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1. 幼儿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和非逻辑为特点。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将幼儿期归为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肛门期,强调控制与服从的训练。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期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的阶段。

2. 认知发展- 直观思维:幼儿依赖感官和直观来理解世界,缺乏逻辑运算能力。

- 符号功能:幼儿开始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

- 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通过模仿和社交互动学习语言。

- 词汇增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 语言理解: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向能够理解隐喻和非字面意义。

4. 社会和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情感表达: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学习分享、轮流和合作。

5.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 道德认知:幼儿开始理解规则和公平的概念,但对道德判断的理解尚不成熟。

- 价值观形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开始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6.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通过游戏,幼儿发展认知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 游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7. 教育干预- 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干预,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教育策略:使用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策略,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8. 幼儿心理健康- 早期干预:对幼儿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长期的心理障碍。

幼儿心理学 作业复习要点

幼儿心理学 作业复习要点

《幼儿心理学》作业一●复习要点一: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是在1879年。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能力、气质、性格。

3.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4.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游戏。

5.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6.人的大脑皮层中的颞叶是跟人的哪种感觉有关联听觉。

7.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8.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谈虎色变。

9.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10.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3岁~6、7岁。

1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12.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行为主义学说的是人的发展中遗传起到极大的作用。

13.下列哪项不是..幼儿心理学一般应用的研究方法写作法。

14.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15.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复习要点二:1.心理是主客观在具体活动中的对立统一。

2.离开了社会生活,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得到正常发展。

3.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了解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由于观察法能主动引起一定的心理现象,所以常用于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

5.让幼儿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

6.心理活动不是由心脏产生的,是由大脑产生的,所以,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7.环境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8.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跟像镜子对人的反映不同。

9.儿童身体发展的顺序是从头部—下部,从上肢—下肢逐渐发展。

10.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也学不会这些行为。

1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12.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13.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4.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2.儿童:0~18岁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4.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二、大事件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三、综合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理论研究法②实论研究法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6.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四、补充知识1.人脑分为三部分2.洛克“白板说”3.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尊重儿童4.王守仁王阳明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好活动的5.科学儿童观: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6.婴幼儿具有朴素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认知1.概念:是指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2.认知的作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3.认知过程是基础作用,情感过程是动力作用,意志过程是调控作用;4.认知的分类: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二、感觉感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活动的开端;1.概念:单一感觉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2.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个别属性3.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敏感;①触觉:机械刺激手心、脚心最敏感巴宾斯基反射②痛觉: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伤害性刺激③温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胎儿在母亲腹中属于恒温4.前庭觉嘴——认识手——探索1主要管理平衡和运动的感觉2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3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第3周胚胎发育5.嗅觉1六个月的胎儿,其嗅觉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激;2嗅觉具有“嗅觉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6.味觉通过味觉可以找到母亲14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2新生儿偏好甜味;3四个基本味道:酸甜苦咸7.听觉1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2婴儿对女性的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尤其是母亲的声音;320周的胎儿具备听觉能力,14~19岁才达到最佳水平;46个月~3岁,婴儿易患中耳炎;8.视觉12岁左右,视敏度接近成人;2婴儿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比如“红、橙、黄”红黄蓝绿常见颜色;3儿童一般先认识颜色,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3到4个月分辨彩色和非彩色; 4颜色视觉有性别差异,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孩强; 5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通常男性多于女性;6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7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的感觉器官是眼睛,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三、知觉1.概念: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2.形状知觉: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1婴儿喜欢圆形2偏好正常的人脸3偏好运动的物体4婴儿喜欢中等复杂的圆形3.深度知觉1测试深度知觉的实验称为“视觉悬崖”实验,由吉布森提出;2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3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爬行有关,爬行有助于中枢神经发展;4.方位知觉1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7~9岁辨别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6~7岁是发展左右概念最快的阶段;5.可知度由吉布森提出,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6.自我效能感2个月与9个月,是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高峰时期7.多通道感知最常见的感觉联合视觉和动觉,视觉和听觉;8.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1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抵制的不良情形;2常见的感觉轰炸:大量的早教训练、兴趣班、幼儿教育小学化;3感觉剥夺:感觉过少;4常见的感觉剥夺:包办孩子的生活,缺乏玩具、家庭气氛冷漠;四、注意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其他心理过程一起出现;3.吉布森认为注意和知觉是同一个过程;4.注意分类①有意注意上课②无意注意看电视5.影响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与别人有关: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的对③刺激物的运动④新异的刺激物2主观条件:①人的需要和兴趣②人的情绪和状态自己有关③人的知识经验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①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②动用意志,排除干扰③把智力活动与际操作结合④培养间接兴趣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停止3生理运动变化8.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1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越大;2在整个学前期,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迅速发展;3注意力的稳定性逐步增强,3岁注意力集中时间5~7分钟,4岁15分钟,5岁20分钟,6岁25分钟; 4注意力的范围逐步扩大;五、幼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述1.概念: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2.提取有两种水平,回忆和再认,再认记忆是回忆的初级水平,回忆比再认困难的多;高级水平3.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索,遗忘规律为先快后慢,20分钟达到41.8%,一天后66.3%;4.元记忆和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是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无意识的影响;2元记忆:是研究记忆者本人的知识信念等因素对记忆过程影响;二记忆的分类内容:形象识记主导和语词识记态度:无意识记主导和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主导和意义识记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婴儿记忆的发展1.婴儿期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能力的提高;2.婴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也有一定的回忆能力;3.直到4岁,儿童的再认能才非常精确;4.自传体记忆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5.自传体记忆是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具体事件的记忆;四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期记忆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形象识记占主导,语词记迅速发展;形象识记的效果好于语词识记;2.从态度上看,无意识记占主导,有意识记开始发展; 无意识记的效果好于有意识记;3.从方式上看,机械识记占主导,意义识记迅速发展;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4.各个识记类型在幼儿期都在发展,它们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五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1.有意识记: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的识记方法,需要意志努的识记;2.影响有意识记的因素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通常游戏的方式比学习直接教授的方式识记的效果要好;3.无意识记: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4.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1外部因素: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2内部因素:与幼儿的兴趣、情绪状态、态度、智力水平和活动方式有关,其中情绪状态是关键因素; 六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机械识记为死记硬背,意义识记为理解性记忆;2.为什么幼儿使用机械识记多,但记忆的效果还是意义识记好答:①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较少,难以将新材料与已有经验加以联结②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还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各个材料都是孤立地,缺乏联系地保存在头脑中,相对于成人来说,幼儿较多地使用机械识记;七再认和回忆的影响因素1.年龄,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认与回忆的能力都有所提高;2.活动的性质,记忆目标明确的活动,再认与回忆的效果比不明确的要好;3.材料的位置,受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幼儿对位于开始部位和结尾部位,再认与回忆的效果比中间的部位的好;八记忆恢复现象1.概念: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2.是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小班儿童的记忆恢复现象比大班明显,在智力落后的儿童身上,并没有发现; 九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方法1.概念: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2.1视觉复述策略盯着目标反复的看位置;2特征定位策略标签附加一个,典型特征3复述策略不断重复识记对象的名称4组织性策略分别组成不同的类别5提取策略找出线索3.婴幼儿通常采用“视觉复述策略”出是最简单,最常的策略;4.复述策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策略;知识的结构或组织是影响记忆的关键因素有效记忆是将知识分层次贮存和按层次提取5.组织性策略是最好的策略6.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六、幼儿想象的发展——2岁最初表现一想象的概述1.概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二想象的类型1. 目的①无意想象无目的②有意想象有目的2.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①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有依据②创造想象:根据已有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没有依据的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①积极幻想:符合实际,有积极作用②消极幻想:不符合实际,有消极作用三与童年期相比,幼儿想象的特点1.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3.不易分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最典型的特点4.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的本身;5.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七、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人脑机能高级成就“在地球上最美花朵”一思维的概述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特点:1间接性:不是直接的认识事物2概括性:从大量感性材料中,归纳出本质特性3组织性:打破原有的组别重新进行分组二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做1借助动作进行思维2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3直觉行动思维由12~18个月一直延续到幼儿园小班3岁时期2.具体形象思维:看1借助表象进行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3特点:①具体形象性②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想1借助语言、概念进行思考总结: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也有人习惯于称为三个阶段,就发展进程来说是不可逆的,就发展的成果来说,又不是互相排斥的;三表征1.概念:儿童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2.表征是思维发展的理程碑;3.智慧动作是儿童最初思维的外部表现,表征是最初思维的内部机制;四概念:1.概念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其中基本概念最容易表征的为核心层,围绕着基本概念还有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知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儿童头脑中的范畴类型也是进行分类获得概念的重要因素;动物——狗——哈巴狗上位概念——基本概念——下位概念2.幼儿最常掌握的概念为日常具体概念3.幼儿的计数原则1一一对应原则2稳定次序原则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五问题解决和推理1.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2.编码水平有直接关系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策略是进行推理;3.推理分为演绎推进、归纳推进、类此推进;4.幼儿最常使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进;5.年幼儿童倾向于归纳推理,青春期儿童倾向于演绎推进;六婴幼儿的社会认知:物理世界和社会两岁的儿童开始懂得别人心中的愿望他想要,4岁儿童开始懂得信念他认为;2~4岁之间的儿童则介乎愿望和信念之间;当代的发展心理学们,倾向于认为,儿童的头脑中拥有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最初的特殊资源;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第一节早期情绪的发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的经验概括②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③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2.区别:①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的较早,情感发生的较晚,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③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更多的是内心体验,不轻易流露出来;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人类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体执表情和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三、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一情绪的发生1.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怕、怒、爱;2.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的婴儿情绪分化理论八种二婴儿的几种基情绪表现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1.哭: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2.笑1笑是婴儿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2第3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是“真正的微笑”3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能够区分人与物体4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区别熟悉的人和陌生人3.恐惧有明确对象的: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4.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鲍尔华依恋理论1陌生人焦虑2分离焦虑两者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第二节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一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中班1在3岁前,主要为生理性动因,3~4岁幼儿生理性动因向社会性动因过渡,4岁以后主要为社会性动因2在社会动因中,人际关系为最主要的动因二表情的社会化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2.运用表情的能力观察学习也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3.幼儿理解表情的能力高于运用表情的能力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与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认生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两、三岁以后出现扮妖怪,蛇会咬人、黑夜有鬼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幽默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1.道德感判断一个事情正确与否并做出相应的行为1婴儿看到别的孩子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心理学称为移情;移情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22~3岁的幼儿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3为什么幼儿喜欢告状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进的;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2.理智感好奇心、求知欲有关的都是理智感3.美感对美的追求高级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三、幼儿的情绪调控1.概念: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2.情绪调控的发展,是幼儿情绪发展的核心3.情绪调控的方式:1适应性调控: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2功能性调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3特征性调控:反映个体对情绪调控的手段①生理放松②重建认知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小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①建构性策略这种策略的采用在幼儿里最为常见:商量②回避策略标志着幼儿社会化的进步:离开情绪发生的场景③破坏策略:损坏自己或他的利益二幼儿情绪的掩蔽面不由心言不由衷1.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①规则驱动的掩蔽②情境驱动的掩蔽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1.父母的影响①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②父母对儿童讨论情绪③具体情境的作用2.同伴的影响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商、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3.教师的影响1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任务,不仅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2在幼儿环境中,教师可以用三种策略调整幼儿情绪;①认知策略:对这件事的看法改变来帮助幼儿提商情感能力;②行为策略:对好的进行资历,对坏的进行惩罚强化③情感策略以情动人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概述一、社会化的概述一概念: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二内容1.语言的发展2.亲子关系3.同伴关系4.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三社会化的前提—是认知的发展四社会化的目标—形成完整的自我1.完整的自我①角色系统②能力结构2.完整的自我指的是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二、语言的发展一前语言时期:准备说话的阶段称之为前语言时期0-1岁知觉表达2.对语言的表达分为三个阶段①0-3个月:单音节阶段②4-8个月:多音节阶段③9-12个月:模仿音阶段二语言时期—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能力1.语音的发展11岁半到3岁,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24岁以上,能够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2.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的增加3-6岁增长较快三四倍2词类范围用扩大先实后虚,实词中先名词动形,最后其他实词3积极词汇的增长3.语法结构的发展1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大约在1岁到1岁半时单词句1岁到2岁时:双词句儿童早期的语言大约2岁半左右:复合句功能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方面4、语用能力的发展1合适的表达方式4岁2国家法贯的复述能力5岁3行动的调节能力自我中心语言:①重复②独白③集体独白社会化语言:①适应性告知②批评各嘲笑③命令请求和威胁④问题与回答4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①习得的时间②习得的策略A.指物策略常物B. 表现策略三、亲子关系依恋——鲍尔华安思沃斯“陌生情境”一依恋的概念1.指儿童对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关系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二依恋形成后的表现1.主动寻求依恋对象2.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紧张3.对依变对象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及时的反应4.与依恋对象重逢时会表现出轻松和愉悦三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70%和谐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深刻的情感,而且孩子有很强适应能力留守儿童情绪化父母2.不安全依恋①矛盾型依恋:最爱哭20%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冷漠,当父母离开后又表现出十分思念②回避型依恋:不哭、不怕陌生人10%孩子对父母的存在漠不关心单亲家庭、不负责的父母四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1.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主要取决子后天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养育方式决定性因素2.婴儿后天的气质是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生物学因素五依恋的作用1.帮助儿童认知世界,提高认知能力2.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3.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四、同伴关系一同伴关系交往的作用1.发展社会认知看法知识2.满足归属需要助人、夸奖3.培养积极性格二幼儿期同伴交往的特点1.练习社交技能2.强化交往行为3.积极投入游戏4.出现“性别分离”的现象2、3岁三同伴交往的策略同伴交往的策略主要有协调、给予、顺从、支配、逆反、协调最常出理的,给予效果最好成人:同伴交往:互惠性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身体特征1婴儿偏好正常的人脸2幼儿出现“以貌取人”的倾向2.行为特征:儿童的社会之间交往的成败不同,与他。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点方面。

一、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构建和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幼儿从通过感官和动作来探索世界,逐渐发展到能够运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

1、感知觉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在出生后迅速发展。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取信息。

例如,幼儿对于颜色、形状、声音的敏感度不断提高,能够区分不同的物体和声音。

2、注意力发展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记忆力发展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

他们更容易记住直观、生动的事物。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强化,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4、思维发展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

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的操作和感知来理解事物,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

在教育中,要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情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

二、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是幼儿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其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语言理解幼儿在早期就能理解简单的语言指令和日常用语。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语言经验的积累,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义。

2、语言表达幼儿从最初的咿呀学语逐渐发展到能够用单词、短语和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积极回应和引导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3、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有助于促进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

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幼儿的情绪情感丰富而多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复现过程 4动机过程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 2紧张型 3淡漠型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 2阅读理解障碍 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症.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去适应(3)连续与阶段问题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共存(4)关键期问题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P55(1)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生态化: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日益现代化(3)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了解.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去考察问题;强调多变量设计;研究方式综合(4)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跨文化研究: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进行研究,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P621格塞而尔美——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主要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美——人格发展渐成说3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经典行为主义斯金纳美——操作行为主义班杜拉加——社会认知理论4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6)朱智贤、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651人格结构和动力观早期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后来又从另一角度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由本我发展而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使本我适应外界要求;超我由自我分化而来,是理想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5、埃里克森的发展观人格发展渐成说P716、强化P761按性质分: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2按强化物分:条件强化、无条件强化3按强化程式分:连续强化、间隙强化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7、幼儿心理学中着名的研究方法P501陌生情境研究法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2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法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8、观察学习的过程P80注意:人们观察榜样的整个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开始;保持:观察者在头脑中保持先前观察到的信息运动复现:把头脑中保持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生活或游戏中表现出来动机作用: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榜样的新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9、幼儿观察力的特征P115: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10、幼儿创造力的特点及表现P1671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2表现: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和创造想象的发展是两个最重要的表现.11、幼儿言语的分类P212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初步的书面言语;过度言语;内部言语. 12、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245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1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P2751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3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14、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P2811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15、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P150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自我中心主义: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16、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3031有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2对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3有利于儿童情绪社会化、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需要17、幼儿游戏的分类P3671按认知水平分类皮亚杰: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思维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有规则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创造性游戏形式运算阶段11~18岁.2按社会性水平分帕登:偶然行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按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18、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373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丰富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19、幼儿综合性发展障碍类型的问题行为P4301多动症ADHD: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性,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2自闭症: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语言交往方面的障碍,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3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惊恐湛碍即急性焦虑症20、印刻:奥地利习性学家落伦茨提出,小鸡、小鸭等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最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P1121、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也被认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P2422、吉普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视崖实验用于测量幼儿的深度知觉.P109。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嘿,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心理学那些事儿!作为一名资深幼儿工作者,我发现掌握幼儿心理学对于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幼儿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吧!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遵循阶段性原则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有阶段性。

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遵循发展性原则二、幼儿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认知活动。

2.认知发展任务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我们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三、幼儿情感发展1.情感类型幼儿情感主要包括愉悦、愤怒、恐惧、焦虑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合理表达和调节情感。

2.情感发展任务幼儿期的情感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安全感、自尊心、自信心、同理心等。

我们要通过关爱、鼓励、陪伴等方式,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1.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分享、沟通、竞争等。

我们要创造丰富的社交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2.社会规范意识幼儿社会规范意识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五、幼儿个性发展1.个性特点幼儿个性特点包括活泼、内向、胆小、独立等。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2.个性发展任务六、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心理辅导幼儿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治。

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1、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离不开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的观点,幼儿家庭与幼儿所在园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处的环境是()。

2、“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

”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心理家是:()3、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

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这要求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角色是:()4、在婴儿期,儿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等来吸引成人的关注。

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5、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论”,有一个阶段,教师有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机,但在自主发展的规划上有所欠缺。

这一阶段是:()6、中小学教师一般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幼儿教师则较难做到。

很多主体活动、生成活动需要教师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

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人格特征是()7、当前,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早期教育的问题备受关注。

下列各种教学法中,针对这一群体幼儿提供服务的是()8、面对某项学习任务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把重点放在一系列子问题的解决上,重视子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有些儿童则倾向于对所有子问题惊醒全盘统筹。

这两类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属于()。

9、最早论述儿童学习的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是()10、强调教师应通过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

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是()11、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包括外在动机逐渐增长、内在动机以好奇和兴趣为主以及()12、大量研究证实,脑功能的()会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13、从学科性质来看,幼儿教育心理学特别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

14、强调评价应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及幼儿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与频率。

这种幼儿学习评价是()。

15、研究幼儿同伴关系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16、教学对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和年龄适宜。

幼儿园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资料1

幼儿园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资料1

心理学1、自然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2、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这一概念来自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3、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面的影响4、内在动机—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所引发的动机5、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知道,而是让儿童进行发现学习6、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在研究中提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真正发展水平,即幼儿已经建立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经由成人指引或同伴之中较有能力者一起合力沟通、合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7、学习的迁移—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迁移可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7、幼儿社会性—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8、简述“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实施的程序1)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2)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3)采取矫正措施,也就是幼儿每次表现出正确行为时所接受到的强化措施10、幼儿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的过程具有生活性、一日生活整体性、基础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等特点。

1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揭示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形成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实践)12、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13、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学习14、罗杰斯认为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哪些要素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2、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3、学习是全方位的4、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15、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经典条件操作条件模仿16、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17、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幼儿社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儿童自身因素、同伴、教师以及文化差异等是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4)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18、针对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有哪些适宜性教学方式1)资源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2)补偿模式—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这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3)治疗模式—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学相适”理论科隆巴赫提出5)个别化教育方案—最先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为其提供个别化的、针对性的方案个别化教学过程需要先认知教学对象,之后进行教学,也就是先评价而后教学,个别化教学的特色在于它是一种“评价——教学”的过程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可归纳为下列三种1、调整儿童的学习速度2、提供多样性教材3、调整教师的角色在个别化教育方案中最常见的是档案袋评价19、结合实例,谈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20、结合实例,谈多彩光谱是如何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多彩光谱评价是加德纳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历时多年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多彩光谱有四个显著的特点1)多彩光谱评价是一种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2)多彩光谱评价是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3)多彩光谱评价是一种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4) 多彩光谱评价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21、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关于学习有哪些主要观点斯金纳是教育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提出了操作学习,还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操作性反应—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个体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那么,这种反应的频率就会增加,幼儿就逐渐习得了某种被强化的行为2)强化原理强化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强化1、正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2、负强化—当某种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1)惩罚是剥夺幼儿获得奖励性刺激(2)当幼儿做出不适宜行为时给予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负强化是当幼儿做出适宜行为时,取消厌恶性刺激的方式,惩罚往往与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而负强化则与幼儿的良好情绪相联系3)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斯金纳根据强化原理设计了两种强化技术:塑造与消退塑造—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通过塑造技术使幼儿学习某种行为,主要采用“相继近似法”消退—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根据斯金纳的原理,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代币强化—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幼儿做出教师所期待的积极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幼儿可以用一定数量的代币兑换他所喜欢的奖励物或活动22、幼儿的学习主要有哪些特点,举例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从直接接触的客体和社会经验中,幼儿都会主动的建构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从出生开始,就积极的与客体交往,不断的建构对事物的认识,幼儿积极的观察及参与人际活动中的学习,从亲自操作及思考过程中学习。

幼儿园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幼儿园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1)揭示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揭示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形成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实践)第二章1、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提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那么,这种反应的频率就会增加,幼儿就逐渐习得了某种被强化的行为2、正强化——强化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3、观察学习——像这种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或替代强化,个体的学习往往不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的4、掌握学习——也可称完全学习、精熟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学习者必须掌握本阶段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学习5、非指导性教学——人本主义教学,教师不直接指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6、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儿童进行发现学习7、随机通达教学——儿童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且每次情境都需要一定的变化,不能雷同,每次情境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因而能促进儿童更深刻地把握概念的实质,随机通达教学不是抽象地让儿童记住概念,而是将概念具体到一定实例中,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包含了充分的实例变化,这有助于儿童的深刻理解8、抛锚式教学——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知识只在一定的文化背景、生态场景下具有相对的正确性、合理性、并不是在所有境域中都具有完全的解释力,因此提倡抛锚式教学,也称情境式教学9、支架式教学——斯皮罗指出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为儿童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构建平台10、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2)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3)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1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接纳(2)帮助(3)潜能12、罗杰斯提出的意义学习包含哪些因素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2、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3、学习是全方位的、4、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13、简述罗杰斯个人中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在安全的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在一种互相理解和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定和鼓励自我评价的支持性环境里(3)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学习最持久、深刻,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另一种是涉及个人特性的有意义学习(4)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5)幼儿的学习包括四大要素参与性、自我发起、全方位、自我评价14、要使讲解式教学成为奥苏贝尔所提出的有意义学习,教师应当注意哪些方面?(1)师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2)大量的运用例证(3)运用演绎方法(4)逐步深化15、布鲁纳的发现法具有哪些特点?(1)强调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价值(3)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16、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2)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3)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建构的17、支架式教学包括哪些基本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第三章1、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经典条件操作条件模仿2、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学习3、3-6岁幼儿的学习具有哪些特点?(论述)(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第四章1、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里历程,它是刺激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防御性动机和建设性动机)2、负诱因——令幼儿逃离或躲避,并由躲避而获得满足感的刺激3、学习的迁移——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迁移可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5、认知灵活性理论——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活学活用6、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内在动机以好奇和兴趣为主(2)外在动机逐渐增长(3)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7、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8、如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第五章1、适宜性教学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资源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2)补偿模式—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这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3)治疗模式—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学相适”理论科隆巴赫提出5)个别化教育方案—最先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为其提供个别化的、针对性的方案个别化教学过程需要先认知教学对象,之后进行教学,也就是先评价而后教学,个别化教学的特色在于它是一种“评价——教学”的过程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可归纳为下列三种1、调整儿童的学习速度2、提供多样性教材3、调整教师的角色在个别化教育方案中最常见的是档案袋评价第六章1、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原本单纯的自然人,经由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互动,逐渐学习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并进而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等合乎社会规范的一切态度、观念和行为2、群体社会化——由哈里斯提出同伴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作用甚至大于家庭3、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师测量幼儿在团体中地位与影响力的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了解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同伴的关系4、教师如何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1、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1)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2)指导幼儿积极理解他人的行为2、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1)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2)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3)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4)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5、幼儿社会性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论述)一、情感支持性原则——指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交往中,积极地建立双向接纳和爱的情感联系,并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感染、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情感支持性原则核心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首先教师必须爱孩子;其次教师应积极接纳、尊重孩子;第三教师应对幼儿持有理解、支持的情感态度2、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二、行为实践原则——指幼儿社会性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向幼儿传递社会认知观念、技能、知识,而且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并对其行为实践进行指导1)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行为实践的机会2)教师应当避免看见幼儿产生什么问题就自己包办处理3)应当特别注意引导、帮助幼儿将其在特定教育活动或情境中学到的认知、行为迁移到更广泛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去三、榜样作用原则——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及幼儿行为向全体幼儿提供行为范型,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1)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2)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部分3)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增大四、一致性原则五、随机教育原则第七章1、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指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3、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有哪些?对成人来说,创造性是指成人形成了有创意的想法,制作了有创造里的作品,对幼儿来说,则关注其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创造性的结果幼儿的创造力是一种萌芽的创造力更多是“初级创造”“表达式创造和生产式创造”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4、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具有哪些特征?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4)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5、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3)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探索6、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第八章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在研究中提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真正发展水平,即幼儿已经建立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说经由成人指引或同伴之中较有能力者一起合力沟通、合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2、读写萌发理论——幼儿读写发展是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环境中渐渐萌发的,读写萌发理论强调,应激发幼儿的内心产生读写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促使幼儿自然发生读写的动力3、简述全语言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1)全语言教学关(2)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3)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4)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5)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4、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有哪些?(1)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2)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3)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4)倾听、积极反馈(5)鼓励尝试使用语言(6)肯定期待5、简述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1)经验明朗化(2)灵活运用教学策略(3)榜样示范者(4)自我提升、协同教学(5)寻求专业的协助6、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有哪些?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婴儿的多种感官来学习语言(1)积极回应(2)运用非言语交流(3)使用儿化音(4)帮助婴儿拓展语言(5)适应每个婴儿的发展与需要(6)运用图画书和讲故事(7)使用语言游戏(8)创设良好的环境7、如何促进3-6岁幼儿的语言发展?(1)指导幼儿正确的语音(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3)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5)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第九章1、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鼓励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也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2、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3、活动区——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4、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有哪些?(1)全面关注(2)并行处理(3)过渡环节的高效(4)让每一幼儿参与进来(5)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5、请例举幼儿园里影响幼儿发展与学习的几种环境不仅活动室的总体环境设计对幼儿的学习与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不同的学习区,不同的器具和设备对幼儿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身体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创造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此外,不同的学习活动区和其中的材料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具有不同的价值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也影响幼儿的学习6、如何设计区角环境?(1)注意动静区分开(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3)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4)学习区的数量、种类及人数管理第十章1、幼儿学习评价——是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2、档案评价法——它通过收集并分析儿童的作品,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做出评定3、多彩光谱评价——是加德纳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历时多年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4、实施幼儿学习评价具有什么意义?(1)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2)有助于为教师开展个别化的适宜性教学提供依据(3)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4)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5、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应具有哪些特征?(1)幼儿的学习评价是整体性评价(2)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动态发展性评价(3)幼儿的学习评价是个别化评价(4)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6、幼儿学习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为幼儿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习(2)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学习的问题,改善教学(3)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4)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7、简述以游戏为基础的垮领域评价的步骤第一个阶段儿童自己自由游戏,游戏指导者模仿、示范、拓展幼儿的游戏第二个阶段创设游戏情境,以引发儿童先前没有自发表现出来的行为第三个阶段游戏中加入一个同伴,以观察儿童的同伴互动第四个阶段在非结构化游戏和结构化游戏中观察儿童与家长第五个阶段观察身体运动游戏第六个阶段观察语言活动游戏,以筛选有语言—运动障碍的儿童8、简述多彩光谱评价的显著特点(1)真实(2)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3)一种即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评价影响因素(4)不仅评价能力与潜能还关注学习风格第十一章1、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感受与看法2、试述应如何理解幼儿教师的养护者角色(1)教师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2)为幼儿发展创设出适宜的气氛与环境3、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分析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广域性与幼儿教师的“完整”教育观(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性与幼儿教师的民主儿童观(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多元性与幼儿教师的反思与监控(4)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与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4、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教学知识(2)理论知识(3)技能知识(4)交流传递(5)知识传播(6)知识创新5、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来源有哪些?(1)教师自身的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劝说6、幼儿教师在促进幼儿学习上应具有哪些专业人格特征(1)激励性人格(2)灵活变通性(3)爱心与同理心(4)情绪稳定(5)。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归纳(幼师上岗证)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归纳(幼师上岗证)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归纳(幼师上岗证)第一章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判断&改错)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1.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感知、认知、语言和情感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表达情感和需求,逐渐发展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

-自我意识:幼儿逐渐认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2.情绪和情感发展-基本情绪:幼儿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但还需要学会适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情感发展: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关系,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情感依恋的基础。

3.认知发展-感觉和运动发展: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通过运动行为进行探索和学习。

-语言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通过模仿和重复来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开始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推理。

4.社交与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家庭关系:家庭是幼儿社交关系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5.游戏与玩耍-游戏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类型和特点:幼儿的游戏包括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建构性游戏等,它们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和虚构性的特点。

6.幼儿教育的原则-个别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的教学。

-情感支持:营造温暖、支持和关爱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亲子参与: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7.儿童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可能因为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方法。

-冲动与焦虑: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焦虑的行为,需要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8.婴儿的动作最早发生于新生儿期。

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行走动作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关于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主要有预先成熟说、可能成熟说、诱导论与助长论这几种观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9.关于言语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巴甫洛夫的强化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阿尔波特的模仿说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学说(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

10.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问题,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与社会化言语相对立的一种非社会性的言语,是儿童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表现;维果斯基则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社会性的言语,而不是什么自我中心的表现。

是思维的有声表现,是一种言语的自我调节的机能。

(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11.气质的定义: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一种较为明显且稳定的个人特征。

关于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布雷泽尔顿的三类型说(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巴斯的活动特性说(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和冲动性)以及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2.依恋的定义: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母婴依恋。

鲍尔比和艾斯沃斯认为依恋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以及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艾斯沃斯运用“陌生情境”法研究认为有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13.婴儿的气质特点表现为气质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第六章幼儿心理的发展14.关于游戏的几种主要理论:霍尔的复演说、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彪勒的机能快乐说、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

精神分析理论则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认知动力说认为是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学习理论则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15.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词汇的发展,语法的掌握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具体形象性占主导,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的作用日益增强。

皮亚杰用“三座山实验”研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即属于前运算阶段。

(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16.社会化的定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

皮亚杰用临床谈话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认为是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攻击行为(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的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的定义。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17.守恒:这是皮亚杰的术语,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18.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的作用。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9.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有很大的具体性。

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

(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20.学习障碍的定义: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

症状表现主要有:多动症、特殊能力发育迟缓、品行障碍。

产生的可能原因有:胎儿期以及出生前后的轻度损伤;脑功能发育迟缓的遗传素质假说;轻度脑功能失调的生物学假设。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1.角色采择的定义: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

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观点、社会-信息角色采择、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相互性角色采择、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2.小学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特点:水平):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与权威的要求;水平1: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的服从既可以是自觉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

第八章中学生心理的发展23.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主要是: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及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

(常见题型:论述题)24.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其思维品质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创造性和批判性增强;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初中生个性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我意识的再次高涨;普遍存在着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等。

总之,可以概括为不平衡性和偏执性(常见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25.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进入成熟期。

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我意识中独立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强烈地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自我评价的成熟;自尊心较强以及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

第九章、第十章26.成年人思维发展特点:成年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具体包括: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在成年初期的后阶段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性思维,最佳年龄区为25—45岁(常见题型:简答题)。

小练笔;名词解释1、顺应2、元认知3、图式4、双生子研究5、学习障碍6、回避型依恋一、单选题(加粗为题目答案)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以普莱尔1882年发表()为标志A《一个婴儿的传略》B《儿童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儿童心理之研究》2、霍尔在理论上运用( )来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

A 白板说B 成熟势力说C 格式塔D 复演说3、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心理发展的动力理论是()A 环境决定论B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C 生物进化论D 遗传决定论4、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以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 鲍得温B 皮亚杰C 普莱尔D 弗洛伊德5、大脑的()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A 重量B 体积C 髓鞘化程度D 形状6、关于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一般认为在()A 3岁B 4岁C 5岁D 6岁7、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最早出现于()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龄期D 少年期8、主张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本能在儿童身上的重演的是()A 皮亚杰B 格罗斯C 霍尔D 弗洛伊德9、“三座山测验”是用来证明儿童思维的()A 具体性B 不可逆性C 自我中心性D 刻板性10、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A 感知觉B 记忆C 思维D 口语11、()是婴儿早期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记忆发生的重要标志。

A 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B 习惯化C 语言的掌握D 概念的学习12、在4-20岁期间,个体大脑发育有两个显著加速期,即发生在()A 5-6岁左右和13-14岁左右B 6-7岁左右和12-13岁左右C 4-5岁左右和12-14岁左右D 9-10岁左右和15-16岁左右1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A 喉结突起B 声音变粗C 上下唇长须D 身高猛增二、简答题1.简述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3、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有哪些作用?简述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

三、论述题1、试分析0-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顺应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环境。

2、元认知元认知是指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3、图式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念。

4、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