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对保障粮食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劳动力、技术等方面。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广阔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而另一些地区则在特色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
通过农产品对外贸易,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
这样一来,全球的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率。
其次,农产品对外贸易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创新。
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各国为了提高自身农产品的竞争力,会不断加大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当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时,与之相伴的还有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和保鲜技术。
这种技术的交流和传播有助于各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领先,通过贸易合作,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这些技术并加以应用和改进,从而推动本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贸易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会促使各国不断创新农业技术,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多样性的需求。
再者,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规模。
国内市场的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国际市场则为农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空间。
通过参与对外贸易,农产品生产者可以突破本国市场的容量限制,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从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此外,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例如,某些传统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可能已经趋于饱和,但在其他国家却可能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贸易壁垒这四方面陈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目录1前言 1 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 2.1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1 2.2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12.3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3 3.1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制约农产品出口 3 3.2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 3 3.2.1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下滑3 3.2.2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4 3.3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4 3.3.1农产品企业融资难4 3.3.2农产品企业规模小5 3.4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难度大5 3.4.1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 5 3.4.2绿色壁垒6 3.4.3技术壁垒 6 3.4.4反倾销的滥用 6 4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7 4. 1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74.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7 4.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7 4. 4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85结论8参考文献10 致谢111前言中国加入WTO以来,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农业,当然我们不容置否,由于其他国家的地方保护政策,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技术壁垒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t c ol g c lp o e s,de e o e hn o ia r gr s v l pme t o e r c s i f a rc lur lpr du t n fde p p o e sng o g i u t a o c s,c tv to nd uli a i n a i mpr v me t o he o e n f t ma ke s s e , a d f li r t ytm n ul mpl me t to o a d s r t g nd r uc i e n a in f br n t a e y a p od ton
Ana y i fExp r mpa a i e Adv n a e o a a t rz d l sso o tCo r tv a t g fCh r c e ie Ag iu t r lPr du t n H e a o i c rc lu a o c si n n Pr v n e
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分析——基于—年的双边贸易数据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
农产品种类:中 日两国农产品种 类丰富,竞争激 烈
出口市场:中日 两国农产品出口 市场重叠,竞争 激烈
价格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价格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平衡
技术竞争:中日 两国农产品技术 竞争激烈,影响 贸易质量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农产品种类:中日两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互补性强 市场需求:中日两国市场需求互补,有利于促进贸易 技术合作:中日两国在农产品技术方面有合作,互补性强 政策支持:中日两国政府对农产品贸易有政策支持,互补性强
贸易发展趋势
贸易规模:中日 农产品贸易规模 逐年扩大
贸易结构:中日 农产品贸易结构 不断优化
贸易方式:中日 农产品贸易方式 多样化
贸易壁垒:中日 农产品贸易壁垒 逐渐减少
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分析方法
比较优势分析:比较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价格等方面的优势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包括消费习惯、消费量等 贸易政策分析:分析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产业链分析: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贸易壁垒:日本 对进口农产品设 置较高的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
市场需求:中日 两国对农产品的 需求存在差异, 导致贸易不平衡
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制度差异
关税政策:中日两国的关税政策存在差异,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
非关税壁垒:中日两国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等,对农产 品贸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两国的贸易政策,如贸易协定、贸易优惠等,对农产品贸 易产生影响
贸易政策:中日 两国政府对农产 品贸易有相应的 政策支持和限制 措施
贸易地位和作用
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结构与比较优势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3期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刘小波等: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结构与比较优势分析图2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类别各大类农产品出口结构的改变是由出口增幅的不同造成的。
通过经常市场份额模型①的分析,市场的扩大效应和竞争力提升效应对园艺类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基本相同,即哈萨克斯坦园艺产品的市场需求效应和中国园艺产品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同等水平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
大宗类产品出口变动的原因是产品竞争力下降造成的,同时哈国市场的需求效应也下降。
尽管中国出口食品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但是哈国的市场需求效应较大,从而保证了食品类出口的稳定。
动物类和其他类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既有市场扩大效应也有竞争力提升效应,但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几乎是市场扩大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的10倍,足以说明在市场需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升产品竞争力完全可以促进出口的增长。
表32000---2006年中国各类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增长源泉分析(%)(二)市场份额结构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进口国主要分布在其周边范围: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等。
哈萨克斯坦从这几个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占到其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8.55%(2006年)。
因此,本文仅以这些国家为例,对比分析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市场所占份额的结构。
如表5所示,2000--2006年,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量所占市场份额呈现“u”形,比重在2002年跌到谷底为48.52%,2006年基本恢复2000年的水平,最近的2006年是58.55%。
具体来看,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虽然2000--2006年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仍占到43.14%的市场。
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比重轨迹呈现倒“u”形,即在2002年达到最高的5.05%,2006年基本恢复到2000年的比重标准。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外文翻译中英对照中英互译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译文正文: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摘要:本文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2003年期间中国部分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比较竞争力。
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在可食用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但是24 年来中国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贸易; 显性比较优势(RCA); 竞争力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为增加外汇、就业机会及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农产品贸易余额为2.5美元亿美元,占外贸顺差总额的9.8%。
诚(2003)报道,由农产品出口可直接和间接创造19.88个就业机会。
巴拉萨(1965)在全球层面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产品的相对竞争力可以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RCA),这对意识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地位有作用的。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公式有某些类型的测量方法可以判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其中RCA指数就是重要的一个,RCA的概念基于的是传统的贸易理论。
原来的RCA指数,由巴拉萨(1965),可以被定义为:RCA= (X ij /X it) / (X nj / X nt)其中x表示出口,i代表一个国家,j是一种商品,x ij表示i国用来出口商品j。
t代表一组商品和n代表一组国家。
因此,该方程分析一个国家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商品与该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
如果i国家j商品的世界出口份额,占i国的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份额越大,RCA将越大于1,这表明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上有一个“显性”比较优势。
RCA是基于观察贸易模式。
RCA价值的增加意味着在一国一种商品的竞争力增加。
这种测量是很容易,它被广泛采用。
但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贸易格局被政策和干预扭曲,因此可能会歪曲潜在的比较优势。
这在农业部门尤其如此,政府的干预是司空见惯的,这一点由巴拉萨(1965)指出。
进口限制的程度,出口补贴和其他的保护政策可能会扭曲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正在成为关注的问题。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新疆地区疆土辽阔,对于农产品的种植很有优势。
经济不断发展,农产品贸易活动也日益频繁,所以对于新疆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策略的分析很有意义。
本文通过整合各种数据首先分析农产品出口现状和趋势,并找出影响出口贸易格局的因素,进而研究出口策略,为农产品出口谋求新的发展,改良农产品出口格局提供保障。
标签:经济全球化;农产品出口现状;农产品出口策略;出口贸易格局一、新疆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一)出口规模从出口数额上来看,从2001年的1.93亿到2017年的9.3亿,新疆的农产品出口数额稳步攀升,在短短的16年时间内,每年交易数额均破8亿美元大关,在2005年至2008年贸易势头良好,平均同比增长率均高于30%。
可以看出,新疆农产品在出口额,出口增长率上在2001到2017年年基本表现良好,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二)出口产品结构主要出口品有鲜干水果,蔬菜,谷物等。
首先,我们注意到从2010年开始,原棉,乳及奶油,天然蜂蜜,烤烟的出口量为零,说明出口农产品的种类逐渐减少。
另外,出口农产品的种类也在减少。
番茄酱,鲜干水果和蔬菜为主要出口产品,基本都保持在80%以上,其中,番茄酱尤为稳定,保持在50%以上。
此外,观察各种农产品的增长率,不难发现鲜干水果增长态势良好,由2005年的14.46%发展到2016年的23.9%,而蔬菜所占的比重虽在2006年和2010年有所增加,但大体上有所下降,由2005年的8.47%减少为2016年的4.04%,减少了一半以上。
辣椒所占的份额也大幅减少,由2005年的5.45%减少为2016年的0.54%。
(三)农产品出口贸易地理方向从出口份额中可以看出新疆最大的农产品市场是哈萨克斯坦,基本上保持在40%以上(除了2010年为39%),第二大市场为吉尔吉斯斯坦,一直保持在30%以上。
第三大市场为俄罗斯,一直占有11%以上的份额。
从零四年的数据中,哈萨克斯坦占77.63%,2008年以来其实是有所减少的。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由巴拉萨(BelaBalassa)于1965年提出,随后被许多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中。
巴拉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定义如下:附图分子表示一国总出口中某部门所占的份额,其中X[,ij]表示j国i部门的出口,分母表示OEC[总出口中该部门所占的份额,因此RCA表示了一国出口结构(分子)与OECD出口结构(分母)的比较。
如果一国某一部门的RCA等于1,那么该部门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OEC啲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 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劣势。
本文中的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 》,产品分类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ofl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
在式(1)基础上进行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农产品RCA的公式:附图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国某部门的RCA M[,it]表示第t年该部门i类产品世界出口额占该部门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 RCA[,ijt]表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RCA 式⑵表明只要计算出各个年份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和中国各类农产品的RCA就能计算出中国农产品在各个年份的 RCA因此选取16种二分位的SITC农产品进行RCA计算得出除烟草的 RCA一度上升从而由比较劣势变为比较优势外,其它15种农产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稳状态。
它们可分为5类:(1)杂项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实和纺织纤维等8种农产品的RCA呈下降趋势。
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饲料、杂项食品、纺织纤维5种农产品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
(2)饮料、天然及合成橡胶、动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种农产品的RCA变化不大,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_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
摘要:本文对入世以后浙江省农产品贸易、出口农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做了分析,同时采用RCA 指数和TC 指数对入世几年来浙江省各类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了出口竞争力动态变化趋势。
研究表明,入世后浙江省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但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浙江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 (2009)03-0120-04收稿日期:2009-03-10基金项目:浙江省供销社课题(08SS01)“依托浙江外贸发展优势提升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丁珏(1977-),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丁珏(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一、引言浙江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省,2000年起,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就一直位居全国第三。
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浙江省很多在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实际国际贸易中竞争力却不高。
随着2005年我国加入WTO 过渡期的基本结束,浙江省农产品贸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本文运用RCA 指数和TC 指数对入世6年来浙江省各类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分析了出口竞争力动态变化趋势,并相应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二、农产品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直接相关。
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使各国按照其要素禀赋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程度较大,因此就农产品而言,其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农业生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即其比较优势的影响。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国际经济学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业不断扩大与世界贸易体系的结合,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力一面成绩显著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特征鲜明,进口量依旧比较大的农产品是大豆、食用油、棉花等加原料型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农产品是水海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12年,大豆进口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04年增长189%;棉花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51.8%,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增24%;食用油籽进口6228.0万吨,同比增13.6%,进口额377.5亿美元,同比增19.9%;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同比增23.1%,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增19.9% 2013年前五个月出口以水海产品、蔬菜、水果为主前五个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153万吨,增加5.4%,价值77.3亿美元,增长11.6%;蔬菜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价值34.6亿美元,增长15.4% ;鲜、干水果及坚果110万吨,减少7%,价值13.1亿美元,增长10.4%;粮食110万吨,减少13.3%,价值10.2亿美元,下降0.7%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1.3%。
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一是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农产品出口效益普遍好于国内销售,在一些主产区,出口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带动农村就业。
农产品出口带动了农业、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高标准,严要求”,我国出口农产品在基地建设、品种、品质、包装、储运等方面标准不断优化,在农业对外开放过程中,也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品种、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各地发展外向型农业,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企业,“公司+基地”、“公司+农业合作组织”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正逐步普及,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出口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分析摘要:近年来,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大顺差,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对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结构、贸易优势以及影响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韩;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目前,中国已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随着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也发展迅速,加入WTO 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额从2002 年的21.7 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48.2 亿美元,翻了一番多。
由于生产成本较低等因素,中国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顺差,2011 年达到35.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
对于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规模的扩大,韩国采取了对农业生产者高额补贴、实行配额外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影响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正常稳定发展。
因此,分析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贸易状况,对于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概况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上占有较大比例,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
建交以来,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两国农产品贸易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中国农产品对韩国的出口规模也逐渐扩大。
加入WTO 以后,农产品市场逐渐放开,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据海关数据统计,2002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181.5亿美元,其中对韩国出口额20.5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3%。
2005 年,对韩国出口增至28.6 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006 年,出口额达到29.0 亿美元,韩国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国。
2011 年,出口额突破40 亿美元,达到历史上最高的41.8 亿美元。
2022年行业分析06年农产品出口情况和07年出口形势的展望(上)
06年农产品出口情况和07年出口形势的展望(上)一、202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状况202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虽经受了较大的波动,仍旧实现较快增长。
1~10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全年有望达到300亿美元。
前10个月,农产品出口主要状况和特点有:一是农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1~10月,深加工农产品出口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4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而同期,初级农产品出的增长率仅为 6.4%。
在主要商品类别中,园艺产品、水海产品出口仍保持强劲势头,分别出口69.4亿美元、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和22.3%。
受主销市场封关影响,畜禽产品出口增速连续放缓,出口30.1亿美元,增长3.4%。
因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出口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致使谷物出口大幅度下降,1~10月仅出口7.5亿美元,下降38%。
二是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格局略有变化。
日本、欧盟、美国、东盟、韩国、香港依旧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六大主销市场。
受“确定列表制度”影响对日出口增幅明显下降,继6、7两个月连续下降后,8~10月消失恢复性增长,前10个月,对日出口65.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对日出口在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26.9%,为近年来最低;在水海制品大幅增长的拉动下,对欧盟、美国出口增势强劲,增速分别达到22.6%、33.9%;今年1月起中国—东盟早期收获协议下的农产品全部实行零关税,带动我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共出口23.9亿美元,增幅高达28.4%;受玉米出口削减影响,对韩出口下降5.0%;对香港出口增长1.2%。
前10个月,我对西亚、拉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新兴市场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个百分点。
三是主要出口地区增势良好。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张弛;孙宏岭;路洪【摘要】Basic production conditions, export market conditions and export advantages of the characteriz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discuss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as conducted applying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Based on the result of analyz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bined with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Henan provinc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which included dependency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system, and full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and production base construction. The aim was to adjust the export structure, and to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 export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characterized agricultural products.%介绍了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基本生产情况、出口市场情况以及出口的有利条件,并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5类特色农产品中,茶叶和甘蔗的综合比较优势较小,麻类的综合比较优势亟需进一步深化,最具备发展成为具有综合优势的是瓜果类和烟叶.最后,以河南省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对河南省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实施品牌战略和生产基地建设,调整特色农产品出口结构,巩固和提升特色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0)00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作者】张弛;孙宏岭;路洪【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十一五”期间,河南省从实际出发,把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实行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扶持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快了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美两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旨在探讨两国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以期为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特点,然后分别从中美两国的农业资源禀赋、生产技术、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各自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态势,为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农产品贸易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土地资源,在农产品生产上拥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尤其在粮食、水果和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表现出色。
而美国则凭借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粮食、棉花、大豆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上占据优势地位。
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逐渐多元化。
然而,在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中美农产品贸易面临着诸多挑战。
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而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口也面临质量和安全标准的挑战。
因此,深入分析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对于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产品贸易中,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优势、质量优势和市场优势等方面。
中国农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得益于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
然而,在质量和市场方面,中国农产品仍需不断提升,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相比之下,美国农产品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这得益于美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比较优势理论及入世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及入世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区应该专注于生产其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商品,以获得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效果。
这个理论是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产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竞争优势,其中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生产某种商品比其他商品更加有效率。
这就是比较优势,也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但是,比较优势只适用于绝对优势不存在的时候。
2.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和农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我国的农产品面对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这将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是,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发现我国仍具有在某些领域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比如,绿色、有机农产品等。
其次,国际市场开放提高了技术水平。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与国家经济发展与贸易制度有很大关系,入世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这将需要我国农业加强自身技术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再者,我国农业生产和销售方式将会发生变化。
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我国农业将逐步向市场化的综合服务转化,这要求我国农业企业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更强的适应性。
最后,入世对我国农产品的利益影响还与世贸组织制定的相关规则有关。
为了保护农业的利益,我国需要制定符合世界贸易规则的农业相关政策,并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发展和贸易体系的制定,以保护自身农业权益。
3. 案例一:绿色农产品的出口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具有相对的质量优势和较高的附加值。
因此,世界各国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加值的提高也将有助于境外市场消费者对我国绿色农产品的接受度提高。
4. 案例二:葡萄酒的出口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出口量呈增长趋势,但由于国际市场上对葡萄酒质量、产地、品牌等要求较高,我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并不强。
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发展情况浅析—以小麦为例
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发展情况浅析—以小麦为例近几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政府及上海合作组织等机构的推动下,经贸合作往来日益频繁,农业作为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国民经济的基础,占有重要地位,双方在农业经贸合作领域已取得较大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和健康有序的发展,以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小麦育种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展望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我国小麦发展情况中国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居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周边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毗邻。
小麦作为中国及中亚五国主要的粮食农作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等地区。
而分布在中亚国家灌溉条件良好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一带的小麦,多属于中亚北部区域。
气候和土壤的多样性,使得双边国家小麦地方品种具有历史悠久,类型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
小麦作为三大主粮之一,产量仅次于玉米和稻谷,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为广泛的种植,世界上有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
小麦营养丰富,其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历年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为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约占全球小麦产量的17.6%,成为全球第一的小麦生产大国。
从全球范围看,小麦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乌克兰。
其中,中国小麦产量约136.94百万吨,占比17.6%,位列全球第一;其后按2021年小麦产量占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印度14.11%、俄罗斯9.7%、美国10%、乌克兰4.3%、澳大利亚4%、巴基斯坦3%、加拿大3%、阿根廷3%;欧盟小麦产量占比18%,其他国家/地区小麦产量占比13.29%。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中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是全世界最少的国家之一。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应该是处于劣势,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应该主要以进口为主。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出口233.9亿美元,进口280.3亿美元,均实现连续五年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
那么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哪里?1.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是从某一方面来考虑的,而应该把各种生产与要素综合起来全面考虑。
比如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如果从人均可耕地面积的角度考虑,中国处于劣势,但是,如果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处于绝对优势。
根据H—O模型,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我国当前的农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以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农产品,这类农产品主要由畜牧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加工食品等;二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即以土地为基础的大宗农产品,主要是指粮食、棉花、油料、醣类等。
我国人口众多的资源禀赋决定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棉等由于成本的上升,比较优势已经消失。
2.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依然存在(1)禀赋优势。
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其对外经贸活动的内容和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供给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据统计,中国劳动力资源分别是美国、欧洲、日本的5倍、4倍和13倍;而劳动力人均土地的拥有量美国、欧洲分别是中国的14倍和5倍,劳动力人均资本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52倍、65倍128倍。
然而需要注意的一个情况是,发达国家的果树生产和畜牧生产已经广泛采用了资本密集型技术,这种资本替代劳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过高造成的竞争劣势,而且便于质量监控,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食物产品。
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比较优势探讨
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比较优势探讨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比较优势探讨
摘要: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呈稳步增长趋势,贸易结构呈现多样化。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重点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总体上处于比较劣势,但部分农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仍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
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荚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的、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这一转变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在过去30多年中极大地刺激了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享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究其原因:改革开放后的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新的发展战略开始逐步尝试后,受压抑部门即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大力发展,不仅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正扭曲的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更加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
经济学家通常把这种以改革促进增长的现象称为改革的“做大蛋糕效应”。
蛋糕做大之后,就会形成新增资源,在市场机制已经存在的情况下,生产通常会按照市场的需要和比较优势的要求,把新增的资源进行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配置。
其中,以我国的外贸领域为例,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外贸成就就是立足于比较优势而取得的。
具体体现在:第一,外贸结构逐步反映了要素禀赋。
从进口品的结构变化看,农业密集型产品大幅度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增长最快;在出口结构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86年后较快增长,虽然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也在提高,但它的大部分生产是对进口原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其中进口零部件占到出口值的五分之四,因而这类出口实质上仍属劳动密集型。
第二,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我国劳动力同外商的资金、技术、市场相结合,贯彻和体现了比较利益思想。
近些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
由是观之,我国已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初步建立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模式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模式。
自1978年至今,中国农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不到世界总面积7%的耕地,基本满足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人民的温饱。
因而,了解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所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不同农业政策的可能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把握中国农业应该遵循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与其具有的农业资源禀赋有很大关系。
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特点是耕地稀缺、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粮食的生产使用较多土地、较少劳动力,两者结合起来就造成这样的结果:中国粮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
对此,我们的有效对策是:第一,选择适合于人均农业资源稀缺的技术道路,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第二,选择适合于人均资源稀缺的农业生产结构。
根据中国的要素禀赋和产品持征,在农作物的选样上更偏至于种植那些劳动密集程度高的作物,这表示需要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投入。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的前景并不悲观。
虽然影响中国农业增长的不利因素是存在的,但技术进步的潜力仍然存在,农民、政府、消费者和国际贸易伙伴都会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
人口越来越多,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但人均消费的农产品却越来越丰富。
可见,中国农业的前景应该是乐观的。
在实证分析中,国外的一些学者构造或选择了一系列指标来衡量一国的比较优势。
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的相对成本,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Michaely指数,X2指数等等。
本文中我们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量化分析。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比较优势结果的分析来反映产品的竞争力。
该方法的优点是分析直观,容易理解,而且随着产品进出口统计的不断完善,对产品比较优势的是由观测比从原因上考察要容易得多。
如果一国某一部门的RCA等于1,那么该部门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OECD的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劣势。
烟草的RCA一度上升从而由比较劣势变为比较优势外,其它15种农产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稳状态。
它们可分为5类:(1)杂项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实和纺织纤维等8种农产品的RCA呈下降趋势。
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饲料、杂项食品、纺织纤维5种农产品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
(2)饮料、天然及合成橡胶、动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种农产品的RCA变化不大,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
(3)食糖及蜂蜜的RCA波动较大,具有比较劣势的年份稍多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年份。
(4)谷物及其制品的RCA波动较大,大致每过3、4年发生一次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相互转化。
(5)乳品及蛋品的RCA逐年下降,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
它们的RCA变化对中国农产品总体的RCA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后计算我国这16种农产品的世界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所得结果没有详细列明。
但是对出口份额的分析,我们看到:对各种农产品历年的份额进行排序后,该顺序一般比较稳定;份额在10%以上的农产品一般包括水果及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有的年份也包括肉及其制品或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
其他的重要农产品包括乳品、蛋品、饮料和纺织纤维。
中国农业在1978—1990年具有次强比较优势;1991—1996年具有中等比较优势;1996年以后只具有较弱比较优势。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1978—1991年期间,加权后的RCA(各种农产品的RCA乘上它们的份额)在0.l以上的农产品一般有6种;而在1992—1998年期间,加权后的RCA在0.l以上的农产品只有2种,最大的值来自水果及蔬菜,此外是谷物及其制品(在1995年和1996年是肉及其制品)。
失去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农产品是纺织纤维。
再选取47种三分位的SITC农产品,分别计算它们在1978、1988、1998年的RCA。
得出:197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5种,占样本总数的53.19%。
198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1种,占样本总数的44.68%。
199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13种,占样本总数的27.66%。
其中有极强比较优势(RCA>215)的农产品只有4种,占样本总数的8.5l%;有次强比较优势(215<RCA<1125)的农产品有7种,占样本总数的14.89%;有中等比较优势(RCA<018)的农产品有3种,占样本总数的6.38%;有较弱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33种,占样本总数的70.21%。
这是因为1978-1988年期间,RCA下降的农产品有32种,RCA上升的农产品有15种。
其中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8种,由不具有比较优势到获得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4种。
1988—1998年期间,RCA下降的农产品有32种,RCA上升的农产品有15种,这与前一期间相同。
但这一期间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9种,由不具有比较优势到获得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只有1种。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RCA的下降主要发生在1988—1998年期间。
农产品比较优势正逐步由少数产品所占有。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的总体特征:(1)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在内的粮食产品已经基本失去比较优势。
粮食产品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率较低,不具备竞争的自然禀赋优势。
目前中国还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麦类混合粉及团状物。
(2)肉及其制品与活动物一直具有比较优势。
目前中国的生猪等畜产品多为农户散养型,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优势;相关产品的加工制品因国内消费偏好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3)油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
其中固态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
(4)园艺类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
园艺类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水果、观赏类树木及蔬菜,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中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除干果、鲜果及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它类别一直保持了比较优势。
(5)纺织纤维失去了比较优势。
主要原因是植物纤维和黄麻纤维由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
棉花和蚕丝本来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较优势。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获得诸多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入世会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进口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自1995年以来,中国粮食已经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
其中小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
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使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上中国对美国西北部小麦进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预计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将急剧增长。
3进口配额与以往实际进口量相比增加较多。
到2005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量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681.8万吨、85.3万吨和53.4万吨。
4入世后,每年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私营部门。
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政府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把进口数量控制到配额数量以下。
5中国入世后,农业平均关税要从22%降至17.5%(除粮棉油免税外,中国一般的农产品关税税率为50%—70%,高的达100%以上),降幅很大。
这样一来,以前受保护越大的产品,其进口增长的幅度就会越大。
中国的对外贸易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到2000年进出口总额已达472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了69%和67%,挤身世界贸易大国的第9位。
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大国规模以后,出口扩张难度增加。
由于对外贸易基数很大,如果保持现有速度将意味着每年新增一个中等贸易国的贸易额,显然这是不易达到的。
贸易规模的扩大,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出现。
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典型事例。
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都比较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就是大量的外资投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用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
另外,外资企业还与我国国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
这与我国想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本意有偏差。
它强化了我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产业的升级替换,从而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我国无论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陷阱。
但是,从比较优势陷阱的生成机制看,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开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强化现有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快引进新的比较优势,从而促使我国快速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