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20_21_22_23_24课

合集下载

五年上册24课导学案

五年上册24课导学案
☆☆
B.请用3个单词造三个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通过探究式活动,实践What’s your father’s job? He is a policeman.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互助学习
【预习案】
(完成作业后,自主预习15-30分钟)
【导学案】
【学习流程】
■一、设境导学:
1) 教师拿出自己家人的照片,分别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具体工作。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kind and handsome. He is a taxi driver. I love my father.遇到Just write部分的内容时,及时学习、强化和板书。
备 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
C.请试着写一个小短文,至少3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案】
以Where do you work?为话题,完成一个活动计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24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24课导学案
二、小法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奥秘的“奥”是上下结构,音序是“A”。()
2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1968年7月20日。()
3月球是一片荒漠,没有尘土,没有水。()
4科学研究证明,月球的年龄肯定比地球大。()
我的收获
这节课我对自己的评价是()
三步读书法:
一读扫障碍
二读知大意
三读品词句
展示要求:
3、(较难)任选两组关联词造句
虽然……但是……到处……到处……有……就没有……如果……就……因为……所以……有了……才有……
这节课我对自己的评价是()
三步读书法:
一读扫障碍
二读知大意
三读品词句
展示要求:
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组内补充。
展衔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礼貌得体。
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组内补充。
展衔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礼貌得体。
展板书,字体端正,行款整齐。
展时效,5分钟时间不超时。
听展要求:
聚焦快
会倾听
有质疑
有补充
主备人:栗朝芳我的学校美如画我的班级最团结快乐的我最出色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导学案
学习目标:
便捷购物屏幕访问辅导邮件
贺卡羡慕便宜恋恋不舍奇妙
三、再读课文。
(1)“信息高速路”指的是:

(2)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品读课文(三读)
1.请你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介绍电脑网络的用途。
(1)要求:
①要结合课文来介绍。
③可根据自己课前了解或搜集到的资料来谈。

第24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

第24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

一次双向奔赴的会晤——第24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夸张、对比手法)。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把握作品的主题。

【学习过程】预习案1.作家作品【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

演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

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2.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

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3.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拜谒.()愧赧.()鄙.贱()存恤.()纶.巾()叱.()半晌.()侍.立()鹤氅.()末胄.()涿.郡()谬.举()倾颓.()挟.天子()如雷贯.耳()箪食..壶浆()顿开茅塞.()民殷.国富()(2)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导学案部编版)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导学案1. 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欣赏故事的独特构思。

2. 掌握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熟练阅读课文,自学字词。

◆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文体1. 以问题引导:“如果你去旅行,你会带什么东西?”“你有想过带上眼睛去旅行吗?”2. 介绍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并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

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科幻小说的三要素。

3. 介绍作者刘慈欣:刘慈欣是中国著名的科幻作家,著有《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等作品。

他的《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他的《流浪地球》于2019年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屏,深受观众的喜爱。

◆活动二、浏览课文,梳理情节1.自主浏览课文,导读问题,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 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确人物和情节线索,梳理小说的结构层次。

3.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梳理小说的结构层次。

◆活动三、深入理解,品析写法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1. 逐段阅读:探讨故事的“悬念”、“伏笔”和“照应”等表现手法,深入理解和欣赏故事的构思和技巧。

示例:悬念:“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开头就设下悬念,为什么要带“眼睛”?谁的“眼睛”?直到“落日六号”失事的补叙,读者才明白“她”的身份,豁然开朗。

伏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导学案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型:问题导读课学习重难点: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模块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互动策略明确目标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品读诗歌准确、精炼的语言。

2:体会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明确目标,圈出关键词。

自学汇报二、自学交流,整体感知1.杜甫(712-770),字,自称,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风“”,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

2.搜集本文的背景资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

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3.题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指,是的一种。

4.给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怒号挂罥长林梢庇护突兀布衾三重茅沉塘坳飘转俄顷丧乱广厦见此屋课前每小组派代表把答案书写到黑板上,同组间可以纠错补充。

组内派1名同学展讲。

小组长检查组员导学案完成情况。

合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划节奏(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解释加点的词语(1)号.()(2)三重茅...()(3)公然小组合作,大号在黑板作交流展示提升()(4)俄顷..()(5)墨.()(6)衾.()3.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五、拓展延伸,小结反思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上完成知识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1、生字注音忠谏.()裨.补()遗.()陛下攸.()咨.()阕.()陟.()罚臧.()否.()行.()阵倾颓.()苟.()全猥.()自夙.()夜驽.()钝攘.()除崩.殂.()诹.()斟.()酌.()妄.()自菲.()薄2、释词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遗:咨:裨补阙漏: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3、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第24课《石壕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石壕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导学案学习目标:1、解锁剧情: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抓关键句理清叙事脉络。

2、拨开迷雾:知人论世,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

3、揭秘真相:追根溯源、联系当下,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用剧本杀的方式走进《石壕吏》——到底是谁害了她?【解锁剧情】1、初读剧本,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解锁剧本,抓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3、解读剧本,理剧情。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剧情。

(2)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清剧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经过:结果:【拨开迷雾】补充剧情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

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

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西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疑点一:公元759年,“安史之乱”第四年,前线战事告急,在敌军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

战况十分紧急,必须马上征补兵力。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开元旧例凡男子二十为兵,六十而免。

”按照此条例,老妇并不在征兵范围,为何征之?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一条符合实情的征兵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战事告急,兵力紧缺,特下征兵令,要求如下:守我大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疑点二:夜捉人?为什么是夜里不是白天?为什么用“捉”不用“征”?逾墙走?一老翁身手竟是如此矫健?疑点三:从《石壕吏》的题目就可看出,吏应该是这首诗的主角。

然而,诗中对其的描写却只有“吏呼一何怒”,接下来便都是借老妪的“抒情独白”,真实的情境到底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老妇的回答推测出官吏的语言,并为二人加上恰当的神态或动作,还原当时的情形。

人设分析:结合刚刚的对话和情景的再现,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老妇和官吏的人物形象分别是什么样的?老妇:官吏:疑点四:杜甫曾在寒风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寓言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体会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愚公精神”的内涵。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文体简介(寓言)2.作者简介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循名责实,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3.文体知识《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本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诵读寓言1.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太行.(hánɡ) 高万仞.(rèn)冀.州(jì)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迂.(yū)豫.南(yù) 曾.不能(zēnɡ)魁.父(kuí)投诸.(zhū)荷.担者(hè)叩.石(kòu)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河曲.(qū)智叟.(sǒu)穷匮.(kuì)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雍.南(yōnɡ)(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活动二:译读故事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Lesson 24 》 导学案

《Lesson 24 》 导学案

《Lesson 24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并能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_____、_____、_____等。

3、能够听懂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简单对话,并获取关键信息。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描述与主题相关的情景或事件。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拼写、读音和用法。

重点句型的结构和应用。

2、难点某些词汇和短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对复杂句型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三、知识梳理1、词汇_____:意思是_____,常用搭配有_____。

_____:词性为_____,例句:_____。

_____:注意其发音为_____,用法:_____。

2、短语_____:该短语常用来表示_____,例如:_____。

_____:含义是_____,在句中作_____成分。

_____:其同义短语为_____,但用法上有细微差别。

3、句型“_____”:这个句型用于_____,注意时态和人称的变化。

“_____”:这是一个典型的_____句型,当_____时,要注意_____。

“_____”:此句型中,_____是关键,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_____。

四、课文解读1、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哪里?2、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划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并分析其语法结构。

找出文中使用了新学词汇和短语的地方,体会其用法。

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

五、课堂练习1、词汇练习根据中文意思写出相应的英文单词或短语。

用所给单词或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2、句型练习仿照例句,用所学句型造句。

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句型转换。

3、阅读理解阅读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回答问题。

判断文中句子的正误。

六、小组活动1、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与课文类似的情况吗?请分享。

对于课文中的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尽量使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

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24课)

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24课)
课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四、读写互动、当堂检测(15分钟)
是啊,多么可敬的葡萄叶啊,他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当他结出累累果实的时候,叶子悄悄地笑了,如果你看到这累累的果实,你会对葡萄叶说些什么?
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积累,拓展延伸(7分钟)
本文赞美了葡萄叶无私奉献的精神。古往今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诗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4.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概括)
二、文本探究,交流展示(25分钟)
1.读课文1——4自然段,找一找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吹泡泡呢?
方法指导:(1)自学。默读故事,找到具体做法,在文中做好批注。(2)组内交流。(四人都完成)按“D、C、B、A”的顺序,交流自学成果,朗读具体语句。(交流后坐端正)(3)班内展示。(组内代表发言)
它们一个个飞到。
三、阅读推荐,拓展延伸。(3分钟)
从思想上、从写作方法上(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阅读推荐《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四、读写互动、当堂检测(15分钟)
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把你是怎样玩的写一写,读给大家听。
xxxxxxxxxxxxxxx学校小学部导学案
班级:姓名:编号:三语上5时间:月日
1.朗读2--4小节,葡萄叶的梦是什么?他的梦实现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导学案一、课前准备1. 准备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2.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大事件。

3.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几张国共内战时期的图片,并询问学生,这些图片是什么时期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2. 导入新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

3. 预习指导让学生预读课本第24课,了解人民解放战争主要战役的名称和地点。

4. 阅读训练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4课,并按照以下问题回答: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它们分别在哪里进行的?b.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事件有哪些?c.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5. 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战役、重大事件和原因,并将他们的总结写在笔记本上。

7.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检测。

要求每个小组一名代表回答下列问题:a. 你们小组选择的问题是什么?b. 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是什么?c. 你们小组的总结是什么?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在笔记本上写一篇关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主要战役:- 特长大战-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解放全中国重大事件:- 南京解放- 北平解放- 上海解放- 重庆解放胜利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 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入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阅读和讨论,增加了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提问和检测,测试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整个课堂活动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23课、第24课

第23课、第24课

课题:第23课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班组名姓名编号 07-23 审核:江英历史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了解科举制和大运河开凿,隋唐的更迭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隋唐的兴衰历程中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导学与学法知识生成一、自研自探提示主题一:隋统一全国阅读课文P2-3内容,了解隋朝建立的背景,隋朝建立与统一的史实,重点认识科举制的由来及其影响。

主题二:大运河的开凿唐朝诗人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对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至今褒贬不一。

阅读课本P3-4内容,结合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认识隋朝大运河及其作用。

主题三:隋唐更迭阅读课文第三子目的内容,分析隋亡的原因。

了解唐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一、自研自探主题一:隋统一全国1.隋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2.( )年,隋军灭掉南方的( )统一全国。

3.隋朝重要制度:(1)三省六部制(2)科举制:如何客观评价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主题二: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2.概况大运河开凿的时间: 在位皇帝:中心: 北通: 南达:3.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主题三:隋唐更迭1.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2.唐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二、合作交流与展示1.交流自研成果与相互评价随堂笔记。

2.探究: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甲兵强盛”又二世而亡的著名王朝,一个是秦朝,一为隋朝。

试做比较。

秦、隋的成就和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共性?三、习题演练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2.民谣中唱到:“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炀帝丢掉江山的根本原因是( )A.开凿大运河B.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C.少数民族贵族的进攻D.隋炀帝的暴政课题: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班组名姓名编号 07-24 审核:江英历史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太宗即位的史实,掌握唐朝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分别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特点,领会其象征意义。

2.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在阅读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1.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特点,领会其象征意义。

2.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在阅读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思想教育。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周定舫(fǎnɡ)(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工作。

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任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

先后发表几千篇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2.背景链接出处: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

背景: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

意图: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巍峨..()矗.立()瞻.仰()奠.基()镏.金()上溯.()重幔..()庑.殿()天堑.()镶嵌..()挑衅.()逾.越()梭镖..()..()序幕.()搀.扶()慷慨旌.旗()髻.子()五卅.运动()(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高耸地立着。

()②(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③伟大的功绩。

()④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⑤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⑥内心的愤怒显露在脸上。

指控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教师版) 24-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统编版)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教师版) 24-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统编版)

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鍪(móu)活动二:字词释义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活动四:诗歌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24蔚蓝的王国》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24蔚蓝的王国》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二十四《蔚蓝的王国》第1学时1、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学习目标2、品味、感悟散文诗的优美的艺术和作者奇特的想象。

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学习重难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之称。

代表作有等。

2掌握字音:蔚( )蓝宛( )似闪烁( ) 颤栗( )明澈( ) 潺潺( ) 咫( )尺和煦( )3、朗读课文两遍,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4、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全文中找寻你觉得最美的词句,并说说美在何处。

二、课堂探究:1、简介作者。

(由学生完成,师生作补充。

)2、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里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渎课文,思考:屠格涅夫的梦中有哪些人?你看到了屠格涅夫梦中的大海的哪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他梦中的情感吗?3、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如我们同学所说,我们不妨先着眼于梦中之人,看看他们在其中生活的怎样。

请找出描写梦中之人生活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我们采用这样的句式来简洁地说一说。

从句中,我读出了人们的。

(学生朗读交流:)“她”到底是谁呢?4、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你所欣赏的语句,并圈点出其中的精彩词语或句子,(示例赏析句子)作简单的评述。

(一找、二读、三赏)学生交流:你能说说此时的王国在你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王国吗?本文的蔚蓝王国难道仅仅是海吗?它还可以是……5、展示交流:作者在文中借助于许多景物来描写神奇美丽的大海,是为了表现什么呢?请用“作者借助于,是为了表现。

”句式进行说话。

6、拓展延伸:比较本文与《天上的街市》异同点。

﹙可以从体裁、写作背景、艺术手法、表达主题等角度进行思考﹚三、达标检测1、《蔚蓝的王国》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Lesson 20:At the Post Offiice
学习目标:1.会听、说、读、写单词send
2.会用“How much____________?”说话。

学习重点:本课单词和重点句型
学习方法:分组练习
学前准备:1.准备明信片2张
2.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明信片_______邮票_______需要______ 学习过程:
一、每组同学设计一组“问路“的对话。

1、小组内设计并练习对话。

2、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习单词
Send
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
三、师生互动练习对话
四、反馈练习
1、学生分组设计一组“买东西“的对话
2、展示各组成果
五、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21: Writing the Address
学习目标:会在明信片上写地址
学习重点:在明信片上写地址
学习方法:实践练习
学前准备:空白明信片1张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本课有关内容
1、明信片各部分的名称
左____右____顶部____底部____角落____
2、明信片内容的书写格式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听录音。

(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
4、回答问题
(1)W here does Danny write the address ?
(2)D o you know Danny`s address ?
(3)W here does Danny put the address ? What is it ?
5、我会说
指着自己的明信片,告诉别人如何写地址以及邮票贴在何处。

三、巩固练习
1、给你的朋友或亲人些一张明信片
2、展示你的成果
四、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22: Sending an E—mail
学习目标:1、能听、说、读、写单词computer
2、会写电子邮件。

学习重点:本课单词,如何写电子邮件。

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学习过程
一、学习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
4、分角色朗读
二、教师出示一个电子邮件,讲解写作格式。

三、实践练习
1、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朋友写一个电子邮件。

2、说一说(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 23:Are Y ou Ready for a Song ?
Lesson 24:Again ,Please !
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单词。

2、复习明信片、信、电子邮件的书写格式。

3、学唱一首歌。

学习重点:本单元单词和明信片、信、电子邮件的格式
学习过程:
一、复习单词
1、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信______明信片_____电子邮件____电脑____底部____顶部_____角落_____信封____左_____右_____邮票_____发送_____
2、说一说如何写明信片
(1)Where do you write on a postcard ?
(2) Where do you put the address ?
(3)Where do you put the stamp ?
3、说一说如何写信
4、说一说如何写电子邮件
二.学歌曲
1、听录音
2、学唱歌曲
三、盘点收获
今天通过复习,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