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它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创新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它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技巧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它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它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
须具备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
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如课堂讲解、朗读、默写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文化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经典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历史典故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反思性思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口头表达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如描写、叙事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口头表达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口语活动,如演讲、朗诵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1.课堂教学学习目标,要向知识与能力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的整合且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方向转型。
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
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2.课堂教学方式,要向情境式、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
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3.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4.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的掌握展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重要意义,而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一、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为了感激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
全文篇幅短小,故事性比较强,句式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可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毛主席,学生了解得不多。
特别是低学段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变成形式上的说教,就会失去教学的效果。
那如何从课堂上无形的渗透这一点呢?为此,我便通过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革命前辈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并开设故事大赛等形式,通过观看类似的红色影片做铺垫,课堂上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学习并弘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又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课程内容时,将端午节中包粽子的节日活动引入课堂,以丰富的文化教育形式开展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涵义的认知,让学生从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综合发展的基本素质,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等方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辨别信息、评价观点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启发思考、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事件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的举措,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创新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创新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具有与他人共同合作、相互协助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对话、合作撰写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是指学生具有清晰表达观点、有效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书面交流、展示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等方面。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探究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场合中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要求人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被视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师们需要将核心素养视角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展开探究,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和推理的能力,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理性判断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开展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篇有争议性的文章,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并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协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三、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项目设计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学生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做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从教走向学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即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以往教学中,我作为课堂主导者,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总是从自身出发,忽视了学生。
我们要从学生角度去描述,转化为学生清楚的学习目标,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这就要实现教学目标从“教”到“学”的转换。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兴趣提升
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下的教学日标,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倡导合作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确了有效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而并非被动接受学习。
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分享和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学习的深度。
四、完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思维、能力等纳入其中,如学习态度、思维发展、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的教学中,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我们需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构建一个与新课改、核心素养要求相契合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掌握的核心能力,它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言工具表达意见、观点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注重学习词汇,更要注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读、演讲、辩论等,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它包括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文化情感等方面。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途径,提高对文化的认知水平。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背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思考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注重思维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阅读、写作、复习等任务。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写作、多训练,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它包括了课堂气氛、学习氛围、教学设备等方面。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愉快、轻松、自由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意义、原则和实施方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许多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
其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原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教师要发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符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
最后,课堂教学要提倡合作学习。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教师应该创设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要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际案例、举办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入真实案例、故事等生动的教材,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并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通过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设计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协作。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注重交流,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中提素养
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
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四、智慧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提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培养整本书阅读的习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老师逐步体验到“孩子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妙的种子”。
引领儿童共读一本本书,就是在他们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
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能增强语言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乃至增强文化自信,挺起“精神脊梁”。
阅读是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精神摇篮,用阅读丰盈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让孩子在“整本书阅读”中受益终身。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指的是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知识传授、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塑造和社会交往促进四个方面,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传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
但传授知识不仅仅是灌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提问以及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归纳总结和解决方案制定等思维活动。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塑造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对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案例、进行情感教育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等方式,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合作互助、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四、社会交往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团队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传授、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塑造和社会交往促进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注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文化课程和文学作品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思。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总之,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具备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使命。
1、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从“被动研究”转向“主动研究”。
学生的自主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服务学生的新型教学观念,紧密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
教育只是外部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和意愿研究,他们永远无法达到最高水平。
在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选择退出。
因此,在终身研究的环境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唤醒他们的主动性。
2、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从“知识研究”转向“生活应用”。
在课堂研究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本身,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们需要问自己,为什么需要研究这个知识,这个知识是来自生活的吗?这个知识研究可以得到什么?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看到,研究这个内容本身就是为了生活所需。
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化研究设计、生活化应用和现实问题探究等手段,让课堂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3、教学活动应入情入理,从“学科本位”转向“教育本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科研究,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超越学科的范畴,注重教育本位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德育的手段。
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
在现代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具备的一些重要能力和素质。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
1. 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够主动探究
新知识、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2. 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3. 协作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协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
任务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4. 信息素养:学生需要具备信息素养,能够获取、评估和利用
各种信息资源。
5.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
6. 社会责任感:学生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了解社会和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展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 1 -。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所谓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够获得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需要的,更是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所必备的素养。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些方法和经验。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事实、理性思考的能力,使他们不仅能够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具有争议性和深度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身上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课程、设计性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能力,对学生的将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如何协调和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核心素养,也是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所必需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可以划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概念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以“学生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它的宗旨是发掘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得到影响和激励,培养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实现目标,形成良好习惯。
二、特点
1、强调素养重于学科知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旨在塑造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努力程度等素养,教师在认真观察和培养学生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往直前、永不懈怠的精神。
2、重视学生的感觉体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加以改善,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和未来发展潜力。
3、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成长:通过具体的任务项目等,引导学生进行实
际操作,体验学习乐趣,让学生发现兴趣爱好和自身能力,发展自主
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发掘和拓展自己的潜能。
三、应用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应通过让学生主导课堂学习和创新提高学习
能力的教师领导,让学生学习有更好的发展,提升社会能力——
1、强化学习自我激励: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讨论交流、发挥创造力,提升自我责任感,发现更好的自我,培养自信心。
2、提升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慢慢形成正宗正确
的价值观;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激发起学生主动做出贡献的精神,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培养积极的世界观: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的理想世界观,强化把握
人生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完善个人的内心世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情感情绪素养、审美素养和实践素养等。
通过落实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来交流。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通过阅读训练和理解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逻辑方式思考和表达,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综合问题,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塑造。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如朗读、背诵、演讲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还要注重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组织写作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名著、诗歌等进行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可以设置阅读活动,如读书报告、读书分享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学科中,情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文本的赏析、诗歌的欣赏、故事的讲解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通过讲授经典作品、优秀人物的故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教学案例
中原区建设路第二小学王晓楠语文课是什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提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语言运用中表现的语言能力及品质。
结合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我认为---语文课应该给予学生情感美的滋养,语文课应该给予学生艺术美的熏陶,语文课更应该给予学生拥有感悟语言文字奇、美和精的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孩子能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首先自己在课堂中就应当有行云流水般的语言。
因为惟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你的熏陶下和带领下,感悟文章带来的美好意境,体会文字带来的无限玄机。
《荷花》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文章用词精美、语言流畅,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我细读文本,设计语言,从而调动学生感悟到了文章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
教学片段一:
师:(创设语境)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今天让我们随着媒体一起去看看池塘中的荷花和荷叶吧!
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播放荷花和荷叶各种姿态的图片)
生:(耳闻老师娓娓道来的简介、目睹荷叶和荷花各种姿态的图片)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和荷叶?
师:(出示:“我看到了的荷花和的荷叶”的句式)
生: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和绿伞般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大圆盘似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争奇斗艳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和张着笑脸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仪态万千的荷花和蒲扇般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竞相开放的荷花和绿油油的荷叶。
......
师:同学们眼中的荷花太美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篇描写荷花的
美文,它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它的课题叫---荷花。
评析:上课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好的意境之中,此时此刻,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挖掘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审美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
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本课中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无拘无束、津津有味地观看和想象,继而体验美感。
看后鼓励学生用半开放式的句式自由发言,此刻,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美感被激
发,美好的情感连同优美的词汇就犹如涓涓细流流入了课堂之中。
教学片段二:
师:荷叶和荷花,你们更喜爱哪个呢?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
师:(出示荷叶句子)
师:喜欢荷叶的小朋友请起立,齐读句子。
生:大声朗读。
师:划出词语,有谁能够说说“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生:无人回答。
师:请几个小朋友挨挨挤挤地拥在一起。
生:按要求完成动作。
教师小节:出示图片,瞧,这些荷叶一片挨着一片,挤在一起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我们就叫---挨挨挤挤。
挨挨挤挤写出了这些荷花怎么样?
生:很多。
师: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语也荷叶很多。
生:一个个。
师:这短短的一句话,不仅写出了荷叶的多,更写出了荷叶的颜色是---
生:碧绿的。
师:荷叶的大小是---
生:大的。
师:荷叶的形状是---
生:圆的。
师:就像一个大圆盘。
(出示大圆盘)
师:谁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呢!
生:一起读。
师:片片荷叶留给我们片片遐想……
评析:此处教学前,我细细品读了文本,抓住文眼,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源泉。
”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描写荷叶美丽的句子后,我紧扣“文眼”——“挨挨挤挤”,通过让孩子们做做动作,感悟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突出了数量的多。
再通过品读句子,引发学生通过品读句子,找出描写荷叶数量多的词语“一个个”。
描写荷叶颜色的词语“碧绿”,描写荷叶形状、大小的词语“大圆盘”,从而使他们感悟到,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能够概括荷叶的数量、颜色、大小和形状,语言文字的美、精、深真是博大精深,也为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爱读语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