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第五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及有序的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哪些?彼此之间有何联系?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社会生活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婚姻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主要内容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目前社会公德基本状况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助人为乐
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将心 比心,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关心老 弱病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爱护公物
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财 产,珍重社会共同劳动成果。正确使用 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 文物。
保护环境
1、要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珍惜自然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2)农业经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
《清明上河图》
(3)工业经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4)当今社会, 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公共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迅速扩大,人们的社会交往成为社会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3、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 社会公德的特点:
特点: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 • • •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
注重个人形象,讲求必要礼节。 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和气, 用语得当,守时守约。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 互礼让。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不 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 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 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和法律逐渐成 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二)道德与法律追求目标的一致性
道德
规范行为 维护秩序
法律
道德需要法律为支撑,法律需要道德 为补充。
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更清晰地体现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主要培养公民公共生活规范意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人类生活中互相对应的两个方面。
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 对他人和社会影 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响更为直接广泛
封闭性和隐秘性 开放性和透明性
• 因此,为了提高公共生活质量,每一个社 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过去:生活在“熟人社会”,交往圈子小。
现在:多在“陌生人社会”,交往圈很大。 总体看,现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 配合、相互制约,从而使社会生活协调地发展。且使交往越 来越复杂化。
人类的公共生活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大工业社会
全球化时代
从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是我们个人与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 要方面。
(1)原始社会,社会公共生活的萌芽阶段
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长期一致; 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经济秩序 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 基本保证
生活质量
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主观幸 福感几个方面的综合。
较高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风气良好、 人际关系协调、居住环境优美、社区秩序井 然……
1.公共秩序的定义和涉及的范围
(1)定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当代公共生活秩序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 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 络秩序等。
2.维持公共秩序的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范围: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医院、 集体宿舍、集贸市场、商 场等。 现代范围: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 电话甚至网络等虚 拟世界等。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地 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成员所享有,不 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 有秘密可言。
2、发挥作用的范围上:道德广于法律 道德调节具有广泛性 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 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法律调节作用的有限性 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法律直接干涉的只是 极少数人的“自律”失效、越出基本规范的行为。
当今社会法律道德走向:
德法并举
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向模范学习
1.学思明理 2.择善而从
3.学习榜样
4.积善成德 5.知行统一
6.省察克治
7.陶冶情操 8.慎独自律
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基本特征。 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行 其是、随心所欲,社会就处于混 乱状态。 没有秩序和规则,社会不可 能得到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应 该是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商场购物、 歌厅娱乐 公园休闲、 散步钓鱼 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 互联网冲浪、旅游参观
二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一天,列宁去理发。一进理 发室看有几个人等着,就坐到了 队伍的末尾。理发员认出了他, 招呼道:“同志们!这是列宁 同志。他日理万机,能否请他 先理?” 但列宁马上制止,说: “不行!还是按先后顺序。我 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不也 宝贵吗?我先理了,别人就要 多等了。” 列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 榜样。
(三)道德与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中的特点
1、发挥作用的方式上:道德强调自律,法律强调他律
道德强调人的“自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广 泛的,它引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 道德意识,产生自律,自觉把行为保持在社会允 许的范围内。
法律强调“他律”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 的。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 进行强制性的限制和惩处,警戒人们遵守规范。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
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明城市”的条 件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决定一个城市素质水平的, 是人而不是物,换言之,在城市里,再高的楼宇、 再宽的马路,都不能证明文明,只有一个充满生机 又有高尚而有序的氛围的地方,才可称得上文明。
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界限既不是泾渭分明的,更不是永恒不变的.
案例:
某日晚自修,魏罡和小 云(化名)在有20多名学生上自修课 的情况下,在教室后排发生的亲吻 亲昵举止被学校监控摄影镜头摄下。
上海某学校门前
之后,上海某学校以《校园不文 明现象》为题,集中播放摄录的包 括以上行为片段在内的校园不文明 现象。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的层面上,主要体现为举止 文明、尊重他人。如尊老爱幼,善待弱者, 诚实守信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主要体现 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如遵守公共 秩序,爱护公共财务,维护公共利益等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主要体现 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 居民小区里的缺乏公德行为
◆ 电子、安全、网络方面的缺乏公德行为
(四)个人品德及其基本要求
1、含义 个人品德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简称,是 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所表 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基本要求 正直无私、忠诚守信、友爱善良、勇 敢进取、敬业好学、勤劳节俭、谦虚谨慎、 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2、要爱护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人文景 观,注意节约用水。 3、要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
4、要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 垃圾。
(三)缺乏公德的一些不良现象
◆ 公共交通方面的缺乏公德行为
Fra Baidu bibliotek
◆ 旅游中的缺乏公德行为 ◆ 街头的缺乏公德行为 ◆ 校园里的缺乏公德行为 ◆ 文化、娱乐、商业场所里的缺乏公德行为
公共生活 需要公共秩序
• 主讲教师:张玉平
本章作业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每题答题不能少于300字。 • 材料1:中国如果不稳定就是个国际问题,后果难以想象。只有稳定, 才能有发展。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 • ——摘自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 • 材料2: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 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 • 材料3:道德是法律之母,是非正式控制手段的高级形式,也是社会控 制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社会上70%的人靠道德规范就把其行为维 持好了,只有30%的人需要法律干预。虽然在转型时期这个特殊时期, 法律介入的事务多一些,但是也不能什么事情都用法律来解决,因为 法律不是万能的,也有它不能进入的领域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 ——摘自《法制日报》:道德与法律要走“致中和”之路 • 请回答: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规定 文明城市应包括: 1、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2、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 3、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4、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目前社会公德基本状况
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
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力。 ——拿破仑 在阶级社会里,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 千年来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 共生活规则。 ——列宁
魏罡和小云正式向法院起诉母校,认为上
海学校侵犯了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
法院认为被播放的二原告的亲昵动作,是
在教室这一学校的公共场合中,且有20多 位学生在场的晚自修时间内,公开和不避 忌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原告自己已超越个 人空间的领域,该行为不具备隐秘性。
2、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
3、个人品德的特点
个人品质是通过个 人自觉的道德修养 和社会道德教育所 形成的稳定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表现为个体对某 种道德要求的强烈 认同,对道德情感 的充分表达,对社 会道德规范的执着 践履。
实践性
综合性 稳定性
(五)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 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 德要求所进行的的活动。自我审度、自我教 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