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思维与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关于思维的课程设计
关于思维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和特点;2. 引导学生理解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3. 帮助学生了解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2. 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问题,提出独立见解,并学会评价信息来源的可靠性;3. 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思维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3. 引导学生认识到思维发展的益处,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从简单易懂的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运用。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教学设计和评估,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思维的基本概念- 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思维的分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2.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问题分析与推理方法- 论证结构与论证技巧3.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与应用- 评价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提出独立见解的方法4.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培养- 拓展思维的方法与技巧- 创新活动的设计与实践5. 思维发展与个人成长- 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思维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终身学习与思维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思维的基本概念第二周:逻辑思维第三周:批判性思维第四周:创造性思维第五周:思维发展与个人成长教材章节:第一章:导论第二章:逻辑思维第三章:批判性思维第四章:创造性思维第五章:思维发展与教育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思维课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思维训练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对象适用于初中、高中或大学阶段的学生。
四、教学时长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思维导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思维训练知识,准备好小组讨论材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思维课的目的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维?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2. 讲解思维基本概念(20分钟)- 介绍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思维类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训练(30分钟)- 分组进行思维训练活动,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制作、案例分析等。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训练过程中的问题。
4. 总结反馈(10分钟)- 各小组分享训练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0分钟)- 复习上一节课的思维训练内容,巩固学生对思维概念的理解。
- 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 深入探讨(20分钟)- 讲解思维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逆向思维、类比思维、归纳思维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30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生活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运用所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反馈(10分钟)-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学生思维成果:评估学生在思维训练活动中的表现,如思维导图制作、案例分析等。
3.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策略。
学生思维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学生思维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思维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思维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思维的重要性3. 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生思维训练2. 如何将学生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提出问题:什么是学生思维?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生思维?(2)通过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学生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2. 讲授新课(1)学生思维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学生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创新的过程。
2. 特点:主动、灵活、多样、创新。
(2)学生思维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1. 多角度思考问题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3. 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
(2)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生思维解决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讨论参与度等。
2. 学生思维训练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对思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4. 如何更好地将学生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思维优秀教案案例
培养学生思维优秀教案案例思维优秀教案案例教案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 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者白板- 活动材料:谜题或者逻辑问题3. 教学活动: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谜题或者逻辑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五只鸟,一只鸟飞走了,问船上还剩下几只鸟?"步骤二:思维训练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逻辑概念和思维模式,如条件语句、逻辑联结词等。
然后,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步骤三: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道较为复杂的谜题或者逻辑问题。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策略,并总结出有效的思维技巧。
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时的表现。
评估学生对逻辑思维概念和策略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
教案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者白板- 创意工具箱(包括颜色笔、卡片等)3. 教学活动:步骤一:导入呈现一个有趣的创新产品或者设计,并让学生猜测它的用途和功能。
引发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步骤二:创意训练通过展示一些创新产品的设计原理和思维过程,教授学生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想法,并用创意工具箱辅助他们的思维过程。
步骤三: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创新产品或者解决一个现实问题。
鼓励学生在组内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意,并相互补充和改进。
步骤四: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意产品或者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启发,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创意训练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思维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内容1. 逻辑思维训练- 基本逻辑规律- 逻辑推理方法- 逻辑谬误识别与避免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 创新思维的实践与应用3. 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与技巧- 批判性思维的实践与应用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原则- 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 团队建设与冲突解决四、教学策略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思维训练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背景、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2. 第二周至第四周:分别讲解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五周至第七周:进行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4. 第八周:总结课程内容,进行思维训练成果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和思考深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2. 案例库:收集整理各类思维训练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实践。
3. 课件:制作思维训练课程课件,辅助教学。
4. 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如实验室、企业参观等。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案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案一、引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优秀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他们有效学习的关键。
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分析信息、推理和创新。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等重要能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引导式提问引导式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交流。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并通过互动讨论来深入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信息素养培养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各种媒体和资源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利用。
这种培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
4. 课堂互动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互动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师生讨论、角色扮演、解决问题的游戏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这些互动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主题:环保意识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并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环境问题调查:要求学生团队合作,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思维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课程背景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1. 了解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的运用技巧;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5.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模块】1. 思维概述- 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思维的分类与作用2. 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逻辑谬误及识别方法- 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3. 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批判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4. 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创新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5. 思维训练实践- 思维游戏与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与辩论- 实践项目与成果展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思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方法;4. 游戏法:设计思维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思维能力;5.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团队协作能力等;3. 思维游戏与案例分析:通过参与游戏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实践项目:考察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包括创新性、执行力等。
七、课程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籍;2. 在线资源:相关网站、视频、案例库等;3. 实践项目资源:实践项目所需材料、设备等。
思维课程教案模板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思维训练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逻辑思维训练2. 创新思维训练3. 团队协作与沟通训练四、教学对象初中生五、教学时间每周2课时,共计10周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互动式白板七、教学资源1. 逻辑思维训练教材2. 创新思维训练教材3. 团队协作与沟通训练教材4. 多媒体课件5. 互动式白板八、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趣味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程内容、目标和要求。
2. 逻辑思维训练(1)教师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逻辑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练习逻辑思维题目。
3. 创新思维训练(1)教师讲解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新思维训练。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训练(1)教师讲解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清晰、表达流畅等。
4.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十、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学生学习思维与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件-PPT课件
• 知识:请解释什么是加速度 • 理解:根据阅读的材料判断下列 哪些选项属于NOT GIVEN • 应用:请用相关的生物学理论解 释下列生物现象 • 分析:请指出下列材料中哪些表 述是事实部分,哪些表述是假设 部分 • 综合:根据故事设计一个动画片 • 评价:选择一个广告,并对其做 出评价
“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文化差异
• 中国的教育是先传授,再体验;因为教育内容传授的是圣人的思想和
观点,圣人看得远,走一步看十步,普通人走一步看一步,所以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是认定了老师比我强,很难超越。 • 现在的价值理念则强调人人平等,没有人更高明,是先体验,再总结,
学生不认为老师比自己强,所以愿意去学习,那么先学习后教则是恰
老师提供一个不一样的,例如易中天与石中英)
– 学生的收获:体验了前提批判与反思,思维方式在跃迁
(三)观点3: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 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 ————佐藤学
• “教师”的英文是instructor ,不是teacher ,是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
核心观点:要从学生的学习思路出发
• 经典的现代教学理论是以知识为本的,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的知识
增长速度和学生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 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视角出发分析教育教学问题。
• 案例:
• • • • • • • • •
当的选择。
(二)观点2:通过对话启发学生学
• • 启发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启发不是没有预设性的,从试误中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已经预 设好了答案。 • 案例:使学生意识到关于教育公平的两个不同视角(教育世界外部的资源配 置、教育世界内部的师生交往、各种偏见、歧视等)
思维课教学教案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维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对思维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思维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常见的思维方法3. 思维能力的培养4. 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常见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 讲授新课(1)讲解思维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
(2)介绍常见的思维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并举例说明。
(3)讲解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4)讲解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维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思维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课件、多媒体设备3. 网络资源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3. 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教案设计
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2. 提供有效的学习思维策略和技巧;3.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思维的定义和分类;2. 学习思维的培养方法;3. 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课件和练习题;3. 学习素材和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真实案例,向学生介绍学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思维的定义和分类向学生介绍学习思维的概念,并分析不同种类的学习思维,如分析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不同的学习思维。
3. 学习思维的培养方法a) 启发性问题引导: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c)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的应用介绍学习思维在各个学科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运用学习思维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 巩固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的学习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应用所学的思维策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学习思维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了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二: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设计方法,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要要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们应该针对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等等。
明确了这些目标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通过提问拓展学生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为什么”和“如何”等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造有启发性的课程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造有启发性的课程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
四、使用多媒体工具来支持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课程支持工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支持教学,创造有趣和富有创造力的课程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版面设计、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创造一个完善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多参考教学实践教师们应该多参考教学实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
教学设计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是要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掌握好方法的核心要点,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积极参考和借鉴,更能打造出一个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师们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采用开放性的问题提供学习支持和多参考教学实践,都是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好方法。
学生思维与教案设计
学生思维与教案设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教案设计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生思维与教案设计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
一、学生思维的特点学生的思维具有自主性、活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首先,学生思维具有自主性,他们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渴望通过思考来发现新知识。
最后,学生思维多样,学生之间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存在差异。
二、教案设计中发挥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教案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发挥学生思维在教案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适当的教案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
最后,发挥学生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案设计中发挥学生思维的方法(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相互促进,共同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他们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优秀教案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优秀教案教案一: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 实际问题解决- 分析和推理3.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购物打折计算。
- 步骤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出购物问题,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购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 引导学生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整理、分类。
- 步骤三:推理与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逐步解决购物问题。
-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计算和推理。
- 步骤四:总结与归纳- 学生小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和策略。
- 步骤五:拓展应用- 提出另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并进行思维方法和策略的比较和探讨。
4.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策略运用。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案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数学游戏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 数学游戏- 抽象思维训练3.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数独游戏。
- 步骤二:游戏规则介绍- 详细介绍数独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 强调数独游戏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 步骤三:分级训练- 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身水平挑选适合的数独游戏难度。
-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能够逐步解决数独问题。
- 步骤四:小组合作竞赛- 安排小组之间的竞赛,鼓励学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数独问题。
学生思维培养与教案设计
学生思维培养与教案设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案,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首先,教师应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当教师讲解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
创造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自由创作的文章,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活动。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社会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个社会问题,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学生思维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该设计合适的教案,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通过设计激发思维的问题、培养创造力的任务、引导批判性思维的活动以及促进合作精神的团队合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思维能力,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思维启发的教学方案
学生思维启发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学生思维启发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在自主思考、自我探究、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内容: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1.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掘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 教授基本的逻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推理方式,解决问题时能够达到正确的结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推动学生以批判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发展创新精神1. 提供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并探究新事物。
2.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四、引导学生合理思考与表达1. 教授基本的表达技巧,如演讲和写作技巧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考虑周全,不要轻信或被已有的观点所影响。
教学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问题,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以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入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网络上广泛获取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或幻灯片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探究水平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 鼓励学生互相评估,以便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和需要提高的方面。
总体评价:通过学生思维启发的教学方案,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发掘问题、批判和创造性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和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充满活力和创新性。
思维学堂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思维学堂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设计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课程内容1. 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 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 创新思维的案例分析2. 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 逻辑推理的方法与技巧- 逻辑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3. 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与技巧- 批判性思维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4.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问题解决在实践中的应用5. 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原则- 沟通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的案例分析6.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自我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自我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自我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思维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实践活动,提高思维技能。
5.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思维挑战。
六、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2. 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七、课程安排1. 课程总时长:共计16周,每周2课时。
2. 课时分配:理论讲授4周,案例分析4周,实践活动4周,总结评价2周。
八、课程资源1. 教材:《思维训练教程》2. 辅助资料:思维训练相关书籍、视频、案例等。
学生思维教学设计
学生思维教学设计学生思维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思维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推理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一个学生思维教学设计的范例:1. 引入活动(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会选择一个具有趣味性和引人入胜的问题作为引入活动。
例如,我可以问学生一个关于生活的有趣问题,如“如果你能拥有超能力,你希望拥有什么超能力?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吸引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分组讨论(15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这可以帮助学生们相互交流并学习其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提出问题(1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我会提出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如果我正在教授数学课程,我可以问学生一个数学问题,如“如果你有1个苹果,你将它分成几等分,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4. 讨论与分析(2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我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例子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5. 解决问题(15分钟):在这一步骤中,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思考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试图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克服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学生们将总结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将他们的成果展示给整个班级。
这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学生思维与教案设计
学生思维与教案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案设计是教学的基础。
一个好的教案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
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案设计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思维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发展。
在幼儿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思维,他们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思维活动主要是感知和表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概括总结。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基于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了解,教案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幼儿阶段,教案设计应该注重感性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颜色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花朵、动物等具有鲜明颜色的事物,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颜色。
在小学阶段,教案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授数学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
在高中阶段,教案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案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体思维,还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因此,教案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共同分工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最后,教案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观点2:通过对话启发学生学
• 启发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启发不是没有预设性的,从试误中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已经预
设好了答案。 • 案例:使学生意识到关于教育公平的两个不同视角(教育世界外部的资源配
置、教育世界内部的师生交往、各种偏见、歧视等)
– 让学生思考1分钟,首先进入到头脑中的教育公平的现象是什么 – 提醒学生们意识到每个同学所讲有何不同,让他们感知到不一样的视角(如果都一样,
– 案例: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
先教后学的缺点:课堂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 获得发展
• 小朋友的画是用来听的
– [日]鸟居昭美《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 绘画领域中的皮亚杰,反对大人教儿童绘画,儿童的绘画能力是
天生的,几岁就有几岁的能力,不能教技巧。
蓝剑虹 法国里昂 第二大学戏剧学士、 硕士,台东大学儿 童文学研究所博士。
– 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看、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 验来认识理念,但认识理念却又必须依靠感觉经验。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 导的作用。
• 在苏格拉底看来,知识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它是先天存在于儿童的大脑中 的。教学并不是要把外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把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 识引发出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象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 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也称“产婆术”,也就是启发式教学。
• 中产阶级的孩子在描述时经常这样说: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去踢球。一不小心,我们把球踢到了邻居家的玻璃上, 打碎了玻璃,我们赶紧上前去赔礼道歉,并要求赔偿。但是她不要。我们把球抱回来 又开始踢球了。
• 劳工阶级的6个孩子经常这样说:
– 我们去踢球,一不小心,我们把球踢到了胖女人家的玻璃上了。胖女人一出来就骂我 们,我们也骂了她。后来我们把球偷跑了。
一、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 认识论
–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 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 知识论。
– 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我们是否能够认识世界?我们思考 问题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三、心灵白板说的教学设计: 大容量课堂与精致课堂编码
• 洛克的认识论:心灵白板说 • “那么我们且设想心灵比如说是白纸,没有一切文字、不带任何观念;它何以
装备上了这些东西呢?人的忙碌而广大无际的想像力几乎以无穷的样式在那 张白纸上描绘了的庞大蓄积是从何处得来的?它从哪里获有全部的推理材料 和知识?对此我用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 ,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一章,第2节) 。 • 洛克说:在我看来这无损于上帝的善:他并未给予我们的心智那些有关他自 己的观念,就像他将我们送到这个世上,只给我们赤裸裸的身体,而并没给 任何天赋的工艺或技能。
• 通过活动对最可能实现他目的 的提示、假设或理论加以检验 。
方法2:问题解决法
•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 劳工阶级的另外4个孩子说:
– 我们踢球,踢到她的玻璃上了。她出来之后让我们赔,我们2个人跟她说,另外2个人 声东击西把球偷跑了。
• 伯恩斯坦发现中产阶级孩子的语言中含有系统性、逻辑性、 文学性和文化的修养性4个主要特征,他为之取名为精致 的文化编码。劳工阶级孩子的语言中没有系统性、逻辑性、 文学性和文化的修养性,他为之取名为粗制的文化编码。
– 有一些知识生活中可能用不到,为什么还要学习? • 案例:
– 梵高的画和达·芬奇的画有什么区别? – 两位语文教师的导入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中国的教育是先传授,再体验;因为教育内容传授的是圣人的思想和 观点,圣人看得远,走一步看十步,普通人走一步看一步,所以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是认定了老师比我强,很难超越。
• 现在的价值理念则强调人人平等,没有人更高明,是先体验,再总结, 学生不认为老师比自己强,所以愿意去学习,那么先学习后教则是恰 当的选择。
– 1 hear and 1 forget , 1 See and 1 remember , 1 do and 1 understand.
• 学生必须要意识到一个困难
• 在学生意识到问题以后,必须 探索着去清晰的界定问题。
• 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解决问 题的假设、提示等。
• 学生要对这些假设进行论证, 在头脑中要想象,那些假设会 带来什么样子的结果
• 研究: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与他的学业成就 • 抽样:从中产阶级(每人每月收入≥3000美元)和劳工阶级(每人每
月收入≤500美元)两个不同阶层7岁——17岁的青少年中各选取10 个代表,进行模糊抽样调查。 • 内容:请两个阶层的孩子来描述下面的4幅画: – 1.一群孩子在踢足球。 – 2.足球打在了足球场旁边的一住户家的玻璃上,玻璃碎了。 – 3.一位中年妇女抱着足球出来,张着嘴巴在说话。 – 4.孩子们抱着足球屿A
120°
?
岛屿C
四、经验自然主义的教学设计: 授人以渔与授人以“欲”
• 人的观念来源于人与环境的互动。知识是个动词,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 反对以往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走了一条人类认识的中间路线。
• 建构主义:鱼牛故事
– “如果人的知识或观念是头脑力天生就有的话,那么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就 是启发人们的自觉意识,比如,苏格拉底法。然而,如果学习是在个人 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生,那么,正如杜威所倡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 应该是问题解决法”。————杰拉尔德·故特克著.陈晓瑞主译.哲学与意识形 态视野中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一)观点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授人以渔
• 方法1:把学习和操作联系起来 – 依据:人的思维来源于动作。 • 杜威: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学习。 • 皮亚杰:动作是人类逻辑思维的起点。 – 不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以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保持率为例, 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50%;实践练习75%;向 他人讲授或对所学东西立即加以应用90%。(David A.Sousa) – 案例:黄框岩的西班牙语课堂
二、心灵回忆说的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
• 数学知识是怎么来的?
– √2
• 先有桌子的理念还是现有桌子?
– 把自己想成是大写的人,作为类存在的人。
二、心灵回忆说的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
• 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本来就有的,只是肉体出生的时候由于干扰忘记了,所以 后天学习的过程就是努力回忆那些忘记了的知识的过程。最好的方式就是通 过对话启发学习者获得知识。这种说法就是“观念天赋论”“心灵回忆说(灵魂 回忆说)”。
– 经典的认识论:心灵回忆说、心灵白板说、经验自然主义(建构主义、实用主义)
核心观点:要从学生的学习思路出发
• 经典的现代教学理论是以知识为本的,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的知识
增长速度和学生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 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视角出发分析教育教学问题。
• 教育策略:先学后教,而非先教后学
“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的区别
• “先教”指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讲给学生听,学生进行识记、理解、 应用等思维活动的学习。“后学”则 以完成作业、自己复习为主。主要针 对知识的学习。
• “先学”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在问题 分析中形成观点。“后教”在课堂里 学生谈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教 师点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启示
• 在学校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要沟通,要珍惜这种机会。不要 把自己身上粗制的东西传给学生,即使你具备精致的文化编码,也要 经常和学生交谈,至少一周要有2次交流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家庭文 化背景,促进成长。 – 做教师,要具有精致的文化编码,以此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同 时警惕自己身上的粗制编码。 – 为自己修炼一个精致编码,吸引学生
• 知识:请解释什么是加速度
• 理解:根据阅读的材料判断下列 哪些选项属于NOT GIVEN
• 应用:请用相关的生物学理论解 释下列生物现象
• 分析:请指出下列材料中哪些表 述是事实部分,哪些表述是假设 部分
• 综合:根据故事设计一个动画片
• 评价:选择一个广告,并对其做 出评价
“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文化差异
(一)观点1: 学生拥有学习的天性、潜能和先天的学习框架。
• 教育要做的是引导、唤醒和启发。 – 案例:甲骨文的“教”与拉丁文的 Education含义上的区别 – 在西方,“教育”的英文、法文、德文 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这个词 是“e”和“ducere”两个字构成,“e”指 从某个地方出来,“ducere”是引导, 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导或启发之意。 – 寓意:将潜藏在儿童内心中的东西( 知识、智慧等)引导出来
(一)观点1:心灵是白板,课堂须大容量
• 为什么是大容量?
– 人类知识增长速度太快 ;人的需要
• 大容量课堂的特征
– 对学科知识的拓展(知识背后的学科思维) –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 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 :有紧张的智力活动,合适的难度
• 行动指南:怎样能做到大容量
– 要尽快地切入课堂主题
• 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作为起点
学生学习思维与课堂教学设计
主讲人:王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wangs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