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版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版第二册
_发__展_成__果__由__人__民__共__享__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要求
(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_个_人__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2)两个同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_居__民__收__入_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_劳_动__报__酬__同步提高。 (3)初次分配:要坚持_按__劳_分__配__原则,完善_按__要__素__分__配_的体制机 制,促进收入分配_更__合__理_、更有序。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现阶段,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
提示:主要存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等方式。
2.(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 我国为什么又允许按要素分配方式的存在?
提示: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学习任务 1.描述与分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2.解释与论证:影响分配方式的因素。 3.预测与选择: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4.辨析与评价:不同分配方式与公平的关系。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作用,认同我国的分 配方式和分配制度。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 3.公共参与:关注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_资__源_优__化__配__置__,促进经济发展。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2册 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复习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2册 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复习课件】

对or错?
7.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 ×)
提示: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8.调节过高收入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 重要体现( × )
提示: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 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材料二:“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 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思考如下问题: (1)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3) 怎样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
◆多种多样的社 会保障
解读
◆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
第四课 基本框架
我国的个人收入 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 配
第一目 按劳分配为主 第二目 完善个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一目多种多 样的社会保障
第二目完善 社会保障体 系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一个消除)。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热点透视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 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获取途径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 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
第四课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 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 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较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
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活,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费用来源 保障对象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 摊
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
约定缴费的人
会保险的人
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生活真好。
妈妈身体不好,爸 爸生了重病住院, 家里没有了收入, 村里帮助我家申请 了低保,这下我可
以安心上学了
小韩
老杨
任奶奶
小丁
以上对话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这些社会保障发挥了什么作用?
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这些社会保障发挥了 社会稳定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互助功能等。
(1) 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 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地位: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 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内容:最低生活保障,灾害救助
作用: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 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社 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 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必背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①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按劳分配①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决定因素:生产资料公有制③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醒】△对象:个人消费品。

△尺度: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实现形式(了解):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或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④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⑤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①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不是人生第一需要);②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

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⑷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②按要素分配;③其它: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

※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要素分配。

△合法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有:按劳分配、劳动要素收入);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资本要素收入、技术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等)。

2020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案

2020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案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内容。

2.解释与论证:加强社会保障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完善社会保障。

4.辨析与评价:发展社会保障要量力而为、权责统一。

1.政治认同:支持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2.科学精神:理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功能、内容。

3.法治意识:依法监管社会保障事业。

4.公共参与:树立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原因(1)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2.功能手段作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示:社会保障往往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一般不靠市场机制来实现。

3.内容(1)社会保险①地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方式: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③作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④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①特点: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②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③目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④作用: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福利①方式: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②目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第一课、第二课是从宏观角度讲授如何做大蛋糕(我国两大经济制度),第三课是从微观上讲解如何“做大蛋糕”。

第一、二、三课“做大蛋糕”为第四课的“分好蛋糕”奠定基础。

本课在教材中地位:第四课介绍我国的是分配制度第一框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怎样)第二框介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2.按劳分配的范围、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意义。

3.居民收入来源的途径;劳动的重要性。

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优越性的制度。

其目的是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树立制度、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通过探究学习懂得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树立科学的认知。

法治意识: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劳动者要树立法律意思;经营者要合法经营,依法致富公共参与:运用所学的个人收入分配知识,对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建议,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参与感,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意义2.按要素分配的内容、意义【教学难点】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做大“蛋糕”是指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分好“蛋糕”是指分给个人、企业和政府教师活动:问:我国个人收入是怎么分的?观看视频:《国民收入“大蛋糕”怎么切?》议题一:我们的个人收入是如何进行分配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活动:总结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

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分配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C、D观点 错误。
【答案】 B
2.按劳分配 (1)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 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 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 __少__劳__少__得__。
问题2: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提示:材料说明了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自主论证 • 科学精神】
1.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比较项
基础 区 别
主体
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公 有制
公有制范围 内的职工
按要素分配 公有制经济(除按劳分配)、私营经济、外资 经济 所有对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主体(公有制中劳 动贡献获得按劳分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中 劳动贡献获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辨析:要发挥政府的再分配调节职能,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 的比重。
提示:错误。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主要依靠初次分 配。
(7)一个消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 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
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15 _共__同__富__裕___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
思考:如何理解“两个同步”?
剖析:“两个同步”一方面强调如果不能实现居民收入的基本同步 增长和劳动报酬的基本同步提高,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就失去了 “为什么人”这个根本目标;另一方面强调如果不以经济增长和劳动生 产率提高作为基础,居民收入增长和劳动报酬提高会成为无源之水,缺 乏可持续性。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部编版必修2

教材 P45“探究与分享 1” 提示 (1)小李一家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工资、奖金、持有的公司 股票分红、银行存款和国债收益、转让承包土地收入和转让专 利技术收入等。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 _国__家__、_企__业__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1)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__居__民__收__入__同步增长、在劳动 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_劳__动__报__酬___同步提高。
教材 P48“探究与分享” 提示 (1)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大幅减少,贫困人口越来 越少。 (2)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国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 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促进了农村贫困状况的改善。
堂。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材 P43“探究与分享”
提示 (1)该村发展集体经济,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2)我国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该 村村民承包土地,在村办企业工作,收入不菲,体现了提高效 率。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 疗,同时该村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坚持先富帮后富, 促进社会公平。
(2)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_劳__动__能__力___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 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 ___数__量__和__质__量____)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3) 实 行 按 劳 分 配 , 劳 动 者 的 个 人 收 入 与 其 付 出 的 劳 动 ___数__量__和__质__量____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 激 励 劳 动 者 努 力 学 习 _科__学__技__术___ 、 提 高 __劳__动__技__能__,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 者_共__同__劳__动___、_平__等__分___配__的社会地位。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课件(28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课件(28张)

发展为了谁呢?依靠 谁?发展成果给谁?
怎样才能解决发展问题呢? 在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指导 下才能完成我国经济发展 的高质量呢?
人民 新发展理念
以人民 为中心 的发展
思想
重点突破
解决的问题
创新 发展
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发展 发展不平衡问题
重要性
第一动力 内在要求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问题
开放发展 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1、明确是什么? 2、明确为什么? 3、回答怎么做?
1、明确是什么? 2、明确为什么? 3、回答怎么做?
1、明确是什么? 2、明确为什么? 3、回答怎么做?
1、明确是什么? 2、明确为什么? 3、回答如何完善?
第三课脉络
第三课 我国经 济发展
第一框 坚持新 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
指 导
第二框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
好 坚持“两个同步”
蛋 糕
4.针对个人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初次分配方面+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议学情境一
平安化解生存危机
抗疫社期会助间救 家住长春市的王大妈一家所在小区戒严,不失允险业保许出门,每 天都有政府派送的生活资工料险伤送保到门口,疫社情会利过福后王大妈的儿子失业了, 儿媳怀孕在家待产,王大伯工伤,成了残疾人,还做下了病根在家休养 ,
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 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 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 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褒扬性、补 偿性、优待 性、综合性
课堂练习
1.在国有企业中,科技成果可以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对作出贡献的各 类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这- -做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说明( ) ①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③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②④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时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时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
A.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B.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会成员收入形式的多样化
答案:A
解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A当选;B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与题意不符; C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故选A。
探究4:材料中哥哥的10多万分红属于何种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 有何意义?
提示:按资本要素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激发公司 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公司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公司竞争力,进而促进 经济发展。
探究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有何意义?
再分配 全社会 国家、政府 政府调控机制 更加体现公平 社会保障
第三次分配 全社会
自然人、法人等 道德的力量
更加体现公平 捐赠、社会救助等
训练4 2022年进入4月份以来,又有一波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这些地区分别是上海(2 590元)、深圳(2 360元)、北京(2 320元)、广东 (2 300元)、江苏(2 280元)、浙江(2 280元)、天津(2 180元)、山东(2 100元)、四川(2 100元)、重庆(2 100元)、福建(2 030元)、湖北(2 010 元)、河南(2 000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探究1:爷爷和爸爸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取得收入?
提示:爷爷和爸爸都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分配,都是通过按劳分配取得 家庭收入的。
探究2:爷爷和爸爸的感叹体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爷爷的感叹主要点明了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爷爷和爸爸的感叹共同表明按 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时政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时政
信息提取知识对接社会保障关乎国运造福当代惠及子孙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信息提取知识对接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关键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骨干项目的多层次化
1.近年来,社保与教育、医卫支出位列财政支出中的“三甲”。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
数持续增加,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库已基本建设成型。截至2018年年底,
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接近11亿人。下列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
认识解读正确的是
(B)
①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②社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
施,要遵循公平互利原则 ③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全面的社会保
障体系已经建成 ④社会保障是“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②错误。社会保障 体系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的生活权利,③中的“保障全面”“体系已经建 成”说法错误,要建立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 题意,入选。故选B。
③过高的社会保障缴费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高,国家实力就越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①错误。社保支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财政支 出比重越高,意味着财政负担越重,并不一定反映国家实力,排除④。 不断拓宽社会保障领域和覆盖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是过高的社 会保障缴费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③表述正确。故选 C。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卷(四)检测(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综合卷(四)检测(含解析)

综合卷(四)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1.村民王某把自己的3亩集体承包地转租,每年得到3000元的租金;村民张某承包了村中的20亩土地,每年经营收入超过10万元。

王某和张某的收入分配方式分别属于( ) A.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C.按土地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D.按资本要素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答案 A解析土地转租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承包本村土地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A正确;B颠倒了二人的收入分配方式;张某的收入分配方式不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C错误;D对二人的收入分配方式认识都不正确。

2.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由此可知,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36000元19000元 B.44000元26000元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答案 D解析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因此李某的收入中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他的按劳分配收入为36000+8000=44000,排除A、C;另外个人专利转让所得属于按要素分配,出租房屋所得属于按要素分配,即5000+6000=11000,排除B。

故选D。

3.同以往其他分配方式相比,按劳分配是迄今为止所存在的最公平的分配方式。

这是因为按劳分配( )①是对收入差距的根本否定②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③决定了生产资料必须实行公有制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同以往其他分配方式相比,按劳分配是迄今为止所存在的最公平的分配方式。

这是因为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②④正确;①中的“根本否定”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学习目标
1.回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知识,理解我国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坚定制度 自信。 2.结合生活实际或者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正确认识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意 义。 3.结合家庭收入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懂得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树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4.理解和认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提高社会责任感。 5.结合我国扶贫的具体案例或者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成就,懂得消除 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配占比 ④律师认为,回本前资金优先,回本后管理优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根据分红递减法的观念,小红是资金股,小黄是资金+管理股,如 果公司回本后,那么应该逐渐减少资金股分配比例,不能永远占大股, ①②说法错误;公司回本后,资金股分配比例逐渐减少的股权分红,更 加突出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技术是关键,应逐步加大分配占比, 回本前资金优先,回本后管理优先,③④说法正确。 答案:D
伴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收入分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入 分配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理论创新方法,形成并不断创新发展中国 特色收入分配理论。针对上述内容,某校高一(1)班开展了一次探究活 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分析如何分好“蛋糕” 材料一 针对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蛋
5.劳动的重要性 (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2)要求: 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 尚,树立以 辛勤劳动 为荣、以 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②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收入分配是 民生之源 ,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 最直接的方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共33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共33张ppt)

(4)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45最后1段
②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对个人:使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提高居民收入; 对社会: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பைடு நூலகம்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弊端: 导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思考: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① 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
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提高效率
② 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
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促进公平
补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妈妈
自营饭店 私营经济
老板
经营所得(20万元)、储蓄收益(10万 元)
爷爷
村果园合作 集体经济 社
社员
承包土地种植水果(3万元)、村民果 园技术员(2万元)、房屋出租(2万 元)、养老金(3.5万元)、租种他人 土地(2万元)
奶奶
罐头厂 私营经济 普通工人
工资(5万元)
小明一家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4)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45最后1段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
按 生产 要素 参与 分配
劳动要素
资本要素 技术要素 管理要素 知识要素 土地要素 数据要素
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
难点
2.措施
①坚持“两个基本同步”重点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

(2022·广东)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截至2021年,养老金已经实
现“17连涨”。我国人社部表示,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同一地区退休
人员要标准一致,在职时多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对艰苦边远地区退
休人员等群体予以倾斜。这体现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
①应公平对待每位公民 ②需权责清晰,依法监管 ③要与经济社会
【拓展】社会保障的功能 (1)保障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功能)。 (2)维护社会稳定。 (3)促进经济发展。 (4)保持社会公平。 (5)增进国民福利。
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 (1)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 核心 ,主要包括 基本养老保险 、 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保障社会 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 最后一道防线 ”,包括灾害救助和最 低生活保障等。 (3)社会福利:是 最高层次 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对象是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是一种 特殊社会保障。
成员
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褒扬性、补偿性、优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 依法对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
社会优抚 待性、综合性的特殊 军人以及军烈属等 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社会保障
二、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及要求 1.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的基 本面貌,这体现了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是社会保 障的基础。 (2)社会保障又通过影响社会稳定、就业率、社会储蓄率、人力资本 积累、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着经济发展。
(3)上述内容体现了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一条原则? 答案: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答案: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 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做到权责清晰。

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堂探究
【探究与分享】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 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 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 富裕。 探究问题:1.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2.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提示:1.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材料中,村民耕种的承包土地为集体所有,其获得的 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村民在村办企业中领取工资,也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该村集体 经济壮大后,村民享有免费的教育和医疗,体现了再分配中坚持公平原则,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该村富裕起来后积极帮助周边乡村,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社 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该问具有开放性,可从以下角度回答:该村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坚持提高效率和促进公 平相统一。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通过提高效率先富起来;该村富裕起来后带动周边 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性的体现。
【提示】①分配范围:在公有制经济中 ②分配尺度: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④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公有制经济(国家机关、 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 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公 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 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 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都 属于按劳分配。
(2)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1)地位、性质: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 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 得、少劳少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任务1.描述与分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2.解释与论证:影响分配方式的因素。

3.预测与选择: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4.辨析与评价:不同分配方式与公平的关系。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作用,认同我国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制度。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

3.公共参与:关注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案部编版第二册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性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原因: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3)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作用①提高效率: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要素分配(1)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意义: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2)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判一判](1)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 )(2)按劳分配促进公平,按要素分配提高效率。

( )(3)利息收入和房租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 )提示:(1)×(2)×(3)√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要求(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2)两个同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初次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4)再分配: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5)四类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一个消除:坚持消除贫困。

①原因: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②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辨一辨]要发挥政府的再分配功能,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提示: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主要依靠初次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按劳分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也是合理的。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按要素分配方式。

因此,既要看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同一性,又要看到两者的对立性,搞好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现阶段,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提示:主要存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等方式。

2.(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我国为什么又允许按要素分配方式的存在?提示: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不同要素所有者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方式以外,还实行按要素分配。

②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探究总结]1.生产决定分配[深化拓展] 生产力是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1)生产力包含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其中劳动者是主导因素,劳动工具是重要标志。

(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反作用于前者。

(3)在生产关系中,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决定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按劳分配 存在条件社会主义制度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分配尺度劳动数量和质量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作用 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1)范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2)依据:按劳分配是根据付出劳动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确定收入多少,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以及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3)排除: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技术、资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参与分配。

3.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类别范围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公有制 劳动收入 按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非公有制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活动参与分配的方式 各种经 济成分 具体 分析 非劳动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 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红,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财产 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所得(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收入,属于按要素(除劳动要素外)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能称为按劳分配,而称为按劳动要素分配。

(2)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所以,个体劳动收入不包含按劳分配成分。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自身的管理和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

(2018·海南卷)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维建模]审设问知识:未限定事件:下列说法角度:正确的是审材料本题题干材料没有有效信息,需要判断选项观点的正误析选项③④是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正确认识;按劳分配方式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之中,①中企业成分不明确,工人工资收入可能是按劳分配,也可能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可能是按劳分配,也可能是通过按(非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排除②定答案 D1.(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B[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B项正确。

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项排除;D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的作用,排除。

]2.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分置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子。

“三权分置”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传导途径是( )①坚持农村土地全民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②承包农村集体土地——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③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④“三权分置”——完善基本经营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维护农户对耕地的承包权,有利于坚持按劳分配、调动农民积极性,②符合题意;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民获得土地要素收入,③符合题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排除①;材料没有直接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排除④。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到2020年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要缩小收入差距,提低、扩中、控高。

下一步,要提高扶贫标准;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时又降低其税收负担,包括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个税起征点提至月收入 5 000元……“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增加就业机会、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等,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探究任务]1.(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为什么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示: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坚持消除贫困。

[探究总结]1.认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的表现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1)就领域而言,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实现公平。

(2)从实质上讲,强调机会的平等,不要求结果的均等。

如,贡献大、收入高也是一种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强调两点:一是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二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