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现象_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 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1 生物的遗传现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初步认识遗传规律。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遗传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他们能够感知到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内在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遗传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认识遗传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遗传现象,体会科学的奥秘,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遗传规律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遗传是指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生物之间的差异性。
3.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4.遗传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遗传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5.应用与拓展: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教学设计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遗传现象。
2.了解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拟,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根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打算)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与家人的照片、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
〔交流展示,情景导入〕1.教师通过谚语俗语引入新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学生了解的也可以致辞。
学生思考这些谚语俗语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是通过什么来总结出这些谚语俗语的呢?——引出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
2.做游戏,找出三对家长的孩子或依据孩子找家长。
〔利用ppt打出来〕通过观察三个孩子和家长的外貌寻觅相似点,从而确定三个孩子的家长,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不给孩子以标准答案,只要是孩子找到的相似点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
〔目标驱动,互动探究〕3.让学生依据刚刚找家长的规律来找自己同学的家长。
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位同学都从家里带来自己父母的照片,然后每组的照片装在一个信封里,教师把小组的信封打乱再发下去,让学生组内商量交流找家长。
汇报: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交流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所找到的是哪位同学的家长,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这里可能会有很多同学找错,这个没有关系,可以充分让学生去互动,最终确定结果,充分表达了放开的课堂。
〕二、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同学们依据孩子和家长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找出他们是一家人,是不是全部的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再研究一对父子。
1.研究陈强、马季父子的照片。
〔这是我国著名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和他的父亲陈强的照片,大家认真找找,他们哪些地方相似。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的观察,他们可以发现遗传和变异的存在。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原因,他们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它们。
2.让学生知道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遗传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材料。
3.小组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详细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遗传现象的图片,判断哪些是遗传,哪些是变异。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作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3. 能够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3.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2.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细胞、DNA、基因等;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吗?为什么我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的原理;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遗传的概念和原理,如DNA的复制和分离;2. 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用图片和案例进行解释;3. 讲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如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身高、眼皮等;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遗传的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2. 强调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遗传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能够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学生的疑问,解答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解答和引导。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遗传与进化的第1节《生物的遗传现象》,主要介绍生物的遗传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的,了解遗传现象对物种进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物的遗传现象,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的遗传现象,能够解释基因的传递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遗传现象,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基因的传递过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较高,但对基因和遗传现象的理解较为模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现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生物图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例如,展示狮子、大象、蝴蝶等不同的动物图片。
2.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会有不同的特征吗?请举例说明。
第二环节: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1. 呈现例子:通过展示一对父母和子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例如,展示一对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的照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
2. 引导思考:为什么父母和子女之间会有相似的特征?这是怎么传递的呢?3. 介绍基因:解释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因子,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可以使用图片或图表来说明基因的概念。
4. 观察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豆子模拟基因的传递过程。
给每个学生发放两种颜色的豆子,要求他们模拟父母的基因组合并观察结果。
例如,如果父母分别有红色和黄色基因,那么他们的子女可能会有红色、黄色或橙色的豆子。
5.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基因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子女的结论。
有关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的概念和现象,知道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的。
2.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让学生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遗传知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概念和现象2.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3. 遗传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遗传的概念和现象2.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四、教学难点:1.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讲解法:讲解遗传的概念、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遗传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这些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植物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生命特征,不同点是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
3. 教师提问: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出本课的主题——遗传。
二、教学遗传的概念和现象(10分钟)1. 教师讲解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如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似之处。
3. 教师总结: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的,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三、教学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15分钟)1. 教师讲解基因的传递: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后代。
2.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规律,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 教师总结:遗传规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遗传性状的表现受到基因组合的影响。
四、教学遗传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遗传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水稻、疾病基因检测等。
2. 学生举例说明遗传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3. 教师总结:遗传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第一节生物的遗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掌握遗传规律,能够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现象、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遗传规律。
2.教学难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如父母与子女的相似之处,引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
2.知识讲解(1)讲解遗传现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特征的传递现象。
(2)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3)讲解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
如分析某家庭中孩子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4.小组讨论(1)遗传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利用遗传规律进行优生优育。
四、课后作业1.请列举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并解释其遗传规律。
2.根据遗传规律,预测某家庭中孩子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能够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化石,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历程、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证据。
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化石,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好奇心。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概念与遗传规律;2. 掌握常见的遗传现象及其机制;3. 探索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与作用;2. 子代继承和变异的遗传现象;3. 遗传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 遗传现象与基因的关系;2. 遗传规律的解释和举例;3. 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演示用的遗传实验器材;2. 彩色幻灯片或图片资料;3. 练习题与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热身(5分钟)1. 展示不同的动植物种类,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些相似之处?二、讲授基因与遗传现象(15分钟)1. 解释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 分析子代继承和变异的遗传现象;3. 带领学生讨论遗传现象与基因的联系。
三、学习遗传规律(20分钟)1. 简要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2. 通过实例解释常见的遗传规律;3. 组织学生练习分析遗传规律并做案例分析。
四、探索生物遗传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遗传的应用领域;2. 分析生物遗传对人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3. 提出课堂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
五、课堂小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点评学生表现并解答问题;3. 布置作业并提醒学生复习。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观察与分析遗传现象;2.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提出问题,拓展生物遗传知识;3. 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生物遗传的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基因、遗传机制和规律,通过案例和实验进行深入探讨,并鼓励思考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
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有关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5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能对家人和自己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4.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5.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三、教学准备: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你长得像谁?你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遗传现象。
2.观察并比较图片中三个孩子与父母的相似点。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让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各他们自的父母。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升学仔细观察他们相象的地方并交流。
开始找同学家人的活动。
通过把同学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进行比较,找出身体特征的相似处。
揭示: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观察植物动物、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体亲代和后代的相似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或交流的资料,从而探究动物植物的遗传特征。
小结遗传先行是生物体共有的特征。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加深学生对遗传现象的认识。
5.依据遗传规律推测小猫爸爸的样子。
学生推测并说明理由。
6.巩固今天我们学习内容是,遗传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篇二: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4苏教版教学目标探究过程和方法:?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科学知识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过程:1.帮教材P42页图片中的三个孩子找到他们的父母,并说说是怎么找的?2.揭示“遗传”概念并板书课题。
3.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自己有哪些特征是各父母相似的。
4.动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以兔子为例进行研究(观看录像资料1)说一说小兔与母兔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5.兔子还有哪些特征也能遗传?(观看录像2)6.说说议议。
7.植物也有遗传吗?请学生举例说明。
8.总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些遗传现象。
遗传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9.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有一些谚语或俗语就很能说明问题。
你能说出这样的谚语吗?10.(录像资料3)根据小狗的录象猜想狗妈妈或狗爸爸是什么样的。
说说理由是什么。
11.调查家庭的遗传情况,填入表格。
教学反思本课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的重要内容。
对于遗传现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又会产生一些困惑。
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的知识和一百多年来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
在教学中我精心选择和设计了认识人类、动物、植物中的遗传现象,说说认识的谚语或俗语,猜猜看狗妈妈或狗爸爸长什么样这5个环节,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在生物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遗传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现象都可以用遗传来解释,遗传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生物的遗传教案
生物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自己及家庭成员的一些性状调查,让学生对遗传现象实行初步了解,并能够归纳说明性状的概念。
2、初步了解基因、DNA和染色体(染色质)之间关系3、理解在生殖过程中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携带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4、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基本概念。
5、了解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
6、了解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和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以及相关法律。
水平目标:1、通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性状的观察以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性状调查,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的水平。
2、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思维水平。
3、通过判定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的思维水平。
4、在观察、探究活动的记录和分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情感目标:1、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协助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观点。
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人类预防遗传病的教学,对学生实行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
难点: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引言]各位同学新年好啊!同学们你们在春节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小孩长得真像他的爸爸或者妈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长得像我们的父母呢?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调查生物的遗传现象对于“遗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概念。
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生物的遗传现象的定义。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1.4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现象。
分组讨论,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传递2.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物质的种类和传递方式。
理解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遗传物质的种类:DNA和RNA。
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复制和转录。
2.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遗传物质的种类和传递方式。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理解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4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遗传物质的种类和传递方式。
分组讨论,让学生理解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遗传物质的种类和传递方式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3.2 教学内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的表达。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其关系。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其关系。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组讨论,分析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其关系。
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遗传变异与进化4.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理解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其类型。
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教学设计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2.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一、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分组做游戏。
课前请小组内的一些同学从家里带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混合在一起后与其他小组交换,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小组交流。
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展示遗传遗传特征明显的组合。
由学生本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再仔细观察对照,说说到底哪里最像。
3、老师讲解什么是遗传。
4、学生把各自的照片与父母的照片进行对照观察,然后思考并交流:遗传了父母的哪些特征?5、活动:在课文中,用连线的.方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二、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1、学生分别观察小狗、小兔、猎豹、企鹅、长颈鹿等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好。
3、小组交流。
4、师生小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
1、提问: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什么意思?植物难道也有遗传吗?2、小组讨论。
3、学生看课文中的说明。
4、布置任务:回去找出类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或成语。
提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答案?5、学生交流。
四、综合练习。
谈话:仔细观察照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并讲讲你的理由。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2、师:人、动物、植物的这种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生:
3、师:人的很多特征,包括动植物的很多特征,在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遗传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生物遗传的例子吗?
生:
4、师: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自然界中存在遗,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你们还知道哪些吗?
1、师:能告诉老师你们都长得像谁呢?
生:
让学生通过自身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遗传现象。
探索和调查
一、认识人的遗传现象
1、师:老师这儿有3个小朋友的照片,你们能找出谁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吗?
生:连线。
2、师:你们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他们是一家人呢?
生:说出一些相似的特征。
3、师:你们今天也带来一些爸妈、爷爷奶奶的照片,你们能很快找出谁是一家人吗?
第四单元 遗传与变异
科学内容
试验内容
材料
备注
1
生物的遗传现象
1、找父母
2、找图片中动物的相似点
1、家庭照片
2、几组动植物图片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1、找孪生子的不同
2、调查同学之间外形特征差异
1、孪生家庭照片
3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办一份小报
1、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资料
课题:1、生物的遗传现象
课程标准:
教学目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找出各自的父母,产生对遗传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特征,进一步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特性。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探究能力:
教学材料家庭照片,几组动植物图片
教学步骤
2.1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及反思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带有父母的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游戏,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好吗?请同学们帮这三个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
(出示课件。
)
2、同学们观察讨论、交流。
3、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找到父母的?(引导学生主要从他们的长相相似方面)
4、看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厉害,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家长的三幅图片,说说他们是我们班哪个同学的父母。
5、小组讨论、交流。
6、分享结果,说出是怎样找到其他同学的家人的?
7、刚才的两个游戏,同学们都是从什么方面来帮助别人找到父母的呢?——他们之间都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8、(课件展示):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9、其实遗传不单单表现在相貌上,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我们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人类可以遗传的方面?(比如:发色、动作、行为习惯等)
二、认识动物的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3.体验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知道很多明星母女或者父女都长得很像,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探究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板书课题。
)
2.我们先来看看课本,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课本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小结:动物也是有遗传现象的。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人和动物都有遗传现象,那么植物呢?让我们以豌豆为例来探究一下吧!
(2)观察豌豆图片,说说豌豆植株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3)小组讨论回答。
小结: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4.总结。
(1)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2)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处,并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了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认识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课时,通过帮助同学找父母,把影视明星和他的家人的照片进行对比,找出影视明星和他的家人的外貌,看看哪些部位相似。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观察将自己的外貌与父母的相比较,看哪些部位有些相像。
同时交流自己与自己父母的相同点。
在感受了人与人之间存在这种遗传现象之后,“动物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将学生的兴趣往更广阔的范围进行引领。
学生通过观察各组动物图片,以及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发现,原来不仅仅是人,动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也存在这种遗传的现象。
然后放手让学生对植物的遗传现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最后将这三种现象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现象。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