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组织

合集下载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语言生动流畅,合理选用教法。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由此看来,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课堂教学语言在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对教学产生美的情感体验。

主动调控课堂教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

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讲解法、启发法、谈话法、比较法、观察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不断点燃智慧的火花,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创造一个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

用精彩的导语激励学生,作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激励学生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着特殊的作用。

课堂教学怎样开头,自无定论,应视讲授内容而定,都应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开头要适合本课的基本格调,要与内容协调一致,相辅相成。

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

遇乱不惊,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当突发事件出现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正确处理。

一要注意遇乱不惊,冷静处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平息“突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转入正轨;二要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

如果是教师说错了话或说漏了什么,可待机补上。

教师只有实事求是,心胸坦诚,或从错误中引出教训,或设法巧妙更正,才能将事故“化为故事”,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

课堂组织与管理

课堂组织与管理

用——赋予课堂以魅力
1.“用”的源泉 2.“用”的根本
3.“用”的灵魂
1. “用”的源泉——现实生活
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 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新 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学时,应 全方位地体现数学课程的时代精神,尽量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设计富有情趣的带有探索性和应用性 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 有广泛的应用 。
二、课堂组织教学的类型
(二)指导性组织
2、课堂讨论的教学组织

小组讨论,这种模式一般是前后桌四人一小组或同桌两人之 间进行讨论,对这种形式的讨论,教师一定要到每组巡视, 听取他们的发言,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另外这种形式的讨论 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讨论完毕。 这样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主要问题止,不浪费时间。
案例10
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 计算粉刷这间教室,粉刷面积大约是多少? 再如有两盒每盒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25 厘米礼品,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把两盒 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 更节省包装纸?这样,让学生应用所学知 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即加强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又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数学的价值。
二、课堂组织教学的类型
(二)指导性组织
1、对观察、阅读、练习的指导性组织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练习的题目应逐 道或分题组安排,不要把练习的题目一次全拿出来。在练习 过程中,可指定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算,教师要巡回指导, 要特别注意对差生的启示和指导,对优生提出思考题,使他 们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2:
魔术作为课的引入学生观察认真,注意力集中 到了老师这里有了想学习的冲动。你们能猜一猜 老师是怎样做的吗?而引出推理。

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通用15篇)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篇1一、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师生都要遵守课堂的记录,自居维护课堂的秩序,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而徐促进师生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则依靠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后动顺利进行而正常进行的保证。

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影响着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青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育情境。

而“课堂教学气氛”是其中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这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影响并调节者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与情绪,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师生双方满足需要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做好良好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就会使学生目标明确,并能在良好秩序的课堂里学习和活动,从而体现群体生活的愉悦,增强个人安全感。

提高学习的效果,学有所成就会对教师表现出有好,信赖和感激,使师生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课堂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师良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的促成。

四、理解和评价学习目标。

多尹尔说过:“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决于我们多大程度上希望他们完成这些任务,以及学生对当时学习目的的理解程度。

因此重要的是突出教学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把参与本身当成了最终目的。

”不幸的是,许多学生并不真正理解他们为什么参与一项学习活动。

他们学习是为了高分,宽慰他们的父母或教师,或避免惩罚。

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做作业,而且各种成绩水平的学生中几乎没有几个人真正明了为什么做这些作业。

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乎的是完成作业的这件事,而且常常是敷衍了事,甚至是抄袭。

课堂组织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简介课堂组织策略是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一个良好的课堂组织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主要策略1. 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以便学生知道他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教师可以将目标写在黑板上或以其他方式与学生分享。

2. 创造活跃的研究环境一个积极和活跃的研究环境对学生的研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造这种环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利用小组合作研究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使用多媒体和其他视觉辅助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课堂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4. 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手段评估是提供反馈和促进学生研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手段来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课堂练、小组项目、个人报告等。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有效的课堂组织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结论通过使用适当的课堂组织策略,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这些策略包括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创造活跃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手段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策略,并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课堂教学的组织

课堂教学的组织

专题导语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协调、调控、整合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行的行为方式。

一节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入(Pre-task preparation section)主要是热身活动,复习旧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首先以热身活动“Warming-up”的形式营造一种英语氛围,让学生身心都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

教师可与学生实行自由谈话或表演儿歌、歌曲,或谈论近期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使用所学过的语言做事,说话。

热身活动后,教师可采用多种巧妙的方式导入本课话题,如师生问答、表现图片、猜猜谜语、讲讲故事、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并了解本课主题。

第二部分:表现和练习(While-task procedure section)在此阶段,教师设计数个微型任务,处理教学难点或重点,处理重点词汇、主题句型,为学生完成任务做铺垫。

首先,教师在语境中引出新的语言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然后表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机械操练,让学生由“知道”到“理解”,记忆核心内容,接着设计意义操练活动,让学生初步灵活使用所学语言。

在任务中阶段,教师将各活动连接成一条任务链,任务链环环相扣,保证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各迷你任务,在此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将结合具体的课例,具体分析教学组织中的操练活动、学生思维活动、辅助教具、教师的无声语言、新旧知识整合、表演、歌曲和如何对本部分的内容实行回顾。

第三部分:使用(Post-task activity section)主要是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句法等新知识经过内化后,予以灵活使用,展示任务成果。

这个阶段,首先,教师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让学生明确要用语言去做什么事情。

然后,一般以个人、小组或小组代表的形式展示任务的成果。

最后,能够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评价。

如何课堂组织教学

如何课堂组织教学

如何课堂组织教学课堂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教学,教师必须注重每一个学生,使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喜悦的心境中全心身地投入学习。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理解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理解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

另外,还要注意掌握多种导课的技巧,能够由已知引出未知,如从复习检查旧课中引出这堂课要讲的未知,或者根据学生作业中错误多的反馈信息,给予直接的更正与解答,在此基础上引出未知或者新的教学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此外也能够设疑引出,依据授课的内容及其课后的问题练习设置悬念,以任务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与要求。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的,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恰当的使用目光为教学服务。

如果在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

教师亲切的目光一定能够使学生情绪安定,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

表情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的表情是学生关心的目标。

他们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自己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表情要自然,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一致。

使学生看到老师表里如一的坦诚自然的形象;要充满自信,使学生得以健康向上的精神;要温和,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行为的有力动机。

学生不可能在每节课内对某一事物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如一段故事,一个小实验,一个小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振奋精神,产生良好的心境,提升学习效率。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明确课程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明确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并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课程的目标和学习重点。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合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布置整洁的教室: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干净是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第一步。

教室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桌椅摆放整齐,黑板和投影仪等教学工具应该保持良好的状态。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需求和思想。

与学生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技术支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为了学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分阶段教学: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组织与管理》课件

《课堂组织与管理》课件

处理冲突的技巧
教授学生处理冲突的技巧,如沟通、 妥协、调解等,以便学生在遇到问题 时能够妥善处理。
03
课堂组织技巧
分组教学和合作学习的策略
分组教学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可以 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 习效果。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 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有效利用教学时间
持续学习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的挑 战和要求。
反思与改进
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堂管理 方法,发现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以 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传统教学方法
如讲授、演示、讨论等。
现代教学方法
如翻转课堂、在线学习、混合式教学等。
技术支持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04
教师领导力和课堂管理
教师领导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师领导力
指教师在课堂环境中,通过自身影响力、引导和激励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能 力。
重要性
教师领导力对课堂管理、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提升 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策略
预防策略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明确的课堂规 则,预防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正面强化策略
采用表扬和奖励等正面手段,强化学生的 良好行为,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干预策略
在行为问题发生时,教师需要及时干预, 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沟通、引导、纠正等。
家校合作策略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引 导学生的行为发展。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确保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避免浪费时间。

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有哪些?比如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自学、分组探究、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知识问答……观看电视教学篇, 个人展示, 模仿表演, 角色互换表演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讲授法(分讲述、讲解、讲演)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要求:(1)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问答法,分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要求:(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善于提问(3)善于启发诱导(4)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整节讨论、几分钟讨论、全班性讨论、小组讨论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

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

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3)加强辅导(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求:(1)事先做好参观准备工作(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做好参观总结工作(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课堂组织教学

课堂组织教学

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声音控制法:二、表情控制法:三、停顿吸引法:四、目光注视法:五、情感暗示法:六、姓名举例法:七、短暂休息法:八、手势示意法:九、媒体变换法:十、活动变换法:十一、设疑吸引法:十二、竞赛刺激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一、问题提出:情境创设铺的好,关键问题抓的牢!情境教学搞的妙,学习兴趣肯定高!(这里包含共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领者、伙伴的作用。

科学课的特性问题: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的指向性,要建立在一定根据、依据上,问题要求明确清楚;主要解决-----是怎样?为什么的问题。

)二、猜测:猜测不是瞎胡闹,空穴来风不可要!人人动脑和思考,不同意见敢发表!根据证据来推敲,注重理由讲实效!三、方案设计实验设计要技巧,变量控制仔细找!设计要素要记牢,严谨操作不能少!实验目的要明了,过程设计人人晓!实验设计是否妙,还需思考再思考!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创新能力是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伴、相辅、相长的。

观察、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契机。

当学生设计好的观察、实验准备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

因此,落实观察、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认真上好观察、实验课在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仔细地、有目的、有次序地看、由部分至全面地观察事物。

要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认真、细致做好每项实验的良好习惯,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吸收别人的正确意见、不固执,不马马虎虎。

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活动

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活动

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要想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巧妙实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的建议。

一、明确活动目标在组织课堂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要具体、清晰、可衡量。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某个数学概念,那么课堂活动的目标可以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运用该概念解决具体问题。

明确的活动目标能够为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方向,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二、选择合适的活动类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类型至关重要。

常见的课堂活动类型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竞赛游戏等。

小组讨论适用于需要学生共同探讨、交流观点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相关情境,增强情感共鸣。

实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选择活动类型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教学时间和资源等因素,确保活动类型与教学需求相匹配。

三、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是课堂活动的核心,要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启发性。

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英语单词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单词。

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给出一个较复杂的数学谜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讨论,启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活动内容要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突出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学校教学课堂组织设计方案(精选5篇)

学校教学课堂组织设计方案(精选5篇)

学校教学课堂组织设计方案(精选5篇)学校教学课堂组织设计方案篇1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反映植物间、动物间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和录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资料。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1、媒体展示:呈现生物关系的一组录像,请学生观察。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1)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启发: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等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各自的关系: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的画面中都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的画面则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斗争关系。

课堂组织技巧

课堂组织技巧

课堂组织技巧1. 提前准备在上课前,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课程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工具,确保课堂进行顺利。

老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

2.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上课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老师还可以适当地调侃一些幽默的笑话来放松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和热情。

3. 有效的管理学生在课堂中,老师需要有效地管理学生,让学生保持安静、专心听讲。

老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如表扬积极的学生、批评不听话的学生,并且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生纪律。

此外,老师可以通过适度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遵守纪律性。

4. 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在课堂组织中,老师需要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积极学习。

老师需要提前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流程和步骤,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5.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组织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6. 使用教学工具和资源在课堂组织中,老师应该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源,如PPT、多媒体课件、图书、实验仪器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通过适当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提供及时的反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测验、个别指导等方式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8.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组织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

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

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组织的好,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

就小而言,以下行之。

1、扫视法:踏着上课铃声,教师一走进教室,就要用欣慰的目光扫视全体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为整个课堂产生一种亲和力而奠定基础。

2、问候法。

上课时,师生相互问好很有必要。

一来体现文明,二来密切师生关系,其三的作用是告诉学生上课正式开始,应赶紧进入情景角色。

因此,师生的相互问候一定要郑重其事,情真意切,切勿敷衍了事,走形式主义。

3、停顿法。

上课时间一长,个别学生难免分神,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或想心事,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

此时,老师可故意停一停,顿一顿,暂不讲课,创设出一种“静”境,以静制动,将学生分散的精力拉回到课堂中来。

4、记录法。

课堂教学,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各种器官来接受新知。

让学生用脑想一想,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耳听一听,用手摆一摆,做一做,更重要的是写一写,记一记,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学生边听边记,边看边记,边读边记,使他们无闲暇之时,难生分神之意。

5、齐读法。

齐读可集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即使是“滥竽充数”的人,也得装模作样地鼓着“腮帮子”。

因此,当发现部分学生分心之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让学生齐读、齐答,让“出队”的学生猛然醒悟,跟上队伍。

通过“合唱”形式,可以达到集中精力,强化记忆之目的。

6、限时法。

一个备课充分的老师,往往都把整堂课的环节安排得十分紧凑,课堂40分钟,师生精力必须高度集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老师当组织好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限时几分钟,读完一遍书,写完多少字,背诵哪段文字,讨论好哪些问题等等,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一种“争分夺秒”的气氛。

7、暗示法。

教师讲课时,发现某个学生不守纪律,不专心听讲,但此时学生的行为还未影响到其他学生。

教师不要轻易高声提醒学生或点名批评学生,而应悄悄地、自然地、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学生,用手抚摸,或用身体接触或用眼神暗示学生:集中精力,用心学习。

课堂组织教学心得体会(3篇)

课堂组织教学心得体会(3篇)

课堂组织教学心得体会(3篇)课堂组织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篇)课堂组织教学心得体会篇1课堂组织教学,一直以来是大家共同在探讨的问题,其实老师们都知道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条件,任何一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

我就自己的一点体会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很难达到自律,主要是他律阶段,但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时时都想争得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

因此,我就应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运用表扬引导法,在满足个人表现欲的同时,刺激其他同学的表现欲,从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例如:课堂上一些学生在做一些小动作,听课不认真时,我没有大声去批评这些学生,而是迅速选出一名认真听讲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榜样,我说“看谁能超过他,谁能比他坐的更好”等等一些话语。

这样一来,受表扬的同学由于得到了满足会更好的充当榜样,而其他的同学也会为争得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样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孩子好动的问题。

而且我们不妨把批评变成表扬,把我们嘴里常说的“我看谁还在说话”变成“让老师看看谁最懂事,已经不再说话了”,把我们常说的“谁还没有坐好啊”变成“让老师看看谁坐的最端正,谁的背最直”,把我们常说的“谁连这个都不会做”变成“让老师看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做的又快又好”等等一些语言,应该会有奇效。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难免会犯些小错误。

当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被我发现,他会慌慌张张地停止动作,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必大声吵他而破环课堂,而可以用一个警告的眼神来提醒他,或者走到他旁边,轻声地敲敲桌子提醒他,让他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

当一个学生因为不小心将凳子或文具盒摔倒了地下,可能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了,我们不必为此恼羞成怒,而可以用一个手势示意他快点收拾好,或走到他身边拍一下他的肩膀,让他知道下次一定要小心。

课堂组织管理

课堂组织管理
总之,课堂组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 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不同的学生需求。通过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反馈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意识等多种 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组织管理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

2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 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等自我
管理能力
3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适应课堂学习环境,还 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 境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 环境是课堂组织管理的
必要条件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个 舒适、整洁、安全的学 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 其中安心学习、畅所欲
3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提高课堂组织管理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课堂组织管理策略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
以下是一些关于课堂组织管理的建 议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在学期开始时,制定并公布明确 的课堂规则,包括学生应该遵守 的纪律、行为规范以及奖惩制度
这些规则应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 接受,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管理 课堂的基础
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和学既统一又对立。

当教师的方法得体时,学生们就喜欢学、自觉学,教和学会达到和谐统一;当教师的方法简单乏味、无创新时,教和学就成了对立,学生们就会感到是教师强迫他们学,而他们本身又不爱学。

在教和学的关系中,学是主体,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只能占四分之一的地位。

很多教师都以为,好学生是自己教会的,学习后进的学生是天生的差,是脑子笨。

其实,只要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就能明白,不管我们怎么教,如果学生本人不动脑筋,不想学,那么他(她)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里的作用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

这就要求教师把重点放在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上。

组织教学活动就是指:在一节课的什么时间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是朗读还是游戏;活动是在座位上进行,还是离开座位到黑板前面进行;是多让好学生在课上发言,还是多给差生一些发言机会;是听说领先还是语法领先;是英汉互译式的上课,还是只讲英语,多给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等等。

营造英语课堂学习的语言氛围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语言氛围,是调动孩子积极性,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讲英语,使孩子能耳濡目染,渐渐地跟随教师自然地讲英语。

常用的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有:1、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产生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

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

2、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地讲话。

面对这种情况,讲话速度的变化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会重新集中起来。

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少音量也可以起到突出的作用。

我们常做的高低声游戏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

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涣散,趁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

这样即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3、在课堂教学中,单一、连续的教学操练之后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学效率很容易受到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

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放松片刻,之后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学媒体,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交互使用,这样,不但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而且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师语言组织准确、简练。

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

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

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

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知识到位方面: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SubjectInvolved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具体地说, 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知识”(teacher knowledge),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知识必须能体现教学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独特性,即能够说明教师知识在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中的独特规定性与不可替代性。

教师知识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而且,其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也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

教师的知识包括哪些内容,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18世纪以前,人们在传统上认为,教师所需要知道的就是他们所要传授的,也就是教师所教“学科(内容)”方面的知识。

从19世纪早期,人们认识到,教师不仅应当知道他们所要教授学科的知识,还应当懂得如何进行教学的“如何教”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除了学科(内容)知识外,教师还需要学习关于教学的知识。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教师知识的内涵不断拓展。

一般认为,教师知识除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以外,还包括课程知识、学习者知识、教学环境知识、自身知识和有关当代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等等,人们开始不断探索着较为完整的教师知识结构。

1986年,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在对当时美国的教师资格评审制度进行研究时提出了批评,认为教师学科知识中遗漏了一项重要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师资格评审制度中应当重新重视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他看来,学科教学知识包含在各学科中,是一种可教性的学科知识,它表现为如何以最佳方式呈现特定的主题——模拟、图解、举例、解释和示范等;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该主题前的情况和困难的了解,以及帮助纠正学生错误的策略等方面。

1987年,舒尔曼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知识的一个分析框架。

他把教师知识分为七大类,具体为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

他还明确地指出,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而且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

在舒尔曼看来,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通过它将学科专家和教师区别开来。

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概念被后继者不断发展和探讨。

主要从两种不同的路径进一步继承和探讨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其一是静态分析。

格罗斯曼、格迪斯和塔米尔等学者,围绕舒尔曼对学科教学知识所下的定义,拓展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应当包括:对学科知识呈现顺序的理解、教学表征和策略、对课程资源与评价的看法、对学生先前概念和其他影响学习因素的了解等。

其二是动态建构。

古德蒙兹多蒂尔、卡特、科克伦等一批学者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是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多种知识形成的,这些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学生知识、学校情境与文化知识等。

尽管后继者的研究路径不同,观点也有所分歧,但研究者们共同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并不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几种知识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合金”,其性质不同于融合前的任何一种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为“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知识”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学科教学知识”不是直接可传授的“静态知识”,也非可以独立于教师之外的“纯粹知识”,它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综合运用”之后,经由教师自身价值观做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的结果。

这一内涵正好吻合了加拿大学者康奈利(F. Connelly)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实质。

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正如“学科教学知识”一样,出自教育经验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之外而被习得或传递的知识,是一种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联系更为直接的特殊知识,并存在于教师知识结构中。

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深化,教师知识在概念上呈现出多样性态势。

追溯不同教师知识概念的渊源,教师的知识可分为“实践性知识”与“内容知识”两大类。

对教师知识进行如此分类的目的是清除概念混乱,更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知识;溯源;实践性知识;内容知识作者简介:邹斌(1959—),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大学组织理论;陈向明(1953—),女,湖南华容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知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教师知识”一词也成了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

由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多变性,研究者选取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人的认识能力有限,目前对“教师知识”这个概念的定义还未形成共识。

在对诸多文献检索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学界对“教师知识”中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和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探讨得最多,观点最明确,事实依据也最充分。

一、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曼(Shulman,1986)、格罗斯曼(Grossman,1988)、莱因哈特(Leinhardt,1985)、科克伦(Cochran,1993)、徐碧美(Tsui,2003)等。

这些学者认为,教师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是“内容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科知识;把学科知识加工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学科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对教师“内容知识”研究最著名的当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舒尔曼。

舒尔曼与其同事所进行的“教学知识发展”研究项目与当时美国的“霍姆斯小组”所推进的教师教育改革密切相关,对教师的知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在于他们针对以往大多数教学实证研究过于强调教学的一般性特征而忽略了具体学科内容的问题。

“我的同事和我把在各种各样教学研究中缺乏对关注学科问题的范式称为‘缺失范式’”。

[1](57)他们提出了以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课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知识框架,认为教师知识由如下七个方面构成。

1.学科知识,主要指学科的内容知识。

2.学科教学法知识,指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使用类比、图示、演示和解释等方法,有效地表征学科知识。

3.课程知识,指对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掌握。

4.一般教学法知识,指超越于各学科之上的关于课堂管理和组织的广义的原则和策略,即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与学的原则和技能。

5.学习者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特征和认知,学习者的发展和动机。

6.教育环境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