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宾语前置

合集下载

宾语前置文言文例子高中

宾语前置文言文例子高中

宾语前置文言文例子高中
1. 嘿,你可知道“何陋之有”这句话吗?这就是典型的宾语前置呀!就像把重要的东西特意摆在前面一样,强调了“何陋”,多有意思啊!
2. 咱再看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不是很独特?它把“句读”和“惑”前置了,一下子就让人注意到了这些不明白的东西,就好像把宝贝最先展示出来呢!
3. 还有“吾谁欺?欺天乎?”哇,把“谁”提到前面,加强了那种疑问的语气,真的很神奇呀,就像先把悬念抛出来,让人不得不跟着思考。

4. “微斯人,吾谁与归?”你瞧,把“谁”前置,多么有感觉啊,好像在急切地寻找那个能一起的人,让这句话充满了情感。

5. “不然,籍何以至此?”这里把“何以”前置,就像在强调凭借什么呀,增加了话语的力量,是不是很特别呢?
6. “奚以知其然也?”这种表达真的好巧妙呀,把“奚以”放在前面,就像是先把关键问题摆出来,让人想要一探究竟呢!
7. “沛公安在?”哎呀,把“安在”前置,一下子就让人对沛公的位置特别关注,就像专门拎出重点一样。

8.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将“何知”放在前面,那语气,那感觉,真的很绝呀,好像在很不屑地质问呢。

9.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里可真是太常见啦,它让文字变得丰富多彩,充满变化,就像给文言文添加了独特的调味剂一样,让我们能感受到古人语言的奇妙和韵味呀!。

宾语前置倒装句文言文例句

宾语前置倒装句文言文例句

宾语前置倒装句文言文例句
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类型之一,主要指的是宾语在句中提前出现,以强调宾语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宾语前置的文言文例句:
1.“何陋之有”中的“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原句为“孔子云:何陋之有?”(《陋
室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其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宋何罪之有”中的“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原句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这句话的意思是“宋国有什么罪呢?”
同样,“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宾语前置的例子,如: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未之有也”,原句为“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
山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其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原句为“沛公安在?”(《鸿门宴》)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其中,“何”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疑问。

这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左传》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韩非子》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18、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一、押物前置类:押物前置类的意思是将押物放置在定语或作宾语前面,用以提高强调效果。

它通常应用于叙述史实或神话故事、神话传说中,以体现某种神圣著作中有关物品的象征意义。

例如《后汉书》中提到:“帝御,以车七乘,轻轩戎装,以五旗驰。

”其中“车”和“五旗”就是押物前置类。

物主前置类可以将物主名称前置用作宾语,而不是限定词后置,以此作为表达的重点。

例如:“后主谓部落将士曰:‘余乃西域女子,何故与丹青民聚居?’”其中“后主”就是指物主前置类。

三、先置类:先置类的意思是前置用作宾语的词语,其特点就是表面上使文章看起来有一定的开头效果,这种先置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使用的。

举例来说:“日渐助,亥时,未老先衰者于衡山之巅”,其中“日渐助”就是该句所使用的先置前置类。

押声前置类的意思是在宾语前面使用押声词。

它的特征就是它的押声词位于宾语前面,以表达词义之间的呼应,而将宾语作为一种强调。

举例来说:“沉冤有报,雪耻于舆”。

其中“沉冤有报”就是该句中所使用的押声前置类。

五、宾语呼语前置类:宾语呼语前置类的意思是在宾语前使用呼语语气,这样做就可以表达出尊重和客气的语气。

举例来说:“唐使,君辞让尔归西”。

其中“唐使”就是该句中使用的勒语前置类。

复合宾语前置类的意思是将复合宾语放置在定语或作宾语前,以此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举例来说:“此夕何夕,见诸侯”。

在本句中,“此夕何夕”就是作宾语前置类。

指代前置类的意思是前置一个代词来指代宾语,而不是直接择格宾语,这也是用来表达更加强烈的语感。

举例来说:“每宵飞,娱诸行”,其中“每宵”就是使用的指代前置类。

修辞前置类的意思是将某个副词前置用作宾语,来表达主语的感情色彩。

例如:“希望恒固,苦辛辛苦,不惧死”。

其中“希望恒固”就是该句中所使用的修辞前置类。

文言文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

又如: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我无尔诈,尔无我诈。
文言文中表示否定的词有:未、非、否、 莫、无、毋、(忽)等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提前 这种倒装句式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是个疑问句,而且是疑问代词做宾语。 有了这个先决条件,疑问代词宾语就得提到动词前面去。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沛公安在?(《鸿门宴》) (3)客何为者?(《鸿门宴》)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5)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6)吾谁欺?欺天乎? 这些句子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都是“何”,这个“何”就提到了动词前 面。(1)是“操何”(带来了什么),(2)是“在安”(在哪儿),(3) 是“为何”(做什么),(4)是“有何”(有什么),(5)是“至何”(到 哪儿)。(6)是“我欺骗谁?欺骗天吗? 文言文中还有许多疑问代词:谁、孰、何、安、奚、曷、胡、焉、恶、等。
4、介词宾语前置句
(1)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2)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 (3) 问:"何以战?"(《曹刿》)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 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动词前面。在文言文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 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宾语要提前 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而且宾语是代词,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 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
用助词“是”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加重语气。 在陈述句中,往往用“惟……是……”格式表示。我们 熟悉的有“惟才是举、惟你是问、惟利是图”等等。 (5)惟利是图 现代汉语应理解为“惟图利”,“是”为助词,宾语前 置的标志。 疑问句中,用“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直接把宾语放 在动词前。如: (6)求!无乃尔是过欤? 《季氏将伐颛臾》 句中,“无乃……与”为固定结构,译为“恐怕…… 吧”。这句话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求!无乃过尔与?”, 所以本句应翻译为“这恐怕要责备你吧?”“尔”充当 “过”的宾语,“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帮助把宾语提前。 这种句式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有意把宾语提前。 (1)宋何罪之有?(《公输》)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句例句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句例句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句例句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句例句有8个,这8个例句如下:
1.唯余马首是瞻。

解释:意思是只看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这句话是宾语“马首”提前,以示强调。

2.何陋之有?
解释: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这是宾语“何陋”提前,以示强调。

3.何罪之有?
解释:意思是有什么罪呢?这是宾语“何罪”提前,以示强调。

4.何厌之有?
解释: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呢?这是宾语“何厌”提前,以示强调。

5.姜氏何厌之有?
解释:意思是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这是宾语“何厌”提前,以示强调。

6.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解释:意思是君子在位,怎么能不想念他呢?这是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思”
的宾语,提前到动词前面了。

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解释:意思是皮不存在了,毛要附在哪里呢?这是疑问代词“焉”作动词“附”
的宾语,提前到动词前面了。

8.敢问何谓也?
解释:意思是请问您说的什么意思呢?这是疑问代词“何”作动词“谓”的宾语,提前到动词前面了。

1/ 1。

文言文宾语前置课件

文言文宾语前置课件
文言文宾语前置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宾语前置概述 • 宾语前置的构成 • 宾语前置的判断方法 • 宾语前置的修辞作用 • 宾语前置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 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01
宾语前置概述
宾语前置的定义
宾语前置定义
宾语前置是指谓语动词所带的宾 语在句法上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 一种句式。
在散文中的应用
总结词
宾语前置在散文中应用较少,但仍然存在。常用于强 调某个成分或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详细描述
在散文中,宾语前置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例 如,“观之不亦乐乎?”这句话中,“观之”是主语, “乐”是谓语,“不亦乐乎”是宾语,通过将“不亦乐 乎”提到“乐”前面,强调了“乐”的程度。此外,宾 语前置还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闻之欣 然归去”这句话中,“闻之”是主语,“归去”是谓语 ,“欣然”是宾语,通过将“欣然”提到“归去”前面 ,使整个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04
介词宾语前置
06
• 以“以”为介词的介词短语:如“以此 为戒”中的“以此”。
宾语前置的语法意义
01
02
03
强调受事
通过将受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受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强调施事
通过将施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施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表达疑问或反问
通过将疑问代词或否定词 提前到句首,来表达疑问 或反问的语气。
THANKS
感谢观看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具备宾语提前的句法条件。
介词宾语前置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姓氏作为介词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等。
根据语义关系判断
借助上下文的语义联系来判断。 借助句法分析来判断。

文言文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宾语前置是一个重要且颇有趣味的语法现象。

要理解宾语前置,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宾语。

在句子中,宾语通常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

比如在“我吃饭”这个句子中,“饭”就是宾语。

那么,宾语前置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宾语出现在了谓语动词的前面。

这和我们平常说话的语序不太一样,所以初学时可能会觉得有些困惑,但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

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是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时,宾语前置。

比如“大王来何操?”这里的“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原本的语序应该是“大王来操何”,意思是“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再比如“沛公安在?”“安”是“哪里”的意思,也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正常语序应为“沛公在安”,即“沛公在哪里”。

第二种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举个例子,“莫我肯顾”,意思是“没有人肯顾念我”,“我”是代词作宾语,正常语序应是“莫肯顾我”。

还有“时人莫之许也”,“之”是代词,原本语序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种是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唯利是图”,“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唯图利”。

理解宾语前置,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如果不了解这一语法现象,很容易误解句子的含义。

比如说“何陋之有?”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去理解,就会觉得莫名其妙。

但知道了宾语前置,就能明白它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再看“忌不自信”,如果不明白宾语前置,可能会理解成“邹忌不相信自己”,这就与原文想要表达的“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的意思相去甚远了。

那么,为什么古文中会有宾语前置这种现象呢?这与古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需要有关。

在古代,人们的表达方式相对灵活多样,宾语前置有时是为了强调宾语,突出想要表达的重点。

比如“唯命是从”,把“命”前置,就是为了强调“命”,突出对“命”的服从。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宾语前置的文言文句子

宾语前置的文言文句子

宾语前置的文言文句子
1. “何陋之有?”就像你走进一个看似普通的房间,却发现处处藏着惊喜,这房间哪里简陋了嘛?例子:友人访吾陋室,惊其布置之妙,吾笑曰:“何陋之有?”
2. “吾谁与归?”不正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寻那个能与自己同行的人吗?就像伯牙苦寻子期呀!例子:众人皆逐利而去,吾彷徨四顾,叹曰:“吾谁与归?”
3.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简直就是当自己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时的那种失落感啊!例子:环顾四周,无有知音,吾黯然道:“微斯人,吾谁与归?”
4. “忌不自信。

”这不就是邹忌那种对自己都有点怀疑的纠结心态嘛!例子:邹忌揽镜自照,喃喃道:“忌不自信。


5. “宋何罪之有?”这感觉就像人家宋根本没啥错,却被无端指责,多冤枉呀!例子:他国欲伐宋,宋人大呼:“宋何罪之有?”
6. “子何恃而往?”这不就跟问别人你凭啥去做那事一样嘛,带着点好奇和疑惑。

例子:他人欲远行,吾惑而问:“子何恃而往?”
7. “彼不我恩也。

”就如同别人对自己不好,心里那股委屈和埋怨呀!例子:其待我刻薄,吾愤然曰:“彼不我恩也。


我的观点结论:宾语前置的文言文句子,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表达,能生动地展现出古人的心思和场景。

它们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文言文的奇妙之处。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例子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例子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例子
1. 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比如“沛公安在”,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就像我们平常会问“你在哪里呀”,把“哪里”提前啦。

2.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像“忌不自信”,哎呀呀,就像我们说“我才不相信他呢”变成“我才他不相信呢”。

3. 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不就是很典型吗?这就好像把一个特别的标记放在前面强调呢。

4.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一言以蔽之”,哇哦,是不是挺特别呀,不就是把“一言”提到前面啦。

5. 方位词作宾语前置。

“东向坐”,这不就跟我们说“去那边坐”,然后把“那边”提前一样嘛。

6. “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就好像我们会说“我才不会答应他呢”但把“他”提前啦。

7. “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哎呀呀,就像把重要的放在前面啦。

8. 固定结构中的宾语前置。

“唯……是……”,像“唯利是图”,多有意思
的用法呀。

9. “自”作宾语常常前置。

“手自笔录”,这不就是把“手”突出强调了嘛,真好玩呀!
所以呀,文言文宾语前置的类型真不少呢,大家要好好记住哦!。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
不余欺也”、“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例如:
“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用“是”或“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文言文中把体词性宾语移在动词前,
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加“之”“是”作为提宾的标志。

例如:“唯······是”、“唯······以”句式。

5.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
词的宾语前置。

1/ 1。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宾语前置初中文言文例子

宾语前置初中文言文例子

宾语前置初中文言文例子
1. “何陋之有”,就像我们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这《陋室铭》里不就有这么经典的一句嘛。

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哎呀,这不就像是在说“没有这个人,我和谁一道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可不就这么写的嘛。

3. “忌不自信”,这不是和我们平时说“邹忌不相信自己”一样嘛,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就有哦。

4. “时人莫之许也”,跟“当时的人不认可他呀”是一个意思呀,《隆中对》里就有这样的句子哟。

5. “宋何罪之有”,不就好比说“宋国有什么罪过呀”,《公输》里就出现啦。

6.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像不像是在问“问姑娘在想什么呀,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呀”,《木兰诗》里很形象吧。

7. “不然,籍何以至此”,这就类似在说“不这样的话,我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呀”,项羽在《鸿门宴》里这句话很有气势呢。

8. “子何恃而往”,这不就是问“你凭借什么去呀”,《为学》里的这句话也很典型呢。

我觉得这些宾语前置的文言文例子很有趣呀,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呢。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左传》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韩非子》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18、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文言文宾语前置例句

文言文宾语前置例句

文言文宾语前置例句1. 何陋之有?就像说这地方哪里简陋呀,简陋都不知道躲到哪个老鼠洞里去了。

2. 何厌之有?那贪心的家伙,就像永远填不满的黑洞,还问有什么可满足的。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就好比吃饭不知道用筷子,走路不知道迈腿,简直糊涂到家了。

4. 唯利是图,那家伙眼里呀,利益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山,只看得见这个,旁的啥都不是。

5. 唯命是从,他呀,在领导面前就像个小木偶,领导的话就像提线,让干啥就干啥。

6. 莫我肯顾,那些家伙啊,就像一群瞎眼的蝙蝠,根本看不到我的好,哪里肯照顾我呢。

7.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可不像现在有些人,古人就像诚实的老黄牛,不会欺骗我的啦。

8. 不吾知其亦已兮,没人了解我呀,我就像一颗被丢在角落的钻石,他们都瞎了眼看不到我的光芒。

9. 大王来何操?大王您来的时候就像个空口袋,啥也没带,这可咋整呢?10. 客何好?这客人就像个神秘的宝盒,都不知道他喜好啥,是喜欢星星还是月亮呢?11. 豫州今欲何至?豫州啊,现在要到哪里去呢?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不知道飞向哪朵花。

12. 宋何罪之有?宋国就像个无辜的小羊羔,它有什么罪过呀,你们可不能乱冤枉。

13.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国君啊,自己逃跑都不管了,还担心群臣,就像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笨蛋。

14. 吾谁与归?我能跟谁一起呢?我就像一只落单的大雁,在天空中找不到伴儿。

15. 之二虫又何知?这两只小虫子能知道什么呢?就像两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土块,啥都不懂。

16.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就像一棵小豆芽想在石头缝里长成大树,没点本事可不行。

1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啥要飞到九万里高空再往南飞呢?这就像绕着地球跑三圈再去隔壁家串门,多此一举嘛。

18.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慌慌张张的要到哪里去呢?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窜,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啥。

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方法

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方法

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方法一,宾语本来就是放在谓语后的呀,是否说的是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宋何罪之有?(《公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二,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三,定语本来也是放在要修饰的词前做修饰语的啊~应该是定语后置吧?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例子

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例子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常见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以下是一些例子:
1.“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未有之也”,意思是“不
曾有过这样的事”。

2.“胡不归”(《诗经·采薇》)——“胡不归之”,意思是“为什么还
不回去呢”。

3.“莫我知也夫”(《论语·先进》)——“莫知我也夫”,意思是“没
有人了解我的存在啊”。

4.“何以解忧?”(《短歌行》)——“以何解忧”,意思是“用什么
来排解忧闷?”。

5.“不吾知其亦已兮”(《离骚》)——“不知吾其亦已兮”,意思是
“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

这些例子中,“之”、“我”、“何”都是介词“以”、“不”、“莫”的宾语,被前置到了介词之前。

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强调宾语,或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

例如:(1)彼且奚适(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也?(《逍遥游(节选)》)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沛公安在?(《鸿门宴》)
(4)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奚适即适奚
——到哪里;何以就是以何
——凭什么,靠什么;安在就是在安
——在哪里;焉置也就是置焉——放(运)到哪里。

值得注意的是,例句(4)中的土石也是置的宾语,但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置的后边,翻译成现代汉语要做适当的调整——把土石放(运)到哪里。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例如:
(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7)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例句(5)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

同样,例句(6)(7)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能找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例子,如:
(8)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弈秋》)
(9)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三、借助是或之构成宾语前置
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

例如:
(10)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11)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
(1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

例句(10)的意思是只有依靠兄嫂;例句(11)也可以看成惟弈秋是听,即只听弈秋的。

例句(12)的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这里的之字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中,如果宾语本身是代词,通常用之来辅助构成此之谓我之谓等
格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句式,翻译成说的就是……。

例如:
(13)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节选)》)
(1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留存于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惟利是图惟才是举惟命是从等。

附文: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形: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
沛公安在?(《鸿门宴》)
尔何知?(《淆之战》)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
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
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李朔雪夜入蔡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是等助词作标记。

唯命是听。

唯命是从。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

(《十渐十不克疏》)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4)、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以介词
以和

为常见。

例如: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五蠹》)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离娄下》)
室于怒,市于色。

(《左传·昭公十九年》)
5)、指代性副词相
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
杂然相许。

(《愚公移公》)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黔之驴》)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6)指代性副词见
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

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

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

遍报诸所尝见德者。

(《史记·苏秦列传》)
宾语前置专项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置句式。

何以战?
何以战?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一言以蔽之。

日月逝矣,岁月不我与。

一言以蔽之。

日月逝矣,岁月不我与。

2、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组(

A、城中皆不之觉。

A、城中皆不之觉。

城中皆不之觉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臣死且不避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

A、时不我待。

B、皆不可限以时月。

C、宁信度,无自信也。

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宁信度,无自信也。

4、下列句式不与其他三项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C、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
D、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5、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