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设计:2.5苏轼词两首学案设计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设计:2.5苏轼词两首学案设计一

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存状况。

2。

反复诵读,感知豪放派词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美,学习苏轼豁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3.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提高对古代诗词的感悟与鉴赏能力。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请分别概括两首词的内容。

二、自练自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单音字故垒.( ) 还酹.()樯.橹()公瑾.() 料峭.( ) 蓑.衣( ) 萧瑟.()(2)多音字2.指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1)道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②沙湖道.中遇雨()③王道.之始也(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 )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当①遥想公瑾当.年() ②对酒当.歌()③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⑤然五人之当.刑也⑥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3)任①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曷不违心去任.留( )③简能者任.之,择善而从之()④王甚任.之()⑤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具有什么作用?2。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具有怎样的人生格调?3。

《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不是写眼前实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定风波》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B.萧瑟.(sè)料峭.(qiào)蓑.衣(suō)C.纶.巾(lún)狼狈.(bèi)沧.桑(cāng)D。

绚.丽(xuàn)珠玑.(jī)公.瑾(jǐn)2。

高二语文学案: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学案:5《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 [作者简介]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人教版高中语文- 2 -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黄海霞审核人:李慧班别:姓名:学号:组号:【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2.学习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3.体会“豪放”词的特点,背诵两首词。

【学习重点】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学习难点】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知识链接】一、解题念奴娇,著名词牌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妓“念奴”,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取念奴为词牌名。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共有一百字,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使用这一词牌填写的名篇,因句中有“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等句,该词牌又得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等。

在这里,苏轼所游的赤壁,指黄冈城外的赤壁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古代文人学士,登临山川胜地,凭吊前人遗迹,发为吟咏,叫做怀古。

这类作品往往联系历史往事来抒发个人的感慨。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本义应为平定变乱之意,始见于五代后蜀欧阳炯词。

二、衬托手法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正面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三、双关手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它分为:(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3、上阕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简要分析。
4、联系上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含义。
5. 过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拓展延伸·更上层楼】
6.有人认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是用陶渊明“归隐”之意,词人被贬黄州日久,生发道出了归隐之意。以上看法你认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4、下列诗句划分音节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C、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国、周郎、赤壁,一词一顿,铿锵有力。)5、填写诗句:①苏用“”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颂周瑜的非凡胆略与豪迈气概,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其词句“。”
【当堂检测·跬步千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与《定风波》是否相同?为什么?
3、壮美的赤壁景观和周瑜形象有什么关系?
4、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四、赏析下阕
1、下阕中“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2、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3、朗读下片,总结。
【拓展延伸·更上层楼】
五、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1、思想感情:
2、艺术特点
【当堂检测·跬步千里】
二.材料链接:
1.定风波,唐教坊名曲,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
2.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被贬黄州,写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优秀作品。经过忧患苦难,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苏轼词》教学设计 1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一、知识储备1、词牌常识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后人还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词。

2、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背景介绍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

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及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预设】二课时【课前预习】一、预习新课,熟悉字词(音形义)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1、旷达人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an)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2、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3、背景: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二、回顾苏轼名篇名句(看谁积累的名句多)(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9)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的】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导学案(教师)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导学案(教师)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 淘.( ) 故垒.( ) 公瑾. ( ) 纶.( )巾 樯.( )橹.( ) 还酹.( ) 同行.( ) 吟啸.( ) 一蓑.( )烟雨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二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学案学时:2【学习目标】1、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继续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词人的达观情怀2、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诱思探究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三.其他材料: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

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碧鸡漫志》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二)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出狱后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谴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日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1082)。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故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三、词句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宽广的背景和阔大的气势沉郁苍凉的情调。

羡慕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流露出他被贬黄州的失意心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火烧赤壁时代、地点、事件、人物。

“人道是”苏知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黄州,他真正用意不是考证“赤壁”本身,只是“借地抒情”。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拓展延伸:介绍苏 轼其他词作,以及 词的发展背景和特 点
讨论与思考
讨论苏轼词的创 作背景和思想内 涵
思考如何引导学 生理解苏轼词的 艺术特色和人文 精神
讨论如何设计有 效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思考能力
思考如何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 以及如何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
总结与回顾
回顾教学目标:掌握两首词的背景、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苏轼词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 涵
体会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和独特魅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 风波》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 能力
难点
理解苏轼词的意境和情感
体会苏轼词中的哲理思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苏轼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完成课后练习:理解词意,分析词中蕴含的情感 搜集苏轼的其他词作,并进行赏析 思考:苏轼的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 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回答问题的 准确性和创新性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 完成情况,评估 他们对所学知识 的掌握程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要讲解的两首词的背景和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学习、巩固练习等环节
讲解与分析
导入新课:介绍苏 轼的生平和词的创 作背景
文本解读: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定风波》 两首词的主题、意 境和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讲解词 中的重点字词、句 式和修辞手法,以 及学生难以理解的 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并运用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豪放派词作的特色和赏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感受其词作中蕴含的旷达豪迈气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苏轼的这两首词,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在两首词中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轼的生平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词作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词作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重点讲解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4.深入探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5.朗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加深学生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这两首词。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写作背景、注释和赏析短片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有趣地学习这两首词。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课堂思考题和小组讨论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学案

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鉴赏怀古诗词写景、怀古、抒情的自然结合的艺术表现力及虚实映衬的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1.鉴赏怀古诗词写景、怀古、抒情的自然结合的艺术表现力,体味豪放派词的意境及其风格特点。

2.感悟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生如梦”的感慨。

【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公瑾.(jǐn)纶.(guān)巾强虏.(lǔ)华发..(huá fà)酹.(lèi)(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浪淘.尽(冲洗、冲刷)②千古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杰出的)③人道.是(说)④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样子)⑤雄姿..英发(卓越不凡)⑥一尊.还酹江月(同“樽”,酒具)(3)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①借喻、对偶)②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②借代、夸张)2.每日成语:和苏轼有关的成语雪泥鸿爪——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河东狮吼——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不合时宜——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

胸有成竹——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

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

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高一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4《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情怀。
2、有关苏轼的对联
河南郏县三苏墓联:是处青山可埋骨,它年夜雨独伤神。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在词中有何作用?
3、怎样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请简要分析。
【拓展训练】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着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结合词的上阕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四川眉山三苏祠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自主学习
(一)注音
纶巾()樯橹()酹()吟啸()蓑衣()萧瑟()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2、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
3、特殊句式
多情应笑我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课题:苏轼词两首
学习内容
笔记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及其词作。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词作中流露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作中流露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苏轼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词牌及作品特点。

掌握阅读这两首词的技巧和方法,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能够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分析词牌的音韵特色、押韵格式和句式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现美和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领悟“爱国主义”的真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讲述+学生听写导入环节,通过PPT介绍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为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合作阅读+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分小组阅读《江城子》、《东篱乐府》两首词。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组内思考结果。

3. 个别讲解+角色扮演抽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苏轼、己亥岁、黄州、横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形式下,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感悟这两首词。

4. 教师点拨+学生主动分享教师点拨学生的阅读、表达方法和技巧,强调学生应该多读、多感、多思。

在学生分享环节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同伴的解读提出疑问或不同看法。

5. 创作模拟+学生写作以课文为蓝本,对比分析《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词牌、押韵及语言风格等特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仿写。

6. 评价汇报+学生检讨评价汇报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赏析。

最后,让学生在反思和自我评价环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尝试改进和进步。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在听写环节中是否能熟练掌握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

第5课苏轼词两首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黄州赤壁的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但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

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黄州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

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上。

赤壁,成了苏轼思想的高峰,铸就了苏轼的辉煌。

1.走近作者生平经历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

神宗时,苏轼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居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于常州。

他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

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苏轼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的一首怀古名篇。

当时,苏轼已46岁。

他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前,因“乌台诗案”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由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很苦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遣。

但他毕竟是一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所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学习重难点】1.把握两首词的主旨,体会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2. 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3.背诵两首词。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4学时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其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题目(即词要咏怀的内容),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作者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有儒生渴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也是一个教坊曲。

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出身于颇有文化修养的家庭。

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矛盾而统一地存在于他的世界观的各方面。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又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打破了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扩大题材,提高意境,形成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浪漫主义风格,创立了豪放词派,为南宋爱国词人开了先河。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3.写作背景:①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认真阅读注释,完成以下填空。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一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即、、。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 ”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 ”,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 ”被贬黄州。

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是一首之作。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4.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向来:芒鞋:吟啸:料峭:知识链接:怀古诗一向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学案博苑02-09 0612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出狱后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谴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日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1082)。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故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三、词句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宽广的背景和阔大的气势沉郁苍凉的情调。

羡慕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流露出他被贬黄州的失意心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火烧赤壁时代、地点、事件、人物。

“人道是”苏知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黄州,他真正用意不是考证“赤壁”本身,只是“借地抒情”。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写环境,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启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年少有为,美女衬英雄,潇洒风度)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火。

(从容指挥,辉煌战果)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诗人自己的感慨,年近半百,功业全未建立,缅怀、寄托于古人。

饱含词人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隐含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定风波》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

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芒鞋:草鞋。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四、课文思考题《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二)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

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

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早生华发”的映衬。

《定风波》(一)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二)在表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

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四)“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五)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不同。

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累1、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 、“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二、自主诵读,读准字音,把握大意1、给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guān)( qiánglǚ)(lèi)2、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故垒:旧营垒。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樯橹:一尊:酹:【课堂探究】1、有感情地齐读全词,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感受词的豪放风格。

诵读感知: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表现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和对英雄的。

2、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诵读并尝试背诵默写。

【当堂检测】1、、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3、默写填空:(1)大江东去,,。

(2),,卷起千堆雪。

(3),小乔初嫁了,。

[来源学,科,网](4),谈笑间,。

(5)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词的内容,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课堂诵读赏析】1、听名家范读。

2、学生朗读--读中赏--在读中赏(1):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

在读中赏(2):男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所见所想在读中赏(3):女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所忆所慨--赏中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那么,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边赏边读,见仁见智)在赏中读(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赏中读(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课堂探究】1、苏轼为何仰慕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能否谈谈你的看法?2、探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学生讨论:见仁见智)【课堂小结】本词融、、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使迅速从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情怀。

【课堂背诵】有感情地试背全词。

《定风波》【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古诗文的诵读技巧并能背诵、默写这首词;2、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课前自学】1、注音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2、字词释义已而:芒鞋:吟啸:料峭:*补充注释: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

骑“马”则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

如“失向来之烟霞”3、自行翻译词前小序(在课本上做记录)。

4、反复诵读,尝试背诵。

【课堂诵读赏析】1、自主诵读,把握节奏,了解大意。

2、小组诵读展示(诵读形式由小组自创)。

【课堂探究】1、讨论下列问题:(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2)“何妨吟啸且徐行”,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3)如何理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