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7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合集下载
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
图件基本要素
1. 图名
2. 横纵坐标
3. 比例尺:数字和线条比例尺,方位角 4. 图例:上新下老顺序,岩性符号,1.2*0.8cm,
5.岩层分界线要加粗或加长
6.制图人,制图时间 7.图件要准确美观
实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 2、在地质图中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 征及形成时代。 3、掌握编制褶皱区地质剖面的方法。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1、地层对称出现,两边产状不一致或一致地层有倒转
2、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3、确定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中直接读出或求出。
4、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产状判断。
a.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b.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向斜的轴面与陡翼倾向一致
根据轴面分类
直立
斜歪
倒转
平卧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5、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 宽窄变化判断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A
B
作业—绘制暮云岭地区A-B剖面
1、地形地貌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2)水系的分布特征。 2、地质内容
描述青云顶向斜
(1)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
(2)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3、褶皱描述
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 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 产状、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 关系、褶皱形成时代。
9、褶皱组合:根据图内所有背、向斜排列规律判断。
2013-实7-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P3 页岩
P2
P2 砂岩
3、用铅笔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斜(如“∨”)的位置。
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其轴迹线(褶皱轴)与剖面相交处,用同样方法标出
次一级褶皱位置。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T3
T2
1∶10000
T2
T3
T2
图例 K 砾岩
K 10
A
T1 50 P3
T1 35 尖峰
T1 P3
T3 泥岩
74
T2 泥灰岩
B
T1 灰岩
150 100 50
150 100 50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P3 页岩
P2
P2 砂岩
150 100 50
150 100 50
4、确定剖面基线
确定剖面基线
T3
T2
,基线海拔一般比
K
T1
10
50
剖面切过的最低点 A
(5)恢复褶皱转折端的形态
a、应考虑褶皱是平行褶皱还是相似褶皱。在平行褶皱中, 岩层厚度在整个褶皱中保持不变,而在相似褶皱中转折端处岩 层应有所加厚。
b、至于转折端是圆滑或尖棱,应根据其地质图上表现的形 态近似地确定。
c、至于转折端深部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转折端深部位 置可根据两翼产状和褶皱形态,作合理的推测。
Q
P1
北庄
水
55 P1
细
C3
C2
150 25
150
54
25 P2
P1
200
300250
25 P1 55
350
实验七读褶皱区地质图.ppt
2.剖面切过断层线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 层两侧的地层和构造。
3.绘褶皱构造,应从褶皱核部开始,再画两翼, 并注意表现出次级褶皱。
14
15
4.剖面斜交地层走向时,应将其倾角换算成剖 面方向的视倾角画在剖面上。如剖面切的地点无岩 层产状数值,可根据同翼邻近的产状来画。
5.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产状相差较大,上下 岩层又是整合关系,这只是岩层倾角局部变陡或变 缓造成的,可根据两翼同一岩层厚度保持不变的前 提,按其厚度而将较陡和较缓的岩层向深部加以修 正,使之逐步与主要产状一致。
11
12
(二)绘制褶皱地区构造横剖面图
分析图区地形和构造特征:分析岩层界线的弯 曲和褶皱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与地形起伏和岩层产 状的关系。
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方 向,并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 斜(如“∨”)的位置。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 其轴迹线与剖面相交处,亦标出相应的位置。
绘出地形剖面。
13
绘地质剖面:将剖面线切过的地质界线的交点 和褶皱轴迹的位置投影到地形剖面上。作地质剖面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剖面切过不整合界线,应先画不整合面以上 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构 造,被不整合面所掩盖的地质界线,可顺其走向延 至剖面线上(如下图中的m点),再将该点投影到剖面 中的不整合面上,从此点绘出其界面。
如果褶皱枢纽是倾伏的,则表现为两翼走向不 平行,而呈弧形转折,地质界线随之弯曲。轴面直 立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在地形较平缓情况下,背斜 部分的弧形弯曲的凸面指向倾伏方向,向斜则相反。 从核部宽度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及倾伏方 向,核部变窄或闭合尖灭的方向,是背斜倾伏的方 向。
3.绘褶皱构造,应从褶皱核部开始,再画两翼, 并注意表现出次级褶皱。
14
15
4.剖面斜交地层走向时,应将其倾角换算成剖 面方向的视倾角画在剖面上。如剖面切的地点无岩 层产状数值,可根据同翼邻近的产状来画。
5.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产状相差较大,上下 岩层又是整合关系,这只是岩层倾角局部变陡或变 缓造成的,可根据两翼同一岩层厚度保持不变的前 提,按其厚度而将较陡和较缓的岩层向深部加以修 正,使之逐步与主要产状一致。
11
12
(二)绘制褶皱地区构造横剖面图
分析图区地形和构造特征:分析岩层界线的弯 曲和褶皱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与地形起伏和岩层产 状的关系。
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方 向,并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 斜(如“∨”)的位置。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 其轴迹线与剖面相交处,亦标出相应的位置。
绘出地形剖面。
13
绘地质剖面:将剖面线切过的地质界线的交点 和褶皱轴迹的位置投影到地形剖面上。作地质剖面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剖面切过不整合界线,应先画不整合面以上 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构 造,被不整合面所掩盖的地质界线,可顺其走向延 至剖面线上(如下图中的m点),再将该点投影到剖面 中的不整合面上,从此点绘出其界面。
如果褶皱枢纽是倾伏的,则表现为两翼走向不 平行,而呈弧形转折,地质界线随之弯曲。轴面直 立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在地形较平缓情况下,背斜 部分的弧形弯曲的凸面指向倾伏方向,向斜则相反。 从核部宽度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及倾伏方 向,核部变窄或闭合尖灭的方向,是背斜倾伏的方 向。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2
二、方法说明 ①了解图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 ② 认识图区新老地层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 地貌特征; ③ 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 的影响。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3
重点: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 分辨出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关健:确定褶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纽产状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7
倒转褶皱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8
4.判断轴面产状: ①测量两翼产状,用极射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来确定。 ②在地质图上,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面产状。 如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则轴面直立 如果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19
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注意地层界线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
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皱有关,如是次级褶 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延伸方向,且
能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将选定的剖面线标绘 在地质图上。
注意:褶皱的地层一定是围绕某中心对称出现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标绘的
地层产状符号直接去认识和分析。在一定情况下,也 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地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 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 提,而岩层露头宽度只与岩层倾角大小有关,露头宽 度窄的一翼倾角大,宽的一翼倾角小。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共29页文档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地质剖面图
3、褶皱组合类型识别
依据:轴的长度和排列特征、褶皱翼间 角大小(紧闭程度)、转折端形态等。
常见类型:平行褶皱、分枝褶皱、雁列 式褶皱、穹盆、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 斜和复向斜等
4、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
5、褶皱的描述
1) 褶皱名称:褶皱的地名+褶皱类型 2) 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 3) 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变化 4) 转折端形态 5) 枢纽、轴面产状及位态分类 6) 次级褶皱 7) 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
三、编绘褶皱区地质剖面图
反映褶皱的剖面类型: 1)直立(铅垂)剖面 2)横截面(正交) 3)水平剖面
1、作图步骤:
1)选线; 2)作地形线; 3)画地层线; 4)上岩性花纹; 5)标注剖面:
地名、剖面名称、 方位、比例尺等。
2、注意问题:
1)剖面切过不整合 面时先画不整合面 以上地层和构造
暮云岭背斜
位于图区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 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米,长约2750米,平 面呈不规则的长椭圆状,长宽比约为5,为短轴背斜。 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纪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 北西翼是NW31555-60,南东翼为SE13525 -40;南东翼陡北西翼缓,因此轴面向南东倾,倾角 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 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为转折端圆 滑的直立背斜。为倾伏直立褶皱。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 翼与相邻的向斜相连。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后,早侏罗 世前。
1)先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 2)分析地形特征。 3)分析地质内容。
4、褶皱的一些常识
知 识 回 顾褶皱 圆柱状褶皱较少见,多为双倾伏褶皱
二、读褶皱地形地质图
1. 步骤:整体分析
实习七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四)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选定剖面位置 3、绘出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A”)和向斜(如“V”)的位置 5、绘出褶皱形态 6、在绘褶皱构造时应注意事项: (1)剖面切过不整合界时,应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 面以下的地层和构造 (2)剖面切过断层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层两侧的地层和构造; (3)绘褶皱构造应先从褶皱核部地层界线开始,逐次绘出两翼,并要注意表现出 次级褶皱; (4)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时,应将地层倾角换算成剖面方向上的视倾角画入剖 面; (5)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的倾角相差较大,上下岩层又是整合接触关系,按两 翼同一岩层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在地表处岩层倾角按所测量值绘,向深处则使之 逐渐与主要产状协调一致(图II-17) (6)轴面直立或近于直立的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可根据枢纽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 到所作剖面处核部地层枢纽的深度,然后结合该层两翼倾角用枢纽位置绘成圆弧 7、整饰剖面图。
(五)褶皱横截面图的绘制方法步骤 1、在地质图上画等间距方格 2、作横截面图上的网格 3、绘制出顺枢纽倾伏方向观察的褶皱横截面图。 三、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附图6)或武华镇地质图(附图7)中的褶 皱形态特征及形成时代。 (2)对图区内一褶皱进行文字描述(可附示意图)。 (3)绘制暮云岭地形地质图(附图6)A-B剖面; (4)图II-21为某地平面地质图,图区的褶皱枢纽向正北倾伏,其倾伏角 为30°,试绘制该图区的横截面图。
3、倒转翼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5、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6、转折端形态认识 7、褶皱形态的描述 暮云岭背斜 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 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 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西北翼是NW315°∠60°55°,东南翼是SE135°-∠40°-25°;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 倾,倾角约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枢纽向NE、SW两 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总之,本褶皱 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背斜的北西和南东 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 (二)褶皱组合型式认识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实习三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
(一)褶皱形态的分析
区分背斜 核部老、翼部新)、 背斜( 1、区分背斜(核部老、翼部新)、 向斜(核部新、翼部老); 向斜(核部新、翼部老);
区分背斜和向斜 首先根据地层的对 称重复以及地层新老关系和产状区分背 斜和向斜。若核部为老地层, 斜和向斜。若核部为老地层,两翼依次 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者, 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者,为背 若核部为新地层, 斜:若核部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老地 层者,为向斜。 层者,为向斜。
8、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根据同一构造层诸褶皱的轴迹在 平面上和剖面上的组合排列特征 确定。 确定。 如:平行式、雁列式、穹盆式、 平行式、雁列式、穹盆式、 隔档式、隔槽式、复背斜、 隔档式、隔槽式、复背斜、复向 斜等。 斜等。
平行线状褶皱-阿帕拉契山脉
(二)褶皱时代的确定
介于不整合面之上相对最老的岩层形成之 后与不整合之下相对最新的地层形成之前。
褶皱A:A末~C初;单斜C: C末~D初;不整合面C 和B, C先于B.
褶皱时代的确定
褶皱形成时期的确定 主要根 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 系来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不 整合面以下褶皱岩层最新地层 时代之后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 地层时代之前的褶皱形成时代。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 选择剖面线 • 标出剖面线所经过的褶皱位置 • 绘制地形剖面 • 绘制褶皱形态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将褶皱各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 相邻岩层的倾伏端点(或扬起端点)连 线,即是轴迹。轴迹所示方向表示褶 皱的延伸方向,轴迹的长短表示褶皱 在平面上的大小。褶皱两翼同一岩层 在平面上的大小。褶皱两翼同一岩层 的出露线沿轴迹方向的长度与垂直轴 迹方向的宽度之比即褶皱的长、宽比。 按长、宽比可将褶皱分为线型、短轴 和等轴三种类型。
实习6 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2)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0
青岩顶向斜
青岩顶向斜褶皱,位于暮云岭南侧的青岩顶及其附近,呈NE-
SW向延伸(约50°)。宽约1000 m,长约2500 m,长宽之比约为
2.5∶1,为短轴向斜褶皱。核部为上二叠统(P2)硅质页岩,两 翼由内向外依次为下二叠统(P1)灰岩、上石炭统(C3)砂岩和中 石炭统(C2)灰岩。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5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A
C
E
B
D
τ
τ
A
S1 S1
B 三、分析褶皱特征:A.青岩顶向斜,B.暮云岭背斜,C.向斜,D.向斜,E.背斜。
共同特征:轴面向南东陡倾斜,枢纽倾伏角较小,均为短轴褶皱。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6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A
S1 S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1
学生作业样例
A
B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2
投
影
地
形
暮
线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3
投影地形线
暮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4
投
影
地
层
分
界
暮
线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5
投影地层分界线
暮
2021/4/2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
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A
S1 S1
B
一、分析地形地貌:山脉走向为近东西向,与地层走向(NE)呈斜交关系,本区最高点为青岩顶 (海拔为400米)。图中南、北各有一条河,水流方向自西向东。
实习7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8
实习六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构 造 地 质 学
实习六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二.绘制方法和步骤
构 造 地 质 学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分析时应注意地层界线
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
皱有关,如是次级褶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所选择的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
轴迹延伸方向,且能通过个区内主要褶皱构造,并将 剖面线应标绘在地质图上。
实习六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剖面绘制中注意的问其以上的地层和构造,然后 再画其下的地层和构造,被不整合面所掩盖的地质界 线和构造,可顺其延伸趋势延至剖面线上,再将该点 投影到不整合面,从此点绘出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界 线和构造; (2)切过断层时,先画断层,再画两侧; (3)绘褶皱构造应先从褶皱核部地层界线开始,逐次绘 出两翼,并要注意表现出次级褶皱; (4)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时,应将地层倾角换算成 视倾角,如剖面切过的地点无岩层产状数值,可按同 一翼最邻近的产状数据来画;
实习六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作业:绘制暮云岭地区A-B褶皱构造剖面图
构 造 地 质 学
A
实习六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3.绘出地形剖面。
实习六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二.绘制方法和步骤
构 造 地 质 学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
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向斜(轴迹)的位置。对
于剖面附近可能隐伏
延展到剖面切过处的 次级褶皱,也应将其 轴迹线延到与剖面线 相交处,也在剖面线 和地形剖面上标出相 应位置。
实习六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二.绘制方法和步骤
构 造 地 质 学
5.投影地层界线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泥灰岩 灰岩 页岩 砂岩
B
T1
10 0
线两端建立海拔柱,
1 50
P2
1 50
形成“基线-海拔柱” 投影系 4、 绘出地形剖面
P3 P3 P2 P2
A—B地质剖面图
海拔(m) A 200 150 K 100 T2 T1 50 0 尖峰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2 50 0
T2 P3 P3 T1 P3
高台地质图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1∶20000
39 41
T2
201
8
P1
18
T
蒋家湾
28
P2 P3
38
21
J1
5
37
高台 P T1 2
刘家沟 P3
30
P1
35
P3
T1
34 2 P
39
T2
P1
2、确定两翼产状
如果地质图上标有产状符号,可以直接认识两翼产状及变
化情况。 在缺少产状符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出 露的宽度差异,定性地比较两翼倾角大小。 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 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提的。 3、判断轴面产状 根据两翼的倾向、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若两翼倾向相
实习4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并作地质剖面图
一、实验目的
读褶皱发育区地质图,描述褶皱,理解褶皱要素的概念, 认识褶皱形态。 二、实验要求 (1)初步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褶皱的形态和描述褶皱; (3)学会绘制褶皱横剖面图。 三、实验用具 地质图、绘图工具。
四、实验内容 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综 →图的正文 首先从地质图的图例或地层柱状图上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 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这是分析褶皱的基础;然后浏览一下地 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 貌特征,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形态、宽度的影响。 在地质图上认识分析褶皱,先要根据新、老地层分布是否有 对称重复现象,并结合地层产状分辨出背斜和向斜,进而再分析
实习五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PPT课件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4、枢纽产状的确定
●水平-两翼平行延伸; ●倾伏-两翼同一岩层 交会(弧形) ●复杂-核部宽窄变化
第2页/共18页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 弯曲点的连线;
第3页/共18页
倾伏褶皱-新疆库车河
第4页/共18页
倾伏褶皱-北美
第5页/共18页
②轴面中等倾斜或缓倾斜,或地形 起伏情况,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上, 褶皱岩层弯曲转折端点的联线既不代表 枢纽倾伏方向,也不一定是轴迹,须根 据赤平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确定的枢 纽和轴面产状是可靠的方法。
(一)褶皱形态的分析
1、区分背斜(核部老、翼部新)、向斜(核部新、翼部 老);
2、确定两翼产状;
①图上标出的产状:正常
38° 倒转
35°
②在大比例尺上,根据露头形态“V”字形法则;
③倒转翼的确定:符号、新老岩层的位置;
第1页/共18页
3、判断轴面产状
●地质图上判断 (根据 两翼产状来判断)
●赤平投影方法
第12页/共18页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标出 背斜(∧) ,向斜(V)的位置,对 于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 轴迹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5、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
第13页/共18页
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
第14页/共18页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第15页/共18页
第16页/共18页
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褶皱的形态和形 成时代。 2、过AB切制一条褶皱构造剖面图。
第6页/共18页
6、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根据同一构造层诸褶皱的轴迹在平面上 和剖面上的组合排列特征确定。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4、枢纽产状的确定
●水平-两翼平行延伸; ●倾伏-两翼同一岩层 交会(弧形) ●复杂-核部宽窄变化
第2页/共18页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 弯曲点的连线;
第3页/共18页
倾伏褶皱-新疆库车河
第4页/共18页
倾伏褶皱-北美
第5页/共18页
②轴面中等倾斜或缓倾斜,或地形 起伏情况,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上, 褶皱岩层弯曲转折端点的联线既不代表 枢纽倾伏方向,也不一定是轴迹,须根 据赤平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确定的枢 纽和轴面产状是可靠的方法。
(一)褶皱形态的分析
1、区分背斜(核部老、翼部新)、向斜(核部新、翼部 老);
2、确定两翼产状;
①图上标出的产状:正常
38° 倒转
35°
②在大比例尺上,根据露头形态“V”字形法则;
③倒转翼的确定:符号、新老岩层的位置;
第1页/共18页
3、判断轴面产状
●地质图上判断 (根据 两翼产状来判断)
●赤平投影方法
第12页/共18页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标出 背斜(∧) ,向斜(V)的位置,对 于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 轴迹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5、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
第13页/共18页
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
第14页/共18页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第15页/共18页
第16页/共18页
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褶皱的形态和形 成时代。 2、过AB切制一条褶皱构造剖面图。
第6页/共18页
6、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根据同一构造层诸褶皱的轴迹在平面上 和剖面上的组合排列特征确定。
实习7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50
D3 上泥盆统砂岩
八、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3. 绘制地形剖面线 4. 投影地质界线。 5. 整饰图件,完成
地质剖面图。
田坝地1形00地m质图
51 48 1000
A C1
T2
T3
49
C2 900 C1
D3 C2
C1
800
B
70
600 P1
C2
J1
72
48
700
800 T2
P1 50
50
田坝
P1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高台地质图 1∶20000
59
T2
8
20
51
T1
P3 21
T1
刘家沟 37
28
58
高台
P3
P2
P3
P2 39 P1
P1
35
B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三、在地质图上判断向斜与背斜
两条基本原则: (1)背斜从核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新,向斜从核 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老; (2)背斜两翼倾向相背,向斜两翼倾向相对。倒 转褶皱两翼的倾向相同。
T1
刘家沟 37
P3
P2 39 P1
A
59 51
58
P1 B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高台 P2
35
P3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六、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形成时代 褶皱形成于被褶皱的最新地层之后、覆盖褶 皱的最老地层之前。 在有生长地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生长 地层确定褶皱的时代。
实验六 褶皱地质图读取及剖面图绘制
图外整饰: 图名;比例尺;剖面位置;剖面方位;
图例;责任表;
六、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中的褶皱形态特征 及形成时代。 2、对图内一褶皱进行文字描述。 3、绘制暮云岭地形地质图A-B剖面。
2)确定两翼产状:
(1)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2)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 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 (3)根据地层出露宽度,定性对比两翼倾 角的大小。
3)倒转翼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1)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 面直立。
(2)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 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等倾褶皱);
五、实验内容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1、褶皱读取步骤 地层分布是否对称重复
识别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形态和组合特征
褶皱两翼、轴 面和枢纽产状
雁行式、穹盆构 造、侏罗山式、 阿尔卑斯式
2、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 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及地层新老关系区分 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原则:从大到小,从主到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 列规律和剖面上褶皱组合特征,确定褶皱组合类 型:平行线列褶皱、雁列褶皱或其他类型褶皱。
3、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次级褶皱 2、选定剖面位置:剖面线应标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注意河流的画法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和向斜(∨)的位置。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在地形较平坦的 地质图上,轴面直立 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 倾伏端的轮廓大致反 映褶皱在剖面上的转 折端的形态。
图例;责任表;
六、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中的褶皱形态特征 及形成时代。 2、对图内一褶皱进行文字描述。 3、绘制暮云岭地形地质图A-B剖面。
2)确定两翼产状:
(1)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2)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 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 (3)根据地层出露宽度,定性对比两翼倾 角的大小。
3)倒转翼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1)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 面直立。
(2)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 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等倾褶皱);
五、实验内容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1、褶皱读取步骤 地层分布是否对称重复
识别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形态和组合特征
褶皱两翼、轴 面和枢纽产状
雁行式、穹盆构 造、侏罗山式、 阿尔卑斯式
2、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 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及地层新老关系区分 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原则:从大到小,从主到析区内背斜、向斜之后,按轴迹排 列规律和剖面上褶皱组合特征,确定褶皱组合类 型:平行线列褶皱、雁列褶皱或其他类型褶皱。
3、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定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次级褶皱 2、选定剖面位置:剖面线应标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注意河流的画法 4、在剖面线上和地形剖面上用铅笔标出背斜 (∧)和向斜(∨)的位置。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在地形较平坦的 地质图上,轴面直立 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 倾伏端的轮廓大致反 映褶皱在剖面上的转 折端的形态。
综合地质学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编制褶皱构造剖面图
1. 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 剖面位置选定 3. 绘制地形剖面图 4. 绘制地质内容 5. 整饰剖面 • 图名、图例、比例尺(数字、线长) • 编制责任表
• 作地形剖面
• 地质内容
• 将地质界线按产状投影在地形剖面上 • 确定地层界线及其倾向和倾角
• 用圆滑曲线(基本保持地层厚度不变)将背 斜、向斜转折端勾绘出来
轴面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等斜褶皱——两翼倾向、倾角大致相等 若两翼产状不等——轴面与倾角较小的一翼倾斜方向一致
枢纽产状的确定
枢纽水平——两翼倾角变化不大、且地层界线平行 枢纽侧伏——两翼地层界线不平行、交汇呈“V”形;
背斜“V”尖端指向倾伏方向 向斜反之
转折端形态
地形平缓、轴面直立(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地质图上 褶皱倾伏界限的弯曲形态与转折端形态相似
侏罗山式(隔档式、隔槽式) 阿尔卑斯式(复背斜、复向斜)
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不整合关系
褶皱的描述
褶皱描述:
• 名称=地名+褶皱名称 • 分布范围与展布方向 • 核部及两翼地层 • 两翼产状及沿走向上的变化 • 转折端形态,轴面产状,枢纽产状,翼间角 • 次级褶皱及其特征 • 褶皱组合型式 • 褶皱形成时代
向斜——对称向两侧变老
背斜和向斜相间出现
两翼产状确定
绝对产状——地层产状符号
相对产状——露头宽度较小一倾角大
露头宽度较大一倾角小(岩层厚度稳定、地形相似)
倒转翼的确定
褶皱在倾伏端的层序总是正常的
倒转翼的地层倾角由翼部 度确定倒转翼
转折端变陡-直立,因此可根据岩层出露宽
地质图上褶皱轴面产状的确定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回顾前面的内容)
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综合地层
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地形特点(等高线、
水系、山峰等)→图的正文。
上述读图步骤简单地说,就是“先读图边注记, 再读图的正文”。 通过阅读图边注记,读者可以对正文内容有大致 了解,可以提高读图效率。 例如,如果在图例中看到花岗岩和正断层的图例, 就可以知道图内某个地方一定存在花岗岩和正断 层。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T1
刘家沟 37
P3
P2 39 P1
A
59 51
58
P1 B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高台 P2
35
P3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七、描述地质图上的褶皱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描述褶皱:名称(地名+褶皱类型);地理
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部位;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
二、在地质图上识别褶皱
两个基本原则:(1) 地层沿某一方向重复,需要排除由于 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2) 同一地层的倾向相反或相对。
层序正常地层的产状符号
倒转地层的产状符号
42
长线表示地层走向, 短线表示倾向,
50
长线表示地层走向, 短线表示倾向,
数字表示倾角
数字表示倾角
P1 18
P2
A
地质图上地层产状的表示方法示意图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T1
刘家沟 37
P3
P2 39 P1
A
59 51
58
P1 B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高台 P2
35
P3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四、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枢纽特点
两条基本原则:
(1)如果褶皱的转折端没有出露,两翼地质界线基本平行, 则褶皱枢纽近水平;
实习7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 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目的要求
1. 进一步掌握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 2. 认识褶皱构造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3. 掌握褶皱构造的描述内容; 4. 掌握褶皱转折端在剖面图上的画法; 5. 进一步巩固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
法。
主要内容
一、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 二、在地质图上识别褶皱 三、在地质图上判断向斜与背斜 四、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枢纽特点 五、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轴面特点 六、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形成时代 七、描述地质图上的褶皱 八、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九、作业
J1
72
700
48
T3
T2 800
田坝地形地质图 100m
48 C1
49 D3
1000
900 800
P1
C2
50
田坝 C1
50
48
900 D3
49 C2 C1
图例
51
J1 下侏罗统泥岩
T3 上三叠统泥岩 C1
T2 中三叠统粉砂岩
C2 P1 下二叠统灰岩
C2 B
C1
上石炭统泥岩 下石炭统粉砂岩
P1
T2
50
D3 上泥盆统砂岩
八、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3. 绘制地形剖面线 4. 投影地质界线。 5. 整饰图件,完成
地质剖面图。
田坝地1形00地m质图
51 48 1000
A C1
T2
T3
49
C2 900 C1
D3 C2
C1
800
B
70
600 P1
C2
J1
72
48
700
800 T2
P1 50
50
田坝
P1
T2
C1
50
48
900
49 C2
D3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 面图的方法示意图
A 海拔(m)
1000
123
900
800
700 600 C1 500
T3 J1
400 300
C2 P1 T2 120
200 70
田坝地形地质图上AB地质剖面图 田坝(投影)
T3
C1 C2 T2 P1 325 49
D3 100m
砂岩
T1
刘家沟 37
P3
P2 39 P1
A
59 51
58
P1 B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高台 P2
35
P3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六、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形成时代 褶皱形成于被褶皱的最新地层之后、覆盖褶 皱的最老地层之前。 在有生长地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生长 地层确定褶皱的时代。
T2
8
T1
蒋家湾
向南东倾斜。背斜在图区 东北部的蒋家湾一带被下 侏罗统近水平的地层角度 不整合覆盖。该背斜形成
28
J1
P3
38
高台
5
P2
于中三叠世之后、早侏罗 世之前。
P1
35
T1
34
30
T2
八、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在褶皱发育区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与在倾
斜岩层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类似,只是需
(2)如果褶皱的转折端出露,则枢纽一般是倾斜的。背斜
枢纽向转折端凸出方向倾伏,向斜枢纽的倾伏方向与转折
端突出方向相反。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情况下,上述两个
基本原则可能会出现一些特例。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T1
刘家沟 37
59 51
58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要注意褶皱两翼和转折端的产状变化。
1. 读图。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组成、地层产状变化等
特点,为选择剖面线作准备。
2. 确定剖面线 确定剖面线时一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①尽
可能垂直图区主要构造线;②尽可能多地切过图区主要地
层。确定剖面 线后,把剖面 线标记在地质 图上。
A C1 T3
70
600 C2 P1
高台
P3
P2
蒋家湾 J1 5
A
P3
P2 39 P1
P1
35
B
T1 34
30 T2
五、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轴面特点
两条基本原则:
(1)如果褶皱两翼的倾角基本相等,则轴面近直
立(倒转的等斜褶皱例外);
(2)如果褶皱两翼的倾角相差较大,则轴面倾向
与缓翼相同。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高台地质图 1∶20000
59
T2
8
20
51
T1
P3 21
T1
刘家沟 37
28
58
高台
P3
P2
P3
P2 39 P1
P1
35
B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三、在地质图上判断向斜与背斜
两条基本原则: (1)背斜从核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新,向斜从核 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老; (2)背斜两翼倾向相背,向斜两翼倾向相对。倒 转褶皱两翼的倾向相同。
成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
级褶皱分布特征等。
高台背斜可以描述如下:位于高台东南侧,呈NE-SW向延伸。
核部出露下二叠统,翼部依次出露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
三叠统和中三叠统。南东 翼地层的倾角明显小于北 西翼地层的倾角,褶皱的 枢纽向NE方向倾伏,轴面
39 41
高台地质图
1∶20000
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综合地层
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地形特点(等高线、
水系、山峰等)→图的正文。
上述读图步骤简单地说,就是“先读图边注记, 再读图的正文”。 通过阅读图边注记,读者可以对正文内容有大致 了解,可以提高读图效率。 例如,如果在图例中看到花岗岩和正断层的图例, 就可以知道图内某个地方一定存在花岗岩和正断 层。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T1
刘家沟 37
P3
P2 39 P1
A
59 51
58
P1 B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高台 P2
35
P3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七、描述地质图上的褶皱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描述褶皱:名称(地名+褶皱类型);地理
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部位;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
二、在地质图上识别褶皱
两个基本原则:(1) 地层沿某一方向重复,需要排除由于 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2) 同一地层的倾向相反或相对。
层序正常地层的产状符号
倒转地层的产状符号
42
长线表示地层走向, 短线表示倾向,
50
长线表示地层走向, 短线表示倾向,
数字表示倾角
数字表示倾角
P1 18
P2
A
地质图上地层产状的表示方法示意图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T1
刘家沟 37
P3
P2 39 P1
A
59 51
58
P1 B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高台 P2
35
P3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四、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枢纽特点
两条基本原则:
(1)如果褶皱的转折端没有出露,两翼地质界线基本平行, 则褶皱枢纽近水平;
实习7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 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目的要求
1. 进一步掌握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 2. 认识褶皱构造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3. 掌握褶皱构造的描述内容; 4. 掌握褶皱转折端在剖面图上的画法; 5. 进一步巩固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
法。
主要内容
一、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 二、在地质图上识别褶皱 三、在地质图上判断向斜与背斜 四、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枢纽特点 五、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轴面特点 六、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形成时代 七、描述地质图上的褶皱 八、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九、作业
J1
72
700
48
T3
T2 800
田坝地形地质图 100m
48 C1
49 D3
1000
900 800
P1
C2
50
田坝 C1
50
48
900 D3
49 C2 C1
图例
51
J1 下侏罗统泥岩
T3 上三叠统泥岩 C1
T2 中三叠统粉砂岩
C2 P1 下二叠统灰岩
C2 B
C1
上石炭统泥岩 下石炭统粉砂岩
P1
T2
50
D3 上泥盆统砂岩
八、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3. 绘制地形剖面线 4. 投影地质界线。 5. 整饰图件,完成
地质剖面图。
田坝地1形00地m质图
51 48 1000
A C1
T2
T3
49
C2 900 C1
D3 C2
C1
800
B
70
600 P1
C2
J1
72
48
700
800 T2
P1 50
50
田坝
P1
T2
C1
50
48
900
49 C2
D3
绘制褶皱地区地质剖 面图的方法示意图
A 海拔(m)
1000
123
900
800
700 600 C1 500
T3 J1
400 300
C2 P1 T2 120
200 70
田坝地形地质图上AB地质剖面图 田坝(投影)
T3
C1 C2 T2 P1 325 49
D3 100m
砂岩
T1
刘家沟 37
P3
P2 39 P1
A
59 51
58
P1 B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高台 P2
35
P3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六、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形成时代 褶皱形成于被褶皱的最新地层之后、覆盖褶 皱的最老地层之前。 在有生长地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生长 地层确定褶皱的时代。
T2
8
T1
蒋家湾
向南东倾斜。背斜在图区 东北部的蒋家湾一带被下 侏罗统近水平的地层角度 不整合覆盖。该背斜形成
28
J1
P3
38
高台
5
P2
于中三叠世之后、早侏罗 世之前。
P1
35
T1
34
30
T2
八、绘制褶皱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在褶皱发育区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与在倾
斜岩层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类似,只是需
(2)如果褶皱的转折端出露,则枢纽一般是倾斜的。背斜
枢纽向转折端凸出方向倾伏,向斜枢纽的倾伏方向与转折
端突出方向相反。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情况下,上述两个
基本原则可能会出现一些特例。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T1
刘家沟 37
59 51
58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8
T1 28
要注意褶皱两翼和转折端的产状变化。
1. 读图。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组成、地层产状变化等
特点,为选择剖面线作准备。
2. 确定剖面线 确定剖面线时一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①尽
可能垂直图区主要构造线;②尽可能多地切过图区主要地
层。确定剖面 线后,把剖面 线标记在地质 图上。
A C1 T3
70
600 C2 P1
高台
P3
P2
蒋家湾 J1 5
A
P3
P2 39 P1
P1
35
B
T1 34
30 T2
五、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轴面特点
两条基本原则:
(1)如果褶皱两翼的倾角基本相等,则轴面近直
立(倒转的等斜褶皱例外);
(2)如果褶皱两翼的倾角相差较大,则轴面倾向
与缓翼相同。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P1 18
P2
20
P3 21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高台地质图 1∶20000
59
T2
8
20
51
T1
P3 21
T1
刘家沟 37
28
58
高台
P3
P2
P3
P2 39 P1
P1
35
B
T1 34
蒋家湾 J1 5
30 T2
三、在地质图上判断向斜与背斜
两条基本原则: (1)背斜从核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新,向斜从核 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老; (2)背斜两翼倾向相背,向斜两翼倾向相对。倒 转褶皱两翼的倾向相同。
成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次
级褶皱分布特征等。
高台背斜可以描述如下:位于高台东南侧,呈NE-SW向延伸。
核部出露下二叠统,翼部依次出露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
三叠统和中三叠统。南东 翼地层的倾角明显小于北 西翼地层的倾角,褶皱的 枢纽向NE方向倾伏,轴面
39 41
高台地质图
1∶20000