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题题库

合集下载

马原 选择题

马原 选择题

C.私有制度的存在 D.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
E.唯心主义观点有其正确的内容
8.黑格尔说:如果一个化学家取一块肉放在他的蒸馏器上,加以多方面的割裂分解,于是
告诉人们说这块肉是由氧、炭、氢等元素所构成。可见这些抽象的元素已经不再是肉了。
"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ABDE )
A.整体由部分构成 B.整体具有各个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
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旧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B )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离开了整体的部分不再具有在整体中的性质和作用
E.各个部分必须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具有新的性质和作用的整体
9.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CDE )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是否承认偶然性
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两种说法,( D)
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B.都是辩证法观点
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9.认识主体是指(C )
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10.客体指(C)
A.一切客观事物 B.自然界
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 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B )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 )A、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激化以及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德国古典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1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 A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7.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8.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9.从( D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商品B. 价值C. 剩余价值D. 资本答案:C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意志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消灭了阶级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

7.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8. 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周期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原选择题库(全)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 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 )的历史观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C)①多数人选择的道路②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③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④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D)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抽象的否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0、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定义? A. 资本主义是血腥的剥削制度。

B.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C. 资本主义是劳动者的解放阶段。

D. 资本主义是人类追求幸福的理想社会。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哲学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是: A. 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 科学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理论。

4.以下哪个思想家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A. 法拉第。

B. 亚当·斯密。

C. 达尔文。

D. 列宁。

5.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可以概括为: A. 不断革新,追求真理。

B. 无产阶级的崛起和革命。

C. 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

D. 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C. 土地的私有制。

D. 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

7.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定义是: A.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B. 资产阶级的统治下的社会。

C. 劳动者的解放社会。

D. 公有制的社会。

8.以下哪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A.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预算制度的建立。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革命精神的崛起。

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的条件是: A. 生产力高度发达。

B. 私有制完全消除。

C. 社会公正和平等。

D. 全球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

10.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宿命论的观点是: A. 无论经济条件如何,人类都无法改变历史进程。

B. 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是相互作用的。

C. 历史是由个人决定的。

D. 历史发展是一种偶然现象。

答案及解析: 1. B: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生产和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特征。

2.A: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了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变化中的作用。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原选择题

马原选择题

作为附录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选选择题单选103题, 多选121题,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立C. 十月革命的胜利D. 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A】2.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科学性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 阶级性D. 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B】3.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A. 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是()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 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 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D. 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D】5.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 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有“高尚的理想”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6.“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 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A】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A】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时间和空间特性D. 可知性【B】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是全面的, 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 并且形象地比喻为骨骼系统和血肉系统, 其中的血肉系统是指: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文化意识形态【A】10. 【选择题Ⅰ】范缜说: “神之于质, 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 犹刃之于利。

(完整)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

(完整)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

A.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B.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5.黑格尔在对待辩证法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 B.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 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6.哲学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系10.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马原试题单选及答案

马原试题单选及答案

马原试题单选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B.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C. 唯物史观、辩证法、政治经济学D.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A. 理论的基础B. 理论的来源C. 理论的检验标准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积累理论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A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C.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D. 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矛盾答案:A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无产阶级专政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社会基本矛盾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过渡C. 经济危机D. 社会改革答案:A。

考研马原选择题

考研马原选择题

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客观精神D. 主观精神(正确答案: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外部推动B. 内部矛盾(正确答案)C. 人的意志D. 自然规律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的目的B.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C.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答案)D.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主要体现在:A.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B. 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正确答案)C. 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独立发展D. 社会意识的形式是由社会存在直接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认为:A. 英雄人物创造历史B.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正确答案)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不受任何条件限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客观对主观的反映C.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正确答案)D. 绝对不变的认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产力的发展总是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B. 生产关系的变化总是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答案)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存在矛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A. 逻辑推理B. 实践经验(正确答案)C. 权威意见D. 个人信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是: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 上层建筑。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用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能动性的客观解释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唯心主义)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系)3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阶级性)32.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在动(认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主观唯心主义)33.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哲学家(恩格斯)3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唯物辩证)35.手推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36.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7.英雄史观的出发点(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8.一言可以兴邦(英雄史观)39.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4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4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二、辨析题1.和谐使矛盾完全消除错误。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觉——知觉——表象正确答案:C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资本论》中的一段话B、《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C、《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D、《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正确答案:C3.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A、形式和内容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正确答案:B4.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正确答案:B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人民民主专政B、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答案:C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正确答案:A7.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正确答案:D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答案:A9.概念、判断、推理是:A、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B1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C、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正确答案:A11.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A、真理是正确认识B、真理是社会规律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D、真理是自然规律正确答案:C1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 A和B答案:D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D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消除贫富差距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上层建筑答案:B C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市场调节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 B C8.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A B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静止不变的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资本积累理论C. 劳动价值论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理论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5.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处省略15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是辩证法,即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此处省略2题)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导致劳动者失业和贫困化,加剧了贫富差距,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 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一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马原选择题库

马原选择题库

马原选择题库(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革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D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行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6.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蛛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蛛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7.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在于( C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8.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

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马克思、爱因斯坦B.牛顿、爱因斯坦C.马克思、牛顿D.达尔文、牛顿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5.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B.继承者C.主要内容D.阶级属性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A.自由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和平发展D.资本主义1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B.世界观与方法论C.唯物论与辩证法D.政治与经济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A.历史唯物主义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C.剩余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C.密切联系群众D.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23.(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A.《共产党宣言》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资本论》[参考答案:1.A 2.A 3. C 4.A 5.B 6.C 7.A 8.B 9.B 10.C 11.A 12.A 13.A 14.B 15.A 16.A 17.D 18.A 19. C 20.A 21.D 22.B 23.B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3.“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5.“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6.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7.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0.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1.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二元论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论观点12.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13.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1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 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17.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18.人类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A.物质的社会关系B.思想的社会关系C.复杂的社会关系D.基本的社会关系1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辨证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22.辩证矛盾的含义是()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2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2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25.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2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27.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A.创造性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目的性和计划性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8.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不废江河万古流D.人定胜天29.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A.创造性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目的性和计划性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A.按客观规律办事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D.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参考答案:1.C 2.C 3.A 4.A 5.A 6.D 7.B 8.D 9.B 10.B 11.A 12.C 13.D 14.D 15.D 16.B 17.B 18.D 19.C 20.C 21.C 22.A 23.D 24.B25.D 26.B 27.C 28.A 29.A 30.C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4.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6.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B.人们的阶级关系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7.国家是代表( )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8.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