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60例论文

合集下载

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跟骨骨折预后分析

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跟骨骨折预后分析

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跟骨骨折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预后状况。

方法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n=6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联合组(n=60,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联合组sandersⅡ型、Ⅲ型舌状骨折患者KerrAtkins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sandersⅢ型关节压缩骨折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低,P<0.05。

结论不同类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预后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跟骨骨折;顶压手法;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预后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跗骨骨折。

跟骨骨折类型较多,病情状况存在一定差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骨负重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等诸多后遗症,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对60例不同类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了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并与传统内固定效果实施了对比。

以下就治疗过程行回顾性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时间<2周;经医院伦理协会同意,自愿配合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他骨科疾病患者;严重合并症患者。

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n=60)和联合组(n=60),常规组患者男女比32:28;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7岁(s=7.6);sanders分型:Ⅱ型27例,Ⅲ型33例;Essex-Lopresti分型:关节压缩骨折21例,舌状骨折39例。

联合组患者男女比31:29;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8岁(s=7.2);sanders分型:Ⅱ型26例,Ⅲ型34例;Essex-Lopresti分型:关节压缩骨折20例,舌状骨折40例。

撬拨复位加AO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撬拨复位加AO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键词】撬拨复位; ao钢板; 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损伤,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累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1]。

跟骨骨折的治疗也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累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自2003年6月我院采用切开撬拨复位加ao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5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13~62岁,平均34.5岁,单侧骨折36例,双侧骨折16例,有15例伴腰椎骨折或其他肢体骨折。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0例,车祸伤12例,46例为新鲜骨折,6例为陈旧骨折,52例均经常规跟骨侧位,轴位x线和ct检查,按照sanders分类:ⅱ型25例,ⅲ型17例,ⅳ型1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6h 至2周。

1.2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常规取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口始于外踝上3~5cm,于腓骨与跟腱之间,向下平行跟腱走行至外踝尖下方,再折向前,至第五跖骨基底近侧1cm,全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跟骨骨膜,紧贴跟骨外侧壁将腓骨长短肌腱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等组织向上剥离,显露整个跟骨外侧壁及距下后关节面,再于跟腱止点下方由后向前穿入一枚克氏针,不必穿过骨折线,向上撬拨复位塌陷的骨折块,尽量恢复后关节面的平整及bohler 角及gissane角,然后将增宽的跟骨外侧壁复位,力求恢复跟骨正常的解剖形态,ao跟骨钢板预弯放在跟骨外侧螺钉固定,内切置橡皮引流条一枚,依次缝合,术毕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广谱头孢类抗生素及β-t叶皂甙钠7~10d,患肢抬高,24~48h拔除橡皮引流条,术后2周拆线后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术后8~12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 结果52例骨折经ao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平均治疗16个月(7~2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

皮肤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术后疗效评定参照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2],优32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

自制跟骨夹与骨圆针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临床观察

自制跟骨夹与骨圆针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临床观察

自制跟骨夹与骨圆针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临床观察【关键词】自制跟骨夹撬拔整复内固定跟骨骨折0引言跟骨骨折临床常见,骨折后足弓的生理形态和结构发生紊乱,同时跟距关节受不同程度破坏将直接影响足的负重及行走的功能.骨折后应尽快恢复跟骨的形态及结构,减轻跟距的损伤程度,从而减少因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导致的功能障碍.目前对跟骨骨折的治疗还存在一些争议[1],我科自1998年应用自制跟骨夹与骨圆针撬拔复位治疗跟骨骨折136例,具有方法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治疗费用少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取得了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99803/200606,我院骨科治疗跟骨骨折136(男104,女32)例;年龄17~58(平均35.8)岁.右侧跟骨76例,左侧跟骨52例,双侧跟骨8例;按Paley分类:舌型骨折36例,中央塌陷型骨折65例,粉碎型骨折35例.骨折均波及关节面,就诊时间为2~7d.我们设计了单侧挤压式跟骨骨折复位夹;主要部件包括:一个可延长螺杆固定于凸面(由软垫构成)钢板上,另一凸面钢板可在延长螺杆上旋转移动,其另一端中间有一个固定孔,与“T”型螺旋架相连组成,旋转“T”型架可以起到加压作用.治疗方法:采用硬外/局部麻醉后,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常规消毒铺敷料.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操作,于跟骨增宽畸形处调好跟骨夹,同时助手旋转“T”型架用力挤压纠正跟骨横径,恢复原有宽度.于跟骨结节偏外/内(一定避开跟腱)处自后外/内向前内下打入1枚3.0mm骨圆针至塌陷的关节面下(约2~3cm)撬拨,下压骨圆针,同时用力跖屈前足,双拇指挤压足弓,至关节面恢复,直至X线透视观察到塌陷的跟骨关节面完全恢复对位,见Bohler 角达30~45度,打入骨圆针固定于距骨,针尾留于皮外,靴型石膏固定.术后摄片.术后4wk后逐渐负重,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靴.结果本组136例患者,资料完整的有134例.术后随访时间为4~18(平均8)mo.除2例跟腱处压疮坏死,经换药3mo愈合,其余患者均无感染,骨折全部愈合,6~8wk拆除石膏.疗效判断:优(无疼痛,无跛行,能恢复原工作)108例.良(走路有疲劳、疼痛,跛行不明显,能够满足一般生活要求)20例.差(行走疼痛,有跛行影响正常生活)8例.优良率为94.1%.2讨论跟骨骨折是人体足跗骨中最常见的骨折,跟骨骨折中85%~90%以上为关节内骨折,由于跟骨特殊结构导致治疗方面困难.跟骨为松质骨,受垂直冲击力后容易导致压缩,跟骨上面有后、中、前3个关节面,关节面排列有序,后关节面最大,中关节面位于载距突上,分别与距骨下关节面形成关节,当从高坠下,足跟着地,垂直外力作用,首先受力是跟骨外侧载距突,造成关节外骨折,其连续作用力使得中央三角区即重度压缩,距下后关节面侧前下倾斜. 由于作用力方向的不同,造成跟骨不同类型骨折[2].按Paley分类法:有剪力骨折、舌状骨折、中央塌陷型骨折、粉碎性骨折4种.通过正确评估跟骨骨折,明确骨折块的大小、形态和移位方向,了解后关节,载距突,跟部外形,采用撬拨复位,能最大程度恢复关节面.临床研究表明,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目的重要环节是整复跟骨结节角的矫正,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跟骨高度和宽度[3].我们设计的外用复位跟骨夹,在治疗原理上综合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优点,采用闭合挤压复位与手法整合相结合.跟骨大部分顺利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Bohler角一期恢复正常.我们采用跟骨夹骨圆针撬拨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纠正了跟骨的Bohler角及跟骨高度,均达到了满意效果.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复位效果确切、整复力强;技术操作简便,调整骨折复位的全过程可在X线监视下观察完成;无切口,患者痛苦小;患者可早期下床(不负重)活动,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对各型跟骨骨折均为适应证,尤其对严重粉碎不适宜手术、手法难以整复的复杂骨折作为首选,实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参考文献】[1]郭进绂.临床骨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98:28-28. [2]张金利,马宝通,董强,等.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骨科杂志,2006,1:393-394.[3]裘法祖.外科学[M].4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9-790.。

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中的手法技巧

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中的手法技巧

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中的手法技巧摘要目的:总结中医正骨手法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之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拔伸牵引、摇摆碰触加撬拨复位;对照组撬拨后从两侧挤压复位。

结果:两组病例均随访12~15个月,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Bolher角术前与术后角度差值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跟骨轴位角术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跟骨撬拨复位中利用中医正骨手法技巧可以提高复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跟骨骨折正骨手法撬拨复位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7月~2005年5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8例,采用拔伸牵引、摇摆碰触等正骨手法配合骨圆针撬拨复位24例,作为治疗组;另一组采用撬拨复位,复位后从两侧挤压恢复跟骨宽度24例,作为对照组。

一般资料:分组情况见下表。

(年龄:X2=0.26、P>0.05.性别:X2=0.106,P>0.05)经检验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

骨折类型分组情况。

治疗方法如下。

治疗组:手术用三踝阻滞麻醉,X线透视下从跟骨结节外侧用骨圆针自后外向前、内、下进针,方向与跟骨外缘成15°,与足底成60°,针尖不要通过骨折线,以针尾做柄,握于掌心,示指、拇指掐住跟骨结节向后下牵引,同时左右摇晃使碎骨块松动,利用周围韧带及关节囊张力自然复位,当听到咔嚓声,表明骨块松动,达到目的。

此时将针尖插入塌陷之关节面下,术者一手四指置于足背,拇指于跟骨前缘,一手四指于跟骨结节及钢针,拇指于跟骨前下方,利用杠杆力跖曲,恢复关节面及Bohler角。

维持此位,做摇摆碰触及扣挤手法,使骨块紧密嵌插并使关节面进一步磨平。

X线侧位、轴位、Bronden位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将针尖穿入距骨,用管型石膏固定于屈位。

1月后祛除石膏,活动足部关节并用中药外洗。

3个月后拔除钢针,扶拐负重活动。

对照组:麻醉后手术,进针方向与治疗组相同,撬拨恢复关节面及Bohler 角,从两侧挤压恢复跟骨宽度,并石膏固定。

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论文

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论文

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论文【关键词】骨折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其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在20%以上。

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保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常发生骨折畸形愈合。

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虽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术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软组织并发症。

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1.1一般资料本组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50岁,平均34.6岁。

右侧23例,左侧9例。

高处坠落伤27例,车祸伤5例。

根据Sanders分型[1,2],Ⅱ型21例(ⅡA型5例,ⅡB型13例,ⅡC型3例),Ⅲ型11例(ⅢAB型3例,ⅢAC型5例,ⅢBC型3例)。

损伤至手术时间为3~7d,平均3.5d。

术前均摄双侧足正侧位X线片,术前所有患者均在X线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

克氏针选择:用2枚直径为1.5mm的AO 克氏针固定21例;加1枚空心螺钉固定8例;加用2枚直径为2.5mm的AO空心螺钉固定3例。

1.2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使用气囊止血带,不用电刀。

单足采用健侧卧位,双足取俯卧位。

取足跟外侧入路,以距下关节为中心,水平切口约4cm,位于足底与足背皮肤之间。

全层切开皮肤、皮下,显露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辨清骨折线及移位塌陷部分。

以骨膜剥离器自骨折线进入推拨撬顶复位塌陷的关节面,辅以克氏针撬拨纠正Bhler角、Gissane角及外翻畸形,同时侧方挤压纠正跟骨增宽或侧方凸起。

C型臂X线机监视下克氏针固定。

经皮肤穿入克氏针、螺钉固定,尽量平行靠近关节面并把持有力,复位后形成空腔大于3cm3者选取异体骨块填充支撑,伤口放置皮片,全层缝合,弹力绷带包扎。

1.3术后处理术后患肢抬高,选用抗生素5~7d,24~48h拨除引流皮片。

24h后鼓励患者足趾及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16~19d拆线,8~10周部分负重,应根据复查X线片情况定。

跟骨夹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夹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夹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目的:总结跟骨夹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6月一2013年7月收治跟骨骨折31例35足。

男27例,女4例;年龄18一71岁,平均37.5岁,按Sanders分型:II型17足,III型9足,IV型9足。

受伤至手术时间0一10d,平均6.5d。

采用跟骨夹加撬拨复位。

结果:术后伤口28例I 期愈合,3例I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螺钉外露。

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

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8足,良5足,可2足,优良率94.3%。

结论:跟骨夹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是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标签:跟骨骨折:跟骨夹:撬拨复位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创伤。

根据跟骨的生物力学特点,治疗时需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跟骨外形,保持正常足弓。

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较严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十保守治疗,对于诊断明确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2010年6月一2014年7月,我院采用骨夹加撬拨复位治疗31例35足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4例;年龄18-71岁,平均37.5岁,均为高处坠落致伤。

单足跟骨骨折27例,双足4例。

均为关节内骨折,按Sanders分型[1] II型17足,III型9足,IV型9足。

术前行双侧(健侧及患侧)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测量Boher角,并行跟骨CT扫描。

受伤至手术时间0-14d,平均6.5d。

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应用止血带。

通过跟结节在C-臂机引导下置入斯氏针(直径3.5mm)两枚,至骨折线处,采用跟骨夹做跟骨内外侧的挤压以纠正跟骨的侧方移位,恢复跟骨宽度,将预置斯氏针在C-臂机检测下撬拨恢复Bolher角,同时恢复足弓及跟骨高度,并使斯氏针穿过骨折线,必要时可穿过跟骨关节面。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纠正情况、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结果,P<0.01,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得到显著纠正;两组治疗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1.6±17.8;观察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5.1±29.5。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跟痛2例,切口异常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跟痛1例,切口异常0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者需要结合患者跟骨骨折损伤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制定适宜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跟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撬拨复位内固定。

跟骨粉碎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严重骨折之一,多见于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及运动损伤[1]。

因跟骨是由薄层骨皮质包绕松质骨构成的不规则复杂结构,软组织覆盖较差,手术内固定难度较大,预后较差[2]。

选择2014年8月~ 2016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和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种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19-57岁,平均年龄31.3±4.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2例,交通事故伤23例,其他伤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8d;按照Sanders骨折分型原则[3]:Ⅱ型21例,Ⅲ型36例,Ⅳ型3例。

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60例

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60例

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60例跟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下肢功能。

随着各种钢板等内固定材料的应用,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逐渐增多,但存在可能出现伤口皮肤坏死、有的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费用高等问题;单纯外固定治疗可能复位不理想及固定不牢固等.我院应用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标签:跟骨骨折;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为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

约75%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在20%以上,我院自2005年~2011年对60例跟距关节塌陷的骨折患者进行经皮骨圆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男40 例,女20 例;年龄15~65 岁,平均30 岁。

其中单侧20例,双侧8例。

受伤原因: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12例。

严重软组织损伤6足,开放性骨折12足。

按Essex-Lopresti[1]分型,均为Ⅱ型,其中,Ⅱ度35足,Ⅲ度25足。

受伤至手术时间2小时~半个月。

2. 手术适应症有跟距关节面塌陷的跟骨骨折。

3. 术前准备常规摄患足的X线片,包括跟骨侧位、轴位片;以了解骨折的粉碎程度、关节面的塌陷及移位程度、跟骨高度的丢失、长度的短缩和横向增宽等情况。

全身情况及局部条件允许,在软组织肿胀及张力性水疱形成前24h内进行;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足部严重肿胀、张力性水疱形成及其他影响手术进行的因素存在时,应等待1~2周病情稳定或足水疱消失后进行;对开放性跟骨骨折需待伤口愈合后择期手术。

4. 手术方法手术在跟骨结节处作2~3cm纵行切口,取1枚直径3mm斯氏针沿跟骨结节向前,C臂侧位透视下调整进针方向和深度,使针前端达舌状或半月形塌陷骨折块下方,上、下撬拨,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并使Bohler角恢复,在纠正塌陷的基础上,术者用双手大鱼际从跟骨内、外侧将撬起的后关节骨块向上、向中线挤压, 直至对合紧密,足跟宽度恢复正常。

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马天兴【摘要】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9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行撬拨复位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跟骨结节角、跟骨宽度和高度、皮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针孔感染、切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跟骨结节角、跟骨宽度和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部功能均恢复良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低于对照组(2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可靠性强,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16【总页数】2页(P3085-3086)【关键词】撬拨复位术;跟骨骨折;临床效果【作者】马天兴【作者单位】泌阳县人民医院,河南泌阳 46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跟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发生率较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多见于关节内骨折。

跟骨骨折易导致足弓塌陷,改变足部外形,影响足部运动功能和形成创伤性跟骨关节炎,甚至导致关节自发性融合,进而丧失活动功能,致残率较高。

切开复位术为其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并发症较多。

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9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观察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9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其中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3~56(42.6±6.7)岁。

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5~58(44.1±7.2)岁。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关键词】跟骨; 骨折; 骨螺丝;骨折固定术,跟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如骨折线通过关节面或复位不良,易出现患足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笔者医院于2004年5月―2007年6月共收治跟骨骨折28例,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跟骨骨折患者共28例,34足,男性25例,女性3例,单足24例,双足6例;年龄(34±17)岁。

损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伤,全为闭合性骨折,5例合折胸腰椎骨折。

术前均拍摄跟骨侧轴位X 线片,按Sander分型[2]:Ⅱ型19足,Ⅲ型13足。

受伤距手术时间(3±2)d。

1.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合并脊柱骨折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C臂X光透视下,从跟骨后结节打入一3.5 mm斯氏钉,沿跟骨纵轴钻入进针深度勿超过骨折线,术者将斯氏钉钉尾向跖侧推压,将患足的前足尽量跖屈,双拇指顶压跟骨前部,以恢复Bohler角。

同时术者用双手掌分别从跟骨体两侧向中央挤压,以恢复跟骨的宽度及使外侧壁复位C臂机透视跟骨侧轴位片证实骨折复位良好,且Bohler角及有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继续维持斯氏钉位置,在C臂机透视下用电钻将2~3枚导针从跟骨结节部由后向前钻入舌形骨折块,经跟骨后关节面下方向跟骨前部钻入,如跟骨前侧有粉碎性的骨折块时导针需钻到粉碎骨折块的前方,甚至通过跟骰关节,再次C臂机透视跟骨侧轴位片,见骨折对位良好,导针固定位置可靠,测导针进入深度,沿导针钻开跟骨骨皮质,拧入 4.5 mm空心螺钉[3],拔出斯氏钉及导针。

无须石膏固定。

1.3 术后处理应用脱水剂及广谱抗生素 3 d,抬高患肢。

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肿胀减轻后下地不负重活动。

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

方法对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行撬拨复位治疗的跟骨骨折的151例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

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49足,良85足,可14足,差3足,优良率为88.7%。

结论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是一个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痛苦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约占人体所有骨折的1%~2%[1-2]。

多数是由直接垂直暴力导致,高能量损伤致粉碎性骨折,低能量损伤致无或轻微移位的骨折。

由于跟骨解剖结构特殊,病理解剖复杂,故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常使患者难以恢复工作而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如何治疗这类骨折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

目前临床医生广泛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跟骨骨折,但由于跟骨的位置独特,外周软组织包绕较少,周围组织血供不充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3-5]。

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124例(151足),男91例(112足),女33例(39足);年龄17~67岁,平均37.9岁。

受伤原因:86例高处坠落伤,17例车祸伤,21例摔伤。

所有病例术前均摄足正位,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并行跟骨CT平扫加重建检查。

1.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上气囊止血带。

患者侧卧位,患足跟骨外侧面朝上,另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双侧采取俯卧位。

消毒铺巾,先行患足跟侧方挤压,使跟骨的宽度基本恢复。

然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跟骨后侧跟腱附着处经皮用斯氏针向前下方打入,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撬拨,同时固定并牵引前足,恢复跟骨丧失的足弓。

再用另一根斯氏针穿入后关节面下方进行撬拨,复位后关节面,同时挤压跟骨体两侧,复位跟骨骨折,将第1根斯氏针继续穿入跟骨体,穿过骨折线固定跟骨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疗腰椎不稳症 [ ] 中国骨与关节 损伤杂 志 ,0 6,1 9) 7 1 J. 20 2 ( : 1

71 3.
[ 陈正形 . 5] 经椎间孔腰椎 椎体 问融 合术 [ ] 国外医学 ・骨科学 J.
分 册 ,0 4 2 ( ):7 2 0 ,5 6 3 3—34 7.
如发 生损 伤可 压迫 止血 , 双 极 电凝 止 血 。③ 峡部 或

33 T I . L F技术 的局 限性
下列 患者 不 能使用 该 技
术 : 明显 中 央 管 狭 窄 的椎 管 狭 窄 症 者 。② 双 ①
侧神 经根 管 狭 窄 需 要 行 广 泛 的神 经 根 减 压 者 。③
重度腰 椎 滑脱 ( Ⅲ度 以 上 ) 。④ 椎 管 内或 神 经 根 者
高道 云‘ 高 山江 王 志烈 , ,
G O D oy n G O S a -a g W N h—e A a —u ,A h n in , A G Z i i j l
关 键 词 : 骨 骨 折 ; 折 固定 术 跟 骨
Ke rs claelrcue ;rcuef ao ywod : a n a f trs f tr xt n c a a i i
[ ] 蔡宏欲 , 1 范顺武 , 赵凤东.腰椎椎 间融合术 后融合评 价方法 与 标准 [ ] 国际骨科学杂志 ,0 7,8 1 :2— 5 J. 2 0 2 ( )2 2 . [ ] Mokwt A.Ta s rmia lmbrit bd ui [ ] r o 2 so i z rnf a nlu a e oyfs n J O t p o nr o h
临床 骨科 杂 志
Jun lfCii l r oadc 2 0 p ;2 2 ora l c t p ei 0 9A r1 ( ) o n aO h s

克氏针撬拔捆绑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克氏针撬拔捆绑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克氏针撬拔捆绑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若不能得到良好而隐定的骨折复位固定,易出现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跟骨外侧L型切口复位,但切口皮肤坏死感染率高;克氏针撬拔捆绑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好无感染。

目的价运用撬拔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endersⅡ型、SendersⅢ型的疗效。

方法60例SendersⅡ型、Senders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为观察组,采用接骨板内固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Bolher 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感染率、皮肤坏死情况。

结果访1~2年,平均1.6年,两组组间在Bolher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采用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定,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对照组出现皮缘坏死4例,感染1例。

结论用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有效的达到良好复位及可靠固定,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

标签:跟骨骨折;撬拔捆绑复位;空心钉;接骨板;撬拔针跟骨骨折多由传导暴力造成,临床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

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已渐为多数人所接受。

但就其方法、疗效、并发症与后遗症等问题仍有不少争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60足),均为闭合性骨折,男25例(32足),女24例(28足);平均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7.2岁。

左17侧,右侧21,双侧11例。

观察组26例(31足),对照组23例(29足)。

1.2术前处理1.2.1术前均摄双跟骨侧、轴位片,跟骨平面及冠状面CT平扫。

测量Bolher 角、Gissane角。

患肢石膏临时固定,中药内服外敷消肿,配合局部冰敷,直至患足出现皱褶试验阳性[1]。

6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

6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

6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总结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闭合复位、解剖复位后,根据患者Essex-Lopresti分型结果分别给予患者非负重石膏管型固定、跟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或距下关节I期融合,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均进行6个月-2.5年的随访,对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60例患者中优30例,良28例,可2例,优良率高达96.7%,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对于跟骨骨折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配合术后的功能锻炼可加快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跟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程度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

其中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关节融合术、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等四种手术方法,针对患者病情选择手术,并辅助早期功能训练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岁。

患者的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高处坠落伤22例,其他10例,其中单侧35例,双侧25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轴位、跟骨侧位X线、冠状位CT扫描检查。

其中10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其余5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根据SandersCT对患者骨折进行分型:Ⅱ型38例,Ⅲ型17例,Ⅳ型5例。

手法复位和经皮撬拨法治疗跟骨骨折60例

手法复位和经皮撬拨法治疗跟骨骨折60例

手法复位和经皮撬拨法治疗跟骨骨折60例
华益雄;吴浩锋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07(016)002
【摘要】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单纯采用手法复位困难,效果不理想;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

我们2000年2月-2005年3月共收治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6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经皮撬拨法相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38-239)
【作者】华益雄;吴浩锋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县中医院,遂昌,323300;浙江省遂昌县中医院,遂
昌,32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经皮撬拨结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6例 [J], 孟俊柏
2.撬拨及手法复位结合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辅助空心钉轴向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J], 王彦志
3.急诊手法结合新型撬拨工具经皮撬拨空心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J], 邓雄伟;陈德旺;魏星星;郑超;郑云龙;胡和军
4.急诊手法结合新型撬拨工具经皮撬拨空心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J], 邓雄伟;陈德旺;魏星星;郑超;郑云龙;胡和军
5.撬拨法加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120例 [J], 郭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60例临床分析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60例临床分析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60例临床分析宋国明【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徽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选用常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B 组选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跟骨活动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B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且B组的跟骨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减少了跟骨骨折患者的创伤、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且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高,相较于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优.【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7(017)009【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跟骨骨折;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作者】宋国明【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3跟骨骨折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骨折类型,是主要由于跌落、坠落伤等导致的跟骨断裂或骨质挫伤。

跟骨骨折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骨折类型之一[1]。

由于老年人群的骨质呈疏松状态,因此在跌倒时若身体发生旋转,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着地或跌倒时侧方倒地,跟骨会由于直接撞击而发生骨折[2~3]。

跟骨骨折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跟骨部位疼痛、肿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行动困难等,使患者痛苦不堪。

在临床中,治疗跟骨骨折的常用方法是内固定术。

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且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的内固定术。

本研究比较了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与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

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刘理博【摘要】目的:观察跟骨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诊治跟骨骨折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切开复位相关钢板内固定手术,研究组予经皮撬拨相关空心螺钉的内固定术方案,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及跟骨宽度、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跟骨宽度比治疗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撬拨相关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能降低出血量、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并能改善踝关节功能及跟骨宽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8【总页数】2页(P1192-1193)【关键词】跟骨骨折;经皮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疗效【作者】刘理博【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跟骨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是足跟部的肿胀、剧烈痛及淤斑,足跟不可行走以及跟骨的压痛等,成年发病率比较多,通常由高空坠下、挤压造成,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

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案,但具体术式选择存在争议,为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诊治跟骨骨折30例患者应用经皮撬拨相关空心螺钉的内固定术进行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诊治跟骨骨折患者60例,纳入标准:确诊为跟骨骨折者,资料完整用符合手术指征者,主动配合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者,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精神、心理疾病者,因某原因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14±9.57)岁,12例坠落,18例交通事故;研究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23±9.38)岁,13例坠落,17例交通事故;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60例
【摘要】跟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下肢功能。

随着各种钢板等内固定材料的应用,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逐渐增多,但存在可能出现伤口皮肤坏死、有的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费用高等问题;单纯外固定治疗可能复位不理想及固定不牢固等.我院应用跟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跟骨骨折;跟骨撬拨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21-01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为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

约75%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在20%以上,我院自2005年~2011年对60例跟距关节塌陷的骨折患者进行经皮骨圆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男40 例,女20 例;年龄15~65 岁,平均30 岁。

其中单侧 20例,双侧 8例。

受伤原因: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12例。

严重软组织损伤6足,开放性骨折12足。

按essex-lopresti [1]分型,均为ⅱ型,其中,ⅱ度35足,ⅲ度25足。

受伤至手术时间2小时~半个月。

2. 手术适应症
有跟距关节面塌陷的跟骨骨折。

3. 术前准备
常规摄患足的x线片,包括跟骨侧位、轴位片;以了解骨折的粉碎程度、关节面的塌陷及移位程度、跟骨高度的丢失、长度的短缩和横向增宽等情况。

全身情况及局部条件允许,在软组织肿胀及张力性水疱形成前24h内进行;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足部严重肿胀、张力性水疱形成及其他影响手术进行的因素存在时,应等待1~2周病情稳定或足水疱消失后进行;对开放性跟骨骨折需待伤口愈合后择期手术。

4. 手术方法
手术在跟骨结节处作2~3cm纵行切口,取1枚直径3mm斯氏针沿跟骨结节向前,c臂侧位透视下调整进针方向和深度,使针前端达舌状或半月形塌陷骨折块下方,上、下撬拨,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并使bohler角恢复,在纠正塌陷的基础上,术者用双手大鱼际从跟骨内、外侧将撬起的后关节骨块向上、向中线挤压, 直至对合紧密,足跟宽度恢复正常。

c臂侧位透视下继续将骨圆针通过前关节骨块打入跖骨固定(针尖不要穿破对侧皮肤)。

小腿管形石膏固定踝关节跖屈位,4~6周后可拆除石膏改用行走管形石膏,8周后拆除石膏及内固定针,作不负重的功能锻炼。

直至临床及x线片显示骨折已牢固愈合为止。

5. 结果
本组30足获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

术后x线片示bohler角均>25°,骨折骨性愈合。

按照天津张铁良等[2]跟骨
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评定:100~86分为优,85~71分为良,70~51为可,5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优15足,良10足,可3足,差2足,总优良率93.8%。

6. 讨论
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认为,跟骨后关节面的完整非常重要, gavlik 等[3]发现术后不良的原因,主要与距下关节的不平整有关, 其复位程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bohler角≤15°,距下关节面不平整> 1 mm的患者将造成足弓塌陷,影响足的整体外形和力学稳定,并可形成创伤性扁平足。

关节面的不平整和移位必将引起距下关节受力和运动的改变,造成距下关节及其周围关节的继发性损伤,如创伤性关节炎等。

因此,治疗跟骨骨折的目的是恢复后足的正常生物力学特点和功能,避免造成各种不良后果。

我们对跟距关节面塌陷bohler角≤25°的跟骨骨折均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如图1),其优点是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质量和临床疗效好,费用少。

术中穿针点作2~3cm纵行切口,避免撬拨固定时斯氏针压迫软组织导致皮肤坏死,撬拨成功后再缝合切口。

严重的跟骨粉碎性骨折,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后再撬拨固定(如图2)。

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很多,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附图:
参考文献
[1]俞光荣,燕晓宇.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中华骨科杂志,2006,2(26):134-141.
[2]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0,2(20):119.
[3]gavlik jm, rammelt s, zwipp h. percutaneous arthroscop ically - assisted osteosynthesis of calcaneus fracture.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2, 122 (8) : 424 - 4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