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f9a6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6.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分析课文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让学生分享朗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生字词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
(2)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付诸实践。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3.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这样设计: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讲的是关于什么吗?生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卖木雕的少年帮助一位外国游客的事情。
师:很好,那你们觉得这个故事里,卖木雕的少年做得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生2:我觉得是少年即使自己生活不容易,还是愿意帮助别人。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07f2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2.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7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策略:讲解与感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中非友谊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神秘的非洲,那里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生长着各种热带动植物,住着与我们不同肤色的人。
在非洲南部,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瀑布周围,有许多出售木雕的摊点,就在这里,我们将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新授:(一)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我和少年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看谁会填:(这个填空你一定会填)“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空留一个(遗憾)。
而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非洲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这段话其实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我们连续填了两次,是哪一个?(遗憾)(二)、研读遗憾1、师:“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感到惋惜)师:“遗憾”一词出现在文中哪个段落?(指名读,齐读)2、出示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第一部分:体会“我”的遗憾1、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为什么遗憾?指名回答(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2、作者说工艺品非常精美,你能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了工艺品的精美,请用横线划下来。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f013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1.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让学生了解木雕的制作过程和木雕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劳动者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外阅读资料,音乐资源教具:PPT,小组活动评价表学具:学生绘本,学生手工创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师生互动:出示一些木雕作品图片,请学生说出自己对木雕的观感和认识。
2.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木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二、阅读与赏析(20分钟)1. 学生除阅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边阅读边适当地讲解生词和语法点。
2. 课文赏析:就课文的情节、人物、描写进行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冲突和高潮。
3.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三、合作学习与表演(30分钟)1. 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角色的性格、心理发展和转变,自由讨论后组织小组表演。
2. 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扮演文中的小明、张大爷等角色,并进行小组表演。
3. 全班观看表演,评价各小组表演的优缺点,进行评奖选出最佳表演奖。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者自行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
2.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手工艺品进行制作,并在下节课展示作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4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8952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6.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4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一、回顾引入1、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并给词语归类。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描写瀑布)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人物)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品质?(板书:热情真诚善良友好……)这节课我们看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描写少年的?二、品读感悟少年的心灵(一)、感悟少年的遗憾1、同学们,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买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位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同学们静思默想或轻声读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的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3、课文里描写少年的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少年眼神的句子大家读出来。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 读着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为什么感到遗憾呢?他会怎样想?……)4、这些问题就是引导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
我们先看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5、出示:⑴当__时,少年说:“买一个吧!”⑴当_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⑴当_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⑴当__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6、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远去的背影,会想些什么呢?7、怎样读出少年遗憾的心情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感悟少年的真诚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相遇了。
哪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让你感动?你通过哪些重点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2、汇报。
读出感动之情。
3、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同学们在此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他会说中国话?为什么来送木雕还不要钱?为什么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4、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喜爱呢,想知道吗?(出示资料)请大家读读这段简单的资料,相信你会明白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6142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9.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欢迎阅读。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出示教学挂图生观看,师问:看到了什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赞比亚,世界三大瀑布之一,木雕,少年,中外游客)2.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熟生字。
再看看114页田字格中的要求写的生字,自己把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你认为容易写错的生字制作成生字卡片待会在全班进行学习。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准备提出来讨论。
师板书:1、读熟生字2、写好生字3、理解词语2. 生根据提示自学。
3. 汇报、交流。
(1)学生自己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学习几个容易出错的字词。
A、字音:琳琅(láng)满目沉甸(diān)甸诚恳(kěn) 宾(bīn)馆b、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C、字词意:(可相机请学生说说课文怎么说的,再请学生自己模仿着说一句)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指名单个学生或大组逐节读文,正音。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7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b2ee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6.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7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理解文中部分四字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遥远的非洲看一看,一起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看老师写课题。
27卖木雕的少年,“卖”是我们今天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这个字和哪个字相近?怎样区分?所以有十字头的就是“卖”,没有的就是“买”。
书空,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学习词语1.课文已经预习了,你是怎样预习的?2.学习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1)课文中有个词挺难读的,谁能读好它?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指名读。
听说过这个瀑布吗?(知道的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
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绵延90多公里。
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
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
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
景色十分壮观。
(3)听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介绍,并从图片中见到了它的壮观,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名不虚传出示一组词: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壮观指名读(4)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个词课文中都是用来形容瀑布的,谁能选个词来介绍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出示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1)谁来读?注意读四字词语两两相连。
(2)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木雕的。
)(3)木雕是非洲古老的民间艺术,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摊点去欣赏一下。
看到图片,看看你能说出词语吗?(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感受词语的意思)(4)我们开动脑筋,把词语送到句子里。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刻得(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6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8e4d3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e.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6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本课力求初读读通,再读读透,品读读情的教学设计达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情感共鸣。
3、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体验。
教学内容:《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学情与教材分析:1、教材简说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
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
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
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
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了课文的故事背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等;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a3a40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a.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
今天,老师找到了许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看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
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
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
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生:第九自然段2、出示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读。
读出遗憾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f1a7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a.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写14个生字。
正确书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积累四字词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由读感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11课《卖木雕的少年》,请大家齐读课题二、1、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课文,现在找同学来接读一下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订正读书情况交流: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2、老师还想考考你,看谁预习课文动脑了:去非洲之前,朋友叮嘱我什么?(一是去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二是买一两件木雕)3、朋友为什么这样叮嘱作者?浏览第2---4自然段,用线划出描写瀑布和木雕的四字词4、谁先来交流一下写瀑布的四字词(交流板书:名不虚传、游人如织)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老师这里有几个数字你来听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高120余米,宽1800米,“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雷霆翻滚的云雾”,它是非洲的一大景观。
5、谁再来交流一下描写木雕的四字词有哪些?(交流板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
说词义)木雕有什么样的?看图来说说,(有大象木雕、有黑人木雕)还可能有什么样的?木雕形式多样,是非洲的一大艺术品6、假如你的面前有这么多栩栩如生的木雕,你会想些什么?(真美呀!我真想多买几个)7、用喜欢的语气齐读第四段三、1、作者看中了这个栩栩如生的象墩子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爱不释手)读读这句话,看看“爱不释手”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你什么时候能“爱不释手”?2、卖木雕的少年见来了客人,他是怎样招呼客人的?朗读5——9段,画出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交流一:“买一个吧”少年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说明什么?(热情、很会做买卖)板书:热情假如你是卖木雕的少年,你怎样热情地招呼自己的客人?抽读交流二:“夫人,您买一个吧!”少年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的?(少年看到“我”犹豫了)“我”为什么犹豫了?(因为行李超重了,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在这种情况下,少年诚恳地对作者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5c426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1.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8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1、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我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朋友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朋友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朋友她跳出个圈跨越国界迈向大洋彼岸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于是一个不知名的少年用那小小的木雕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
之后,又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
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
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我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
(出示课题,学生读题)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我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自由读,抽读,齐读)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游览壮观出售陈列观赏摊点驮着构思诚恳宾馆掏钱犹豫即将晚饭一堆流露遗憾牙齿标准付钱工艺品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五官端正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一模一样爱不释手语无伦次清晰可辨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五官端正牙齿诚恳流露遗憾标准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8a6e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c.png)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
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少年的内心,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资料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行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读〈〈中国救援队,真棒!〉〉了解课文的背景;预习课文。
【课前欣赏】出示一组非洲木雕的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
(非洲木雕)咱们来欣赏欣赏。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主要出自非洲民间艺人之手,这些木头经过民间艺人一番奇妙的构思后,就创作出一件件充满非洲风情的工艺品。
瞧,这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得它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6c6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4.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一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
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
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
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
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
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
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如王和丹老师上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王老师寻找思维情感的三个语言附着点“遗憾、沉甸甸、隆起”,始终抓住语言训练点,深入推敲,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意思。
如在教学“沉甸甸”时,老师问:沉甸甸就是──学生回答就是很沉,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词,并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追问:拳头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就沉甸甸呢?学生一时不明白,老师不急,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不要紧,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孩子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点拨下,学生明白这沉甸甸的是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简介: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说课稿、评课稿优秀教案
![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说课稿、评课稿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ded0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9.png)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说课稿、评课稿优秀教案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木雕的少年的善良、诚实和坚定。
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卖木雕的少年的善良、诚实和坚定。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木雕实物或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木雕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木雕的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木雕的制作过程,引发学生对木雕的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卖木雕的少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分析其性格特点。
4.学习描写方法教师选取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引导学生体会其作用和效果。
学生模仿课文,尝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写一个人物。
5.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描写,要求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教学实录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木雕实物,引发学生对木雕的兴趣。
学生观察木雕,说出其特点。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卖木雕的少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
4.学习描写方法教师选取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引导学生体会其作用。
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描写。
5.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进行人物描写。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卖木雕的少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木雕的少年的善良、诚实和坚定,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木雕的兴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0764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b.png)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4.人物形象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卖木雕少年形象,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少年勤劳、诚实、善良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深入剖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预测、提问、总结等策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表达、表现、创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故事类课文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善于发现故事中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较容易产生共鸣,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艺术创作:以“卖木雕的少年”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展现你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勤劳、诚实、善良等品质的民间故事,拓宽知识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4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b083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a.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借鉴。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篇一《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这节课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一、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像“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在学习这些词语时,先让学生认读,再通过多媒体出示瀑布和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
阅读中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语的目的。
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学生不仅感悟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正确的运用语言。
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重视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
教师指导前,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接下来就让学生通过朗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送木雕部分,运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加深理解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好文章,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文字背景材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c1b8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2.png)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优秀6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下第7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
其中选木雕和放弃买木雕为课文的3-9自然段;送木雕为课文的10-15自然段。
14自然段的我们是朋友为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为了突现印度少年的美好心灵,作者主要刻画了人物的言行外加外貌描写。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考虑,站在每堂课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角度,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积累四字成语2、读好课文,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3、感受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理解中心句,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二、说教学法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我打算从读入手,以求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像的能力;并结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拉近学生跟文本的心灵距离。
2、形象感受法:语文是感性的语言。
图画再现构思新颖的坐凳,表演还原买木雕和送木雕的情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ffed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5.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非洲小朋友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国际友谊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利用图片导入,展示非洲的风景和木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非洲的了解。
b.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收到过的礼物,感受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
2.课文阅读a.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b.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课文理解a.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生字词学习a.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b.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5.课文分析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b.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6.情感体验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非洲小朋友的关爱之情。
b.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国际友谊的认识。
7.活动环节a.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b.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板书设计课题:《卖木雕的少年》生字词:1.雕塑2.赠送3.淳朴4.珍贵课文内容概括:1.作者在非洲旅游时,结识了一个卖木雕的少年。
2.少年送给作者一个木雕,作者回赠了一支笔。
3.少年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作者感受到了国际友谊的温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使学生了解了非洲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作者对国际友谊的珍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61a8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c.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工具:多媒体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一、图片导入1、出示瀑布、少年、木雕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来形容。
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非洲,认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2、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它出现了两次,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3、学生汇报,找出“遗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理解“遗憾”。
三、再读课文,品读“遗憾”过渡:文中,谁在遗憾,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自读课文,品读“遗憾”。
2、谁在遗憾?生1:少年在遗憾生2:夫人(“我”)在遗憾。
(一)“我的遗憾”1、文中直接说到“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句话怎么理解?默读第3-8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生1:因为夫人很喜欢这件木雕,所以为不能买而感到遗憾。
(1)你从哪里看出夫人喜欢这件木雕?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理解爱不释手,点名学生演示这句话)生2: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朋友让我买一两件木雕,所以我为不能将木雕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夫人为什么不买下这件木雕呢?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写,反问句,ABB结构词语,指导朗读)(3)男女赛读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遗憾1、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你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学生汇报:(1)少年因为卖不出去木雕感到遗憾。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d9360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3.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1.1 导入新课1.1.1 教师展示一组南非的木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兴趣。
1.1.2 教师简要介绍南非的木雕文化,引出本课《卖木雕的少年》。
1.1.3 板书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学习2.1.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如“少年、精美、非洲、各国”等。
2.1.2 学生跟读,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2.1.3 教师通过游戏、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1.2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1.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4.1.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1.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南非木雕文化。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5.1.2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1.3 学生对南非木雕文化背景的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5.2.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5.2.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南非的木雕文化。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文课件或教案本6.1.2 南非木雕图片或实物6.1.3 生字词卡片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1 课文文本6.2.2 笔记本6.2.3 彩色笔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教学环境6.3.1 教室布置:悬挂南非木雕图片或实物6.3.2 座位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学习6.3.3 教学媒体:课件或教案本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展示南非木雕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导入内容。
7.1.2 学生分享对南非木雕的初步了解。
7.1.3 教师简要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七、教学过程7.2 课文学习7.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66b7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0.png)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优秀6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资料共享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
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1、自主阅读思考: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品读入情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
(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
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出售、摊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教学方法
抓住文章的重点“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送木雕”的主线,让学生感受“瀑布”之美,“木雕”之美,进而品味“弃木雕”的遗憾,感悟少年形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课件出示非洲宣传片(重点介绍“非洲”。
)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来看一个中国游客到非洲旅行和一位非洲少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师:用自己最简单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我在非洲南部想买一个木雕,但因为太重无法购买,非洲少年看出我是中国人,送了我一个木雕,而且不要付钱。
2、出示词语检查
驮着构思掏钱标准
诚恳遗憾宾馆
犹豫爱不释手栩栩如生
(1)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提供的课文主要线索。
)
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板书: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送木雕)
师引导:我的朋友告诉我到非洲旅行,一定要做两件事?
生答: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三、感受瀑布之美
课件出示瀑布图片,师简单介绍瀑布资料。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
宽1,700多米,最高处108米,为世界著名瀑布奇观之一。
)
1、重点抓住“名不虚传、十分壮观”等词语来体会瀑布之美,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游人如织”
师:是啊,来到非洲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游人很多,有白种人,有黑种人,有黄种人,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个国家的游人都有,书上有个词叫——游人如织。
3、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描写瀑布的句子。
四、感受木雕之美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么美,除此之外,还要“我”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出示木雕图片)
这些木雕工艺品到底有哪些吸引人之?为什么叫作者非买不可?
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找出描写木雕工艺品的句子。
重点理解“构思新奇”的意思。
2、抓住“爱不释手、捧着”等词语体会作者对非洲木雕的喜欢之情。
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生读,范读,齐读这句话。
(读出喜欢的感情。
)
五、品味“弃木雕”的遗憾,感悟少年形象
作者这么喜欢,她买下了吗?
1、抓住重点词语“遗憾”体会作者不能买木雕的“惋惜、可惜、失落”之情。
2、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
(学生体会“我”和“少年”的语气。
)
3、感到遗憾的不只是我,还有少年。
那么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2)还有其他原因使少年感到遗憾吗?生再读课文的10—15自然段,找出少年遗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3)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
补充:课件出示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
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
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为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
师过渡小结: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的原因。
中国人为非洲人民做了那么多事,每个非洲人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15、16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的朋友。
5、再读13自然段,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少年对中国的深深情意)
你还能在课文10——15自然段的哪些地方,看出少年对“我”的深情厚谊?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
6、师:少年送给我的是一只怎样的象墩?生答。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
“沉甸甸”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第一次出现的意思相同吗?生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学生思考:不相同。
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意),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8、齐读13、14自然段,感受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
总结:朋友!可以跨越年龄和国界, 有朋友真好!让世界充满爱。
让友谊地久天长!
六、作业布置:1.生字词会读会写。
2.假如你有一位外国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写下了分享一下
七、板书设计:
想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得到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