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语对我们人生态度的启示
论语观后感古代智慧与人生哲理的启示
论语观后感古代智慧与人生哲理的启示古代智慧与人生哲理的启示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承载着古代智慧和人生哲理的精髓。
阅读《论语》后,我深感其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和指引。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中强调的修身,即修养自身的品德和道德准则,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值得注意的因素非常多,而忽视了内在修养就会使人迷失自我。
因此,我们应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良好的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其次,齐家治国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另一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只有当我们在家庭中有良好的家风家教,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治国则需要我们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有意识地为社会作贡献。
第二,以德行来为身后世代作出榜样。
《论语》中有很多篇章强调了对榜样的效仿和对先贤的敬仰。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需要以德行来塑造自己,并以此成为身后世代的榜样。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指导,培养他们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明道知行,注重实践。
《论语》中的很多语录都是关于实践的,它教导我们要在实践中去验证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将知识变为行动,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知行合一的意义。
第四,尊重传统文化和孝道。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孝道是其中之一。
《论语》中的很多言论都强调了对父母的尊重和孝敬。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孝道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孝道只是一种形式,但忽略了其背后包含的尊重和爱的情感。
因此,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学会尊敬长辈,体现孝道的真正内涵。
总之,《论语》作为古代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记录,它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它对人生有着众多的启示,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格完善的人,然后才能照顾好家庭,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
2. 求知与学习:《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谦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并努力追求知识和智慧。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3. 孝道和仁爱:孔子强调了家庭中的孝道和社会中的仁爱。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道和仁爱的论述,它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孝顺父母和对他人的关怀和善良,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4. 诚实守信和正直:《论语》强调诚实守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它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真实和正直的态度,不做虚假和不诚实的事情。
诚实、守信和正直的品质是一个人的基础,也是他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5. 务实和实践:《论语》强调了务实和实践的重要性。
它认为一个人应该脚踏实地,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和虚幻。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论语》对人生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强调了个人修养、学习、孝道、诚实守信和务实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想和智慧之源,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论语的智慧与人生启示读后感
论语的智慧与人生启示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和处世哲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读后感中所领悟到的智慧和人生启示。
首先,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
孔子一直强调仁爱之道,他认为人们应对他人怀有同情和善意。
他提倡以仁为本,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这种仁爱之心不仅仅是对待亲友的表现,更是对待所有人的态度。
通过论语,我明白了仁爱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时刻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努力传递正能量。
其次,论语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孔子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敬服师长,在家庭和社会中与亲戚、朋友、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
论语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朋友之道,简而在。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朋友的态度,他认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简单直接地相处。
通过这句话,我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真心实意的交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第三,论语提供了对于学术和智慧的深刻思考。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名言。
通过这句话,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整个人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孔子还告诫人们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些智慧的引导,我坚信只有不断追求知识,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论语深深地触动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
孔子强调了生活的重要价值,提醒我们应该珍惜人生。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意志力是非常关键的,只要内心坚定,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通过论语中这些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我进一步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明白了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珍惜每个瞬间,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论语,我收获了许多智慧和人生启示。
论语对人生观的影响
论语对人生观的影响
《论语》对人生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修养的提升:孔子提倡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这种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情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鼓励人们注重内在的修炼和提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 人际关系和谐:在《论语》中,人际关系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
这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避免冲突的发生。
3. 个人成长路径:《论语》中关于个人成长的观点,如“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等,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提高自己,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4. 对未知世界的态度:《论语》中的一些话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探索精神和环保意识。
5. 社会责任感:《论语》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这对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论语》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人的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读了孔子的论语之后对人生的改变
读了孔子的《论语》之后,人生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变:
1. 道德修养:《论语》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教导人们要恪守道德准则,追求仁义和道德的完善。
因此,读了《论语》之后,人们可能会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2. 人际关系:《论语》中的很多教诲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如孔子强调了尊敬长辈、友善待人、以诚相待等。
因此,读了《论语》之后,人们可能会更加重视和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加注重互相尊重和合作。
3. 学习态度:《论语》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读了《论语》之后,人们可能会更加珍视学习的机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知识,培养持续学习的态度。
4. 人生目标:《论语》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目标的思考,如孔子提倡追求德行的完善、实现社会和谐等。
读了《论语》之后,人们可能会更加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如何追求更高尚的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人生。
总之,读了孔子的《论语》之后,人们可能会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等方面有所改变。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读《论语》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阅读旅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论语》是我们国家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这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我更加了解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对待学问非常认真。
他在《学而》一章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认为,真正的学者不仅要对知识有所了解,更要对学问有热爱和追求,要把学问当成一种乐趣来享受。
这启示我要对学习充满热情,追求知识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获取好成绩。
其次,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人的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
他在《为政》一章中说:“政之所以政也,反其所以然也”。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认为一个良好政权的建立,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道德和品德的人。
只有自己先改变,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他在很多章节中都提到了孝顺父母。
他弟子曾问他如何做到孝顺,孔子回答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告诉我们要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作为一个子女,我要时刻记住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尽自己的力量去孝顺他们。
还有,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仁爱的观念。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核心。
他在《公冶长》一章中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到无所适从,没有偏见和偏袒,要用公正和正义的标准对待每个人。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启示的观点,我要尽量做到公正和善良,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在《述而》一章中说:“由,诲民四方,方正,民歌伎乐”。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告诉我要珍惜受到的教育机会,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2024年《论语》读后感(六篇)
2024年《论语》读后感《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论语》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我们品德高尚,更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哲理性的知识。
如我们在学《论语十则》时,里面既有讲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又有讲思想修养的。
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它告诉我们。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如果只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因此,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还有一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意思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说明了我们应当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在任何处境都应坚贞不屈。
然而,《论语》毕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又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是不会过期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宣扬祖先们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我们在生活中,对于这些哲理中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就尽量做到,不能做到的也不能完全忽视,只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做到最好,才算我们真正领悟到了一些真谛。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吧!2024年《论语》读后感(二)——《论语》心得皎皎明月,虫鸣叠叠,秋风入窗,夜长无眠。
一个人,一盏灯,一杯淡茗,一丝愁绪。
当翻开《论语》,所有一切都已化为沉淀,畅游书海,仿佛诵读之声环绕耳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读后感古训启智引领人生之道
论语读后感古训启智引领人生之道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教化原则。
作为一名读者,我对论语的阅读给予了我深刻的触动和启发。
通过读论语,我深刻认识到古训所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这些古训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可贵的后果引领着人们的人生道路。
首先,论语中的古训让我意识到道德与人生成功的紧密联系。
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强调学习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使我明白,要想成功地引领人生,必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修养。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自我约束、奉献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其次,论语中的古训使我产生了对教育的新认识。
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特点,应该根据个体的差异来进行教育。
这种思想使我明白,教育不应该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每个人实现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华。
另外,论语中的古训也让我认识到仁爱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亲情,在《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一句著名的古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让我意识到,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将关心、尊重和爱护他人作为基本准则,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论语中的古训还教会了我待人处事的道德准则。
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一系列处世原则。
这些经典语录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正直、宽容,要以道德准则为指导。
只有通过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能赢得一份内心的洁净和坦然。
通过对论语的阅读和思考,我领悟到了古训的深层次含义,悟出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人生道理。
论语中的古训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部分,更是一面照亮人们前行道路的明镜。
论语智慧箴言的人生启示
论语智慧箴言的人生启示孔子的《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道理。
这些智慧箴言不仅是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更是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论语》中的智慧箴言对人生的启示,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塑造更丰盛的人生。
第一,仁义礼智的培养孔子认为,一个人应当持有仁义礼智的德性并加以培养,才能在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中获得成功。
仁者爱人,有善心善意;义者尊重公平与正义;礼者注重规范与仪式;智者重视知识与智慧。
这几个方面的培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
而在当今社会,培养仁义礼智的品质,无疑是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基础。
第二,谦虚和学习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谦虚和学习的必要性。
孔子教导学生要“虚心使人有进步的机会”,并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
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谦逊的接受他人的指导,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学无止境的观念更加重要,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不被淘汰,适应社会的变革。
第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体修身和家庭、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从内心开始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德行和品德,然后将这些修养因素应用到家庭、社会,最终达到治理国家,造福天下的境地。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当从自己、家庭以及所处的社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秉持公正和谐的原则,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勤劳和诚实的品质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勤劳和诚实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勤奋工作能够带来成功和幸福,而诚实则是个人性格的基础。
通过勤劳和诚实的品质,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良好的声誉,并与他人建立起可信赖的关系。
这种品质也是我们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始终应该坚守和发展的。
第五,追求道德的价值《论语》中强调了追求道德的价值以及道德的力量。
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感的反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面对缺憾与苦难: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孔子的话给我提供了很多指导。
比如,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让我明白,不必过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是否了解他人。
不断学习与进步: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他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他也强调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追求,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动力。
重视自我修养: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反思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秉持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启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秉持中庸之道,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和协调,从而避免走向极端。
推崇仁爱之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爱之心的重要性。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以一种仁爱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人,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非常多,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如何保持不断学习、如何重视自我修养、如何秉持中庸之道以及如何推崇仁爱之心。
这些启示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迪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过之后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论语》的理解和体验,以及这本书对我带来的人生启迪。
首先,我认为《论语》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性的指南。
《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箴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生活和行为的看法和反思。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名言,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又极其重要,可以让人在生活中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其次,我认为《论语》对于塑造健康人格和改善心灵品质也有重要作用。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一些重要的品德和美德,如谦虚、宽容、仁爱、忠诚、正义等等。
这些美德不仅仅是要表现在行为上,更是要融入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
在这个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忘记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
而《论语》则通过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在的价值,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使命,从而增强自信、塑造健康人格。
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改善心灵品质,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平静、安宁,更加愉悦和幸福。
第三,我认为《论语》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与历史,增强人文素养和理解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论语》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正是这些历史和文化的遗产使得我们成为今天的人。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人类思想和文化传承,了解百家争鸣和吸收融合的文化背景以及人类共同追求的智慧。
这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人文素养和理解力,更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骄傲,让我们更好地面对世界和未来。
综上,我认为《论语》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对我的人生启迪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论语》,我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明确了自己对于做人、处世、处理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
论语对人生的启示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遗产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获得了对人生的深刻启示。
首先,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做到治家、治国、平天下。
这给予了我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论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给予了我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以及诚实、宽容、谦虚等品质。
这给予了我对于君子行为准则的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论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
这给予了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论语对于人生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强调了道德修养、教育、君子行为准则和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启示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论语,并将其中的启示融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第一篇: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名著,被誉为“千古文化的底蕴”。
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和他的门徒们对于人生、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思考和理解。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与人生相关的哲理和智慧。
以下是我从中提取出的几个要点:一、知识与人格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读书三百,手脚什么也不能离开学问。
学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水平,增强我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同时,他也重视人格的塑造,《孟子》中有名言:“君子有三习,官以正,家以和,交以信。
”这句话也是阐明人格的道理。
二、言行一致。
我们的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危言耸听,口是心非,言而无信,这些行为是令我们失去信誉的行为。
三、存天理,灭人欲。
孔子提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要求人们不要被短期的利益所蒙蔽,而是应该秉持天理和道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生命真正的价值。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人也可以教育我们。
所以只有不断地向外界学习,我们才能进步。
五、尊师重道。
孔子讲求“敬天爱人、尊师重道”,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意见,他的这种思想使得许多人被影响,也开创了我们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之,《论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认真地思考,就可以从中汲取出更多的智慧和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
重点分析: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探讨了《论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在写作上,我使用了简洁、流畅的语言,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和吸收。
同时,我的文章也兼顾了言之有物,以此使得我的观点更加准确和明确。
使用的词汇量丰富,适当地运用了一些成语和名言,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第二篇:《论语》中蕴含的生命真谛《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名著,其中包含了我们生命中应该强调的一些重要信息。
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几点要点:一、知道自己的价值。
《论语》强调:“君子所以不惠者所以无求也。
读《论语》心得体会
我读《论语》心得体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一门课程,即“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其中有一课是关于树立人生观的。
其中人生态度是人生观中最根本的东西,即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
前一阵跟着老师学习教学方法论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一个启发,人生观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己、对人、对事。
通过这学期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
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
“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
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
我们作为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
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
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
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当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特别是对于我们八零后的青年人而言,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浮躁的一代,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自己处事的根本立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是很难成就大事业的。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人生的态度有何启示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人生的态度有何启示在论语中,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于人生态度的重要启示。
通过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于人生态度的启示。
首先,这句话强调了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所谓“知之者”,指的是那些博学多才、知识丰富的人。
然而,知识仅仅停留在脑海中,不付诸行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相比之下,“好之者”更胜一筹,他们懂得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理念付诸实践。
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而进入了“行”的领域,因此也更加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其次,论语中强调了行动与乐趣的关系。
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乐在其中”。
只有真正参与到一件事情中并且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乐趣。
那些热爱并投身于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兴趣爱好的人,会因乐在其中而更加全情投入。
因此,“乐之者”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这句话还启示了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有正确的态度。
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但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通过专注于行动,我们可以付诸实践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经验和智慧。
而进一步的,若能带有快乐和热情地从事,并从中获得美满人生,那将是更加完美的人生态度。
此外,这句话还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知识和成功,还在于享受过程中的乐趣。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沉溺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忽视了内心的满足感。
然而,通过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和享受的事物,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因此,对于人生态度的启示是要重视并寻找快乐的来源,以及将快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结起来,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人生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它强调了知识与行动、行动与乐趣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注重实践和投入的重要性,并通过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追求人生的乐趣。
因此,在追求知识和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行动和乐趣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欢迎查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1《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将平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为一处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了专门的学派:儒家.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对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尽相同,有时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还以〝小人〞(我认为是指道德较低下的人)与君子作对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觉得,虽然身处两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用《论语》中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尽力去做一个现代的〝君子〞.《论语》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里面运用古文讲述的道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写出了对《论语》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经有一些字数,可见整部《论语》及孔子学问的深奥无比,很难理解透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撰而成.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是经典中的经典.〞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则,它的意思是: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有剩余力量,再去学习文献.孔子认为,弟子首先要懂得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对于知识,则放在第二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古人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人之道.古时候,有一则关于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久满足父母的这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了疲劳,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可见,孝道在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了.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为子女,怎么不做到孝呢?小时候,父母有好吃的东西,总会让给我们吃;我们长大了,能承担一些家务活吗;父母交代的事我们做到了吗?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是否去关心他们了吗?这些看上去的小事,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不仅如此《论语》也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学的思想情操.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4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5《论语》十则读后感触频多,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因为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快乐时空.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整理以前的书本时,会不时有新的发现;偶尔翻起一本老书浏览几页,有时也会有新的收获.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论语》十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另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我感触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忍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
从《论语》中认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态度
从《论语》中认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态度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态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意义的教育观点。
a) 培养君子孔子主张培养完善的个体,即所谓的君子。
他认为一个君子应具备仁、礼、忠、信等美德,并通过自己的榜样效应来影响他人。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品格修养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b) 多元智能发展孔子倡导全面而多元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他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并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c) 实用性教育孔子主张实用性教育,认为学习应该与实践结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2. 人生态度孔子对待人生有着独特的态度和观念,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a) 稳定如山孔子倡导稳定而坚定的心态。
他认为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应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以宽容、理解和智慧来应对困难。
b) 注重人际关系孔子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应建立在互相尊重、帮助与理解上。
c) 追求德行和卓越孔子强调道德修养和追求卓越。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通过不断地追求德行来改善自身,并成为社会的榜样。
结论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和人生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孔子的人生态度与论语
孔子的人生态度与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孔子的人生态度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完善,才能影响他人,进而改变社会。
在《学而篇》中,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将所学运用于实践。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其次,论语中的“仁”是孔子价值观的核心。
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他人,以及尊重和谦逊的态度。
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仁义道德的追求,他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义为准则,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坚守道德底线。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注重礼仪,不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是注重修养和品德的提升。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只有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在《论语·子张篇》中,孔子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有焉。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治理国家的追求,他认为君子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孔子的这种治国思想,强调了君子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总的来说,孔子的人生态度与论语体现了他对于个人修养、道德伦理、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思考和追求。
论语中的智慧言论,不仅对于古代社会具有指导意义,也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研读和理解论语,汲取其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论语》对我们人生态度的启示
安阳县实验中学王秀平
参加国学种子培训班将近一年了,一年来,通过学习论语,听专家讲课,觉得自己受益匪浅,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思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其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可操作性强。
宋初宰相赵普曾说用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虽然时过千年,但对后世依然有重要价值。
而且,《论语》中内容丰富。
有为政治国之术,有为人处世之道,有各种学习之法,还有儒家的思想核心“仁”和“礼”。
学习过《论语》之后,我更感觉到《论语》对我们的人生态度也做了很好的指导,很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有时候听人抱怨:“我怎么没有贵人?人家运气怎么这么好?为什么好事都找他,怎么没有人来帮我呢?”实际上这就是大格局的君子和小格局的小人的差距。
君子遇到难题的时候,首先想自己怎么解决,怎么不断提高自己修养去解决这个难题,不断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克服困难。
如果没有做成,会反思自己是不是用心了?用力了?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有时候机会没有给自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把握住以前的机会?做任何事都不要有投机的心理,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世上一定有人比我们聪明,一定能看得明白我们的心思,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太讲礼貌了,大家心里清楚,不说而已。
要是每件事都竭尽全力
去做,兢兢业业去做,就会不断有机会给予我们。
孔子去祭祀、去参加活动,一定穿上得体的衣服,表示对这个事情的敬重。
我们有时候做事时,会想今天凑合一下吧。
当有一次凑合,就有两、三次凑合,慢慢地,就发现自己很多事都是应付。
当应付成了习惯的时候,就没有任何机再会得到。
孔子讲“君子求诸己”,就是告诉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做事要依靠自己,遇事要反思自己。
如果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知不觉就会发现,态度积极了,人生也快乐了,很多事情慢慢就能想明白了,自己的未来也就开阔了。
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伯夷和叔齐兄弟让国,在孔子看来,是求仁的表现。
既然让国而心安理得,已经得仁,就没有怨言了。
现在多用来比喻理想和愿望均实现。
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先明白自己要求什么,再努力去追求,达到了就没什么遗憾了。
就如雷锋传人郭明义,他把助人当做他要追求的人,他就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他追求的“仁”达到了,虽然他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富裕,但“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雷锋传人,不可能人人都把自己所求的“仁”定的那么崇高,我们也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小仁”。
我们可以自私一点去追求学习,追求事业,追求成功。
只要是“求仁而得仁”,就无
需多怨。
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说的是君子成功时的情形。
君子有成就,平和得像泰山一样稳重。
“骄”,就是骄纵,有得意之色。
一件事做成了,领导一表扬,同事一推崇,马上有得意之色,这便是修养没到家。
真正有大我时,要总想做这点算什么大事啊?将来还有更大的事等着我们,一点小事就沾沾自喜,会白白辱没了英雄豪气。
那么,遇到困难怎么办?不要忙乱,要深沉稳重。
深沉稳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爽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
我们观察人,首先要看这个人能不能担当大事情,有没有大的胸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没有远大的志向的时候,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这样的人,一生在不断解决小问题。
如果有大志向的话,自然目光远大,紧跟着自己的目标,眼前的一些小事情就不会吸引我们,更不会阻挡我们的进步和发展。
四、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
现在的我们大多都有点浮躁,一件事情刚开始做时踌躇满志,中间就开始倦怠了,接着就有人放弃了,都是因为没有恒心,不够坚持。
不过,现在期末临近,许多学生开始挑灯夜战,三更眠五更起,看似非常勤奋。
其实,“苟
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不过一日曝十日寒。
”我们太喜欢不断地变换着做事,以为这是自己年轻有激情的表现。
所以,许多事情往往都是有了开始就没有以后了,更别说结果了。
甚至有时候真的是功败垂成,只差一步。
殊不知“人生有所贵,所贵有始终”。
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荀子也曾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
坚持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且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人生态度。
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是孔子对自己的一个评价。
是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孔子积极的人生面貌。
现在的我们也需要这种人生态度。
做一件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达到发愤忘食的境界。
然后,要从所做的事情中发现乐趣,乐以忘忧。
这样,即使老了,也依然会充满朝气。
人的年龄有时并不是年轻和年老的标志。
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个能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的人,永远是年轻有活力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因为,这种积极的态度会不断地催人奋进。
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其学生颜回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由衷赞美。
“一箪食,一瓢饮”,这样的生活实在
是简单贫困,以至于“人不堪其忧”。
但你看他像贫,其实他不贫,他是安贫乐道。
就像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一个人精神上的富足可以弥补物质上的贫困,但一个人物质上再怎么富足有时也难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像颜回、陶渊明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境界,现在的我们可能很难达到,那我们可以让我们心中物质和精神的天平不至于倾斜的太严重。
追求物质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孔子曾说过:“君子爱财”,管子也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可见追求物质是完全合理的,而且物质的富足也能为追求精神奠定基石。
但如果没有内在的精神,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孟子曾说过:“人之有道也,逸居而无教,无异于禽兽。
”都说明了精神富足的重要。
现代的社会物欲横流,一些人很容易在追求物质的路途中迷失。
《论语》中颜回的人生态度,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对我们的人生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指南针,《论语》中关于人生态度的句子还有许多。
虽然《论语》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论语》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启示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01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