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7a18cd964bcf84b8d57b08.png)
1.前朝后寝
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 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 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 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 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 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 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2.轴线对称
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 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繁琐细致,匠心独运,不但有 美感而且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可以称得上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布局设置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 形式不可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采用了诸 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 创造等。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 第二,花木种类繁多,布局有法。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她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各种 各样的建筑赋予 了江南园林无穷无尽的美。江南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些建筑里面可以学 习到一些精湛的工艺,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江南园林点滴,更加有意义。
墙大多白色,屋檐和房瓦等
门窗、柱和栏杆大多漆广漆。
淡灰色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工艺技术
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 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 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 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 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 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 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1626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4.png)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比较我国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按性质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顾和圆,圆明园为代表,其实也被称为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主要分布在苏、扬、沪、宁、杭、嘉一带地区,以苏州园林为典范,又称为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以广东的可园,徐荫山房为代表,是比江南园林更显得开放公共的私家园林.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代表元素: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的元素: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f214b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7.png)
阅读感受
这本书也让我深刻理解到地域性特色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地位。江南地 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都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产生了深远影 响,形成了独特的植物景观。这种地域性特色使得江南古典园林具有了不可复制 的独特魅力。
阅读感受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是一本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读 物。它不仅为我揭示了江南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之美,也让我理解了其背后的历 史、社会和文化因素。这本书让我对江南古典园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也让 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敬仰。我期待能够看到更多关于江南古典园林的 研究,以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为植物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植物 种类繁多,包括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
精彩摘录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的 选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例如,太湖地区的拙政园和留园多用荷花、菖蒲等水生 植物,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特色;而苏州市的网师园则以桂花、杜鹃等花卉为特色, 寓意着四季如春。”
本章首先介绍了江南地区的地域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江南古典园林的 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然后重点阐述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概念、构成要素 和表现形式,以及其地域性特色的具体体现。
目录分析
本章分析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包括唐、宋、 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变化。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园 林,总结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目录分析
本章重点探讨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从气候、土壤、地形 等方面分析了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然后,通过对代表性园 林的深入剖析,总结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在空间构成、植物种类选择、造景 手法等方面的地域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263246e45c3b3567ec8b53.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特色及特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类型: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艺术风格上以庄重华丽为主,在规则中求得变化,在华丽中求得闲雅。
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统治阶级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艺术风格的改变,皇家园林从密集而庄严的宫殿建筑群的园林逐渐演变为自然的山水型园林风格。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最早出现汉代,和皇家园林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后来由于文人参与造园,园林与文学、绘画关系密切,更加抒情写意,使私家园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江南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寺庙园林常选择在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较美的山水胜地,建筑能和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是贫苦百姓借朝拜进香可以进入的园林,具有公共园林的功能。
由于许多寺庙园林将自然风景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发展为今天的风景名胜区。
4)、自然风景园林自然风景园林是人们把具有天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经过逐渐开发建设而形成的著名游览点。
古代称为景并有赋予诗意的名称,一个风景园林往往有多个景,如杭州西湖十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济南大名湖八景等。
这些景往往在景观最好的地点,并在最好的观赏位置布置园林建筑。
建筑的布置和设计以突出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为目的。
2、中国古典园林地方特色1)、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在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栽花树木,结合各式建筑布局经营,因势随形、匠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江南园林堆山多用太湖石和黄石,石量应用很大,掇制假山或峰石散置特置手法多样技艺高超。
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种类繁多,园林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多自然种植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构成四季景观。
建筑以乡土建筑为创作源泉,个体玲珑轻盈、空间通透,多用白墙、灰瓦、青砖,建筑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工艺水平精致。
园内各式各样空间:山水空间、建筑空间、庭园空间、天井等,空间富于变化适于静态和动态观景。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670126ddccda38376baf8f.png)
“二泉亭”初 建于南宋初期,是 宋高宗赵构到此巡 游时特地下令建造 的,并题有“源头 活水”四字。亭壁 上石刻“天下第二 泉”出自元代书法 家赵孟頫手书。
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 “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 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天下第二 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
天下第二泉占院子的主要部分。 泉池分上、中、下,上、中池 建泉亭。
亭壁上 留有元书法 家赵孟頫题 “天下第二 泉”额。
天下第二泉的发现与传播 “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 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 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苍 凉 古 朴 、清 幽 淡 雅
天下第二泉的发现与传播
李德裕做了宰相后,命地方官,通过驿 站,把水千里迢迢的运往长安,这就是历史 上有名的水递。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讽刺说: 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皮日休这首诗,起到了轰动的广告作用。
南长
天下第二泉的发现与传播 北宋年间,苏东坡多次慕名而来,与
桥的南面,沿水池还设置了临水长廊,依次不仅分布着… … 等建筑,在长廊的廊壁上还有御赐的唐宋年间的名贴以及历代名人 题额的刻石,形成了一道可供漫步观景的画廊。
知鱼槛
4650 518
知鱼槛,位于锦汇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环水,方亭翼然, 翘角飞檐。
寄畅园二十咏之知鱼槛 明 秦耀
槛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 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
陆羽,唐代人,无意做官, 寄情山水,精于茶道。著《茶经》 三卷,开创了茶文化的理论,总 结了唐代以前对种茶,煮茶,品 茶以及水质品定等的经验,千百 年来,对我国和东南亚各国有着 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7ed48b3b3567ec112d8a0e.png)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因此,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曲折而富有变化的风景。
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用曲桥、曲径、曲廊,是人几经曲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留园整体布局以中部为主,主要厅堂又在东部,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仍为全园精华所在。
南方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
![南方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fab5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7.png)
南方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的古典园林,大体都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山水林木,长廊水榭。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南方古典园林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属自然山水园,以模仿自然,得自然山水之真趣为上品,但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从园林的内容上看,皇家园林兼有朝政、生活、游乐的多种功能;而私家园林则有待客、读书、游乐的要求。
从规模上看,皇家园林占地大,有几千亩之广,多选择在京城之郊;而私家园林附设在住宅之旁,占地不大,多者几十亩,小者仅几亩之地。
从园林风格上看,皇家园林追求宏伟的大气魄,建筑金碧辉煌,颜色五彩缤纷,讲求园林的整体构图;而私家园林则追求平和、宁静的气氛,建筑不求华丽,色彩讲究清淡雅致,力求创造一种与喧嚣的城市隔绝的世外桃源境界。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私家园林多设在宅邸之旁,除住宅外,它有待客、读书、游乐的多种要求。
在功能上,住宅要隐蔽,读书处要安静,待客厅堂要方便,而游乐部分要有自然山水的趣味。
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范围里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也就是说,在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上采取了哪些手法呢?南方古典园林的整体构造江南私家园林规模一般较小,强调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造景手段丰富层次,在自然式山水骨架(结构)线的基础上创造多变的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园路曲折回环,连通景区。
如留园布局无明显轴线,以自然式山水为骨架结构安排景点 ;分中、东、西、北四部分,每一部分各具特色。
这种分片成面安排景区的方式与北方私家园林大多主路主景沿主轴线带状展开、主景布置在中轴或中路不同。
空间组织江南的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更加自然大方,更灵活多样。
留园既以花木山水营造无规则自然形空间,又靠建筑布置的疏密不均形成流动多变的空间序列,如古木交柯、花步小筑处理成一组尺度极小、又颇具人工气息的“L”形小院,打破了一般庭院为矩形的形制,使得空间更加生动、活泼。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e3d04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f.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意趣。
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布。
在园中有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
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水徘,似分还连的追求上。
文震亭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
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
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认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虽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
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
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
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饰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
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也是很重要的。
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
江南古典园林营造特征分析
![江南古典园林营造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beb6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2.png)
江南古典园林营造特征分析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作为一个近代以前的文化遗产,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特征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从园林的规划布局、建筑组成、泉石景观和植物配置等几个方面,对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特征进行分析。
一、园林的规划布局江南古典园林的规划布局多采用“山水林泉”为主题,以山水和自然元素为造园基础。
这种布局以山形、水形和石块为主要元素,以混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园林景观的方式呈现自然的美丽场景。
其中,山形和水形是比较突出的元素,山为主水为辅,以水景为主山景为辅。
布局中通过雕刻与衬托,营造出山坡、岛屿、亭台、桥梁和水景等各种自然山水风貌。
二、建筑组成江南古典园林建筑构成丰富多样,多用亭、廊、楼、阁、房和厅堂等建筑形式。
建筑的布局根据园内的环境和功能进行设置,如亭供人品茗,楼供人观景,廊桥用来连通各个景点,房间则为人们提供遮阳、休息之用。
建筑的形式、结构和材料多样,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环境与自然相融合的因素,体现出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泉石景观江南古典园林的泉石景观为其独特的景观特色之一。
泉为人造的水源,常常又称为灵泉、龙泉或者玉泉,它是主要是在山林石洞中开凿而成的。
泉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经常与石合成为一体,构成了泉石特色的景观。
泉石景观既美化了景观,又有机地融入了自然史和文化史元素,为园林创造了各种优美的景观。
四、植物配置江南地区植被资源丰富,除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针叶植物,还有大量的落叶植物以及花卉、草本植物等。
江南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多选择具有浓郁鲜明的山水特色的中草药和花卉植物,许晚祥花、荷花、桂花、茶花等是园内最常见的花卉植物。
同时,植物的摆放方式也极端注重“动静相宜”,根据季节、天气、植物的特性和园文化等因素来布置植物,为植物营造合适的环境。
总体来说,江南古典园林是人类与自然融合、相互促进的综合艺术品。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50a5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8.png)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下面店铺整理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江南古典园林特点是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
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
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
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
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
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
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
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
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
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
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
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
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
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
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
古典园林的特点
![古典园林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60f34ae45c3b3567ec8b0a.png)
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自然山水是造园的基础、创作的本源,经过种种造园技术手法,使朴素的自然美得到提炼加工,赋与自然美以人的审美感情,构建出高于自然美的园林。
第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
园内的殿阁亭榭以及其他建筑群都与自然山水花木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人谐和的境界。
第三,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中国园林的设计构思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艺术,园中景观富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国画的写意魅力,情景交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
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中国古典园林之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区别剖析
![中国古典园林之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区别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9e6f711eb91a37f1115cfc.png)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 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 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 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 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 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 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 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 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 凋零,雪花纷飞。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 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 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 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 结冰或胀裂。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 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 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 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 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 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 。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 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 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 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 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 ,平置和竖立皆可。
网师园
浪沧厅
溜园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第一,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 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 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 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 、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 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 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 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 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 观。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f43a82f01dc281e43af004.png)
中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是什么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472f3d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d.png)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化的⼀部分,集艺术、⽂学、哲学等多学科于⼀体,具有很⾼的⽂化价值。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店铺⼀起来分享⼀下关于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特点 江南园林: 1、江南园林叠⼭⽯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和黄⽯两⼤类为主 2、江南⽓候温和湿润,花⽊⽣长良好,种类繁多。
3、园林建筑则以⾼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汲取精华。
4、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构件⼀般髹饰为赭⿊⾊,灰砖青⽡、⽩粉墙垣配以⽔⽯花⽊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出恬淡雅致有若⽔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
5、⽊装修、家具、各种砖雕、⽊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艺⽔平。
6、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由于园林空间多样⽽⼜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镜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北⽅园林: 1、北⽅园林,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形成的封闭感,别具⼀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2、北⽅相对于南⽅⽽⾔,⽔资源匮乏,园林供⽔困难较多,因⽽⽔池的⾯积都⽐较⼩,甚⾄采⽤“旱园”的做法。
3、北⽅叠⽯为假⼭的规模⽐较地要⼩⼀些,多为就地取材,运⽤当地出产的北太湖⽯和青⽯,这两种⽯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建筑的风格⼗分协调。
4、植物配置⽅⾯,观赏树种⽐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
5、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园内的空间划分⽐较少,因⽽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
岭南园林: 1、岭南园林的规模⽐较⼩,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重较⼤。
2、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作成“天台花园”的,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可美化园林环境,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
3、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雕⼯见长,⽽且多有运⽤西⽅样式的。
江南园林知识点总结
![江南园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19dae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a.png)
江南园林知识点总结江南园林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理念深受人们喜爱。
江南园林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精致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江南园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优美的园林艺术。
一、江南园林的历史江南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成为园林建设的理想之地。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地区就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
在隋唐时期,江南园林的建设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如扬州瘦西湖、苏州拙政园、留园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湛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而闻名于世,成为了江南园林的代表作。
二、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自然美、人文美和意境美。
自然美是指园林要根据自然的地形、水流、植被等特点进行设计,力求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人文美是指园林要融入人文历史和文化元素,通过建筑、雕塑、诗词等方式体现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意境美则是指园林要创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情趣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这三种美在江南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园林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理想之地。
三、江南园林的特点江南园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的运用:江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园林中经常会有湖泊、河流、水塘等水体。
设计师们常常运用水体来营造景观,使得园林更加富有韵味。
例如,利用水面的倒影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利用水波的荡漾来增加景观的变化,这些都是江南园林中水的独特运用。
2. 建筑的布局: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十分精巧。
通常建筑群会根据园林的地形和水系进行布置,使得园林与建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同时,建筑的风格也十分考究,常常采用小巧精致的风格,与园林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
3. 植物的选择:江南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各种花草树木。
设计师们通常会根据季节和气候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植物,使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edc5629a83d049649b6658f6.png)
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属江南大园,最初十分简淡,现存园貌主要形成于清末(19世纪末)。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以中部为主。
中部约呈横向矩形,水面较多,也呈横长形,水内堆出东西两座山岛,又用小桥和堤把水面分成数块。
在水池西北、西南方向和东南角伸出几条小水湾,岸线弯曲自然,有源源不尽之意。
南岸留出较多陆地,建筑主要集中于此,由宅入园的园门就开在南墙中部。
入园后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谓之"障景",绕过假山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才豁然开朗,一收一放,欲扬先抑,是苏州园林入口常见的处理方式,更为含蓄多趣。
远香堂西边的倚玉轩接近水面,有四面敞廊,向北临水一面的敞廊设靠背栏干,可凭以戏水和观望对面园景。
由轩向南经折廊可至廊桥小飞虹或跨水小阁小沧浪。
由小沧浪北望,透过小飞虹,水景深远,层次丰富。
形如小船名为香洲的建筑在小飞虹以北的水中,造形极好,既有"舟"的意味,又不违建筑规律,轮廓丰富,体态玲珑,是周围各观景点欣赏的对象。
由水西名别有洞天的半亭东望,透达纵深水面遥见东岸方亭,南岸建筑迭起,北面树石隐映,形成景色对比,水中的荷香四面亭和低近水面的折桥更增加了景观层次,谓之"隔景"。
由半亭顺折廊北去可至见山楼。
楼二层,偏处西北角,不使体量过于突出,对水面形成压抑。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ae46d6a32d7375a5178075.png)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古典园林在中国的古典园林史特别是古典私家园林史上具有举轻重中的地位。
江南有灵秀的山川,氤氲的气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园林之美盛极,成为中国园林美学的实践例证。
本文主要阐述了江南园林的美学营造方面杰出的成就及对当今景观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美学特点;启示一.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囿,距今已3000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园、圃、囿这样一些沿用至今的园林用词,中国造园已经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从囿向苑转变,其登高赏景的游憩娱乐功能进一步扩大。
秦汗时期出现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寄情山水的私家园林大盛。
唐宋时期又将诗情画意引入。
园林的布局与营造,逐渐把古典园林艺术从自然山水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阶段。
明清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时期,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我国现存古典园林大都出于明清两朝。
江南园林的美学体现园林设计重在构思,妙在情趣,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而不仅仅是大量的奇花异草的无序累积。
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形等各种因素,无论风雨隐晦,景色咸宜,在各种自然条件下都能赋予人们最大的美感。
江南一带湖泊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珑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1】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南方古典园林的美学体现。
1、南方古典园林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是诗情画意凝聚于自然境域中的艺术再现。
江南地区建园自古以来注重建筑与山水林木的关系。
因地制宜,按自然山水的规律去组织,去布置各类景物。
使人文建筑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
明末《园冶》中曾提到“高方欲就亭台,底凹可开池沼”,即是“天人和一”的观念在江南园林中的完美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发布: 2010-9-02 08:32 | 编辑: cici2010 | 查看: 472次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
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
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
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
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
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
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
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
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
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
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
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
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
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
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上,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这三地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
这三大地方风格集中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之诸多方面的条件。
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
植物花卉品种多。
另外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出湖石,湖石采自江湖水涯,经过长年流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表面纹理纵横,形态多玲珑剔透,历来为堆山之上品用料。
也宜罗列庭前成为可欣赏之景观。
江浙一带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
经济发达为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
,,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
另外,江南自古文风盛行,南宋时盛行文人画与山水诗,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造园盛极一时。
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
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商贾纷纷南逃,在江浙一带购地造园,偷安一方。
这批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把文化与意境融合在了其中,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以中国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不仅是有形的物境,而且还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去表现一种思想、一种情感。
这就是无形的意境。
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他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意念的环境。
他们在追求这一点时运用了象征与比拟、建筑形式与布局、引用各地名胜古迹、应用诗情画意等多方面的手段。
从中国古代早期的神话、宗教中可以发现人们很早就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与愿望。
孔子就以山水比拟人格,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好自然山水,乃至在园林中堆山开池不仅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而且还带有仁智者的神圣色彩。
南方园林中常常运用荷花或岁寒三友等植物来比拟一种人的品格情操,还以它们所具有的人文象征内容去陶冶人们的精神。
例如拙政园十八曼佗罗花馆,清光绪年间,旧园主张履谦在此种山茶十八株,名东方亮、洋白、渥丹、西施舌等,并建馆,以山茶名之。
山茶花朵硕大,有粉红、大红、紫红、白里透红等色,花美叶茂,枝软形奇,英姿神韵,色香俱绝。
人称山茶“常共松杉守岁寒”,像松柏一样经冬历霜,它冒着料峭春寒怒放,“独能深月占春风”,别具风采。
清初诗人吴伟业有《拙政园山茶花》诗:“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
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
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
……”在这些山茶花中蕴涵了许多园主等文人的思想与情感,他们或浪漫,或励志,或寄幽情,或挥洒谈笑,尽情挥洒着他们的才情和遗志。
馆中一幅对联写到:“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
”全联描写的正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享乐图,他们陶醉在风花雪月的美景中,逍遥欢笑,称心惬意。
拙政园小飞虹是另一处运用比拟的景致。
它以天空的彩虹来喻凌跨碧水的桥梁,是象形比喻式题咏。
取南朝宋鲍照《白云诗》句意,云“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彩虹色彩绚丽,廊桥桥栏为卍字形,朱红色油漆,色彩十分鲜艳。
桥身中段较高,两端斜搁池岸,其形若虹。
倒映水中恰如一条彩虹,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桥影若隐若现,宛如飞虹。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曾这样歌咏:“雌蜺鲢蜷饮洪河,落日倒影翻晴波。
江山沉沉时未雩,何事青龙忽腾翥。
知君小试济川才,横绝寒流引飞渡。
朱栏光炯摇碧落,杰阁参差隐层雾。
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
月明悠悠天万里,手把芙蕖照秋水。
”简直有羽化登仙的感觉了。
这一处建筑仿效天上的彩虹而建,沟通两岸,即做了建筑上的连接,又给人一个形象的比拟景观。
可以说是匠心独俱。
在小飞虹景观的斜面还有一处“听松风处”。
周遍多植苍劲的长松,是赏景听松风的佳处。
这里借用松风之声渲染园景的诗情画意,将自然界的风、松、水声引到游览者的面前,领悟到山林野趣。
此处意境取自晋代嵇康所做古琴曲《风入松》,是取意于大自然。
听松风处一幅行草匾额写到:“一亭秋月啸松风”。
描写了秋天冷月洒满庭院,风入古松,景色清幽,充满天籁之音。
突出了这里多松的自然景色。
松的高洁之姿和傲霜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斜倚听松风处听松观小飞虹,真是一志趣颇佳的境地。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与布局也是特别追求意境美的。
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宅园:“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红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造园时他们考虑到怎么样在自家的小园池中,卧房阶下就能营造出如沧浪峡水子陵滩的环境气氛。
在这些文人的住宅和园林里,住房要隐蔽,读书处求宁静,待客厅堂需方便,而游乐区域又讲求自然山水之趣。
怎样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不大范围里去安置这些建筑而能使他们各得其所呢,从苏州的一些著名私家园林实例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是在布局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
首先表现在建筑布局不用传统的宫室、寺庙四合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形式,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布置,按功能的需要,穿插安置不同形式的厅堂、楼阁、亭榭、画舫。
其次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多用曲折多弯的小路而切忌用径直的大道相联,道路有露天的石径、小道,也有避雨遮日的廊子。
廊子形式多样,有的沿墙而建,有的呈折线形,有的随山势地形之高低而成爬山廊或跌落廊,有的驾凌水面而成水廊。
沿着这些曲折弯曲的道路或廊,造园者巧妙地创造出具有不同景观的景点,他们或者是一栋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棵,翠竹一丛,堆石一处,只要布局适宜,安置得体,皆可成景,使人一路走来,步移景异,可观赏的不同景致在有限的范围里扩大了空间,延长了观赏的时间与内容。
留园是一座较大的私家园林,建于清代,它的主要入口正处于两旁其他建筑的夹缝之中,仅宽8米,而从大门至园区长达40米。
造园者在这狭长的地段里安排了由曲廊相连而组成的三个空间。
进门一个小天井,经过曲廊进入有花木布置的第二个空间,再经过小廊到达第三个空间,这里有一株古木,枝叶苍劲。
连接小廊的是一座小厅屋,厅墙上开空格窗,窗外才是留园的主体。
在这里,应用厅、廊、墙组成不同的空间,以这些空间的转合、明暗与大小的变化,再加上古木景点的布置,使这一夹缝中的狭长入口变得妙趣横生。
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自然山水自有它们本身的生态形象,要把它们再现于私家园林的环境中,不能按比例缩小尺寸而是采取经过概括、提炼对自然形象进行再创造。
这就是要求造园者对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观察与研究、总结,提炼出它们在造型上的规律,按园林的需要将它们典型地再现,这样才能以小见大,得自然之神韵。
从堆山的手法上来看,无论用土用石,切忌二峰并列或列如笔架的呆板形式,应该像天然山脉一样,有主有从,有高有低。
如果以土为主的堆山,则可以在山上广植花木,使山体郁郁葱葱,并可在山的上下散置少量石块,如同石自土中露出。
如以堆山石为主,则在石间培以积土,种植少量花木,使其具有自然生气。
若用石太多,虽属乖巧灵石,也会失去自然之意。
例如耦园黄石假山,东侧为主山,较大,上建石室;西侧小山作为陪衬,上筑平台;主次两山间有谷道。
山间散植各种花木,两山有主有次又联系紧密。
山体既苍翠富有生机还显露着黄石的刚硬苍健。
气势雄伟,峥嵘峭拔,集绝壁、蹬道、悬崖、谷道、石室于一体,有“湖石精品在环秀,黄石精品在耦园”之称。
可谓私家园林中假山的经典之做。
在私家园林中往往喜欢在堂前屋后,廊下墙角立置单一或成组的石头而成一景,这种石头犹如独立之雕刻,十分注意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或玲珑剔透,有的还在石旁、石下配置花草,组成形色俱佳的观赏景物。
留园的冠云峰就是这样的石头景观中的经典之做。
冠云峰在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岫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这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
“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句意名之。
其峰形态奇伟,嵌空瘦挺,孤高磊落,独立无倚。
“瘦、皱、漏、透、清、丑、顽、拙”八字占全,真是太湖石观赏之最佳作品。
也是园中寄情吟叹的上等景观。
再如造水之法,私家园林当然不可能有北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那样宽大的水面,在这些小园中只能靠人工挖地造池。
这类水池形状切忌正方,以曲折自然为好,因为天然湖水绝无规整之形状。
在比较大的水面上宜用石桥将水面分隔为大小不等的部分,以免单调。
为了使死水变活,往往将池中一角变为细弯水流,折入山石间或亭榭等建筑的基座之下,仿佛池水从这里流出,水有源而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