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新解释1
陈广汉李军曾奕2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510275)
内容提要:
中国的民工迁移过程时至今日有许多现象以现有理论无法得到很好的解释。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虽然能够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原因及其产业基础,但是却无法解释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工资分化的原因。本文在刘易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民工市场明显可分为非熟练劳动力市场和熟练劳动力(或技术工人)市场。这两种市场有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劳动供给曲线,前者正是刘易斯理论所说的无限劳动供给的市场;后者则是缺乏弹性的劳动供给市场。本文运用这个新的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工资决定的机制。
关键字:
民工潮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非)熟练劳动力市场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了“民工潮”现象——指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被认为是刘易斯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的最好印证。然而,劳动力迁移过程发展到今天,有许多重要的现象是现有理论模型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的。
比如说,有调查显示,最近12年来,珠江三角洲民工的月工资只增加了68元(《廉价劳动力并非无限供给珠三角民工荒真相调查》,中华工商时报,2004.10.20);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也表示,“国家统计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收入的一份调查数据说明该地区的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和他们父辈20多年前外出打工时的收益水平相差不大。”这就是说自出现民工潮以
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04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资助(批准号:01JAZJDGAT004),是“中国二元劳动市场的工资决定与收入分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陈广汉: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Email: **************.cn;曾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Email:***************;李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Email: *********************.cn。
来,农民工的工资基本停留在不变的水平;另一方面,有经验的熟炼技术工人又严重短缺,并使其工资不断上升,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连续几次向社会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中,技工的平均月薪数次超过本科生,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甚至多次超过硕士研究生;广东普通一线工人的工资仍只是在六七百元上下浮动。这些问题传统的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而最近两年才出现的民工荒问题,虽然也有学者从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入手来解释(蔡昉,王美艳,2005),同样也无法在以上两个问题上得到合理解释。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些问题。以下先简述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然后建立我们的新理论模型,最后用这个框架来分析现实情况。
二、刘易斯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概括
刘易斯1954年发表的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3明确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模式,尝试运用古典经济学的结构,解决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分配、积累和增长问题,其二元劳动力市场构成该模式的微观基础。
所谓二元经济是指不发达经济(或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个部门构成:一是大量的维持生计的经济部门,主要是乡村的传统农业;二是占极小比例的资本主义部门,主要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我们这里从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机制的角度对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作出概括。
我们可以按下述三个标准来把握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的基本特征:第一,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传统部门的技术基本不变,很少使用资本,生产率低下;而现代部门则技术进步很快,大量使用资本,生产率较高。第二,生产目的和行为不同。传统部门主要是小农经济,仅仅为了能够生存、自给自足;而现代部门则是受资本家追逐利润所驱使。第三,分配原则不同。由于传统农业的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能由其边际生产力决定,而是根据农民的平均产品决定,是一种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分享原则;而现代资本主义部门的生产目的是资本家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各个生产要素的报酬是根据其边际生产力来决定的,这是一种新古典主义的分配原则。事实上,刘易斯二元劳动力市场划分
3Lewis,Arthur.W,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 The Manchester
School,vol.22,no.2(1954),pp.113-152。
实质是,传统部门是古典经济学的世界,而现代部门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世界,而竞争的市场是传统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共同特征。
除了对二元经济结构作了明确的划分以外,刘易斯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区别是对劳动力供给条件的设定,其目的在于解释英国等国家工业化初期高速的资本积累,其分析建立在下述几个假设前提之上。第一,传统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底下,其边际生产力很低,甚至等于零或负数,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二,刘易斯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是同质的。因此农村和城市部门的工资差距不可能维持很大的数额。他认为城市工资水平只能高出30%,这30%的部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的费用,即农村收入水平加上转移成本等于城市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工农业之间贸易条件也会影响工人工资,即若工业对农业贸易条件恶化会使得工业成本上升,从而城市物价上涨使得城市生活费用上升,导致生存工资上升。第三,只要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完全转移到城市现代部门,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就是不变的。这意味着城市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具有无穷大的劳动供给弹性。第四,城市现代部门的扩张过程中要素比例不变(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典经济学假定),即资本积累和就业创造同比例增长。最后,刘易斯假定只有农村才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现代部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二元经济结构的经济增长的中心是现代部门的资本积累,其前提条件是来自于传统部门的劳动无限供给。
在刘易斯模式中,二元经济的转型和经济增长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劳动无限供给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剩余劳动力由农村传统部门逐渐转移到城市现代部门的过程,劳动的无限供给条件、现代部门中性技术创新特征和竞争的劳动市场,保证了现代部门超常的资本积累,决定二元经济转型的速度和成败。第二阶段,劳动成为稀缺性生产要素的阶段。当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之后,劳动成为了稀缺性生产要素,现代部门要继续获得劳动力供给必须提高工资水平,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从此,劳动和资本开始共同分配增长的利益,资本积累回顾正常水平,劳动力市场成为统一的新古典世界。这两个阶段交接的交点被称为“刘易斯转折点”,标志着二元经济转变的完成。
如图2.1,横轴表示现代部门的雇佣劳动量,纵轴代表工资和劳动的边际产品,SW为生存工资,等于传统部门的人均产出水平。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