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上册(第五版)复习题答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不具状态函数特征的是:()(A)系统状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值也确定(B)系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由系统的初终态决定(C)经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值不变(D)状态函数均有加和性2、下列叙述中,不具可逆过程特征的是:()(A)过程的每一步都接近平衡态,故进行得无限缓慢(B)沿原途径反向进行时,每一小步系统与环境均能复原(C)过程的初态与终态必定相同(D)过程中,若做功则做最大功,若耗功则耗最小功3、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A)绝热箱中所有物质(B)两个铜电极(C)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5、在下列关于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ΔH=QP,所以焓是恒压热(B)气体的焓只是温度的函数(C)气体在节流膨胀中,它的焓不改变(D)因为ΔH=ΔU+Δ(PV),所以任何过程都有ΔH>0的结论6、在标准压力下,1mol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的反应热为Δr H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ΔH 是CO2(g)的标准生成热(B) ΔH =ΔU(C) ΔH 是石墨的燃烧热(D) ΔU <ΔH7、在标准状态下,反应C2H5OH(l)+3O2(g) →2CO2(g)+3H2O(g)的反应焓为Δr H mθ, ΔC p>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Δr H mθ是C2H5OH(l)的标准摩尔燃烧焓(B)Δr H mθ〈0(C)Δr H mθ=ΔrUmθ(D)Δr H mθ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8、下面关于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反应中的单质必须是稳定的相态单质(B)稳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被定为零(C)生成反应的温度必须是298.15K(D)生成反应中各物质所达到的压力必须是100KPa9、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A) Q > 0,W > 0,∆U > 0 (B)Q = 0,W = 0,∆U < 0(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10、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 )(A) Q=0 (B) W=0 (C) ΔU=0 (D) ΔH=011、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A)恒压过程ΔH=ΔU+pΔV (B)恒压过程ΔH=0(C)恒压过程ΔH=ΔU+VΔp (D)恒容过程ΔH=012、理想气体等温反抗恒外压膨胀,则( )(A)Q>W (B)Q<W (C)Q=W (D)Q=△U13、当理想气体其温度由298K升高到348K,经(1)绝热过程和(2)等压过程,则两过程的()(A)△H1>△H2W1<W2(B)△H1<△H2 W1>W2(C)△H1=△H2 W1<W2(D)△H1=△H2 W1>W214、当理想气体从298K,2×105Pa 经历(1)绝热可逆膨胀和(2)等温可逆膨胀到1×105Pa时,则( )(A)△H1<△H2 W1>W2(B)△H1>△H2 W1<W2(C)△H1<△H2 W1<W2(D)△H1>△H2 W1>W215、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 )(A) 一条(B) 二条(C) 三条(D) 三条以上16、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17、功的计算公式为W=nC v,m(T2-T1),下列过程中不能用此式的是()(A)理想气体的可逆绝热过程(B)理想气体的绝热恒外压过程(C)实际气体的绝热过程(D)凝聚系统的绝热过程18、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 )(A) ΔU> 0 , ΔH > 0 (B) ΔU= 0 , ΔH = 0(C) ΔU< 0 , ΔH < 0 (D) ΔU= 0 , ΔH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确定19、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A) H1> H2 (B) H1= H2 (C) H1< H2 (D) H1>=H220、将H2(g)与O2以2:1的比例在绝热刚性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则该过程中应有()(A)ΔT=0 (B)Δp=0 (C)ΔU=0 (D)ΔH=021、刚性绝热箱内发生一化学反应,则反应体系为( )(A)孤立体系(B)敞开体系(C)封闭体系(D)绝热体系22、理想气体可逆绝热膨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焓总是不变(B)内能总是增加(C)焓总是增加(D)内能总是减少23、关于等压摩尔热容和等容摩尔热容,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 p,m与C v,m不相等,因等压过程比等容过程系统多作体积功(B)C p,m–C v,m=R既适用于理想气体体系,也适用于实际气体体系(C)C v,m=3/2R适用于单原子理想气体混合物(D)在可逆相变中C p,m和C v,m都为无限大24、下列哪个过程的dT≠0,dH=0?( )(A)理想气体等压过程(B)实际气体等压过程(C)理想气体等容过程(D)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25、隔离系统内发生一变化过程,则系统的:(A)热力学能守恒,焓守恒(B)热力学能不一定守恒,焓守恒(C)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D)热力学能、焓均不一定守恒二、判断题1、体系在某过程中向环境放热,则体系的内能减少。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及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
1mol,T1,
p1=2×101.325kPa V1=11.2dm3
pT=常数 可逆
(1)T1=(p1V1)/(nR)=273K
∵ p1T1 p2T2 c

2
101325
2
101325 0.0112 8.314
K
4
101325T2
1mol,T2 p2=4×101.325kPa
V2
T2 136.6K
n, T1=293K, p1=p V1=3dm3
p1=p2
n,T2=353K p2
V2
n 101.325 3 mol 0.125mol 8.314 293
U
n
353
C 293 p,m
R
dT
0.125
353.2 18.96 3.26 103 T
293.2
dT
0.125 18.996353
V2
8.314 136.6 4 101325
m3
2.8 103 m3
(2) U
nCV ,m T2
T1
1
3 2
8.314(136.6
273)J
1701J
H 15 8.31(4 136.6 273)J 2835J 2
(3)W pdV c d( nRT T ) nR dT 2 2nRdT
T pT
T
W 2nR(T2 T1 ) 2 8.31(4 136.6 273)J 2268J 14.设有压力为 p,温度为 293K 的理想气体 3dm3,在等压下加热,直到最后的温度为 353K 为止。计算过程中的 W、ΔU、ΔH、和 Q。已知该气体的等压热容为: Cp,m=(27.28+3.26×10-3T)J·K-1·mol-1。 解: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pVT 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1TT p V pV V T V V⎪⎪⎭⎫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11 )/(11-=⋅=⋅=⎪⎭⎫⎝⎛∂∂=⎪⎭⎫ ⎝⎛∂∂=T T 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V pnRT V p p nRT V p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 RT pV n 623.1461815.300314.8300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摩尔数为 1331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n=m/M=pV/RTmol g pV RTm M ⋅=⨯-⨯⨯==-31.301013330)0000.250163.25(15.298314.84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第五版上册(完整资料).doc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第五版上册(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 气体pVT 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1 1T T pV p V V T V V⎪⎪⎭⎫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111 )/(11-=⋅=⋅=⎪⎭⎫⎝⎛∂∂=⎪⎭⎫ ⎝⎛∂∂=T TV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p p V V p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mol RT pV n 623.1461815.300314.8300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133153.144145.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

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n=m/M=pV/RTmol g pV RTm M ⋅=⨯-⨯⨯==-31.301013330)0000.250163.25(15.298314.84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复习题123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复习题123

18. 1mol 乙醇在等温变为蒸汽, 假设为理想气体, 因该过程温度不变, 故ΔU=ΔH=0 19. 系统的温度愈高, 热量就愈高, 内能就愈大 20. 不可逆过程的特征是系统不能恢复到原态
二 选择题 1. 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有电阻丝,通以电流一段时间,如以电阻丝为体系,则上述过程 的Q,W和体系的△ U值的符号为( ) A:W=0,Q<0,△ U<0 B;W<0,Q=0,△ U>0 C:W=0,Q>0,△ U>0 D:W<0,Q<0,△ U>0 2. 隔离系统内 ( ) A 热力学能守恒,焓守恒 B 热力学能不一定守恒,焓守恒 C 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 D 热力学能. 焓均不一定守恒 3. 非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向真空膨胀后,下述答案中不正确的是( ) A Q=0 B W=0 C ΔU=0 D ΔH=0 4. 1mol水银蒸气在正常沸点630K时压缩成液体。知其蒸发热为54566J∙mol-1,设水银蒸气为 理想气体,则此过程的ΔH. ΔU为 ( ) A ΔH=ΔU=54566J B ΔH=-54566J,ΔU=-49328J C 由于恒温,故ΔH=0,ΔU=0 D ΔH=-54566J,ΔU=-59804J
27. 在恒温恒压下, 已知反应A=2B和2A=C的反应热分别是ΔH1和ΔH2, 则反应C=4B的反应 热ΔH3为: A) 2ΔH1+ΔH2 B) ΔH2-2ΔH1 C) ΔH1+ΔH2 D) 2ΔH1-ΔH2 28. 已知25º C时, 反应H2(g)+Cl2(g)=HCl(g)的ΔHwei -92.5kJ, 此时反应的ΔU为: A) 无法确定 B) 一定大于ΔH C) 一定小于ΔH BD) 一定等于ΔH 29. 已知反应C(s)+O2(g)=CO2(g)的ΔH, 下列说法中, 哪个不正确: A) ΔH为CO2(g)的生成热 B) ΔH为C(s)的生成热 C) ΔH与ΔU不相等 D) ΔH与ΔU相等 三 填空题 1. 1mol实际气体做某一不可逆循环, 又回到始态, 则ΔH 0, ΔU 0. 2. 在恒温恒压下, 反应CH4(g)+2O2(g)→CO2(g)+2H2O(l)的Q 0, W 0, ΔH 0. 3. 理想气体由101.325kPa下, 受恒定外压1013.25kPa绝热压缩至平衡态, 则ΔU 0, Q 0, W 0. 4. 饱和水蒸气在等温等压下凝结成液体, 则ΔH 0, ΔU 0, Q 0, W 0. 5.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p与等容热效应QV的变换关系式是 . 6. 反应CO(g)+2H2(g)=CH3OH(l)的 r H m (298K ) = 已知 f H m (CH3OH , l , 298K ) 238.35kJ mol ,

物理化学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n H 2O nC H 2 2 n H 2O nC H 2 2
p H 2O 进 p C2 H 2 p H 2O 出 p C 2 H 2
3.17 0.02339(mol ) 进 138.7 3.17 123 0.008947(mol ) 出 138.7 123
可见,隔板抽去前后,H2 及 N2 的摩尔体积相同。 (3) y H 2
3n N 2 n N 2 3n N 2

3 , 4
y N2
1 4
3 1 p; p N 2 y N 2 p p 4 4
pH2 yH2 p
所以有
p H2 : p N2 3 1 p : p 3 :1 4 4
3
VO2 y O2 V
n pV 101325 200 10 6 0.008315mol RT 8.314 293.15
3
M
m 0.3897 y AM A yB M B 46.867 g mol 1 n 0.008315 30.0694 y A 58.123 y B
(1)
第七章 电化学
余训爽
1-8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 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 二者均克视为理 想气体。 H2 p 3dm T
3
N2 p
1dm T
3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 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去前后,H2 及 N2 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隔板抽去后,混合气体中 H2 及 N2 的分压力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 (1)抽隔板前两侧压力均为 p,温度均为 T。 n H RT n N RT (1) p H 2 2 3 p N2 2 3 p 3dm 1dm 得: nH 3n N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第一章 气 体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2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1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2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第十一章 表面现象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45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46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9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0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3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及答案

压蒸发热为 40.63kJ·mol-1。当 1mol 液态水,在 373K 和外压为 p时完全蒸发成水蒸气时,
试求:
(1)蒸发过程中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
(2)假定液态水的体积略而不计,试求蒸发过程中的功,并计算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
(3)假定把蒸气看作理想气体,且略去液态水的体积,求体系所作的功。
(4)求(1)中变化的△vapHm 和△vapUm。 (5)解释何故蒸发热大于体系所作的功。
T V
0
T
16.证明:
U V
p
C p
T V
p
p
证:
U V
p
H V
P
p
=
H T
T p V
p
p
=
CP
T V
p
p
证明: CP
CV
p T
V
Hp
T
V
证: CP
CV
HT
U = H p T V T
P
HT
V T
dT P
Hp
T dP
H T
V
H T
解:
Zn (s)+2 H+= Zn2++ H2(g)
VH2
RT p
8.314 291 m3 101325
0.024m 3
W pV pVg nRT 8.314 291J 2419.4J
△rUm=(Q+W)/ =(-152-2.42)kJ·mol-1
3 . 在 373.2K 和 p压力下,使 1molH2O(l)汽化。已知水在气化时吸热 40.69kJ·mol-1。
P
Hp
T Tp
V
代入上式

物理化学(第五版)复习(附详细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复习(附详细参考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一、是非题,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已知温度T时反应H2(g) + 12O2(g) == H2O(g) 的∆rH,则∆rH即为温度为T时H2(g)的∆C H。

()2、不同物质在它们相同的对应状态下,具有相同的压缩性,即具有相同的压缩因子Z。

( )。

3、d U = nC V,m d T这个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V,T过程均适用,( )4、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由T1,p1绝热膨胀到T2,p2,该过程的焓变化∆H n C TpTT=⎰,m d12。

()5、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均只是温度的函数,而与压力或体积无关。

()6、在定温定压下,CO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CO2的内能和焓也不变。

( )7、25℃∆f H(S ,单斜) = 0 。

()。

8、理想气体在恒定的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到终态。

因为是恒压,所以∆H = Q;又因为是绝热,Q = 0,故∆H = 0。

( )9、500 K时H2(g)的∆f H= 0 。

()10、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摩尔体积相等。

( )11、∆f H(C ,石墨, 298 K) = 0 。

()12、热力学标准状态的温度指定为25℃。

()13、100℃时,1 mol H2O(l)向真空蒸发变成1mol H2O(g),这个过程的热量即为H2O( l )在100℃的摩尔汽化焓。

()14、处在对应状态的两种不同气体,各自对于理想气体行为的偏离程度相同。

( )15、CO2(g)的∆f H(500 K) = ∆f H(298 K) +C Tp,m2KK(CO)d298500⎰。

()16、在p = p(环) = 定值下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则Q = ∆H。

()17、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到达的终态,若经绝热可逆过程,则一定达不到此状态。

()18、化学反应热Q p其大小只取决于系统始终态;( )19、凡是化学反应的等压热必大于等容热;( )20、理想气体等容过程的焓变为21,md()TVTH nC T V p∆=+∆⎰;( )二、选择题1、对一个化学反应,若知其∑νB C p, m(B) > 0 ,则:()。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习题答案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43331432r133r2r13a1222r2-r12)(1?10)1?10?9?33-10-6)2?r2?r4?r=2?58.91?100.1?10 ?6?32?58.91?100.1?10 ?6?34?58.91?100.1?10 ?6?3----2?r=2?22.3?105?10 ?5?3=892 pa?3h=2?cos?r?g=2?22.3?105?10 ?5?1?789.4?9.8=0.1153 m-时,计算(1) 开始形成水滴的半径;(2) 每个水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第五版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第五版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第五版第一章热力学基础习题一(a)热容量定义为物体单位质量或单位物质量的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

它的单位是J/(g·°C)。

(b)热容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c)水的比热容是4.18 J/(g·°C)。

(a)焓的定义是在恒定压力下,物体单位质量的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

焓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H =Q/m,其中H表示焓,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

(b)焓变是指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中,物体单位质量的焓的变化。

1.辅助函数的作用是简化热力学计算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焓、熵和自由能等。

习题二1.当物体从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传递热量时,热量会按照热流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这个现象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2.传送速率可以通过热传导定律来计算。

热传导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A(ΔT/Δx),其中Q是传输的热量,k是热传导系数,A是传输的面积,ΔT是温度差,Δx是传输的距离。

3.传热的三种途径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习题三1.升华是指固体直接从固体相转变为气体相的过程,而不经过液体相。

凝华是指气体直接从气体相转变为固体相的过程。

2.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溶解度可以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第二章热力学函数习题一(a)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J/(mol·K)。

(b)熵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S = Q/T,其中ΔS表示熵的变化,Q表示热量,T表示温度。

(a)熵增定律是指在孤立系统中,系统熵总是增加或至少保持不变。

(b)熵增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Stotal =ΔSsystem + ΔSsurroundings ≥ 0,其中ΔStotal表示系统和周围环境的总熵变化,ΔSsystem表示系统的熵变化,ΔSsurroundings表示周围环境的熵变化。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12-1 如何定义胶体系统?总结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1) 胶体定义:胶体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粒子直径d至少在某个方向上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统。

(2)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溶胶系统中的胶粒有布朗运动,胶粒多数带电,具有高度分散性,溶胶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注] 溶胶系统中的胶粒的布朗运动不是粒子的热运动,且只有溶胶才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12-2 丁铎尔效应的实质及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丁铎尔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散射作用。

丁铎尔效应产生的条件是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直射率相差较大。

12-3 简述斯特恩双电层模型的要点,指出热力学电势、斯特恩(Stern)电势和ζ电势的区别。

答:斯特恩认为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力。

(1) 在靠近质点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受到强烈地吸引而牢固地结合在质点表面,形成一个紧密地吸附层-斯特恩层,(2) 在斯特恩层,非离子的电性中心将形成一假想面-斯特恩面。

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的变化趋势,即由质点表面的ϕ0直线下降至处的ϕs,ϕs称为斯特恩电势;(3) 其余的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溶液中,构成双电层的扩散层部分。

在扩散层中,电势由ϕs降至零。

因此斯特恩双电层由斯特恩层和扩散层构成;(4)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运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质点表面的反离子、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ζ电势。

热力学电势ϕ0是质点表面与液体内部的总的电位差,即固液两相之间双电层的总电势。

它与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总电势相似,为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在定温定压下,至于质点吸附的(或电离产生的)离子在溶液中活度有关,而与其它离子的存在与否无关。

斯特恩电势ϕs是斯特恩面与容液本体的电势差,其值与集中在斯特恩层里的正负离子的电荷总数有关,即与双电层的结构状态有关。

物理化学南大五版,十三章十四章重点简答题答案

物理化学南大五版,十三章十四章重点简答题答案

1.为什么气泡、小液滴、肥皂泡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的光滑并缩小,现象的本质?用同一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苯、水和Nacl溶液,所得滴数是否相同?答:①本质是: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液体表面都有自动缩成最小的趋势,使之表面能降低以达到稳定状态,而球形是相同体积的物体具有表面积最小的一种形式,所以气泡、小液滴、肥皂泡等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的光滑并缩小也是同理。

②滴数不相同,因为他们各自的表面张力不同。

2.解释现象的基本原理:①人工降雨②有机蒸馏中加沸石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的毛细凝聚④过饱和溶液、过饱和蒸汽、过冷液体等过饱和现象⑤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⑥喷洒农药时为何常常要在药液中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答:这些都可以用Kelvin公式解释,①②④⑤是新相刚行面时的体积小,曲率半径小,对与之平衡的旧相有更加苛刻的条件要求。

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被吸附的气体的液相对毛细管是润湿的,其曲率半径小于零,当气体的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时,就可以发生凝聚。

⑥喷洒农药时,在农药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在叶面上铺展。

3.为什么小晶粒的熔点比大块的固体的熔点略低,而溶解度却比大晶粒大?答:晶粒越细小,比表面积就越大,表面效应就越明显。

所以。

4.若用CaCO3进行热分解,问细粒CaCO3的分解压p1与大块CaCO3的分解压p2相比,两者大小如何?为什么?答:细粒CaCO3的分解压p1更大,因为△rGmθ=—RTlnKpθ,而CaCO3的分解压p1正比于Kpθ。

又△rGmθ=△fGmθ(CaO)+△fGmθ(CO2)—△fGmθ(CaCO3).热力学数据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对大颗粒而言的,而细小CaCO3的粒子有较大的表面能,从而△rGm θ使减小,pθ变大,所以细粒CaCO3的分解压更大。

5、试说明同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为何在不同的压力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级数?请在符合Langmuir吸附假设的前提下,从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吸附性,解释下列实验事实:①NH3(g)在金属钨表面的分解呈零级数反应的特点;②N2O(g)在金表面的分解是一级反应;③H原子在金表面的复合是二级反应;④NH3(g)在金属钼的分解速率由于N2(g)的吸附而显著降低,但尽管表面被N2(g)所饱和,但速率不为零。

物理化学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V
1 V 1 (nRT / p) 1 nR 1 V T 1 V T p V T p V p V T
T
1 V 1 (nRT / p) 1 nRT 1 V 2 p 1 V p T V p V p T V p
第七章 电化学
余训爽
1-8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 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 二者均克视为理 想气体。 H2 p 3dm T
3
N2 p
n n1,i n2,i 2 piV /( RTi )
第 1 页 共 128 页创建时间:
第七章 电化学
余训爽
终态(f)时
n n1, f n2, f
pf V V R T1, f T2, f
pfV R
T2, f T1, f T T 1, f 2, f
1-6 0℃时氯甲烷(CH3Cl)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试作ρ/p—p 图,用外推 法求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P/kPa ρ/(g·dm )
-3
101.325 2.3074
67.550 1.5263 67.550 0.02260
50.663 1.1401 50.663 0.02250
33.775 0.75713 33.775 0.02242
25.331 0.56660 25.331 0.02237
解:将数据处理如下: P/kPa 101.325 -3 (ρ/p)/ (g· dm · kPa) 0.02277 作(ρ/p)对 p 图
0.0229 0.0228 0.0227 0.0226 0.0225 0.0224 0.0223 0.0222 0 20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