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 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迁移PPT课件
.
31
• 该理论是安德森“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ACT) 的发展。
• 基本思想:前后两项技能学习间发生迁移的原因, 是两项技能的产生式有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 越大。
• 与共同要素说的关系。
.
32
3.2.2 迁移的分类
• ACT理论按知识的不同类型对迁移的种类进行重 新划分。
ACT理论的迁移分类
将军解决的方法是将军队分为许多小分队各走一条路, 最后在要塞同时会师。
.
13
• (三)、学习迁移的简单测量
表4—l 迁移测验设计的简单模式
实验组 控制组
教学课题A X O
测验课题B X X
表中X表示进行过学习或测验活动。O表示未进
行过学习或测验活动。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分组时
必须满足等组化的要求。如果两组均测验课题B
.
39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 根据同化理论,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 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决定新的学 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 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 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兼顾学科自身的性质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
3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是指已经获得的 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简言之,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既可以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可 以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 可以是消极的。
定义
高度联系过的技能自动 有意识地运用抽象知识到新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策略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这个知识点在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主要以举例子的形式出题,考查学生对于学习策略的理解情况。
因此,掌握学习策略的概念以及区别三种主要的学习策略是得分的关键。
根据迈克卡等人提出的三分法分类,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1)复述策略:是为了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组织的策略,包括: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划线等。
(2)精细加工策略:是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3)组织策略:是为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组织策略的基本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将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起。
组织策略的实质是发现所要记忆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从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组织策略的方法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和模式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和双向图)等。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护生学会元认知策略,将有助于高效地安排和调节好自身的学习过程。
(1)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控策略: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进行评价,以促进策略的改进。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知觉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在影响知觉的诸多因素中,知识背景是最为重 要的。例如,在一堂化学课上,一位老师在黑 板上写下了一个化学方程式: CaCo3 + CO2 + H2O → Ca +2HCO3 在教学中,要检查学生的知觉是否正确,有一 种有效方法是向学生提问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总结——4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学反思
总结
• 元认知 •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受自我意识发 展的制约,可区分出三个成分,即元认知 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三者密 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结合, 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元认知的发展受到 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个体自身(内 部)和训练(外部)两方面。而培养元认 知,可以从自我意识、元认知成分和学习 阶段等三方面着手进行。
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目标
提取
• 信息丢失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其它信息 教学设疑 干扰的缘故。例如,在学校情景中,学生在英 语课上学习名词的所有格时,先知道“单数名 词的所有格表达形式是在该名词后加’s”和 第一节 “大部分复数名词的表达式是在其单数的形式 第二节 后 加 ’ s” 这 两 个 规 则 , 如 “ student’s” 和 第三节 第四节 “students’”,但有些名词的复数形式不是这样 如“women”,“children”,这些复数名词所有 格表达式和单数名词的表达式是一样的,如 教学反思 “women’s”。信息受到干扰而不被提取,其深 层次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有效编码。为解决干扰 导致遗忘这一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有复习和比 总结 较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 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主动的
学习者积极探索、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 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是合作的
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 讨论、合作,共同建构知 识,促进彼此的理解和成 长。
学习是情境化的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应置于 具体的情境中,以增强学 习的意义和实用性。
在课程设计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 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在评价方式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全 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03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比较与融合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02
人本主义重视学习的自由和自主 性,认为学习是自由选择和自我 实现的过程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互补性
01
02
03
04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在理论上 各有侧重,但它们在实践上具
有很强的互补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 互动性,可以帮助学习者在集
体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的自我实现 和自我成长,可以帮助学习者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异同点
• 都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情感因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异同点
不同点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认为知识 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认为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认为学习是问题解决和意义建 构的过程
合作与自我实现的结合
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让 学生在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计划阶段、回顾阶段。
(二)计算机程序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计算机不仅能给学
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能对学
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
分析和及时反馈。
(三)示范法
1.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策略
2.指导学生通过出声思维来练习元认知策略
(四)直接讲授法
1.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界定
(一)元认知结构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展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
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的认知、对二
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
有关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
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节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和提取。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息,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兴趣 2.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3.引导学习者有意记忆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清楚分开,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并正确使用它们;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教育心理学(7-9章)2
产生原因:知识和方法的障碍;思维障碍;情绪 和身体上的障碍。 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第三节 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第一阶段;分 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最后阶段 2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续)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一)智力活动的阶段划分
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以词的声音表象、动作表象而进行智力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阶段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
一、知识 1、知识的心理实质: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间 接传递 2、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 3、知识的本源和作用 二、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续)
三、知识掌握的过程 (一)知识的理解 1、理解: 逐步认识联系、关系, 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思维活动 2、理解的种类:对语言的理解; 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续)
(三)知识的应用 1、定义:把知识用于解决作业或实际生活中的课题。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加深知 识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 解答口头或书面作业题;解决实际操作的课题 3、学生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审题(分析课题)再现知识 课题类化 做解题 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第一节 学习动机(续)
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 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一、 学习策略及其结构(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
(二) 学习策略的结构1. 丹瑟洛的分类:主策略系统(也称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系统(也称支持策略)。
2. 奥克斯福德的分类:元认知策略: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情感策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的策略;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的策略;记忆与认知策略,用来增强记忆与思考能力的策略;补偿性策略,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识上的不足的策略。
3.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二、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一) 注意策略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的注意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吸引注意:①告知目标②实用标示重点的线索(如划出重点内容)③增加材料的情绪性④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
(二) 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有以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②首字联词法③限定词法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⑥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⑦联系实际生活⑧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它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①排除干扰②抑制和促进③首位和近位效应④及时复习⑤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⑥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⑦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⑧过度学习⑨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心理学: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和应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被广泛认可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
1. 分散式复习分散式复习是指将学习内容分成多个独立的部分,并在一段时间内逐渐重复回顾这些部分。
相比于集中式复习(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分散式复习能够帮助记忆更加牢固,并提高长期记忆效果。
2. 主动参与与互动主动参与与互动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讨论,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深层次的理解和知识内化,激发思维活跃度,并提高个体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创造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是指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在课堂和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4.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学习策略。
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改进空间,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并持续提高的动力。
5.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个体对于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具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管理时间等能力。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由此获得对学习内容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结论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下,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需知识。
通过分散式复习、主动参与与互动、创造性问题解决、形成性评价以及自主学习等策略的运用,学生会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并发展出更全面的学习能力。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这些策略的使用,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更高效的学习过程和积极的学习成果。
(字数:291 个中文字)。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 (一) 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
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象和目 标期望。目标意象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自 己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反应和动作型式,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表象,即明确解决问 题的目标模式。而目标期望则是对自己 的作业水平的估价,即明确自己能做得 如何。这两种期望都起着学习定向作用。
果将心、身二者的练习相结合,其效果 更佳。决定心理练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学 习者要对练习的任务熟悉。从未进行过 身体练习的动作,不可能做心理练习, 若练习也只能是错误的练习。另外,心 理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产生 厌烦情绪,使作业水平下降。 心理练习的效果也决定于任务的性质。 若任务中认知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反应 主要是依靠肌肉的线索,则心理练习作 用甚微。
部程序控制 (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 平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一、关于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像其他领域的学习一样,心理学家对动作
技能的学习也提出了多种解释。在众多的 解释中,可分为强调行为的、强调认知的 和强调生态的三种基本不同的观点。
(一)习惯论
习惯论认为,一种运动成分所产生的反
学习心理学家目前主要采用保持测验和迁
移测验来测量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保 持测验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测量表现,迁移 测验则是在变化条件下测量表现。之所以 采用这两种测验,是因为在动作技能的学 习中,有两种导致表现发生变化的因素: 一是导致学习的表现特征发生相对持久变 化的因素,二是导致表现发生暂时变化的 因素。由于训练期间(习得阶段)观察到 的表现的任何变化,可以是暂时的变化, 也可以是更持久的变化,因而有必要包括 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
(二)指导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07-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理科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师所预期的结果,差 异表现在: (1)原有认知结构内容上的差异; a. 学生在学习前已经从不同途径获得了与教 师头脑中和教科书中的观念完全不同的观念; b. 有些学生依然存在着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 日常概念; c. 有些概念虽然通过教学有所改变,但并未 全部改变。 (2)认知策略息加 工理论
奥苏 贝尔
皮亚杰
维果斯基
建构 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以客观哲学传统 为基础的,即把知 识和意义看成存在 于个体之外的东西, 完全由客观事物本 身决定,而学习就 是要把外在客观的 内容转移到学习者 身上。
认知派的信息加工论 改变了行为主义不谈 内部过程的做法,把 研究中心放在认知活 动的信息流程上,看 到了人对信息的主动 选择、编码、储存, 但认为信息或知识是 实现以某种“先在” 的形式存在的,个体 首先接受他们才能对 其进行加工。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 心理学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不是一个学习理论,而是众多理 论观点的统称。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 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 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 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 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 动。
3.教学观
教学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 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活动,以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化和 改造。
①不能无视背景经验,而要以其为基础和起 点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②应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参与下 内化相关知识。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个人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 意义建构过程。
第七章学习策略
第七章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特点是什么?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必需的。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等组成。
4.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且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学习策略的类别有哪些?学习策略的类型,代表性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丹瑟路的分类;迈克卡尔的分类。
丹瑟路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丹瑟路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两类。
基本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
支持策略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
迈克卡尔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迈克卡尔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区别:一般认为,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
学习方法比较直接、具体、单一,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学习策略比学习方法高一层次,是与元认知相联系的,这的功能在于调控整个学习过程及具体学习方法的选用。
从理论上就,学习方法属于“战术”的范畴,而学习策略是属于“战略”的范畴。
认知策略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纳提出来的。
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在信息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复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复述策略有哪些?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3.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4.画线技术画线有两种具体的方式:一是边看书边画线;一种是看完一部分后再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画线。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策略分析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策略分析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学习过程、学习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提升学习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技巧,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学习策略的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优化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可以大致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认知策略侧重于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理解和记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总结、分类和构建思维导图等方法来促进信息的加工。
元认知策略则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控,包括计划、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
元认知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而资源管理策略则是指学习者如何管理和利用外部资源,如时间、环境、社交网络等,以支持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使用学习策略时,个体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习者的背景、能力、动机和情绪状态都会影响他们选择和实施学习策略的方式。
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有效学习策略,例如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监控。
而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依赖他人的倾向,从而限制了其学习策略的多样性。
此外,内外部动机的差异也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
内在动机高的学习者通常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学习过程,而外在动机驱动的学生可能更多地关注短期回报,导致策略的使用局限。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环境的设计同样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与效果。
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鼓励学生使用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支持性强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而激发他们采用更具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学习策略。
相反,压力过大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退缩,使用的策略也变得机械化和单一。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指导和支持学生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完形 - 顿悟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 受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等概念。
能运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认知观并形成用科学观念指导教学的意识与 习惯。
资料链接
①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 . 教育心理学[M].3 版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16.(有改动)
第三节 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 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 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 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完形 - 顿悟学习 理论。布鲁纳后来用明确清晰的“认知结构 ”取代了抽象、含糊的“完形”这一概念, 形成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 反应的联结, 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部世 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 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原因。
过了一会儿,它很快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然后
爬上箱子,取到了香蕉。有时,一个箱子不够, 猩用其中任何一根竹棍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它还能把几个箱子叠起来,站在上面获取香蕉。 它停了一会儿,突然将两根竹棍像钓鱼竿一样接
起来,够着了香蕉,并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知识要点1.学习的定义和过程: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或经验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能力和态度。
学习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操作等环节。
2.记忆的定义和类型:记忆是根据个体的经验和知识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记忆按照时间分为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按内容分为语义记忆、事实记忆和程序记忆。
3.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容量有限。
通过重复暗示、编码等方式可以延长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
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加工和操作的能力。
它包括对信息的分析、整合和转化等过程。
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对工作记忆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
5.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持久存储信息的能力,容量较大。
记忆的巩固和存储受到情境和情绪的影响,需要通过重复和归类等方式来加深记忆的印象。
6.记忆的遗忘和提取:遗忘是指信息无法从记忆中检索出来的现象,遗忘的原因有干扰、丢失和干涩等。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获取特定信息的过程。
7.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有效的学习和记忆过程包括注意、编码、加工和提取等步骤。
注意能力和学习策略对于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8.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因素:学习和记忆受到个体的注意力、情绪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对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9.学习困难与记忆衰退:学习困难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扰,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
记忆衰退是指个体在记忆能力方面的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衰退现象比较常见。
10.学习与记忆的训练策略:为了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个体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训练策略,如分步训练、反复训练和多模式呈现等。
学习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
二、元认知的成分
迈克卡(Mckeachie, 1990)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 计划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根据特定目标, 在活动之前预计 结果、选择策略 并预估其有效性。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为了保持信息而 对信息进行反复 重复的过程。
精细加工策略
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与 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 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 息合理化的过程。
组织策略
对信息进行归类 整理的过程。
任务:每个小组讲授一个策略 流程: 1.每组按照小组编号分到一个策略; 2.组员上台拍下已有参考PPT素材; 3.通过小组成员协作的方式商讨如何讲授(10分钟); 4. 选取一个代表上台讲解(跟之前不同的人选); 5. 小组讲解完,其他小组给分并点评。
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第二节
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精细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
优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认知技能 在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获得,存储,提取,运用等采用 的各种方法和技术(认知过程)。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 等构成。 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能通过训练得到提 高。
知识窗
高效学习的9种方法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迈克卡(Mckeachie, 1990)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概述1、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3、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典型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1、定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常用的几种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与批注。
(二)精细加工策略1、定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组织策略1、定义: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常用策略:(1)列提纲; (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一)概念: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包括对人人作为学习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2)元认知控制(何时、如何做什么):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2、常用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命 题 进 入 命 题 网 络
智慧技能:应用习得 的概念规则, 对外办事
通过变式练习,命 题转化为产生式系 统
认知策略:应用习得 的概念规则, 对内调控
一、知识观
(一)传统知识观
•
知识是事物属性与关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 的主观映象,主要以表象、观念、概念、规则 等心理形式存在着。
第二节 一般策略与培养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一、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下画线
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
笔记、类比等 组织策略:组块、要点、提纲、知识图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首先,复述要及时(趁热打铁)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规—例法)
六、影响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条件
(一)认知结构的特征 (二)认知策略 (三)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 (四)变式与比较 (五)正例与反例 (六)知识的系统化
(一)认知结构的特征
在下位学习中新的概念的学习以认知结构 中的已有的上位概念为条件;掌握规则以 规则所包含的概念为条件;新的规则学习 以原有规则的掌握为条件。
1. 错误概念
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与当前科学
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概念。
2. 概念转变
概念转变(conception change)指个体 原有的概念由于受到与其不一致的新经 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转变 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
3. 概念转变的过程及条件
波斯纳(Posner)提出概念转变模型,认为 概念要发生转变,应满足四个条件:
赠予
关 系 时间
主体
曾 凯迪拉克车 2
尼克松
1
接 受 者
客体
勃列日涅夫
主 体 时间 关系
曾
关 系
3
客 体
漂亮的
领袖
苏联
佐证:按层级组织起来的记忆信息网络
结果:判断句子真伪的反应时是概念在记忆层次中的距离的函数。
3、图式(Schema)
图式是对范畴中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 种形式,是对一般的真实性而非特例的真实 性所作的编码。
四、中小学生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过程
(1)儿童学习策略的早期,大致在学前期,这时幼儿还不 能掌握学习策略; (2)过渡期,大致在小学时期,这时小学生初步掌握了一 些学习策略,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充分提高 学习成绩;这一时期,如果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他们也 能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学习策略的后期,相当于初中、高中时期,部分中学 生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可以不按教师的指导,能够自觉地 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能根据学 习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五)正例与反例
正例(肯定例证):一切包含概念本质特征 的事物叫概念的正例。 反例(否定例证):一切不包含概念本质特
征的事物叫概念的反例。
正例的变式有利于概括,反例有利于分化。
(六)知识的系统化
沟通知识各部分乃至各学科知识的关 系,融会贯通,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认 识中的矛盾与混淆之处,提高已有知识 的领会水平;另一方面系统化了的知识 又是今后领会新知识的强有力的工具。
智慧技能的学习
一、加涅与安德森对智慧技能划分的比较
二、辨别技能的学习(模式识别)
三、概念学习与规则学习的性质
四、概念的学习 五、规则的学习 六、影响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条件
一、加涅与安德森对智慧技能划分的比较
加涅的分类 辨别 智 慧 技 能 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安德森 的分类 模式识别
智 慧 技 能
操作步骤
2.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 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例:“尼克松曾将一辆漂亮的凯迪拉克车赠 予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 这一句子包含三个命题: (1)尼克松赠予勃列日涅夫一辆凯迪拉克车 ; (2)这辆凯迪拉克车是漂亮的; (3)勃列日涅夫曾是苏联的领袖。
表征这一句子的命题网络可以是:
(一)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
(二)对知识保持和遗忘过程的解释
有意义遗忘的机制,是遗忘性同化,或“擦迹 同化说”。 设A为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a为新知识。可以 表达为:
A a A'a ' A' a ' A' a '
获得 保持 遗忘
一、程序性知识与技能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
编码的“条件—行动” 规则(condition-action
规则,简称C-A规则)。
2.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当 一个产生式的活动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运行创造了 所需的条件时,就组合成产生式系统。 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B' C'
A(A')
B
C
产生式系统示例
P1
如果
则
目标是要证明 △ABC ≌ △A'B'C' 但不知道那些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建立子目标以寻找哪些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目标是要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已知AB= A'B' AC=A'C' 不知道BAC与 B'A'C'是否相等 不知道BC是否等于B'C' 建立子目标寻找BAC是否等于 B'A'C',或BC是否等于B'C' 目标是要寻找BAC是否等于B‘A’C‘,或BC是否等于B'C' BAC与B'A'C'是对顶角
房子的图式表征如下 (安德森):
上位集合:建筑物 组成部分:房间
材料:木头、砖头、石头
功能:供人居住 形状:直线形或三角形
面积:10-1000平方米
(三)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 征的。
1、产生式(Production)
产生式是一种以“如果/则”(if/then)形式
李白是唐代诗人。
•
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网络形式或图式的形 式表征的。
(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 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 怎么办”的知识。
如果 目标是要整顿课堂秩序 有哪位学生再在课堂上捣乱 则 我就批评他(她)
(二)广义知识观
•
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广义知识包括陈述性 知识、程序性知识(后者也可分为对外办事的 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策略性知识)。
二、知识的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 ,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 “是什 么”、“为什么”的知识。
(1)对已有概念产生不满 (2)新概念必须是可理解的(intelligible) (3)新概念必须是合理的(plausible)
(4)新概念必须是有效的(fruitful)
4. 概念转变的促进
促进错误概念转变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洞察学生原有观念 (2)引发认知冲突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例—规法)
(一)概念及其分类
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茨基) 2.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赫尔斯 S. H. Hulse) 3.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D. P. Ausubel)
4.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
(二)概念的诸方面
1.概念的名称 2.概念的定义
3.概念的例子
4.概念的属性
(三)概念的认知功能
使人们可以对复杂的现实世界作简单 化的、概括的或分类的反应。由于概念使 环境简化和标准化,因而促进了接受学习 、解决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交流。
第七章 学习策略
广义知识观对学习阶段的划分
广义的知识的学习可分为新知识习得阶 段、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的迁 移与应用阶段。
1. 新知识习得阶段
2. 知识巩固与转化阶段
3. 知识迁移与应用阶段
。
通过复述和精加工, 命题网络重建和改 组 陈述性知识被提 取,回答“是什 么”的问题
注 意 与 预 期
二、辨别技能的学习(模式识别)
(一)模式识别过程 (二)模式形成过程 (三)模式内部存储假设
(一)模式识别过程
分析
比较
决策
(二)模式形成过程
模式是有若干元素集合在一起形成 的结构。模式的形成包括概括与分 化两个过程。这与概念形成过程相
同。
(三)模式内部存储假设
1、模板(template)假说 2、原型 (prototype)假说
(四)概念学习的过程
1. 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类
事物的共同特征。
2. 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
关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
一般特征,学习者由此获得概念的过程。
(五)概念的转变
1.错误概念
2.概念转变 3.概念转变的过程及条件
4.概念转变的促进
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的能力),故智慧技能可分为
模式识别与操作步骤两类。
加涅将智慧技能定义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顺利办
事的能力。包括: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一)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
智慧技能
功能 是否可 意识可调 控 对外办事 自动化的,有时
认知策略
对内调控 是一种高级的
也可在意识的控制 认知活动,是可以 下进行的。 意识的和可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