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直肠肛管解剖培训课件

直肠肛管解剖培训课件

直肠肛管解剖
15
直肠肛管检查法
体 位
直肠肛管解剖
16
直肠肛管检查法
体 位
直肠肛管解剖
17
检查方法
肛门视诊 直肠指检: 肛门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CT、腔内超声、MRI 直肠肛管功能检查
直肠肛管解剖
18
直肠指检
简单有效常用的方法
75%的直肠癌可在指检时发现
直肠肛管解剖
直肠肛管的解剖及检查
直肠肛管解剖
2
局部解剖
肛管 齿线 直肠 肛管直肠环 血管 神经
直肠肛管解剖
3
直肠肛管解剖
4
2.直肠肛管解剖
直肠与肛管
直肠肛管解剖
5
直肠肛管解剖
7
直肠肛管解剖
8
直肠肛管解剖
9
直肠
直肠上动脉 直肠下动脉 骶正中动脉
直肠肛管解剖
10
肠系膜下动脉 直肠上动脉
右支 左支
直肠上部
髂内动脉
直肠下动脉
直肠下部
腹主动脉
骶正中动脉
直肠后壁
直肠的动脉
直肠肛管解剖
11直肠的淋Leabharlann 回流直肠肛管解剖12
直肠的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上静脉
肝门静脉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直肠肛管解剖
13
直肠的神经
肠系膜下丛 盆丛
盆内脏神经
直肠肛管解剖
14
直肠肛管检查方法
体位
左侧卧位 膝胸位 截石位 蹲位 弯腰前俯位
痛者暂缓肛门镜检查 可同时进行简单诊疗, 如活检
直肠肛管解剖
21
步骤:

结直肠肛管PPT课件

结直肠肛管PPT课件

编辑版pptΒιβλιοθήκη 23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淋巴:直肠肛管的淋巴引流亦是以齿状 线为界,分上、下两组。上组在齿状 线以上,有三个引流方向。向上沿直 肠上动脉到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 这是直肠最主要的淋巴引流途径;向 两侧经直肠下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到盆 腔侧壁的髂内淋巴结;向下穿过肛提 肌至坐骨肛管间隙,沿肛管动脉、阴 部内动脉旁淋巴结到达髂内淋巴结。
结肠、直肠和肛管疾病
Diseases of Colon,Rectum and Anus Duct
编辑版ppt
1
编辑版ppt
2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1 结肠: 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 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成人结肠全长平
均约150cm(120-200cm)。
结肠各部的直径不一,自盲肠端的7.5cm依次减 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
编辑版ppt
5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直肠系膜:解剖学本无直肠系膜这一名词, 外科学的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 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肠的、形成半圆1.52.0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动脉、静脉、 淋巴组织及大量的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 椎前方,下达盆膈。
编辑版ppt
6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3 肛管 :
肛管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约1.52.0cm。
肛管上接直肠下开口于肛门全长2-3cm 左右.
编辑版ppt
9
编辑版ppt
10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2 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 状线以下属肛管动脉供应。
3 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通过直肠上 静脉回流至门静脉;齿状线以下为直肠下 静脉丛通过肛管静脉回流至腔静脉。
4 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主要主要入腹主 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的淋巴 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 恶性肿瘤淋巴转移时有重要意义。

直肠肛管讲稿ppt课件

直肠肛管讲稿ppt课件

双侧坐骨直肠间 隙脓肿(Abscess ischiorectal bilateral)肛门 两侧脓肿,潮红、 压痛、有波动。
右侧坐骨直肠间 隙脓肿(Abscess ischiorectal)肛 门右侧肿胀,潮 红、有波动、压 痛。
骨盆直肠间隙脓 肿(Abscess pelvic-rectal)
2.桔痔钉疗法 3.胶圈套扎疗法 4.冷冻疗法 5.肛管扩张疗法
6.手术疗法
(1).外剥内扎法; (2).环形切除术; (3) 血栓性外痔:切开,取出血块,畅开引流,每日 清洁肛门,直至创面痊愈。
(4).结缔组织性外痔可在局麻下做梭形切除。
第七节 直肠癌
2.挂线疗法:我国明代已采用。
3.手术疗法:
适量注入美蓝, 探针进入肠腔, 确定肛瘘内口, 完全彻底切开, “V”形创面引流。
第六节 痔
一、病因 (一)肛门衬垫下移 (二)静脉曲张学说
二、分类和病理 分为下列三类: 内痔、外痔、 混合痔
(一)内痔
内痔分四期。
第一期: 出血
第二期: 出血,痔块 脱出肛门 外,后自 行回纳。
病因和病理: 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干便强行通过肛门口,肛管 撕裂,继发感染,形成溃疡。
新裂口
平浅,边缘整 齐,软,色鲜 红;
I 期肛裂(截石位6点)
老裂口:
坚硬,呈灰白色。
II 期肛裂
III期肛裂(肛裂三联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
1.便秘 2.疼痛 3.出血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直肠癌 (二)直肠息肉 (三)肛管直肠脱垂
绒毛乳头腺瘤 (管状绒毛乳头 腺瘤)
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
肛乳头肥大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PPT课件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PPT课件

图像分析和测量
肛管组: 取肛管中部冠状位图像测量肛管、耻骨直肠肌和肛门 外括约肌的长度,括约肌间沟的宽度,肛提肌、肛门内、 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联合纵肌的厚度等。在正中矢状 位图像上测量肛门外括约肌的前后部的长度与厚度。在肛 管上部横轴位断面及中部横轴位断面分别测出会阴体和球 海绵体肌的厚度。分别在各个被测肌肉的最厚部位进行测 量。分别测量左、右侧后进行评估。把(左侧+右侧)除以2 作为各被测肌肉的平均厚度和长度。肛管长度测量范围定 为从耻骨直肠肌的最头侧到肛门外括约肌的最尾侧。采用 SPSSl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肛管与肛周结构和 左右侧测量值之间采用Pearson分析,男、女肛管与肛周 结构的测量值的比较使用非参检验的两相关样本检验和两 独立样本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肛管疾病组引言肛管是腹膜外位器官,位于直肠的远端。肛管的作用 主要是控食物残渣的排泄,多种疾病容易发生,如肛瘘、 肛周脓肿、大便失禁和肛管恶性肿瘤等。 肛瘘,又被称为肛管直肠瘘,是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 的异常沟通,内口大多在齿状线肛窦内,外口是继发性的, 常位于肛周皮肤;大多数肛瘘是由于肛腺炎症迁延不愈发 展而来,少数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结核、Crohn’s 病等 。 肛管与肛周结构的检查手段有直肠内超声、CT、MRI 等。本组用相控阵线圈对31例疑是肿瘤或肛瘘和1例肛管 癌进行了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旨在研究高分辨磁共振对肛 瘘和肛管癌的显示情况及高分辨磁共振在该区域疾病检查 中是否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
表1-1 男、女性肛管及肛周结构厚度与长度的平均数值 X(—)±SD(min~ max)mm 项目男女肛管长度38.22±4.02(31.80~44.52)41.81±4.20(37.14~48.12) 内括约肌厚4.12±1.08(1.56~5.51)3.98±0.85(2.33~4.74)联合纵肌厚 度1.43±0.48(0.77~2.18)1.51±0.61(0.68~2.34)括约肌间沟宽度 2.61±0.98(1.56~5.46)2.35±0.92(1.08~4.11)会阴体厚度3.52±0.84 (2.33~4.68)6.77±1.68(3.51~9.43)球海绵体肌厚度4.31±0.91 (2.82~5.68)2.49±0.81(1.75~4.42)肛提肌厚度2.97±0.93(1.54~4.55) 3.76±1.39(2.10~7.46)耻骨直肠肌长度15.56±3.32(10.93~22.98) 15.74±3.84(8.58~26.26)耻骨直肠肌厚度5.98±5.60(3.92~8.52) 6.32±1.72(3.90~10.18)外括约肌长度24.01±3.61(15.40~30.62) 26.83±2.72(21.24~32.42)外括约肌厚度4.41±0.96(2.46~5.53) 3.82±0.76(2.46~0.76)外括约肌前部长度12.56±2.67(6.71~15.81) 11.12±2.81(11.12~17.67)外括约肌前部厚度5.02±1.12(3.08~7.01) 18.42±3.21(13.01~22.75)外括约肌后部长度18.01±3.96(13.63~ 24.45)18.42±3.21(13.01~22.75)外括约肌后部厚度17.58±2.62 (13.63~21.66)18.22±4.66(10.76~25.62)

肛肠外科(讲述)ppt课件

肛肠外科(讲述)ppt课件

直肠内面观
直肠内面观
▪ 上段较窄,下段扩大成直肠壶腹。肌层内环外 纵。
▪ 粘膜较厚,在壶腹部有上、中、下三个横的半 月形皱襞,叫直肠瓣(横皱襞)。
▪ 直肠下段因括约肌收缩,粘膜成纵行皱襞,叫 直肠柱也叫肛柱,相邻两个直肠柱基底之间有 半月形皱襞,叫做肛瓣,肛瓣与直肠柱之间的 粘膜形成口向上,底在下的袋状小窝,叫做肛 窝(隐窝),深约3~5毫米,底部有肛腺开口, 常积存粪便,容易感染,发生肛窦炎,肛管与 直肠柱连接的部位,常有三角形乳头状隆起,
▪ 疼痛 单纯内痔无疼痛。当感染、糜烂、血栓 形成,尤其嵌顿时疼痛剧烈。
▪ 瘙痒 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瘙痒,甚至湿疹 。
▪ 检查:最好蹲位、排便后观察,可见痔块大小 、数目、部位。内痔肛镜检查。
外痔
▪ 单纯性外痔 异物感 ▪ 血栓性外痔 多因静脉栓塞或破裂,血液凝
结成块。剧烈疼痛是特点,肿块短期长大 。 ▪ 结缔组织外痔 是肛缘皮肤皱折变大,内有 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少,无曲张静脉。偶 有瘙痒感,炎症时可疼痛。
肛门直肠检查体位
检查步骤
▪ 肛门视诊 观察肛门及周围有无脱出物,外痔 、瘘口、脓肿、肛裂等。
▪ 直肠指诊 又称肛指检查。应注意肠壁周围有 无触痛、肿块、波动、狭窄等。在直肠前壁, 男性可扪及前列腺,女性可触及子宫颈,手指 抽出时,观察手套上有无血液、粘液。
▪ 肛镜检查 由深至浅观察直肠粘膜颜色,直肠 瓣、有无溃疡、息肉、肿瘤、异物等,将肛镜 慢慢往外退出,边退边观察直肠和齿线附近有 无病变,如痔等。
治疗
▪ 肛瘘内口切除或切开内口是治愈肛瘘的关键 。
▪ 瘘管切开术:适用低位肛瘘。底小口大“V”伤 口。
▪ 肛瘘切除术:适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创面内小 外大,一般不缝合,术后坐浴、换药、直至 愈合。高位或复杂性肛瘘在手术中要注意保 护肛管直肠环,免术后大便失禁。

直肠肛管解剖ppt课件

直肠肛管解剖ppt课件

39
整理版课件
40
整理版课件
41
六、肛管直肠的生理功能
• 排便和控便 • 吸收水分和部分药物
整理版课件
42
整理版课件
43
整理版课件
44
整理版课件
45
齿线的临床意义
组织结构 供血动脉 静脉回流 淋巴回流
齿线以上
黏膜,立方或柱状上皮 直肠腺癌 直肠上、下动脉
齿线以下
皮肤,复层扁平上皮。 鳞状上皮癌
隆起,又称痔环,表面为覆层扁平上皮,深部含有痔外 静脉丛,并借致密结缔组织与肌层紧密附着。 •白线:肛梳下缘,为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的环 形浅沟,称内外括约肌间沟,直肠指检时可扪及。
整理版课件
9
二、肛管解剖
•相关解剖结构
肛柱:齿状线上方的粘膜形成8—10个纵行条状皱甓,长1-2cm, 又称直肠柱,其深面又直肠上动脉终末支和痔内静脉丛。 肛瓣:相邻两个肛柱下端的半月形粘膜皱甓。 肛窦:又称肛隐窝,为相邻肛柱下端与肛瓣围成的囊袋状小隐窝, 3-5mm深,开口向上,其底部有肛腺开口,有储存黏液润滑大便 的作用。 肛腺:4-8个,多集于肛管后壁,2/3向外延伸至内括约肌层,少 数可至联合纵肌,极少数可至外括约肌及肛旁间隙。肛隐窝感染 可沿肛腺扩散。 肛乳头:位于肛柱下端的三角形上皮突起,基底呈淡红色,尖端灰 白色,直径1-3mm,可因感染及外伤等因素发生肥大。
肛门动脉
门静脉系统,直肠癌肝转 移多见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下腔静脉,肛管癌可转 移至肺脑肾等
腹股沟淋巴结
神 支配 植物神经系统,痛觉迟钝 体神经系统,痛觉敏锐
整理版课件
46
整理版课件
47
直肠柱、肛门瓣

肛门直肠解剖ppt课件

肛门直肠解剖ppt课件

齿
线
• 齿线为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由肛瓣及肛 柱下端组成,该线呈锯齿状,故称齿线 (或称梳状线),为重要的解剖标志。胚 胎时期齿线是内、外胚层的交界处 。故齿 线上、下的血管,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 其表现的症状及体征也各异。
齿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 ①齿线以上主要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线以下为肛门 动脉供应。齿线以上静脉丛属痔内静脉丛,回流至门静脉, 若曲张则形成内痔。齿线以下静脉丛属痔外静脉丛,回留 至下腔静脉,曲张则形成外痔。齿线以上感染可经门静脉 脉而致肝脓肿;齿线以下感染,则由下腔静脉向全身扩散。 ②齿线以上粘膜受植物神经支配,无疼痛感;齿线以下肛 管受脊神经支配,疼痛反应敏锐。故内痔的注射及手术治 疗,均需在齿线以上进行,切忌累及齿线以下部位,以防 疼痛及水肿反应。②齿线以上的淋巴主要回流至腹主动脉 周围的淋巴结,齿线以下的淋巴主要回流至腹股沟淋巴结。 故直肠癌向腹腔内转移,而肛管癌则向双侧腹股沟淋巴结 转移。
• 联合纵肌:由三层组成,内层是直肠纵肌的延长,中层是 肛提肌悬带,外层是外括约肌顶环的延长。三层在内括约 肌下方形成中心腱,由腱分出很多纤维隔。其功能:①固 定肛管:联合纵肌层属肛管各部的中轴,似肛管的骨架, 借其丰富的放射状的纤维,将肛管各部包括内、外括约肌 联系在—起,形成一个功能整体。这些纵肌纤维,不仅固 定括约肌,还通过肛周脂肪,附着于骨盆壁和皮肤;还穿 过内括约肌上于齿线附近的粘膜,因而对防止直肠粘膜脱 垂和内痔脱出起一定作用。②协助括约功能:联合纵肌在 括约肌内部呈网状,与肌纤维相粘着。肛管括约肌的功能, 是联合纵肌形成的弹性网与括约肌一起活动的结果。当括 约肌放松时,借弹性网的弹力作用,使肛门张开,粪便下 降。但联合纵肌层组织疏松,又为肛周感染的蔓延提供了 有利条件。

肛管解剖及常见病 ppt课件

肛管解剖及常见病  ppt课件

内痔:是直肠上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团块,位于齿线以上,表面粘膜覆盖, 常见于左侧、右前,右后三处(3、7、11点)。
外痔:是直肠下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团块,位于齿线以下,表面为肛管皮肤 所覆盖。因静脉内血栓形成而突出肛门外的血栓性外痔最常见。
混合痔:由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交通、扩大、曲张的静脉团。病理: 出血、栓塞、脱出、嵌顿、绞窄、感染坏死。
肛管的解剖及 临床常见病
ppt课件
1
肛管的定义
解剖学肛管:从肛缘到齿状线,约2cm。 外科学肛管:从肛缘到肛管直肠环上缘,约4cm。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肛管
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在直肠之下,其外口为肛门。肛管被内、外
括约肌和提肛肌所包绕,是连接直肠和肛门的肌性通道。平时管腔
紧闭成前后纵裂,粪便通过时,被扩张成管状,管径可达3~4cm。
ppt课件
34
病因
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的形成主要由静脉扩张淤血所致。从解剖上讲,门静脉系统及其 分支直肠静脉都无静脉瓣,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粘膜下组织松弛,以 上因索都容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扩张。静脉丛是形成肛垫的主要结构,痔的形成与静脉丛 的病理性扩张、血栓形成有必然的联系。直肠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可引起直肠静脉回流受 阻的因素很多,如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发生血液回流 障碍的直肠静脉旗血扩张形成痔。
ppt课件
12
肛柱
肛管内面6~10条纵行的 粘膜皱襞
肛瓣
各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 的粘膜皱襞,6~12个
肛窦
肛柱与肛瓣围成的小隐窝, 窦口向上,深约3~5mm, 底部有肛腺的开口
ppt课件
13

直肠肛管解剖(精品PPT)

直肠肛管解剖(精品PPT)
痔静脉丛不是门静脉侧支循环唯一场所,它可经十二 指肠、小肠、结肠、胃、腹壁等处静脉回流,如果门 静脉高压,可以引起上述器官的静脉曲张,当然也可 发生直肠静脉曲张(较罕见),但不是痔。
除上述解剖学资料外,在临床上也证实门静脉高压患 者,痔的发病率并不高。布朗得(Brondel)发现常与 痔伴发的疾病中,未见有血管性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 高血压或肝病等。
动脉供应
直肠上动脉 直肠中动脉 直肠下动脉 骶正中动脉
痔区的动脉主要来自直肠下动脉(70%)和肛门动脉 (42%)。痔区的血供单独由直肠下动脉负担,约占人群的 10%。直肠上动脉一般不参加,或仅有少数终支(平均5支) 可达痔区。
据近代学者的研究报告指出,直肠上动脉分支变异很大,并 不像麦氏(Miles)(1919)描述的直肠上动脉3终支与3个 肛垫的位置相对应,汤姆森(Thomson)解剖50例,无一例 与麦氏(Miles)描述相一致,如格雷(Gray)(1989)、帕娜 德(Parnud)(1976)等权威性解剖学论著对Miles说法也不予 支持,所以痔和直肠上动脉的末端无直接关系,应走出以前 认识的误区
直肠肛管解剖
直肠
直肠
直肠长12~15cm 在第3骶椎前方正中与乙状结肠相续 沿骶骨凹面下降 至尾骨尖前方2~3cm稍下处穿过盆膈 终于肛门
概述
矢状面两个弯曲 冠状面三个侧曲 3条直肠横襞
(Houston瓣) 缺少结肠带、结
肠袋、肠脂垂及 完整肠系膜
毗邻
直肠膀胱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肛提肌
髂尾肌 耻尾肌 耻骨直肠肌 前列腺提肌(女性
为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前列腺提肌
髂尾肌
耻尾肌
肛管直肠环
由耻骨直肠肌、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深部和浅部、 直肠纵肌的一部分联合构成

《肛门直肠解剖》课件

《肛门直肠解剖》课件
感觉功能
肛门和直肠具有感觉功能,能够感知粪便的存在和排便的需 求。
肛门直肠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肛门括约肌
肛门周围的肌肉,能够控 制排便。
直肠壁
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 肌层和浆膜层,其中粘膜 层含有大量的腺体,分泌 粘液润滑粪便。
肛管
连接直肠和肛门的管道, 具有防止粪便进入尿道和 阴道的功能。
02
直肠神经分布
研究发现直肠神经分布与 疼痛感知密切相关,为疼 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肛管血管结构
肛管血管结构的最新研究 成果揭示了痔疮等血管疾 病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肛门直肠解剖研究的未来展望
1 2 3
深入研究肛门直肠的生理功能
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更深入地了解肛门直肠 的生理功能,为便秘、失禁等肛肠疾病的治疗提 供更多有效方法。
肛门直肠神经组织
自主神经
肛门直肠的自主神经主要来自下腹神 经丛和盆神经丛,支配肛门直肠的肌 肉运动和腺体分泌。
感觉神经
肛门直肠的感觉神经主要来自阴部神 经和会阴神经,能够感受肛管和直肠 内的刺激,如疼痛、温度、触觉等。
03
肛门直肠疾病类型
痔疮
痔疮定义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 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 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
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方法
肛门指诊
肠镜检查
医生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和直肠,检查是否 有异常肿块、疼痛或出血等症状。
使用细长的镜子插入肛门和直肠,观察肠 道内部情况,发现病变并进行组织活检。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肛 门和直肠的形态结构,发现肿瘤、炎症等 病变。

结直肠肛管解剖课件ppt

结直肠肛管解剖课件ppt
量保留脾脏。 沙夫科(Shafik) “三肌襻”学说
瘘管内口在肛直肠环上2/3或以上,须采用挂线疗法或切开(切除)加挂线疗法,以免引起失禁; 向两侧→直肠下血管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左半结肠切除术
3. 吻合时要确保吻合口无张力及有充分的 血液供应。如吻合口有张力,应进一步游 离横结肠,使之松动;对吻合口血液供应 有怀疑时,应再切除一段肠管,然后再吻 合。
结肠左曲
肠系膜 左结肠动脉 下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淋巴
右半结肠的淋巴大部分 汇入肠系膜上淋巴结。
左半结肠的淋巴大部分 汇入肠系膜下淋巴结。
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输 出管直接或经腹腔干根部 的腹腔淋巴结汇入肠干。
结肠手术的解剖学 注意事项
右半结肠切除术
1. 右结肠动脉的变异较多,可来自中结肠 动脉,回结肠动脉或者无右结肠动脉(由 中结肠动脉或者回结肠动脉代替供血)。 术中要在充分显露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 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关系后,视血运情况决 定血管结扎平面;
来自耻骨尾骨肌的侧面压迫
栉膜带是60年前麦氏(Miles)作为肛裂的病因学说而提出来的。
如已经撕裂脾脏,可用缝合方法止血,尽 两层筋膜之间由无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充填。
克劳斯特(Klosterhalfen)等人通过尸体血管造影,发现正常人两侧肛门动脉的分支,在肛后连合处吻合较好者仅有15%,而85%的人 无吻合,该处小血管密度低于前连合和两侧,形成乏血管区。
加横结肠切除时,术中剥离应注意胰腺, 十二指肠,胆道等各毗邻脏器,避免造成 损伤。
回盲部旷置术
1. 回肠管径较小,吻合后可能发生狭窄时, 须切开系膜对侧的肠壁,以增大吻合口径;
2. 回肠远端封闭后,应将其转向下方,缝 合固定于肠系膜上,以防发生肠套叠。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教学课件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教学课件

体征
肛门周围皮肤红肿、压痛,有时 可触及波动感或肿块。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 例增加。
鉴别诊 断
肛周脓肿
与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急性感染相似,但脓肿位置较浅,常位于皮 下组织,疼痛剧烈,可触及波动感。
肛瘘
瘘管内常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瘘口周围皮肤炎症反应较轻,一般不 会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
血栓性外痔
表现为肛周暗紫色肿块,疼痛剧烈,有时表面皮肤溃破,但无发热 等全身症状。
辅助检查
B超
可明确脓肿位置及范围,有助于鉴别诊断。
肛管内窥镜
可观察肛管内病变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X线检查
对于怀疑有骨盆感染或肛管后间隙脓肿的患者,X 线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
04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急性感染 治疗
对于感染引起的坏死组织,需要进行清除,以促进愈合。
病灶切除术
对于感染病灶,可能需要进行切除手术。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
保持大便通畅
手术后需要定期更换敷 料,保持伤口清洁。
避免便秘和腹泻,以免 影响伤口愈合。
饮食调理
术后需注意饮食调理, 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
有助于伤口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解剖结构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是由疏松结缔 组织、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构成 的区域,包括会阴体、坐骨直肠 窝、骨盆直肠间隙等。
功能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具有缓冲作用, 能够减轻排便时的压力和冲击; 同时,该区域内的淋巴组织能够 参与免疫功能。
02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急性感染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急性感染是指肛门 直肠周围软组织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常常继发于肛门直肠手术或肛周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共36张PPT】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共36张PPT】
肛提肌以上脓肿(高位脓肿) •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 直肠后间隙脓肿 • 直肠粘膜下脓肿 • 高位肌间脓肿
鉴别诊断
肛周毛囊炎、疖肿
骶骨前畸胎瘤继发感染
骶髂关节结核性脓肿
骶尾骨骨结核
化脓性汗腺炎
治疗
以手术为主,注意预防肛漏的形成 内治
热毒蕴结证
• 治拟清热解毒
• 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 有湿热之象,合用萆薢渗湿汤
忌用抗生素保守治疗,否则非但不能 根治,还易致局部硬块长久难以消散
引流要彻底﹑通畅
对在肛提肌以下的低位脓肿,尽量找 到内口,全身症状轻者,争取一次性 手术处理,以防形成肛瘘
对发生在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尚未 找到可靠的内口或内口明显﹑全身
症状重者,宜先切开排脓,待形成肛 瘘再行第二次手术
术中注意事项
定位准确
先穿刺,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排脓
切口选择 浅部脓肿行放射状切口 深部脓肿行弧形切口
引流彻底 切开脓肿后用手指探查脓腔,分开腔内的 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预防肛漏形成
术中切开原发肛隐窝炎,防止肛漏形成
预防与调护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 清洁 积极防治肛门病变
患病后应及早治疗,防止炎 症范围扩大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火毒炽盛证
• 治拟清热解毒透脓 • 透脓散加减
阴虚毒恋证
• 治拟养阴清热,祛湿解毒
• 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外治
初起
• 实证 金黄膏、黄连膏外敷、 金黄散调糊灌肠
• 虚证 敷
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外
成脓 • 宜早期切开引流 • 根据脓肿部位深浅和病情缓急选择
手术方法 溃后
• 九一丹纱条引流 • 脓尽用生肌散纱条 • 日久成漏者,按肛漏处理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教学课件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教学课件
致排便困难。
发热
感染可引起全身发热反 应,严重时可导致高热

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乏力等 。
03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急性感染的临床表 现与诊断
常见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疼痛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感染常表现 为局部疼痛,严重时可放射至
腰部或腹股沟。
红肿热痛
感染部位皮肤红肿,触之发热 ,疼痛明显。
发热
感染可引起全身发热,严重时 可出现高热。
抗组织胺药
如盐酸西替利嗪,用于缓解瘙痒等症状。
手术治疗方案
脓肿切开引流术
对于较大的脓肿,需及时切开引流,以减轻感染和疼痛。
瘘管切开术
对于形成瘘管的感染,需将瘘管切开,清理坏死组织和脓液。
挂线疗法
对于高位脓肿或复杂性肛瘘,可采用挂线疗法,以保护肛门功能 。
05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急性感染的预防与 护理
治疗过程
02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
治疗结果
03
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治疗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疼痛缓解程度、炎症指标变化等。
评估结果
治疗效果的优劣和患者的满意度。
经验总结
从病例中总结出的治疗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治疗的建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解剖与生理
肛门直肠解剖结构
01
02
03
肛门
肛门是消化道末端开口, 位于会阴体与尾骨之间, 具有排便和控便功能。
直肠
直肠是消化管末段,上接 乙状结肠,下连肛管,主 要功能是储存粪便和排便 。
肛管
肛管是连接直肠与皮肤的 管道,具有括约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管前 深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深面,较肛管后深间隙为小。
13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括约肌 间间隙
位于联合纵肌3层之间,共有4个。
14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中央 间隙
位于联合纵肌下端与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环绕肛 管下部一周。
15
谢谢!
END
16
Alcock管(阴部管):
位于间隙的外侧壁上
坐骨直肠间隙内容
内有阴部动、静脉及阴部神经通过
痔下血管神经,S4、S2、S3神经
脂肪组织
10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坐骨直 肠间隙
位于肛门直肠两侧,为成对的楔状腔隙,容积约6090ml。
11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直肠后 间隙
又称骶骨间隙,位于直肠后方,骶骨及骶前筋膜的 前面。
直肠后间隙有骶神经从、交感干神经节以及骶 中和痔中血管等
5
肛提肌上间隙
是指腹膜与盆隔上筋膜之间区域
直肠膀 胱间隙
位于直肠与前列腺、精囊腺、膀胱或阴道之间,上 界为腹膜,下界为肛提肌。
肛提肌 后间隙
肛提肌与直肠壁接触处。盆筋膜分裂为上、下两层, 两层间的裂隙位于直肠后外侧,称肛提肌后间隙。
6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粘膜下 间隙
位于肛管齿线以上的粘膜与内括约肌之间,向上与 直肠的粘膜下层连续。
粘膜下间隙内有来自动静脉吻合网的内痔静脉丛、 弹性纤维结缔组织、淋巴管丛、粘膜下肌等。
7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皮下 间隙
位于外括约肌皮下部与肛周皮肤之间。间隙内有皱皮 肌、外痔静脉丛、浅淋巴管、神经丛以及脂肪组织。
肛管后 浅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浅面,此处感染只限于皮下组织, 不会影响到肛管、坐骨直肠间隙及肛管后深间隙。
肛管后 深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深面,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交通, 脓液可从一侧的坐骨直肠间隙经此通道侵入对侧, 形成后蹄铁形瘘管。
12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肛管前 浅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浅面,与肛管后浅间隙相通,一般感 染仅局限于邻近的皮下组织。。
作者 邱运梅
2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以肛提肌为界分为上、 下两组:肛提肌上间隙与肛提肌下间隙
3
肛提肌上间隙
是指腹膜与盆隔上筋膜之间区域
骨盆直 肠间隙
位于肛提肌上方,腹膜之下和直肠两侧
下:肛提肌
上:腹膜 骨盆直肠间隙 前:膀胱、前列腺、子宫、
子宫阔韧带、阴道 后:直肠和直肠侧韧带
4
肛提肌上间隙
是指腹膜与盆隔上筋膜之间区域
内侧:粘膜下间隙 皮下间隙 外侧:坐骨直肠间隙
上 :中央间隙
8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坐骨直 肠间隙
位于肛门直肠两侧,为成对的楔状腔隙,容积约6090ml。
两个隐窝:前隐窝与后隐窝
9
肛提肌下间隙
是指盆隔下筋膜与会阴部皮肤之间的区域
坐骨直 肠间隙
位于肛门直肠两侧,为成对的楔状腔隙,容积约6090ml。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
的解剖
1
在肛管和直肠周围有许多潜在的间隙,间隙中富有脂 肪组织,并由很多纤维肌肉隔将其分成许多小房,当 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脂肪很快坏死,且再生作用较慢, 因而影响组织的愈合。在间隙中神经分布很少,感觉 迟钝,故发生感染时,病人一般无剧烈疼痛,就医较 晚。由于解剖上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容易发生肛周 脓肿和肛门直肠痿管,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