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课堂的基本原理

[摘要]生态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趋势,课堂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课堂的支撑理论,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有所裨益。本文初步探讨了生态原理及其课堂意义以及对课堂教育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整体性原理开放性原理平衡性原理发展性原理

生态课堂的基本原理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融入学校教育之中,以充分发挥师生生命价值为宗旨,以提高师生生命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育的基本观点。

1、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是一个关联的系统,由许多成分组成,各成分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会引起其他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类个体存在是整体性存在,人的生命、人的活动具有整体性。学生整性既包括身心的完整与和谐,也包括精神世界内的完整与和谐。生态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以师生多层次、多维度、完整个体投入学习的。促进人生命的整体成长,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的各组成部分都有自身的结构和重要的功能,各要素的性质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整体

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叠加,整体的各要素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性质、功能和规律。生态课堂中师生、生生思想相互碰撞、出现新的灵感,形成新的智慧;活动中彼此支持、协调配合,形成集体力量,能克服个体难于解决的问题和不易战胜的困难,获得新的成效。

3、开放性原理:系统是开放的,总是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系统内不停地有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换。开放性要求我们重视并利用好外部条件,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充足能源和物质保障;我们还应有开放的思维,把研究对象放到周围环境之中,放到与其它因素的联系中思考。生态课堂要求教师终身学习,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吸收校内、校际同行的经验;教学要明确学科原理与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化、个性化、社会化。

4、自组织原理:系统组织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每一层次都有其组成部分,而且又是组成较高层次的实体。班级建设以及活动开展要从大局出发、小处着眼,既要注意创新,又要注意个体的特质与整体的关系。

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生命健全成长是典型的自组织现象,处处表现出有机体的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生态课堂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稳定的复杂系统,在内部机制的驱动下,系统自行从简单向复杂、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方向发展。

5、生态位规律:“教育生态位”是指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个体、群体乃至学校教育的基本状态、趋向及其发展水平,也包括与其他个体、群体、学校的关系和差异。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教育生态主体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有着共生与竞争的关系。在同一生态位中的竞争体现出主动进取、鼓舞斗志、激励向上之作用,但竞争、排斥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在时间空间上占有的地位是可以调节和改变的,生态课堂在于准确的“生态定位”,促进学生积极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6、教育生态的演替与演化:教育生态的演替主要反映在层次演潜和教育效益演替上,其实质是知识、信息的积累并产生质变。层次上,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有主体条件和学力,也有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人工选择产生演替;效益上,主要是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演替,一般呈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

教育结构演化的根本动力来自系统内部,决策正确可以推进系统的演化,反之决策失误将导致系统失调、下降。由于物质的改善、能量的注入、知识的积累、品德的提升、能力的增强、信息的丰盛,演化总体在不断上升。

生态课堂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育机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不断改进,调动起学校教育内部的积极要素,运用群体动力学来推进群体及个人的发展。

7、课堂生态平衡:课堂的生态平衡体现为课堂各因素之间通过

能量流动、物质供给、信息传递,相互作用、协调统一、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控制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控制的过程,该过程不平衡,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益,重视反馈调节对课堂内部机制稳态的重要作用。

平衡理论是生态课堂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不平衡,就会影响和谐稳定,就不可能持继发展。生态课堂的稳定状态主要是课堂三维目标的平衡,课堂结构的平衡,课堂功能的平衡,物质、能量与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生态课堂平衡是动态的、开放的、整体的、相对的平衡,动态是生命活动的体现,平衡是生命系统的协调。只有保持动态平衡,开发者、被开发者、管理者三大功能团才能发挥优势,生命才能走向有序,师生才能得以发展。

生态课堂中:人文情境强调审美和情感,科学情境强调理智与逻辑,两种情境统一是课堂生态平衡的首要因素;既有人际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又有独立的思索、理性的思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在人文的阳光中探索科学,在科学的探究中享受人文关怀;课堂各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教师与学生和谐共进,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人与环境相互应答,课堂教学在生态平衡中不断发展。

8、协同进化原理:生物的进化过程是在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包括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一个物种的进化也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的生物,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反

过来引起相关生物的进一步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多个物种常常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多元共生”是自然生态的特征,也是人类最文明、最具现代意识的合作关系和生活方式。

生态课堂中,多元、异质的学习主体,民主、平等的学习生活,在互动中相互关联,建构各自的意义。但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倾向,信息的流动、观念的交锋影响着共同体的每一个人。自己的思想方法的表述影响着他人,别人的理解、思路、解决问题的方式又影响着自己。热烈探求知识的氛围、生态性的心理张力场把个人卷入其中,认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提高。

9、可持续发展理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护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具有对干扰、胁迫的恢复力,维持其相对稳定,保持它们的复杂性、开放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高效原理,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产;和谐原理,即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睦共生,协同进化;自我调节原理,即稳态与演替着眼于内部各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完善和持续性,而非外部的控制或结构的单纯增长。

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引领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让青少年建立起顺乎自然、敬畏生命、遵循自然规律等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