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d0d3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3.png)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梵高传(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梵高的生活背景和艺术成就。
(2)学会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梵高的艺术追求。
(2)学会通过分析作品来评价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的坚持与执着,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认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梵高传(节选)》的基本内容,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特点。
(2)学会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把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梵高的艺术追求与他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
(2)如何评价梵高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简介梵高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活背景和艺术成就。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梵高的艺术追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梵高的绘画作品,探讨其艺术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梵高的艺术成就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内所学,分析梵高的绘画作品,写一篇短文评价梵高的艺术成就。
2. 收集其他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梵高及其艺术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大学梵高教案
![大学梵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04b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0.png)
课时:2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梵高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2. 通过赏析梵高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内容:1. 梵高生平简介2. 梵高作品赏析3. 学生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梵高,引导学生对梵高产生兴趣。
2. 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如《向日葵》、《星月夜》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梵高的艺术风格。
二、梵高生平简介1. 教师讲述梵高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背景。
2. 分析梵高艺术创作的动机和特点。
三、梵高作品赏析1. 以《向日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构图特点。
2. 对《星月夜》等其他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多样性。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对梵高作品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梵高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梵高的了解。
2. 展示梵高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学生创作实践1. 教师提供梵高作品素材,如《向日葵》的图案、色彩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素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以梵高作品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技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赏析梵高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d7c7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3.png)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节选自《梵高传》的部分章节,主要描述梵高的生平经历、艺术创作过程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掌握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分析梵高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梵高传(节选)》,理解文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点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文本理解: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梵高传(节选)》及相关资料。
2. 图像资源:梵高的绘画作品及相关图片。
3. 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为学生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梵高的艺术成就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文本阅读:学生自读《梵高传(节选)》,理解文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5.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点评、学习。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6136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9.png)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 理解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梵高的生平事迹、绘画作品等。
2. 学生准备《梵高传(节选)》的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
1.2 学生分享阅读《梵高传(节选)》的感悟。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精神。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补充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4.2 教师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情感共鸣5.1 学生分享自己对梵高的敬仰之情,表达对艺术的热爱。
5.2 教师总结,强调坚持梦想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6.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6.2 教师给出课后拓展建议,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梵高的作品。
7. 作业布置7.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7.2 学生选择一幅梵高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分享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画家梵高美术教案
![画家梵高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bce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6.png)
画家梵高美术教案梵高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他的作品以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力而著称。
本教案将围绕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展开,帮助学生了解他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2.学习梵高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3.分析梵高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4.通过模仿梵高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梵高的作品图片,绘画工具,画纸,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画家及其作品。
2.导入:展示梵高的作品图片,介绍他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二、学习梵高的艺术风格(15分钟)1.分享:老师介绍梵高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他的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2.观摩:展示梵高的几幅代表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他的绘画风格和色彩运用。
三、分析梵高的作品(15分钟)1.讨论:学生就所展示的梵高的作品进行分析,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讨论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2.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梵高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学习梵高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20分钟)1.讲解:介绍梵高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如用粗线条描绘物体轮廓、运用明亮的色彩表现情感等。
2.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尝试模仿梵高的一些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可以选择一副梵高的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1.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绘制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总结: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观察,总结梵高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安排学生进行梵高的其他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画作,模仿梵高的风格,创作一幅类似的作品。
【板书设计】梵高美术教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帮助学生了解这位著名画家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b12c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2.png)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梵高及其作品《星夜》和《向日葵》。
1.2 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生平经历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1.3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文本阅读2.1 学生自主阅读《梵高传(节选)》文本,理解梵高的生平故事和艺术追求。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梵高的内心世界。
2.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讨论与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梵高的艺术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
3.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艺术实践4.1 学生根据对梵高的了解,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进行创作。
4.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4.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梵高的生平经历和艺术特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5.3 教师给出本节课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梵高的作品和艺术精神。
第六章:文本深入分析6.1 学生阅读《梵高传(节选)》文本,关注梵高的艺术创作过程和他所面临的挑战。
6.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和对话,深入理解梵高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6.3 学生分享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七章:梵高的艺术风格7.1 教师介绍梵高的艺术风格,包括他的画风、色彩运用和笔触等特点。
7.2 学生观察梵高的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7.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梵高的艺术风格对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的影响。
第八章:比较与对照8.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比较他们的艺术风格与梵高的异同。
8.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8.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九章:创意表达9.1 学生根据对梵高的艺术风格的理解,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39c1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0.png)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特点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分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梵高传(节选)》。
(2)学会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梵高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梵高的生平介绍:生平事迹、艺术成长经历。
2. 《梵高传(节选)》内容解析:描绘梵高的作品特点、艺术风格。
3. 梵高的绘画作品欣赏:向日葵、星夜、麦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特点。
(2)分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梵高的绘画作品。
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
(2)简介梵高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特点。
(2)分组讨论,分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解析《梵高传(节选)》中描绘的梵高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作品欣赏:(1)展示梵高的绘画作品,如向日葵、星夜、麦田等。
(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梵高的艺术特点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梵高传(节选)》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梵高艺术特点的短文。
2. 选取一幅梵高的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梵高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四年级美术下册《画家凡高》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画家凡高》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8f77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3.png)
3.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梵高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4.创设实践环节,让学生模仿梵高的绘画风格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著名画家梵高的认识可能局限于名字和部分作品,对梵高的艺术风格、创作特点及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梵高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审美鉴赏的能力。此外,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提高绘画技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发现美,创造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幅梵高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关于该作品的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作品背景、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选择一幅梵高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一篇作品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5.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第17课画家凡高(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7课画家凡高(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c02fb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a.png)
第17课画家凡高(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凡高的生平事迹,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品,学习凡高独特的绘画风格;掌握油画的基本技法,能够运用凡高的绘画风格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凡高的生平事迹:介绍凡高的出生、成长、创作经历以及与绘画相关的趣事。
2. 凡高的代表作品:欣赏《向日葵》、《星夜》、《麦田里的乌鸦》等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 凡高的绘画风格:讲解凡高独特的绘画技法,如厚涂法、强烈的色彩对比、粗犷的笔触等。
4. 油画基本技法:学习油画的调色、上色、干燥等基本技法。
5. 创作实践:运用凡高的绘画风格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品,学习凡高的绘画风格,掌握油画基本技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凡高的绘画风格,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凡高作品图片、油画颜料、画布、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新课内容:介绍凡高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和绘画风格。
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凡高的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4. 技法讲解:讲解油画的基本技法,并示范如何运用凡高的绘画风格进行创作。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画家凡高2. 内容:凡高的生平事迹凡高的代表作品凡高的绘画风格油画基本技法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凡高绘画风格为主题的油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凡高的生平事迹和绘画风格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凡高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和绘画风格,掌握了油画基本技法。
梵高教案
![梵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e3c9da0116c175f0e4881.png)
系别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教学内容
《悲惨的疯狂天才——梵高》
教学类别
美术欣赏课
课时安排
15分钟
适合年级
高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经历、背景。
2、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有一定比较了解。
3、对梵高的作品很艺术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梵高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清晰明确的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形成原因及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引言
教师活动
在我们当今社会一位艺术家如果想要获得世人的欣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时间倒退回一百多年以前,不要说欣赏,就连得到可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就有这样以为才华横溢又感性执着的年轻人宁愿忍受世人的白眼和嘲笑也不放弃对自己艺术风格的坚持;哪怕命运一次又一次的作弄他将他置于谷底也对艺术和生活保持着火一般的热情……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能把悲惨、疯狂、天才集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梵高。
被誉为表现主义先驱和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风格及精神影响了整个20世纪甚至到今日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很多流派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作用,如:野兽派、表现主义、抒情抽象派都是受到他的风格的启发创立的。
通过对梵高以及对他的作品和风格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和发扬他敢于创新和坚持的优秀品格。
通过图片直观了解他的风格特点 也能只管的对印象派和后意象派进行联系区分。
设计意图
二、人物性格经历简介
梵高一生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且性格具有双面性和矛盾性,与当时社会主流不符因此从画前工作经历坎坷,从画后经历更为艰难,而一生五段爱情经历也极为坎坷,所以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17画家凡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17画家凡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453e2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3.png)
教案:17画家凡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凡高的生平事迹、艺术特点,感受凡高的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凡高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内容:1. 凡高的生平事迹简介2. 凡高的艺术特点分析3. 凡高的绘画技巧学习4. 欣赏凡高的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凡高的生平事迹、艺术特点,学习凡高的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凡高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画册、画笔、画纸等。
学具:画册、画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画家凡高。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画家及其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生平事迹简介(10分钟)1. 介绍凡高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位画家的生活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凡高的人生经历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三、艺术特点分析(10分钟)1. 分析凡高的艺术特点,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2.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受其艺术风格。
四、绘画技巧学习(10分钟)1. 讲解凡高的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笔触运用等。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凡高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五、作品欣赏(10分钟)1. 展示凡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分析凡高的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凡高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17画家凡高生平事迹简介艺术特点分析绘画技巧学习作品欣赏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欣赏凡高的作品,并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模仿。
2. 完成一幅以凡高风格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画家凡高,使学生了解了凡高的生平事迹、艺术特点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凡高的作品浓厚的兴趣。
在作品欣赏环节,学生能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了审美素养。
《梵高》教学设计
![《梵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565f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0.png)
《梵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学会欣赏梵高作品的色彩、笔触和构图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和审美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体验梵高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梵高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表达,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梵高的艺术风格特点,包括色彩、笔触和构图。
对梵高代表作品《向日葵》《星月夜》等的赏析。
2、教学难点理解梵高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如何引导学生将对梵高艺术的理解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梵高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梵高有初步的了解。
2、欣赏法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梵高作品的特点和内涵,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梵高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幅梵高的作品,如《向日葵》,提问学生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引出课题:梵高。
2、知识讲解(15 分钟)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成长环境、艺术生涯的起伏以及他的精神状态。
讲解梵高的艺术风格特点,重点分析他独特的色彩运用(如强烈的对比色、鲜艳的色彩)、笔触表现(粗犷、有力)和构图方式(充满动感和张力)。
3、作品赏析(20 分钟)展示梵高的多幅代表作品,如《星月夜》《麦田里的乌鸦》等。
引导学生从色彩、笔触、构图、主题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分组讨论每幅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4、创作体验(20 分钟)给学生提供绘画材料,让学生选择一幅梵高的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和笔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初中语文《梵高传》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梵高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bdc61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8.png)
初中语文《梵高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理解其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
2.分析《梵高传》中梵高的性格特点,感受其执着、坚韧、孤独的艺术人生。
3.培养学生对艺术家的尊重和敬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梵高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梵高的孤独与执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导入,让学生欣赏画作,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梵高传》相关章节,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
3.课堂讨论(1)讨论梵高的性格特点,如执着、坚韧、孤独等。
(2)分析梵高的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如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等。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梵高的性格特点和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追求。
2.深入分析(1)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构图等。
(2)探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梵高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讨论梵高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梵高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和艺术创作。
2.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梵高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梵高的生活和创作。
3.课堂讨论(1)讨论梵高的孤独与执着,引导学生感受梵高的艺术人生。
(2)讨论梵高的艺术创作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梵高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和艺术创作。
2.课堂实践(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幅梵高风格的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组织学生进行画作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梵高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感受梵高的孤独与执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梵高》教学设计
![《梵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222852312b3169a551a404.png)
《梵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难点:对作品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手段:示范板书设计:梵高1.自画像 4. 阿尔附近的吊桥2.吃马铃薯的人 5. 向日葵3.星月夜梵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
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梵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
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
窘迫的生活与对艺术的执着相互映衬,使梵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
如今,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梵高,他的《向日葵》复制品已经成为经典的装饰画,被悬挂到世界各地。
你们也许会对这位画家有点滴的了解,二我们正要通过本课是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正所谓从过去欣赏的表皮层面,逐渐深入到欣赏艺术的诠释层,乃至创作层。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笔触和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师准备水粉纸,水粉颜料,笔)2.按要求涂色:单色平涂第一颗星,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4.有一位画家就善于运用粗狂有力、旋转变化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感情。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家“梵高”意图:利用动手尝试,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和色彩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谈感受,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并引入课题。
感知领悟1.播放视频,了解梵高生平事迹2.欣赏课件梵高作品代表作梵高绘画中笔触的特点:梵高曾经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在梵高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
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883f6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d.png)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和人生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梵高传(节选)》中梵高的生平事迹、绘画风格、艺术理念以及他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步骤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和《星夜》,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艺术风格,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2.2 节选文本阅读让学生阅读《梵高传(节选)》,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绘画风格、艺术理念以及他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标记重要信息。
2.3 文本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梵高的生平事迹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2)梵高的绘画风格有哪些特点?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3)梵高的艺术理念是如何形成的?他与时代背景有何关系?(4)从梵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启示?2.4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对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风格、艺术理念进行梳理。
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梵高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2 课后作业3.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4.1 文本资源:《梵高传(节选)》4.2 图像资源: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等4.3 拓展阅读材料:关于梵高的生平和作品的学术论文、传记等五、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需要2课时(90分钟),其中阅读时间约为45分钟,讨论时间约为45分钟,总结和拓展时间为10分钟。
梵高初中教案
![梵高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16f39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c.png)
梵高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和构图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梵高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梵高的生平介绍2. 梵高代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梵高艺术风格的特点4. 学生创作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梵高的自画像,让学生猜测这位画家是谁,引发学生对梵高的好奇心。
2. 梵高的生平介绍: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强调他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3. 欣赏梵高代表作品:展示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麦田里的乌鸦》等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梵高艺术风格的特点:总结梵高艺术风格的特点,如强烈的色彩对比、扭曲的线条、富有表现力的构图等。
5. 学生创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对梵高艺术风格的理解,进行自己的创作练习,可以选取梵高作品中的元素,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具有梵高风格的作品。
6.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和欣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借鉴。
四、教学资源1. 梵高的作品图片2. 投影仪、白板等展示设备3. 绘画工具和材料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梵高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3. 学生创作练习的表现,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梵高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在学生创作练习环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拘泥于梵高的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f9b3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c.png)
语文教案《梵高传(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梵高的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个性的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
(2)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梵高的内心世界及其对艺术的热情。
(2)如何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梵高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梵高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4.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观察一幅梵高的画作,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梵高的画作,以图像辅助文本理解,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梵高的具体画作,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美术课《梵高》教案
![小学美术课《梵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7027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d.png)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梵高的生平、艺术风格和绘画技巧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难点知识仍存在疑问。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进行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梵高是19世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以其独特的画风和鲜艳的色彩著称。他的作接下来,我们来看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这幅画展示了梵高如何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学美术课《梵高》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强化学生美术表现技巧,激发创造性思维,鼓励个性化表达;加强文化意识,通过了解梵高的生平和作品,增进学生对西方艺术的认知,培养跨文化素养。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笔触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通过实践创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艺术创造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梵高的生平、艺术风格和绘画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梵高作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梵高的色彩运用和笔触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作品,帮助大家理解梵高画风的形成。
初中历史梵高教案
![初中历史梵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784d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1.png)
初中历史梵高教案教学内容:梵高的艺术成就及生平经历教学目标:1. 了解梵高的生平经历,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成就;2. 探究梵高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主题;3. 能够通过观赏梵高的作品,感受他的独特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和成就;2. 探究梵高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3. 分析梵高个人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2. 梵高的作品图片;3. 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梵高的作品图片或者视频展示,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梵高有什么了解?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0分钟)1. 通过PPT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成长经历、创作时期等;2. 分析梵高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其作品;3. 带领学生讨论:梵高的作品体现了哪些情感和主题?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梵高的作品进行分析;2. 讨论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并结合梵高的生平经历进行解读;3. 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成果。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各自分析的梵高作品,并分享他们的见解;2. 教师总结梵高的艺术成就和特点,以及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绘画,体验梵高的艺术风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梵高的理解;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艺术世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梵高的传记和相关书籍,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亲身感受梵高的作品。
教学反思:1. 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
难点: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板书设计:
梵高
1.自画像 4. 阿尔附近的吊桥
2.吃马铃薯的人 5. 向日葵
3.星月夜
梵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
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梵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
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
窘迫的生活与对艺术的执着相互映衬,使梵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
如今,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梵高,他的《向日葵》复制品已经成为经典的装饰画,被悬挂到世界各地。
你们也许会对这位画家有点滴的了解,二我们正要通过本课是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正所谓从过去欣赏的表皮层面,逐渐深入到欣赏艺术的诠释层,乃至创作层。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笔触和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师准备水粉纸,水粉颜料,笔)
2.按要求涂色:单色平涂第一颗星,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
4.有一位画家就善于运用粗狂有力、旋转变化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感情。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家“梵高”
意图:利用动手尝试,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和色彩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谈感受,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并引入课题。
感知领悟
1.播放视频,了解梵高生平事迹
2.欣赏课件梵高作品代表作
梵高绘画中笔触的特点:梵高曾经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在梵高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
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
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乐中。
学生讨论
第一组图片自画像
教师语(梵高外表冷漠、狂躁;睁大眼睛好像受到惊吓,心事重重。
受传教士父亲的影响,梵高从小就极富爱心和同情心,经常用自己少得可怜的钱送给穷人。
他自幼极爱绘画,在他的笔下经常出现一些农民、旷工甚至乞讨者。
)
1.画家是怎样运用笔触及色彩来描绘自画像中的各种气愤的?
2.你知道有关“割耳”自画像的故事吗?
3.如果你在逆境中你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教师语(这是梵高经常帮助的一家人,路德和他的两个姐妹及妈妈和奶奶)
第二组图片《吃马铃薯的人》
1.这幅画整体色调与本课中其他画面色调有什么不同?
2.梵高早期作品在绘画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3.通过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描述,你觉得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4.为了画好这幅画,梵高先后花了十几幅速写和三幅油画,可见梵高对绘画有一种什么样
的精神?
教师语(由于梵高经常画一些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他的画不被人承认,更没有人去买他的画,甚至有人讥笑他,这使得梵高变得非常焦虑和烦躁。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梵高来到了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阿尔,置身与大自然中,他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疯狂的迷恋上了阿尔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田、金色的向日葵。
阿尔的小河、吊桥、咖啡店、麦田将梵高所有的天分完全表现出来,三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近200幅画,出示《向日葵》)
第三组图片《向日葵》
1.梵高为什么喜欢画向日葵?表现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2.你还知道有关这幅画的那些信息?
3.画家用厚涂法表现花瓣,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第四组图片《星月夜》
1.梵高是怎样运用笔触来描绘夜空中奇特的景象的?
2.通过运用这样的笔触,梵高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绪?
3.幻想一下,自己心中的夜空是什么样子的?
第五组图片《阿尔附近的吊桥》
小组讨论,用美术语言试着从多方面描述一下这幅画给你带来的感受?
教师总结
梵高用色彩和笔触大胆地表现了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因此它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
作业要求:
根据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选一幅印象最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描述下来,谈出心中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启发学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在教学中,学生处在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有自主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是在学生对梵高生平、绘画特点做了初步了解后进行的,并不是只重感情而忽略美术课的基本知识、技能。
对于学生能力较弱的同学,应该让他们自由组合,与伙伴们共同完成。
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诸多因素没能考虑到,比如:对梵高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过难了,对有些作品的描述也有些深了。
以后得授课中,应当引起注意,做到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