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湍流流动的混合RANS_LES方法研究_孙明波
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式理论及应用(孙明波,白雪松,王振国著)PPT模板
0 5
2.5湍流预混 燃烧算例验证
0 6
2.6带自点火 特性的预混火 焰传播模型
第2章湍流预混燃 烧
参考文献
第2章湍流预混燃烧
2.1层流预混火焰
2.1.1层流 预混火焰结 构
2.1.2层流 预混火焰温 度
第2章湍流预混燃烧
2.2湍流预混火焰
0 1 2.2.1湍流预混火焰的基本性质
02
2.2.2湍流脉动与火焰的相互作 用
第1章湍流燃烧及其数值模拟概述
1.1湍流燃烧基本特性
1.1.1湍流 的基本特 性
1.1.2湍流 燃烧的特 点
第1章湍流燃烧及 其数值模拟概述
1.2化学反应流的数学描 述
1
1.2.1化学反应流控制方程
2
1.2.2化学反应机理及反应速率
第1章湍流燃烧及 其数值模拟概述
1.3湍流燃烧模拟的一般方 法
2.4.4G方程 和C方程比较
第2章湍流预混燃烧
2.5湍流预混燃烧算例验证
1
2.5.1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中的火 焰核增长
2
2.5.2三角棱柱火焰稳定器的燃 烧模拟
3
2.5.3低旋流燃烧器的火焰稳定
4
2.5.4本生灯的火焰形状
第2章湍流预混燃烧
2.6带自点火特性的预混火焰传播模型
2.6.1预混 火焰自点火 耦合模型
n解和化学 平衡解
04
03
3.2.4火焰面结构的 渐近解
3.2.3详细化学反应 机理对层流扩散火 焰的影响
第3章扩散燃烧
3.3湍流扩散燃烧火焰面模型
01 3 .3 .1 扩散火焰 面模 02 3 .3 .2 火焰面模 型方
型合理性验证
超声速流动中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分析与修正方法研究
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 CSTAM-2010-0028 2010年10月 江苏无锡超声速流动中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分析与修正方法研究朴英,单繁立(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 100084)摘要分析了不可压缩湍流模型的特点和局限性,结合超声速边界层、压缩拐角流动和可压缩混合层算例比较了这些模型的计算性能,研究了限定湍动能产生项和引入应力限制器等弱非线性效应以及对自由流湍流度和近壁网格间距的敏感性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考察了膨胀可压缩性修正、结构可压缩性修正以及激波不稳定性修正等三种湍流模型的可压缩性修正方法,指出了膨胀可压缩性修正对雷诺应力各向异性表述能力的缺失,而结构可压缩性修正由于具有弱非线性可以体现出可压缩混合层中雷诺应力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此外还发现现有激波不稳定性修正存在只能反映湍流脉动涡模式的问题。
最后指出了未来进一步发展/修正可压缩湍流模型的侧重点。
关键词超声速流动,湍流模型,可压缩性修正引言近年来,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超声速流动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数值模拟的主要难题之一是湍流建模问题,相比于低速流动,超声速流动带来明显的可压缩效应,并且导致很强的湍流脉动,对模拟的精度、效率和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目前,可压缩湍流的研究主要针对边界层、混合层和激波与湍流的相互作用等最基本的可压缩湍流,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混合层发展受到抑制和混合层演化呈现三维特性以及激波与湍流相互作用中激波出现不稳定性脉动等现象所蕴含的物理机制的认识还不全面,相应湍流模型的可压缩性建模方法也不够完善,所以十分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将对现有基于RANS的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和主要的可压缩性修正方法进行综述和研究,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发展/修正可压缩湍流模型和对多种可压缩湍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各湍流模型的特点和局限基于RANS的湍流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阶矩模型和二阶矩模型。
一阶矩模型将涡粘系数v t定义为雷诺应力与平均应变率之比(即Boussinesq线性假设);二阶矩模型需求解各雷诺应力分量的输运方程,计算量很大,对数值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在一些算例中,二阶矩模型的计算结果反而不如一阶矩模型[1],特别是二阶矩模型的不足之处在近壁湍流和强旋转湍流中尤为明显[2]。
后向台阶超声速流动的动力混合RANS/LES模拟
( ai a U i ri f e n ec eh o g , h n sa 0 3 u a 。 h a N t n l nv st o f sn eT c nl y C agh 1 7 ,H n n C i ) o e y D e o 40 n
关键词 : 混合 R N / E 后 向台阶 A SL S 超声 速流 动
Dy a i b i n m c Hy rd RANS LES smu a in o u e s n c fo / i lto fs p r o i w l o 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k —f cn tp v r b c — a i g se
A src:D n mch b dR N ( enls vrgdN v r t e) L S L reE d i l i )m dlsst b tat y a i yr A S R yo —A eae al —S k s/ E ( ag dyS ao i d e o mu t n o e i e
l t s r rd c o ee tsr t r o u a in p o u e t e c h r n t c u e frt o e h u wo—d me so a k—fc n t p i h a y rr go s tt t a v i n in b c a i g se n s e r a e e i n .S ai i l a — l sc
结果再现 了二维后 向 台阶剪切 层的拟序 结构 , 计算得到 了统计平 均 的压 力分布 , 回流 区长 度与 实验 结果符 合 较好。 与定 系数 的一般 混合 R S L S模 拟结果 的对 比表 明 , NA / E 动力混合 R N / E A S L S模式在 对流 场拟序 结 构 的捕捉 、 流动 时均压力分布方面表现 较优 。
基于火焰面模型的超声速燃烧混合LES_RANS模拟_范周琴
亚格子流动、 燃烧模型分别采用涡粘模型和稳态 火焰面模型。壁面附近采用 RANS 方法, 湍流模型采 ω SST 模型。 控制方程中对流项和粘性项分别 用 k用五阶 WENO 和二阶中心差分离散, 时间推进采用 Kutta 方法。 二阶精度的 Runge2. 2 稳态火焰面亚格子燃烧模型 火焰面模型认为湍流燃烧场由大量的火焰面和 且火焰面厚度比 Kolmogorov 涡 无反应湍流场组成, 旋尺度小, 所以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火焰面内部结构 和湍流对火焰面的作用分开处理 , 从而将湍流流动和 大大减少了计算开支。 化学反应解耦, 对于扩散燃烧, 用混合分数 Z 的等值面描述火
如下
, 总
sgs 珋 珘 珔 ] )珘 珘+ p 珋 珋 ui + q + σ sgs 珘 [ ( ρ 珋 E E ρ i - u j τ ij + H i i + = 0 t x i 珋 珘 Z ρ 珋 珘 珘- ρ 珋 珘+ Z sgs ) = 0 + · ( ρ uZ DZ t
*
0111 ; 修订日期: 20100517 。 收稿日期: 201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0906098 ) ; 高等学校博士点新教师专项科研基金 ( 20094307120005 ) 。 mail: fanzhouqin830227@ 163. com 作者简介: 范周琴 ( 1983 —) ,女,博士生,研究领域为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E-
结起来有: ( 1 ) 激波的作用。 激波强度足够大时会促 进点火或自点火并使得火焰面模型失效。 ( 2 ) 超声 速流动中 Kolmogorov 尺度递减使得 Damklher 数以 及 Reynolds 数可能不符合火焰面的要求。 ( 3 ) 超声 速流中动能改变导致的温度变化甚至超过化学反应 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受到重视, 但迄今仍 释热的量级, 然没有很好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 人们对传统低速条件下的火 焰面模型进行了各种修正。 Zheng 等 修正进入温度计算中, 与 Evans 等 Zheng 等
在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湍流模型
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湍流模型引言高超声速(Hypersonic)是指飞行速度超过音速5倍以上的飞行状态。
在高超声速领域,流动的湍流现象对气动力、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为了准确地描述和预测高超声速流动中的湍流特性,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湍流模型。
本文将介绍在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湍流模型,包括RANS模型、LES模型和DNS模型。
1. RANS模型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S)是描述湍流运动的基本方程之一。
在RANS模型中,假设平均变量和脉动变量可以分离,并通过引入雷诺应力来描述脉动变量。
在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RANS模型有k−ε模型、k−ω模型和SST k−ω模型。
•k−ε模型:该模型基于涡粘性假设,通过求解两个传输方程来计算湍流能量k和湍流耗散率ε。
它适用于较弱的湍流,但在高超声速流动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壁面效应的建模不足。
•k−ω模型:该模型引入了湍流耗散率ω作为主要方程,通过求解k和ω的传输方程来计算湍流特性。
它相对于k−ε模型在高超声速领域有更好的适用性。
•SST k−ω模型:该模型是k−ε模型和k−ω模型的结合体,它在边界层区域使用k−ε模型,在外部区域使用k−ω模型。
这种结合可以克服各自单独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2. LES模型大涡模拟(LES)是一种将湍流分解为大尺度和小尺度来进行数值求解的方法。
在LES模型中,大尺度湍流通过直接数值求解(DNS)或基于滤波运算来计算,而小尺度湍流则通过子网格尺度建模来描述。
在高超声速领域,LES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细小尺度上的湍流行为。
由于高超声速流动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和非平衡特性,LES模拟需要考虑湍流和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LES模型包括化学非平衡LES模型和化学平衡LES模型。
这些模型通过考虑气体热化学过程来更准确地描述高超声速流动中的湍流特性和化学反应。
3. DNS模型直接数值模拟(DNS)是一种通过直接求解湍流的Navier-Stokes方程来获得完整湍流信息的方法。
湍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湍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湍流是流体力学界公认的难题,被认为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后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
自然界和工程领域的绝大多数流动都是湍流,因此湍流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实验测量技术和数值模拟能力的不断增强,学术界对高雷诺数和高马赫数湍流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我国科学界也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分析国际上湍流研究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对湍流产生机制和流动本质进行深入研讨,加强与航空、航天、航海等相关单位和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推动湍流研究的发展。
针对国内学科发展现状,尤其是实验研究相对薄弱的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政策局,于2014年3月20-2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110期双清论坛,论坛主题为“湍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自全国15个单位的近50位流体力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与会专家通过充分而深入的研讨,凝练了该领域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本期特刊登此次论坛学术综述。
一、湍流研究的重要意义自1883年雷诺(Reynolds)发现湍流以来,湍流问题的研究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湍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后一个未被解决的难题;2005年《科学》杂志在其创刊125周年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中,其中至少两个问题与湍流相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湍流无处不在。
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遇到的流动,绝大部分是复杂的湍流问题。
在自然界,从宇宙星系的时空演化,到星球内部的翻滚流动,从大气环流的全球运动,到江河湖泊的区域流动,都有湍流的身影。
在工程领域,从陆地、海洋、空天等交通运载工具,到原子弹、氢弹、导弹、战斗机、舰船等国防武器的设计;从全球气象气候的预报,到地区水利工程的设计;从传统行业如叶轮机械、房桥建筑、油气管道,到新兴行业如能源化工、医疗器械、纳米器件的设计,都需要了解和利用湍流。
因此,湍流流动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问题,更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超声速湍流混合层中小激波结构的实验研究
小 激波 结构是超 声速湍 流混合层 中最为 复杂 的现象之 一 , 目前 尚无统一 的理论 能够解 释其 成 因n , j 但人们 从小 激波结构 对混合层 流场结 构 的影 响方 面进 行 了较 多 的研 究 。 自 18 99年 L l在 湍 流混合 流 e e
动数 值模拟 中第一次 发现小 激波结构之 后 , 量 的实验 和数 值模 拟工作 对小 激 波结构 的存 在及 其影 响 大 进行 了深入 的研究 , 企 图从 理论上 给予合理 的解 释 。Safd 并 t o 大学 的 Tb s osan 20 年对超 声 nr oi s n 在 03 aR m 速混合层 中小 激波结 构 的相 关 研究 进行 了 回顾 , 对 S nod大学 所 做 的工作 做 了详 细 的说 明n。 目 并 tf a r 】
构。分析 了小激波结构产生时的混合层流场参数 , 出了从 实验图像中确定对流马赫数的方法 , 给 避免了理论 分析不必要的假设 。探讨了小激波结构产生 、 发展 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 超声速湍流混合层 ; 小激 波; 对流 马赫数
中图 分 类 号 : 21 V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9 期
国 防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U N LO AIN LE I PIYO EE S T C N I G O R A FNTO A NV  ̄T F FN E EI OD Y E D  ̄
V 1 9N . 20 o. 01 0 7 2
Ab t a t T es o k e w so sr e ae nNP_ c n q e u es nctr u e t xly rw n n e i o v cieMa h sr c : h h c l t a b ev d b s d o I t h iu s n s p ro i u b ln a e id t n l t c n e t c Se i mi u wh v
不同湍流模型在管道流动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
不同湍流模型在管道流动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邵杰;李晓花;郭振江;刘瑞璟;田晓亮【摘要】Currently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been applied in thefiel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in large scale. Turbulent model is often used in simulation. But different turbulent model has its applicable scope respectively. In this article, by using some common turbulent models provided in CFD software FLUEN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urbulentflow in pipe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frictional drag resulted from simul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in experiment. It was shown from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that Spalart-Allmaras model,k-ε (EWT) model and Reynolds stress (EWT) model are suitable for hydraulically smooth pipe with laminarflow, butk-ε model is suitable both of laminar and turbulentflows; for hydraulically smooth pipe with laminarflow, the highest precision can be reached by use of Spalart-Allmaras model; for coarse surface pipe with laminarflow, coarse degree should be adjusted in use ofk-ε model.%针对数值模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中的大规模应用,湍流模型是数值模拟中常用的模型,不同湍流模型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海森堡湍流猜的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森堡湍流猜的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撰写:引入海森堡湍流猜这个课题,简要介绍湍流研究的重要性和难点。
可以提到湍流在自然界及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如气象学、流体力学、能源开发等。
随后,阐述目前湍流研究的主要难点,即由于湍流具有高非线性、强耦合和多尺度性等特征,导致其行为难以预测和理解。
这就限制了湍流模拟与控制的发展,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接下来,引入海森堡湍流猜的概念,指出它是湍流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假设。
海森堡湍流猜是由物理学家海森堡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该猜想通过抽象的数学模型,试图对湍流进行描述和解释。
最后,可以简要介绍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包括海森堡湍流猜的背景和原理,以及该猜测的应用和局限性。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湍流行为的规律性和统计特征,为湍流模拟和控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总之,本文将围绕海森堡湍流猜展开详细的论述,通过对其背景、原理、应用和局限性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湍流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海森堡湍流猜的解。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将要讨论的内容,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海森堡湍流猜的背景以及其原理。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讨论海森堡湍流猜的应用以及提出其局限性。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思路。
首先,引言部分将引领读者进入整个话题,并为后续的讨论作铺垫。
随后,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海森堡湍流猜的背景和原理,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海森堡湍流猜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以促使读者对该理论有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逐步了解和理解海森堡湍流猜的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该理论的意义和实用性。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海森堡湍流猜的解,并深入了解其背景、原理以及应用和局限性。
反应性射流中湍流
第9卷㊀第1期2024年1月气体物理PHYSICSOFGASESVol.9㊀No.1Jan.2024㊀㊀DOI:10.19527/j.cnki.2096 ̄1642.1075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曹晴晴1ꎬ㊀李㊀岩2ꎬ㊀张欣羡3ꎬ㊀周㊀毅1(1.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ꎬ江苏南京210094ꎻ2.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ꎬ北京100074ꎻ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191)ScalarTransportCharacteristicsNearthe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inaReactiveJetFlowCAOQingqing1ꎬ㊀LIYan2ꎬ㊀ZHANGXinxian3ꎬ㊀ZHOUYi1(1.SchoolofEnergyandPowerEngineeringꎬ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Nanjing210094ꎬChinaꎻ2.ChinaAcademyofAerospaceAerodynamicsꎬBeijing100074ꎬChinaꎻ3.FluidMechanicsKeyLaboratoryofEducationMinistryꎬBeihangUniversityꎬBeijing100191ꎬChina)摘㊀要:湍流/非湍流界面(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ꎬT/NTI)层分隔开湍流区和非湍流区ꎬ研究T/NTI有利于加深对湍流区和非湍流区之间传质的理解ꎮ通过开展射流和环境流间发生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ңR)流场的数值模拟ꎬ研究了该流场中各组分在T/NTI附近的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特性ꎮ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性射流流场中对流项在湍流区域的标量输运中占主导地位ꎮ射流的上游处化学反应较为剧烈且随着流向逐渐减弱ꎬ在T/NTI层内及其附近均存在显著的化学反应ꎬ而下游T/NTI层附近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远离T/NTI层的湍流核心区ꎮ在T/NTI层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机制呈现类似但相反的趋势ꎮ在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主要由扩散和对流作用共同影响ꎬ但其浓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在T/NTI层内ꎬ反应物B的输运主要由对流作用影响ꎬT/NTI附近的流动阻碍化学反应后所余较少的反应物B向无旋边界输运ꎮ关键词:射流ꎻ化学反应ꎻ湍流/非湍流界面层ꎻ标量输运ꎻ条件平均统计㊀㊀㊀收稿日期:2023 ̄07 ̄24ꎻ修回日期:2023 ̄10 ̄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952105)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30921011212)ꎻ江苏省六大人才峰会项目(2019 ̄SZCY ̄005)第一作者简介:曹晴晴(1996 )㊀女ꎬ硕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ꎮE ̄mail:1207496954@qq.com通信作者简介:张欣羡(1992 )㊀女ꎬ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流体力学ꎮE ̄mail:zhangxinxian@buaa.edu.cn周毅(1986 )㊀男ꎬ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湍流理论ꎮE ̄mail:yizhou@njust.edu.cn中图分类号:O362㊀㊀文献标志码:AAbstract: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T/NTI)layerseparatestheturbulentandnon ̄turbulentregions.ThestudyofT/NTIishelpfultodeepentheunderstandingofmasstransferbetweenturbulentandnon ̄turbulentregions.InthispaperꎬthechemicalreactionandscalartransportcharacteristicsofeachcomponentintheflowfieldnearT/NTIwerestudiedbynumericalsimulationofthetwo ̄stagenon ̄equilibriumelementaryreaction(A+BңR)flowfieldbetweenthejetandtheen ̄vironmentalflow.Theresultsshowthattheconvectionterminthereactivejetflowfielddominatestheinfluenceofscalartransportintheturbulentregion.Attheupstreamregionofthejetꎬthechemicalreactionismoreintenseandgraduallyweakensalongtheflowdirection.TherearesignificantchemicalreactionswithinandneartheT/NTIlayer.Thechemicalre ̄actionsnearthedownstreamT/NTIlayermainlyoccurintheturbulentcoreregionfarawayfromtheT/NTIlayer.NeartheT/NTIlayerꎬthetransportmechanismofreactantAandresultantRshowsasimilarbutoppositetrend.NeartheirrotationalboundaryoftheT/NTIlayerꎬthetransportofreactantAandresultantRismainlyaffectedbydiffusionandconvectionꎬbut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theirconcentrationshardlychangewithtime.ThetransportofreactantBintheT/NTIlayerismainlyaffectedbyconvec ̄tion.TheremainingreactantBafterthechemicalreactionisblockedbytheflownearT/NTItotransporttotheirrotationalboundary.Keywords:jetꎻchemicalreactionꎻturbulent/non ̄turbulentinterfacelayerꎻscalartransportꎻconditionalaveragestatistics引㊀言射流具有较强的输运和混合能力ꎬ因此在工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ꎬ例如空气送风系统ꎬ燃油喷射系统和液体喷洒㊁喷涂和切割等ꎮ射流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流场中存在着清晰的㊁薄层包裹着的湍流区域ꎬ使其与无旋区域(非/低湍流区)分开ꎬ该薄层控制着无旋区域和湍流区域之间能量㊁动量和标量的运输和交换[1]ꎬ称为湍流/非湍流界面层ꎮ国内外学者针对T/NTI层的几何特性[2 ̄4]和动力学特征[5 ̄7]开展了广泛的研究ꎮ李思成等[2]通过在流场中安装垂直于流向的扰流板研究脱落涡对T/NTI层沿流向的影响ꎬ发现在扰流板影响下T/NTI的分形维度减小ꎬ表明脱落涡使T/NTI层多尺度特性㊁三维性呈减弱的趋势ꎮ张爽等[4]通过实验发现二维㊁三维密度界面存在分形结构ꎬ并且随着湍流强度的减弱ꎬ物质之间的混合过程在减缓ꎬ密度界面也变得更加光滑ꎮHayashi等[8]研究时间演化下平面射流的剪切运动和T/NTI层之间的关系ꎬ发现湍流核心区和T/NTI层中剪切层的速度跃变大约是Kolmogorov速度尺度的7倍ꎬ且界面附近的剪切层大部分平行于T/NTI层ꎮNagata等[9]通过计算界面局部坐标系下的统计量研究T/NTI层附近的流动特性ꎬ发现T/NTI层附近的内能变化率与射流的初始动能成正比ꎬ无旋边界的内能变化由扩散/膨胀效应造成ꎬ压缩性通过影响T/NTI层的总表面积影响总卷吸速率ꎮWatanabe等[10]基于Burgers涡旋模型探究T/NTI层附近孤立涡旋的作用ꎬ发现在涡量场上的应变率使非湍流流体朝向无旋边界移动ꎬ与涡量场相关的速度将之卷吸进入湍流核心区ꎮ射流往往也伴随着不同组分的化学反应[11ꎬ12]和标量输运[13ꎬ14]ꎬ学者们对射流中的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开展了丰富的研究ꎬ包括组分浓度比[15]㊁化学反应速率[16]等因素对标量输运的影响等ꎮ王芳等[17]利用小型流化床射流装置研究预氧化反应后的生成物分布㊁半焦化物质的结构与活性ꎬ得出温度㊁反应物浓度比例和当量空气系数对半焦化的影响ꎮ李岩等[18]通过研究不同射流口间距下双射流间的流动-化学反应耦合过程ꎬ发现在双平行反应性射流标量场中化学反应标量输运方程各项所控制的对流㊁扩散作用和化学反应对标量产生㊁消耗和输运的影响以及射流相互作用尺度在该流场中的适用性ꎮWatanabe等[19]针对反应性流动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反卷积模型的大涡模拟方法ꎬ并将之与粒子追踪技术相结合ꎬ模拟具有二级基元反应的平面射流ꎬ验证了该混合模型预测反应标量统计特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ꎮ他人对反应性平面射流㊁流场中的T/NTI层㊁标量输运分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ꎬ但反应性射流流场中T/NTI层附近的传质机理尚不明晰ꎬ缺少针对T/NTI层附近因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导致的各组分产生㊁消耗㊁输运和混合过程的研究ꎮ平面单射流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由剪切流ꎬ研究反应性平面单射流中T/NTI附近的卷吸特性㊁化学反应特性㊁标量的输运和混合特性ꎬ对于丰富射流的研究内涵ꎬ拓展相关工业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ꎮ因此本文对射流与环境流之间发生的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进行数值模拟ꎬ研究T/NTI层附近射流与环境流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标量的产生㊁消耗和输运特性ꎮ1㊀数值方法1.1㊀流场和标量场计算本文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平台中用于解决瞬态不可压缩流场非稳态问题的pimpleFoam求解器ꎮ求解器不使用任何湍流模型(设置为laminar)ꎬ利用准直接数值模拟[20]方法通过对不可压缩的Navier ̄Stokes方程组(包含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求解得到速度场ꎬ方程表达如下∂uj∂xj=0∂ui∂t+∂uiuj∂xj=-∂pρ∂xi+ν∂2ui∂xj∂xj式中ꎬuꎬpꎬνꎬρ分别代表流体的瞬时速度㊁瞬时压力㊁运动黏度和密度ꎬt为时间ꎮ化学反应被动标量输运方程是在对流场本身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研究标量输运㊁消耗和产生的2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关键方法ꎮ假设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ңR)发生在等温条件下ꎬ考虑到化学反应对组分浓度分布和变化速率的影响ꎬ将化学反应作为被动标量输运方程的控制因素ꎮ对于组分α(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的标量输运控制方程表达如下∂Γα∂t+∂ujΓα∂xj=Dα∂2Γα∂xj∂xj+Sα(1)其中ꎬΓα表示组分α的浓度ꎻDα表示分子扩散系数ꎬ假设各组分的分子扩散系数相等ꎮ式(1)简写为Atα+ATα=DTα+STαꎬ其中Atα=∂Γα/∂t为非稳态项ꎬ表示流动-化学反应过程中组分α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ꎻATα=∂ujΓα/∂xj为对流项ꎬ表示射流中对流作用对各组分标量输运的影响ꎻDTα=Dα∂2Γα/(∂xj∂xj)为扩散项ꎬ表示射流中扩散作用对各组分标量输运的影响ꎻSTα为化学反应源项ꎬSTA=kΓAΓBꎬSTB=kΓAΓB和STR=-2kΓAΓB分别表示化学反应对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浓度的影响ꎬk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ꎮ1.2㊀计算模型和参数本文研究射流与环境流之间发生的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A+BңR)ꎬ反应性流场示意图如图1所示ꎬ其中环境流中预混着反应物Aꎬ射流中预混着反应物Bꎮ当反应物B沿着宽度为d的狭缝喷射到流场中时ꎬ与环境流中的反应物A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ꎬ反应物A和B以及生成物R随着射流向周围环境以及流场的下游输运ꎮ图1㊀反应性平面射流Fig.1㊀Reactiveplanarjet表1是反应性射流数值模拟的几何细节及数值参数ꎬ其中基于射流口初始平均流向速度UJ和射流口宽度d获得入口Reynolds数Re=UJd/νꎮ流场模拟采用Tophat初始场ꎬ与Stanley等[21]和Zhou等[22]的初始平均环境流速度UA=0.1UJ相同ꎮ同时ꎬ在保证流场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为促使层流更快地向湍流转捩ꎬ采用白噪声脉动法[23]在射流口处对xꎬy和z方向的速度添加0.05UJ的扰动ꎮ环境流中掺混的反应物A和射流中掺混的反应物B具有相同的初始浓度ΓA0=ΓB0ꎬ生成物的初始浓度为0ꎮDamköhler数Da=k(ΓA0+ΓB0)d/UJ是流动时间尺度与化学反应时间尺度的比值ꎬ用于控制化学反应速率ꎮSchmidt数Sc=v/Dα是描述流体中质量和动量扩散的无量纲数ꎬSc为0.71[18]ꎮ流场在流向的入口和出口采用流入流出边界条件ꎬ在法向边界采用自由滑移边界条件ꎬ展向边界则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ꎬ并在流向和展向采用均匀网格ꎬ法向在(-8dꎬ8d)范围内采用均匀网格ꎬ在其余部分采用指数加密形式ꎮ众所周知ꎬT/NTI层的厚度与Kolmogorov微尺度η=(v3/ε)1/4在同一量级[1]ꎬ其中ε=2v‹(∂uᶄi/∂xj)2›为耗散率ꎬ ‹› 表示对时间和展向取平均ꎮ本文中流场中心线上沿流向的空间分辨率最差值是x/d=10处的3.35ηꎬ足以有效捕捉T/NTI层附近的小尺度运动ꎮ表1㊀反应性射流数值模拟的几何细节及数值参数Table1㊀GeometrydetailsandnumericalparametersofthedirectnumericalsimulationofreactiveplanarjetReUA/UJΓA0/ΓB0DaScLx/dLy/dLz/dNxNyNz20000.1150.71302387016591201.3㊀数值方法验证本文将反应性射流速度场和标量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他人的实验[24 ̄26]和数值模拟[16ꎬ21]结果进行对比ꎬ以验证当前数值方法的准确性ꎮ图2是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后的平均流向速度和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ꎬ‹u›C为射流中心线上的平均流向速度ꎬUA为初始平均环境流速度ꎬbU为基于平均流向速度的射流半宽ꎬ是(‹u›-UA)/(‹u›C-UA)=0.5时对应的法向坐标ꎮ从图2(a)中可以看出在x/d=10ꎬ15和20处射流的速度场具有自相似性ꎬ对应中心线上的Reynolds数分别为1612ꎬ1352和1203ꎬ平均流向速度的法向分布曲线与Gutmark等[24]㊁Ramaprian等[25]的实验探究结果和Watanabe等[16]的数值模拟结果非常吻合ꎮ从图2(b)中可以看到无量纲后的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与Gutmark等[24]㊁Ramaprian等[25]和Stanley等[21]的模拟结果总体上一致ꎬ初始场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ꎬ导致了不完全吻合的现象ꎮ图2表明平均流向速度和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与他人结果均吻合良好ꎬ验证了速度场模拟的准确性ꎮ3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a)Nondimensionalizedmeanstreamwisevelocity(b)NondimensionalizedRMSvaluesofstreamwisevelocityfluctuations图2㊀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后平均流向速度和流向速度脉动均方根的法向分布Fig.2㊀NondimensionalizedmeanstreamwisevelocityandRMSvaluesofstreamwisevelocityfluctuationsinthenormaldirectionforareactivejetflow本文通过验证混合浓度分数沿法向的分布ꎬ以验证化学反应标量场模拟的准确性ꎮ在浓度相关计算中ꎬ引入ξ可以提高化学反应与组分混合的计算效率[18]ꎬ混合浓度分数ξ为ξ=ΓB-ΓA+ΓB0ΓA0+ΓB0其中ꎬξ可看作预混到射流中的非反应性标量[16]ꎬ在射流口处为1ꎬ在环境流中为0ꎮ根据质量守恒ꎬΓA/ΓA0+ΓB/ΓB0+ΓR/ΓR0=1ꎬ反应物A和B的瞬时浓度可以通过生成物的瞬时浓度和混合浓度分数获得:ΓA=ΓA0(1-ξ)-ΓR和ΓB=ΓB0ξ-ΓRꎮ图3是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法向分布ꎬ其中‹ξ›C表示射流中心线上的平均混合浓度分数ꎬbξ为基于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射流半宽ꎬ即‹ξ›/‹ξ›C=0.5时对应的法向坐标ꎮ图中可以看出在x/d=10ꎬ15和20处射流的平均混合浓度分数曲线也具有自相似性ꎬ且这些结果与Wa ̄tanabe等[16ꎬ26]的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ꎬ由此可以验证标量场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ꎮ图3㊀反应性射流无量纲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法向分布Fig.3㊀Nondimensionalizedmeanmixturefractioninthenormaldirectionforareactivejetflow根据Watanabe等[27]在平均流向速度和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测量结果中观察到平面射流自相似区域的典型特征ꎬbξ大于bUꎬ得出流场中基于平均混合浓度分数的扩散速率应大于预期的平均流向速度ꎮ图4是反应性射流分别基于‹u›-UA和‹ξ›的半宽bU和bξ的流向分布ꎬ图中证实了上述观点ꎬ且随x/d的增大ꎬ各半宽成比例增大ꎮ其中bU和bξ与Watanabe等[26]的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ꎮ在Watanabe等[26]的数值模拟中ꎬ射流与环境流的初始平均速度与本文不同ꎬ在流场的入口处添加的扰动也是依据实验拟合的脉动速度ꎬ因此导致了两者不完全吻合的现象ꎮ图4㊀反应性射流基于‹u›-UA和‹ξ›的射流半宽的流向分布Fig.4㊀Streamwisedistributionofareactivejethalfwidthbasedon‹u›-UAand‹ξ›2㊀结果分析与讨论2.1㊀T/NTI层的识别T/NTI层是一个具有有限厚度的薄层ꎬ学者们4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提出了多种识别T/NTI层外缘ꎬ即无旋边界的方法ꎬ包括基于涡量ω[28]㊁湍动能k[7]和速度空间分布均匀性方法[2]ꎬ本文利用涡量阈值ωth的等值面识别T/NTI层的外缘ꎬ即无旋边界ꎮ其中ωth基于湍流区域所占体积分数确定ꎬω>ωth时为湍流区域ꎬω<ωth时为无旋区域ꎮω∗th表示以ωmax为特征尺度对ωth进行无量纲ꎬ其中ωmax=max(ω(x))为流向x位置处所在yoz平面上ω的最大值ꎮ图5分别是在x/d=10和20处湍流区域的体积分数VT随ω∗th的变化情况ꎮ当x/d=10和20处的ω∗th分别小于0.001和0.0001时ꎬVT随着ω∗th的减小而大幅增大ꎮ而当ω∗th分别处于0.001~0.03和0.0001~0.002范围内ꎬVT对ω∗th的依赖性很小ꎬ存在着VT分别约为0.25和0.42的平台状区域ꎬ涡量等值面的位置几乎不随ω∗th变化ꎬ本文取ω∗th为0.0012ꎬ在图5中用垂直虚线表示ꎮ图5㊀湍流区域的体积分数VT随涡量阈值ω∗th的变化情况Fig.5㊀ChangeofvolumefractionVTinturbulentregionwithvorticitythresholdω∗th2.2 流场和标量场可视化图6是在x/d=10和20处yoz平面上带有无旋边界的瞬时无量纲涡量云图ꎬ其中涡量以ωmax为特征尺度进行无量纲ꎬ白色实线表示T/NTI层的无旋边界ꎬ图中可以看出沿着流向的演化ꎬ射流不断发展ꎬT/NTI层向两侧移动ꎮ(a)Upstreamx/d=10㊀㊀㊀(b)Downstreamx/d=20图6㊀yoz平面上带有无旋边界的瞬时无量纲涡量Fig.6㊀Instantaneousnondimensionalizedvorticitywithirrotationalboundaryontheyozplane图7是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分别在x/d=10和20处带有无旋边界的瞬时无量纲浓度云图ꎬ其中环境流中反应物A和射流中反应物B的浓度分别以初始浓度ΓA0和ΓB0无量纲化ꎬ生成物R以其在化学计量比混合物中的最大浓度ΓR0无量纲ꎬΓR0=ΓA0ΓB0/(ΓA0+ΓB0)[16]ꎮ图7中反应物A的浓度由T/NTI层向内逐渐减少ꎬ而上游的反应物B的浓度明显高于下游ꎬ且几乎全部存在于射流内部ꎬ并且随着流场的发展ꎬ生成物R的浓度逐渐增加ꎮ这是因为环境流中的反应物A跨越T/NTI层进入湍流区域ꎬ与反应物B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ꎬ产生生成物Rꎮ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ꎬ反应物B的浓度沿流向逐渐减少ꎬ生成物R的浓度逐渐增加ꎮ(a)Upstreamx/d=105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b)Downstreamx/d=20图7㊀yoz平面上带有无旋边界的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的瞬时无量纲浓度Fig.7㊀InstantaneousnondimensionalizedconcentrationsofreactantAꎬBandresultantRwithirrotationalboundaryontheyozplane对于反应性射流标量场ꎬ瞬时化学反应速率被广泛定义为W︿R=DaΓAΓB/(ΓA0ΓB0)[18ꎬ19]ꎮ图8是在x/d=10和20处带有无旋边界的生成物R的瞬时化学反应速率云图ꎬ图中可以看出在流场上游化学反应较剧烈ꎬ在流场下游化学反应较弱ꎮ这是因为W︿R的大小是由反应物A和B的浓度共同决定ꎬ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ꎬ无旋区域中的反应物A被不断地输运至湍流区域ꎬ反应物B沿着流向逐渐减少ꎬ在下游时浓度较低ꎮ(a)Upstreamx/d=10㊀㊀㊀(b)Downstreamx/d=20图8㊀带有无旋边界的生成物R的瞬时化学反应速率Fig.8㊀InstantaneouschemicalreactionrateofresultantRwithirrotationalboundary2.3 标量产生㊁消耗和输运图9是在x/d=10和20处各组分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瞬时值的法向演化ꎬ其中残差项RHS表示式(1)左右两侧的代数差ꎬ垂直虚线表示射流两侧T/NTI层的无旋边界位置ꎮ图中RHS在x/d=10和20处的法向演化几乎为0ꎬ这表明标量场的统计结果收敛性良好ꎮ在x/d=10处ꎬ各组分的非稳态项Atα和对流项ATα之间几乎呈对称分布ꎬ生成物R的化学反应源项STR和各组分的扩散项DTα的大小相较于非稳态项和对流项较小ꎬ反应物A和B的化学反应源项STA和STB的大小几乎可以忽略ꎮ因此可以得出在x/d=10处的湍流区域中对流作用主导各组分的浓度变化ꎬ扩散作用对各组分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小ꎬ化学反应使生成物R的浓度少量增加ꎮ而在x/d=20处各组分的化学反应源项STα基本为0ꎬ各组分的扩散项DTα值较小ꎬ各组分的非稳态项Atα和对流项ATα之间也几乎呈对称分布ꎮ因此可以合理认为在整个自相似区域中ꎬ各组分的浓度变化由对流作用主导ꎬ扩散作用的影响较小ꎬ化学反应几乎不产生影响ꎮ(a)Upstreamx/d=106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b)Downstreamx/d=20图9㊀各组分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沿中心线的瞬时法向演化Fig.9㊀Instantaneousnormalevolution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alongthecenterline2.4㊀T/NTI层附近的条件平均统计和标量输运特性图10是在x/d=10和20处距无旋边界的垂直距离yI为条件的涡量和各组分浓度统计量ꎬ其中yI以流场中心线上的Kolmogorov尺度ηC无量纲化[28]ꎮ同时给出涡量对yI/ηC的1阶导数的条件统计平均结果并采用其最大值无量纲化ꎬ以-‹ω›ᶄI最大值的20%定量描述T/NTI层的平均厚度[8]ꎮ图中红色点划线表示T/NTI层的外缘ꎬ即无旋边界ꎬ黑色双点划线表示T/NTI层的内缘ꎬ两条垂直点划线之间的区域为T/NTI层ꎬ其内涡量的梯度较大ꎬ黑色点划线左侧区域为湍流核心区域ꎬ红色点划线右侧区域为无旋区域ꎬ条件平均统计值由 ‹›I 表示ꎮ图中可以看到T/NTI层内反应物A㊁B和生成物R的浓度也存在着较大梯度ꎬ从无旋区域向湍流核心区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浓度梯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ꎬ生成物R浓度在远离无旋边界处较大ꎮ在标量输运方程中ꎬ通过对流或扩散的输运作用㊁化学反应使组分α的浓度增大的为产生项ꎬ而使组分α的浓度减小的则为消耗项ꎮ由公式Atα=-ATα+DTα+STα可知ꎬ-ATα>0ꎬDTα>0ꎬSTα>0为产生项ꎬ-ATα<0ꎬDTα<0ꎬSTα<0为消耗项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0㊀涡量和各组分浓度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0㊀Conditionalaverageofvorticityandconcentrationofeachcomponent图11为反应物A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处的条件平均统计ꎬ在T/NTI层的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的化学反应源项STA基本可以忽略ꎬ对流项-ATA为产生项ꎬ扩散项DTA为消耗项ꎬx/d=10处非稳态项AtA大于0但数值非常小ꎬx/d=20处非稳态项AtA的数值基本为0ꎮ因此在对流和扩散作用下ꎬ反应物A由无旋区域输运至T/NTI层内ꎬ即无旋边界附近ꎬ但反应物A的浓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在x/d=10处的-22<yI/ηC<-8范围内和x/d=20处的-20<yI/ηC<-5范围内ꎬ化学反应源项STA和对流项-ATA始终为消耗项ꎬ扩散项DTA从无旋边界附近向湍流核心区先为消耗项后为产生项ꎮ在扩散项DTA为消耗项的区域ꎬ对流和扩散作用令反应物A的浓度减小ꎬ而环境流中反应物A的输运趋势是由无旋区域至湍流区ꎬ因此该区域扩散项DTA和对流项-ATA使反应物A由无旋边界附近向湍流区方向输运ꎮ而在扩散项DTA为产生项的区域ꎬ虽然扩散作用令反应物A的浓度增大ꎬ但对流项-ATA为消耗项且数值7气体物理2024年㊀第9卷大于扩散项DTAꎬ因此对流和扩散作用对反应物A的总体影响是使其浓度减小ꎬ反应物A继续向湍流核心区方向输运ꎮ因此在x/d=10处的-22<yI/ηC<-8范围内和x/d=20处的-20<yI/ηC<-5范围内不断地将在无旋边界附近的反应物A向湍流核心区输运ꎬ其中对流项-ATA的数值远大于扩散项DTA和化学反应源项STAꎬ因此该区域内对流作用对反应物A的输运占主导地位ꎮ在湍流核心区和T/NTI层内缘处ꎬ此时对流项-ATA和扩散项DTA为产生项ꎬ化学反应源项STA为消耗项ꎮ在此区域内反应物A的浓度在x/d=10处由对流作用和化学反应共同影响ꎬ而在x/d=20处对流作用占主导地位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1㊀反应物A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1㊀Conditionalaverage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forthereactantAatx/d=10and20图12为反应物B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处的条件平均统计ꎮ图10中T/NTI层附近反应物B的浓度在x/d=10处较小ꎬ在x/d=20处基本可以忽略ꎬ这是因为反应物B在上游因化学反应被大量消耗ꎬ到下游时基本消耗殆尽ꎮ因此图12中T/NTI层附近对反应物B的输运作用与图11和图13中的反应物A和生成物R相比较小ꎮ反应物B的浓度在T/NTI层内主要由对流作用影响ꎬ在T/NTI层内缘附近和湍流核心区主要由对流作用和化学反应共同影响ꎮ而在T/NTI层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B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皆为0ꎬ这是因为TNTI附近的流动阻碍反应物B向无旋边界输运[28ꎬ29]且反应物B在靠近无旋边界之前因化学反应被消耗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2㊀反应物B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2㊀Conditionalaverage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forthereactantBatx/d=10and20图13为生成物R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处的条件平均统计ꎮ在无旋边界附近ꎬ生成物R的化学反应源项STR基本可忽略ꎬ其扩散项DTR为产生项ꎬ对流项-ATR为消耗项ꎮ此时在x/d=10处ꎬATR>DTRꎬ非稳态项AtR<0且数值非常小ꎻ而在x/d=20处ꎬ非稳态项AtR的数值基本为0ꎮ因此生成物R在无旋区域和T/NTI层内部之间的输运由对流和扩散作用共同影响ꎬ但生成物R的浓度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在x/d=10处的8第1期曹晴晴ꎬ等:反应性射流中湍流/非湍流界面附近标量输运特性-19<yI/ηC<-9范围内和x/d=20处的-19<yI/ηC<-5范围内ꎬ化学反应源项STR和对流项-ATR始终为产生项ꎬ而扩散项DTR由无旋边界附近向湍流核心区先为产生项后为消耗项ꎬ生成物R的浓度主要受对流作用影响ꎮ在湍流核心区和T/NTI层内缘处ꎬ此时化学反应源项STR产生生成物Rꎬ对流项-ATR和扩散项DTR为消耗项ꎬ生成物R的浓度随时间逐渐减小ꎮ对流作用和化学反应在x/d=10处共同影响生成物R的浓度ꎻ而在x/d=20处ꎬ对流作用对生成物R浓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ꎮ(a)Upstreamx/d=10(b)Downstreamx/d=20图13㊀生成物R的标量输运方程中各项在x/d=10和20的条件平均统计Fig.13㊀ConditionalaverageofthetermsinthescalartransportequationfortheresultantRatx/d=10and20化学反应对组分浓度的影响在x/d=10处比x/d=20处更强烈ꎬ化学反应源项在T/NTI层附近不断消耗反应物A和Bꎬ产生生成物Rꎮ随着从无旋区域到T/NTI层ꎬ再到湍流核心区ꎬ化学反应源项条件平均统计的绝对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ꎮ统计结果显示上游区域(x/d=10)的化学反应显著发生在T/NTI层内及其附近ꎬ这表明在上游区域T/NTI层内及其附近存在着显著化学反应且随着流向逐渐减弱ꎮ与此同时ꎬ下游处T/NTI层附近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远离T/NTI层的湍流核心区ꎮ在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主要受扩散项和对流项影响ꎮ这是因为流体对组分的输运不仅与扩散作用有关ꎬ还与流体本身的运动状况有关ꎮ但x/d=20处T/NTI附近的流动速度较小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受到射流扩散作用的影响更加显著ꎮ相比之下ꎬT/NTI附近的流体在单射流的上游区域具有较高的速度ꎬ因此在x/d=10处射流的对流作用对输运的影响更加显著ꎮ从无旋界面到T/NTI层内缘ꎬ非稳态项的数值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ꎮ其中ꎬ对流项对各组分浓度的影响近似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ꎻ扩散项对各组分浓度的影响经过两次先增加再减小后趋于0ꎬ这与图10中T/NTI层内各组分浓度梯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一致ꎮ此外ꎬ在无旋边界处各组分非稳态项的条件平均统计值基本为0ꎬ这表明无旋边界处各组分浓度基本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ꎮ3 结论本文利用OpenFOAM中的laminar模型ꎬ针对ΓA0/ΓB0=1时发生二级非平衡基元反应的平面反应性射流ꎬ对T/NTI层附近因化学反应和标量输运导致的各组分产生㊁消耗㊁输运和混合进行了分析研究ꎬ结论如下:1)在整个流场中ꎬ各组分的瞬时非稳态项Atα和瞬时对流项ATα的数值之间几乎呈对称分布ꎬ扩散项DTα和化学反应源项STα数值较小ꎬ对流项ATα在湍流区域对标量输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ꎮ2)流场中的化学反应在上游处较为剧烈且沿着流向逐渐减弱ꎬ在上游区域T/NTI层内及其附近均存在显著的化学反应ꎬ而下游主要发生在远离T/NTI层的湍流核心区ꎮ3)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机制在T/NTI层附近呈现出类似但相反的趋势ꎬ在T/NTI层的无旋边界附近ꎬ反应物A和生成物R的输运主要由扩散和对流作用共同影响ꎬ其中对流作用在上游时产生的影响更大ꎬ扩散作用在下游的影响更大ꎬ但它们的浓度在无旋边界附近基本不随时间发生变化ꎬ而在T/NTI层内和湍流核心区域它们的输运主要受对流作用影响ꎮ在T/NTI层内反应物B的输运主要受对流作用影响ꎬ且TNTI附近的流动阻碍9。
工程流体力学交叉模型研究
工程流体力学交叉模型研究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到各种复杂的现象和过程,如湍流、颗粒运动、相变等。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和解决问题,需要采用交叉模型,即将不同的模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一、湍流模型湍流是工程流体力学中重要的现象,但其本质复杂,且数学描述困难。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湍流模型,以近似描述湍流的行为。
在工程流体力学中,最常用的湍流模型包括雷诺平均湍流模型(RANS)和大涡模拟(LES)等。
雷诺平均湍流模型基于平均值的假设,适用于处理工程问题。
大涡模拟则通过直接模拟大尺度湍流结构,忽略小尺度结构,对湍流进行精确模拟。
研究者们还推出了强化湍流模型,如湍流黏度修正模型(SST)和雷诺应力传输模型(RSM),以处理不同类型的流动和流体。
二、多相流模型多相流是指在流体中存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相的流动,如气液、液液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多相流,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多相流模型。
例如,对于气液两相流动,可以采用两流体模型、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等。
两流体模型假设两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通过跟踪界面的位置和性质来模拟气液两相的运动。
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则将气相和液相看作两个具有不同特性的连续介质,并通过相间物质的体积分数来描述两相之间的变化。
三、相变模型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如液态到气态的汽化、固态到液态的熔化等。
相变在工程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核能、化工等领域中,相变现象对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和传输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为了模拟相变过程,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变模型,包括体积相变模型、温度相变模型等。
体积相变模型假设相变过程中物质体积发生变化,温度相变模型则假设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发生变化。
通过引入相变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相变过程对流体力学行为的影响。
综上所述,工程流体力学交叉模型的研究涉及湍流模型、多相流模型和相变模型等多个领域。
在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湍流模型
在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湍流模型在高超声速领域,湍流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
湍流是指流体运动中的无规则、复杂、随机的流动现象。
在高超声速条件下,流体运动速度非常快,流动情况复杂,因此湍流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高超声速流动的行为。
在高超声速领域,常用的湍流模型包括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S)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模型。
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模型是湍流模拟领域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它基于雷诺平均,将流动场分解为平均分量和脉动分量,通过求解平均分量的方程和脉动分量的方程来描述湍流的影响。
这种模型适用于湍流较弱的情况,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但对湍流较强的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大涡模拟模型是另一种常用的湍流模型。
它通过直接模拟大涡结构来描述湍流的运动,忽略了小尺度湍流结构的影响。
大涡模拟模型适用于湍流较强的情况,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湍流特征,但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湍流模型,还有其他一些改进和发展的模型,例如雷诺应力传输方程模型(RSM)、湍流能量耗散模型(EDM)等。
这些模型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更好地描述流动的湍流特性,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了解和选用适合的湍流模型对于高超声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模型对于流动的描述精度和计算效率有所差异,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
同时,湍流模型的改进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总之,在高超声速领域中,湍流模型是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预测流动行为的重要工具。
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模型、大涡模拟模型以及其他改进和发展的模型都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湍流特性的描述和预测。
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开展高超声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船舶浅水水动力导数的数值计算
第34卷第3期 2011年9月中 国 航 海N AV IG AT ION O F CH IN AVol.34No.3 S ep.2011收稿日期:2011-05-16作者简介:石爱国(1956-),男,吉林德惠人,教授,从事舰船操纵性研究。
E -mail:AGShi56@.文章编号:1000-4653(2011)03-0069-05船舶浅水水动力导数的数值计算石爱国, 闻 虎, 李 理, 刘 可, 刘 博(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116018)摘 要:船舶浅水水动力导数对研究浅水中船舶操纵性有重要的意义。
以/M ariner 0船模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iz -ablek-E 湍流模型来封闭RA N S 方程,运用SIM PL E 算法,对两种水深的浅水定漂角、定舵角、纯艏摇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实现了浅水水动力导数的求取,并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船舶,舰船工程;操纵性;计算流体力学;浅水水动力导数;数值模拟;模型试验中图分类号:U 661.1 文献标志码:AComputation of Hydrodynamic Derivatives for Ships in Shallow WaterShi A ig uo , Wen H u , L i L i, L iu K e, L iu Bo (Dalian N av al Academ y,Dalian 116018,China)Abstract:H ydro dy namic deriv atives of ships in shallow w ater ar e essential for study ing ship maneuv erability in sha-l lo w w ater.T aking t he ship model "M a riner"as the study ing object,this pa per carr ies o ut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 -ulatio n under stat ic dr ift,st atic rudder and pure y aw in tw o differ ent w ater depths by so lving the Reynolds -aver age N -S equations w ith Realizable turbulence model using SIM PL E algo rithm.T 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 ith ex per iment al results and calculated results published in literature to pro ve t he effect iveness of the numer ical method.Key words:ship,nav al engineer ing ;maneuv erability ;CFD;hy dr odynamic der ivatives f or shallow water ;numer ical simulation;mo del ex periment操纵性是船舶的重要航海性能,与航行的安全性和营运的经济性密切相关。
复杂河网水系油粒子模型开发及溢油污染模拟
河道,还是出流河道,需要根据河网水动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动态判断。
对于出、入流河道交汇形成的节点,在河网数值模拟中通常将其作为零维模型对象处理,由于
零维模型无法模拟水动力过程,导致油粒子随水流运动至河网节点后,立即随出流河道的水流继续
运动,因此节点大小和属性不会对油粒子漂移和归宿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出流河道数量可能不止
一条,为了预测油粒子通过节点后的运动轨迹,除了利用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预测流速之外,还需
要判断油粒子运动至河网节点后的去向。
由于河网水系的河流宽度普遍较窄,溢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宽度方向上扩散均匀,加之绝
大部分溢油漂浮于水面,则油粒子在节点处的流向概率与出流河道的宽度及其流速成正比。此外,
考虑到这类地区的河道水深通常相差不大,因此,模型假设油粒子流入某条河道的概率与该条河道
摘要:近年来,油粒子模型在海洋、海湾等水体的二、三维溢油数值模拟中获得广泛应用。然而,河网地区的水
流模拟通常采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无法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判断油粒子运动至河网节点后的流动方向,导致现有油
粒子模型不能应用于河网水系溢油污染模拟。本研究针对水网地区溢油输移特征,通过定义河网节点出流河道流
计算流体力学(中科院力学所)_第1讲-基本方程
r r r t r E + (( E + p)V ) = ρF V + (τ Copyright(by Li Xinliang V ) + kT ) t
r rr r t ρV d = ∫∫∫[ ( ρVV ) + ρF + P]d t ∫∫∫
rr r t r ρV + ( ρVV ) = ρF + P Copyright by Li Xinliang t
12
基本概念: 张量) 基本概念: 应力 (张量)
t r r pn = P n
Copyright by Li Xinliang 4
流动控制方程
理论解 解析解) (解析解)
精确解: 精确解: Poiseuille解, 解 Blasius解, Plantdl 湍流边界层解 解 渐进解、近似解: 渐进解、近似解: Stokes解 解
数值解
方程复杂(非线性偏微方程组), 方程复杂(非线性偏微方程组), 解析解很难获得
第一章 绪论
1.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计算流体 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 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简称CFD 简称 “计算流体力学是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流体力 计算流体力学是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流体力 计算流体力学是通过数值方法 学控制方程,得到流场的离散的定量描述 离散的定量描述, 学控制方程,得到流场的离散的定量描述, 并以此预测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并以此预测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
单位体积内流体的总能量=动能 内能 单位体积内流体的总能量 动能+内能 动能
E = ρe + 1 ρV 2 2
流出的体积dV带走的能量 流出的体积 带走的能量
波瓣混合器的大涡模拟
波瓣混合器的大涡模拟许锦锦;边一帆;赵马杰;叶桃红【摘要】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对波瓣混合器中的三维复杂流场结构进行了大涡数值模拟(LES),研究了其主要涡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大涡模拟能够较好地捕捉到波瓣混合器中的涡结构特征.由于波瓣混合器的特殊几何外形,使得流向涡产生于波瓣混合器的波瓣处,并在出口截面形成了反向旋转涡对,随着流向距离的增加,涡对破碎成更小尺度的涡结构.与之相对应的,由于射流剪切层中的K-H 不稳定性产生的正交涡形成在波瓣混合器的出口截面,其发展过程与流向涡呈现相似的规律.【期刊名称】《工业加热》【年(卷),期】2019(048)001【总页数】8页(P35-41,44)【关键词】波瓣混合器;大涡模拟;流向涡;正交涡【作者】许锦锦;边一帆;赵马杰;叶桃红【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3波瓣混合器是一种增强同向混合流动的装置,在航空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中心射流与次流的混合效率对航空发动机的喷射噪声有重要影响,因而波瓣混合器最初用于降低排气噪声(见图1)[1-4],随后研究发现波瓣混合器能够增加发动机推力[5]、减少燃油消耗[6-7],降低红外辐射[8],此外波瓣混合器也应用于增强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的混合作用,用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形成[9],因而波瓣混合器在航空发动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以开展对波瓣混合器增强混合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波瓣混合器许多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对波瓣混合器的流场结构进行了捕捉,用以分析其增强混合作用的机制。
Paterson[10]最早利用实验的方法对波瓣混合器的混合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波瓣混合器内存在大尺度的流向涡、正交涡以及小尺度的涡流结构,但对其中的混合过程并不十分清楚。
水力学孙东坡pdf
水力学简介水力学是一门研究水流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在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孙东坡是我国著名的水力学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在水力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东坡于1937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55年考入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河流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水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长期致力于水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尤其在水流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孙东坡在水流数值模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提出了多种数值计算方法,为解决复杂的水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其中,他提出的“有限体积法”被广泛应用于水流数值模拟中,成为了一种经典的数值计算方法。
该方法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系列控制体积,对每个控制体积进行数值计算,从而得到整个流域的水流运动状态。
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洪水模拟、水库调度等领域。
除了“有限体积法”,孙东坡还提出了多种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
这些方法在水流数值模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为解决复杂的水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除了水流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孙东坡在水流基本规律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研究了水流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规律,包括缓流、急流、漩涡等,提出了多种水流模型,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孙东坡在水力学领域的贡献是卓越的,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也推动了水力学学科的发展。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孙东坡在教学方面也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长期从事水力学的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力学人才。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他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成为了我国水力学教育的杰出代表之一。
孙东坡在水力学领域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他还积极参与了多个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期
航空计算技术 A eronautica l Co m puting T echn ique
Vo . l 41 N o . 1 Jan . 2NS /LES方法研究
孙明波, 汪洪波, 梁剑寒, 刘卫东, 王振国
( 国防科技大学 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3)
[ 5- 6]
提出 了用 于 LES 壁面 处 理 的两 层 模 型 TLM
, 远远高于附
面层外流动计算规模 R e ) , 这对于工程仍然是过 高 的计算代价。因此, 对于近壁区湍流的 LES 先后提出 了多种处理方法。 较早 D eardorff 、 Schum ann 在 LES 计算中基于
收稿日期 : 2010O 09O 25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90505009)
[ 2] [ 3]
( Tw oOLayer M odel)。 TLM 在主流中求解过滤后的大 涡模拟方程, 在附面层内求解了一组简化的附面层方 程。 TLM 基本的假设是近壁面和主流 之间的相互影 响可忽略不计 , 这样可在近壁面粗糙网格内插入细网 格并在上面求解附面层方程 , 然后在这两套网格之间
摘 要 : 混合 RANS /LES 方法是近 年来 复杂湍 流模 拟的 重要 方法 。 简 要回 顾了 混合 RAN S /LES
模拟方法的 发展历程 , 着重总结和分析了 分离涡混合模型 、 类 M enter SST 混合 模型以及湍流能 量 谱一致混合 方法三类混合模型的构造方法和发展历程 , 对这三种 方法的应用以及优缺点进行了简 要评述 , 最后指出了混合 RAN S /LES 方法发展应该兼顾 的问题 , 为 下一步的混合 RAN S /LES 模 拟 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 湍流流动 ; 混 合 RAN S /LES 方法 ; 混合函数 ; 分离涡模拟 中图分类号 : V 435.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O 654X ( 2011) 01O 0024O06
0 . 4 1. 8 [ 1]
附面层速度分布规律提 出壁面函数对 近壁区进行处 理, P iom elli等
[ 4]
还进一步考虑了附面层内拟序结构发
展对壁面切应力的影响。但是这一类的壁面函数大都 是通过附面层对数律来求解壁面应力的, 而附面层的 对数律对于分离流并不适用 , 因此这类模型很难应用 到复杂湍 流流 动中去。上世纪 90 年代 中期 Ba laras 等
建立的限制器为 :
2 2
d = m in (CD ES m ax ( n CDES v /d, v ), d ) 此处 n = 3 。但因为对于复杂壁面流的边界层厚度不能 预估, 特别是流动分离问题, 该方法的鲁棒性能不高。 鉴于 M enter等
[ 9, 11]
采用混合函数 F 2, F 1 能够较合
2 2
( 1)
1 DES 及其改进方法
1997 年 Spa lart建立了分离涡 DES( Detached Eddy Si m ulat io n) 模拟方法 (目前被称为 DES97) , 根据大 涡和小 涡的不同特性, 将 LES 和基于 一方程 SpalartO A llm aras( SOA ) 模型的 RANS 处理结合起来, 在以耗散 为主要特征的流动区域采用 RANS , 在大涡输运为 主 要特征的区域采用 LES , 两者通过比较当地网格尺度 与 RANS 计算得到的湍流混合长进行自动切换 , 即用 长度尺度 d 替代了 S OA 模型中的距壁面距离 d, d 跟 网格间距 v 有联系, 定义为 :
作者简介 : 孙明波 ( 1980 - ) , 男, 河南温县人 , 讲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 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2011 年 1 月
孙 明波 等 : 复杂湍流流动的混合 RAN S /LES 方法研究
~
# 25#
交换流动参数。 TLM 的缺点在于要 运用两套网格 和 程序结构, 而且对复杂湍流表现同样不佳。在同一套网 格体 系上 将 RANS 和 LES 结 合, 近 壁区 利用 成熟 的 RANS 模型而主流区利用 LES , 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可 以有效节约计算耗费 , 这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湍 流 LES 计算发展趋势。 类似于混合 RANS /LES 的思想最早是由 Speziale 于 1992 年提出来的 。 Spezia le 指出, 在网格尺度小 到与 Ko l m ogo rov 尺度相比拟时 , 湍流模型计算需要减 小雷诺应力 , 因为此时计算已经接近 DNS ( D irect Nu m erical S i m ulaton) 。也就是有: n RANS Sij = [ 1- exp ( - Bv / lG ) ] Sij 式中, v 、lG 分别 代 表网 格尺 度和 Ko l m ogorov 尺度。 Battern 等
Evaluation of H ybrid RAN S /LES M ethodologies for C omp lex Turbu lent F low Sim u lations
SUN M ing Obo, WANG H ongObo , LI ANG JianO han , LI U W e iOdong, WANG ZhenOguo ( College of A erospace and M aterial Engineering, N ational University of D ef ense T 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 China ) Abstract : H ybrid RANS /LES strategy is an i m portant m ethod for com plex turbulent flow si m u lations in recent years . A rev iew of the hybrid RANS /LES m ethodology developed h istory is present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 and then three types of hybrid RANS /LES m ethodo log ies, w hich are DES ( Detached Eddy S i m u la t io n), M enterOSST si m ilar hybrid m ode l and tu rbu lentOspectru m consistent hybrid m odel respect iv ely, are summ arized . The dist inguished features and the li m itations of these three types o f hybrid m ode ls are ana ly zed conc ise ly. F ina lly the issues that need serio us consid eratio n fo r hybrid m odel develop ing are presen ted . Th is paper prov ides references for develop m ent and applica tio n o f hybr id m odels to com p lex tu rbu le nt flow s . K ey w ord s : turbulent flow; hybr id RANS /LES ; blend ing fu nct ion; detached eddy si m ulation( DES)
[ 13]
理的实现从壁面边界层向主流的切换, Spalart等
利
用相似的思想 , 采用 / 保留的 RANS 模式 0, 或者是 / 延 迟 LES 函数 0, 发展了 称为 DDES ( De layed DES) 的方 法。一方程模型 SOA 不包含类似于 k X /y ( M en ter k XSST )的尺度信息 , 但是包含有参数 r, 这个也近似为 模型湍流混 合长度与壁面距离的比 值。对于 DDES, 为了与 S OA 定义相适应且在无旋区域内更鲁棒一些 , 参数 r 做如下的修改 : rd = vt + v Ui, j Ui, j * d
[ 10]
曾经认为对于壁面网格的细致调整和加
[ 11]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 LNS( L i m ited Num erica l m in( ( l @ V )
SGS
Scales), 认为 : Sij = Sij
RAN S
密可以避免 M SD 问题。但 M enter和 Kuntz Forsythe等
[ 8] [ 7]
d = m in ( d, CDES v ), v = m ax ( v x, v y, v z) 显然当 d n v 时 , 模 型便是 S OA 湍流模型, 当 d m v 时, 则自动转换成了 LES 模型。这一处理方式被称为 DES97限制器。 但是 , 当网格的布置不当时, 譬如当壁面附近网格 单元各方向尺度基本相同而且足够小时, DES97 的限 制器会误判将该单元用 LES 处理 , 此时壁面附面层内 的速度脉动信息不能很好求解 , DES97 的处理将降低 涡粘性, 并导致模型 Reyno ld s应力的不匹配 , 这种情况 被称 之 为 M SD ( M odeled Stress Dep le tio n )。 M SD 是 DES97 的限制器在复杂网格上处理 RANS 与 LES 转换 过于生硬造成的。 Spalart
引言
对于湍流流动, 通常认为 LES( L arge Eddy S i m ula t io n : 大涡模拟 )可以取得比 RANS( R eynoldsOAveraged N av ier Stokes) 模型更加准确的结果。但是对于诸 如 高雷诺数流动、 壁面湍流流动等问题, LES 因为其巨大 的计算耗费而在工程应用上不切实际。特别是对于壁 面湍流流动 , 完全捕捉到附面层内拟序结构的演化需 要非常精细的网格 (网格规模为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