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
2014 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1:1000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一、概况为满足2014 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 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 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 亩、牛集蒋楼120 亩、古井赵楼260 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
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 万,于2009 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
(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 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 年西安坐标系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 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 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操作系统② Autocad 软件2004 版本。
地形测绘方案
2.应对措施: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确保项目合规性;
-选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绘设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降低技术风险;
-建立健全项目团队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储备,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本方案旨在为项目提供详细、严谨的地形测绘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有未尽事宜,可及时与项目组沟通协商解决。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测绘技术:
-地面测量技术: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布设控制网,进行地形点测量;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地形地貌信息;
-数据处理技术:采用GIS软件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分析,生成地形测绘成果。
六、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
-开展测绘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完成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提交测绘成果报告。
2.进度安排:
-前期研究:1个月;
-测绘工作:2个月;
-数据处理与分析:1个月;
-质量检查与验收:1个月;
-成果报告提交:1个月。
九、项目预算
根据项目需求、测绘范围、工作内容等因素,制定项目预算如下:
1.测绘设备租赁及购置费用:XX万元;
二、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XX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涉及多种地形地貌。为保障项目设计及施工的精度要求,需对项目区域进行详细的地形测绘。
三、测绘目标
1.获取项目区域内地形、地貌、水文等基础数据;
2.提供准确、可靠的地形测绘成果,为项目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精选文档】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有:(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控制网.(二)地形测量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1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
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2.图件资料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一、坐标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技术标准- 2 -第五章控制测量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 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
2 km。
- 3 -2.选点、埋石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原则上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但为了便于以后的发展使用,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同等级或高一等级的控制点通视;同时点位还应满足以下要求: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符合上述条件的旧有控制点可利用其标石和觇标。
地形图测量方案
地形图测量方案
地形图是通过测量、绘制、描绘地面的各种物理和自然特征所
制作的地图。
在建筑、交通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中,地形图的准
确性和详尽程度对项目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的
测量方案,包括数据收集、仪器和辅助设备的使用以及数据处理的
基本流程。
一、数据收集
1. 堪察资料收集:在进行地面测量之前,首先应该收集一些地
形学资料,例如图纸、籍贯记录、空照照片、地形地貌分析等。
这
些资料可以帮助定位,并在实际测量中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2. 地形地貌分析: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对测量区域的地
貌进行分析。
根据地势起伏和交通条件合理设立控制点和测量线。
根据地勘报告和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控制点数量、位置和精度。
3. GPS 定位: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帮助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应用到辅助测量和导航系统中。
另外,可以使用在线地图和导
航软件确定测量区域,并获得相应的经纬度坐标。
二、测量仪器和辅助设备
1. 双目低空摄影测量仪:该设备采用双目立体技术,测量数据
具有三维信息。
在进行坡度和曲率测量时,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测量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定位、精度要求和预算等因素。
「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技术方案」
「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技术方案」原始地形测量是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它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测量和分析来获取地形信息,为工程建设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提出一种原始地形测量的技术方案,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地形测量。
一、测量仪器选择在原始地形测量中,测量仪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地形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GPS测量仪和激光测距仪。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综合应用这些测量仪器,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1.全站仪全站仪具有测量角度和测量距离的功能,可以高精度地获取地形中的各个点的坐标。
在地形测量工作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来测量起始点、终点和中间的关键点,以确保测量线路的准确性。
同时,利用全站仪的高精度角度测量,可以获取地形中的各个元素的大小和形状。
2.GPS测量仪GPS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地表坐标和高程。
它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和测量功能。
在原始地形测量中,GPS测量仪可以用于获取地形中各点的坐标,并进行坐标的校正和验证。
3.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工具,可以通过测量光的传播时间来获得目标的距离。
在地形测量中,激光测距仪可以用于快速测量地形的高程信息。
通过在地表各个点上进行点测,可以获取具有高精度的地表高度信息。
二、测量方法选择在进行原始地形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1.四边闭合法四边闭合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平坦或规则的地形。
通过在地形四个角上设置测量点,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测得这些点的坐标,并按闭合环的原则进行校正和微调,以获得准确的地形形状和高程信息。
2.建筑物连续测量法建筑物连续测量法适用于城市地区和建筑工地的地形测量。
通过设置测量点在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并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测得这些点的坐标,并进行校正和微调。
此外,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来获取建筑物的高度信息,以获得完整的地形数据。
地形测量 方案
地形测量方案地形测量方案第一部分:引言地形测量是指采用一系列测量方法和技术,对地球表面地貌特征进行精确测算和分析的科学活动。
地形测量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地理学、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第二部分:测量目标在制定地形测量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
地形测量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获取地形地貌信息:了解测量区域的地势起伏、河流分布、山脉形态等,有助于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
2.计算体积:通过测量地形,可以准确计算地表地貌变化带来的土方体积,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3.确定地表变化:对地形测量数据的时序分析,可以确定地表的变化情况,例如地质灾害、水文水资源变化等。
4.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地形测量数据生成DEM,有利于进行三维地表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第三部分:测量方法根据测量目标,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地形测量方法包括:1.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通过连续观测一系列点位,获取地形地貌数据。
2.GPS测量: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地形测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区域的经纬度坐标和高程数据。
3.激光雷达测量: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以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脉冲,精确测量地表的三维坐标。
4.卫星遥感测量: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卫星图像,通过解析图像数据,可以获取地表地貌信息。
第四部分:测量方案➀确定测量区域:根据测量目标和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量区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➁设置测量控制点:根据测量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合理设置测量控制点,控制点的布设应密集、均匀,以确保整个测量区域的测量精度。
➂测量数据采集:根据选择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量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➃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作业技术方案(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
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
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
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1.一般规定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地形测量方案
-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按照相关标准编制地形图、高程图等测量成果。
-提交测量成果供相关部门审核和验收。
六、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测量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实施严格的数据审核和质量控制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保证设备性能的稳定性。
2.地面控制点布设及测量
(1)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布设地面控制点,保证控制点分布均匀、合理。
(2)采用GPS接收机进行控制点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地形数据采集
(1)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进行数字摄影测量,获取项目区域内地形数据。
(2)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2.测量设备
(1)GPS接收机:用于地面控制点的测量。
(2)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包括无人机、数码相机等。
(3)水准仪:用于高程控制测量。
五、测量步骤及要求
1.测量准备
(1)收集项目区域内的地理信息资料,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2)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掌握测量方法及设备操作。
(3)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明确测量时间、人员、设备等。
4.加强测量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测量技能。
5.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测量中的偏差和错误。
七、安全与环保措施
1.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遵守国家安全生产规定。
2.实施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3.确保测量成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三、测量范围与内容
地形测绘简单实施方案
地形测绘简单实施方案地形测绘是对地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以获取关于地面起伏、地物分布和地势特征的准确信息。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地形测绘实施方案的介绍。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地形测绘是为了获取地表高程和地物分布的准确信息,以支持土地规划、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和设计。
本项目的目的是对某个区域进行地形测绘,以获得该区域的地形特征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
二、项目范围和方法1. 项目范围:- 区域范围:某县城市区域- 地形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 测量精度:达到1米级别的精度2. 方法选择:- 无人机测绘:利用无人机搭载的航测相机和惯性导航仪,通过航拍技术获取地表影像,并利用测量仪器对地面特征进行测量。
- GPS测量: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测算出地面特征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三、项目步骤和流程1. 前期准备:- 制定测绘计划:包括测绘范围、测绘方法、测量精度要求等。
- 选择测测绘设备: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和相机设备,并进行设备检查和测试。
- 寻找控制点:选择一些地面控制点,并进行GPS 测量和记录。
2. 地面控制点测量:- 安装GPS接收器并进行校准。
- 在选择的控制点上进行GPS测量,记录坐标信息。
3. 飞行航线规划:- 根据测绘范围和要求,寻找合适的飞行航线。
- 利用飞行计划软件对航线进行规划和优化。
4. 无人机航测:- 进行无人机的起飞和飞行操作。
- 配置相机设备,进行航拍任务。
- 在飞行过程中记录相机拍摄的影像数据。
5.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GPS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 对相机拍摄的影像进行处理和匹配,得到地表特征的影像信息。
- 利用影像和GPS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特征图。
6. 结果展示和报告编写:- 将地形特征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以图形方式展示。
- 编写测绘报告,总结测绘过程,提供数据和图形解释。
四、项目资源和时间安排1. 资源需求:- 无人机和相机设备- GPS接收器- 飞行计划软件- 数据处理软件2. 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2天- 地面控制点测量:1天- 飞行航线规划:1天- 无人机航测:3天- 数据处理和分析:3天- 结果展示和报告编写:2天五、项目成果和应用1. 项目成果:-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图和影像- 测绘报告2. 应用领域:- 土地规划和土地评估- 工程设计和建设-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地形测绘实施方案,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
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地形图测绘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测量技术,实现对指定区域地形的测绘,准确获取区域地形的相关数据,为后续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设计内容1. 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和测量仪器: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测绘方法,如全站仪、GPS等,并配备合适的测量仪器。
2. 建立测量控制网络:在被测区域内,根据地形特点和测绘要求,采用三角测量法或交会测量法,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测绘的基准网络。
3. 进行现场测量:根据测量控制网络,选择适当的测量点进行现场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获取地形数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测量精度评定、数据加密和精度等级划分,确保地形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地图制作: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地形图,包括地形高程图、坡度图、等高线图等,以及地形剖面图、河流图、道路图等相关图件。
三、设计步骤1. 前期准备:明确测绘区域范围,获取地图资料和相关图件,确定测绘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2. 确定测量控制网:根据地形特点,确定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式和测量点的位置,进行布设和测量。
3. 进行现场测量:根据测量控制网,选择适当的测量点进行现场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获取地形数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测量精度评定、数据加密和精度等级划分,确保地形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地图制作: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地形图,包括地形高程图、坡度图、等高线图等,以及地形剖面图、河流图、道路图等相关图件。
四、设计要求1. 精确度要求:根据测绘目的和使用范围,确定地图的精确度要求,确保地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表达方式:地形图要使用直观清晰、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地形特征。
3. 数据标准:根据国家测绘标准和规范,确定地形图的数据标准,确保地图数据的交流和共享。
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地形测绘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处理。
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方案范文
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方案范文一、前言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实现对地形地貌的精确测量和分析,为工程设计、规划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方案旨在对工程测量中地形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总结,以指导实际工程测量中地形测量的实施。
二、地形测量的意义和目的地形测量是指对地表的高程和地形进行测量和分析的工作。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表的高程进行测量,形成地形图,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数据基础;二是对地表地形进行分析,包括地势起伏、地势坡度、流域分布等内容;三是对地形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地貌特征、地貌类型、地貌成因等内容。
地形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为工程设计、规划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在地质勘探、水利工程、土地规划、交通工程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地形测量工作,以获取准确的地形地貌数据。
三、地形测量的方法和步骤1.地形测量的方法地形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两种。
平面测量主要是使用测距仪、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测量,获取地表的水平位置信息;高程测量主要是使用水准仪、GPS等设备进行测量,获取地表的垂直高程信息。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一般会同时进行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以获取完整的地形地貌数据。
2.地形测量的步骤地形测量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测量方法和设备、设置控制点、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绘制地形图和报告。
具体的步骤如下:(1)确定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在进行地形测量前,需要确定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根据工程需求确定测量范围的大小,同时也要确定测量精度的要求,以指导后续的测量工作。
(2)选择测量方法和设备:根据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一般情况下,平面测量可以选择使用全站仪、测距仪、GPS等设备,高程测量可以选择使用水准仪、GPS等设备。
(3)设置控制点:在进行地形测量前,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项目地形图测绘工程技术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日期:1.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XXX项目地形图测绘工程。
1.2 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XXX,在开工前需要对项目范围内地形地貌进行测量。
具体工程量以现场实测为准。
1.3 服务要求:按照已评审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项目进行以下工作。
1)测图比例为1:500.2)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
3)在15日内完成。
2.规范标准本项目的测绘工作需要遵守以下规范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范》(GB/T -2009);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2001);4)《工程测量规范》(GB-2007);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1-2007);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997);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006);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2009);1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008);1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008);12)《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基本规定》(CH/Z 1001-2007);1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3.人员组织安排及生产硬件、软件配置待补充。
选点应由熟悉GPS技术的人员承担。
在选点前,应收集测区资料,了解测区情况,特别是交通、通讯、气象、地质及已有控制点等情况。
待定点应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圈定。
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并按要求在实地选定点位。
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但在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地形测量方案
地形测量一、作业大纲:1、工作目的:(1)学会利用全站仪对某一地区的地形进行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掌握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的基本方法,体会先控制后碎步,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原则。
(2)熟练掌握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水准测量中的数据处理和简易平差的计算。
2、工作内容及工作量:本次作业你打算以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足球场附近的地形为基本作业范围,利用测量学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对该区域进行高程和经纬度测量。
3、作业区概况:该作业区位于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足球场周围,其不远处有学校内的道路,区域内种有许多树木和花草,为泥土地质,较为松软。
该区域地形起伏不大,比较容易作业。
4、已有资料:无5、作业依据:本作业依据测量学中的地形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6、成果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地形测量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技术指标进行测量。
二、作业技术设计方案:1、软硬件配置要求: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用南方CASS对数据进行内业处理2、技术路线:(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2)收集测区已有资料;(3)组织人员,成立工作组;(4)准备各类测绘仪器及器材,制作测量标志等;(5)选取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6)加密控制点,进行碎步测量,对地形野外数据进行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7)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成图及各种资料整理;(8)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3、控制测量作业步骤:(1)坐标系统的选择本次地形测量的平面系统拟采用高斯3°带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控制网的布设在整个作业区布设一级导线网,作为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网。
(3)进行控制测量4、碎步测量作业步骤:(1)在首级控制网下选择加密点作为碎步点。
(2)在控制点基础上进行碎步测量。
5、数字成图方法:观测数据应采用与计算机联机通信的方式,转存至计算机并生成原始数据文件,采用南方CASS对数据进行内业处理,编辑成图。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前言1、设计目的:1)通过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解读与使用测量规范,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的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依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并掌握布设等级控制网的全过程,包括编写技术设计(课程设计)、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数据检核与平差计算、编写技术总结(实习报告)等部分。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
2、任务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1:1000地形图的测绘。
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1000地形图测量布设D级GPS 点及5级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
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3、测区概况:本测区位于东经123°41’15”、北纬41°07’30”附近的本溪市xx后坡周围,面积约2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多断崖,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163m 至553m。
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细河贯穿整个测区,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4、测区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三等点A1、A2、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S1、S2两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根据设计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起算数据列表如下(表1)点名标志纵坐标y横坐标X高程备注狮子头山(A1)埋石559437.00058211.000423.1三等点xx(A2)埋石559821.00055071.000553.8三等点S1埋石213.9一等水准S2埋石229.4一等水准二、测量规范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1_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
目录1 地形图测量概况 (3)1.1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 (3)1.1.1 测区范围与分布 (3)1.1.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3)1.1.2.1 平面控制测量 (3)1.1.2.2 高程控制测量 (3)1.1.2.3 数字地形图测绘 (3)1.2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3)2 实施技术方法 (4)2.1 已有资料分析应用 (4)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4)2.2.1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4)2.2.2 测量基准 (5)2.3 测量精度与方法 (5)2.4 采用的主要技术 (6)2.4.1 GPS测量技术 (6)2.4.2 数字测绘技术 (6)3 引用、依据技术标准 (6)4 生产硬件、软件配置 (7)4.1 生产硬件投入 (7)4.2 生产软件投入 (7)5 控制测量 (8)5.1 平面控制测量 (8)5.1.1 控制网布设方案 (8)5.1.2 坐标系统选择 (8)5.1.3 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 (8)5.1.4 GPS四等网与GPS一级网设计 (8)5.1.5 GPS四等点与GPS一级点选埋 (10)5.1.6 GPS控制网测算 (11)5.1.6.1 GPS控制网外企观测 (11)5.1.6.2 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11)5.1.6.3 GPS网平差计算 (12)5.2 高程控制测量 (13)5.2.1高程控制网设计 (13)5.2.2 高程基准 (13)5.2.3 四等水准观测 (13)5.2.3.1 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 (13)5.2.3.2 四等水准测量外企观测 (14)5.2.4 水准网平差计算 (14)5.3 图根控制测量 (15)5.3.1 图根控制点埋设 (15)5.3.2 图根控制点埋设 (15)5.3.3 图根控制点编号 (15)5.3.4 图根控制网观测 (15)5. 3. 5图根控制高程测量 (16)5. 3. 6 图根控制网平差计算 (16)6数字地形图测量 (16)6.1 测绘基本要求 (16)6.2 数字地形图图面表示 (17)6.3 建筑物结构、性质、层次表示 (18)6.4 交通表示 (18)6.5 水系表示 (18)6.6地貌表示 (19)6.7 等高距与高程注记点精度要求 (19)7.质量报称与安全措施 (20)7.1 生产设备保障 (20)7.2 作业技术力量保证 (20)7.3 加强质量检查 (20)7.4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 (21)7.5 安全措施 (21)8 提交成果 (22)8.1控制测量成果 (22)8.2地形测量数据 (22)8.3文档成果(须同时提供电子文档): (23)1 地形图测量概况1.1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1.1.1 测区范围与分布根据****的实际情况和规划建设工作的轻重缓急,本期控制测量在****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的区域进行布测。
原始地形测量方案
原始地形测量方案二、测量依据本次测量依据为《工程设计图纸》,包括河道扩挖工程、桥梁防冲护砌工程、生态防护提升工程、河道局部整坡、整滩工程等。
同时,还需参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
三、测量难点本次测量的难点主要在于河道部分的测量,包括河道扩挖工程、桥梁防冲护砌工程、生态防护提升工程等,因为这些部分地形复杂,测量难度较大。
四、主要测量方案本次测量采用全站仪+GPS测量方法,对河道部分进行详细测量,包括河道长度、深度、宽度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对桥梁防冲护砌工程进行测量,确定砌体的高度、厚度等参数。
对于生态防护提升工程,需要对河岸线进行测量,确定栽种植物的位置和数量。
五、技术保证措施为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以下技术保证措施:1.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测量精度;2.在测量前,对测量区域进行清理和标志,确保测量无误;3.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量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六、测量人员及仪器配备情况本次测量由具有丰富测量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包括工程测量师、助理测量师等。
仪器配备包括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4、横断面测量:为了测量陆上和水下断面的各点坐标和高程,可以采用GPS接收机或测深绳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采集横断面数据时,图上重要地物点的误差不大于±0.6mm,一般地物和地形点的误差不大于±0.8mm,高程误差一般不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3.水域图上地物点的误差不大于±1.5mm,水域高程误差不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5、横断面比例尺:横向比例尺为1:200,纵向比例尺为1:200.6、横断面图制作:使用“南方CASS7.0绘图软件”直接编制图,并在图上标注淤深。
同时,应在示意图上标注横断面位置和编号。
五、技术保证措施:为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准度,需要定期检定和保养测量仪器设备,并定期培训和提升测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六、测量人员及仪器配备情况: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工程科组织施工班组技术员进行测量,并配备2名辅助测量员。
地形测绘方案
地形测绘方案1. 引言地形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任务,用于获取地面的形状、高度以及地形特征等信息。
地形测绘在土地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地形测绘方案,包括测量方法、工具使用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2. 测量方法2.1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地形测绘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它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全站仪测量采用了电子、光学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同时测量地面的水平和垂直角度,以及距离和高程。
全站仪测量的步骤如下:1.设置基准点:首先需要在测量现场选取几个基准点,并确定其坐标和高程。
2.安装全站仪:将全站仪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水平和稳定。
3.观测目标点:使用全站仪观测地面上的目标点,包括地形突变、标志物等。
4.记录数据:将全站仪测量的角度、距离以及高程等数据记录下来。
2.2 GPS测量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的测量。
GPS测量在地形测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坐标信息。
GPS测量的步骤如下:1.配置接收器:将GPS接收器连接到电脑或移动设备,并进行必要的设置。
2.接收卫星信号:等待接收器捕获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以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
3.开始记录:启动接收器记录数据,记录过程中可以移动接收器到需要进行测量的地点。
4.结束记录:结束数据记录,并导出数据以备后续处理使用。
3. 工具使用3.1 全站仪全站仪是地形测绘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它可以实现角度、距离和高程的快速测量。
全站仪的使用步骤如下:1.打开全站仪:按下电源按钮,等待全站仪启动。
2.设置参数: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设置全站仪的参数,如坐标系、单位等。
3.定位基准点:使用全站仪定位基准点,并记录其坐标和高程。
4.观测目标点:将全站仪对准测量目标点,按下测量按钮进行观测。
5.记录数据:将全站仪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包括角度、距离和高程等。
河段地形测量方案范本
河段地形测量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河流地形的测量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而准确地测量河段地形可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数据支持。
本文档旨在提供河段地形测量的方案范本,以指导测量工作的开展。
二、测量目标本次测量的主要目标是获取河段地形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河流的宽度、深度和流速•河岸的高度和坡度•河床的形状和变化情况•河流中存在的障碍物或异物三、测量工具和设备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1.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
2.测量杆和测量尺,用于测量地面高度和河流深度。
3.高清相机或无人机,用于拍摄河段照片,辅助地形分析。
四、测量方法和步骤步骤一:测量基点设立在测量区域选择平整稳定的地面作为测量基点,并以该点作为整个测量过程的参考点。
步骤二:测量河流宽度使用测量杆和测量尺等工具,沿着河流两岸测量多个固定点的距离,计算得出河流的宽度。
建议在河流两岸选取10个以上的测量点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步骤三:测量河流深度选取河流的代表性断面,利用激光测距仪或测量尺等工具,测量河流纵向多个点的深度数据。
建议在每个断面选取10个以上的测量点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并绘制深度剖面图。
步骤四:测量河岸高度和坡度选取河流两岸的代表性地点,利用全站仪或测量尺等工具,测量河岸的高度和坡度信息。
建议在每个测量点测量河岸高度,并沿着河岸线测量一定距离的坡度数据。
步骤五: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利用高清相机或无人机等工具,拍摄河段的照片或录制视频。
这些影像资料可以用于后期的地形分析和识别河流中可能存在的障碍物或异物。
步骤六: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量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形模拟,生成河段地形的三维模型和剖面图。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对河流变形、泥沙输移等问题进行初步预测和评估。
五、数据报告和成果呈现根据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撰写测量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5 0 0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
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
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 2 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 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 、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
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
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
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距测回数方位
导线平均测距相
等中误中误角闭相对
长度边对中误
闭合差级差差D J
1 DJ
2 DJ 合差
3
(km) (km)
差
(″) (mm) ( ″)
一≤≤
4 0.
5 5 15 _ 2 4 10 n
级1/30000 1/15000
二≤≤
2.4 0.25 8 15 _ 1 3 16 n
级1/14000 1/10000
三≤
1.2 0.1 12 15 _ 1 2 24 n ≤1/5000
级1/7000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
仪)。
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仪
光学测微器两次半测一测回中 2
同一方向器
等级重合读数之差回归零差倍照准差值各测回
型
( ″) ( ″)变动(″)较差( ″) 号
一级导线D J2 —12 18 12
及以下 D J6 —18 —24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按5 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仪垂直角指标差较垂直角较对向观测附合或环形闭合
器测回数差差高差较差差
SET
211
2(对向) ≤10 ≤10 60 D (mm) 30 D (mm)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
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
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
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
(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
(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
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
(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 1.0 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 4.1.5 条执行。
高程点对相邻
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 4.1.6 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
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
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
沟渠底高
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
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
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
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
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一般旱地可不分块(大片旱地宜分出主要块),高程注记在图上每10㎝×10㎝范围内保证至少8-10个注记。
坚固房屋(四层及四层以上以及工厂厂房)内,要测注地平高程。
单线田埂上不注记高程,双线田埂应适当选注高程点。
5、测绘内容及表示方法
(1)各类控制点一律按“图示”符号表示。
(2)居民地是地形图的重要地物因素,各类建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
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
房屋轮廓一律以墙脚外沿测绘,按其楼层、建筑物性质、主要房屋和
附加房屋区分表示,房屋性质按砼、砖、木划分。
砼:一般指钢筋混凝框
架结构,砖: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坚固房屋和以砖、木为主要
建筑材料的普通房屋,此类房屋一般,简单房屋屋顶为瓦者,注“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屋要加注层数。
房屋和建构筑物都应完整测绘,一律不取舍。
其轮廓的凸凹在图上小
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图上0.6mm可用直线连接。
房屋的附属设施,如
围墙、门墩、门廓、柱廊、台阶、室外楼梯、花台、谷场、天井(图上小
于6平方毫米可不表示)。
庭院内水井、建筑物下通道、架空房屋、悬空建筑、棚房等都应很好的表示。
临时性建筑可舍去。
建筑中房屋不能测定其准确位置和楼层时,一律按建筑中房屋表示。
落地阳台以围护结构为准,用实线表示;悬空阳台用虚线表示;房屋
外的装饰墙亦应测绘。
(3)独立地物具有方位作用,一律要测绘。
尤应注意一、二类方位
物的施测精度,并测注高程。
坟地应测绘。
(4)道路测绘
普通公路及铺装水泥路面公路,要测绘铺面宽,并注记铺面材料。
路
边排水沟应表示。
机耕道、乡村路均按实际宽度绘双线,并加注性质。
居民地间应有道
路连接,小路在沟边时,两种符号并列,小路位于单线田埂上,则不绘田
埂符号;双线田埂可代替小路(此时不再绘小路符号)。
路与路之间应接通,组成网状,不绘断头路。
(5)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路灯及电杆位置应实测。
永久性的
栅栏、栏杆、篱笆均应测绘。
电力线、通讯线在通过集团式村庄和街区时,可不连线,只绘连线方向,电力线入地处应注“入地”二字。
地下管线只测绘裸露部分,检修井实测。
(6)河流、塘、堰应测绘河岸线、水涯线。
水涯线按测图时之水位
测定,但应注意上下游及图幅间的合理、协调。
沟渠宽在 1.0米至2.5米之间用双线表示,一米以下用单线表示,大
于 2.5米以上用陡坎、斜坡配合水涯线表示,应注意高程与流向的协调。
季节性水沟不用干沟符号,用一般水沟表示,不绘流向以示区分。
(7)地貌用地貌符号、高程注记及等高线表示。
本区测绘等高线区
域不多,故应注意加注等高线注记(示坡线、等高线高程)以便于读图。
土堆和坑穴应予测绘。
征用地正建、待建按现状测绘外围区域,内注“施工地”“待建”字样。
(8)本测区植被主要有稻田、旱地、竹林、经济作物地等。
长年成
片种菜的用菜地表示,经济作物地应按“图式”简注作物种类。
植被符号应以能区分地类为准。
独立树需准确测绘。
行树、散树、独立竹丛应用相应符号表示,并反
映位置、范围特征。
(9)地理特征要仔细、认真予以调注。
居民地必须有名称注记,当
确无居民地名称时,可调注主要居住者姓名;当图内既无地理名称又无居
民地时,应调注行政村、组名称。
村委会及政府机关所在地,图上应予标注。
乡(镇)、区(县)界应认真调查测绘。
(10)图上有关要素配合表示原则
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可将次要的移位或缩小,但应保持相互关系,间隔图上0.3mm。
房屋、围墙直接建筑在陡坎上,以建筑物边线代替陡坎上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