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入诗的古诗词
1.防风圆蔚好,去泪得睛宽。
2.防风并半夏,最急是天麻。
3.桂筵含柏馥,兰席拂沈香。
4.玉检茱萸匣,金泥苏合香。
5.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6.死树今更青,吴平寻当归。
7.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
8.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
9.宁食苦黄柏,莫作贵州客。
10.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11.凤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12.黄柏山前田漫漫,已无沮溺旧时耕。
13.黄柏冈前百岁翁,婆娑终日酒杯中。
14.人间万事苦参差,吹尽清香不来摘。
15.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16.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17.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18.五侯焦石烹江笋,千户沈香染客衣。
19.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
何必问泽兰。
20.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
槟榔同采莲。
21.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
藤阴不见人。
22.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
天南星大光。
23.丹草秀朱翘,重台架危阙;木兰露易饮,射干枝可结;阳隰
采辛夷,寒山望积雪。
有关中医药的诗句
有关中医药的诗句1.关于中草药的诗词1、药圃无凡草唐朱庆馀《赠陈逸人》2、药出山来为小草宋陆游《涧松》3、寻草烧茅烹药柜宋白玉蟾《万法归一歌》4、寸草曾收药笼功宋陈允平《僧房薜荔》5、笑拈草化烧金药宋方回《隐者》6、烧药炉存草亦灵宋方岳《又和晦翁棹歌》7、不将瑶草充大药宋胡寅《和诸友春雪》8、是草皆为药宋释文珦《幽栖》9、把手与药兮谁寻本草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10、草侵药种多难辨宋王之道《秋兴八首追和杜老》11、长生瑶草成丹药宋王镃《山居即事》12、药收阳地草宋翁卷《寄沈洞主》13、药苗如草长宋徐照《题丁少瞻林园》14、药署深严才草诏宋杨亿《梁舍人奉使巴中》15、滋草犹拈药明阮汉闻《示弟》16、药多前代草明童佩《送盛朝用读书方山》17、草香千品药明杨基《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2.关于中药的古诗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
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
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古诗词中医药文化
古诗词中医药文化古诗词中融入了丰富的医药文化,反映了古人对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认识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与医药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内容:1.李白《饮歌》:“风起龙蛇腾雾霰,日夜兢匆曳衣鞅。
杆菖蒲长只接世,并州白草无肆篓。
”这首诗描绘了草药采集的场景,菖蒲被用作中医常用草药之一,有祛风通络、舒筋活血的功效。
通过描写杆菖蒲长,表达了人们对中医草药的需求和对健康的追求。
2.苏轼《题西林壁》:“岁比蹄应破,筱墙青欲穷。
长策卧犊特,垂衣播苎麻。
”这首诗中,苏轼以画壁上的插图,表达了对中药材的喜爱。
其中,“垂衣播苎麻”是指在墙上画了一幅绘有苎麻(中药材)的图案,反映了苏轼对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和喜欢。
3.柳永《柳庭花·白日依山尽》:“秋来暑退,天风高候,聊以消疲服佳肴静心养性。
”这首词提到了消疲养性,暗示了在中药理论中,秋天是养生的最佳时期,可以通过食疗来滋补身体,调养养性。
这种养生观念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重视,并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
4.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胡天八月即飞雪,却嫌蜗角逐鸿鹄。
豪华落尽见真性,四海无闲田。
”这首诗通过雪晴的意象和描述,抒发了杜牧对冬季养生的认识。
雪是药材保存的良好条件之一,杜牧描述的飞雪正是秋天收集中草药的好时机。
这体现了古人对季节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认知。
5.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通过气势恢弘的景色描绘,表达了古人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追求。
登楼可以远眺,更上一层楼则是对更高级的健康境界的追求。
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医药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包括对草药药材的使用、对食疗和养生的关注、对季节养生的认识等。
这些诗词反映了古人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古代文人通过诗词将这种文化融入了艺术中,传承了中医药文化的思想和理念。
中药诗词歌赋
中药诗词歌赋
中药诗词歌赋如下:
《中药》
中药千年济世长,神农尝草著奇章。
银针妙手除顽疾,丹鼎仙方炼玉浆。
百草园中寻妙药,杏林深处有良方。
悬壶济世心无悔,但愿人间无病伤。
《中药》
山间野老识中药,采得归来细心熬。
一碗汤剂温如玉,几味草香透碧霄。
病去如抽丝渐缓,身轻似燕舞逍遥。
中医国粹传千古,惠及苍生福泽高。
《中药》
中药芬芳满室香,悬壶济世保安康。
银针拔去千年痛,草药医除百病伤。
望闻问切施妙手,君臣佐使配良方。
传承国粹扬名远,中药文化永流芳。
《中药》
山间采药踏晨霜,中药芬芳满袖香。
叶落花开皆入药,枝繁叶茂尽成方。
丹炉火候精心炼,药柜瓶签仔细量。
但愿人间无病痛,千秋万代保安康。
1/ 1。
描写中药的古诗词
1、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2、十日高眠昼起迟,缓寻方药得中医。
不才岂是官无事,多病惟应志未衰。
门巷雪深妨过马,江湖岁晚益多歧。
衣冠论说今如此,旧简残灯亦自疑。
(《病中怀黄世显李宾之》明:谢铎)3、苁蓉豆蔻白僵蚕,方藤牵牛欲合欢。
4、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5、走寻荆与榛,如有宿昔约。
6、现代也精彩,網友夢瘦香沉7、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有用采纳8、中药入诗,黄庭坚、王安石等诗坛大匠都写过。
既能入诗,当然可以入词。
辛弃疾就是喜欢玩各种实验的老司机。
9、人生就像熟地,在九蒸九晒中得到升华;10、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11、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苑若云母天仙。
12、暗窦养泉容决决,明园护桂放亭亭。
苈山居住当天半,夏里松风尽足听。
13、举例:蝉:“四载孕育一暑鸣,解衣振翅春木行。
今秋随风且归去,尚留金缕退翳阴。
”何首乌:“草木亦含天地灵,根能生藤精生神。
首乌补肾乌须发,夜交养心安神宁。
”北柴胡:“生于半阴半阳坡,此物微苦性微寒。
疏散少阳经寒热,春升万化中气添。
”14、出道题考考大家,根据以下四句民间谜语打四味中药:15、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16、中药的起源和我国的历史文化一样久远,古人喜欢效法自然,天人合讲究五行相生相克。
这些藏在古诗词中的中药,不仅可以疗病,也可以医心。
17、赴试明月千里照相思,泽湖一舟恨归迟。
中医药文化的诗词
中医药文化的诗词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不少诗词反映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中医药文化诗词:
1.《黄帝内经》:“天地之大,大于人所知,万物之盛,盛于人所能。
故有太素之数,以通神明之道。
夫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与四时相代也。
”
2.《本草纲目》:“草木之状,皆有所象;草木之味,皆有所用。
故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不病。
”
3.《伤寒杂病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来如雷震,病去如风吹。
”
4.《神农本草经》:“天地之大,万物之备,人能知之,谓之仁;人能行之,谓之义;人能守之,谓之道。
”
5.《黄帝内经》:“天人合一,以命运之,故曰道也。
”
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医学理论,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命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中医名人名言大全
中医名人名言大全1. 名医名句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来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自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bai·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du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zhi》).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dao医门法律·问病论》)。
2. 中医的有什么名句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必先岁时,勿伐天和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有关中医药的诗词
有关中医药的诗词
1、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唐代:刘禹锡
译文:自己身体病弱,如芭蕉一样空了,走点路都离不开拄杖。
他们善治一切众生烦恼病,对于我这个病夫,自然能向他们乞讨一丸治病之药。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医人》唐代:苏拯
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
3、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
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
——《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宋代:戴复古
译文:辨别药物的真假,专门记载方剂的书籍就可以知晓古今。
有时候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剂药方值千金。
4、井臼每苦烦,药食则不暇。
不药得中医,默符覆器。
——[宋]晁说之《十二弟季所和邵子文病中感怀之作复次韵寄子》
译文:家务常常烦躁,药食则没有时间。
中医药能不,沉默符覆盖器。
5、不但针经熟,言谈语语真。
练形如铁佛,信手合铜人。
——《赠针医范秀才》宋代:戴表元
译文:先生不但针经熟练,言谈也是句句真切。
练形像铁佛一样,信手之间就能合上桐人。
中医文化的诗句或名言
中医文化的诗句或名言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中医文化的诗句或名言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中医的古诗词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1些古籍读本:《药性歌括4百味》《脉象口诀歌》《药性赋》《诸病主病诗》《百家针灸歌赋》《汤头歌诀》《增订医方歌诀》《102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伤寒百证歌》《孙真人针103鬼穴歌》《医方歌括》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2. 有关中医的诗句《题孙思邈真》:苏轼年月:宋先生1去5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1切1问卦、便知有甚疾。
内伤加外患、1柱香皆愈。
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炎夏寻找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1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
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10年潜沉从医10春秋,岂畏人消瘦;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细心探究;辰光易消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3国演义中赞美华佗诗: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1方。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3. 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1、休闲之人出处:无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5味尝。
2、赞誉红娘出处:无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3、小园观景出处:无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4、有功之臣出处:无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10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5、有备无患出处无6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4. 描述中医的诗句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李景华中华悠悠5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国医立基数千载,4大国粹有1篇,伏羲9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介绍中医药七律诗词
介绍中医药七律诗词
- 《中医是国粹》
- 赤县神州百宝全,中医业绩载其间。
- 华佗疗毒称高手,扁鹊行医号上仙。
- 战国神农书本草,汉朝仲景论伤寒。
- 民间医者多名士,良药丹方代代传。
- 《药王孙思邈》
- 中药中医史漫长,孙家思邈姓名香。
- 清贫出世崇仁义,锐志从医仰道庄。
- 本草书成凝大智,金言医著汇良方。
- 小心大胆医人法,医者仁慈效药王。
- 《望闻问切》
- 望闻境界太深玄,问切精通已不凡。
- 把脉能察身上病,询情可得隐中言。
- 谆谆医嘱除疑虑,小小丹方解大难。
- 四字古来为纲领,中医赖以久承传。
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也展示了诗人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古代医学名言警句
古代医学名言警句1.古代名医名言名句大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梦龙《警世通言》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运动的需要》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朱丹溪《格致余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华健康的开始在于知道自己的疾病,在于愿意服医生开给他的处方。
--塞万提斯长寿之道在于我有快乐的性格。
--阿巴斯•哈萨疾病是逸乐所应得的利息。
--培根酩酊是暂时性的自杀。
--罗素生命在于运动。
--卢梭身体是你终身必须携带的行李。
行李超重越多,旅程越短。
--A.H.G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健康只有一种。
--白尔尼有这么三位医生:第一位叫节食,第二位叫安静,第三位叫愉快。
--毫厄尔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爱默生预防胜于治疗。
--狄更斯健康是这样一个东西,它使你感到现在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
--亚当斯。
2.中国古代关于医疗的名人名言1、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清朝费伯雄《医方论》释义:想要救助别人,则可学习医术;若想牟利,则不可学习医术。
2、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明朝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释义:治病并非难事,难就难在如何辨别疑难病症。
为医者,不可以随声附和,没有坚定的立场,否则会贻误病人。
3、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梁国杨泉《物理论》释义:医生,就要有仁爱之心,否则不可以相信。
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原序》释义: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广泛采取别人的方法。
5、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医学教育网 2016-07-06 20:15:27一、天人合一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二、养生保健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中医古诗词名句集锦
中医古诗词名句集锦1.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你看,这表达了中医多么高尚的情怀啊!就好比一位慈爱的长辈,满心希望子孙都能健康,哪怕自己的宝贝都积上灰尘也不在意。
像那些医生们,不就是怀着这样的心在尽力救治每一个病人吗!2.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句话多实在呀!这不就像是一位认真的工匠,不管过程多繁琐,都不会偷懒。
就像做糕点的师傅,为了做出美味的糕点,再复杂的步骤也会用心完成,绝对不会偷工减料。
3. “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疼。
”哎呀,这简直把中医治病救人的伟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就好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病患带来希望和温暖。
比如在疫情中那些勇敢逆行的中医们,不就是这样的悬壶济世者嘛!4. “药到病除功效显,杏林春暖美名传。
”哇塞,这真的让人感受到了中医的厉害之处啊!就好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一下子打开健康的大门。
很多被病痛折磨的人不就是因为中医的神奇医术而恢复了健康,让中医的美名四处传播嘛!5. “辩证论治求精准,对症下药显神功。
”这多重要啊!不就跟我们做事要找对方法一样嘛。
中医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精确地找出病因,然后给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想想看那些疑难杂症被治好的例子,不正是这种精准的体现吗!6. “中医传承千古颂,岐黄之术惠民生。
”确实啊!中医的传承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从古至今一直在滋养着人们。
这不就像家里的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给大家带来好处嘛。
我们可要好好珍惜和发扬这伟大的中医文化呀!我觉得中医古诗词名句真的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医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中医文化,让它继续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药最经典十首诗
中医药最经典十首诗1.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沈约丹草秀朱翘,重台架危岊。
木兰露易饮,射干枝可结。
阳隰采辛夷,寒山望积雪。
玉泉亟周流,云华乍明灭。
合欢叶暮卷,爵林声夜切。
垂景迫连桑,思仙慕云埒。
荆实剖丹瓶,龙刍汗奔血。
别握乃夜光,盈车非玉屑。
细柳空葳蕤,水萍终委绝。
黄符若可挹,长生永昭晳。
2. 《集药名次韵》——宋·洪皓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
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3. 《秋雨叹》——唐·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4. 《纵笔》——宋·陆游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
谁知金鼎烹初熟,恰值山翁醉欲醒。
5. 《答鄱阳客药名诗》——唐·张籍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6. 《长相思·功臣》——龙谷平虎谷平,蒲公英勇冠三军,木贼命归阴。
甜杏人,苦杏人,合欢歌舞慰功臣,红花佩上身。
7. 《卜算子·苦恋》——唐·白居易两地苦参商,双流斑竹泪。
分明织女别牵牛,难把槟郎会。
心比玉金坚,情似均江水。
朝朝暮暮苦相思,茹却黄连味。
8. 《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高公泗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
9. 《中药四季歌》片段(佚名)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译兰。
10. 《题画》——郑燮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为中医者名句
以下是一些中医者的名句:
1. 上工治未病。
——《黄帝内经》
2.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素问·举痛论》
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
5.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6.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7. 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素问·三部九候论》
9.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素问·标本病传论》
10.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素问·五常政大论》
这些名句体现了中医者对人体健康、疾病治疗和预防的深刻理解,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中草药古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中草药古句
中草药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被广泛
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并传承了许多有关生命、健康和自然的智慧。
以下是一些中草药古句,展示了中医药的哲学和文化价值。
1. 黄芩入药闻名遍,清热解毒是真传。
出自唐代李时中《饮薄荒山泉 / 狂夜之诗二首》。
描述了黄芩
作为清热解毒的草药,广为人知和传承的事实。
2. 若言霜降食葱蒜,厥阴之气伤人心。
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方 / 核心篇》。
表达了进食过多带有辛
辣属性的葱蒜等食物,会对人体的厥阴经脉造成不良影响,伤害心脏。
3. 甘草阳证与阴证,和中调理功用精。
出自清代吴鞠通《伤寒论再释》。
说明甘草可以平衡阳证和阴证,具有调理和中的功效。
4. 地黄滋阴五劳伤,肝肾不足困人胯。
出自宋代陈希夷《太平圣惠方 / 本草秘方》。
说明地黄能滋阴补虚,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胯部困乏疼痛有帮助。
5. 茵陈蒿散外痒疾,灞陵嫂姒千病安。
出自《史记 / 董仲舒列传》。
赞美茵陈蒿和灞陵嫂姒,传说中她们用草药治愈了许多疾病。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中草药古句中的这些古代诗句和名言名句,代表了中草药在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们不仅传承了中医药的智慧,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和自然的认知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人合一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二、养生保健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4.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8.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素问·上古天真论》)9.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0.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素问·移精变气论》)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素问·生气通天论》)12.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13.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1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15.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16.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吕氏春秋·尽数》)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18.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三、防病防变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3.上工治未病。
(《难经·七十七难》)4.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5.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8.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
(清·雷丰《时病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9.上工治未病。
(《难经·七十七难》)四、医德医风1.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5.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8.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9.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10.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11.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1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
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14.(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15.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16.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
(清·怀抱奇《医彻·品行》)17.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18.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19.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2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2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22.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素问·五藏别论》)2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2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26.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国语·晋语八》)五、医术要言1.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素问·至真要大论》)2. 综观医学大纲,不外理法方药四字。
(谢利恒《中国医学源流论》)3.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4.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5.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汉·张机《金匮要略》)6.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7. 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南齐·褚澄《褚氏遗书·除疾》)8.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10. 知常达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11.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12.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13.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14. 有医术,有医道。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15.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明·周之幹《慎斋遗书·辨证施治》)16. 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
(明·汪绮石《理虚元鉴》柯怀祖序)17. 夫不知《易》者,不可以医。
(清·屈大均《翁山文外·卷二》)18.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19.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20.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
(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21.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22.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清·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23. 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清·喻昌《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24. 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25. 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
(清·喻昌《医门法律·明络脉之法》)26. 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症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动不熟。
(清·宁松生《医林选青·医有体用论》)27. 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
(清·程文囿《医述·治法》)28.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