过一大块,可是不小,亨弄掉在地上。
于是,丁丁妈妈就责备地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毛手毛脚的?”丁丁说:“地上的带鱼不是我弄的……”丁丁妈妈顿时火冒三丈了,大声地说:“丢块带鱼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撒谎,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你气死我了……”幸好有奶奶的劝解,不然丁丁妈妈肯定要责罚丁丁了,而那顿饭也吃得寡淡无味,不欢而散。
从孩子1岁左右开始;家长就要学会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
董进宇博士说到,坏榜構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个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把错误的、不良的习惯在不知觉中传染给孩子。
父母坏榜样三: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6岁的小杰,爸爸做翻译工作,经常出差,因此常常会向幼儿园请假带孩子出去应酬。
去年孩子上小学了,以为上学也是可以“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的,于是小杰每天找各种理由赖学,家长当然是不会答应的。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董进宇博士在教育孩子的第四道门说过:教育无小事!意思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一件事是小事,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巴掌,可能就让孩子的人生完全偏航!1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有一位化学家,当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记者问他:你取得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请问和你童年的家庭教育有没有关系?这位化学家说:太有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我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到厨房去拿牛奶,那个年代牛奶是用三斤的玻璃瓶子装的,当我从柜子里把牛奶拿出来的时候,一下没抓住,啪,掉地上打碎了,三斤牛奶全部打到地上,玻璃碎片满地都是,响声很大,我当时吓傻了,站在那里。
妈妈听到响声跑了过来,看到那个情况,也楞了一下,随后妈妈说,哎,儿子,你说牛奶已经打碎了,我们看看有啥用吗?我说:我也不知道有啥用啊,妈妈提醒我说,儿子你看,牛奶在地中央放在一起像个海洋啊,可以划船吗,你不是叠了很多纸船吗,去找纸船咱们划船。
我如梦方醒,去找纸船的功夫,妈妈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掉,之后我和妈妈在牛奶上玩划纸船,玩了二十分钟后妈妈说,儿子啊,你看纸船洇湿了,牛奶完成使命了,咱们把它扫掉吧!扫掉之后妈妈找了个一模一样的牛奶瓶子,里面装满了水,把我领到院子里面对我说,儿子过来!我来教你怎么拿牛奶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就这样反复跑了十几次,最后妈妈说,儿子,你刚才之所以把牛奶打碎了,是因为你太小了,不知道怎么拿,下次再拿牛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会了吗?我很开心的回答说:会了!这位化学家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说:母亲的做法给我了极大的启发,启发有两点:第一点:母亲把一汪无用的牛奶变成了可以划船的有价值的海洋,我后来很多科学研究本来实验已经失败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就想,母亲能把无用的牛奶变成可以划船的海洋,这个失败的结果,有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的东西,我的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就是这么发现的!第二点:通过这个牛奶事件,我发现一个规律,人是通过做错事才能学会做正确事情的,正是因为把牛奶打碎了,我学会以后怎么拿牛奶,所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做错事了,当一个人害怕做错事、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害怕挫折、这个人断然是成不了科学家的!3故事中母亲智慧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真是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总结的父母最伤害孩子的8句话,同时也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8句话,让我们从这些细节入手,把“伤害”变成“爱的表达”!把“你怎么这么笨!”变成“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02把“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变成“我相信你,因为你一直都是说话算话的孩子。
董进宇博士:爸爸并非圣人,一起看看所有爸爸都会犯的10大错误吧!
爸爸并非圣人,一起看看所有爸爸都会犯的10大错误吧!董进宇博士说到,好的领导和父亲的标志就是,他具有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
我多次说过“我希望,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了解了现在我知道的这些为人父的知识”。
现在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父亲,部分原因正是我已经当了这么久的父亲。
所以,我罗列了一些我犯过、别人也犯过的错误。
之所以罗列这些,不是因为我已经做到了完美,而是因为我最终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想想这些地方,想一下你能怎样训练你的儿子,使他在他的家庭中避免这些错误。
错误1——强调弱势,而非优势作为一个父亲,我倾向于关注那些儿子做错的事,而不是他做对的事。
其实这是不对的。
要帮助你的儿子发现他的优点——上帝赋予的天赋,关注那些优点而不是过分批评他们的缺点。
与你的儿子讨论他的优缺点——我们都被赋予了某种技能,也同时欠缺某些技能。
找出你儿子擅长的地方,帮助他发挥这些优势以达到未来的成功。
如何判断你儿子的强项和弱项:1、他擅长哪些方面的事情?哪些方面他做起来比较吃力?2、他喜欢做什么?尤其在做哪些事的时候特别有激情?3、他的个性怎么样?是冷静?温顺?还是起伏不定?4、他的性格怎么样?是内向还是外向?5、他的体格怎么样?6、你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是可爱?有同情心?决心坚定?还是意志顽强?错误2——缺少肢体关爱男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习惯受到太多来自男性的关爱,尤其是肢体上的。
董进宇博士说到,有趣的是,我们会通过在绿荫地、摔跤场和拳击擂台上的搏斗来弥补这点。
出于某种原因,我们认为在体育竞技的热乎劲儿里拍打男人的屁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觉得用拥抱的方式欢迎别人心里不大舒服。
雄性动物具有体格优势,如果从这点看,你可能会认为我们男人应该更擅长用肢体动作表达关爱,但是事实恰好相反,我认为一定是我们自小在潜意识里就被灌输了这种社交禁忌。
拥抱并亲吻你的儿子吧。
给他多一些身体的关爱,即使他长大了,也请继续这么做。
是的,你没有听错,我说的就是亲吻他。
董进宇博士:“不管”是最好的“管”
董进宇博士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不要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董进宇博士说到,你看手机也会让孩子学着迷上电子产品。
你的行为就是孩子学习标本。
爸爸要给孩子以行动和语言上注入正面的,阳光的,正能量的力量。
爸爸的消极态度,负面思想,粗暴的语言,对朋友、对家人,特别是对孩子的母亲的态度和语言及行为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甚至铸就孩子终生的人生品格。
爸爸手上拿着手机却要孩子认真做作业。
爸爸歪倒在沙发上却要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爸爸随地吐痰却要孩子讲卫生,爸爸总爱迟到却要孩子做人要诚信……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孩子的不配合只能说孩子也不是天才。
爸爸,你是多么重要!如果可以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至少15分钟,那你的宝宝进步不会让你失望的。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答案是都很重要。
董进宇博士说到,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品质的陪伴要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至少15分钟!也就是在陪伴孩子的当时,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一起听一段音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地、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
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
董进宇博士: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而80%的家长却正在做!
董进宇博士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而80%的家长却正在做!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
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
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
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有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
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
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
董进宇博士: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上周的家长沙龙上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位爸爸,他每天叫十几岁的儿子起床上学,有一次爸爸起晚了,孩子也跟着他起晚了,儿子责怪爸爸,晚了就不去上学,让爸爸请假。
爸爸想,自己每天叫儿子起床,以后还是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而耽误了儿子去上学,为此,他感到苦恼,问老师怎么办?当时,赏识教育老师非常严肃地指出了这位爸爸错误的教育方式:没有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下面这篇文章,加拿大父母如何放手,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为您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打开智慧之门。
今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儿子被朋友杰克邀请去家里玩。
杰克的妈妈杰奎琳是小学教师,爸爸是加拿大皇家骑警。
杰克有一个15岁的哥哥比尔和7岁的妹妹凯利。
我和儿子一进入杰克家的客厅,就看到凯利手中拿着一条白色的毛巾坐在地毯上,使劲地擦。
原来是她吃饭时不小心把饭汁洒到了地毯上,自己在清理。
杰奎琳告诉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为不小心而发生意外,但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孩子处理这些意外才是关键。
在我看来,这些意外事件为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提供了绝好机会。
”在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甚至成年人,常常觉得他们不用对自己的行为或选择负责。
他们一旦犯错,不是承认“我搞砸了”,而是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过失寻找各种解脱的借口和理由。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动会对自己和别人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那么在生活中,加拿大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呢?首先,加拿大的父母会明确告诉孩子,应该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
想必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从孩子口中听到过这样的借口:“我的朋友们都这么做,我才这么做的。
”“是你惹我生气,我才打你的。
”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可否认,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他们渴望和自己的伙伴们做相同的事情。
董进宇博士:学习成绩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习惯的差距,不看就晚了!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成绩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习惯的差距,不看就晚了! 董进宇博士说到,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辅导班,孩子的成绩还是不理想?为什么我让孩子一天恨不得24小时都学习,孩子的成绩还是上不来?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经验的老师告诉您:其实,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
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
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
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董进宇博士说到,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
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古人有云:养不教,亲之过。
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把孩子放在了首位,而对孩子的教育则更是重中之重,试问有哪位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是在现在这个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下,有许多家长都反映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自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9月19日,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的董进宇博士亲临我市作报告。
趁此机会,我们走访了董博士,向他请教关于亲子教育的问题。
董进宇,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成功学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他经过十几年对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的深入研究,结合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指导女儿的亲身实践,创立一整套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这方法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他因此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1 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原谅我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却没能给你真正的爱,因为我误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这是董博士写的一首诗《原谅》的开头,这首诗以父母亲的口吻道出了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
董博士一针见血地说,不管孩子是不爱学习,不听话,或是其他什么问题,只要孩子有问题,那一定就是家长有问题。
中国现在有95%的家长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总是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拿他跟其他孩子比较。
他说,人一生下来还不能称其为人,如果把他说成是一个小动物,那么这个小动物没有任何的经验没有任何的背景知识,他是一片空白的,对他的教育就是一个“人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是家长在填涂这片空白没有做好才会出现的情况。
责任完全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在五岁之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
董进宇博士谈亲子教育
董进宇博士谈亲子教育董进宇博士,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一位文理兼修的学者,大学本科学数学,硕士学经济法、博士读刑法;一位称职的兄长,辅导其弟董玉庭、董相庭分别获得法学、化学博士;一位亲子关系的传播者,在大江南北一年巡回演讲489场,受众50万人;一位卓越的家庭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目前国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
孩子成长的六个核心精神软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一)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忙于监督孩子、帮助孩子做作业,这其实是一种不务正业。
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自己,进而也会尊重别人。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
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也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
比如,一个自信的小学生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部,去寻找条件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
缺少自信的孩子,看到试题会停留在题的表面,感受试题带来的压力,产生焦躁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爸爸妈妈会怎么批评我?结果20分钟过去了,他根本没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
最后他得出结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第三个软件是“责任心”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或快乐产生了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了责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进宇博士
家长的不良行为影响孩子学习你有过吗?
孩子学习不好、成绩差、学习马虎都是困扰家长的大问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关键又在哪里呢?
专家指出,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多种心理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以下行为,你有过吗?
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
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
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孩子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造成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书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
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马虎,成绩不好(差)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
董进宇博士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
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
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
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
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
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已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董进宇博士
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业强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
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而不是在不断的埋怨和抱怨中挣扎。
第六,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
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
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第七,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八,与老师多沟通,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以便督促孩子完成。
同时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当天学当天会,当天的事当天做”。
第九,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
比如,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
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