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们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们的故事
1.屠呦呦:她是我国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她通过研发新型抗疟疾药物,帮助数百万人远离了疟疾的威胁。
2.郑南宁:郑南宁是中国有机化学界的泰斗,他成功合成了多种天然产物,如人参皂苷、紫杉醇等,通过药物研发,帮助治疗肿瘤等疾病。
3.李政道:他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方面的开拓者之一,他首先提出了导带理论,奠定了半导体物理学的基础。
4.钱学森:他是中国火箭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导弹。
5.王恩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在核物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华罗庚:他是我国数学家的杰出代表,他是中国现代数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发明华罗庚逆天数学方法,让许多非线性问题得到了解决。
7.邓稼先:他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先驱者,他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并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8.张爱萍:她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她在基因编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成为人类基因编辑领域的重要代表。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科学陈嘉庚钱学森钱三强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邓稼先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第1篇: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一):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
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
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
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
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二):中国科学家钱人元的故事钱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汤家桥。
江苏常熟人 1931年,在苏州中学化工科学习。
1935年,化工科毕业,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9年,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员。
1943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做研究生并任研究助教。
1947年,到依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8年,回国,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级讲席。
1949年,到浙江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故事
一、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曾经在美国留学,并在火箭导弹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然而,他始终心系祖国,最终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为祖国发展航天事业。
他的回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烈欢迎,并被委以重任。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长期致力于水稻杂交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最终成功研发出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她长期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了青蒿素抗疟新药,为全球抗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也展示了中国科研力量的强大。
四、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在微积分、数论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科学家都是中国的骄傲,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科学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家的名人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名人故事
以下是几个中国科学家的名人故事:
1.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数学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华氏定理”,解决了数学领域的一个难题。
据说,华罗庚在年轻时曾因为贫困而辍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一直自学并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2.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领导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钱学森在年轻时曾留学美国,但他在美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最终决定回到中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杨振宁:杨振宁是中国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一起提出了“杨-李定理”,揭示了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杨振宁在年轻时曾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但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决定回到中国,为祖国的物理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药学家,她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呦呦在年轻时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她经过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于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
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
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
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
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
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
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
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
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1、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人物,他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但始终心系祖国,一心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他在回国后,积极参与中国航天科技的研究,并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
2、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成功研发出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跃。
他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全球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3、杨振宁: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因在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物理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曾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工作,并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伟大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伟大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伟大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深知“惟有读书人,方能治国安邦”的道理。
因此,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生于1930年,曾经担任上海入室女科学家“蒲公英女队”的一员,并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然而,她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她对疟疾病的研究,为全世界疟疾治疗带来了福音。
她的研究成果——青蒿素,更是荣膺诺贝尔医学奖,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获诺贝尔奖的新药。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同样也是非常艰辛和漫长的。
她坚信“求知不暇,求医尚且不能不勤奋”,用一个人的孤独和喧嚣,同时也用毅力和聪明,探索了一个又一个路径,最终在草原上发现了青蒿的有效成分。
她的成果不仅保护了广大疟疾患者的健康,同时也启示了世界疟疾治疗研究的多元化道路。
2. 朱德孟——最早的生物物理学家之一朱德孟是一位杰出的生物物理学家,生前倡导“打好基础,走好路子”的创新理念,这句话的含义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他曾经研究过红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并在红细胞的光学显微技术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他甚至还开发出了一种遗传修复技术,被誉为“补血的技术”,为生物学技术领域注入良好的发展契机。
朱德孟在做任何一项研究前,都会对作品进行CRITICS:create, recognize, innovate, transmit、criticize, summary。
他认为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医生、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才会有研发新药和新技术的可能。
他的理念不仅影响了当代的科技人士,也指引了在基础研究领域探索的科学家。
3. 郭永怀——中国自行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父自从1956年人造卫星产生以后,科学家和国防部门就开始了人造卫星技术的探索。
这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就是郭永怀。
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率领着我国的科研团队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实现了中国太空发射的里程碑,进而积累了人造卫星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一、朱棣与黄人气体研究朱棣是中国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他对气体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经偶然发现一种黄色的气体,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他开始专注于研究这种黄人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朱棣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实验,观察黄人气体的变化和反应。
通过仔细分析,他发现黄人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在高温下有爆炸的可能性。
这些发现令他深感挑战和兴奋。
为了更好地理解黄人气体,朱棣开始探索它的制备方法。
他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成功发明了一种高效的制备黄人气体的方法。
这一创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它的性质和应用。
朱棣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成果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黄人气体的性质和特点被进一步研究,并在医学、工业等领域找到了广泛的应用。
朱棣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气体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二、赵敏的科学发现与荣誉赵敏是一位年轻的生物学家,她对昆虫的生态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一次深入调查昆虫种群的研究中,她偶然发现一种新的物种。
对于这个新物种的发现,赵敏感到非常激动。
她用尽全力对这种物种进行详细观察和实验。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她发现这种新物种对特定植物的花粉有着极强的依赖关系。
赵敏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她的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线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态行为和植物的繁衍方式。
赵敏的成果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还受到了多个科研机构的关注。
她的发现被刊登在了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她也因此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荣誉和赞誉。
三、王贞治与量子力学的突破王贞治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多年的实验和探索中,他遇到了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
然而,王贞治并没有放弃,他反复思考和寻找突破口。
最终,他发现了一个量子力学中的关键问题,这对于解决他面临的难题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王贞治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试图解决这个关键问题。
通过不断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他最终获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的研究让人们对量子力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1. 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参与美国的航天计划,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回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尽管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和迫害,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成功回到中国,并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2. 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研制者之一,他在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数学成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这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更展现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科学事业。
简短的科学家故事十篇
【导语】科学家是对真实⾃然及未知⽣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
他们过着和我们不⼀样的⽣活,有着不⼀样的思想。
下⾯是分享的简短的科学家故事⼗篇。
欢迎阅读参考!1.简短的科学家故事 袁隆平 ⼤⽶,是中国⼈的主要⾷品。
可长期以来,⽔稻产量不⾼,⼈⼝⼜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种⽥栽稻,还是满⾜不了“吃”的需要。
粮⾷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个⼤障碍。
农业科技⼯作者袁隆平决⼼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个镇上的农校教员。
虽然⼯作条件差,可他⼀⼼扑在科研⼯作上。
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培育⾼产品种。
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稻穗⼤粒饱,产量⾼,但是第⼆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
他就想进⾏⼀种试验,培育能保持⾼产的杂交⽔稻的种⼦。
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有时候在试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
经过10年的艰苦努⼒,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稻亩产达到1000多⽄,在全国推⼴后,我国稻⾕在⼏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真是⼀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个特等发明奖。
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
他被称为“杂交⽔稻”之⽗,为改变我国粮⾷⽣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个翻⾝仗。
2.简短的科学家故事 爱迪⽣的故事 爱迪⽣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时候因为家⾥穷,只上了3个⽉学,⼗⼀⼆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拣来的⼀些瓶瓶罐罐. 爱迪⽣12岁的时候,在⽕车上卖报.⽕车上有⼀节给乘客吸烟的专⽤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占⽤⼀个⾓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次,⽕车开动的时候猛地⼀震,把⼀瓶⽩磷震倒了.磷⼀遇到空⽓马上燃烧起来.许多⼈赶来,和爱迪⽣⼀起把⽕扑灭了.车长⽓极了,把爱迪⽣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个⽿光,把他的⼀只⽿朵打聋了。
中国的十个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的十个科学家的故事第一篇嘿,朋友!今天来跟你聊聊咱们中国了不起的十个科学家的故事。
先说钱学森爷爷,那可是航天领域的大牛!当年他一心想回国,历经千难万阻,终于回来了。
回国后,他带着团队搞火箭、导弹,为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简直太牛啦!还有光爷爷,他专注于地质研究。
到处跑,找石油、找矿产,就像个地质侦探。
他的努力让咱们国家发现了好多重要的资源,厉害吧!邓稼先爷爷也不能不提。
为了研究原子弹、氢弹,他默默付出,不怕危险。
在艰苦的条件下,成功让咱们国家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太了不起啦!袁隆平爷爷,那是解决咱们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让产量大大提高,大家都能吃饱饭,他就像个稻田里的超级英雄!屠呦呦奶奶也很棒哟!她研究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得了诺贝尔奖呢,真给咱们中国人长脸!竺可桢爷爷,一辈子都在观察气象,记录各种数据,让咱们对天气变化有了更多了解。
侯德榜爷爷在化学工业方面很厉害,搞出了好多新的生产方法,让化工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童第周爷爷在生物学上有大成就,做实验可认真啦,为生物学的发展出了不少力。
茅以升爷爷建造的大桥那叫一个厉害,又坚固又漂亮,交通变得更方便啦。
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十个科学家的精彩故事,他们是不是超级棒?第二篇亲爱的,咱们来唠唠中国十个科学家的故事哈。
先说华罗庚爷爷,他数学特别厉害,虽然一开始条件艰苦,但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数学界闯出了一片天。
陈景润爷爷也牛得很,研究数学难题那叫一个专注,简直是数学迷中的战斗机。
苏步青爷爷在数学领域也是一把好手,培养了好多优秀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哟。
王淦昌爷爷为了核科学研究,默默奉献,那种精神让人佩服得不行。
周培源爷爷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可不小,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林巧稚奶奶是妇产科的专家,迎接了好多新生命的到来,就像生命的守护者。
钱三强爷爷在原子能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九章爷爷在气象学和空间科学方面很有建树,是个厉害的角色。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第1篇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一)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
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
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
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
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二)中国科学家钱人元的故事钱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汤家桥。
江苏常熟人1931年,在苏州中学化工科学习。
1935年,化工科毕业,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9年,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员。
1943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做研究生并任研究助教。
1947年,到依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8年,回国,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级讲席。
1949年,到浙江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引言中国科学家一直以来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国家争光,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展示他们的奋斗历程和科学探索精神。
一、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药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提取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她对中药的研究以及对疟疾的治疗方法的改进,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赢得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尊重和赞誉。
二、钱学森:航天工程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中国的航空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
他在上世纪50年代组织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发工作,并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先河。
钱学森的成就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屠守锷: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屠守锷是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上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运算方式,领导了中国首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并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屠守锷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屠呦呦、钱学森和屠守锷的共同点虽然屠呦呦、钱学森和屠守锷的研究方向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还为中国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辛勤努力、卓越成就和顽强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科学家,推动中国科学事业不断发展。
结论中国科学家以其杰出的成就和科学探索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赏。
他们的小故事不仅是中国科学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科学家顽强奋斗精神的写照。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激发更多人投身科学研究,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国科学家的一些小故事,他们的故事证明了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科学舞台上的地位和贡献。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为他们点赞!。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范文7篇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范文7篇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篇1)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
翌年,他经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境,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
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期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景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忙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
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我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简短故事有:李时珍、张衡、葛洪、祖冲之、鲁班等。
1、李时珍:李时珍在行医当中,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
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
通过27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61岁时写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
2、张衡: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
3、葛洪:在我国历史上研究炼丹术的人中,最著名的是晋朝葛洪(约281-361)。
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百家之言等都认真学习研究。
他一生对炼丹感兴趣。
虽做过“关内侯”的官,但最终还是辞官,专事炼丹、制药,兼做医生。
他长期远离尘世,从事炼丹研究,了解了许多化合物如铜青(硫酸铜)、矾石(明矾)、密陀僧(氧化铅)的性质,并进行包括炼丹、炼汞等在内的许多化学转变的研究。
4、祖冲之: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得出的结论比外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早了一千多年。
5、鲁班:鲁班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
在军事科学方面,鲁班发明了云梯、钩钜及其它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
在机械方面,鲁班很早就被称为机械圣人。
此外,还有很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范文5篇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范文5篇中国科学家的事迹范文(精选篇1)1971年夏天,杨振宁回国见到阔别21年的老友邓稼先。
见邓稼先一直不肯透露自己的职业,临别时,杨振宁试探性地问:“听说美国人也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是这样的吗?”此时,邓稼先在机场为前往上海的杨振宁送行,听到这话后,他笑了笑,不置可否,但还是补充说了句:“你先上飞机,我回头再告诉你。
”这年8月16日,正在上海参加离别晚宴的杨振宁,突然收到有人专程乘民航从北京送来的,邓稼先经请示周恩来总理后写的简短信函:“我们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后来,人们得知,1979年的一天,在一次航投试验时,降落伞出现故障,导致原子弹坠地摔裂。
邓稼先非常清楚其危险性,但还是毅然捡起碎片查找原因,不幸遭受严重的核辐射,由此而身患癌症。
即便他行走都十分困难时,仍坚持亲自动手拆装,并严令下属:“你们还年轻,不能去!”其实,早在1958年8月,邓稼先就奉命着手“两弹一星”的研究,从此便做着连亲人都不知道的隐姓埋名的“神秘”工作。
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披露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
曾经不少人问邓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
1986年6月,杨振宁在探视病中的老友时亦提及此事。
邓稼先夫妇最终如实相告:“10元。
准确地说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杨振宁说什么也不相信,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强调说:“这是真的,不开玩笑!”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留下遗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说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岁。
舍生忘死,淡泊名利,一心为国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范文(精选篇2)钱学森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
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序言随着共和国的日益强大和繁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7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科学家们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不仅是科学史上的辉煌篇章,更是我国共和国科学事业的宝贵财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52位我国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是我国科技事业的著名代表,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将为我们树立科学家的典范,激励我们不断追求科学真理,为国家的繁荣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钟南山钟南山,我国医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钟南山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领导抗疫工作,指导抗击疫情的工作。
他深入疫情地区进行调研,积极推动科研攻关,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他的故事激励全国人民,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为国家安危负责。
二、袁隆平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工作,攻克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难题,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赞誉。
他的故事鼓舞了无数我国科技工作者,激励他们在科研创新上勇攀高峰。
三、屠呦呦屠呦呦,我国药学家,中药抗疟研究专家。
她领导团队从中草药中提取青蒿素,成功攻克了疟疾的防治难题。
她的故事成为我国科学家的典范,激励着无数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杨振宁杨振宁,我国物理学家,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研究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在国际物理学领域崭露头角。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国物理学家,为他们树立了信心和榜样。
五、屠守锷屠守锷,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我国火箭之父。
他在我国火箭事业的起步阶段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故事激励了我国整个航天事业队伍,鼓舞他们为国家的航天梦不懈努力。
六、邓稼先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潜艇之父。
他率领团队攻克了核潜艇发动机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崛起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故事成为我国科学家的经典,激励着全国科技工作者不断追求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1. 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解开物理难题。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合作解开了物理学上的重大难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成就,为中国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2. 丁肇中,探索宇宙奥秘。
丁肇中是中国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他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中国的宇宙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朱熹,传承中医药文化。
朱熹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她发现了青蒿素这一重要的抗疟药物,为世界的抗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5. 钱学森,探索航天科技。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陈景润,解开数学难题。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解开了许多重要的数学难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7. 丁肇中,探索宇宙奥秘。
丁肇中是中国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他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中国的宇宙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朱熹,传承中医药文化。
朱熹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9.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她发现了青蒿素这一重要的抗疟药物,为世界的抗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10. 钱学森,探索航天科技。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陈景润,解开数学难题。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解开了许多重要的数学难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之脊梁科学家的故事
国之脊梁科学家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国之脊梁科学家的故事:1. 钱学森的故事啊,那简直太传奇了!想当年,他在美国已经有了那么高的成就,人家多牛啊!可他就是心系祖国,一心想着回来为国家做贡献。
就好像一只远飞的大雁,不管飞得多远,都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
当他决定回国时,那遇到的阻碍可真不少,但他啥都不怕,硬是冲破重重难关回来了。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点赞吗?他回国后,为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真不愧是国之脊梁啊!2. 袁隆平,大家都熟悉吧!他简直就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啊!他一辈子都在跟水稻打交道,就像守护稻田的卫士。
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他没日没夜地研究啊。
你想想,要是没有他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咱现在能吃得饱饭吗?他的贡献那可太大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给咱解决了多大的难题啊,真的太了不起了。
3. 钟南山,那可是抗疫战场上的英雄啊!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多吓人啊!但钟南山院士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就像一位无畏的战士冲向战场。
他带领着大家抗击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有人说他是定海神针,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句话,都让大家心里有底。
难道他不是我们应该敬佩的国之脊梁吗?4. 邓稼先的故事,谁听了能不感动呢?他隐姓埋名那么多年,在艰苦的环境下搞科研。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啊!就好比在黑暗中默默前行的火炬,照亮了前方的路。
他为了研制出原子弹,付出了太多。
他的奉献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这样的科学家,不是国之脊梁是什么?5. 屠呦呦啊,她可是从无数的草药中找出了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难度多大啊,就跟大海捞针似的,但她做到了。
她一心一意地钻研,就像一个寻宝的探险家。
当她成功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
她真的是为咱们中国人争了光,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啊!6. 黄旭华,搞核潜艇的大功臣啊!想想当年,要啥没啥,可他就是不服输。
他和他的团队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一点一点地攻克难关。
他为了核潜艇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一):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
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
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
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
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二):中国科学家钱人元的故事钱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汤家桥。
江苏常熟人1931年,在苏州中学化工科学习。
1935年,化工科毕业,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9年,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员。
1943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做研究生并任研究助教。
1947年,到依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8年,回国,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级讲席。
1949年,到浙江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3年起,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兼高分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
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任所长。
1985年,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高分子部聚合物表征和性能委员会委员。
1990年,当选为太平洋高分子协会理事。
钱人元研究领域:物理化学家、高分子物理学家,开拓了中国的高分子物理与有机固体电导和光导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结合实际在丙纶纤维的开发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人元作品:主要著作有《无规与有序:高分子凝聚态的基本物理问题研究》、《有机晶体中的电子过程》、《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等。
曾获奖项:1956年,获中国科学奖金三等奖。
197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个人。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1987年,获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提高一等奖。
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科技提高一等奖。
1994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奖。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三):科学家张民觉轶事原籍山西岚县的美籍华人张民觉博士(19081991),英文名Min-ChuehChang,是世界闻名的生殖生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生涯中,他发表了350多篇科学论文,荣获许多高级别奖项,3次荣获诺贝尔奖提名。
张民觉从不承认自我聪明过人。
他说:假如我这一生在生殖生理学做出了一点贡献的话,那主要是我有幸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与最佳人选在最佳的课题上努力所致。
但作为科学家,张民觉确有许多不一样于常人的特质:他思路宽阔,思维敏锐,治学严谨,进取心极强。
他钻研的科研课题一般都是关乎人类生活和社会提高的大课题。
他坚信科学研究没有捷径,一旦确定自我的研究方向,即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他常常以实验室为家,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埋头工作。
在张民觉生前,作者与他有书信来往;同时与他的国内亲属元配夫人李民淑、长女张燕林有比较多的交往;与他的美国朋友朱迪丝·玛坎和长子张板桥也有过接触。
所以了解到张民觉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现披露如下,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意。
成果卓著,却未曾申请一项专利张民觉在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直接承担、参与和指导了多项重要研究,取得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重大成果。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张民觉经过很多而巧妙的实验证实: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的受精过程,实际上是精子在输卵管里等候卵子,而不是人们想象的卵子等候精子;精子在雌性生殖道里是经过了必须的生理变化,才能与卵子结合受精的。
这就是精子获能现象。
同年澳大利亚学者澳斯汀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相同的现象。
国际生理学界将他们俩的研究成果命名为张氏澳斯汀原理。
这一现象的发现,不仅仅有助于解开精卵受精之谜,并且对实现精子体外获能和试管受精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张民觉的科研小组在哺乳动物进行体外授精方面的开创性实践和成功经验,为日后实现人的体外授精和试管婴儿问世,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女婴路易斯·布朗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家医院诞生。
新闻界在报道此项重大消息时,还以醒目的标题称她是张民觉的女儿。
完成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实验的英国医生斯蒂伯托和爱德华,在回忆完成这一医学史上奇迹的过程时,数次提到张民觉的名字。
张民觉从此有了试管婴儿之父的美誉。
又如1961年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厂商以Enovid的商品名上市的首批口服避孕药,就是张民觉和美国科学家品克斯在二战结束之后,在世界人口爆增的形势下合作研究、发明的。
这在20世纪60年代,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它标志着生理学原理直接应用于人口控制,它的广泛应用使性与生育分离,易为人们控制,深受广大妇女欢迎。
几十年来,数以亿计的妇女服用过这类口服避孕药。
即使是当今市面销售的口服避孕新药,也大都是在当年开发的药物基础上不断改善的成果。
张民觉所以获得口服避孕药之父的称誉。
可是,淡泊名利的张民觉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而是广施爱心,无条件地将自我的科研成果奉献给全社会,造福于全人类。
他甚至把自我尚未发表的研究资料,拿出来供别人使用。
应对众多的荣誉和头衔,他一向坚持平常心态,不止一次地宣称:作为科学家,我只看中在学术上要有所建树,用自我的专长服务于人类社会。
身在异邦,心系中华张民觉是1938年9月,经过中英庚子赔款留学考试赴英国留学的。
194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46年,他应邀从英国到美国,在麻省伍斯特基金会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原计划只做一年研究就要回国。
但由于研究的深入和不可中断,加上同行科学家的挽留,而未能成行。
1956年挚友张香桐离美回国,他也表示:我也真想回去,我的根在中国。
1972年,他参加了以任之恭为团长的美籍中国学者参观团来华访问,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回国工作的请求。
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劝解他:你是搞科学研究的,在美国环境、条件挺适宜的嘛。
你有心帮忙中国搞四化建设,渠道和方式有很多很多。
张民觉因为自我学成后未能回国服务,一向抱有负罪感。
经常在各种场合公开自责:几十年来,流落海外,未能回国出力,该打屁股!该打屁股!1988年,张民觉的长女张燕林赴美国夏威夷大学解剖系做访问学者。
张民觉惟恐她滞留美国,催促她说:时间到了你就赶快回国,报效祖国。
就这样,张燕林按时回到国内。
可见,张民觉是把对中华的大爱,置于对家人的小爱之上的。
其实,张民觉经过其他方式报效中华,还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例如多次回国讲学,奔走于各研究机构之间,把自我的研究经验和生殖生理学的最新发展动向介绍给国内学者;把国内的科技人员邀请到美国他的实验室工作,或介绍到其他科研机构工作;向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和山西计划生育研究所捐赠自我珍藏的期刊资料和图书。
另外,他还多次捐款给清华大学、山西大学,资助故乡岚县设立张民觉奖学金、创办民觉小学;给山西雁北地震灾区和山西三晋文化研究会捐款;等等。
张民觉在美国的亲属一开始对他的捐献行为不知情也不理解。
儿子张板桥在《父亲留给我们的财富》一文中这样说:过去,父亲对家乡予以多次热情的帮忙,我们都不甚清楚。
在美国,父亲的积蓄都到哪里去了给我们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少我们感到十分疑惑。
当我们长大成人,了解到中国当时的政治背景,并且得知家乡的父老乡亲连吃饭都有困难,才理解了父亲寄钱给家乡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还了解到,他的部分寄款是用于资助家乡岚县教育事业和创办艾蒿沟小学时,我们才真正感悟到:父亲的举动是那样的雪中送炭,那样的难能可贵,那样的让人钦佩!父亲是想让家乡的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过上同等富裕的生活。
父亲还要我们以他为榜样,日后更多地热爱祖国,关怀亲友。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四):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虽然是杰出的数学家,但吴文俊小时候却喜欢看历史书籍,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
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教师的精彩课程,改变了他对数学的看法。
大学三四年级时的刻苦钻研,更使他打下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吴文俊在中学默默任教了5年。
此后,和数学大师陈省身的结识,使他走上了拓扑学研究之路,并以自我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一发不可收拾。
半个世纪里,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和中国数学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
他的成就奇迹般地大大缩短了中国近代数学与国际间的差距,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五):钱三强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
翌年,他经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境,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