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英语:Schrodinger equation)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26年提出的一个用于描述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运动方程[1],被认为是量子力学的奠基理论之一。
薛定谔方程主要分为含时薛定谔方程与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含时薛定谔方程相依于时间,专门用来计算一个量子系统的波函数,怎样随着时间演变。
不含时薛定谔方程不相依于时间,可以计算一个定态量子系统,对应于某本征能量的本征波函数。
波函数又可以用来计算,在量子系统里,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幅。
而概率幅的绝对值的平方,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密度。
薛定谔方程的解答,清楚地描述量子系统里,量子尺寸粒子的统计性量子行为。
量子尺寸的粒子包括基本粒子,像电子、质子、正电子、等等,与一组相同或不相同的粒子,像原子核。
薛定谔方程可以转换为海森堡的矩阵力学,或费曼的路径积分表述 (path integral formulation) 。
薛定谔方程是个非相对论性的方程,不能够用于相对论性理论。
海森堡表述比较没有这么严重的问题;而费曼的路径积分表述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编辑]含时薛定谔方程虽然,含时薛定谔方程能够启发式地从几个假设导引出来。
理论上,我们可以直接地将这方程当作一个基本假定。
在一维空间里,一个单独粒子运动于位势中的含时薛定谔方程为(1)其中,是质量,是位置,是相依于时间的波函数,是约化普朗克常数,是位势。
类似地,在三维空间里,一个单独粒子运动于位势中的含时薛定谔方程为(2)假若,系统内有个粒子,则波函数是定义于-位形空间,所有可能的粒子位置空间。
用方程表达,。
其中,波函数的第个参数是第个粒子的位置。
所以,第个粒子的位置是。
[编辑]不含时薛定谔方程不含时薛定谔方程不相依于时间,又称为本征能量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
顾名思义,本征能量薛定谔方程,可以用来计算粒子的本征能量与其它相关的量子性质。
应用分离变量法,猜想的函数形式为;其中,是分离常数,是对应于的函数.稍回儿,我们会察觉就是能量.代入这猜想解,经过一番运算,含时薛定谔方程 (1) 会变为不含时薛定谔方程:。
爱因斯坦薛定谔方程
爱因斯坦薛定谔方程
爱因斯坦-薛定谔方程(Einstein-Schrödinger equation)是一个量子力学中的方程,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谔方程结合在一起,描述了物质和场相互作用的行为。
这个方程是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理论框架下提出的。
具体而言,爱因斯坦-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物质在引力场中的行为,以及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它是一个偏微分方程,通常被写成:iħ∂ψ/∂t = (c^2√(p^2c^2 + m^2c^4) + eφ)ψ。
其中,ψ是波函数,描述了量子态的演化;t是时间;ħ是约化普朗克常数;c是光速;p是动量算符;m是粒子的静质量;e是元电荷;φ是电磁场势。
爱因斯坦-薛定谔方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方程,它描述了物质在引力场和电磁场中的量子行为。
这个方程在理论物理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微观世界的行为。
但是,由于其复杂性,解析解很难找到,通常需要使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薛定谔方程
v v v v ψ(r ,t) =c1 1(r ,t) +c2ψ2(r ,t) +⋅⋅⋅ = ∑ iψi (r ,t) ψ c
也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可能的量子态。 也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可能的量子态。
i
薛定谔方程是复数方程,因此它的解, ② 薛定谔方程是复数方程,因此它的解,即波函数 一般是复数。 一般是复数。
一、含时薛定谔方程 1. 自由粒子的含时薛定谔方程 自由粒子的波动性对应于平面波,因此, 自由粒子的波动性对应于平面波,因此,描述自由 粒子量子态的波函数可以采用平面波函数的形式。 粒子量子态的波函数可以采用平面波函数的形式。 量子力学中,自由粒子对应的平面波函数: 量子力学中,自由粒子对应的平面波函数:
2 2 2
∂ψ ih = Eψ ∂t
v −ih∇ = pψ ψ
−h ∇ ⇔p
2 2 2
∂ v ih ⇔E −ih∇⇔ p ∂t
箭头左边的符号作用于波函数等于箭头右边的物理 量乘以波函数。 量乘以波函数。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动能与动量的关系: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则动能与动量的关系: 与动量的关系
p E= 2µ 2 p Eψ = ψ 2µ
v 波矢, 波矢 大小等于角波数,沿着波传播方向。 k——波矢,大小等于角波数,沿着波传播方向。
角频率。 角频率 ω ——角频率。
v v v ψ(r ,t) = Aex i(k ⋅ r −ω ) p t
{
}
v v v ψ(r ,t) = Aex i(k ⋅ r −ω ) p t
{
}
ω
2π 2π E 1 = hν = E = = 2πν = T h h h v v v v v k 2π k 2π h k 1 k k = k k = λ k = h λ k = h p k
大学物理薛定谔方程
若势能曲线 如图所示:
U
( x) U= U0
有一个有限 E 宽度的“势垒”。 U= 0
U= 0 x
Ⅰ区是波动解, Ⅱ区是指数解,
0a
Ⅰ区 Ⅱ区 Ⅲ区
Ⅲ区也是波动解,但是只有向+x方向的波; 没有向-x方向的反射波了。
可以想见,原来在Ⅰ区的粒子也可以在势垒 的另一边Ⅲ 区出现!这在经典物理是不可想象的!
即可得总波函数 (x, t )。
例.一维自由运动微观粒子的波函数。 电子枪
K
自由运动区
A
U=0
其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d2
d x2
2m 2
E
0
2 2m
d2
d x2
U
E
……二阶常系数
E 是能量(动能)
常微分方程
令 2mE p2 ,P 是动量。
d2
d x2
2m 2
E
0
得
d2
d x2
p2 2
0
它有两个特解:
量子物理: 粒子有波动性,遵从不确定关系,
粒子穿过势垒区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
只要势垒区宽度 x = a 不是无限大,
粒子能量就有不确定量E 。
p2
2pΔ p pΔ p
E ΔE
2m
2m
m
x = a 很小时,P 很大,使 E也很大 , 以至
可以有: E U0 E E +E > U0
§2.4 一维谐振子
Ⅱ区:
d2
d x2
2m 2 (E
U0 )
0
令
k22
2m 2
E U0
2 C ek2x D ek2x
2 C ek2x Dek2x
薛定谔方程形式解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它描述了微观系统在给定初始条件下的演化规律。
该方程的形式非常复杂,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偏微分以及波函数等概念。
下面是对薛定谔方程形式解的一些说明:
1. 薛定谔方程的基本形式为:
- ihbar/tau粒*▽ψ(x, t) = Hψ(x, t)
其中,H是哈密顿量,ψ(x, t)是波函数,τ是时间演化参数。
这个方程表示,在给定初始条件下的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满足微分方程。
2. 波函数的求解依赖于具体的哈密顿量以及初始条件。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分离变量等方法将波函数展开成一系列不同频率的谐波之和,从而得到波函数的解析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哈密顿量,波函数的求解通常需要使用数值方法。
3. 薛定谔方程的解通常被称为波包,它描述了微观系统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波包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初始条件和哈密顿量的性质。
对于一些简单的情况,例如一维无限深势阱或者谐振子等,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波包形状。
4. 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描述了微观系统的波粒二象性以及量子叠加态等基本概念。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微观系统的量子态,从而对量子系统进行计算和控制。
5. 除了薛定谔方程本身,还有许多其他的量子力学方程和近似方法,例如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路径积分等。
这些方法在量子力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和计算任务。
总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它描述了微观系统在给定初始条件下的演化过程。
通过对波函数的求解和计算,我们可以对量子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验控制。
薛定谔方程最简单的形式
薛定谔方程最简单的形式引言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方程之一,描述了量子系统的演化和行为。
它的最简单形式可以用来描述自由粒子的运动,本文将对薛定谔方程最简单的形式进行介绍。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用来描述量子系统的演化的方程。
对于一个自由粒子,它的薛定谔方程可以写作:$$i \\hbar \\frac{\\partial \\psi}{\\partial t} = -\\frac{\\hbar^2}{2m}\\frac{\\partial^2 \\psi}{\\partial x^2}$$其中,i是虚数单位,$\\hbar$是约化普朗克常数,$\\psi$是波函数,m是粒子的质量,t是时间,x是粒子的位置。
波函数与概率密度波函数是薛定谔方程的解,它包含了系统的全部信息。
但是,波函数本身并不直接描述粒子的物理性质,而是通过概率密度来给出具体的可观测结果。
概率密度$|\\psi|^2$表示在空间中找到粒子的几率。
根据波函数的性质,其概率密度要满足归一化条件,即在整个空间内的积分等于1。
这意味着粒子一定存在于某个位置。
在最简单的薛定谔方程中,波函数是一个平面波,可以写为$\\psi(x,t) = Ae^{i(kx - \\omega t)}$。
其中,A是振幅,k是波数,$\\omega$是频率。
根据平面波的性质,概率密度$|\\psi|^2$是恒定不变的,并且在整个空间范围内都有非零概率。
波函数的演化薛定谔方程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
对于自由粒子,它的薛定谔方程是线性的,意味着波函数的形式在时间演化中保持不变,只是振幅发生变化。
这也说明了自由粒子的能量是守恒的。
根据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的时间导数与空间二阶导数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由此可得,波函数的形式在不同位置上的变化是类似的,只是相位和振幅的变化不同。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演化可以用平面波的形式简洁地表示。
根据平面波的性质,波函数在空间中传播,形成波动。
薛定谔方程
λ
n
Δx ⋅ Δp x ≥ h 2
ΔE ⋅ Δt ≥ h 2
第二章 薛定谔方程
§2.1 薛定谔得出的 波动方程 §2.2 无限深方势阱 中的粒子
§2.3 势垒穿透
§2.4 谐振子
§1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一.含时薛定谔方程 自由粒子波函数: 自由粒子波相当于单色平面波 x 平面波函数: Ψ ( xt ) = A cos( 2πν t − 2π ) 或
−i
Φ( x ) =
n = 1,2,3 L
En t h
能量本征波函数: ψ n ( x ) = φ n ( x )e (3)概率密度
Wn ( x ) = φn ( x )
2
Φn( x )
4π x Φ( x ) = 2 sin a a
wn ( x ) = Φ n ( x )
2
n =4
2 cos 3π x Φ( x ) = a a 2 sin 2π x Φ( x ) = a a
(
)
a
a
(0 ≤ x ≤ a )
▲薛定谔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ψ和φ都满足叠加原理 如果ψ1和ψ2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它们的线 性叠加 ψ = c ψ + c ψ
1 1 2 2
也是体系的一个状态-----态叠加原理 在空间找到处于叠加态的几率密度是:
ψ = c1ψ 1 + c2ψ 2
2
2
[例5]在阱宽为 0-a的无限深势阱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为 πx 2πx f ( x ) = sin − sin a a 多次测量其能量。求每次可能测到的值和相应概 率以及能量的平均值? 解:已知0-a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的 本征函数和能量本征值为
薛定谔方程推导
薛定谔方程(Schrödinger equation)是物理学家薛定谔于 1926 年提出的一个基本的量子力学方程,用它可以描述不同粒子的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
薛定谔方程的推导: 1)以原子核心为中心,建立相对论性的电子动力学方程,即:$$ \frac{d^2\psi}{dt^2} = - \frac{\alpha}{m}\frac{\partial^2\psi}{\partial x^2} +V\psi $$ 式中,Ψ 为电子的波函数,α 为常数,m 为电子的质量,V 为外力作用下的电子电势能。
2)将上式改写成: $$ \frac{d^2\psi}{dt^2} +\frac{\alpha}{m}\frac{\partial^2\psi}{\partial x^2} = - V\psi $$ 3)用微分方程的表达式: $$ \frac{\partial \psi}{\partial t} = \frac{\partial \psi}{\partial x} \cdot\frac{\partial x}{\partial t} $$ 将上式中的Ψ 的二阶偏导数改写如下: $$\frac{\partial^2 \psi}{\partial t^2} = \frac{\partial^2 \psi}{\partial x^2} \cdot\left(\frac{\partial x}{\partial t}\right)^2 + \frac{\partial \psi}{\partial x} \cdot\frac{\partial^2 x}{\partial t^2} $$ 4)在特殊情况下,假设 $\frac{\partialx}{\partial t}$ 为常数,即电子的移动速度为常数,该常数的值为$v=\frac{\alpha}{m}$ ,则可以将上式中的 $\left(\frac{\partial x}{\partialt}\right)^2$ 改写为 $v^2$ 。
薛定谔方程
1936年他回到奥地利任格拉茨大学理论物理教授。不到两年,奥地利被纳粹并吞后,他又陷入了逆境。1939 年10月流亡到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就任都柏林高级研究所所长,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在此期间还进行了科学哲学、 生物物理研究,颇有建树。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量子物理阐明遗传结构的稳定性。1956年薛定谔 回到了奥地利,被聘为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教授,奥地利政府给予他极大的荣誉,设定了以薛定谔命名的国家奖 金,由奥地利科学院授予。
背景与发展
1900年,马克斯·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中作出将电磁辐射能量量子化的假设,因此发现将能量与频率关联 在一起的普朗克关系式。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从对于光电效为hν;其中,因子h是普朗克常数。这一点子成为后来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早期路标之一。 由于在狭义相对论里,能量与动量的关联方式类似频率与波数的关联方式,因此可以揣测,光子的动量与波长成 反比,与波数成正比,以方程来表示这关系式。
主量子数n和能量有关的量子数。原子具有分立能级,能量只能取一系列值,每一个波函数都对应相应的能量。 氢原子以及类氢原子的分立值为:
,n越大能量越高电子层离核越远。
希尔伯特空间与薛定谔方程
一般,物理上将物理状态与希尔伯特空间上的向量(vector),物理量与希尔伯特空间上的算符相对应。这 种形式下的薛定谔方程为
描述微观粒子体系运动的薛定谔方程是
描述微观粒子体系运动的薛定谔方程是
薛定谔方程是用于描述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运动状态的基本方程之一,其数学表达式如下所示:
iℏ∂Ψ/∂t = HΨ
其中,i为虚数单位,ℏ为约化普朗克常数,∂/∂t表示对时间的偏导数,Ψ为波函数,H为哈密顿算符,其表达式为:
H = -(ℏ²/2m)∇² + V
其中,m为粒子质量,∇²表示拉普拉斯算子(即二阶偏导数算子,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微分运算),V表示粒子在势场中的势能。
薛定谔方程的解也就是波函数Ψ,可以用来预测微观粒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粒子在不同位置的概率分布情况和不同能量的特征,但它本质上是一个波动方程,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概率分布等性质需要基于波函数进行分析和解释。
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中有广泛应用,如用于描述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电子、光学、半导体物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薛定谔方程是啥
薛定谔方程是啥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 Equation)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
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艾尔温·薛定谔于1925年提出的,并成为量子力学的基石之一。
薛定谔方程的导出薛定谔方程的导出源自对电子行为的研究。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被视为波粒二象性的粒子。
为了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薛定谔引入了波函数(Wave Function)的概念,将电子的运动状态与波函数建立了联系。
假设一个电子所处的状态可以由一个波函数Ψ(x, t)来描述,其中x表示位置,t表示时间。
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波函数Ψ应满足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的标准形式如下:$$ i\\hbar\\frac{{\\partial}}{{\\partial t}}\\Psi(x, t) = \\left(-\\frac{{\\hbar^2}}{{2m}}\\frac{{\\partial^2}}{{\\partial x^2}} + V(x,t)\\right)\\Psi(x, t) $$其中,i代表虚数单位,ħ代表约化普朗克常数,m代表电子的质量,V(x, t)代表电子所受到的势能。
薛定谔方程的物理意义薛定谔方程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行为,它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方程之一,提供了了解粒子行为和性质的框架。
薛定谔方程的左边代表了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速率,右边代表了波函数在空间中的变化情况。
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是波函数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从中可以推导出粒子的能量、位置和动量等物理量的概率分布。
这使得薛定谔方程成为预测粒子行为的重要工具。
波函数Ψ的模的平方(|Ψ|²)表示某一时刻粒子出现在空间中的概率密度分布。
根据薛定谔方程,粒子的能量和位置等性质是用波函数的特定解来描述的。
薛定谔方程的应用薛定谔方程在研究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行为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薛定谔方程被广泛应用于量子力学中的各个领域,如原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
薛定谔方程
i En t
0 xa
n 1,2,3
三. 结果讨论 1. 能量量子化(习题22-3. 22-4)
n 1,2,3
边界条件 d 2 x 2m n 2 E x 0 A sin ka 0 k n 2 a dx
2 2 n 2mE 2 kn 2 2 a
A 0
0 0 B 0
n x A sin k n x A sin x a
V
n 1,2,3
2
(4) 规一化条件定A
x
d 1
x
a 0
2
dx 1
2
a
0
n A sin xdx 1 a
2
a 2 A 1 A 2 a
三. 定态基本特征 1.稳定态
(1)势场(能)不随时间变化 V V x
(2)概率不随时间变化
r , t r e
2 2 i Et
r e
i Et
*
i Et 2 r e r
2 2 kn En 2m 2ma 2
2mE k 2 n 2 2 2
2
当 n 取不同值时, En E1 ,4E1 ,9E1 ,16E1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1) 基态与激发态 (2) 能级间隔
9
E1 0
E E n 1 E n
第二十二章
薛定谔方程
第一节
一.方程形式 1. 波函数
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x, t 0 e
2
i Et px
方程
2. 证明
薛定谔方程和抛物方程
薛定谔方程和抛物方程
薛定谔方程和抛物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方程,分别用于描述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中的物理现象。
薛定谔方程,也称为量子力学的定态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等)行为的基本方程。
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粒子波函数的时间演化。
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HΨ = EΨ
其中,Ψ是粒子的波函数,H是哈密顿算子,E是粒子的能量。
薛定谔方程的解决给出了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波函数及能谱。
抛物方程,也称为二阶偏微分方程,是一种经典物理中常见的方程形式。
它描述了一维空间中的平衡状态下某个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般形式的抛物方程可以写作:
∂²u/∂t² = c²∂²u/∂x²
其中,u是待求的物理量,t是时间,x是空间变量,c是传播
速度。
抛物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热传导、扩散等现象。
总之,薛定谔方程和抛物方程分别适用于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中的不同物理现象,具有不同的数学形式和应用范围。
12-6 薛定谔方程
§12-6 薛定谔方程德布洛意关于物质波的概念传到苏黎世后,薛定谔作了一个关于物质波的报告。
报告后, 德拜(P.Debye)评论说:有了波,就应有一个波动方程。
几个月后,薛定谔果然提出了一个波方程,这就是后来在量子力学中著名的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动力学方程,象牛顿方程一样,不能从更基本的方程推导出来,它是否正确,只能由实验检验。
一、薛定谔方程 1 一维薛定谔方程1)一维自由运动粒子(无势场)设:一维自由运动粒子,无势场,不受力,动量不变。
一维自由运动粒子的波函数(前已讲)ψ(x , t ) = ψ0 e -i(2π/h ) (Et - px )由此有再利用 可得此即一维自由运动粒子(无势场)的含时薛定谔方程。
2)若粒子在势场U (x , t ) 中运动由 有此即一维自由运动粒子在势场中的含时薛定谔方程。
3)定态薛定谔方程若粒子在恒定势场U = U (x )中运动,微观粒子的势能仅是坐标的函数,与时间无关,可把上式中的波函数分成坐标函数与时间函数的乘积,即2222ip x hp x hψψψψ∂=∂∂=-∂22p E m=222282h h i m x tψψππ∂∂-=∂∂22p p E E m =+222282p h h E i m x tψψψππ∂∂-+=∂∂2(,)()()()iEt hx t x f t x eπψϕϕ-==式中 ψ =ψ (x , t )是粒子在势场U = U (x , t )中运动的波函数。
将ψ =ψ (x , t ) = ψ(x )T (t )代入得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式中ψ =ψ (x )是定态波函数,它所描写的粒子的状态称作定态,是能量取确值的状态。
定态的概率密度ψ(x ,t ) ψ*(x ,t ) = ψ (x ) ψ *(x ) 定态下的概率密度和时间无关。
在量子力学中用薛定谔方程式加上波函数的物理条件,求解微观粒子在一定的势场中的运动问题(求波函数,状态能量,概率密度等)。
薛定谔方程
② 若势能V(r)具有某一不连续间断点或间断面, 则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在该点或面处也处处连续。
③ 若势能V(r)具有一阶奇点,则波函数必须连 续,其一阶导数可以不连续。
讨论:
1、薛定谔方程也称波动方程,描述在势场U中粒 子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建立方程而不是推导方程,正确性由实验验 证。薛定谔方程实质上是一种基本假设,不能 从其他更基本原理或方程推导出来,它的正确 性由它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验来检验。
§2.3 薛定谔方程
② 若势能V(r)具有某一不连续间断点或间断面,则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在该点或面处也处处连续。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之一,是整个波动学的基础,不是推导出来的,它与牛顿方程在经典里写中的地位相仿。 ① 若势能V(r)处处连续,则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也处处连续。 1、薛定谔方程也称波动方程,描述在势场U中粒子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② 若势能V(r)具有某一不连续间断点或间断面,则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在该点或面处也处处连续。 3、薛定谔方程是线性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之一,是整个波动学的基础,不是推导出来的,它与牛顿方程在经典里写中的地位相仿。
Quantum mechanics 在利用算符对应规则时,这些算符不具有坐标变换的不变性,例如,对极坐标
Quantum mechanics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之一,是整个波动学的基础,不是推导出来的,它与牛顿方程在经典里写中的地位相仿。 在利用算符对应规则时,这些算符不具有坐标变换的不变性,例如,对极坐标 ② 若势能V(r)具有某一不连续间断点或间断面,则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在该点或面处也处处连续。 三、关于薛定谔方程的说明 ① 若势能V(r)处处连续,则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也处处连续。 3、薛定谔方程是线性方程。 是微观粒子的基本方程,相当于牛顿方程。 2 、建立方程而不是推导方程,正确性由实验验证。 4、自由粒子波函数必须是复数形式,否则不满足自由粒子薛定谔方程。 ① 若势能V(r)处处连续,则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也处处连续。
量子问题薛定谔方程
量子问题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方程,用于描述粒子的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
这个方程在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描述了粒子的行为如何受到势能和其他力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将使用薛定谔方程来模拟一个简单的量子系统。
假设我们有一个粒子在一个无限深势阱中,势阱的宽度为 a。
粒子的质量为 m,动量为 p,势能为 V(x),总能量为 E。
薛定谔方程可以表示为:
Hψ = Eψ
其中 H 是哈密顿算子,ψ是波函数,E 是能量。
对于无限深势阱,势能 V(x) 在 x < 0 和 x > a 的区域是无穷大,而在 0 < x < a 的区域是0。
因此,薛定谔方程可以简化为:
p^2ψ/2m + V(x)ψ = Eψ
现在我们要解这个方程,找出波函数ψ和能量 E 的关系。
计算结果为: [{psi: 0}]
所以,在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波函数为:0。
薛定谔方程名词解释
薛定谔方程名词解释薛定谔方程,又称“薛定谔等式”,是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方程之一。
由俄国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5年创立,一直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被称为“量子力学的常律”,也是现代量子物理学理论最重要的基础方程之一。
薛定谔方程是一个展示量子物质的发展过程的有效的数学描述式。
它是对微观客观世界的细节描述,描述客观世界的力学原理以及微观系统的运行机制,它包括了量子力学重要的基本原理,如不确定性原理,相互作用原理和简并原理等,它也是物理学家理解量子物质及其运动的基础。
薛定谔方程的最多的格式有能量与动量的关系式,二阶偏微分方程,它可以用来描述量子系统的行为,如量子对的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薛定谔方程在量子物理学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薛定谔方程以简洁的数学模型描述了量子物质的发展历程,主要由五个特征组成:首先,量子物质属于自身不可观测的状态,即量子力学中描述的状态称为量子态;其次,量子物质在空间中的分布的发展是随机的,因此,它的行为是概率的;第三,量子物质的发展过程受到它本身和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第四,量子物质在空间中受物理场(如实验室电场、磁场、重力场等)的影响;第五,量子物质的发展过程由多个因素构成,其结果是态对态的转化,这也是薛定谔方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薛定谔方程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等号左边是波函数,它描述了物体的状态,而等号右边代表了物体的能量,以及外部环境对物体的影响。
由此可见,薛定谔方程展示了复杂的量子系统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对量子物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不仅为物理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应用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薛定谔方程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显微镜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其结果也可以用于激光和太赫兹技术、核聚变、太空探测等。
总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物理学和量子技术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基础方程之一。
它描述了不可观测的量子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并为我们揭示了复杂的量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本质。
薛定谔方程的基本解读
薛定谔方程的基本解读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方程之一,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
它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25年提出,是量子力学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对薛定谔方程进行基本解读,介绍其数学形式、物理意义以及应用领域。
薛定谔方程的数学形式是一个偏微分方程,通常用Ψ表示波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iħ∂Ψ/∂t = -ħ^2/2m∇^2Ψ + VΨ其中,i为虚数单位,ħ为约化普朗克常数,t为时间,m为粒子的质量,∇^2为拉普拉斯算子,V为势能。
这个方程描述了波函数Ψ随时间演化的规律。
薛定谔方程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如位置和动量,又可以表现出波的特性,如干涉和衍射。
波函数Ψ描述了粒子的状态,它的模平方|Ψ|^2表示了在某个位置找到粒子的概率。
薛定谔方程的解可以分为定态解和非定态解。
定态解对应于粒子的能量本征态,可以用一个复数函数表示。
非定态解则描述了粒子的时间演化,需要用到波包的概念。
波包是一种局域化的波函数,可以看作是许多不同频率的波叠加而成。
它在空间上具有有限的范围,可以用高斯函数表示。
波包的形状和演化受到薛定谔方程的影响,可以通过数值计算得到。
薛定谔方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原子物理中,薛定谔方程被用来解释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现象。
在凝聚态物理中,薛定谔方程被用来研究晶体中的电子行为,如导电性和磁性。
在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中,薛定谔方程是研究量子纠缠和量子计算的基础。
除了基础研究,薛定谔方程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薛定谔方程可以用来模拟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性质,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在化学领域,薛定谔方程被用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反应动力学。
在生物物理学中,薛定谔方程被用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它的数学形式简洁而优美,物理意义深远。
薛定谔方程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为我们深入理解微观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比较 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
研究对象
宏观物体,在一 具有波粒二象性 定条件下可看成 的微观粒子 质点
运动状态描写 坐标(x,y,z) 动量(p)
波函数ψ(x,y,z,t) |ψ(x,y,z,t)|2代表 时刻t在空间某 处的几率。
运动方程即状态 随时间变化规律
牛顿方程
薛定谔方程
三、一维无限深势阱
图3.2.1 无限深势阱
(3.2.3)
(3.2.4)
式中,A,δ为待定常数,为确定A与δ之值,利用ψ的边界条 件及归一化条件。从物理上考虑,粒子不能透过势阱,要求在 阱壁及阱外波函数为零,即
即
上式舍去了n=0和n为负值的情况
(3.2.5)
这个结果表明,粒子在无限高势垒中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又由归一化条件
二、定态薛定谔方程
在势能V不显含时间的问题中,薛定谔方程可以用一种 分离变数的方法求其特解,令特解表为
代入下式,并把坐标函数和时间函数分列于等号两边:
令这常数为E,有
(10)
于是波函数ψ(r,t)可 以写成
与自由粒子的波函数比较,可知上式中的常数E就是能量, 具有这种形式的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称为定态.在定态中几 率密度|ψ(r,t)|2=|ψ(r)|2与时间无关。另一方面, (10) 式右边也等于E,故有
把(1)对t取一阶偏微商 如果自由粒子的速度较光速 小得多,它的能量公式是 p2/2m=E,两边乘以ψ,即得
(2) (3)
(4) (5)
把(3)和(4)代入(5)
得到一个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对于一个处在力场中的非 自由粒子,它的总能量等于 动能加势能
两边乘以ψ
自由粒子的薛定 谔方程可以按此式 推广成
[ 2 2 V ] ( r ) E ( r )
2m
这是波函数中与坐标有关的部分ψ(r)所满足的方程,此方程 称作定态薛定谔方程
定态波函数的特点:
1、能量不随世间变化; 2、粒子的概率不随时间变化。
态叠加原理
C1 1 C2 2 …+ C n n Cn n
一个粒子在两个无限高势垒之间的运动,实际上与一个粒子在 无限深势阱中的运动属于同一类问题。设势阱位于x=0及x=a处。 势阱之间(图3.2.1中Ⅰ区),V=0,势阱本身(图3.2.1中Ⅱ,Ⅲ区), V=∞,求粒子在势阱间的运动情况。
薛定谔方程为
(3.2.1)
在Ⅱ,Ⅲ区,只能有ψ=0.因为从物理上 考虑,粒子不能存在于势能为无限大的 地区,在Ⅰ区,方程简化为
是实际情况的 极端化和简化
U(x)
U(x) 0
方势阱
金属中的电子
分子束缚 在箱子内 三维方势肼
四、势垒贯穿
设如图3.3.1,在x=0到x=a之间有一个有限高的一维势垒
V=V0.在x<0区域有一个粒子,其动 能E<V0,从左向右射向势垒,求粒 子的概率分布。
在图中,将空间分为三个区域.粒 子 从 Ⅰ 区 射 向 Ⅱ 区 , 在 x=0 处 遭 遇 势垒。按经典力学,粒子的能量不 够,不能越过势垒,将被反射而折 回。但在微观世界则不然,粒子的 德布罗意波将部分地穿过势垒。解 题如下。
(6) (7) (8)
(9)
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相当于经典力学中的 牛顿运动定律,是不能从什么更基本的原理中推出来的。 它的正确与否,只能由科学实验来检验。实际上,薛定谔 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薛定谔 Erwin Schrodinger
奥地利人 1887-1961 创立量子力学 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粒子的薛定谔方程为
图3.3.1 有限高势垒
3.3.1 3.3.2
在Ⅱ区,有
其通解为 Ⅲ区的方程同Ⅰ区,但这里无反射波,故
粒子在势阱中的运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金属中 的自由电子在各晶格结点(正离子)形成的“周期场”中运 动,它们不会自发地逃出金属,简化这个模型,可以粗略 地认为粒子被无限高的势能壁束缚在金属之中。
氢原子中的电子就是在三维库仑势阱中运动,不过“阱 壁”不是直立的,而是按-1/r分布。近来,人们设计制作 了一种具有“量子阱”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介观(介于 宏观与微观)尺寸的势阱,阱宽约在10nm上下。这种材料 具有若干特性,已用于制造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检测器、 双稳态器件等。
(3.2.6)
由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到量子力学解题的一些特点。在解定 态薛定谔方程的过程中,根据边界条件自然地得出了能量量 子化的特性(3.2.5),En是体系的能量本征值,相应的波函数 ψ n是能量本征函数。在一维无限高势垒间粒子运动的特点如 下:
(1)能量是量子化的,最低能量E1≠0,这与经典力学大不 相同,这是粒子波动性的反映,因为“静止的波”是不 存在的。能级的能量依n2规律加大,相邻能级间距越来 越大.
n
对薛定谔方程的讨论:
1、薛定谔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在的运动状态ψ(x,y,z,t)在势 场V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把ψ(x,y,z,t)随时间的变化与随 空间的变化结合起来了。 2、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它和牛顿方程一样 不能从更基本的假设中推导出来。 3、如果给出具体的势场V,再知道粒子的初始状态,原则 上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求出任意时刻的状态。 4、波函数 ψ(x,y,z,t)一般是复数形式, |ψ(x,y,z,t)|2是表示粒 子在时刻t、在空间某处出现的几率。 5、是非相对论的。
(2)含时间的波函数是
~
sinnxFra biblioteke
i
E
t,这是一个驻波,指
a
数部分表示振动,振幅为 sin n x (如图3.2.2(b)),在形式
a
上像一个两端固定的弦的驻波振动。这又一次指出,在有
限空间内,物质波只能以驻波形式稳定地存在着。
(3)粒子在势垒中的概率分布|ψ|2是不均匀的,而且 有若干概率为零的点(节点)(见图3.2.2(c)).
3.4 薛定谔方程
一、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二、定态薛定谔方程
三、一维无限深势阱
四、势垒贯穿
小结
一、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为建立微观粒子的运动方程,让我们先考虑一个特殊 情况,看一看自由粒子波函数满足什么样的微分方程。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为:
(1)
对(1)x,y,z取二阶偏微商得到
等式两边相加,即有
拉普拉斯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